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氨氮 蒸餾-中和滴定法 HJ537-2009
最近我剛剛採用蒸餾-中和滴定法進行了氨氮測試,餾出液滴加兩滴混合指示劑後呈內綠色,只是終點顏色淡紫容色很淺。出現你說的沒有綠色的情況,我認為有兩種可能:①指示劑時間長了,裡面的有效物質隨著乙醇的揮發流失了;②混合指示劑是甲基紅和亞甲基藍按體積比2:1混合得到的,得確認比例沒有出錯。
希望對你有用。
⑵ 試分析蒸餾,吸收和萃取過程分別用什麼方法創造兩相環境各自有什麼特點。
蒸餾、吸收和萃取是常用的分離和純化技術,它們各自通過不同的方法創造兩相環境。以下是這三種過程中兩相環境的創造方法及各自的特點:
蒸餾過程:
創造兩相環境方法:通過加熱將液體轉化為氣相。在蒸餾過程中,溫度的升高導致液體變成氣體,從而形成了氣相環境。
特點:
分離基於沸點差異: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沸點,因此當加熱到一定溫度時,不同的組分會以不同的時間先後氣化,從而實現分離。
廣泛應用於混合物分離:利用沸點差異,可以將多種物質混合物分離成單一組分或不同組分的混合物。
對溫度敏感:蒸餾過程對溫度非常敏感,溫度的控制直接影響分離效果。
吸收過程:
創造兩相環境方法:通過將氣體或液體與另一種液體或固體接觸,使溶質溶解在其中一個相中,從而形成兩相環境。
特點:
分離基於溶質溶解度差異:根據不同物質在液相或固相中的溶解度差異,溶質會選擇性地溶解在某一相中,從而實現分離。
適用於氣體和液體的處理:吸收過程可以用於處理氣體和液體,通過選擇合適的吸收劑,可以將氣體或液體中的雜質去除。
吸收劑選擇重要:吸收劑的性質對吸收效果有很大的影響,選擇合適的吸收劑是關鍵。
萃取過程:
創造兩相環境方法:通過將一種不混溶的液體與另一種液體接觸,使溶質從一相轉移到另一相中,從而形成兩相環境。
特點:
基於溶質分配平衡:萃取基於溶質在兩相之間的分配平衡,即溶質在某一相中的濃度與其在另一相中的濃度之比達到動態平衡。
廣泛應用於混合物分離:通過選擇合適的萃取劑,可以將極性、非極性或離子化合物等不同性質的物質分離。
分層明顯:萃取後形成的兩相之間有明顯的界面,便於相的分離。
操作簡單:萃取過程相對簡單,只需將兩種不混溶的液體混合後進行分離即可。
這三種過程都是通過創造兩相環境來進行物質分離的,但它們的方法和特點各有不同。蒸餾主要利用沸點差異進行分離;吸收則是基於溶解度差異進行分離;而萃取則是通過溶質在兩相之間的分配平衡來進行分離。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需要分離的物質性質和要求選擇合適的過程,以達到最佳的分離效果。
⑶ 廢水中測定無機氨所用的是滴定法,現實蒸餾,以硼酸為吸收劑,拿出之後加入兩滴甲基紅-次甲基藍,顏色應該
硼酸吸收液的PH值與理論上的滴定終點(指化學計量點)的PH值是有差異的。前者的PH值由硼酸決定(還與濃度有關),而滴定到化學計量點時的PH值由硼酸+銨鹽混合液決定,要考慮體積的變化(濃度變化),這時的PH值在5.2-5.3,選擇甲基紅+亞甲藍混合指示劑時,正是考慮了這個終點的PH要求。
而指示劑的變化總是從酸色滴定到鹼色,或鹼色滴定到酸色(滴定硼酸吸收液是由鹼色變酸色),是根據顏色的突變來定終點的,該混合指示劑的鹼色為5.6,呈暗綠,酸色為5.2,呈紫紅。這個PH值剛好接近終點產物的PH值,故以此為終點。
⑷ 凱氏定氮法的四個步驟
凱氏定氮法的四個步驟是消化、蒸餾、吸收、滴定。
在消化步驟中,需加入少量辛醇並注意控制熱源強度;在蒸餾步驟中,清洗儀器後從進樣口先加入,然後將吸收液置於冷凝管下端並要求,再從進樣口加入20%NaOH至反應管內的溶液有黑色沉澱生成或變成深藍色,然後通水蒸汽進行蒸餾;蒸餾完畢,再蒸1分鍾後,再停火斷氣。
凱氏定氮法是測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總氮量的一種方法。即在有催化劑的條件下,用濃硫酸消化樣品將有機氮都轉變成無機銨鹽,然後在鹼性條件下將銨鹽轉化為氨,隨水蒸氣蒸餾出來並為過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標准鹽酸滴定,就可計算出樣品中的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