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粱燒酒製作方法 高粱燒酒的製作方法
1、材料:高粱 二十斤、酒麴。
2、方法/步驟:
(1)高粱用冷水浸泡二十四小時,期間每隔六七個小時換水一次,這個在酒廠里是不會換水的,咱自己在家做酒就是為了健康安全,之所以換幾次水,是因為更徹底的去掉糧食中的單寧和果膠。
(2)高粱上鍋蒸至開花,把高粱飯攤晾。
(3)拌曲,等到高粱飯降至二十五至三十五度之間時,拌上酒麴,拌曲需要根據酒麴的不同,每斤糧食放多少曲,多少水,多少糖都不同。這要看您買到的是什麼曲,然後根據曲的使用說明進行添加。
(4)這些不銹鋼桶是來來浸泡生料,然後發酵熟料用的,用不銹鋼桶雖然成本高一點,但是不會含鉛。
(5)發酵。把拌好曲的熟料放至桶內,蒙一層保鮮膜,然後再蒙一層塑料布,用松緊帶綁好。靜至兩至三個月。
(6)桶里都是拌好酒麴的高粱,里邊一層用保鮮臘封上了,外邊再蒙一層塑料布
(7)蒸餾,這個必須得買蒸餾器,按蒸餾器使用說明蒸餾就可以了。頭酒,我是按著十斤高粱一兩酒的比便掐頭,這個頭酒里甲醇含量高,我就當酒精用,給我的酒壇子,玻璃瓶什麼的消毒。去尾就是五十度以下的酒單獨存放,因為尾酒里含雜醇,這個酒要等到下次再蒸餾酒時放到糧食里一起蒸。
(8)高粱發酵四十五天,可以蒸餾酒了,下面這個玻璃壇子,就是用來接酒的,蒸酒要掐頭去尾,酒頭含甲醇;酒尾有雜醇,五十度以下的酒就算酒尾。
單獨收起來,下次蒸餾時,放到料里。所以,在這我要提醒大家,您在外邊買散白酒,千萬不要買五十度以下的酒。
B. 高梁酒麴的製作方法
高梁酒麴的製作方法:
一,選糧。
挑選成熟度好,無雜質當年產小紅高粱500斤。量,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整理干凈,確保無雜質,無谷殼,反復晾曬。特別是要保證沒有谷殼,這是降低甲醇的關鍵環節。
二,洗糧、蒸糧。
把晾曬好的高粱進行反復搓洗,瀝干水分待用。將高粱放置大鍋加水致剛剛浸沒為好。大火燒開,改小火蒸熟原糧。注意既要蒸熟,又不能讓高粱開花。停火燜一小時,起鍋。
另起鍋,把稻殼放入蒸煮,並反復清洗,目的是去掉稻殼上的果膠。也可以提前做好,曬干備用。
三,拌糧。
蒸熟的高粱攤晾降溫致四十度時開始拌稻殼,大約一比一。目的是增加通透性,利於發酵。拌完稻殼,溫度也就下到了三十度左右,開始拌酒麴,每百斤原糧七兩,500斤糧食用曲3.5斤。現在方便的很,酒麴不用自己接種,買現成的。如果經驗不足,還可以購買耐高溫酒麴。
四,晾糧。
酒麴拌好後,堆放一會,感覺溫度升高就開始晾糧,這個過程是確保發酵過程不超溫,攤晾厚度20公分左右,期間要監測溫度變化。高了,翻動降溫,低了,增加厚度。大約五六個小時,待溫度不再升高,溫度變化穩定後,就可以裝池子了。
五,捂糧。
這個過程就是把初步發酵好的原糧裝入池子,蓋高保溫層,慢慢發酵。整個過程大約七八天。如果不及時進入下一步,在池子里多放一兩個月也沒有問題。
六,蒸糧。蒸餾出酒。
蒸鍋下面加水,把發酵好的糧食放在篦子上大火蒸餾。
