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辨別汽油的好壞!!詳細!!!
1、用鼻子聞
汽油味越重、甚至是嗆鼻的汽油,油品不好,劣質的汽油嗅起來有刺鼻、熏眼、惡臭等刺激性氣味。這意味著汽油含硫量過高,辛烷值是評定汽油油品的約定值,所以說一般含硫量過高的油不是什麼好油。嗅氣味時,不要直接用鼻子對准油品聞,應用手輕輕扇動容器口嗅其氣味。
2、用眼睛看
從油品顏色能夠看得出汽油的好壞,一般93#汽油呈現透明黃、97#汽油呈現翠綠色,質量合格的油品一般是清澈的,表面沒有漂浮物,中間沒有懸浮物,底部沒有沉澱物,無分層和渾濁現象。反之油品出現渾濁、分層、有懸浮物、有沉澱物等現象,說明油品有質量隱患。
3、用手摸
手指蘸點油,然後用手指摩擦幾下,如果手指感到油性越強,如同機油一樣的,則這種氣油的質量就越不好。或者,倒一點氣油在手上,假如油很快就揮發了,這種油的質量就不錯。
(1)蒸餾的什麼時候是最後一滴擴展閱讀:
用途分類
汽油是用量最大的輕質石油產品之一,是引擎的一種重要燃料。
根據製造過程,汽油組分可分為直餾汽油、熱裂化汽油(焦化汽油)、催化裂化汽油、催化重整汽油、疊合汽油、加氫裂化汽油、烷基化汽油和合成汽油等。
汽油產品根據用途可分為航空汽油、車用汽油、溶劑汽油三大類。前兩者主要用作汽油機的燃料,廣泛用於汽車、摩托車、快艇、直升飛機、農林業用飛機等。溶劑汽油則用於合成橡膠、油漆、油脂、香料等生產;汽油組分還可以溶解油污等水無法溶解的物質,起到清潔油污的作用;汽油組分作為有機溶液,還可以作為萃取劑使用。
參考資料:汽油-網路
⑵ 汽油的終餾點是什麼意思
目前市場上所見到的97號、98號汽油產品執行的產品標准均為企業標准。與GB 17930-1999標准所屬產品相比,具有更高的辛烷值和優良的抗爆性,用於高壓縮比的汽化器式汽油發動機上,可提高發動機的功率,減少燃料消耗量;具有良好的蒸發性和燃燒性,能保證發動機運轉平穩、燃燒完全、積炭少;具有較好的安定性,在貯運和使用過程中不易出現早期氧化變質,對發動機部件及儲油容器無腐蝕性。汽油作為有機溶液,還可以做為萃取劑使用,目前作為萃取劑最廣泛的應用為國內大豆油主流生產技術:浸出油技術。浸出油技術操作方法為將大豆在6號輕汽油中浸泡後再榨取油脂,然後經過一系列加工過後形成大豆食用油。
⑶ 餾程是什麼意思
問題一:餾程的含義 整個餾程包括的項目有初餾點和終餾點(或干點),汽油還包括10%、50%、90%餾出溫度、殘留量、損失量這三個項目。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將100ml試油加熱蒸餾,試油從冷凝器的末端餾出第一滴油時的溫度稱為初餾點。在蒸餾的最後階段,當全部液體蒸發後的最高溫度稱為終餾點。試驗時,當量筒中回收到的蒸餾出的冷凝液為10ml、50ml、90ml的溫度分別稱為10%、50%、90%餾出溫度。干點:油品在規定條件下進行餾程測定時,溫度計水銀柱在繼續加熱的情況下停止升高並開始下降時的最高溫度。殘留量:指停止蒸餾後,存在於燒瓶內的殘油的體積百分數。在試驗中,當到達干點前瓶內尚有微量液體烴類和膠狀物質,因局部過熱而分解。生成的氣體與烴類蒸汽在瓶內形成白霧,並在瓶底下沉積一些積碳。損失量:指蒸餾過程中,因漏氣、冷凝不好和結焦等造成試油損失的量,以100ml試油減去液和殘留量即得。
問題二:化工企業中提到的餾程(IBP)是什麼意思 不是純的化合物或化學品,每一種組分都是由沸點的,由於不純,沸點不是在一個溫度點時出現,一般以開始有東西蒸餾出來開始算溫度,到全部蒸餾出時的溫度。這兩個溫度就是這個東西的流程。寫的好麻煩,最佳答案奧,沖二級任務!!!嘻嘻
問題三:「蒸餾」是什麼意思? 一種分離液體混合物的方法
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度的差別,使液體混合物部分汽化並隨之使蒸氣部分冷凝,從而實現其所含組分的分離。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的單元操作。廣泛應用於煉油、化工、輕工等領域。
其原理以分離雙組分混合液為例。將料液加熱使它部分汽化,易揮發組分在蒸氣中得到增濃,難揮發組分在剩餘液中也得到增濃,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組分的分離。兩組分的揮發能力相差越大,則上述的增濃程度也越大。在工業精餾設備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與部分冷凝的氣相直接接觸,以進行汽液相際傳質,結果是氣相中的難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氣相,也即同時實現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體的分子由於分子運動有從表面溢出的傾向。