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白酒分為哪幾種香型
白酒的香型分為七種:馥郁香型、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鳳香型、米香型、芝麻香型和其它香型。
1、馥郁香型酒:馥郁香型,前濃中清後醬,一口三香為馥郁,是酒鬼酒申請國家專利的唯一一種香型。這種酒的特徵是:色清透明、諸香馥郁、入口綿甜、醇厚豐滿、香味協調、回味悠長,具有馥郁香型的典型風格和「前濃、中清、後醬」的獨特口味特徵。
2、醬香型酒:所謂醬香,就是用澱粉反復發酵時發出的—種醬香味。這種酒的特徵是: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豐富醇厚,回味悠長,香而不艷,低而不淡。
3、濃香型酒:主要特徵是窖香濃郁,綿甜甘冽,香味協調,尾凈余長。它以乙酸乙酯為主體香。
4、清香型酒:這種香型的酒以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兩者的結合為主體香。它的主要特徵是:清香醇正,諸味協調,醇甜柔和,餘味爽凈,甘潤爽口,具有傳統的老白乾風格。
5、米香型酒:如桂林三花酒、冰峪庄園、西江貢、全州湘山酒、廣東長樂燒等屬於此類白酒,以清,甜、爽、凈見長,其主要特徵是:蜜香清雅.入口柔綿,落口爽冽,回味怡暢。
6、鳳香型酒:如陝西鳳翔的西鳳酒,以乙酸乙酯為主,一定的己酸乙酯香氣為輔。
7、其它香型酒:不屬以上四種香型而又沒有給定香型名字的白酒,暫時統統劃為其它香型白酒。
(1)浮游葡萄蒸餾酒擴展閱讀:
白酒不同於黃酒、啤酒和果酒,除了含有極少量的鈉、銅、鋅,幾乎不含維生素和鈣、磷、鐵等,所含有的僅是水和乙醇。傳統認為白酒有活血通脈、助葯力、增進食慾、消除疲勞,陶冶情操,使人輕快並有禦寒提神的功能。
飲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擴張小血管,可使血液中的含糖量降低,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對循環系統及心腦血管有利。
Ⅱ 六大基酒如何飲用
1、金酒最直接的喝法是單獨飲用,純飲可以感受到金酒炙熱,喉嚨像被燒到,酒進入胃之後頓時會有火辣辣的感覺。純飲金酒需先冰鎮為酒降溫,之後才能享受冰火兩重天的暢快。
2、先將龍舌蘭酒含在嘴裡,待舌頭微麻時,慢慢下咽,適用於墨西哥原裝進口的100%agave的龍舌蘭酒。
3、直接飲用威士忌或適量的威士忌、半杯冰塊,這是最為經典飲用方式之一。舌尖會被威士忌的醇美和冰塊的絲絲涼意包圍,或者兌一點水帶出威士忌更濃郁的味道和香氣。
4、將冰鎮的朗姆酒倒入加了冰塊的酒杯中,慢慢品嘗。不僅感覺透涼,還能喝到朗姆酒從純烈酒到水割的不同滋味。
5、冰鎮後的伏特加酒略顯黏稠,入口後酒液蔓延,如葡萄酒似白蘭地,口感醇厚,入腹則頓覺熱流遍布全身,如果同時有魚子醬、烤腸、咸魚、野菇等佐餐,更是一種絕美享受。冷凍伏特加酒通常小杯盛放,不能細斟慢飲,要一飲而盡。
6、白蘭地屬於烈性酒,在酒中加冰塊或礦泉水,以稀釋其酒精度,增加其口感,而更好入口。
Ⅲ 中國古代的釀酒工藝是怎樣的
我國歷史上以農業立國,隨著農業生產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為釀酒業的興旺提供了物質基礎。不僅釀造出了久負盛名的糧食酒,還有葡萄酒和蒸餾酒等。
我國古代的釀酒技術在生產實踐中逐漸確立了技術規程,其化學工藝獨樹一幟,成為東方釀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
關於我國釀酒的起源,自古流行著許多傳說。其中有一個流傳廣泛持久的說法是杜康造酒。傳說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里,剩飯在洞中發酵後,有芳香的氣味傳出。這是酒的最初的做法。由生活中的偶然機會作為契機,啟發創造發明之靈感,這是很合乎一些發明創造的規律的。西晉學者江統寫過一篇《酒誥》,議論到酒的源起時說:煮熟的穀物,沒有吃盡,丟棄在野外,自然而然就會發霉發酵成酒。這種說法確切地描述了以曲釀酒的源起。此後,逐步又發展到把制曲和以曲為引子釀酒分步來進行。酒是含乙醇的飲料,在古代的條件下,乙醇是某些糖類化合物在酵母菌所分泌的酒化酵素的作用下被氧化而成的。糖類(或叫碳水化合物)包括澱粉,以及麥芽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等簡單的糖類。但只有那些簡單的糖類才能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轉變成乙醇,澱粉則不能。
穀物不能直接發酵轉變為酒。但是當穀粒一旦受潮發芽時,谷芽就會自發地分泌出一種澱粉酶,把穀粒中的澱粉水解成麥芽糖。而麥芽糖一旦生成,又與空氣中浮游的酵母接觸,就會產生出酒。
我國在釀酒的早期階段,除了麥芽糖釀酒外還有一項極卓越的發明。這就是用發芽、發霉的穀物作為引子,來催化蒸熟或者碎裂的穀物,使它轉變成酒。我國古書上把這種發芽而且發霉的穀物稱為「糵」。
這項釀酒工藝的原理是那些發芽的穀物一旦與空氣中浮游著的叫作絲狀毛真菌的孢子接觸,就會在其上生成絲狀的毛霉,而毛霉可以分泌出澱粉酶。
另外,發霉的穀物上總還同時滋生著酵母菌,因此「曲糵」便具有綜合的功能,促使穀物轉變成酒,也就是說發芽發霉的糧食浸到水中就會變出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