注意幾個問題:〈1〉酒頭不要(大約一公斤),味道雜,有害物質多。〈2〉要保證鍋內有水,不幹鍋,有條件的採用汽蒸。〈3〉斷尾要早,在酒度只有45度時就可以斷了,剩餘的仍然有酒,可以重新蒸餾。
想釀造出美酒,選水也是關鍵,最好選干凈的河水,次之干凈的水庫,再次之干凈的池塘,井水為下。
這樣釀出的酒一般有五十七八度,利於窖藏。不要喝新釀的酒,口感差一些,窖藏一年後,甘醇自來,如果放上三五年,那就太好了。我一般都是喝十年以上的,不用勾調,非常好。其實自釀酒成本很低,只是耗費時間罷了
C. 有人說農村自家釀的酒沒有提煉甲醇,不能喝,你認為呢
農村自家釀的酒,焦點就是甲醇含量。人們普遍認為他們設備簡陋,技術古樸,又沒有現代化的檢驗化驗手段。就做不到大酒廠那樣水平,害人的甲醇沒提煉,一定含量高,喝它有風險。
釀造白酒都有甲醇,但基本都在國家標准之內,安全范圍。
凡是釀造的酒,甲醇不可避免,都有,只是含量有多有少。所以,國家制定有強制執行標准,不得超過,否則違法,吃不了兜著走。
這個標准號為《GB 10343-2008》,規定在穀物以及可食用作物發酵釀造的酒精,按100酒精度,每100毫升的甲醇含量:
特級酒精不大於2毫克;
優級酒精不大於50毫克;
普通級酒精不大於150毫克。
換算成糧食白酒,每100毫升甲醇含量不大於6毫克,一般實際含量在2毫克。
農村釀酒過程中的去甲醇辦法:掐頭去尾。
農村自家釀酒,沿用的是傳統的技術。其中的核心技術之一,就是接酒時,把整個出酒過程分為三段:開始出來的叫頭酒,甲醇含量高,度數高,味道太沖不好喝,不要;中間一段,因為雜醇雜酯少,味道好喝,留著;尾酒度數低,口感也不好,一樣的不留。
所以北方釀酒有二鍋頭之說,二鍋頭就是中間段的酒,喝酒只喝二鍋頭。其他農村釀酒都這個模式,掐頭去尾。當然頭酒尾酒不是扔掉,下次倒進酒涪重新燒。
也就是說,農村自釀酒,在接酒過程中,自然有了去甲醇的做法,所以不用擔心甲醇超標。
甲醇自己會跑掉,喝的時候燙熱,或者存放一段就揮發了。
甲醇比乙醇的沸點低,在64.7 ,乙醇的是78 ,所以甲醇比乙醇揮發得快。根據甲醇的這個特性,一般在三個正常情況下,甲醇就跑個差不多了:
蒸餾出酒過程中,大部分溫度超過甲醇沸點,甲醇就會揮發掉一部分;
新酒存放也揮發一部分。都見過賣散酒的,大陶缸,小口大肚。缸口不是硬質蓋子,是布袋一樣的蓋子。目的就是不要那麼嚴密合縫,留著空隙給甲醇揮發留出路,然後酒味越來越好。
喝酒溫熱了喝。古人喝酒,還不是高度酒,可是都熱著喝。之所以熱著喝得舒服,就是熱的過程,促使甲醇揮發掉,酒味更好。
當然如今的酒甲醇含量比古時候低,但是熱著喝酒是個好習慣。再說了,熱酒還是檢驗假酒的好辦法。如果不是糧食酒,熱過60 ,裡面的各種添加劑怪味就出來了,立馬斷定酒質好歹。
再一個,買來酒最好不好立馬就喝,存放一段,起碼要放半年。如果一年後,或三五年再喝,那就是真的美酒了。前提是糧食酒,不低於50酒精度,還要存放的不進水,不跑氣,不受高溫,沒有長期光照。
從小跟家人釀酒到現在,從沒有聽說過這種話!我家也釀酒賣,就因為我跟我爸愛喝酒,所以才少釀!
圖片是我家自己做的釀酒用的灶台,我們喝的是正宗的糧食酒,雖然沒有生產許可證,但我家釀出來的酒在村裡很受歡迎!