這種傾向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體置於密閉的真空體系中,液體分子繼續不斷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氣,最後使得分子由液體逸出的速度與分子由蒸氣中回到液體的速度相等,蒸氣保持一定的壓力。此時液面上的蒸氣達到飽和,稱為飽和蒸氣,它對液面所施的壓力稱為飽和蒸氣壓。實驗證明,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只與溫度有關,即液體在一定溫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氣壓。這是指液體與它的蒸氣平衡時的壓力,與體系中液體和蒸氣的絕對量無關。
將液體加熱至沸騰,使液體變為蒸氣,然後使蒸氣冷卻再凝結為液體,這兩個過程的聯合操作稱為蒸餾。很明顯,蒸餾可將易揮發和不易揮發的物質分離開來,也可將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分離開來。但液體混合物各組分的沸點必須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在常壓下進行蒸餾時,由於大氣壓往往不是恰好為0.1MPa,因而嚴格說來,應對觀察到的沸點加上校正值,但由於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氣壓相差2.7KPa,這項校正值也不過閉培±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將盛有液體的燒瓶放在石棉網上,下面用煤氣燈加熱,在液體底部和玻璃受熱的接觸面上就有蒸氣的氣泡形成。溶解在液體內的空氣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氣有助於這種氣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進作用。這樣的小氣泡(稱為氣化中心)即可作為大的蒸氣氣泡的核心。在沸點時,液體釋放大量蒸氣至小氣泡中,待氣泡的總壓力增加到超過大氣壓,並足夠克服由於液柱所產生的壓力時,蒸氣的氣泡就上升逸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體中有許多小空氣或其它的氣化中心時,液體就可平穩地沸騰,如果液體中幾乎不存在空氣,瓶壁又非常潔凈光滑,形成氣泡就非常困難。這樣加熱時,液體的溫度可能上升到超過沸點很多而不沸騰,這種現象稱為「過熱」。一旦有一個氣泡形成,由於液體在此溫度時的蒸氣壓遠遠超過大氣壓和液柱壓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氣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將液體沖溢出瓶外,這種不正常沸騰的現象稱為「暴沸」衫態賣。因此在加熱前應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氣化中心,保證沸騰平穩。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鬆多孔、吸附有空氣的物體,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或逗用幾根一端封閉的毛細管以引入氣化中心(注意毛細管有足夠的長度,使其上端可擱在蒸餾瓶的頸部,開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況下,切忌將助沸物加至已受熱接近沸騰的液體中,否則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氣而將大量液體從蒸餾瓶口噴出造成危險。如果加熱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補加時必須先移去熱源,待加熱液體冷至沸點以下後方可加入。如果沸騰中途停止過,則在重新加熱前應加入新的助沸物。因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熱時逐出了部分空氣,再冷卻時吸附了液體,因而可能已經失效。另外,如果採用浴液間接加熱,保持浴溫不要超過蒸餾液沸點20oC,這種加熱方式不但可以大大減少瓶內蒸餾液中各部分之間的溫差......>>
⑷ 為什麼蒸餾時要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
蒸餾時要棄去開始餾出的部分液體的原因:
這部分餾液稱為「前餾分」或「餾頭回」.前餾分蒸完,溫度趨答於穩定後,蒸出的就是較純的物質。
蒸餾是慢慢升溫的過程,而產品的沸點是一個固定的值,在到達那個固定值前可能有雜質隨溫度升高被蒸出去了,那一部分要棄去。
蒸餾設備中含有許多雜質,剛出來的水起到了清洗作用.
