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純糧白酒蒸餾第二鍋時要把第一鍋的酒糟倒掉還是可以直接加發酵好的酒醅我是用液態蒸餾的
是固態發酵還是液態發酵,如果液態發酵蒸餾完第二鍋之後,酒糟已經沒什麼利用價值了,可以丟棄。
如果是固態發酵,參考濃香型白酒瀘州老窖的續糟發酵的工藝,可以繼續利用。
㈡ 蒸餾過酒的酒糟和器具如何清洗和清理
白酒企業採用甑鍋串蒸的方法,把酒尾、低度白酒等倒入甑鍋的底部,通過蒸汽加熱,甑鍋里安裝正常生產時候裝入酒醅,蒸出的白酒就會變成高度白酒了,酒度可以達到60度以上。
㈢ 怎樣蒸餾米酒(白酒),
米酒不需要蒸餾呀。
過濾就可以了。
弄個干凈紗布,將發酵好的發酵醪液過濾,直到過濾清亮就可以喝了。
米酒不是蒸餾酒。不需要蒸餾的。
㈣ 酒和酒糟分離要蒸餾嗎
需要。
白酒的製作從原料、制曲、發酵各個環節都不能忽視,而最重要的是蒸餾,因為蒸餾在香味包括邪雜味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蒸餾是白酒生產工藝中最後一道工序,與出酒率及產品質量的關系極為密切。老工人說:「一要把酒做出來,二要把酒蒸出來,三要把邪雜味排出去」。這就是說,要把發酵的酒醅中生成的酒精及香味成分最大限度地通過蒸餾予以提取回收,同時將邪雜味及有害物質盡量地排出去。這充分說明掌握蒸餾技術的重要性。
㈤ 武松叫店家篩一碗酒,為什麼要用篩呢
很多人都想當然地認為,中國古人山轎喝的酒就是和我們一樣的白酒。其實不然,就拿《水滸傳》中的武松為例,十八碗酒,即便按二兩的小碗來算,那也將近四斤了!我們也不讓他喝什麼老白乾、二鍋頭了,就喝江蘇的低度洋河、四十度,您多咱見過誰一頓能喝四斤洋河的?周翔公、許將軍算是海量了吧?恐怕也喝不了四斤白酒吧?就更別說是一般人了……武松真要是喝下了四斤白酒,別說是打虎了,能不能正常走路恐怕都很難說,不酒精中毒就燒高香吧!
綜上所述,宋代人篩酒,主要還是和所喝的酒有關。因為喝的是渾濁的低度米酒,所以喝之前要先進行過濾。在元代開始大規模飲用蒸餾白酒之後,清澈如水的蒸餾白酒根本不需要再去人為過濾。久而久之,篩酒這個詞便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㈥ 白酒要過濾的原因是什麼
白酒過濾,就是用過濾設備濾除白酒中的雜質。過濾好的白酒才更有味道。那麼白酒為什麼要過濾呢?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白酒要過濾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歡!
