Ⅰ 酒從什麼時候開始蒸餾的
http://post..com/f?kz=6567474宋代中國已有蒸餾酒
這個觀點經過現代學者的大量考證提出的。現將主要依據版羅例於下。
(1)宋權代史籍中已有蒸餾器的記載
宋代已有蒸餾器是支持這一觀點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南宋張世南?lt;< 遊宦紀聞>>卷五中記載了一例蒸餾器,用於蒸餾花露。宋代的<<丹房須知>>一書中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形。吳德鐸先生認為:"我們完全可以相信,至遲在宋以前,中國人民便已掌握了蒸制燒酒所必需的蒸餾器"。當然, 吳先生並未說此蒸餾器就一定用來蒸餾酒。
Ⅱ 白酒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出現於唐朝。
白酒的起源,具體的開始時間沒有定論,史料中並沒有對「白酒」的記載,白酒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定下來的名字,但普遍認為始於唐朝,這多虧了那一群才華橫溢的詩人們。
《本草綱目》中記載釀造蒸餾酒,與釀造黃酒不同處,在於增加了關鍵的蒸餾工藝。 經過窖池發酵老熟的酒母,酒精度低,需要進一步蒸餾和冷凝,天鍋分上下兩層,下面裝酒母,上面裝冷水。在基座下燒柴火蒸煮酒母,含有酒精的氣體上升,遇到冷水冷卻,凝固成液體流出,這就成了蒸餾酒,俗稱「燒酒」。
Ⅲ 糧食蒸餾酒到底能窖存多少時間
是白酒嗎?來酒的貯存是源很有講究的,時間上來說如果你貯存的好,是可以放很久的。不然那些三十年、六十年的好酒是哪裡來的。白酒原酒儲存過程變渾濁的原因很多,像容器帶來、光照、接觸鐵質工具等,最常見的是蒸餾溫度太高,流酒速度太快,帶來水分太多,接入尾酒太多,溫度較高時不易看出,溫度較低時容易析出的脂肪酸酯類物質,酒就不清亮了。
Ⅳ 蒸餾酒的火候需要多大
釀酒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細致的活,要有一定的耐心。才能製作出口感上佳的美酒,前面跟大家分享蒸餾酒選用的加熱方式,但是蒸餾過程中火候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到底蒸酒的過程中要如何去掌握火候呢?如果火候沒有掌握好,那又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其實前面有很多人說其實蒸酒很簡單,不就是燒火么?這個誰不會呢?其實蒸酒一定要注意的是火候口訣——大火燒開,中火出酒,大火追尾。具體細分步驟如何去理解呢。一般正常的出酒都是先出高度酒,酒的度數再逐步的下降,最後是低度尾酒,所以我們現在來看下蒸酒火候的控制。
首先大火燒開,指的是在剛開始時,一定要把火力開到最大,讓發酵好的糧食(酒醅)在短時間內就能達到78.3攝氏度以上,確保酒的口感不受低沸點物質的影響,否則不僅酒會出現雜味,而且出來的高度酒的度數有限。
其次,中火燒開,也就是在開始出酒後,火力要略小些,因為這個過程中要取得我們理想的商品酒。火力過大會使酒醅中的溫度上升,從而高沸點物質會出來進到我們的酒裡面去。這些高低沸點的物質不是屬於酒該有的口感,但是含量少,所以很多人不注意。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酒蒸汽冷卻的這個環節,如果火力過大,產生的蒸汽就會多,冷卻的速度跟不上,出來的酒就會熱,不但口感會雜,而且熱的酒容易揮發,致使產量下降。所以這個過程中要格外保持火候穩定。
最後,大火追尾,在我們取得相應的商品酒以後,剩下的低度尾酒不適合拿來直接飲用。但是這裡面也是有酒成分的存在。
Ⅳ 發酵蒸餾酒為什麼要60天
時間不一定固定。影響發酵時間長短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和釀酒工藝,而內重要的是發酵溫度。容20-30度是釀酒發酵的佳溫度,也就是說春季和秋季是釀酒發酵的佳時機,其中秋季是好的,因為秋季大家農作物成熟,釀酒原料豐富,價格低廉,溫度適宜。影響發酵周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發酵工藝了,一般而言,生料釀酒發酵周期要稍微長一點,熟料釀酒發酵周期要稍微短一點。無論是傳統工藝還是新工藝釀酒發酵都需要一個過程,傳統工藝一般需要一個星期左右,而新工藝釀酒一般要10天左右,為了提高產量及加快發酵時間,期間還要適時攪拌,一般發酵到糧食全部沉底,發酵液清澈透明時基本就可以蒸餾了。所以,新工藝釀酒發酵既省時—操作簡單,又省力一個人就可以完成,重要的還是省錢—糧食不需要蒸煮。釀酒發酵到底要多長時間,要根據實際而定,你要學會如果判斷發酵液是否發酵徹底,只要發酵徹底了,你就可以蒸餾了。
Ⅵ 自製蒸餾酒什麼時候能喝
朋友,我回復這個問題只是為了探討不算回答。
我一直想知道如何自製蒸餾酒,您用什麼原料版做的基酒啊,水果(權葡萄、蘋果)?還是糧食(大麥、土豆)?如何處理頭液和尾液?這兩部分都是含有有害物質或者不被蒸餾的成分啊。用的什麼蒸餾器?壺式還是柱式?
