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蒸餾燒瓶和支管燒瓶的區別,謝
1、蒸餾燒瓶和支管燒瓶用途不同:
(1)蒸餾燒瓶是用於液體蒸餾或分餾物質。
(2)支管燒瓶用來盛液體物質。
2、蒸餾燒瓶和支管燒瓶形狀不同
(1)蒸餾燒瓶的形狀是瓶頸處有一略向下伸出的細玻璃管。
(2)支管燒瓶的形狀是平底和圓底,無伸出的細玻璃管。
蒸餾燒瓶
蒸餾燒瓶是一種用於液體蒸餾或分餾物質的玻璃容器常與冷凝管、接液管、接液器配套使用。
也可裝配氣體發生器。
主要用途:瓶頸上有側管,主要用於蒸餾操作。
(1)蒸餾燒瓶液體加入量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加熱時要墊石棉網,也可以用其他熱浴加熱。加熱時,液體量不超過容積的2/3,不少於容積的1/3。
2、蒸餾燒瓶與圓底燒瓶在外形上的主要區別:
蒸餾燒瓶由於需要用於分餾液體,因此在瓶頸處有一略向下伸出的細玻璃管,可用於引流。
另由蒸餾燒瓶加熱需要堵住瓶口時,必有另一管伸出。
而圓底燒瓶則無此裝置,瓶頸即為普通直管。
3、配置附件(如溫度計等)時,應選用合適的橡膠塞,特別注意檢查氣密性是否良好。
4、蒸餾時最好事先在瓶底加入少量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暴沸。
5、加熱時應放在石棉網上,使之均勻受熱。
6、蒸餾完畢必須先關閉活塞後再停止加熱,防止倒吸。
7、蒸餾時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蒸餾燒瓶支管口的下沿平齊。
㈡ 蒸餾燒瓶內裝入的液體量為何不得超過2/3
防止暴沸溢出
㈢ 蒸餾時為什麼蒸餾燒瓶中所盛的液體的量不能超過2/3少於1/3
少於容積1/3會使蒸餾燒瓶受熱不勻,可能炸裂的
超過容積2/3液體沸騰後,可能會有液體從支管口濺出
㈣ 將要蒸餾的液體放入蒸餾瓶內時,為什麼要使用漏斗
蒸餾燒瓶瓶口較小,使用漏斗加註液體是為了防止液體灑落在蒸餾瓶口外造成損失,如果蒸餾的是易燃液體,灑落在瓶口外,加熱時還有失火的危險。
如果直接將液體傾入蒸餾燒瓶,以在人群中佔大多數的右撇子為例,應左手持蒸餾燒瓶頸略向右傾斜,右燒杯或量筒的嘴靠著蒸餾燒瓶瓶口偏右部分,緩緩將液體注入蒸餾燒瓶,注意盡量不要將液體灑落在瓶外,加註完畢後,用抹布仔細擦拭蒸餾燒瓶外壁及桌面,待確認燒瓶外壁徹底乾燥後再進行蒸餾。
㈤ 蒸餾燒瓶內液體體積為什麼不能少於他容積的1/3,不能超過他容積的2/3
因為少於容積1/3會使蒸餾燒瓶受熱不勻,可能會引起炸裂的。超過容積2/3液體沸騰後,可能會有液體從支管口濺出。
加熱時要墊石棉網,也可用其他熱浴加熱。加熱時,液體量不超容積的2/3,不少於容積的1/3。蒸餾燒瓶與圓底燒瓶外形上的主要是蒸餾燒瓶用於分餾液體,因此在瓶頸處有一略向下伸出的細玻璃管,可用於引流。蒸餾燒瓶加熱堵住瓶口時,必有另一管伸出。
(5)蒸餾燒瓶液體加入量擴展閱讀:
配置附件(如溫度計等)時,應選用合適的橡膠塞,注意檢查氣密性是否良好。蒸餾時先在瓶底加入少量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暴沸。加熱時應放石棉網上,使之均勻受熱。
蒸餾畢須先關閉活塞後再停止加熱,防止倒吸。蒸餾時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應與蒸餾燒瓶支管口的下沿平齊。
