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蒸餾問題 > 減壓蒸餾白磷

減壓蒸餾白磷

發布時間:2025-04-03 14:10:32

『壹』 實驗室常見的爆炸種類

實驗室發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
(1)隨便混合化學葯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混合物在受熱。摩擦或撞擊時會發生爆炸。表1-1中列出的混合物都發生過意外的爆炸事故。表1-2為不能混合的常用葯品。
表1-1 加熱時發生爆炸的混合物示例
鎂粉—重鉻酸銨
有機化合物—氧化銅
鎂粉—硝酸銀
還原劑—硝酸鉛
(遇水產生劇烈爆炸)
氧化亞錫—硝酸鉍
鎂粉—硫磺
濃硫酸—高錳酸鉀
鋅粉—硫磺
三氯甲烷—丙酮
鋁粉—氧化鉛
鋁粉—氧化銅
表1-2 不能混合的常用葯品一覽表
葯 品 名 稱
不能與之混合的葯品名稱
鹼金屬及鹼土金屬如鉀、鈉、鋰、鎂、鈣、鋁等
二氧化碳、四氧化碳及其它氯代烴,鈉、鉀、鋰禁止與水混合。
醋酸
鉻酸、硝酸、羥基化合物,乙二醇類、過氯酸、過氧化物及高錳酸鉀。
醋酸酐
同上。還有硫酸、鹽酸、鹼類。
乙醛、甲醛
酸類、鹼類、胺類、氧化劑。
丙酮
濃硝酸及硫酸混合物,氟、氯、溴。
乙炔
氟、氯、溴、銅、銀、汞。
液氨(無水)
汞、氯、次氯酸鈣(漂白粉)、碘、氟化氫。
硝酸銨
酸、金屬粉末、易燃液體、氯酸鹽、硝酸鹽、硫磺、有機物粉末、可燃物質

氨、乙炔、丁二烯、丁烷及其他石油類、碳化鈉、松節油、苯、金屬粉末
苯胺
硝酸、過氧化氫(雙氧水)、氯。
氧化鈣(石灰) r> 水
活性碳
次氯酸鈣(漂白粉)、硝酸。

乙炔、過氧化氫。
(2)密閉體系中進行蒸餾、迴流等加熱操作。
(3)在加壓或減壓實驗中使用不耐壓的玻璃儀器。
(4)反應過於激烈而失去控制。
(5)易燃易爆氣體如氫氣、乙炔等烴類氣體、煤氣和有機蒸氣等大 量逸入空氣, 引起爆燃。 常見易燃易爆物質蒸氣在空氣中爆炸極限見表1-3。
表1-3 易燃物質蒸氣在空氣中爆炸極限
名 稱
爆炸極限(體積,%)
氫 氣
4.1~74.2
乙 炔
3~82
二硫化碳
1~44
乙 醛
4~57
一氧化碳
12.5~74
乙 醚
1.9~36.5
丙 酮
2.6~13
甲 醇
6.7~36.5
乙 醇
3.3~19
丙 醇
2.1~13.5
二 惡 烷
2~22.2

1.4~8
(6)一些本身容易爆炸的化合物,如硝酸鹽類、硝酸酯類、三碘化氮、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乙炔及其重金屬鹽、重氮鹽、疊氮化物、有機過氧化物(如過氧乙醚和過氧酸)等,受熱或被敲擊時會爆炸。強氧化劑與一些有機化合物接觸,如乙醇和濃硝酸混合時會發生猛烈的爆炸反應。
(7)搬運鋼瓶時不使用鋼瓶車,而讓氣體鋼瓶在地上滾動,或撞擊鋼瓶表頭,隨意調換表頭,或氣體鋼瓶減壓閥失靈等。
(8)在使用和制備易燃、易爆氣體時,如氫氣、乙炔等,不在通風櫥內進行,或在其附近點火。
(9)煤氣燈用完後或中途煤氣供應中斷時,未立即關閉煤氣龍頭。或煤氣泄漏,未停止實驗,即時檢修。
(10)氧氣鋼瓶和氫氣鋼瓶放在一起。