如果農村自釀的酒再提煉
甲醇,還有個屁的喝頭。就因為自釀,我們喝得放心。比如我家釀酒用的酒餅,都是自己用野生的中葯材加工出來的。圖片中是主葯材,叫辣蓼草。
我一共用了十幾喂中葯材才加工出來的酒餅,雖然幾味葯材也可以,但是口感不一樣。做為酒鬼的我就是喜歡這種口味。再提煉甲醇,就沒有口感了。
常見的火炭母也是用於酒餅的原材料之一,小的時候連它的果子都吃。
我們自釀的米酒,用的是糧食以及葯材。用到的葯材主要:辣蓼草、田邊草、桂葉、淡竹葉、火炭母、桔樹葉、杜仲、甘草等,共計十幾味葯材。如果用這種酒餅以及糧食釀出來的米酒還要提煉甲醇,我也是醉了!有機會可以發視頻給你看,我把這幫草葯當茶喝,一天換一種。
釀酒都會產生甲醇
我們都知道,釀酒是一個發酵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由於發酵原料含有一些果膠質成分,會造成發酵產物中有甲醇,因此這是一個很難避免的現象,無論是大型酒企還是說小作坊的家庭釀酒廠,都會產生一定的甲醇。在目前的釀酒原料中,很多都會有一個去皮的過程。
釀酒過程中甲醇的去除
在很多大型的酒廠,對於甲醇都是非常重視的,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都會有一個去甲醇的過程,很多酒廠會採用蒸汽悶料的方法去除果膠質。而且很多酒雖然是相同的原料,相同的工藝,但是取酒時間不同品質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在釀酒行業有句話叫掐頭去尾,由於頭酒的甲醇含量相對較高,因此很多酒廠會將初蒸的頭酒去掉。
同時,很多酒廠還會做一個非常重要的操作就是檢測,這是衡量一個酒水甲醇含量是否符合安全標準的操作,但是這個過程很多自釀酒是沒有的。
在日常的飲酒過程中,很多人喜歡喝老酒,歲月也是去除甲醇的一劑良葯,所以我們也可以通過貯存的方式來去除甲醇。
自釀酒也是可以放心飲用
雖然目前自釀酒沒有大型酒廠的各種設備工藝,但是很多基本的操作流程都是相同的,自釀酒並不就一定甲醇含量高,這還要看釀酒的原材料、原材料的處理以及取酒的工藝以及流程,很多自釀酒的老師傅在釀酒過程中都是追求質量,雖然沒有檢測,但是在釀酒過程中已經不知不覺實現了甲醇的去除,因此很多朋友覺得自釀酒飲用更好。
如果你實在擔心,那麼可以買一些自釀酒放到陶瓷壇中,貯存上幾年,這時候你就可以放心飲用了。
有人說農村自家釀的酒沒有提煉甲醇,不能喝,你認為呢?
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陸續進入到了冬季,在寒冷的季節,很多人都習慣於酌一兩杯白酒,以驅除體內的寒氣,同時還能通過增強血液循環強度達到提高體溫的目的。特別是在廣大的東北地區,從農村集市、城鎮農貿市場上打些純糧小燒回來,約三五好友聚在暖意洋洋的室內小酌一番,看著室外的鵝毛大雪,別有一番暖意、詩意和情意。不過,聽一些人說,農村自家釀造的燒酒里,沒有提煉甲醇的工序,對身體傷害極大,這種說法准不準確呢?
