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說說酒精的蒸餾與精餾
酒精蒸餾的歷史可追溯到幾千年前。 古時候人們因飢餓會將落地很久的野果也拿來充飢,他們發現落地較久的野果會有一種濃香甜美的別樣味道,從中得到啟示,學會了釀酒。可是直接釀造的酒不易保存,時間一久會完全變味。
後來,人類通過加熱延長保存時間,但是加熱會影響口感。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發現酒在加熱的過程中,鍋蓋上的凝結的液體具有同樣的濃香甜美的口味。
於是人類學會了用蒸煮的辦法收集蒸汽再用水冷卻,得到清澈透明的冷凝液,也就是酒 ,這樣既可以保存時間久,又能保證其原有風味。從此酒精蒸餾開始應用並不斷獲得發展。
蒸餾的原理其實很簡單,簡而言之一句話:通過各種物質沸點的不同進行物質分離。酒精,學名乙醇,容易揮發,沸點78℃,在加熱的過程中很容易氣化跑出醪液而與醪渣分離開來。
在蒸餾過程中低沸點的物質先蒸出,高沸點的物質後蒸出。 利用加熱容器對酒進行蒸煮,將酒氣冷凝,這樣一個過程稱為 簡單蒸餾 ,只經過一次簡單蒸餾所得到的酒依然是渾濁呈白色的,口味濃烈辛辣,有「濁酒」,「白酒」之稱。後來人類又採用多次重蒸的方法,使酒變得越來越清澈,酒度也在不斷的提高,產生了「烈酒」。
進入工業時代,科技快速發展,人們發現多次簡單蒸餾雖然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但是步驟極為繁瑣,製造成本也較高。此時精餾理論出現, 精餾是一種利用迴流使液體混合物得到高純度分離的蒸餾方法。
精餾理論較為復雜,可簡單理解為將多次簡單蒸餾疊加在一起形成了精餾。 一次簡單的蒸餾就是在一個加熱器盛放混合液,底部進行加熱,然後低沸點物質以氣體形式大量從頂部排出。
而精餾就是將多次簡單蒸餾,從下到上疊加在一起,將簡單蒸餾中的重要工具——「鍋」,一個疊一個,就變成了精餾中的重要工具—— 「精餾塔」。
精餾塔的工作原理也可這樣簡單理解。 最下面那個鍋(暫時稱為1號鍋,其實就是精餾塔中的第一塊塔板)直接或者間接通入蒸汽進行加熱,低沸點物質和部分高沸點物質以氣體形式逃離1號鍋,然後氣體被上面那個鍋(2號鍋)的液體冷凝。從1號鍋蒸發出來的氣態高沸點物質會優先被冷凝,並且冷凝後會產生熱(類似水蒸氣冷凝後會大量放熱),這些熱又會將2號鍋里的低沸點物質優先氣化,這樣2號鍋里更多的低沸點物質和少部分高沸點物質再向3號鍋擴散。
這樣循環往復經過多個鍋之後我們就能 從最頂部的那個鍋得到濃度很高的低沸點物質,從最底部的那個鍋得到濃度很高的高沸點物質。
精餾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輕工食品,冶金等行業。化工廠里到處樹立的高高瘦瘦的鐵器便是精餾塔。無論是酒精還是乙脂,最後都是由精餾塔完成提濃工作,得到合格產品。
Ⅱ 古代蒸酒的酒精含量
古代蒸酒的酒精含量低,一般也就是15度左右,只是比啤酒度數高一些而已,並且味道也遠遠不如蒸餾酒辛辣,反而微微發甜。
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他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
元代文獻中已有蒸餾酒及蒸餾器的記載。如《飲膳正要》作於1331年,故14世紀初,我國已有蒸餾酒。但是否創於元代,史料中沒有明確說明。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
近年來,在上海博物館發現了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該蒸餾器經過青銅專家鑒定,是東漢早期或中期的製品。用此蒸餾器作蒸餾實驗,蒸出了酒度為26.6—20.4的蒸餾酒。
東漢青銅蒸餾器的構造與金代的蒸餾器也有相似之處。該蒸餾器分甑體和釜體兩部分,通高53.9厘米。