白酒要過濾的原因
1、若蒸餾操作不當或蒸餾速度過快,會導致原酒中出現一些懸浮油狀物;
2、操作時帶入的泥沙、酒糟、稻殼、纖維、冷凝器中殘留物等,都會進入酒中;
3、貯酒罐溶出物、輸酒管、包裝瓶、加漿水等也是機械雜質的組成部分;
4、白酒在勾調降度後,一些醇溶性物質,如高級脂肪酸等物質析出,會導致酒體渾濁。
白酒保存的注意事項
一般來說,現在的白酒在設計過程中都會有盒子或者密封的壇子保存,一般來說有了這層防護之後放到一個角落少見光的地方就行。
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因為白酒密封好了,才不會漏酒,現代的密封手段基本禁不住高溫和潮濕環境,因此環境的溫度和濕度也很重要。建議不要將酒放到比較濕或者溫度超過40度的地方。
另外,一些存放超過三年的酒,要定期檢查一下瓶蓋,一些塑料瓶蓋要稍微再“擰緊”一下。
白酒如何品才有味道
望:在旦形高腳玻璃杯中倒入適量酒液,迎著光亮處觀望,應無色透明,玉潔冰清。
聞:以手指輕握旦形杯底,微盪酒液,讓鼻子靠近杯口輕輕吸聞酒液彌漫出來的芳香,再移開酒杯呼氣,如此反復數次,濃郁的酒香便沁入腔腑,回盪悠悠,愉悅舒暢的感受便油然升起。
綴:從杯中輕輕綴入小量(約1~2毫升)酒液,停留在舌尖幾秒鍾,然後把舌頭上抵觸上顎,讓酒液滲潤全舌,再在口腔中輕砸幾回,次時酒液的醇厚綿柔,回甜豐滿,爽滑純凈使您感受到瓊漿玉液的滋味。
咽:把口腔中的酒液輕輕咽入喉內,這時候溫熱而醇厚,一脈而下,稍後再輕呼吸,回味如涌芳泉。
至此,美酒佳餚,相得益彰,使你聚友喜慶或淺酌的氣氛和享受達到極致。
㈦ 白酒基酒重新蒸餾可以去除酒糟味嗎
不能。
白酒發酵離不開酒糟,重新蒸餾也是在酒糟的見汽撒料的基礎上完成的。所以有酒糟味道是正常現象。
為了減少酒糟的干擾,減輕酒糟味道,就只有貯存期適當延長的方法,活性炭吸附的方法(有缺點:好的味道也會被吸附)。
㈧ 白酒釀造過程中需要過濾的原因
我們平時喝白酒的時候發現白酒像白水一樣純凈,如果不是聞味道還分不清楚是酒還是水呢?很多人都不知道白酒白酒是需要過濾的,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白酒釀造過程中需要過濾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歡!
白酒釀造過程中需要過濾的原孫兄旦因
蒸餾操作過程
在蒸餾操作和流酒過程中,因操作不慎易將酒醅、稻殼殘粒落人接酒容器內;撒曲時曲粉的飛揚;打掃場地時酒醅殘渣、塵土飛揚也會落入接酒器中。
運輸、貯存過程
車間生產的酒往酒庫運輸過程中路上的塵土;輸酒管道塵巧不潔;貯酒容器不凈;酒庫中的塵渣或酒庫衛生差等原因。
水質
加漿用水隨著酒精含量的降低,用量也隨之增大,水中有時金屬鹽類過高,硬度大。其中碳酸鈣、碳酸鎂、氧化鈣及氧化鎂是自然水中硬度的主要成分。硬水加入酒中,與酒中的酸作用,鹽類逐漸析出,則擾會造成渾濁和沉澱。
酒中的高級脂肪酸乙酯和高級醇
蒸餾後的白酒,大多酒精度在65% vol以上(指原度酒),一般不會產生渾濁。但在-10℃以下,在容器中會發現成團的絮狀物;低度白酒在酒精度40% vol以下時
白酒的滋味
甜味:
白酒的甜味主要來源與醇類,特別是多元醇類等。多元醇的甜味隨著羥基樹木的增加而加強。如丁四醇的甜味比蔗糖大2倍,己六醇的甜味更強。此外,多元醇都是粘稠體,均能給酒帶來豐滿、濃厚感,使酒口味綿長。
酸味:
酸味是白酒的重要口味物質。白酒中的酸類物質一乙酸含量醉多,其酸味有愉快感,是白酒酸味的主要成分。白酒中的各種有機酸還起調味解暴的作用,其中乳酸還能給酒以濃厚的感覺。
辣味:
辣味是白酒的主要口味,不會飲酒的人初嘗白酒,頭一個感覺就是辣。白酒的辣味主要來源於乙醇,其次是醛類。極微量的乙醛即形成辣味,甘油醛、乙縮醛和過量的
糠醛、高級醇也會產生辣味,醛類物質是發酵的中間產物,發酵完全可降低醛含量。此外,緩汽蒸餾、掐頭去尾、貯存老熟均能減少酒的辣味。
