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膜蒸餾的介紹
膜蒸餾(MD)是膜技術與蒸餾過程相結合的膜分離過程,它以疏水微孔膜為介質,在膜兩側蒸氣壓差的作用下,料液中揮發性組分以蒸氣形式透過膜孔,從而實現分離的目的。與其他常用分離過程相比,膜蒸餾具有分離效率高、操作條件溫和、對膜與原料液間相互作用及膜的機械性能要求不高等優點。
『貳』 比較膜蒸餾與蒸發的差異,為什麼說膜蒸餾與蒸發過程
比較膜蒸餾與蒸發的差異,為什麼說膜蒸餾與蒸發過程
(1) 海水淡化
淡水資源短缺成為當今社會一大問題,海水淡化無疑是淡水來源的途徑之一。目前從海水或苦鹹水獲得淡水的主要方法有:電滲析法、蒸發法、多級蒸餾法和反滲透法等。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蒸餾法與膜法相結合的膜蒸餾技術在海水淡化的應用中獲得了成功,可望成為一種廉價高效製取淡水的新方法。利用工業上使用的海水余熱或用工業廢熱加熱海水進行膜蒸餾海水淡化,具有成本低、設備簡單、操作容易、能耗低等優點,使膜蒸餾技術在諸多海水淡化工程有一定競爭力!
(2) 超純水的制備
由於膜的疏水性,原則上只允許水蒸氣通過微孔,因此能得到很純的水。用減壓膜蒸餾對自來水進行處理後,水質達到微電子工業用高純度水三級和醫用注射水的標准。特別是近來新型高通量無機膜和有機-無機混合膜的開發成功,使得用膜蒸餾制備超純水變為具有巨大商業潛力的工業手段。
(3) 廢水處理
膜蒸餾與其他膜過程相比,其主要優點之一就是可以在極高的濃度條件下運行,即可以把非揮發性溶質的水溶液濃縮到極高的程度,甚至達到飽和狀態。張鳳君等人採用中空纖維膜蒸餾技術對含酚廢水進行了研究,結果使濃度高達5000mg/L的苯酚經處理後可降至50mg/L以下,苯酚的去除率可達95%以上。劉金生等人採用自製中空纖維膜蒸餾組件對油田聯合站含甲醇污水進行膜蒸餾處理研究,質量濃度高達10mg/mL的甲醇水溶液經處理後可降至0.03mg/mL一下。
(4) 共沸混合物的分離
膜蒸餾對某些共沸物也能起到分離效果。孔瑛等人研究了用膜蒸餾技術來分離甲酸-水共沸混合物的可能性,結果表明,採用膜蒸餾技術來分離甲酸-水溶液時不存在共沸現象,表明膜蒸餾在分離共沸物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叄』 常用的分離技術有哪兩類各包括哪些這些常用的分離技術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分離方法開始主要用於化工行業中化工產品的分離,但是隨著生物工程技術下游技術的不斷發展,結合傳統的化工分離方法,新的高效的分離方法被人們高度重視起來。
常用到得分離方法:鹽析、萃取分離法(包括溶劑萃取、膠團萃取、雙水相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溶劑微萃取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膜分離方法(包括滲析、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電滲析、膜萃取、膜吸收、滲透汽化、膜蒸餾等)、層析方法(離子交換層析、尺寸排阻層析、疏水層析、固定離子交換層析IMAC、親和層析等)。在這些方法中膜分離的方法和層析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基本原理:
1、雙水相萃取的原理:
雙水相萃取與水 -有機相萃取的原理相似 ,都是依據物質在兩相間的選擇性分配 ,但萃取體系的性質不同 。當物質進入雙水相體系後 ,由於表面性質、電荷作用和各種力 (如憎水鍵、氫鍵和離子鍵等 )的存在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濃度不同 .{主要:靜電作用和疏水作用}
2、差速離心法原理:
採用逐漸增加離心速度或低速和高速交替進行離心,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顆粒在不同的分離速度及不同的離心時間下分批離心的方法,稱為差速離心法。當以一定離心力在一定的離心時間內進行離心時,在離心管底部就會得到和*重顆粒的沉澱,分出的上清液在加上加速轉速下再進行離心,又得到第二部分較大、較重顆粒的「沉澱」及含小和輕顆粒「上清液」,如此,多次離心處理,即能把液體中的不同顆粒較好分開,這時所得沉澱是不純的,需經再懸浮和再離心(2-3次),才能得到較純顆粒。
3、速率-區帶離心原理:
