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立方水能產生多少水蒸汽
1立方水能產生1244.4立方米蒸汽。
解決過程如下:
1立方水,按1000公斤計算。
1摩爾物質的水,變成蒸汽,在標准狀態下(25度,1個大氣壓)的體積是22.4升。
1立方水(按1000公斤計算),變成蒸汽,在標准狀態下(25度,1個大氣壓)的體積是:
1000*1000/18*22.4/1000=1244.4立方米
其他條件可以通過氣體狀態方程來計算:壓力*體積/溫度=常數
溫度取華氏度:273+攝氏度
比如:100度,一個大氣壓下的體積為1244.4*(100+273)/(25+273)=1557.6立方米。
(1)蒸餾水的摩爾蒸發焓擴展閱讀:
鍋爐蒸汽發生器水與蒸汽的轉換率,首先我們得確定幾個條件,如果是蒸汽壓力溫度沒任何要去的話,理論是一噸水在經過鍋爐蒸汽發生器加熱後是可以產生一噸的蒸汽量的,但是根據鍋爐蒸汽發生器的結構設計等,可能會存在水損失,這個損失在1%-5%之間。
如果是對蒸汽溫度和壓力有一定的要求的話,那我們得根據一個公式來計算。例如:質量 一噸體積 100攝氏度時 ,1700立方米,由pV=nRT n=m/M,p=101.325kPa m=1000kg M=18g/mol,R=8.314 T=(100+273)K。
按照這個公式去計算,就可以計算出鍋爐蒸汽發生器,將一噸水加熱成不同壓力和不同溫度的蒸汽量是多少!
水和水蒸汽圖表:水蒸汽不能用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描述。為計算方便,常將其熱力性質製成圖和表。圖、表中規定三相點的飽和水的內能和熵值為零,焓值也接近零。水和水蒸汽圖有:壓溫圖、壓容圖、溫熵圖和焓熵圖。水和水蒸汽表有兩種:飽和水蒸汽表,未飽和水和過熱蒸汽表。
原理
水蒸氣蒸餾操作是將水蒸氣通入不溶或難溶於水但有一定揮發性的有機物質(近100℃時其蒸氣壓至少為1333.9Pa)中,使該有機物質在低於100℃的溫度下,隨著水蒸氣一起蒸餾出來。
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的蒸氣壓,等於兩液體單獨存在時的蒸氣壓之和。當組成混合物的兩液體的蒸氣壓之和等於大氣壓力時,混合物就開始沸騰。互不相溶的液化混合物的沸點,要比每一物質單獨存在時的沸點低。
因此,在不溶於水的有機物質中,通入水蒸氣進行水蒸氣蒸餾時,在比該物質的沸點低得多的溫度,而且比100℃還要低的溫度就可使該物質蒸餾出來。
2. 工業廢水mvr蒸發器的工作原理
蒸發器某一效的二次蒸汽不能直接作為本效熱源,只能作為次效或次幾效的熱源。如作為本效熱源必須額外給其能量,使其溫度(壓力)提高。蒸汽噴射泵只能壓縮部分二次蒸汽,而mvr蒸發器則可壓縮蒸發器中所有的二次蒸汽。MVR蒸發器其工作過程是低溫位的蒸汽經壓縮機壓縮,溫度、壓力提高,熱焓增加,然後進入換熱器冷凝,以充分利用蒸汽的潛熱。除開車啟動外,整個蒸發過程中無需生蒸汽。
單級離心壓縮機的壓縮循環描繪在焓熵圖中。單級離心壓縮機需要的動力:
例如:將來自蒸發器的飽和水蒸汽從吸入狀態p1=1.9 bar, t1=119 ℃壓縮到p2= 2.7 bar,t2=161℃(壓縮比 Π= 1.4)。壓縮循環沿著多變曲線1-2,蒸汽的比焓增加量Δhp。對於蒸汽的比焓h2,通過壓縮機內效率(等熵效率)的等式:在此溫度下,它進入到蒸發器的加熱器。基於被吸入蒸汽的量,kg/hr。hp 單位多變(有效)壓縮功,kJ/kg。hs 單位等熵壓縮功,kJ/kg。
壓縮機的等熵效率(內效率)除其他因素之外,單位多變壓縮功 hp取決於多方指數κ和吸入氣體的摩爾質量M,以及吸入溫度和要求的壓升。對於原動機(電動機、燃氣機、渦輪機等)的實際耦合功率,考慮了更大的機械損耗餘量。葉輪由標准材料製造的單級離心壓縮機能夠獲得壓縮因子1.8的水蒸汽壓升,如果採用鈦等更高質量的材料,壓縮因子可高達2.5。這樣一來,最終壓力p2就是吸入壓力p1的1.8倍,或最大2.5倍,這對應於飽和蒸汽溫度升高約12-18K,最大溫升可到30K,這取決於吸入壓力。就蒸發技術而言,通常的做法是根據相應的水沸點溫度來表示其壓力。這樣,有效溫差就被直接表示出來。
MVR蒸發器採用壓縮機提高二次蒸汽的能量,並對提高能量的二次蒸汽加以利用,回收二次蒸汽的潛熱。具體為:將蒸發器產生的二次蒸汽,通過壓縮機的絕熱壓縮,使其壓力、溫度提高後,再作為加熱蒸汽送入蒸發器的加熱室,冷凝放熱,因此蒸汽的潛熱得到了回收利用。冷料在進入蒸發器前,通過熱交換器吸收了冷凝水的熱量,使之溫度升高,同時也冷卻了冷凝液和完成液,進一步提高熱的利用率。
以濃縮工業廢水為例:首先將工業廢水沿著管道進入預熱器,通過預熱器,對工業廢水進行預熱處理。然後將預熱過後的工業廢水引入到蒸發器中,在蒸發器中,工業廢水將被加熱、蒸發、濃縮,最終,加熱蒸汽冷凝形成的蒸餾水流到蒸餾水收集罐內,而二次蒸汽和濃縮液則一起進入汽液分離器中。在汽液分離器中,濃縮液和二次蒸汽分離,最終,濃縮液流入到濃縮液收集罐中,而分離出來的二次蒸汽則被導入到機械式壓縮機內。在機械式蒸汽壓縮機內,通過對二次蒸汽壓縮、升溫、升壓,並引入到蒸發器中,然後對工業廢水進行加熱、濃縮、蒸發、蒸餾處理。最終,通過重復循環使用二次蒸汽,完成整個工業廢水的處理過程,並實現工業廢水處理和節省能源的雙重目標。
mvr蒸發器溶液在一個降膜蒸發器里,通過物料循環泵在加熱管內循環。初始蒸汽用新鮮蒸汽在管外給熱,將溶液加熱沸騰產生二次汽,產生的二次汽由渦輪增壓風機吸入,經增壓後,二次汽溫度提高,作為加熱熱源進入加熱室循環蒸發。正常啟動後,渦輪壓縮機將二次蒸汽吸入,經增壓後變為加熱蒸汽,就這樣源源不斷進行循環蒸發。蒸發出的水分最終變成冷凝水排出,從蒸發器出來的二次蒸汽,經壓縮機壓縮,壓力、溫度升高,熱焓增加,然後送到蒸發器的加熱室當作加熱蒸汽使用,使料液維持沸騰狀態,而加熱蒸汽本身則冷凝成水。這樣,原來要廢棄的蒸汽就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回收了潛熱,又提高了熱效率,生蒸汽的經濟性相當於多效蒸發的30效。為使蒸發裝置的製造盡可能簡單和操作方便,經常使用單效離心再壓縮器,也可以是高壓風機或透平壓縮器。這些機器在1:1.2到1:2壓縮比范圍內其體積流量較高。對於低的蒸發速率,也可用活塞式壓縮機、滑片壓縮機或是螺桿壓縮機。