苦味:
白酒的苦味主要是由於過量的高級醇、較多的酚類和糠醛引起的。這類物質均由發酵產生,其中正丙醇極苦,異丁醇、烙醇均有苦味。另外,原料中的單寧、甘薯酮等苦味物質,由於蒸餾時被拖入酒中,也會使酒呈強烈苦味。苦味露頭的白酒不是好酒。
澀味:
白酒的澀味主要是由高級醇、單寧、過量的乳酸乙酯等物質引起。另外,起疏鬆作用的配料糠殼,如使用過多,也會給酒帶來澀味。白酒的澀味不應顯露。
保存白酒的方法
1、先檢查你的藏酒,把瓶蓋重新再擰緊一下,防止因瓶蓋松動“跑酒”。
2、用保鮮膜將瓶口仔細包好,用透明膠帶纏緊,再把食用蠟放進金屬容器里加溫,待蠟融化成液體後,把酒瓶倒過來,將瓶 蓋直接在容器里浸一下進行蠟封。封蠟當然是避光保存,溫度濕度適宜就可以了,時間沒有限制。
3、白酒存放的容器必須是陶瓷或玻璃的,存放的地點最好是地下或床下等陰涼處。
4、存放的溫度最好在10℃~15℃之間,並注意不要倒置或平放。
㈨ 白酒入酒池儲藏時要過濾嗎
從制酒原理上來說是不用過濾的。因為白酒是蒸餾酒。其中是不會有渣子的。談不上過濾。
當然從現代食品學上面來講,液體的飲料在灌裝前通過一下過濾。可以防止生產中不小心掉進去的雜物。
你應該把過濾設在商品包裝灌裝前的最後一道工序。
㈩ 古人喝酒前為什麼一定要「篩」一下是酒里有沙子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問這種話的人,一定是很少喝米酒或者黃酒的。
現代的蒸餾酒,在中國最早也是元代才有的。
在這之前,所有的酒都是所謂釀造酒。
釀造酒的製造過程復雜,釀造期間一般酒糟和酒是混合在一起的。
由於酒糟很小,需要過濾多次才能大體干凈。
而普通的釀造酒還是比較容易變質的,所以一般只有喝之前才會開罐。
那麼,開罐以後,釀造酒裡面就不可避免存在酒糟。
所以古代的酒,基本都是渾濁的。
《三國演義》中的《臨江仙》有一句:一壺濁酒喜相逢。
這種濁酒,已經是篩過的酒。
如果不篩一篩就喝,酒液裡面就會有漂浮物。一是影響酒液的純度,這畢竟不是吃酒釀,二是賣相太差,很難看。
所以古代喝酒之前,酒店小二會先把酒液篩一篩,把雜物篩掉。
大家看看:
明代寫的《水滸》:
武松入到裡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來吃。」只見店主 人把三隻碗,一雙箸,一碟熱菜,放在武松面前,滿滿篩一碗酒來。武松拿起碗, 一飲而盡,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主人家,有飽肚的買些吃酒。」酒家道:「只 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來吃酒。」店家去裡面切出二斤熟牛肉, 做一大盤子,將來放在武松面前,隨即再篩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篩 下一碗。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來篩。
清代的《紅樓夢》:
麝月和四兒那邊去搬果子,用兩個大茶盤做四五次方搬運了來。兩個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篩酒。
到了明清以後,釀酒技術進步了,在成品酒送到酒店之前,就已經過濾,不用手工去自己篩酒了。
先說一個我自己的故事,有一個成語叫狗惡酒酸,說的是有一家賣酒的人養了一條惡犬,酒很多天都賣不出去於是變酸了。你當年上小學的我還真偷偷拿了父親的汾酒觀察了好幾天,發現根本就沒有變酸,於是很長時間都以為這成語是騙人的。
後來才知道古代人和現代人的酒不是一回兒事兒,不是篩沙子,而是篩出酒糟之類的沉澱物。
很多朋友會說,酒裡面咋可能有沉澱物呢?在明朝之前,大家主要喝的酒跟我們今天熟悉的高度白酒是不一樣的。那個時候的酒都是低度的壓榨酒。我們今天喝的黃酒仍然是壓榨得到的。什麼意思呢?
