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代實驗室系統包括哪些部分各有何作用和要求
實驗室根據使用情況不同,裡面所需要的功能跟系統都會有所要求的,參考以下實驗室系統的詳細介紹:
一、實驗室通風系統:實驗室通風系統與室內空調系統的通風設計的要求不同,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安全、舒服的工作環境,減少人員暴露在危險的空氣下,通風主要的目是解決實驗人員的身體健康和勞動保護問題。
二、實驗室建築空調與潔凈系統:實驗室建築與普通的建築是有區別的,不同的實驗室對溫度、溫度、壓強、潔凈度等參數有不同的要求,而且不同的實驗室之間的氣流不能交叉污染,實驗區的氣流不能流向辦公區,因些實驗建築空調系統的要求比普通建築的要求復雜很多,按布置方式不同可分為分散型空調系統、集中型空調系統及局部集中型空調系統。
三、實驗室環保系統:在化學實驗室進行實驗時會使用化學葯品,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會產生廢氣、廢液、固體廢物,對環境造成污染。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和法律意識的增強,化學實驗室的污染問題備受關注。為了降低實驗室對環境的污染,應把實驗室環保系統納入實驗室設計與建設中,從而有利於實驗室環境污染的防預措施,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用無害、沒有污染或低害、低虧染的試劑替代毒性較強的試劑,在一些特定實驗要用到較高的化學試劑時,一定要用封閉的收集桶收集廢液。
四、實驗室氣體管道系統:實驗室的氣體的供應不同於一般工廠的要求,首先表現在儀器設備對氣體的純度要求較高,一般工作氣體要求達到99.999%以上,其次氣體的供應連續,輸出壓力平穩,氣體的壓力波動可能導致儀器設備沒有辦法正常工作,氣體的不連續供應甚至可能導致儀器設備故障,因此實驗室氣體管路的設計是較為嚴格的。
五、實驗室給排水系統:包括實驗給水系統、生活給水系統和消防給水系統。實驗給水系統分為一般實驗用水與實驗用純水,實驗室純水系統屬於單獨的給水系統,生活給水系統和消防給水系統與一般建築的給水系統一致。
不同的實驗室對實驗用水有不同的要求,通常進行強酸、強鹼、劇毒液體的實驗並有飛濺爆炸的實驗室,就近設置應急噴淋施,應急眼睛沖洗器。無菌室和放射性實驗室配熱水淋浴裝置。
污染區的用水需要通過斷流水箱,室內消火栓應設置在清潔區內,給水系統的管道入口通常應設置潔凈區,採用上行下給式給水管網,以免擴散污染。
室內消防給水系統包括普通消防系統、自動噴灑消防給水系統和水幕消防給水系統等。實驗樓,庫房等建築物在必要時應設立室外消防給水系統,由室外消助給水管道。
六、實驗室純水系統:在當今的實驗室中,水環境作為絕大數實驗室的基本環境,在實驗中占的地位非常重要,水質往往決定了很多實驗結果的真實性、可重復性,對多數做實驗的專家來說,他們通常要純水中的雜質和化合物的濃度在b級,甚至更低。
七、實驗室供電系統:實驗室建築內部有各種類型的實驗室及儀器設備,供電系統除了維持實驗室特定的環境用電外,還要滿足現有及未來增加的各種儀器的特殊用電要求,對於離心機、層析冷櫃、低溫冰箱帶壓縮機之類的儀器,它們]的電機啟動所需要的電流往往是工作電流的數倍,在啟動瞬間往往會影響該線路的電壓波動,如果接在該線路上所用的大功率儀器較多,就會引起儀器工作不正常。
所以,對實驗建築供電系統的設計,除了要預留足夠的富餘電量以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還需要提供不間斷的穩壓電源,基於實驗室的與眾不同,實驗室建築的供電系統從電源、線路、照明、安全等各方面都有其獨特性實驗建築的用電量通常是現有用電量的2倍。
八、實驗建築智能化系統:實驗室智能化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理念,一種潮流,它是將實驗室世界帶入一個嶄新的時候 ,改變人們觀念,影響人們的工作方式,實驗建築智能化系統包括樓宇自控系統,信息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綜合布線系統,安全防範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停車場管理系統。