甑體內有儲存料液或固體酒醅的部分,並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介面,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餾器外,在釜體上部有一入口,大約是隨時加料用的。而且在安徽滁州黃泥鄉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樣的青銅蒸餾器。
蒸餾酒起源於東漢的觀點,目前還沒有被廣泛接受。因為僅靠用途不明的蒸餾器很難說明問題。另外東漢以來的眾多釀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餾酒的蹤影,缺乏文字資料的佐證。
Ⅲ 蒸餾酒源於中國古代的
唐朝。
據歷史記載所謂「溜酒」(即蒸餾酒),先秦時代尚未之有。有之,則自唐代始。法國《世界風俗·酒》載:「中國釀酒,遠在基督紀元前已知之;阿刺吉酒,紀元前八百年印度已有制者。」魏曹操禁酒,人竊飲之。稱清酒為聖人,濁酒為賢人。」其非蒸餾酒無疑。
在我國古代,由於歷史悠久,地域不一,留傳下的蒸餾酒的名稱很多,但古代文獻中所說的」白酒"這一名稱卻不是指蒸餾酒。前面已說過它是一種釀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現代,才用白酒代表經蒸餾的酒。
(3)古法酒精蒸餾擴展閱讀:
由於酵母菌在高濃度酒精下不能繼續發酵,因此所得到的酒醪或酒液酒精濃度般不會超過20%。採用蒸餾器,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質揮發性不同的特點,可以將易揮發的酒精(乙醇)蒸餾出來。
蒸餾出來的酒汽往往酒精含量較高,經冷凝、收集就成為濃度約為65% ~70%的蒸餾酒。所以,蒸餾器的採用是釀酒工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且蒸餾技術還可以用於其他行業,尤其是現代的石油工業廣泛使用蒸餾器,這些都為現代文明立下了汗馬功勞。
現在人們所熟悉的蒸餾酒分為「白酒」(古時也稱'燒酒」)、「白蘭地」、「威土忌」、「蘭姆酒」等。白酒是中國所特有的,一般是糧食釀成後經蒸餾而成的。白蘭地是葡萄酒蒸餾而成的,威土忌是大麥等穀物發酵釀制後經蒸餾而成的,蘭姆酒則是甘蔗酒經蒸餾而成的。
發酵容器的多樣性也是造成燒酒香型各異的主要原因之一。傳統的發酵容器分為陶缸和地窖兩大類型。陶缸還有地缸(將缸的大部分埋人地面之下)和一般置放在室內的缸。自古以來,酒的發酵便離不開容器,黃酒發酵的容器多數為陶質容器,有的燒酒仍繼承陶質容器發酵的傳統。
如南方的燒酒發酵容器幾乎都是採用陶器,即使是糟燒酒,也是如此。但自從出現蒸餾酒後,這一傳統觀念發生了變化,地窖這一特殊的容器應運而生。所謂地窖發酵就是掘地為窖將原料堆積其中,讓其自然發酵。
Ⅳ 怎樣用古法釀造酒
採用古法釀酒技術來釀造白酒或者米酒的師傅是越來越少了,如今很多釀酒企業或者酒廠都放棄了古法釀酒技術-這種十分傳統的釀酒方法,採用全新的生熟料釀酒技術,利用現代化的釀酒設備,在產量上已經遠遠超過了古法釀酒技術,而口感上也不輸於傳統的釀酒方法。
雖說,古法釀酒即將退出歷史的舞台,但是很多有名氣的規模不發的酒坊依然沒有放棄這種原始的釀酒方法,而讓這種技術傳承下來的因素除了釀酒師的堅持外,酒的口感和美味才是立足於市場的真正原因。接下來,為大家揭秘古法釀酒工藝的具體流程。
首先,製作釀酒的酒麴
用嫩玉米漿,野菊花,麥麩,老玉米面,大麴酒,黃酒糟(糯米酒糟)。嫩玉米,需要用手將玉米粒剝下來,每年製作酒麴時,要剝幾百斤,很是辛苦。嫩玉米打成漿,放置一天,就自然發酵了,聞起來很酸,這是酒麴的關鍵。第一年在野外收割好野菊花,在第二年製作酒麴時,用野菊花熬水放涼備用。
第二,將大麴酒酒麴發酵
這個時候使用麥秸對酒麴進行發酵,將曬的火熱的麥秸在地上鋪厚厚一層,然後麥秸上擺放酒麴磚,每一排酒麴磚之間又放一層熱麥秸,一層層堆起來,上面再蒙一層熱麥基,利用麥秸的溫度,讓酒麴發酵,大概4天左右,就能聞到很香的酒味了,再過4天左右,味道就很小很小了,這時候大麴酒酒麴就發酵的差不多了,可以打開麥秸垛,將酒麴磚拿出來曬干後粉碎留用。
第三,對發酵好的酒料進行拌糠