㈥ 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①蒸餾時,應使溫度計水銀球應插入蒸餾燒瓶液體中②測溶液pH時,用玻璃棒蘸
①蒸餾的原理復:通過制控制沸點的不同來實現物質的分離,所以溫度計水銀球要靠近蒸餾燒瓶支管口,不能插入蒸餾燒瓶液體中,故①錯誤;
②測溶液pH時,用玻璃棒蘸取溶液點滴到放在表面皿上的pH試紙上,並與標准比色卡比較,故②正確;
③濃硫酸溶於水放出大量的熱,加入葯品時,為防止酸液飛濺,應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濃硫酸和乙酸,如先加濃硫酸會出現酸液飛濺的可能現象,故③錯誤;
④濃硫酸跟乙醇反應制乙烯是對混合液體加熱的,為防止液體暴沸,常需加少量碎瓷片,故④正確;
⑤滴定管需要用待裝液潤洗,不潤洗會使濃度變小,故⑤錯誤;
⑥加熱後容器未放入乾燥器中冷卻,會吸收水,會導致測定的水的質量偏小,故⑥錯誤;
⑦為防止液體污染,分液時,分液漏斗中下層液體從下口放出,上層液體從上口倒出,故⑦正確;
故選:C;
㈦ 蒸發皿中盛放液體不得超過蒸發皿容積的多少_____蒸餾燒瓶加入液體的量不得超過燒瓶容積的_____
蒸餾燒瓶中所盛放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於1/3
蒸餾燒瓶中液體體積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於1/4
㈧ 為什麼在蒸餾燒瓶中放少量碎瓷片或沸石能防止液體暴沸
由於蒸餾瓶的玻璃表面十分光滑,缺少汽化核,因此容易暴沸。未上釉的廢瓷片敲碎到米粒般大小即可以作沸石,素燒瓷片微孔中的氣體受熱膨脹後呈小氣泡狀逸出,可以成為液體受熱時的氣化中心,使液體平穩沸騰,防止暴沸。
只有液體中存在汽化核時,高於沸點的液體才能圍繞汽化核進行汽化形成氣泡,這就是液體沸騰。當液體中缺少氣泡或雜質時,即使溫度達到並超過了沸點,也不會沸騰,形成了過熱液體。過熱液體是不穩定的,如果過熱液體的外部環境溫度突然急劇下降或侵入氣泡或雜質,則會形成劇烈的沸騰,並伴有爆裂聲,這種現象叫暴沸.暴沸的結果是使液體的溫度回到沸點。暴沸有時是危險的,應當增加液體中的氣泡或雜質防止暴沸的發生。
易引起暴沸的場合和種類很多,粗歸起來有兩種:
1)由溶解熱+汽化熱引發的「暴沸」:如誤操作時將水倒入濃硫酸中,由於二者互溶時放出的熱量滿足了水的汽化熱,而又未能均勻導出,以致產生「暴沸」;
2)由汽化熱引發的「暴沸」:如冷水滴入熱油中引發的「暴沸」;
防止:
1,在微量試驗(不多於50ML)中,可以使用堅固的長頸瓶作為反應容器來對抗暴沸
2,在反應體系中加入毛細管,素瓷片,沸石等多孔物
3,攪拌。通常反應使用磁力攪拌,非常容易暴沸的反應與放熱大的反應需要使用更激烈的機械攪拌
4,在反應體系中加入大量的玻璃纖維
5,小心控制溫度與入料速度,或者更換為間接加熱方式
例如:
乙醇制乙烯實驗中為了防止催化劑/脫水劑濃硫酸暴沸濺出發生危險,必須放入碎瓷片或者沸石。
在進行水的蒸餾的實驗中,由於蒸餾瓶的玻璃表面十分光滑,缺少汽化核,因此容易暴沸,在實驗時需要在蒸餾瓶中加入沸石或者碎瓷片,防止暴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