不同顆粒之間存在沉降系數差時,在一定離心力作用下,顆粒各自以一定離心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區域上形成區帶的方法。介質梯度應預先形成,介質的密度要小於所有樣品顆粒的密度。
4、等密度梯度離心原理:
當不同顆粒存在浮力密度差時,在離心力場下,在密度梯度介質中,顆粒或向下沉降,或向上浮起,一直移動到與他們各自的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上形成區帶,從而使不同浮力密度的物質得到分離。
『肆』 馬潤宇的個人簡歷
1968年於北京化工學院基本有機合成專業本科畢業;1988年於北京化工大學獲化學工程學科工學博士學位;1989~1991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UNESCO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1993~1994年日本東京理科大學客座教授。1968~1981年就職蘭州化學工業公司;1981年~今在北京化工大學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1999~2003年兼任北京化工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港澳台辦公室主任。
長期從事化學工程及生物化工學科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在膜科學技術領域重點開展了滲透汽化、膜蒸餾、膜吸收與膜結晶等新型膜分離過程的研究;迄今累計指導博士後4名,博士研究生21名,碩士研究生64名。主持完成「用MAC方法進行鼓泡過程的機理研究」、「胞內包涵體釋放和純化同時進行的過程研究」、「蛋白質膜結晶過程的基礎研究」等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完成「用層狀材料固定化青黴素醯化酶的插層化學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承擔並完成「用熱致相轉化法制備中空纖維疏水微孔膜」國家「863」計劃項目子課題、「膜傳質機理與膜材料結構設計的平台技術」國家「973」計劃項目子課題及「海水淡化的膜蒸餾技術」國家支撐計劃項目子課題;研究成果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准國家發明專利多項。1999~2002年主持完成澳大利亞-中國政府間重要國際合作項目「用膜蒸餾技術處理中國西北地區的苦鹹水」,研發成功用太陽能驅動的膜蒸餾中試樣機;該技術成果可用於海水、苦鹹水的淡化及高附加值產品的水溶液濃縮與回收利用,尤為適用於反滲透技術產生的濃鹽水的進一步濃縮和結晶,實現零排放。在中外多種核心期刊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0餘篇,內容涵蓋膜科學技術、生物分離、生物能源及制葯工程等研究領域;主持編著國家出版總署重點圖書《碳四碳五烯烴工學》 和譯著《化學工業中的膜技術》。曾任北京膜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北京市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專家,現任中國膜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膜科學與技術》期刊責任編委,「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Desalination」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審稿人。
『伍』 滲透蒸餾和膜蒸餾的異同兩者都是
比較膜蒸餾與蒸發的差異,為什麼說膜蒸餾與蒸發過程
(1) 海水淡化
淡水資源短缺成為當今社會一大問題,海水淡化無疑是淡水來源的途徑之一。目前從海水或苦鹹水獲得淡水的主要方法有:電滲析法、蒸發法、多級蒸餾法和反滲透法等。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蒸餾法與膜法相結合的膜蒸餾技術在海水淡化的應用中獲得了成功,可望成為一種廉價高效製取淡水的新方法。利用工業上使用的海水余熱或用工業廢熱加熱海水進行膜蒸餾海水淡化,具有成本低、設備簡單、操作容易、能耗低等優點,使膜蒸餾技術在諸多海水淡化工程有一定競爭力!