將發酵好的酒料取出來,放地上,摻進米糠攪拌,攪拌過程中,一定要將酒料團拍散開,用米糠拌均勻,剛取出的酒料很濕很黏,假若不摻進米糠,放在灶上蒸制時熱氣很難穿透每一份酒料,這樣酒精不能完全揮發,嚴重影響出酒率。摻進米糠,使酒料干散,米糠是必需品。
第四,加滿酒料後進行蒸餾
酒料加滿後,酒篜的上面放一個草圈,就是酒篜和天鍋之間的那個看起來破破爛爛的傢伙,這個是用竹子,稻草,和塑料膜纏制的,草圈上放一口鍋,學名天鍋,裡面放冷水。當酒篜裡面的熱酒篜氣遇到天鍋冷鍋底時,就凝結成液狀酒流出來了。天鍋在加涼水,天鍋的涼水要不停的換,保持在35度以下。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土灶中的火越猛,出的就越快,一般不要太猛的火,中火慢慢出即可,火力太猛,容易讓底鍋的水翻騰出來。剛出來的酒是熱的,在接酒時,要一邊接一邊嘗。酒香不怕巷子深,採用古法釀酒技術所釀造的曲酒正在完美的闡釋這樣的一個道理。古法釀酒技術為現在現代釀酒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幫助,即使有一天它成為了歷史,退出了釀酒的舞台,而它在釀酒師心中的地位也會一直傳承下去,屹立不倒!
Ⅳ 古代的酒是怎麼製作的,需要什工具
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源於中國,且唯中國有之,與啤酒、葡萄酒並稱內世界三大古酒。約容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黃酒產地較廣,品種很多,著名的有山東即墨老酒、江西吉安固江冬酒,無錫惠泉酒、紹興狀元紅、紹興女兒紅、張家港的沙洲優黃、吳江的吳宮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黃酒;上海老酒、鶴壁豫鶴雙黃、福建閩安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蘇白蒲黃酒(水明樓)、江蘇金壇和丹陽的封缸酒、河南雙黃酒、廣東客家娘酒、張家口北宗黃酒和紹興加飯酒(花雕酒等)、廣東珍珠紅酒等。
黃酒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為14%—20%,屬於低度釀造酒。黃酒含有豐富的營養,含有21種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數種未知氨基酸,而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必須依靠食物攝取8種必需氨基酸黃酒都具備,故被譽為「液體蛋糕」。
黃酒是中國的漢族特產,屬於釀造酒。在世界四大釀造酒(白酒、黃酒、葡萄酒和啤酒)中佔有重要的一席。釀酒技術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Ⅵ 怎麼樣蒸餾酒精 怎麼樣蒸餾酒精提高純度
1、實驗室制備無水酒精時,在95.57%酒精中加入生石灰(CaO)加熱迴流(或者用無水硫酸銅也可),酒精中的水跟氧化鈣反應(跟無水硫酸銅反應生成五水硫酸銅),生成不揮發的氫氧化鈣來除去水分,然後再蒸餾,這樣可得99.5%的無水酒精。如果還要去掉這殘留的少量的水,可以加入金屬鎂來處理,可得100%乙醇,叫做絕對酒精。
2、工業上制備無水酒精的方法是在普通酒精中加入一定量的苯,再進行蒸餾。於64.9℃沸騰,蒸出苯、乙醇和水的三元恆沸混合物(比率為74:18.5:7.5),這樣可將水全部蒸出。繼續升高溫度,於68.3℃蒸出苯和乙醇的二元混合物(比率為67.6:32.4),可將苯全部蒸出。最後升高溫度到78.5℃,蒸出的是無水乙醇。工業上使用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具有極性基團,能強烈吸水)來製取無水酒精。