由於成本原因,單級離心壓縮機和高壓風機被普遍用於機械蒸汽再壓縮系統。因此下述說明是針對此類設計。離心壓縮機是體積控制機器,即無論吸入壓力多大,體積流率幾乎保持恆定。而質量流量的變化與絕對吸入壓力成比例。
3. 什麼是mvr廢水處理
蒸發器某一效的二次蒸汽不能直接作為本效熱源,只能作為次效或次幾效的熱源。如作為本效熱源必須額外給其能量,使其溫度(壓力)提高。蒸汽噴射泵只能壓縮部分二次蒸汽,而mvr蒸發器則可壓縮蒸發器中所有的二次蒸汽。MVR蒸發器其工作過程是低溫位的蒸汽經壓縮機壓縮,溫度、壓力提高,熱焓增加,然後進入換熱器冷凝,以充分利用蒸汽的潛熱。除開車啟動外,整個蒸發過程中無需生蒸汽。
單級離心壓縮機的壓縮循環描繪在焓熵圖中。單級離心壓縮機需要的動力:
例如:將來自蒸發器的飽和水蒸汽從吸入狀態p1=1.9 bar, t1=119 ℃壓縮到p2= 2.7 bar,t2=161℃(壓縮比 Π= 1.4)。壓縮循環沿著多變曲線1-2,蒸汽的比焓增加量Δhp。對於蒸汽的比焓h2,通過壓縮機內效率(等熵效率)的等式:在此溫度下,它進入到蒸發器的加熱器。基於被吸入蒸汽的量,kg/hr。hp 單位多變(有效)壓縮功,kJ/kg。hs 單位等熵壓縮功,kJ/kg。
壓縮機的等熵效率(內效率)除其他因素之外,單位多變壓縮功 hp取決於多方指數κ和吸入氣體的摩爾質量M,以及吸入溫度和要求的壓升。對於原動機(電動機、燃氣機、渦輪機等)的實際耦合功率,考慮了更大的機械損耗餘量。葉輪由標准材料製造的單級離心壓縮機能夠獲得壓縮因子1.8的水蒸汽壓升,如果採用鈦等更高質量的材料,壓縮因子可高達2.5。這樣一來,最終壓力p2就是吸入壓力p1的1.8倍,或最大2.5倍,這對應於飽和蒸汽溫度升高約12-18K,最大溫升可到30K,這取決於吸入壓力。就蒸發技術而言,通常的做法是根據相應的水沸點溫度來表示其壓力。這樣,有效溫差就被直接表示出來。
MVR蒸發器採用壓縮機提高二次蒸汽的能量,並對提高能量的二次蒸汽加以利用,回收二次蒸汽的潛熱。具體為:將蒸發器產生的二次蒸汽,通過壓縮機的絕熱壓縮,使其壓力、溫度提高後,再作為加熱蒸汽送入蒸發器的加熱室,冷凝放熱,因此蒸汽的潛熱得到了回收利用。冷料在進入蒸發器前,通過熱交換器吸收了冷凝水的熱量,使之溫度升高,同時也冷卻了冷凝液和完成液,進一步提高熱的利用率。
以濃縮工業廢水為例:首先將工業廢水沿著管道進入預熱器,通過預熱器,對工業廢水進行預熱處理。然後將預熱過後的工業廢水引入到蒸發器中,在蒸發器中,工業廢水將被加熱、蒸發、濃縮,最終,加熱蒸汽冷凝形成的蒸餾水流到蒸餾水收集罐內,而二次蒸汽和濃縮液則一起進入汽液分離器中。在汽液分離器中,濃縮液和二次蒸汽分離,最終,濃縮液流入到濃縮液收集罐中,而分離出來的二次蒸汽則被導入到機械式壓縮機內。在機械式蒸汽壓縮機內,通過對二次蒸汽壓縮、升溫、升壓,並引入到蒸發器中,然後對工業廢水進行加熱、濃縮、蒸發、蒸餾處理。最終,通過重復循環使用二次蒸汽,完成整個工業廢水的處理過程,並實現工業廢水處理和節省能源的雙重目標。
4. 高中化學的問題
「來源: |化學好教師 ID:hxhlsh」
高中化學常見疑難解析
1.碳酸氫鈉固體分解溫度在200攝氏度以上,那麼碳酸氫鈉溶液中能分解嗎?
【答】碳酸氫鈉在有水的情況下更容易分解,50多攝氏度就可以完全分解。
2.為什麼可以用焓變(△H)表示化學反應的反應熱?