蒸餾水的制備方法:
搭設裝置。
加熱水蒸汽發生器,同時添加葯品於三口瓶中。
T形夾冒蒸汽後關閉T形夾,同時打開水源,放冷凝水。
三口瓶中澄清後,蒸餾結束,打開T形夾,關閉熱源,關閉冷凝水水源。
⑸ 餾程名詞解釋
在標准條件下,蒸餾石油所得的沸點范圍稱為「餾程」。即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該石油產品中可能蒸餾出來的油品數量和溫度的標示。餾程是指以油品在規定條件下蒸餾所得到,從初餾點到終餾點表示蒸發特徵的溫度范圍。
⑹ 分餾 蒸餾實驗如何收集餾液
分餾(用分餾柱)是較多次的蒸餾(用蒸餾頭),更多次的、較大量的蒸餾就是精餾了!同一液體蒸餾的次數多了,純度相對要高。
餾分:前餾分、中餾分、後餾分!
前餾分:最初的10滴(數目不一定,根據情況自己定吧)以內的餾分,這個不需要收集(到產物瓶里),或者收集了放一邊去就行了!
中餾分:前餾分之後緊接著出來的餾分,也是需要收集的餾分(即產物)!
後餾分:蒸餾基本結束時候的最後幾滴餾分!!
說明:如果被蒸餾的液體是多組分的,那麼根據組分沸點的高低,判定組分蒸餾出來的順序(沸點低的先出來)——此時也需要根據沸點的高低進行梯度升溫(溫度由低到高,先升到沸點最低的組分的溫度,等把該組分蒸餾出來後再升溫至下一組分的沸點)。
需要的組分第一個出來時,前餾分之後立即收集,等到基本不再滴出來時,就可以停止收集了(後邊的組分是不需要的就不蒸了);
需要的組分是最後一個出來,直接可以把溫度升到它前一個組分的沸點(只比需要的組分沸點低),一直到不滴時的餾分全算作前餾分,棄去不要!!然後再升溫至需要組分的溫度,收集的方法就按單一組分的來!!
需要的組分在中間出來,處理方法類似(直接可以把溫度升到它前一個組分的沸點),只是其後邊出來的全算為後餾分,不用再升溫蒸餾,直接棄去就可以!!
說的很詳細、很通俗了,不要追問,採納就行,不然開罵!
⑺ 餾程沸程區別無知的小白在求助~~~~~~~~~
餾程:在一定條件下,使產品汽化、冷卻及流出的物理過程。即對產品進行蒸餾從第一滴樣品餾出的溫度(初餾點)直至最終餾出溫度止(終餾點)全部蒸餾過程的餾出溫度(從初餾點至終餾點),即為該產品的餾程。
意義:餾程是評定液體燃料蒸發性的最重要的質量指標。它既能說明液體燃料的沸點范圍,又能判斷油品組成中輕重組分的大體含量,對生產、使用、貯存等各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是確定該產品是否合格的關鍵指標。
熔程、沸程是溫度區間,不是什麼相變過程。 嚴格來說,物質的熔沸點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溫度區間,稱為熔沸程。以熔程為例,區間的兩限分別稱為初熔溫度和終熔溫度,初熔溫度即物質開始熔解的溫度,終熔溫度即物質完全熔解的溫度。對於晶體來說,物質越純,它的熔程、沸程就越短,純液態化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沸程范圍很小(0.5~1℃),而混合物則沒有固定的沸點,或者說混合物的沸程較大,例如汽油的沸程為40~150℃。對於晶體試樣,熔程、沸程可以定性地作為物質純度的標准。
液體開始餾出時和最後一滴時溫度計的讀數,即是該餾分的沸程(沸點范圍)。
蒸發是在低於沸點的時候就存在的,即使是在水結冰的時候也有少量蒸發。而沸騰則是指表面蒸汽壓等於環境壓強的狀態。
水在沸騰之前當然也有蒸發,否則不能說明為什麼冬天也可以曬乾衣物了。
沸騰之前鍋蓋上的水珠就是蒸發出來的水蒸氣凝結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