九、實驗室安全防護系統:實驗室是科技的搖籃,實驗室安全防護系統是保證實驗室安全的前提條件,是為了將實驗室潛在的職業危險降至較低,以創造健康安全的工作環境。保護對象包括人員的安全、樣品的安全、儀器的安全、運行系統的安全及環境的安全、實驗室安全防護系統包括實驗室硬體建設與軟體管理。
十、實驗室管道系統:實驗建築內有各種共用設施管道很多,在一般小型實驗室內常見的管道有水管、風管、電線管和煤氣管,在大型實驗室或特殊實驗室內還有壓縮空氣、蒸汽、氫氣、氧氣、真空、蒸餾水、空調、網路等管道,管道系統的布置原則是既要保證使用安全,方便安裝,檢修、改裝和增添,又要盡量使各種管線短捷經濟合理和美觀。
⑵ 酸雨的危害,與相關資料
網路名片 酸雨腐蝕後的森林酸雨正式的名稱是為酸性沉降,它可分為「濕沉降」與「干沉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者,後者則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 目錄[隱藏]酸雨的概念 酸雨率 酸雨區 我國三大酸雨區酸雨的發現 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危害酸雨的概念 酸雨率 酸雨區 我國三大酸雨區酸雨的發現 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危害
[編輯本段]酸雨的概念酸雨 (acid rain)是指PH值小於5[1].65的酸性降水。被大氣中存在的酸性氣體污染,pH小於5.65的酸性降水叫酸雨。酸雨主要是人為的向大氣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質造成的。我國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燒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為硫酸雨,少硝酸雨,此外,各種機動車排放的尾氣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已經成為酸雨多發區,酸雨污染的范圍和程度已經引起人們的密切關注。什麼是酸? 純水是中性的,沒有味道;檸檬水,橙汁有酸味,醋的酸味較大,它們都是弱酸;小蘇打水有略澀的鹼性,而苛性鈉水就澀澀的,鹼味較大,苛性鈉是鹼,小蘇打雖顯鹼性但屬於鹽類。科學家發現酸味大小與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有關;而鹼味與水溶液中羥基離子濃度有關;然後建立了一個指標:氫離子濃度對數的負值,叫pH。於是,純水(蒸餾水)的pH為7;酸性越大,pH越低;鹼性越大,pH越高。(pH一般為0-14之間)未被污染的雨雪是中性的,pH近於7;當它為大氣中二氧化碳飽和時,略呈酸性(水和二氧化碳結合為碳酸),pH為5.65。pH小於5.65的雨叫酸雨;pH小於5.65的雪叫酸雪;在高空或高山(如峨眉山)上彌漫的霧,pH值小於5.65時叫酸霧。檢驗水的酸鹼度一般可以用幾個工具:石蕊試劑\酚酞試液\pH試紙(精確率高,能檢驗pH)\pH計(能測出更精確的pH值)。 酸雨率
一年之內可降若干次雨, 有的是酸雨, 有的不是酸雨, 因此一般稱某地區的酸雨率為該地區酸雨次 酸雨侵蝕後的森林數除以降雨的總次數。其最低值為0%; 最高值為100%。如果有降雪, 當以降雨視之。
有時, 一個降雨過程可能持續幾天, 所以酸雨率應以一個降水全過程為單位, 即酸雨率為一年出現酸雨的降水過程次數除以全年降水過程的總次數。
除了年均降水pH之外, 酸雨率是判別某地區是否為酸雨區的又一重要指標。 酸雨區