【答】化學反應一般在敞口容器中進行,即在恆壓(101Kpa)條件下進行,此時的熱效應稱為恆壓熱效應。
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體系的熱力學能(U,也稱為內能)的變化等於以功和熱的形式傳遞的能量。△H=Q+W
式中。Q表示熱量,若熱量由環境流入體系,則Q為正值,反之則Q為負值;W表示功,若環境對體系做功,W為正值,反之W為負值。
在恆壓條件下,△U=Qp+W=Qp—p(V2—V1),即恆壓熱效應Qp=△U+p(V2—V1)。其中p為壓強,V為體積。
焓(H)是一個狀態函數,熱力學規定H=U+pV。在恆壓條件下,焓變△H=U2+pV2—U1—pV1=U2—U1+p(V2—V1)=△U+p(V2—V1)=Qp
由此可見,焓變△H與恆壓熱效應Qp相等,因此,可以用焓變表示化學反應的反應熱。
3.鹽橋的作用
【答】單液的原電池由於液面接界電勢高,電池效率低,為了提高電池效率,使用通過鹽橋將兩個半電池相連而構成的原電池。將兩種電解質溶液通過鹽橋相連,使電解質溶液不直接接觸,降低了液面接界電勢,由於鹽橋中也裝有電解質溶液,,可以起到導電的作用。鹽橋中的電解質溶液要求濃度較高,且陰、陽離子遷移速率應差不多,一般用含飽和氯化鉀溶液的瓊脂。鹽橋的作用:連接內電路,形成閉合迴路;平衡電荷。
4.屏蔽效應、鑽穿效應和能級交錯現象?
【答】對於氫原子,核外只含有一個電子,這個電子僅受到原子核的作用,不受其他電子的作用。多電子原子中,每一個電子不僅受到原子核的吸引,而且還受到其他電子的排斥。在考慮某個電子時,可以把其他電子對其排斥作用看作喚隱削弱了原子核對它的吸引作用,這種由於其他電子的排斥而使原子核對某個電子吸引作用的減弱稱為屏蔽效應。
電子層數越小的電子在離原子核越近的地方出現幾率越大,但在同一電子層中不同軌道上的電子鑽到離原子內層的能力不同,其鑽穿能力的大小依次為ns、np、nd、nf。也就是說,s電子鑽穿到內層的能力要比p、d、f電子大,電子鑽穿內層的程度越大,受到原子核的吸引作用越大,內層電子對它的屏蔽作用越小。這種外層電子鑽到內層的作用叫做鑽穿效應。
由於4s電子的鑽穿效應較大,而3d電子的屏蔽效應越大,使得3d電子的能量略高於4s,即第三層d軌道上的電子,其能量要比第四層s軌道上電子的能量高,這種現象稱為能級交錯現象。同理,能級交錯現象如能量6s<4f<5d<6p。
5.鹼土金屬碳酸鹽的熱穩定性規律?
【答】鹼土金屬碳酸鹽的熱穩定性規律,一般認為,含氧酸鹽熱分解的本質是金屬離子爭奪含氧酸根中的氧離子。也可以用離子極化的觀點解釋因此金屬離子的半徑越小,正電荷越高,極化作用越強,奪取含氧酸氧離子的能力越強,含氧酸鹽的熱分解溫度越低。從Be-Ba,鹼土金屬離子的半徑遞增,極化作用遞減,故熱分解溫度依次升高。(金屬離子極化作用增強,化合物穩定性下降,熱分解徹底。例如金屬硝酸鹽的分解規律)
不同碳酸鹽的熱穩定性差異很大。其中鹼金屬和鹼土金屬碳酸和簡廳鹽的熱穩定性較高,必須灼燒至高溫才分解;而有些金屬的碳酸鹽的熱穩性較低,加熱到100℃左右就分解,如碳酸鈹等;有的碳酸鹽在常溫下就可以分解,如碳酸汞。
酸式碳酸鹽的熱穩定性比咐信相同金屬的碳酸鹽低得多。例如碳酸鈉,要851℃以上才開始分解,而碳酸氫鈉在270℃左右就明顯分解。
分解溫度:M2CO3>MHCO3>H2CO3,因為H+的極化作用非常強。
6. 化學實驗中,為什麼不能將 Na2Cr2O7溶液加到濃硫酸中?
【答】濃硫酸溶於水放出大量的熱,因為濃硫酸的密度大,易造成溶液飛濺傷人。
7.鋁為什麼能在空氣中穩定存在?各種鋁製品為什麼都可以較長時間使用?
【答】因為Al很活潑,容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為Al2O3,在鋁表面上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鋁薄膜,阻止內部鋁不再繼續被氧化,所以鋁能在空氣中穩定存在。人們常用的鋁製品也正是由於這層膜了保護內部金屬,使鋁具有一定的抗腐蝕能力,故可以較長時間使用。
8.用砂紙打磨過的或未打磨過的鋁箔,用酒精燈加熱,為什麼會出現熔而不滴、滴而不落的現象?