(2) 超純水的制備
由於膜的疏水性,原則上只允許水蒸氣通過微孔,因此能得到很純的水。用減壓膜蒸餾對自來水進行處理後,水質達到微電子工業用高純度水三級和醫用水的標准。特別是近來新型高通量無機膜和有機-無機混合膜的開發成功,使得用膜蒸餾制備超純水變為具有巨大商業潛力的工業手段。
(3) 廢水處理
膜蒸餾與其他膜過程相比,其主要優點之一就是可以在極高的濃度條件下運行,即可以把非揮發性溶質的水溶液濃縮到極高的程度,甚至達到飽和狀態。張鳳君等人採用中空纖維膜蒸餾技術對含酚廢水進行了研究,結果使濃度高達5000mg/L的苯酚經處理後可降至50mg/L以下,苯酚的去除率可達95%以上。劉金生等人採用自製中空纖維膜蒸餾組件對油田聯合站含甲醇污水進行膜蒸餾處理研究,質量濃度高達10mg/mL的甲醇水溶液經處理後可降至0.03mg/mL一下。
(4) 共沸混合物的分離
膜蒸餾對某些共沸物也能起到分離效果。孔瑛等人研究了用膜蒸餾技術來分離甲酸-水共沸混合物的可能性,結果表明,採用膜蒸餾技術來分離甲酸-水溶液時不存在共沸現象,表明膜蒸餾在分離共沸物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陸』 乙醇連續發酵中溫度對菌體比生長率的影響(要有公式和文獻為證)
大學圖書館里肯定有相關資料
『柒』 分離的科學含義
分離(separation)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在物理性質或化學性質上的差異,通過適當的裝置或方法,使各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間區域或在不同的時間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間區域的過程。實際上,分離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人們不可能將一種物質從混合物中100%地分離出來。
分離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組分離;另一種是單一物質的分離。組分離有時也稱為族分離,它是將性質相近的一類組分從復雜的混合物體系中分離出來。例如,石油煉制過程中將輕油和重油等一類物質進行分離就屬於族分離。單一物質的分離是將某種物質以純物質的形式從混合物中分離出來,比如從乳酸發酵液中獲得純度較高的乳酸lactic acid,以及生物制葯中從混合物中獲得特定的目標物等都屬於這一類。
1 在分離中常常涉及如下幾個概念:
(1)富集(enrichment)是指在分離過程中使目標化合物在某空間區域的濃度增加。
(2)濃縮(concentration)指將溶液中的一部分溶劑蒸發掉,使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溶質的濃度都同等程度的提高的過程。
(3)純化(purification)是通過分離操作使目標產物純度提高的過程,是進一步從目標產物中除去雜質的過程。
實際分離過程中,是多種操作方式或者同一分離方法的反復使用的過程。
2 常用的分離方法
分離方法開始主要用於化工行業中化工產品的分離,但是隨著生物工程技術下游技術的不斷發展,結合傳統的化工分離方法,新的高效的分離方法被人們高度重視起來。
常用到得分離方法:鹽析、萃取分離法(包括溶劑萃取、膠團萃取、雙水相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溶劑微萃取等)、膜分離方法(包括滲析、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電滲析、膜萃取、膜吸收、滲透汽化、膜蒸餾等)、層析方法(離子交換層析、尺寸排阻層析、疏水層析、固定離子交換層析IMAC、親和層析等)。在這些方法中膜分離的方法和層析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1)膜分離方法:
中葯提取,生物醫葯產品的功效需要以目標提取物的活性為基礎保障,傳統的提取罐工藝首先要將動植物物質高溫蒸發乾燥粉碎,然後有機溶劑浸提,高溫乾燥濃縮成粉,兩次高溫基本破壞了目標產物的活性,使產品喪失理論功效,開元生物的生物膜提取罐是將動植物物質原漿粉碎,通過超濾膜納濾膜進行高精度提取,
