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煎中葯要不要蓋蓋子 煎中葯一定要用砂鍋嗎
【導讀】:很多人有在家熬中葯的習慣,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熬中葯的時候,要不要蓋蓋子呢?會不會效果更好一點呢?一定要用砂鍋嗎?一起來看看吧!
要蓋蓋子,中葯能很好地煮,水蒸氣也能很快將中葯悶熟。
1、一般來說,中葯切片需要在熬葯時加上蓋子才能被徹底被熬透,並且讓有效成分充分溶出。特別是在熬制含有能夠隨著水蒸氣而揮發的成分時,比如薄荷、藿香等,則更需要加蓋熬制。這樣才能讓含有葯物揮發成分的水蒸氣凝集在蓋子內,冷凝成水珠滴落回葯罐中,以減少物有效成分的丟失。
2、至於質地疏鬆、有一定體積的中葯,比如桑葉、菊花等,由於在熬制過程中葯液容易溢出,因此不需要加蓋熬制,並且要注意多攪拌,讓葯材能夠被均勻熬透。
3、開鍋後就不用蓋了,只要是不是揮發性強的葯,不用蓋。加上蓋子和不加蓋子是沒有多大區別,就像你說的加上蓋子後水開得快一點,但是熬中葯一般要求的時間多是水開後再繼續熬的時間.在繼續熬的時間段上。
4、一般加冷水漫過葯面,浸透後再煎煮,則有效成分易於煎出。一般浸泡30分鍾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據葯材自身質地的輕重和季節、溫度的差異分別對待。花、草、葉可浸20分鍾;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葯材宜浸泡30~60分鍾。總之以葯材浸透為准。
砂鍋是最好的器具,有保溫作用,發熱快。
1、砂鍋、瓦罐的化學性質穩定,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葯時水分不容易蒸發。傳熱快,散熱慢,保溫能力強,一般砂鍋在關火5到10分鍾後,鍋內食物還能保持接近沸騰的熱度。砂鍋能均衡而持久的把外界熱能傳遞給內部原料,相對平衡的環境溫度,有利於水分子與食物的相互滲透,能最大限度地釋放食物味道。適用於小火慢熬。
2、中醫專家提醒大家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能用鐵鍋和銅鍋煎葯。因為鐵和銅是活潑元素,容易與中葯里的多種化學成分發生反應,產生毒副作用。
3、幾千年來,民間服用中葯多用砂鍋、瓦罐、陶制、搪瓷用具在家裡自行熬制。自煎中葯能根據每一個處方中不同葯物組成的特點,自行確定煎葯時間、浸泡時間、一煎二煎的用水量,以保證最大比例地煎出有效成分,防止誤煎導致的成分耗損。
4、傳統的陶制葯煲和砂鍋內壁粗糙、孔隙和紋理多,易吸附各種葯物成分而串味,難以清洗、容易粘渣,更麻煩的是為使葯物受熱均勻、防止黏性成分粘於鍋底,煎煮過程中一般需要攪拌,所以必須有專人看管,不然一不小心就容易溢出葯液、燒糊、裂縫。
5、用砂鍋煎葯是因為它的性質穩定,不容易與葯物起化學反應,另外,它傳熱慢、受熱勻,不容易糊鍋,而且價格便宜,所以選用砂鍋是最方便實用的。「用平定的砂鍋熬米湯稀飯,水米交融,色澤金黃、香味濃郁。
1、一般煎葯時間和方法是:剛來的干葯用水泡10鍾左右,然後武火燒開煎15分鍾,在用文火煎15分鍾。
2、一副葯也有個別葯的特殊煎發,先煎,後下,是多有毒,或者易揮發葯物這樣可以減少毒性,對可以引起喝葯有 *** 葯物採取包煎,阿膠需要洋花,這些特殊煎發只要按醫囑做就可以了。
3、最後就是煎煮中葯是煎一次,喝一次,還是一副葯煎2-3次,然後把2-3次煎的葯物混合在一起,分2-3次服用。個人主張還是煎一次,喝一次。
4、所謂文火就是小火,盡量使用細軟的柴草,比如鋸末,撒一把木質鋸末,別的細軟柴火也一個道理,蓋住大火頭,慢慢煨湯葯。
5、草頭方子可以治大病,不要小看這些葯草,屠呦呦從葯草中提煉出的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獎。見效慢的中葯副作用也小,只要堅持服葯,能治好許多西醫所不能治療的疾病。
❷ 中葯怎麼熬可以用高壓鍋嗎
1、煎葯火候一般先用武火,沸騰後改為文火。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20~30分鍾左右。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宜武火急煎,時間宜短,15~20分鍾即可。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時間宜長,可煎40~60分鍾。
2、中葯材在製成飲片前經過了一系列炮製,衛生條件已經達標了,不必再用水洗。煎葯時不能在中間數次加水,也不能把葯煎煳了再加水重煎,煎煳的葯物成分遭到了破壞,療效也因此降低。另外有些葯物煎煳以後,產生了其它功效,如荊芥是解表葯,煎煳以後變成了荊芥炭,失去了解表作用,反而會產生止血效能。
高壓鍋和電飯煲不適合煎中葯。這些電器多是在高壓或密閉的環境中「悶煮」葯材,導致葯材中的很多成分不能進入葯液,大部分留在了葯渣中,降低了葯效,還可能產生一定危險。
不銹鋼鍋也不建議用來煎中葯。雖然不銹鋼的性質比較穩定,不易與葯物成分發生反應,並且比較容易清洗,但是其傳熱比較迅速,稍不注意,局部就容易燒干,將葯熬糊。
(2)鋁制悶罐里有水垢可以熬中葯嗎擴展閱讀:
煎中葯要用砂鍋,最好選用黑砂鍋。砂鍋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化學性質穩定,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葯時鍋內的水分不容易蒸發,能很好地使葯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使煎出的葯液保持原有功效。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砂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產生裂紋。因此,剛煎過葯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
煎葯用水宜選用水質潔凈新鮮的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對於加水量,傳統上一般以浸泡後淹沒葯材2-5厘米,如遇花、草類葯物或煎煮時間較長者應酌量加減水量,水應一次加足,不可中途加水,更不能煎幹了加水重煎。
❸ 先煎的中葯怎麼煎啊
煎中葯之前,要把中葯先在水裡浸半個小時,然後把重要倒到罐子裡面。用吃飯的碗,裝三碗水倒進去。先用大火煮10分鍾到15分鍾的樣子,然後再用小火煮10分鍾就可以了。煮好了讓它在悶個5分鍾的樣子,再倒出冷了就可以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