【答】這是由於磨去氧化膜的鋁在空氣中加熱又會很快地生成一層新的氧化膜的緣故。
9.為什麼將鋁粉撒到酒精燈的火焰上,可觀察到劇烈燃燒並發出強光?
【答】因為鋁粉表面積大於鋁箔,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增大,反應迅速且劇烈,放出的熱量更多,更易於燃燒而發出耀眼的強光。如果使用乙炔焰或氫氧焰與鋁箔反應,由於乙炔焰或氫氧焰的溫度可高達3000℃,乙炔焰或氫氧焰可以破壞鋁表面的氧化鋁保護膜,用氧炔焰或氫氧焰在空氣中加熱鋁箔能快速燃燒。所以要使鋁在空氣中燃燒,可以採取增大鋁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或提高反應的溫度等措施。
10.為什麼鈉先與鹽酸反應而與硫酸銅溶液先與水反應?
【答】鹽酸中的氫離子實際上是水合氫離子,即H3O+離子,所以鹽酸中的氫離子和水中的氫離子是一樣的。由於鹽酸完全電離,而水是一種很弱的電解質部分電離出氫離子,從效果上看可以理解成鹽酸先反應,待鹽酸反應完,鈉繼續與水反應;銅離子的氧化性比氫離子強,按反應先後鈉應該先與銅離子發生置換反應,鈉過量才能與水中的氫離子反應,但事實上,鈉投入到硫酸銅溶液中,鈉先與水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再與硫酸銅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澱。其原因還是銅離子的存在形式還是Cu(H2O)n2+水合離子,Cu2+周圍都是水分子,Na根本接觸不到Cu2+就反應掉了,而水電離的氫離子卻先接觸到鈉原子,鈉就先和水反應了,如果在水溶液中銅離子濃度較大時,除了產生氫氣外也可以觀察到銅離子被還原為暗紅色的泥狀銅單質。注意:室溫下Na與無水CuSO4不能發生反應,但在加熱條件下,能夠置換出銅單質。實驗時要控制鈉的用量,否則會發生劇烈爆炸,其次要避免氧氣將反應物和產物氧化變質。
11.為什麼金屬鋁能與較高濃度的氨水發生反應?
【答】鋁在鹼性比較強的水溶液中能和水持續作用一段時間產生氫氣。鹼性比較強的水溶液中有一定濃度的氫氧根離子,它能溶解鋁和水作用時在表面生成的氫氧化鋁,使之轉化為偏鋁酸根離子,使鋁和水的反應能持續進行,直至鹼性減弱到一定程度,氫氧化鋁不再溶解,反應才停止。
12.氨水和鋁鹽溶液作用生成氫氧化鋁,為什麼氫氧化鋁不能溶解於過量氨水?
【答】氫氧化鋁轉化為偏鋁酸根離子需要一定的鹼性條件,由於反應混合物中含有較高濃度的銨根離子,抑制了加入過量氨水的電離,使溶液中的氫氧根離子濃度難以達到氫氧化鋁溶解的要求。
13.實驗室加熱液體時為了防止暴沸,可以加入什麼材料?
【答】暴沸指純凈的液體缺少汽化核心,加熱超過沸點仍不沸騰的熱滯後現象,加一點雜質後(本質是帶入了微小氣泡),沸騰滯後被打破,產生沸騰。液體中的氣泡在沸騰過程中起著汽化核的作用,當液體中缺少氣泡時,即使溫度達到並超過了沸點,也不會沸騰,形成了過熱液體。過熱液體是不穩定的,如果過熱液體的外部環境溫度突然急劇下降或侵入氣泡,則會形成劇烈的沸騰,並伴有爆裂聲,這種現象叫暴沸。為避免容器的暴沸,可在容器中放含有空氣的無釉陶塊等。為了清除在蒸餾過程中的過熱現象和保證沸騰的平穩狀態,常加碎瓷片、沸石、或一端封口的毛細管,因為它們都能防止加熱時的暴沸現象。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在液體沸騰時,加入止暴劑,不能用已使用過的止暴劑。簡單說就是因為加熱時燒杯中的液體會向上沖,從而造成了一個個冒出來的「噴泉」,劇烈時甚至會濺出傷人,而碎瓷片、沸石等能夠有效的阻止液體的向上沖,使加熱時液體能夠保持平穩。使用電磁攪拌(攪拌起到混合溶液,減小熱不均衡)也能起相同的作用。
14.為了防止貯存液氯的鋼瓶被腐蝕,鋼瓶在裝氯氣之前必須做什麼?
