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蒸氣蒸餾提取的檸檬烯的折光率測定結果偏低為什麼
水蒸氣蒸餾提取的檸檬烯的折光率測定結果偏低因為:水蒸氣提取法本來就是個加工量巨大的方法,很容易造成損失。
使橘皮受熱均勻,檸檬烯更容易與水蒸氣一起揮發出來。而不是去除裡面的白層,如用阿培氏折光計或與其相當的儀器,測定時應調節溫度至20±0.5℃(或各葯品項下規定的溫度),測量後再重復讀數兩次,3次讀數的平均值即為供試品的折光率。
原理
水蒸氣蒸餾法是分離純化有機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將水蒸氣通入含有不溶或微溶於水但有一定揮發性的有機物的混合物中,並使之加熱沸騰,使待提純的有機物在低於100℃的情況下隨水蒸氣一起被蒸餾出來,從而達到分離提純的目的。
當水和有機物一起共熱時,整個體系的蒸氣壓力根據分壓定律,應為各組分蒸氣壓之和。即P=PA+PB,其中P為總的蒸氣壓,PA為水的蒸氣壓,PB為不溶於水的化合物的蒸氣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水蒸氣蒸餾法
『貳』 蒸餾水12度時的折光率是多少
38%
『叄』 折光率的主要特徵
折光率是有機化合物最重要的物理常數之一,它能精確而方便地測定出來,作為液體物質純度的標准,它比沸點更為可靠。利用折光率,可鑒定未知化合物。如果一個化合物是純的,那麼就可以根據所測得的折光率排除考慮中的其它化合物,從而識別出這個未知物來。
折光率也用於確定液體混合物的組成。在蒸餾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液體混合物且當各組分的沸點彼此接近時,那麼就可利用折光率來確定餾分的組成。因為當組分的結構相似和極性,混合物的折光率和物質的量組成之間常呈線性關系。例如,由1mol四氯化碳和1mol甲苯組成的混合物, 為1.4822,而純甲苯和純四氯化碳在同一溫度下分別為1.4944和1.4651。所以,要分餾此混合物時,就可利用這一線性關系求得餾分的組成。
物質的折光率不但與它的結構和光線波長有關,而且也受溫度、壓力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折光率的表示須註明所用的光線和測定時的溫度,常用n 表示。D是以鈉燈的D線(5893A0)作光源,t是與折光率相對應的溫度。例如,表示20℃時,該介質對鈉燈的D線的折光率。由於通常大氣壓的變化,對折光率的影響不顯著,所以只在很精密的工作中,才考慮壓力的影響。一般地說,當溫度增高一度時,液體有機化合物的折光率就減小3.5×10-4-5.5×10-4。某些液體,特別是測求折光率的溫度與其沸點相近時,其溫度系數可達7×10-4。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把某一溫度下測定的折光率換算成另一溫度下的折光率。為了便於計算,一般用4×10-4為溫度變化常數。這個粗略計算所得的數值可能略有誤差,但卻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