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判斷餾出液沸點的現象應該怎樣做
利用溫度氣化被分離的物質,達到分離的目的。餾分的滴液是每秒1-2滴為宜。
在分餾石油時,溫度在50℃—200℃之間得到的餾分就是汽油;溫度在200℃—310℃之間得到的餾分是煤油。
生物質焦油不單是污染物, 也是極好的液體燃料和化學工業原料 , 對其進行利用研究可以達到污染治理和資源利用的雙重功效。以生物質焦油為原料, 主要研究生物質焦油及其餾分化學組成, 探索它的能源和化工利用價值。
(1)簡單蒸餾餾出液的速度為多少擴展閱讀:
將試樣在加熱蒸餾的條件下, 求出試樣蒸餾溫度與餾出體積百分數之間的關系的實驗方法, 餾程是石油類產品蒸發性大小的主要指標。
生物質焦油的任意棄置或堆放, 會對環境特別是大氣和水環境造成極大的影響,也會造成資源浪費。如果不採取有效的辦法加以處理或利用, 在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的情況下, 將成為生物質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
Ⅱ 為什麼蒸餾時最好控制流出液的速度為1~2滴/s為宜
這樣能使冷凝水有足夠時間冷卻
Ⅲ 蒸餾時,溜出速度太快或太慢有什麼不好
蒸餾太快,使實驗數據不準確,而且餾份純度也不高;太慢會因溫度計水銀球不能被蒸氣包圍或瞬間蒸氣中斷,使得溫度計的讀數不規則,讀數偏低。
蒸餾時注意的問題:
1、漏斗下口在蒸餾支管的下方;
2、液體中要加入沸石,防止暴沸;
3、加熱前,檢查實驗准備是否完成,並控制蒸餾速度為1~2 滴/秒。
Ⅳ 蒸餾時為什麼最好控制餾出液的流出速度為1-2滴\秒
這只是針對實驗室中小量蒸餾而言,工業上要是這樣慢,都該關門大吉了。實驗回室中這么答做是為了盡量減少雜質被餾出,實際上要絕對避免雜質(哪怕是不揮發雜質)被餾出是不可能的,蒸餾時形成的蒸汽流會機械性地「夾帶」少量的雜質,蒸汽流越強,這種夾帶越多。因此想要獲得較純的產物,需要控制蒸汽流速較慢。工業上是通過改進蒸餾裝置的結構來減輕雜質被餾出。
Ⅳ 簡單分餾注意事項
首先,確定是簡單的分餾,不是蒸餾,確定組分間的沸點差應該小於30度,否則應該採用簡單地蒸餾即可。其實兩者的要點差不多。沸點差大於30-40度的一般都很好分離,沸點差小於30度時較難分離,需要採用分餾的方法。但是要注意,如果沸點太高,最好採用減壓蒸餾或水汽蒸餾。
接著是要搭好裝置,要注意,如果要得到很純的產物,這最好在裝置的尾部加上一個乾燥器,但別把系統密封。根據要分離的組分的沸點差選擇合適的分餾柱,柱太短則分離效果不好,太長則太費時間,要合理選擇。裝置介面處不能漏氣,但也千萬不要用真空硅酯塗抹,否則很有可能帶進產物中。冷凝系統要有足夠的效率,沸點很低的要用冰浴冷凝。在加熱的油浴或水浴中以及分餾柱上各加一個合適的溫度計(由沸點決定,一般加熱的油浴的溫度要比容器內的原料液的溫度高15-20度左右,這也是確定加熱溫度的參考數據),位置油浴中的只要水銀球完全沒入油中,且不與加熱器直接接觸,分餾柱上的是水銀球的上端位於分餾柱支管下沿延長線上。
第三,開始蒸餾後,切忌加熱速度太快,且加熱要均勻,如果沒有太高的對無水的要求,可以加入一點沸石,防止爆沸。如果有很高的無水無氧的要求,則可能還要氮氣保護,加出水劑。加熱開始後,最好在分餾柱上纏上一些布,是分餾柱內的溫度受到外界的影響減小到最小。
原料液開始沸騰並有液體蒸出時,要開始觀察分餾柱上的溫度計的指數變化,一直要到溫度恆定在滴出3-5滴後再開始收集,前液不要,保證純度。分餾出的液體流出的速度在每秒一滴左右,不要太快。到溫度計示數開始快速的降低時證明第一個組分已經分離出來了,換接收瓶。同上收集其他組分。
另外容器要干凈應該就不要說了吧。
Ⅵ 蒸餾法的操作