在確保目標提取物的高活性.高純度.高質量前提下:
以反滲透膜技術對大小在50-400分子量的小分子,酸性,鹼性有機溶液的凈化分離濃縮;
以納濾膜技術對200-2000分子量的免疫球蛋白,生物肽,羊胎素,氨基酸,蛋白質.....目標產物;
以超濾膜技術對500-50000分子量的目標產物;
實現廣義的精確提取.濃縮.提純.結晶的工藝研發能力。
相較於傳統的動態提取罐.濃縮罐,開元膜式提取罐具有以下特點:
(1)分離過程無相變化
(2)分離過程在常溫下進行,尤其適用於熱敏物質的分離和濃縮;
(3)僅用壓力作為膜的動力,自動化控制,方便維修;
(4)有效面積大,濾速快,分離效率高;
(5)適用范圍廣,工藝流程短
採用膜式生物分離提純.濃縮工藝 比傳統生產工藝節約:蒸汽90%以上,電力60%以上,廠房、場地70%以上,有機溶劑或水80%以上,排污90%以上,目標產物回收率達到95%以上,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x機組是以膜分離為中心,整合物質及細胞破碎、勻漿過濾、超濾、納濾、反滲透、溶劑蒸餾回收、液體蒸餾濃縮、純水製造、膜的反沖洗、柱沖洗、精提純、真空乾燥等任意組合,可連續自動化生產。
x機組主要用於海洋生物、動植物葯材、發酵微生物、生化產品、果汁、奶類製品,化妝品等的濃縮、分離、提純。還可針對企業污水的酸、鹼及有機物質的提純、分離、濃縮,並達到中水標准。
『捌』 求一篇關於發酵內容的綜述,只要是有關於發酵的就行
發酵已經從過去簡單的生產酒精類飲料、生產醋酸和發酵麵包發展到今天成為生物工程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分支,成為一個包括了微生物學、化學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機械工程和計算機軟硬體工程的一個多學科工程。從廣義上講,發酵工程由三部分組成:上游工程,發酵工程和下游工程。其中,下游工程指從發酵液中分離和純化產品的技術:包括固液分離技術(離心分離,過濾分離,沉澱分離等工藝),細胞破壁技術(超聲、高壓剪切、滲透壓、表面活性劑和溶壁酶等),蛋白質純化技術(沉澱法、色譜分離法和超濾法等),最後還有產品的包裝處理技術(真空乾燥和冰凍幹事燥等)。本文對其中的膜分離技術的原理及研究進展做一綜述。
一、概述
膜分離技術是近三十多年來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是多學科交叉的產物,亦是化學工程學科發展新的增長點。它與傳統的分離方法比較,具有如下明顯的優點:
1.高效:由於膜具有選擇性,它能有選擇性地透過某些物質,而阻擋另一些物質的透過。選擇合適的膜,可以有效地進行物質的分離,提純和濃縮;
2.節能:多數膜分離過程在常溫下操作,被分離物質不發生相變, 是一種低能耗,低成本的單元操作;
3.過程簡單、容易操作和控制;
4.不污染環境。
由於這些優點、使膜分離技術在短短的時間迅速發展起來,已廣泛有效地應用於石油化工、生化制葯、醫療衛生、冶金、電子、能源、輕工、紡織、食品、環保、航天、海運、人民生活等領域,形成了獨立的新興技術產業。目前,世界膜市場以每年遞增14~30%速度發展,它不僅自身形成了每年約百億美元的產值,而且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經濟及科技的發展。特別是,它的應用與節能、環境保護以及水資源的再生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在當今世界上能源短缺、水荒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膜分離技術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投巨資立專項進行開發研究,已取得在此領域的領先地位。我國在「六五」、「七五」、「八五」、「九五」以及863、973計劃中均列為重點項目,給予支持。
二.膜分離技術簡介
1.分離膜的種類:膜是膜技術的核心,膜材料的性質和化學結構對膜分離性能起著決定性的影響。膜的種類很多,其中按材料分有高分子膜、金屬膜、無機膜。高分子膜用途最廣。
按結構分有七類:
(1)均質膜或緻密膜,為結構均勻的緻密薄膜。