【答】鋼瓶內壁必須徹底乾燥,因為液氯與水反應生成酸要腐蝕鋼瓶。
15.在新制的硝酸亞鐵溶液中,滴入少量的濃鹽酸,為什麼觀察到溶液變黃色?
【答】在硝酸亞鐵溶液中加入濃鹽酸發生兩種變化:①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2++2H2OFe(OH)2+2H+,加入鹽酸,使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平衡左移,使溶液中亞鐵離子的濃度增大,表現為淺綠色加深;②溶液中同時有較多的氫離子和硝酸根離子,硝酸具有較強氧化性,即發生反應:3Fe2++4H++NO3-=NO↑+3Fe3++2H2O,生成了Fe3+表現為黃色。由於主要反應是第②種情況,最後反應現象為溶液變黃色,同時有NO氣體產生,遇空氣會變為紅棕色。
16.溴乙烷水解後,如果溴乙烷過量溶液分層後乙醇會在哪一層?
【答】乙醇與水互溶,乙醇與溴乙烷也互溶,溴乙烷不溶於水。這時乙醇在水和溴乙烷中會以一個固定的比例溶解(按溶解性大小溶解)。
17.制氫氧化鐵膠體時為什麼一定要用飽和氯化鐵溶液?
【答】制氫氧化鐵膠體利用的是氯化鐵水解反應:FeCl3+3H2O=Fe(OH)3(膠體)+3HCl,這是一個可逆反應,選用飽和溶液的目的是增加鐵離子的濃度,有利於平衡向右移動,這樣更有利於氫氧化鐵膠體的制備,可以生成較多的膠體。如果用稀溶液會導致生成的膠體很少。
18.純鋅片和稀硫酸反應較慢,為什麼將鋅片一角在硫酸銅溶液中浸一下,反應速率明顯加快?
【答】鋅片的一角在硫酸銅溶液中浸一下,發生置換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銅單質,此時,金屬片上是鋅、銅單質的混合物,可以形成原電池,原電池可以加快反應的速率。
19.用金屬鈉製取氧化鈉常用NaNO2與Na反應,為什麼不用Na在氧氣中燃燒的方法?
【答】Na在氧氣中緩慢氧化生成Na2O和Na2O2,如果鈉直接燃燒生成過Na2O2而不是氧化鈉,製取純凈的氧化鈉條件不好控制。Na與NaNO2反應除生成氧化鈉外還可以生成氮氣N2,N2可以保護鈉不會在空氣中被氧化。
20.接觸法制硫酸時,由沸騰爐排出的氣體必須經過洗滌其目的是什麼?
【答】沸騰爐中主要是二硫化亞鐵這種硫鐵礦石的燃燒,因為礦石純度不是很高,燃燒後生成的雜質會很多,而這些雜質有可能會使催化劑五氧化二釩中毒(或失效),一方面催化劑的價格貴,另一方面不利於接觸室合成三氧化硫,故為了合成順利和節省成本,要對沸騰爐出來的氣體進行除雜處理。
21.乙炔的製取實驗中,為什麼將水改用飽和食鹽水就不會與碳化鈣劇烈反應?
【答】食鹽水中食鹽電離出的Na+和Cl-占據一定空間,它們的存在可以減少水與電石(碳化鈣)的接觸面積,從而減緩水與電石(CaC2)的反應,防止因反應速度太快而生成大量的泡沫。
22.洗滌沉澱選用的試劑有什麼要求嗎?