用水冷凝管時,先由冷凝管下口緩緩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後開始加熱。加熱時可以看見蒸餾瓶中的液體逐漸沸騰,蒸氣逐漸上升。溫度計的讀數也略有上升。當蒸氣的頂端到達溫度計水銀球部位時,溫度計讀數就急劇上升。這時應適當調小煤氣燈的火焰或降低加熱電爐或電熱套的電壓,使加熱速度略為減慢,蒸氣頂端停留在原處,使瓶頸上部和溫度計受熱,讓水銀球上液滴和蒸氣溫度達到平衡。然後再稍稍加大火焰,進行蒸餾。控制加熱溫度,調節蒸餾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為宜。在整個蒸餾過程中,應使溫度計水銀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此時的溫度即為液體與蒸氣平衡時的溫度,溫度計的讀數就是液體(餾出物)的沸點。蒸餾時加熱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則會在蒸餾瓶的頸部造成過熱現象,使一部分液體的蒸氣直接受到火焰的熱量,這樣由溫度計讀得的沸點就會偏高;另一方面,蒸餾也不能進行得太慢,否則由於溫度計的水銀球不能被餾出液蒸氣充分浸潤使溫度計上所讀得的沸點偏低或不規范。
觀察沸點及收集餾液:進行蒸餾前,至少要准備兩個接受瓶。因為在達到預期物質的沸點之前,帶有沸點較低的液體先蒸出。這部分餾液稱為「前餾分」或「餾頭」。前餾分蒸完,溫度趨於穩定後,蒸出的就是較純的物質,這時應更換一個潔凈乾燥的接受瓶接受,記下這部分液體開始餾出時和最後一滴時溫度計的讀數,即是該餾分的沸程(沸點范圍)。一般液體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點雜質,在所需要的餾分蒸出後,若再繼續升高加熱溫度,溫度計的讀數會顯著升高,若維持原來的加熱溫度,就不會再有餾液蒸出,溫度會突然下降。這時就應停止蒸餾。即使雜質含量極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餾瓶破裂及發生其他意外事故。
蒸餾完畢,應先停止加熱,然後停止通水,拆下儀器。拆除儀器的順序和裝配的順序相反,先取下接受器,然後拆下尾接管、冷凝管、蒸餾頭和蒸餾瓶等。
Ⅶ 為什麼蒸餾時最好控制餾出液的速度為1-2滴每秒為宜
因為在蒸餾的時候利用溫度氣化被分離的物質,達到分離的目的。一般講餾分的滴液是每秒1-2滴為宜。如果蒸餾速度快了,溫度一定會高於某種餾分的沸點,其它的餾分因為溫度上升也會被蒸出,達不到最佳的分離效果。
當溫度高於被分離餾分的沸點,也有可能某種餾分與其它的餾分形成恆沸物(單一物質的沸點可能大於或小於恆沸點),更難以分離。
比如乙醇就會與水形成恆沸物,製取無水乙醇最後要乾燥劑來除去極少量的水分,.一般情況慢些為好,使蒸餾的溫度恆定在狹小的區間,分離的效果更好。
(7)簡單蒸餾餾出液的速度為多少擴展閱讀:
將液體加熱至沸騰,使液體變為蒸氣,然後使蒸氣冷卻再凝結為液體,這兩個過程的聯合操作稱為蒸餾。很明顯,蒸餾可將易揮發和不易揮發的物質分離開來,也可將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分離開來。
但液體混合物各組分的沸點必須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在常壓下進行蒸餾時,由於大氣壓往往不是恰好為0.1MPa。
因而嚴格說來,應對觀察到的沸點加上校正值,但由於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氣壓相差2.7KPa,這項校正值也不過±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