某地收集到酸雨樣品, 還不能算是酸雨區, 因為一年可有數十場雨, 某場雨可能是酸雨,某場雨可能不是酸雨, 所以要看年均值。目前我國定義酸雨區的科學標准尚在討論之中, 但一般認為: 年均降水pH高於5.65, 酸雨率是0-20%,為非酸雨區;pH在5.30--5.60之間, 酸雨率是10--40% , 為輕酸雨區; pH在5.00--5.30之間, 酸雨率是30-60%,為中度酸雨區;pH在4.70--5.00之間,酸雨率是50-80%,為較重酸雨區;pH小於4.70, 酸雨率是70-100%,為重酸雨區。這就是所謂的五級標准。其實,北京、西寧、蘭州和烏魯木齊等市也收集到幾場酸雨,但年均pH和酸雨率都在非酸雨區標准內,故為非酸雨區。 我國三大酸雨區
我國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國三大酸雨區分別為: 酸雨區分布圖
1。西南酸雨區:是僅次於華中酸雨區的降水污染嚴重區域。
2。華中酸雨區:目前它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
3。華東沿海酸雨區:它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編輯本段]酸雨的發現近代工業革命,從蒸汽機開始,鍋爐燒煤,產生蒸汽,推動機器;而後火力電廠星羅棋布,燃煤數量日益猛增。遺憾地是,煤含雜質硫,約百分之一,在燃燒中將排放酸性氣體 So2;燃燒產生的高溫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氣發生部分化學變化,氧氣與氮氣化合,也排放酸性氣體NOx。它們在高空中為雨雪沖刷,溶解,雨成為了酸雨;這些酸性氣體成為雨水中雜質硫酸根、硝酸根和銨離子。1872年英國科學家史密斯分析了倫頓市雨水成份,發現它呈酸性,且農村雨水中含碳酸銨,酸性不大;郊區雨水含硫酸銨,略呈酸性;市區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鹽,呈酸性。於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氣和降雨:化學氣候學的開端》中提出「酸雨」這一專有名詞。 [編輯本段]酸雨的成因酸雨的成因是一種復雜的大氣化學和大氣物理的現象。酸雨中含有多種無機酸和有機酸,絕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1.天然排放源
海洋霧沫,它們會夾帶一些硫酸到空中;土壤中某些機體,如動物死屍和植物敗葉在細菌作用下可分解某些硫化物,繼而轉化為SO2;火山爆發,也將噴出可觀量的SO2氣體;雷電和乾熱引起的森林火災也是一種天然SOx 排放源,因為樹木也含有微量硫。
閃電,高空雨雲閃電,有很強的能量,能使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部分化合,生成NO,繼而在對流層中被氧化為NO2,NOx即為NO和NO2之和;土壤硝酸鹽分解,既使是未施過肥的土壤也含有微量的硝酸鹽,在土壤細菌的幫助下可分解出NO,NO2和N2O等氣體。
2.人工排放源
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燃燒,無論是煤,或石油,或天然氣都是在地下埋藏多少億年,由古代的動植物化石轉化而來,故稱做化石燃料。科學家粗略估計,1990年我國化石燃料約消耗近700百萬噸;僅佔世界消耗總量的12%,人均相比並不驚人;但是我國近幾十年來,化石燃料消耗的增加速度,實在太快,1950年至1990年的四十年間,增加了30倍。不能不引起足夠重視。
工業過程,如金屬冶煉:某些有色金屬的礦石是硫化物、銅、鉛、鋅便是如此,將銅、鉛、鋅硫化物礦石還原為金屬過程中將逸出大量SO2氣體,部分回收為硫酸,部分進入大氣。再如化工生產,特別是硫酸生產和硝酸生產可分別跑冒滴漏可觀量SO2和NO2,由於NO2帶有淡棕的黃色,因此,工廠尾氣所排出的帶有NO2 的廢氣象一條「黃龍」,在空中飄盪,控制和消除「黃龍」被稱做「滅黃龍工程」。再如石油煉制等,也能產生一定量的SO2和NO2。它們集中在某些工業城市中,也比較容易得到控制。
圖2:酸雨的工業排放源
資料來源:聯合國環境署(UNEP)
交通運輸,如汽車尾氣。在發動機內,活塞頻繁打出火花,象天空中閃電,N2變成NOx。不同的車型,尾氣中NOx 的濃度有多有少,機械性能較差的或使用壽命已較長的發動機尾氣中的NOx 濃度要高。汽車停在十字路口,不息火等待通過時,要比正常行車尾氣中的NOx濃度要高。近年來,我國各種汽車數量猛增,它的尾氣對酸雨的貢獻正在逐年上升,不能掉以輕心。