【答】沉澱洗滌的試劑有以下幾種:①蒸餾水;②冷水、熱水;③有機溶劑,如酒精、丙酮、酒精水溶液等;④該物質的飽和溶液。一般經常用的洗滌劑是蒸餾水,如果用其他的洗滌劑,必有其「獨特」之處。用冷水適用范圍是產物不溶於水,目的是除去晶體表面附著的雜質,可適當降低晶體因為溶解而造成損失。有特殊的物質其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下降的,可以採用熱蒸餾水洗滌。用酒精等有機溶劑洗滌的適用范圍是晶體易溶於水,難溶於酒精,其好處常見有:可以降低晶體因溶解而造成損失,可以除去表面的可溶性雜質和水分;酒精易揮發,晶體易於乾燥。用酒精的水溶液洗滌的適用范圍是晶體在水中能微溶(或不溶),難溶於酒精,目的是洗去晶體表面的雜質離子,減少晶體的溶解損失,同時可以加快固體的乾燥。濾液洗滌的適用范圍是常用於晶體的轉移,過濾時沖洗燒杯內壁上殘留的晶體。用該物質的飽和溶液洗滌晶體可以使因為晶體溶解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若是易水解的物質晶體洗滌也可以使用加入抑制水解的物質進行洗滌。
23.正丁醇與溴化氫製取正溴丁烷的實驗中,各步洗滌的目的是什麼?
【答】先用稀硫酸洗滌:除去未反應的正丁醇及副產物1-丁烯和正丁醚。第一次蒸餾水洗滌:除去部分硫酸及水溶性雜質。鹼液 (Na2CO3) 洗滴:中和殘余的硫酸。第二次蒸餾水洗滌:除去殘留的鹼、硫酸鹽及水溶性雜質。
24.萃取和洗滌有什麼區別?
【答】萃取是從混合物中抽取所需要的物質;洗滌是將混合物中所不需要的物質除掉。萃取和洗滌均是利用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來進行分離操作,二者在原理上是相同的,只是目的不同。從混合物中提取的物質,如果是我們所需要的,這種操作叫萃取;如果不是我們所需要的,這種操作叫洗滌。
25.蒸餾時加熱的快慢,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為什麼?
【答】蒸餾時加熱過猛,火焰太大,易造成蒸餾瓶局部過熱現象,使實驗數據不準確,而且餾份純度也不高。加熱太慢,蒸氣達不到支口處,不僅蒸餾進行得太慢,而且因溫度計水銀球不能被蒸氣包圍或瞬間蒸氣中斷,使得溫度計的讀數不規則,讀數偏低。
26.用磷酸做脫水劑比用濃硫酸做脫水劑有什麼優點?
【答】①磷酸的氧化性小於濃硫酸,不易使反應物炭化;②無刺激性氣體SO2放出。
27.從溶液中得到溶質晶體有哪些方法?
【答】若溶質為加熱易分解的(如銨鹽NH4HCO3)、易被氧化的(Na2SO3)、易水解的(FeCl3、AlCl3等)或欲得到結晶水合物時,必須採用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乾燥的方法。易水解的鹽還要採取措施抑制水解;若溶質受熱不易分解,不易水解,不易被氧化(NaCl),則可以採用蒸發結晶、過濾、洗滌、乾燥的方法。
28.化學平衡體系,溫度改變或壓強改變時,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答】溫度的改變可能會使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導致反應前後氣體的分子數發生改變,平衡移向有可能發生改變,若溫度過高,有可能副反應發生。壓強的改變可能也會使物質的狀態發生變化,導致反應前後氣體的分子數發生改變,平衡移向也有可能發生改變。
29.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氣體無沉澱產生,有什麼措施能產生沉澱?
【答】弱酸不能制備強酸,所以無沉澱產生。若要得到BaSO4沉澱可加入氧化性物質,如Cl2 、HNO3、NO2 、O2、O3、H2O2等;若要得到BaSO3沉澱可加入鹼性物質,如NH3 、NaOH溶液、氨水等,若要得到S黃色沉澱,可以通入還原性H2S氣體。
30.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需要蓋上毛玻璃片或塞上一團疏鬆的棉花?
【答】目的是減少空氣與氣體的對流,增大氣體的純度。
31.為什麼在氯鹼工業中,電解飽和食鹽水時常用鹽酸控制陽極區溶液的pH在2~3?
【答】陽極產生的氯氣與水發生反應Cl2+H2O HCl+HClO,增大溶液中鹽酸的濃度能夠使平衡逆向移動,減少氯氣在水中的溶解,有利於氯氣的逸出。
32.適當升溫氮氣和氫氣合成氨的速率加快,但是溫度過高為什麼反應速率反而下降?
【答】溫度升高能夠加快合成氨反應的反應速率,溫度過高會使催化劑活性降低或失去活性,所以反應速率反而降低。工業上N2和H2反應的催化劑採用以鐵為主的催化劑,它在500度時的活性最高。
33. 在燃料電池中,為什麼常在電極表面鍍上鉑粉?