其實不管是壓榨酒,還是蒸餾酒,基本的發酵技術都是類似的。把酒麴加到煮熟或者蒸熟的,如果是大麴酒的話,還要多一步糖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糧食中的澱粉被轉化成了酒精。
其實我們今天在家也很容易像古人一樣做酒,就是煮熟米飯,然後加一包超市買回來的醪糟酵母,然後就等著發酵吧,這個是糖化和酒精發酵同時完成的。最後的結果就是一晚稠稠的帶酒味的甜白酒(不加糖也很甜)。這其實就是中國古代人在1000多年時間里喝的酒了。
當然了真正上桌之前,還是要把那些殘余的飯粒兒都去掉,所以要進行壓榨和過濾。然後就是古代人喝的酒了。
我們今天熟悉的中國高度白酒只是在元朝和明朝才興起的,蒸餾過後當然就不會有什麼殘渣了。但是過去的酒真的是有渣渣的。
古人喝酒前不一定要「篩」,冷天喝酒最好「篩」一下,篩酒不是因為酒里有沙子,只能說是有點講究。
《水滸傳》第八回《林教頭刺配滄州道 魯智深大鬧野豬林》寫道,董超、薛霸押送林沖出發前,被一個人請到一家酒店,「三人坐定,一面酒保篩酒。酒至數杯,那人去袖子里取出十兩金子,放在桌上」,原來那人說自己是高太尉府心腹人陸虞候,送銀子是讓二位在前面僻靜去處,把林沖結果了。
《水滸傳》第九回《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寫林沖、董超、薛霸「三個人入酒店裡來。林沖讓兩個公人上首坐了。董超二人半日方才得自在。那酒店裡滿廚桌酒肉,店裡有三五個篩酒的酒保,都手忙腳亂,搬東搬西。林沖與兩個公人坐了半個時辰,酒保並不來問。」林沖等的不耐煩,敲著桌子讓起來。
從上面兩處可以看出,酒保就是酒店服務員,篩酒就是斟酒、滿酒、分酒的意思,俗話說的「倒酒」。
《水滸傳》第二十四回《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寫武松、武大、潘金蓮三個人喝酒:「武大篩酒在各人面前。那婦人拿起酒來道:『叔叔休怪,沒甚管待,請酒一杯。』武松道:『感謝嫂嫂,休這般說。』武大隻顧上下篩酒燙酒,那裡來管別事。那婦人笑容可掬,滿口兒叫:『叔叔,怎地魚和肉也不吃一塊兒?』」
上面的話可以看出,武大篩酒燙酒就是將酒放在壺內﹐放在火上使酒熱些,俗話說的溫酒,篩酒一是把酒壺放在爐火旁加熱,一是把酒壺放在熱水盆里加熱,使酒變溫為恰到好處,篩酒燙酒不能過燙。
溫酒罐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艷理親喪》寫晴雯、麝月、襲人等人一起聚餐,「兩個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篩酒。寶玉說:『天熱,咱們都脫了大衣裳才好。』眾人笑道:『你要脫你脫,我們還要輪流安席呢。』」 兩個老婆子在火盆上篩酒,就是在火盆上給酒加溫。
所以說,篩酒一是斟酒的意思,一是將酒置壺內﹐放於火上或熱水中給酒加溫,沒有篩沫子、篩酒渣的意思,理解成「篩沙子」就鬧笑話了。
看了一些磚家的回答,明顯有誤。「篩酒」是古漢語,就是「斟酒」、「倒酒」的意思,這個詞彙在《漢典》中有收錄,在古漢語「活化石」的客家方言中現在還保留了「篩酒」 這種說法。
1、《漢典》中的解釋
篩,是一個形聲字,從竹,師聲。本義:一種竹器,篩子。用作動詞時有多種意義,(1) 用篩子過物; (2) 斟酒之意。 (3) 把酒盛在容器里,放在火上加熱。例如《紅樓夢》:「兩個老婆子蹲在外面火盆上篩酒。」
2、客家方言中的「篩酒」
我是客家人,客家方言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彙,其中就有這個「篩」字。我們日常不叫斟酒,也不叫倒酒,而是叫「篩酒」,喝米酒、白酒、啤酒都叫「篩酒」,並非有些人認為的是米酒中有雜質,要篩一下。
3、客家方言中的「篩茶」、「篩水」
一個「篩酒」可能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在我們客家方言中,還有詞語叫「篩茶」、「篩水」,都叫「篩」,實際都是「倒茶」、「倒水」(喝)的古漢語表述。比如說,家裡來了客人,主婦要是在忙,就會吩咐主男說: 「來客人了,快篩杯茶給客人喝!」
所以說,「篩酒」就是「斟酒」、「倒酒」的古漢語說法,並不是酒中有雜質需要過濾。說篩酒是「過濾」的磚家,只不過是望文生義而已!