無論是工業生產的白酒,還是農村自家釀造的白酒,其中都或多或少含有一定量的甲醇。這是因為通過糧食釀造酒精的過程中,穀物糧食特別是這些糧食的表皮細胞壁中,以及在細胞的間質的果膠中,都含有甲醇酯,在釀酒的工藝過程中,通過酒麴霉的作用,甲醇酯釋放出甲氧基,繼而形成甲醇,也就是說,只要是通過糧食作用釀酒,只要是通過發酵工藝,在後續的產物中肯定會產生甲醇,這是不可避免的。
按照我國關於《食用酒精》的相關標准,凡每升酒精產品中含有甲醇量在1毫克以內的,則為特級標准;處在1毫克和50毫克每升之間的為優級標准;而處在50毫克和150毫克之間的為普通級標准。處在這個標准之外的,即每升酒精中甲醇含量大於150毫克的,則不符合食用酒精的相關要求,不能用作食用和飲用范疇。
從以上標准可以看出,食用酒精中甲醇含量的區間跨度還是非常大的。由於酒類是國家嚴格管控的商品,只要是釀酒的企業或者作坊,擁有國家核准頒發的相關經營性許可,比如生產許可、衛生許可、排污許可,經鑒定相關生產設備滿足一定要求、生產出的產品符合相關標准、有合格的化驗結果進行存檔等,滿足這些條件之後,所生產出的白酒一般上都是可以放心地去喝的,其中的甲醇含量想超出150毫克每升的標準是比較難的。
難就難在,有時我們在市場上購買這樣的自釀酒,通常情況下都不會去查看生產的證件是否齊全,當然很難辨別是否出自正規渠道,更看重的往往是價格、色澤以及口感。這種不確定性,使得對於白酒的安全性存疑,主要表現在:
一是白酒釀造前對原料的選擇和初加工是否到位。 因為甲醇更多地來自於糧食的表皮,釀酒工藝中對原材料的篩選和處理是第一道關卡,如果處理原材料的設備能力太弱、處理工序太簡單,則後期蒸餾出來的酒精中甲醇的含量會非常高。
二是工藝中「掐頭去尾」是否嚴格執行。 在嚴格的釀酒工藝中,都是將剛釀出的酒頭和最後出的酒尾,回撥進酒涪中循環釀造,這樣既有效減少了出酒中醛和雜醇類物質,同時也提升了酒的口感。釀酒小作坊一般都沒有嚴格和科學的釀酒工藝,同時也缺乏監管,如果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方面執行的怎麼樣還真是未知數。
三是釀酒過程中是否存在重金屬超標的風險。 這一點也是人們很容易忽略的問題,因為重金屬超標的白酒,我們很難直接品嘗不出來。正規的釀酒企業,在釀酒之前,都將糧食作物種子中的農葯殘留量、重金屬含量作為必檢項目之一,超標的一律不能投入生產。假如是自家釀酒小作坊,基本上不可能具備這樣的檢測能力,向大家宣傳的也是「自家釀造」、「絕對原生態」這樣的口號,一旦大家喝了這種「有害物質超標」的白酒,肯定會對身體 健康 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四是釀造過程中的衛生條件和封裝是否符合要求。 正規廠家釀造出的白酒,需要在良好適宜的環境下進行專業的存放,之後再通過系統化、科學化的調制才能得到色香味俱佳的飲品。而一些自釀酒的作坊,在生產過程中沒有嚴格的衛生監督,釀造之後也基本沒有通過嚴格的食品安全檢測,封裝時也不會去考慮什麼放置時間和必要的調制,所以飲到這樣的酒會存在一定的 健康 隱患。
另外,如果飲用自釀酒出現身體方面的問題之後,維權也是一大難點,所以盡量不要去購買和飲用那些私自生產的酒品。小酒怡情,大酒傷身,大家要記住,不貪酒、不酗酒,最好飲用正規的品牌酒,如果退而求其次想購買「小燒」這樣的散酒,一定要擦亮眼睛,看看有沒有相關的手續和證件,有沒有正規的食品檢驗單,如果這些缺少其中的一樣,價格再美觀也不要考慮。
甲醇從哪來?