【答】增大電極單位面積吸收氣體的分子數,加快原電池電極反應的速率。
34.如何檢驗澱粉水解(催化劑是稀硫酸)的產物葡萄糖?
【答】檢驗的步驟是:取少許水解液置於試管中,分成兩份,一份滴加碘水,發現變藍色,說明有澱粉存在;另一份中加NaOH溶液使溶液呈鹼性,再加入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加熱(或銀氨溶液水浴加熱),若產生磚紅色沉澱(或產生光亮的銀鏡,則證明水解產物中有葡萄糖。
35.如何檢驗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中所得的紅色產物中是否含有Cu2O?
【答】取少許試樣置於試管中,加足量的稀硫酸,充分振盪後觀察,若溶液呈藍色,則證明試樣中含有Cu2O,反之則不含Cu2O。(Cu2O+2H+=Cu2++Cu+H2O)
36.含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氯水後紅色褪去的原因是什麼?
【答】紅色褪去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氯水中的成分與NaOH反應消耗了NaOH,使溶液的鹼性減弱所致;第二中可能是氯水中的次氯酸氧化酚酞,使酚酞變質所致。因此可以通過如下實驗驗證:向褪色後的的溶液中滴加過量氫氧化鈉溶液,若溶液變紅色則第一種情況正確,若溶液不變紅則說明酚酞已經變質,第二種情況正確。
37.電解精煉銅的CuSO4溶液為什麼常用硫酸酸化?
【答】電解過程中伴隨著電能轉化為化學能,同時也會產生熱能,溫度升高,促進Cu2+水解,為了抑制Cu2+的水解,防止陽極附近Cu2+水解產生Cu(OH)2沉澱,為了增強Cu2+的濃度,便於陰極析出Cu,所以常加入稀硫酸,同時也能增強電解液的導電性。
38.Fe2+與ClO-離子不能共存,為什麼其書寫的離子方程式會不一樣?
【答】還原性較強的Fe2+容易被氧化性較強的ClO-離子氧化而不能共存,但不同的酸鹼性溶液反應產物有所不同,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如下:在強酸性溶液中,2Fe2++ClO-+2H+=2Fe3++Cl-+H2O
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 6Fe2++3ClO+3H2O=2Fe(OH)3↓+4Fe3++3Cl-
或2Fe2++ClO-+5H2O=Cl-+4H++2Fe(OH)3↓,
在鹼性溶液中,2Fe2++ClO-+4OH-+H2O =2Fe(OH)3↓+Cl-
39.為什麼Co(OH)2在空氣中加熱時,隨溫度的變化得到固體依次為Co2O3、Co3O4、CoO?
【答】在空氣中加熱分解Co(OH)2,290℃時Co(OH)2完全脫水,Co2+會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到最高價態,從而生成高價態Co2O3。溫度升高至500℃時,高價態Co2O3部分分解出氧氣生成Co3O4,溫度再升高至1000℃時,Co3O4再分解出氧氣生成CoO。
40.為什麼Fe(OH)3在隔絕空氣中加強熱時,隨溫度的變化得到的產物會不一樣?
【答】Fe(OH)3加熱分解成氧化鐵和水,1500度以上Fe2O3在高溫下分解為Fe3O4和氧氣,2200度左右Fe3O4分解為FeO和氧氣,3400度FeO最終分解為Fe和氧氣。
41.硼酸H3BO3為什麼是一種一元弱酸?
【答】硼酸是一種缺電子化合物,它與水作用時可通過配位鍵結合生成一水合硼酸B(OH)3·H2O,然後B(OH)3·H2O電離產生少量H+和[B(OH)4]-,前者水合是化學變化,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後者屬於電離,常見的寫法為H3BO3+H2O=H++[B(OH)4]-,可見硼酸與水作用時,結合水電離的OH-而釋放出水電離的H+,這與氨氣溶於水顯弱鹼性相類似,先水合後電離:NH3+H2O= NH4++OH-。Al(OH)3的酸式電離與硼酸電離相似:Al(OH)3+H2O =H++[Al(OH)4]-。所以H3BO3以及Al(OH)3當作酸時都是一元弱酸。注意上述變化過程不是水解,因為雖然破壞了水的電離,但沒有弱電解質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