工業生產、民用生活燃燒煤炭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燃燒石油以及汽車尾氣排放出來的氮氧化物,經過「雲內成雨過程」,即水汽凝結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結核上,發生液相氧化反應,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經過「雲下沖刷過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過程中不斷合並吸附、沖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氣體,形成較大雨滴,最後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由於我國多燃煤,所以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而多燃石油的國家下硝酸雨。
酸雨形成的化學反應過程:
(1) 酸雨有一部分是二氧化碳溶於降雨
CO2+H2O→H2CO3(碳酸)
(2) 酸雨多成於化石燃料的燃燒:
S+O2(點燃)→SO2
SO2+H2O→H2SO3(亞硫酸)
2H2SO3+O2→2H2SO4(硫酸)
(3)氮的氧化物溶於水形成酸:雷雨閃電時,大氣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產生。
N2+O2(閃電)=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硝酸)+NO
(4)酸雨與大理石反應:
CaCO3+H2SO3=CaSO3+H2O+CO2↑
CaSO3+SO2+H2O=Ca(HSO3)2
(5)此外還有其他酸性氣體溶於水導致酸雨 [編輯本段]酸雨的危害1.城市大氣污染嚴重程度的季節變化和晝夜變化規律,大體可分為煤炭型和石油型兩類。煤炭型是燃煤引起,因此污染強度以對流最強的夏季和白天為最輕,而以逆溫最強、對流最弱的冬季和夜間為最重。倫敦煙霧事件就屬於這種類型。石油型是石油和石油化學產品和汽車尾氣所產生,由於氮氧化物和碳氫化物等生成光化學煙霧時需要較高氣溫和強烈陽光,因此污染強度變化規律和煤炭型剛剛相反,即以夏季午後發生頻率最高,冬季和夜間少或不發生。洛杉磯光化學煙霧就屬於這個類型。
2.此外,城市雲量增多的結果,使城區日照時數和太陽輻射量均有減少。城市中煙塵粒子增多的結果,使大氣透明度變差,所以有人稱城市為「煙霾島」或「混濁島」。煙塵大量削弱太陽光中的紫外線部分(在太陽高度較低時甚至可減少30%一50%),這對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也是不利的。
3.酸雨可導致土壤酸化。我國南方土壤本來多呈酸性,再經酸雨沖刷,加速了酸化過程;我國北方土壤呈鹼性,對酸雨有較強緩沖能力,一時半時酸化不了。土壤中含有大量鋁的氫氧化物,土壤酸化後,可加速土壤中含鋁的原生和次生礦物風化而釋放大量鋁離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態鋁化合物。植物長期和過量的吸收鋁,會中毒,甚至死亡。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礦物質營養元素的流失;改變土壤結構,導致土壤貧脊化,影響植物正常發育;酸雨還能誘發植物病蟲害,使作物減產。
4.酸雨能使非金屬建築材料(混凝土、砂漿和灰砂磚)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現空洞和裂縫,導致強度降低,從而建築物損壞。建築材料變臟, 變黑, 影響城市市容質量和城市景觀, 被人們稱之為 「黑殼"」效應。
⑶ 光明牌斷水自控電熱蒸餾器不出蒸餾水原因
1、我采購的斷水自控蒸餾水器不不出蒸餾水了是什麼原因?
答:這種情況有兩種原因1. 多年使用,水垢積累將管道阻塞。2. 回水管接頭膠墊變形,將水管阻塞。出現這種情況排除方法就是1、清理水垢。2、更換接頭膠墊。
2、剛開始出蒸餾水,而注入冷卻水後,卻不出蒸餾水什麼原因?