(2)對稱微孔膜,平均孔徑為0.02~10。按成膜方法不同,有三種類型的微孔膜,即核孔膜、控制拉伸膜和海綿狀結構膜。
(3)非對稱膜。膜斷面為不對稱結構,是工業上應用最多的膜。
(4)復合膜。在多孔膜表面加塗另一種材料的緻密復合層。
(5)離子交換膜
(6)荷電膜
(7)液膜、包括支撐液膜和乳狀液膜
按形狀分有平板膜、管式膜和中空纖維膜。
2.膜分離設備(組件)
板框式,結構類似板框式壓濾機。
卷式,結構類似出螺旋板換熱器。
管式,結構類似列管式換熱器。
中空纖維式,結構類似列管式換熱器,由幾千根甚至幾百萬根中空纖維組成。
3.膜分離過程
膜分離過程是以選擇性透過膜為分離介質,當膜兩側存在某種推動力(如壓力差、濃度差、電位差、溫度差等)時,原料側組分選擇性地透過膜,以達到分離,提純的目的。不同的膜過程使用不同的膜,推動力也不同。目前已經工業化應用的膜分離過程有微濾(MF)、超濾(UF)、反滲透(RO)、滲析(D)、電滲析(ED)、氣體分離(GS)、滲透汽化(PV)、乳化液膜(ELM)等八種。
反滲透、超濾、微濾、電滲析這四大過程在技術上已經相當成熟,已有大規模的工業應用,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產業,有許多商品化的產品可供不同用途使用。
氣體分離和滲透汽化是正在發展中的技術。其中氣體分離相對較為成熟一些。目前已有工業規模的氣體分離體系是, 空氣中氧和氮的分離;合成氨廠中氨、氮、甲烷混合氣中氫的分離;天然氣中二氧化碳與甲烷的分離。滲透汽化是這些膜過程中唯一有相變的過程,在組件和過程設計中均有特殊的地方。它主要用於有機物/水,水/有機物,有機物/有機物分離,是最有希望取代某些高能耗的精餾技術的膜過程。80年代中期進入工業化應用階段。
除了以上八種已工業應用的膜分離過程外,還有許多正在開發研究中的新膜過程,它們是膜萃取、膜蒸餾、雙極性膜電滲析、膜分相、膜吸收、膜反應、膜控制釋放、膜生物感測器等。這些膜過程目前尚處在小型試驗和中試階段。
三.膜分離技術的發展簡史及研究現狀
人類對於膜現象的研究源於1748年,然而認識到膜的功能並用於為人類服務,卻經歷了200多年的漫長過程。人們對膜進行科學研究則是近幾十年來的事。1950年W.Juda試制出選擇透過性能的離子交換膜,奠定了電滲析的實用化基礎。1960年 Loeb和Souriringan首次研製成世界上具有歷史意義的非對稱反滲透膜,這在膜分離技術發展中是一個重要的突破,使膜分離技術進入了大規模工業化應用的時代。其發展的歷史大致為:30年代微孔過濾,40年代透析;50年代電滲析;60年代反滲透;70年代超濾和液膜;80年代氣體分離;90年代滲透汽化。此外以膜為基礎的其它新型分離過程,以及膜分離與其它分離過程結合的集成過程(Integrated Membrane Process)也日益得到重視和發展。
幾種主要膜技術發展近況大致如下:
微濾在30年代硝酸纖維素微濾膜商品化,60年代主要開發新品種。近年來以四氟乙烯和聚偏氟乙烯製成的微濾膜已商品化,具有耐高溫、耐溶劑、化學穩定性好等優點,使用溫度在-100~260℃。目前銷售量居第一位。
超濾從70年代進入工業化應用後發展迅速,已成為應用領域最廣的技術。日本開發出孔徑為5~50nm的陶瓷超濾膜, 截留分子量為2萬, 並開發成功直徑為1~2mm, 壁厚200~400的陶瓷中空纖維超濾膜,特別適合於生物製品的分離提純。
離子交換膜和電滲析技術主要用於苦鹹水脫鹽,近年市場容量也近飽和。80年代新型含氟離子膜在氯鹼工業成功應用後, 引起氯鹼工業的深刻變化。離子膜法比傳統的隔膜法節約總能耗30%,節約投資20%。90年世界上已有34個國家近140套離子膜電解裝置投產, 到2000年全世界將1/3氯鹼生產轉向膜法。
60年洛布(Loeb)與索里拉簡(Sourirajan)發明了第一代高性能的非對稱性醋酸纖維素膜, 把反滲透(RO)首次用於海波及苦鹹水淡化。70年代開發成功高效芳香聚醯胺中空纖維反滲透膜,使RO膜性能進一步提高。90年代出現低壓反滲透復合膜, 為第三代RO膜,膜性能大幅度提高,為RO 技術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目前RO 已在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例如,超純水製造、鍋爐水軟化,食品、醫葯的濃縮,城市污水處理,化工廢液中有用物質回收。