問題:古人喝酒前為什麼一定要「篩」一下?是酒里有沙子嗎?
前言
古人釀酒於今天不太一樣,多採用發酵法做壓榨酒,酒的酒糟和酒液是混合在一起的,喝酒時用網眼篩子墊布過濾去除其他雜物。
篩酒也稱為漉酒,大詩人陶淵明喜歡喝酒,因此還產生了一個成語:葛巾漉酒
一、葛巾漉酒
《宋書》卷九十三《隱逸傳·陶潛傳》:
郡將去訪問陶淵明,正趕上陶家酒釀熟,就看見陶潛摘下頭上葛巾濾酒,濾畢,仍舊戴在頭上。
二、古人飲酒詩中的關於篩酒的內容
1、陶淵明《飲酒》詩其二十:"
整天里為名利而奔走,如果再不去飲酒,恐怕對不起我頭上的頭巾呀。
2、李白《戲贈鄭溧陽》詩:"
陶淵明的琴是無弦琴,因此李白說:素琴本無弦。
漉酒用葛巾,是把鄭溧陽比作陶淵明那樣喜愛飲酒。
3、五十 唐代:司空圖
我司空圖五十歲了,閑來無事只是寫詩解悶,腦袋上也有陶淵明一樣的頭巾,可惜我沒有酒呀,辜負了東籬邊茂盛的菊花。
陶淵明《飲酒》有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結束語
篩酒這件事因為陶淵明的葛巾漉酒的故事,演化出了幾十種詞語,常常被寫入詩中,大家在古詩中見到以下詞語,就知道,幾乎都是用陶淵明的典故,詩中的人物形象被比喻稱陶淵明,是莫大的榮幸。
@老街味道
哈哈,酒里怎麼可能有沙子。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大家肯定都聽過這首詩「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綠蟻」是螞蟻嗎?不不,並不是。綠蟻是酒面上的綠色泡沫。
現在的白酒都是蒸餾酒,呈白色。但蒸餾酒技術是從元朝以後才開始普及的,古時候的酒都是糧食發酵出來的。
《齊民要術》中就出現「五色衣」的概念。「五色衣」是指酒麴中黴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的混合物,呈現黑、白、黃、綠等色。古代沒有無菌化車間,釀酒過程中經常有各種微生物混進酒里,導致酒出來以後呈現綠色。而且糧食釀的酒沒經過蒸餾提純,裡面有大量的雜質,所以說古人喝酒前一定要「篩」一下。對了,綠蟻酒也叫濁酒。
其實也不是所有酒都要篩一下。
綠蟻酒是窮人喝的酒,沒那麼多講究,但是富貴人家喝的酒就不一樣了。
如果在釀酒過程中注意酒麴和酒液的純度,那麼出來的酒會是黃色,最好的呈琥珀色。
這種酒不止沒有雜質,而且質量已經接近現在的黃酒。這種酒都是有錢有權的人喝的。
白居易喝了這種酒就再也不想喝綠蟻酒了,白居易有詩雲:「世間好物黃醅酒」。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你看看這種酒拿玉碗來盛。
說句題外話,按我的酒量回古代我感覺自己能把李白喝死!