答:原因是:冷卻水注入量過大。解決方法:將進水控制閥從最小開啟,慢慢調整至冷卻水剛好能壓住漏斗內的熱水。
3、打開電源,缺水指示燈亮是什麼情況?
答:因為蒸發鍋內水位低於液位開關下限。解決方法:加水至加熱指示燈亮為止。
⑷ 保護綠色家園的資料
節約用電,保護資源,減少污染。
電是我們每一位小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到的,也是我們每天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的,但是現在消耗驚人。所以用電時的一舉一動,都要從節約出發。
在我國,發電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按現在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將在250年內消耗。到那之後,我們將無任何煤留給我們的後代。
節約用電,就是節約煤,也更是直接為減少大氣污染做貢獻。因為酸雨是因煤炭燃燒形成的,它能強烈的腐蝕建築物,並能使土壤和水質酸化,導致糧食減產,草木魚蝦死亡。據計算,我國僅西南,華南酸雨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就達140億萬元。
節約用電,能夠減緩地球變暖。由於煤炭燃燒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像一個罩子一樣阻隔地面的熱量向天空外散發,產生了溫室效應,如果地球溫度升高,會引起乾旱或洪水,還會使冰山融化。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較低的國家和島嶼就會消失。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是肯定要邁入下一個世紀的,他們很多都為全球日益變暖而脆弱。德國192所學校的13.5萬兒童發誓要讓自己所居住的社區中造成溫室效應的有害氣體減少10%。他們換上節能燈,拒絕用空調,放棄用汽車,選用自行車。經過7個月的努力,他們已達到了目標。
轉眼間,我們又進入了美麗的六月,這是植樹造林,綠化國家的大好時機,為了創造良好的綠色家園,保護好生態環境,我建議同學們:
熱愛大自然,愛護花草樹木,保護動物。
開展植樹護綠活動。
積極宣傳環保,把環保意識帶給千家萬戶
如今,通過各種媒體,每個人都越來越多地意識到環境和發展問題的存在。許多人都聽說過熱帶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生物多樣性銳減、貧困、難民潮、食物危機等問題。但對許多人而言,這些事都發生在遙遠的地方,不會發生在本地的環境中。
可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問題有許多就發生在當地,甚至在校園里。學校的學生和教師都是資源的消費者。同時,作為社區的成員和現在的或未來的公民,教師和學生同時又是社區發展的負責人,有責任對社區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如果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比作一條跑道的話,那麼在這條跑道之外是沒有觀眾的,所有的人都是運動員。環境和發展問題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個人的事,。
環保知識是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為了使師生深入地認識和理解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提高師生環境知識、意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和行為等環境素養。根據國家環保局、國家教委、中央宣傳部下發的《關於環境教育行動綱要》及上級有關部門的指示和要求,結合學校實際,近幾年,開發區中學全面開展了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把環保教育列入學校的一件大事常抓不懈,真正將對環境教育的認識融入到師生們的心中。
在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中,學校始終重視對學生的環境保護教育工作,在學校、家庭中倡導綠色文明,落實環保行動。在抓好普及的同時,更加註重內涵,堅持在德育、科技活動、團隊活動、社會實踐等各領域對學生灌輸環境意識和環境道德觀念。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積累了一些值得推廣的經驗。
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使學生切實掌握各科教材中有關環境保護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注重「綠色」宣傳
目前,環境教育的當務之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使他們具有"綠色頭腦"。為使學生盡快具備「綠色」意識,學校積極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組織學生自覺參與有計劃的環境實踐活動,促使他們盡快實現環境意識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首先,學校加大環保資金投入,圖書館、閱覽室每年都訂閱大量環境保護宣傳內容的圖書、報刊,學校的電教中心有專門的環境保護錄象資料,每個班的計算機里都裝有環境保護的資料軟體,利用課余時間定期組織學生觀看,使學生了解環境現狀、學習環保知識,從而用自己的行動保護環境。另外,學校還設有專門的環保櫥窗,定期向學生們宣傳環保知識,配合學校的環保教育工作;校團委將黑板報作為宣傳環保的前沿陣地,經常組織各年級之間開展以環保知識為主題的板報評比,通過評比促使讓「綠色」走進班級;「校園之聲」廣播站開設了「你我他地球村」專欄,每當有關環境的活動日:如植樹節、愛鳥周、世界水日、地球日、環境日等來臨,就積極進行環保宣傳,並號召各班針對節日主題認真撰寫環保廣播稿;並且,學校還在校園內設立有關環保標語牌,如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綠色消費、環保購物,改善環境、拯救地球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事事處處把環境放在心上。
環保紀念日
國際濕地日
2月2日為國際濕地日。根據1971年在伊朗拉姆薩爾(RAMSAR)簽定的《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濕地是指「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鹹水體,包括低潮時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禽類的生息和遷徙有重要的作用。