先要從原材料談起,原料(蔬果)的植物細胞壁及細胞間質的果膠中含有甲醇酯,在麴黴的作用下會放出甲氧基,形成甲醇。這些果膠主要集中在原料的表皮。大米、糯米等糧食因去皮,含果膠很微量,可忽略。經提純濃縮的高度酒就要當心,做好掐頭去尾。另外果酒、地瓜酒類若未去皮,相對含量高些。
我看各種媒體上說,家釀如何如何不好。但是我老婆自釀的葡萄酒(加糖,不太好的葡萄),按葡萄酒的定義,是劣質酒,可是比任何吹的神乎其神的酒好喝。好喝不是第一位的么?那些幾十塊錢,幾百塊錢的所謂的高級酒,十有八九是三精水(糖精,色素(精),香精)。這種所謂家釀酒不能喝的論調,十分可能是他們的利益相關方炮製的謊言。就算是真酒,也很難喝,自釀酒成本不足10元,大概5-7塊一斤,不至於幾十幾百(關鍵是難喝,可能假的佔主流)。
我開始造酒是弄的甜米酒,感覺挺有營養價值,後來蒸餾白酒,酒,喝著好喝,暈乎乎渾身舒服,晚上喝一杯兩杯,睡眠也好,第二天起床精神狀態很好。我造酒用的小型蒸餾機,取酒頭最多半兩。取酒的度數不低於五十二度,不高於五十五度。這就是我的釀酒原則。用的糧食,高粱、大米、小麥
純大米發酵蒸留的白酒,甲醇含量是很低的。浙南農村傳統米釀白酒基本沒酒頭,甲醇含量也不超標,喝了不上頭。其他糧食高梁,薯類發酵的酒甲醇含量要高些,蒸留時需去頭。
熱酒還是檢驗假酒的好辦法。如果不是糧食酒,熱過60 ,裡面的各種添加劑怪味就出來了,立馬斷定酒質好歹。
這是老祖宗幾千年留下來工藝。怎麼一桿打死呢。現在酒廠有幾個是傳統工藝真正糧食酒。少,就中國幾大名酒都是添加劑,勾對而成。而民間大眾真正傳統糧食釀造酒,這才是糧食酒。無添加劑,無其它酒精。為啥很多人愛,是因為老百姓只信眼晴而不信廣告,瞎吹。我覺得應正確引導小作坊,純糧工藝釀造酒。千萬不要一刀切。為酒廠利益著想沒用。一切交由市場說了算。
科學發展到今天都在研究客觀事物的發展和變異,換句話說只研究矛,而沒有去研究盾,盾是什麼?那就是人,人是最復雜最高深的研究對象,到現在為止對人的微觀機構組合處於一知半解,人是一個強大的「垃圾」處理器,是一台無法研究透的最高級的設備,包括解毒,油水分離,自動攪拌等等等等。自從杜康發酵出來酒,千年過去了,也沒有從酒里提醇,也不懂得啥叫提醇,反而叫真酒,不是假酒。我們要相信科學,但是任何研究脫離了研究對象的現實,只是在寫論文,毫無意義。通過長期漫長的生存驗正表明,一種食品人們長期食用而很 健康 ,就不要去誤導眾生,對酒而言:當下重要的應該去研究用酒精勾兌出來的酒還不上頭,邊喝邊麻醉,慢性對人體的傷害,這是當務之急,希望化學專業的高材生去找出里邊的化學分子式。
嚴格來說,提甲醇是個偽命題。
因為凡是酒,裡面都有甲醇,只是甲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
這個檢測報告,是所有酒類正規企業必須要每一批次都要也是應該有的。我們把這個檢測報告叫常規六項。
通過這個我們可以看到,理化指標確實有甲醇這一項。現在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各位酒友們,我們從來沒有做過任何人為提取甲醇的過程,但每次的檢驗結果都是遠低於標准要求!