3、食用蒸餾酒是把經過發酵的釀酒原料,經過一次或多次的蒸餾過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蒸餾酒的製作原理是根據酒精的物理性質,採取使之汽化的方式,提取的高純度酒液。因為酒精的汽化點是78.3℃,達到並保持這個溫度就可以獲得汽化酒精,如果再將汽化酒精輸入管道冷卻後,便是液體酒精。
Ⅶ 唐代的蒸餾酒的製作的特點
(一)自然制曲
中國蒸餾酒傳統使用的糖化發酵劑是大麴和小曲,均採用自然接種,使用的原料是小 麥、大麥、豌豆、大米(米飯)、黃豆等,有的還添加中草葯,盡管使用的原料不盡相同, 但都是網羅空氣、工具、場地、水中的微生物在不同的培養基上富集,盛衰交替,優勝劣汰,最終保留特有的微生物群體,包括黴菌、細菌和酵母菌等,在澱粉質原料的糖化發酵和香味成分的形成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由於製作工藝,特別是培菌溫度的差異,對曲中微生物的種類、數量及比例關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造成各種香型白酒微量成分的不同和風格的差異,使中國蒸餾酒具有豐富多彩又獨具特色的風味。
大麴培菌中,又分高溫曲、偏高中溫曲、中溫曲、低溫曲等,造就了白酒三大基本香型及以其為基礎演變的多種香型,曲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採用間歇式、開放式生產,並用多菌種混合發酵
中國蒸餾酒主要採用傳統的固態發酵法生產,主要是手工操作,生產的主要環節除原料蒸煮起到滅菌作用外,其他過程都是開放式的操作,種類和數量繁多的微生物,通過空氣、水、工具、場地等渠道,進入酒醅,與曲中的微生物一同參與發酵,產生出豐富的芳香成分。
(三)採用配糟、雙邊發酵
中國蒸餾酒生產大多採用配糟來調節酒醅的澱粉濃度、酸度,濃香型白酒使用「萬年糟」,更有利於芳香物質的積累和形成。固態法釀酒,採用低溫蒸煮、低溫糖化發酵,而且糖化與發酵同時進行(即雙邊發酵),有利於多種微生物共酵和酶的共同作用,使微量成分更加豐富。
(四)獨特的發酵設備
中國蒸餾酒的發酵設備與其他蒸餾酒比較,差異甚大,十分獨特。發酵設備對白酒香型的形成做出重要貢獻。醬香型白酒發酵窖池是條石砌壁、黃泥作底,有利於醬香和窖底香物質的形成;清香型白酒採用地缸發酵,減少雜菌污染,利於「一清到底」;濃香型白酒是泥窖發酵,利於己酸菌等窖泥功能菌的棲息和繁衍,對「窖香」的形成十分關鍵,為中國白酒三大基本香型風格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條件。
(五)絕無僅有的釀造工藝
中國蒸餾酒以茅台、瀘州老窖、汾酒等為代表,都是珍貴的民族遺產,千百年來,世代相傳,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地制宜採用了不同的釀造工藝,創造了多種香型的白酒。醬香型白酒以高梁為原料,採用高溫制曲、高溫堆積、高溫發酵、高溫餾酒、發酵周期長、貯存期長的「四高二長」工藝;清香型白酒採用清蒸二次清、高溫潤糝、低溫發酵的「一清到底」工藝;濃香型白酒則是以單糧或多糧為原料,採用混蒸混燒、百年老窖、萬年糟、發酵期長的工藝。這些獨特的工藝釀造出豐富多彩的中國蒸餾酒。
(六)固態甑桶蒸餾
中國白酒傳統採用固態發酵、固態蒸餾,採用獨創的甑桶蒸餾設備。白酒蒸餾甑桶呈花盆狀,雖然它的形狀結構極其簡單,但其機理至今尚未解決清楚。有人認為,甑桶是一個多層的填料塔(可能是從酒精蒸餾的角度考慮)。在蒸餾過程中,甑桶內的糟醅發生著一系列極其復雜的理化變化,酒、汽進行激烈的熱交換,起著蒸發、濃縮、分離的作用。固態發酵酒醅中成分相當復雜,除含水和酒精外,酸、酯、醇、醛、酮等芳香成分眾多,沸點相差懸殊。通過獨特的甑桶蒸餾,使酒精成分得到濃縮,並餾出微量芳香組分,使中國蒸餾酒具有獨特的香和味。
由於中國蒸餾酒沿用千百年來的傳統工藝、操作、設備,使中國白酒在世界酒林中獨樹一幟,充分顯示了中國釀酒技藝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珍貴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