世界水日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做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決議提請各國政府根據各自的國情,在這一天開展一些具體的活動,以提高公眾意識。從1994年開始,我國政府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世界氣象日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以提高公眾對氣象問題的關注。
地球日
1969年美國威斯康星州參議員蓋洛德納爾遜提議,在美國各大學校園內舉辦環保問題的講演會。不久,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學生丹尼斯海斯將納爾遜的提議擴展為在全美舉辦大規模的社區環保活動,並選定1970年4月22日為第一個「地球日」。當天,美國有2000多萬人,包括國會議員、各階層人士,參加了這次規模盛大的環保活動。在全國各地,人們高呼著保護環境的口號,在街頭和校園,遊行、集會、演講和宣傳。隨後影響日漸擴大並超出美國國界,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最終形成為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4月22日也日漸成為全球性的「地球日」。每年的這一天,世界各地都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環保活動。
世界無煙日
1987年世界衛生組織把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以提醒人們重視香煙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世界環境日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各國環境保護運動的深入,環境問題已成為重大社會問題,一些跨越國界的環境問題頻繁出現,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逐步進入國際社會生活。1972年6月5~16日,聯合國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來自113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和民間人士就世界當代環境問題以及保護全球環境戰略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制定了《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和109條建議的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提出了7個共同觀點和26項共同原則,以鼓舞和指導世界各國人民保持和改善人類環境,並建議將此次大會的開幕日定為「世界環境日」。1972年10月,第2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聯合國根據當年的世界主要環境問題及環境熱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聯合國系統和各國政府每年都在這一天開展各種活動,宣傳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時發表《環境現狀的年度報告書》,召開表彰「全球500佳」國際會議。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由於日益嚴重的全球荒漠化問題不斷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從1995年起,每年的6月17日被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世界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以一個南斯拉夫嬰兒的誕生為標志,世界人口突破50億。1990年,聯合國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
1987年9月16日,46個國家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簽署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開始採取保護臭氧層的具體行動。聯合國設立這一紀念日旨在喚起人們保護臭氧層的意識,並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以保護地球環境和人類的健康。
世界動物日
義大利傳教士聖•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導在10月4日「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為了紀念他,人們把10月4日定為「世界動物日」。
世界糧食日
全世界的糧食正隨著人口的飛速增長而變得越來越供不應求。從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為「世界糧食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生物多樣性公約》於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為紀念這一有意義的日子,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1995年起每年的12月29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酸雨的危害
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鹼度指數的Ph值低於5.6的酸性降水。