酒在中國古代已經有非常悠久的 歷史 ,早在春秋時代,就有了「五齊」「六法」的系統釀酒技巧。所謂五齊,那指的從泛齊,也就是發酵的過程,穀物開始逐漸脹大,有些穀物自然就飄在了水上;到醴齊,也就是糖化作用下,穀物開始產生了一定的甜味;再到盎齊,也就是水中已經開始產生氣泡;後到醍齊,也就是酒精開始產生,顏色看是變深;最後沉齊,也就是發酵結束,酒糟逐步的產生。
所謂的「六法」是秫稻必齊,也就是造酒的穀物必須是成熟的;曲糵必時,也就是製作酒麴的時間必須准確無誤,不早不晚;湛熾必潔,也就是造酒的原材料必須十分干凈;水泉必香,也就是釀酒用的水必須清潔無污染,這樣才能讓酵母充分繁殖;陶器必良,也就是酒器必須是上等器皿;火齊必得,也就是釀酒的溫度要適中。據傳說,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地方的人善於釀酒,甚至他們家用的酒糟放在別的地方都被稱為美酒。
除了上述的主流釀酒方式意外,還有一種叫最「自然酒」,源於南宋周密寫的《癸辛雜識》中,講周密的朋家有一個大梨園,有一年梨子大豐收,賣都賣不完,就只好拿去喂豬。仲賓覺得可惜,就挑了一些不錯的梨子放在一個缸里,蓋上蓋子,用泥封口。後來仲賓就把這事忘了。後來有一天他忽然在家裡聞到酒香,連忙找酒味的來源,這才發現是從梨缸里飄出來的,於是大家自然也就醉生夢死了。
那從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古人已經知曉通過什麼方式釀酒,但是由於釀造過程中含有大量雜志,所以需要「篩」,如果恰好喝的是果酒,那麼果子會直接拿出來吃掉的,這反映在《水滸傳》中,武松醉打蔣門神的時候,每路過一個酒店就要喝三碗酒,甚至在蔣門神所在的快活林中,小二打給武松的酒,都是「篩」出來的。這樣的酒類似於今天的黃酒,北方人相對容易喝醉,但對南方人來說,根本不叫事,沒事了拍一壇暢飲也就那樣了。
而我們今天所謂的白酒,其實是通過蒸餾的手段,由於酒精的沸點比水要低,所以如果控制好溫度,酒精就可以先於水從原本的酒里揮發出來,如果這時有一個蒸餾裝置的話,高純度的白酒的產生其實並不是什麼難事。這時,我們應該基本可以斷定,在景陽岡的小酒肆中,店內的老闆無意間得到了蒸餾酒的製作方法,釀造出了高度數的白酒,由此大大的擴大的招牌,所謂「三碗不過崗」正是一個極好的廣告語。在大家都在喝雜質極多的黃酒、果酒等酒類的時候,他們率先用白酒,普通老百姓自然是架不住三大碗白酒的了。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濁酒」在古代詩句中頻頻出現,讓人不禁有一個疑問:古代的就分清濁嗎?為什麼古人會把酒「篩」一下呢?是因為酒里有沙子嗎?
當然不是,古人雖然制酒工藝不如我們現代人,但對於制酒時的衛生條件,監管的也是很到位的。
但是古代的制酒是用糧食釀造的,和我們現在喝的蒸餾酒不一樣,沒有經過進一步蒸餾提純,有點像我們現在喝的米酒。
所以沒有蒸餾的酒,就會存在一些釀酒過程中的酒麴之類的東西,看上去渾濁不堪,白色的還好,有的甚至還是綠顏色的,看著是不是有點倒胃口?
所以,細心的古人就會用粗布把酒篩一遍,把這些白顏色、綠顏色的東西篩掉,雖然效果有限,但至少不塞牙了不是?
豪放如陶淵明,直接拿自己的頭巾來篩酒,當然,陶淵明畢竟還是文人,豪放也只是想到了用頭巾篩酒,而普通老百姓一般喝酒是不會篩酒的,因為本來有限的酒,經過粗布一篩,又會失去很多分量。
對古人怎麼喝酒不知道,題主說的「篩」是不是過濾的意思?在我們這里喝酒時,確實有「篩(不知是不是這個字)酒」一說,但不是過濾,是加熱。前幾天在談到農村已經消失的老手藝時,談到加工錫壺的手藝。過去,在我們這里冬天喝酒時,就是用錫壺「篩酒」,並且將裝酒的錫壺直接放在明火上加熱。曾品嘗過「篩」過的酒,酒味更加辛辣,比現在喝原漿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喝酒不再加熱了,加工錫壺的沒有了,錫壺變成一種收藏品,「篩酒」這個說法也幾乎消失了,現在的年輕人大多沒聽說過。
我們家鄉,篩酒就是倒酒,比如,家裡來客了,在飯桌上,父母會喊我們幫客人「篩」酒,其實就是幫客人倒滿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