怎麼做到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剛蒸餾出來的酒放一放,甲醇自然就揮發了。
但是,不要以為所有產品都是這樣,如果都沒有甲醇的話,國標檢測就不會有這一項了,所以,看你的工藝和設備以及儲藏時間來決定。
說實話,如果是純酒精勾兌的,反而不會有甲醇和重金屬超標的問題。純糧釀造的也許會有。
有人質疑,那就乾脆喝勾兌算了,別去追求純糧豈不是更好更安全。
我相信很多酒友都有發現身邊經常有手抖的人,喝兩杯後立馬就不抖了,這就是堅持喝酒精的結果。
每次調和好的酒灌裝之前,都要到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做檢驗,這樣才能保證消費者的食品安全。這樣不單是對消費者負責,同樣也是廠家必須要做的。因為萬一那項不合格,被查出來沒收罰款不說,還會把辛辛苦苦開拓的市場拱手讓出,所以,不經過檢驗就出廠,完全是對自己和消費者不負責任。
除了常規檢驗,我們還有塑化劑和重金屬檢測,從根本上保證安全。
至於小作坊,生產工藝和設備跟正規廠家無法相提並論,不多做解釋。
想喝好酒的,採用上圖的幾個方法做些簡單的實驗,只要能通過這幾個土辦法,您可以放心大膽的喝。
別聽他們胡說,我釀酒好多年了,一直在總結經驗提高品質,沒有他們說的提煉甲醇什麼的。
只是頭酒不能接,裡面雜醇比較多,沸點低的雜醇、甲醇比較高不宜飲用。
我是從2012年開始學釀酒的,到現在已經快十年了,每次釀酒都有心得,從好開始的不會蒸糧食,發酵不徹底,蒸餾不出酒等等,到現在基本算入門。(圖上是今年十一假期在蒸高粱,這是我自己種的紅高粱。)自釀酒最大的缺點不是沒提甲醇,是酒糟味較大,不像市場上買的那麼純凈,勾兌的口感要好無自釀。也許是我技術還不夠成熟,我每次釀出來的酒喝著不烈很平,但是口感要稍差,有酒糟味。雖然很小但常喝酒的一喝就知道。我原以為是因為我沒有過濾,後來了過濾機過濾後再嘗,口感好了很多,不仔細品味道還好,仔細品後味還是稍微有一點酒糟味。
也許這就是糧食酒的特點。具體的說應該是一次取酒不勾兌自釀酒的特點!
這是我蒸好的高粱
,這次我蒸了40斤,弄的太多了,我的小鍋裝不下了,剛開始加水時還好,後來吸水膨脹,加上蒸開花,最後蓋子都蓋不上了!
要想減少酒體雜醇、甲醇含量,就在剛開始出酒時多接點酒頭,然後再正式取酒。(這是酒頭,84度,不能喝,這幾年雜醇較多。)
這樣接的就喝了不上頭,口感平揉。剛出酒時酒度數在80度左右,慢慢的降低,可以看酒花識度數,大酒花度數高,有黃豆大小的時候70度以上,有綠豆大小的時候在60度左右。整體取酒在56度左右就不要再取了,後面的大火收尾,下次蒸酒時倒在鍋底水裡再次蒸取。
我每次都取酒到58度左右,等放涼了剛好55到53度,適合存儲。接到60度以上不勾兌喝著有點烈,不夠平揉!如果你喜歡高度那就接的度數點,接到整體在60度左右,再高不勾兌沒法喝!
總之,自釀酒不是沒提甲醇,最大的缺點是口感沒有勾兌的好,稍微有點酒糟味。喜歡喝酒的朋友可以自己釀點。有愛好的可以一起交流應驗。
我三叔家以前在農村就是開小酒坊的,每年的農閑季節,也就是在冬天的時候都是他釀酒的時候。
他釀的酒主要是用地瓜漏粉後粉渣子和麥麩子釀酒,那幾年他們村裡像他家一樣釀酒的小酒坊有不少。
他們釀出來的酒基本都賣給十里八鄉的鄉親,而且他們釀酒講究掐頭去尾,剛出來的酒頭度數高,味道特別的沖,因此很少有人購買,這個是要去除的。酒尾的酒因為發酵沒有徹底,所以裡面雜質比較多,因此也會不用。 不過他們村裡的酒坊沒有紅火幾年,後來全都被關停了,主要原因就是產品質量不過關。
前幾年我老丈人家裡也會用葡萄釀酒,而且那幾年很多城市的居民也喜歡在葡萄上市的季節用葡萄釀酒。不過這幾年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以及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現在基本看不見再有人自釀葡萄酒了,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