我國酸雨(酸雨通常是指表示酸鹼度指數的PH值低於5.6的酸性降水)正呈蔓延之勢,是繼歐洲、北美之後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區。80年代,我國的酸雨主要發生在以重慶、貴陽和柳州為代表的川貴兩廣地區,酸雨區面積為170萬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發展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及四川盆地的廣大地區,酸雨面積擴大了100多萬平方公里。以長沙、贛州、南昌、懷化為代表的華中酸雨區現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其中心區年降酸雨頻率高於90%,幾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島和廈門為代表的華東沿海地區也成為我國主要的酸雨區。華北、東北的局部地區也出現酸性降水。1998年,全國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70%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銅川,圖們和青島都下了酸雨。酸雨在我國已呈燎原之勢,覆蓋面積已佔國土面積的30%以上。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建築設施都有直接和潛在的危害。酸雨可使兒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增加,同時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還可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特別是小麥,在酸雨影響下,可減產13%至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導致蛋白質含量和產量下降。酸雨對森林和其他植物危害也較大,常使森林和其他植物葉子枯黃、病蟲害加重,最終造成大面積死亡。
在中國的大氣污染中,酸雨和浮塵是最主要的污染。十多年來,由於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漸增多,酸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現在中國已是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區。
我國酸雨主要分布地區是長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貴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在華北,很少觀測到酸雨沉降,其原因可能是北方的降水量少,空氣濕度低,土壤酸度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如侯馬、京津、丹東、圖們等地區現在也出現了酸性降水。
酸雨可對森林植物產生很大危害。根據國內對105種木本植物影響的模擬實驗,當降水pH值小於3.0時,可對植物葉片造成直接的損害,使葉片失綠變黃並開始脫落。葉片與酸雨接觸的時間越長,受到的損害越嚴重。野外調查表明,在降水PH值小於4.5的地區,馬尾松林、華山松和冷杉林等出現大量黃葉並脫落,森林成片地衰亡。例如重慶奉節縣的降水PH值小於4.3的地段,20年生馬尾松林的年平均高生長量降低50%。
酸雨對森林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對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惡化作用造成的。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營養元素鉀、鈉、鈣、鎂會釋放出來,並隨著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長期的酸雨會使土壤中大量的營養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嚴重不足,從而使土壤變得貧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鋁從穩定態中釋放出來,使活性鋁的增加而有機絡合態鋁減少。土壤中活性鋁的增加能嚴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長。酸雨可抑制某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活性,土壤中的固氮菌、細菌和放線菌均會明顯受到酸雨的抑制。酸雨還可使森林的病蟲害明顯增加。在四川,重酸雨區的馬尾松林的病情指數為無酸雨區的2.5倍。
酸雨對中國森林的危害主要是在長江以南的省份。根據初步的調查統計,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積最大,約為28萬公頃,佔有林地面積的32%。貴州受害森林面積約為14萬公頃。根據某些研究結果,僅西南地區由於酸雨造成森林生產力下降,共損失木材630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損失達30億元(按1988年市場價計算)。對南方11個省的估計,酸雨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可達44億元。現在大多數專家認為,森林的生態價值遠遠超過它的經濟價值。雖然對森林的生態價值的計算方法還有一些爭議,計算出來的數字還不能得到社會的普遍承認,但森林的生態價值超過它的經濟價值,這幾乎是一致的。根據這些計算結果,森林的生態價值是它經濟價值的2-8倍。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酸雨對森林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是極其巨大的。
什麼是哈龍?
所謂哈龍(Halon的音譯),就是我們平常說的1211和1301的商品名稱,它屬於一類稱為鹵代烷的化學品,主要用於滅火葯劑。它通過破壞燃燒或爆炸的復雜的化學鏈式反應來達到滅火的目的。消防行業廣泛使用的哈龍滅火劑是損耗臭氧的物質。人們用哈龍滅火器救火或訓練時,哈龍氣體就自然排放到大氣中。哈龍含有氯和溴,在大氣中受到太陽光輻射後,分解出氯、溴的自由基,這些化學活性基團與臭氧結合奪去臭氧分子中的一個氧原子,引發一個破壞性鏈式反應,使臭氧遭到破壞,從而降低臭氧濃度,產生臭氧洞。哈龍在大氣中的存活壽命長達數十年,它在平流層中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將持續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哈龍對臭氧層的破壞作用是巨大的。科學研究證明,哈龍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元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