如果上面的環節都沒啥問題,我覺得蒸餾酒既然出來了就可以隨時喝啊(稀釋一下到40度左右,容易入口點),除非你還要添加風味物質再加工,或者想讓它顏色變深點加焦糖和橡木陳釀。
Ⅶ 濃香型白酒的釀造時間
沒看懂問題呀。是濃香型白酒的起源?還是濃香型白酒的最佳釀酒時間。前者,中國獨有,古已有之。後者,除了夏季氣溫高,不適宜釀酒,需要停排三個月之外,其他全年任何時候都可以釀酒。
Ⅷ 釀酒蒸餾法出現的時間
<<本草綱目>>中寫道:" 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
所以出蒸餾酒出現在元代
Ⅸ 真正意義上的白酒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燒酒指各種透明無色的蒸餾酒,一般又稱白酒,各地還有白乾、老白乾、燒刀酒、燒鍋酒、蒸酒、露酒、酒露、露滴酒等別稱。
【我國燒酒的起源】
關於燒酒,一種說法,起源於唐代,在唐代文獻中,燒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現。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中的:「酒則有劍南之燒春」(唐代普遍稱酒為「春」);雍陶(公元834年)詩雲:「自到成都燒酒熱,不思身更入長安。」可見在唐代,燒酒之名已廣泛流傳了。田錫寫的《曲本草》中說:「暹羅酒以燒酒復燒二次,入珍貴異香,其壇每個以檀香十數斤的煙熏令如漆,然後入酒,臘封,埋土中二三年絕去燒氣,取出用之。」趙希鵠寫的《調燮類編》中說:「燒酒醉不醒者,急用綠豆粉粉盪皮切片將筋撬開口,用冷水送粉片下喉即安」(卷二);他又說:「生薑不可與燒酒同用。飲白酒生韭令人增病。飲白酒忌諸甜物」(卷三)。
「唐詩《荔枝樓對酒》詩雲:「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唐詩亦有「久聞成都溜酒香,不思自身人長安」之句。」(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
以上引文中所說的「燒酒」、「蒸酒」、「白酒」,是否就是今天的白酒?單從名字相同還不可定論。有人認為我國民間長期相沿,把蒸酒稱為燒鍋,燒鍋生產的酒即為燒酒。但燒鍋之名起源於何時,尚待考證。故白酒起源唐代,其論據尚欠充分。
另一種說法,元代時(1271—1368年)由國外傳入。
元時中國與西亞和東南亞交通方便,往來頻繁,在文化和技術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認為「阿刺古」酒是蒸餾酒,遠從印度傳入。還有人說:「燒酒原名『阿刺奇』,元時征西歐,曾途經阿刺伯,將酒法傳入中國。」章穆寫的《飲食辨》中說:「燒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語也。」現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為譯音,是指用棕櫚汗和稻米釀造的一種蒸餾酒,在元代曾一度傳入中國。
再一種說法,是明代葯物學家李時珍(1518—1593年)在《本草綱目》中所寫:「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敗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曲釀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這段話,除說明我國燒酒創始於元代之外,還簡略記述了燒酒的釀造蒸餾方法,故人以為可信。
Ⅹ 蒸餾酒的技術是什麼時候,哪裡發明的
方心芳先生認為宋朝已有蒸餾器(《自然科學史》6卷2期,1987年),但他在1934年時曾版說我國唐代即有蒸餾酒(《權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調查報告》第7號)。1975年在河北承德市青龍縣出土的金代銅質蒸餾器,其製作年代最遲不超過1161年的金世宗時期(南宋孝宗時),認為可信無疑。據西方在10或11世紀發現蒸餾法以後,就可能由發酵的飲料中得到較早的乙醇(酒精)。但在16世紀以來,由穀物原料直接制備乙醇,其酒精和水的類似飲料產品,就被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