自釀的酒不確定因素太多,因此我覺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所以還是不喝為妙。
農村的自釀酒沒有經過合格的檢驗,加上自家的釀酒設備簡陋,還有工藝上不過關,因此很可能出現甲醛超標現象。不過這個是對於釀酒生手來說的,而很多農村家庭祖輩自己釀酒飲用,因此對於製作工藝和流程都很成熟,農村自釀酒能不能喝,我覺得還是應該區別對待的。 不過要喝農村的自釀酒,最好溫熱後飲用,這樣隨著溫度的升高也會使酒中的一些有害物質揮發出去。
剛燒出來的酒是可以喝的,其實含量比較多或對人害處最大的是雜醇油,雜醇油會導致上頭(頭痛、口渴),是毒性不大的有害物,故名思義是「雜醇油」,是一種不易揮發的物質。如果提出去得用復雜工序。
一般甲醇在乙醇中含量極少,我們的飲品酒幾十度的應該稱做食用級中低含量乙醇,一般是三十到七十度,食品酒精(甲醇和乙醇都以酒精度為計量單位)含量越低,味道越不好,酒精含量越高味道越純正。
一般用大米、玉米、高粱、小麥制出的酒合甲醇極少,果膠質是甲醇的原始祖,制酒不要選用薯類和果類當原料,甲醇就少。玉米最好用剝皮去臍的玉米面,小麥最好直接用小麥澱粉製做,大米和高梁米就直接粉碎制酒。而高粱米和菠菜一樣含有單寧,新做出來的酒有一股苦澀味兒,那不要緊,新酒儲存一段時間就好了。
關於含不含甲醇和雜醇油我舉個最簡單的兩個例子,這就說到豬堅強和豬天價了,好比有雜醇油和甲醇酒像速成豬一樣是喂過添加劑豬飼料的,也能吃但是人心裡犯嘀咕,總感覺沒有用純糧食野菜什麼的喂十來個月生長期長的豬肉好吃環保,事實也是如此。上化肥農葯的菜和不上化肥農葯的菜確實不一樣。
最佳的飲用消毒兩用白酒是七十三度,可以當酒精消毒了。這個度數的酒喝到嘴裡難以下咽,咽下去肚子里千女散花般一股烈熱,肚中彷彿烈火在燒,就像烏蘭圖雅唱的有個歌詞叫「熱辣滾燙」,這種熱辣滾燙是在肚子里。
即使有甲醇那是糧食和原料中帶來的,不必恐慌,因為甲醇酒精含量高、易揮發,把白酒放在密封容器中就把甲醇揮發掉了,一般糧食酒里只要不摻假,一般是不含甲醇的。雜醇油也會相應減少,而且儲存一至三個月的白酒度數雖然損失了,但是酒香味出來了,這就是酒是陳的香的由來。
我家自己釀酒
沒那麼多事兒
也沒出啥事兒
D. 白酒二次蒸餾與口感影響,復蒸能大幅提高白酒品質和口感
都知道白酒是經過發酵、蒸餾得到的,但卻不知道白酒都會進行二次蒸餾,這樣才能令口感得到質的飛越。其實第一次蒸餾出來的白酒口感不好,含有雜醇油,醛類、甲醇含量扮拿高,而白酒二次蒸餾與口感就會降低這些雜質,同時能夠改變酒精度。
白酒二次蒸餾的作用
白酒是高粱、小麥、玉米等糧食經過發酵後蒸餾得到的高度烈酒,不僅必須經過蒸餾,而且還是二次蒸餾。因為很多糧食在發酵過程中會出現問題,導致蒸餾出來的酒口感不佳,通過二次蒸餾可以大大提高口感,這個過程也稱之為「復蒸」。
如果原料沒有蒸熟,就會導致澱粉殘留,沉在鍋底,火力大就會導致糊鍋而產生糊味;使用生料工藝的有生料味;發酵溫度過高或沒有攪拌及時會出現酸味,這些情況都會導致蒸餾出來的白酒口感不好。
加上第一次蒸餾出來的酒頭、酒味都含有雜醇油,醛類、甲醇含量高,不利於人體健康,通過二次蒸餾可以降低這些雜質,這些因素都廳老搭導致白酒需要進行二次蒸餾,對酒體有明顯改善。
白酒二次蒸餾一方面是去除雜味、雜醇油,另一方面就是提高酒精度或降低酒精度。復蒸時間酒頭、酒尾混合加水稀釋在蒸餾,或是將酒頭酒尾跟下一鍋的酒醅一起復蒸,都能達到很好的降度效果,所以白酒二次蒸餾與口感有很大關含差系,幾乎成為白酒必不可少的步驟。
商務宴請,客戶招待,貴州茅台鎮好台酒新年禮盒裝 0元免費邀您品鑒!詳情點擊:https://s.lcyff.com/s/jzxVho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