1979年Monsanto公司用於H2/N2分離的Prism系統的建立, 將氣體分離推向工業化應用。1985年Dow化學公司向市場提供以富N2為目的空氣分離器「Generon」氣體分離用於石油、化工、天然氣生產等領域, 大大提高了過程的經濟效益。
80年代後期進入工業應用的膜分離技術是用滲透汽化進行醇類等恆沸物脫水,由於該過程的能耗僅為恆沸精餾的1/3~1/2,且不使用苯等挾帶劑,在取代恆沸精餾及其它脫水技術上具有很大的經濟優勢。德國GFT公司是率先開發成功唯一商品GFT膜的公司。90年代初向巴西、德、法、美、英等國出售了100多套生產裝置,其中最大的為年產4萬噸無水乙醇的工業裝置,建於法國。除此之外,用PV法進行水中少量有機物脫除及某些有機/有機混合物分離, 例如水中微量含氯有機物分離,MTBE/甲醇分離, 近年也有中試規模的研報導。
在我國,膜技術的發展是從1958年離子交換膜研究開始的。65年開始對反滲透膜進行探索,66年上海化工廠聚乙烯異相離子交換膜正式投產,為電滲析工業應用奠定了基礎。67年海水淡化會戰對我國膜科學技術的進步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70年代相繼對電滲析、反滲透、超濾和微濾膜及組件進行研究開發,80年代進入推廣應用階段。80年代中期我國氣體分離膜的研究取得長足進步,1985年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首次研製成功中空纖維N2/H2分離器, 主要性能指標接近國外同類產品指標, 現已投入批量生產, 每套成本僅為進口裝置的1/3。
我國滲透汽化(PV)過程研究開始於1984年, 進入90年代以來, 復合膜的制備取得了較大進展, 1992年, 我系研製的改性PVA/PAN復合膜通過技術鑒定, 98年在燕化建立我國第一個千噸級苯脫水示範工程, 為我國PV技術的工業化應用奠定了基礎。
四.膜分離學科發展的主要學科支持體系
以選擇性分離膜為中心的膜科學研究自本世紀50年代形成一個學科以來,取得了飛速發展,主要圍繞幾個方向深入研究, 這幾個方面是:膜材料和膜結構;膜制備與膜形成機理;膜性能與結構的關系; 膜過程和傳遞機理; 過程和設備設計與優化;膜應用研究等。膜分離技術之所以能夠在短短30年內迅速發展脫穎而出,首先是因為它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例如化學滲透壓學說,氣體膜透過理論、膜孔徑理論、膜平衡概念、定電位學說、雙電層理論等等。其次是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分離膜材料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高分子科學的進展為膜分離提供了具有各種特性的合成高分子膜材料;電子顯微鏡等近代分析技術的進展為分離膜的結構分析和分離機理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第三是現代工業的發展迫切需要節能、低品位原料的再利用和消除環境污染的新技術,而膜分離正好是能滿足這些需要的新技術。
五.目前基礎研究的前沿課題
1.以水處理為主的膜材料及膜研究
大通量、高表面積的反滲透膜研究
截留分子量低於1000, 高於100萬的超濾膜及透過機理; 抗污染膜製造
孔徑從0.1m到75m 微孔膜系列化研究
界面縮聚法制備納濾膜活性層的方法
2. 大通量高選擇性氣體分離膜研究
二氧化碳分離
有機廢氣(VOCS)處理
3. 滲透汽化膜
從水中分離有機物的高選擇性膜研究
有機物/有機物分離膜研究
4. 無機膜
超薄化, 超微孔化復合膜研究; 多組分復合膜研究
電導移動膜研究
無機與有機材料接枝膜
5. 膜催化反應器的傳質、傳熱模型
6. 膜過程在環境保護及治理、水資源再生、燃料電池隔膜的理論和應用研究
7.膜中的分子模擬
『玖』 膜蒸餾與滲透汽化有什麼區別膜蒸餾與滲透汽化有什麼區別
1.水由液態或固態轉變成汽態,逸入大氣中的過程稱為蒸發 2.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度的差別,使液體混合物部分汽化並隨之使蒸氣部分冷凝,從而實現其所含組分的分離叫蒸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