『貳』 中考化學的重要內容有哪些

復習必須要有一個嚴謹的計劃,包括對各個知識點的時間安排。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中考主要內容復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化學中考主要內容復習(一)
1.定義:
指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性的差異而將組分分離的傳質過程。將液體沸騰產生的蒸氣導入冷凝管,使之冷卻凝結成液體的一種蒸發、冷凝的過程。
蒸餾是分離沸點相差較大的混合物的一種重要的操作技術,尤其是對於液體混合物的分離有重要的實用意義。
即,蒸餾條件:1.液體是混合物。2.各組分沸點不同。
2.實驗室制蒸餾水:
(1)原理:蒸餾是利用互相溶解的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沸點小同進行分離提純的操作。其過程是:加熱樣品使其中某組分汽化,然後使蒸氣冷凝為液體加以收集。
(2)儀器:鐵架台、蒸餾燒瓶、冷凝管、尾接管、錐形瓶、溫度計、酒精燈、石棉網等。
(3)操作:
①用灑精燈外焰給受熱儀器先預熱後加熱
②對蒸餾燒瓶(燒杯、燒瓶、錐形瓶等儀器)加熱時,不能直接加熱,一定要墊石棉網,蒸餾燒瓶中液體體積為容器容積的1/3—2/3
③溫度計不能直接插人蒸餾燒瓶的液體之中,應使溫度計水銀球與蒸餾燒瓶支管口位於同一水平線上
④蒸餾燒瓶的支管必須露出橡皮塞以防蒸餾出來的液體接觸橡皮塞而帶入雜質
⑤冷凝管中冷水的走向應是下口進、上口出,以使蒸汽充分冷卻。
(4)關鍵:
①控制好加熱溫度。如果採用加熱浴,加熱浴的溫度應當比蒸餾液體的沸點高出若干度,否則難以將被蒸餾物蒸餾出來。加熱浴溫度比蒸餾液體沸點高出的越多,蒸餾速度越快。但是,加熱浴的溫度也不能過高,否則會導致蒸餾瓶和冷凝器上部的蒸氣壓超過大氣壓,有可能產生事故,特別是在蒸餾低沸點物質時尤其需注意。一般地,加熱浴的溫度不能比蒸餾物質的沸點高出30℃。整個蒸餾過程要隨時添加浴液,以保持浴液液面超過瓶中的液面至少一公分。
②蒸餾高沸點物質時,由於易被冷凝,往往蒸氣未到達蒸餾燒瓶的側管處即已經被冷凝而滴回蒸餾瓶中。因此,應選用短頸蒸餾瓶或者採取其它保溫措施等,保證蒸餾順利進行。
③蒸餾之前,必須了解被蒸餾的物質及其雜質的沸點和飽和蒸氣壓,以決定何時(即在什麼溫度時)收集餾分。
④蒸餾燒瓶應當採用圓底燒瓶。沸點在40-150℃的液體可採用150℃以上的液體,或沸點雖在150℃以下,對熱不穩常壓的簡單蒸餾。對於沸點在定、易熱分解的液體,可以採用減壓蒸餾和水蒸汽蒸餾。
初中化學中考主要內容復習(二)
1.酸類實驗室常用的三大強酸(鹽酸、硫酸和硝酸)都有很強的腐蝕性,儲存和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安全。
(1)濃鹽酸:容易揮發,應密封存放在陰涼處。
(2)濃硫酸:易吸水,會腐蝕橡膠塞,因此應密封保存在具有玻璃塞的細口瓶里。
(3)濃硝酸:易揮發,見光易分解,硝酸具有強腐蝕性,不能使用橡膠塞,應密封保存在具有玻璃塞的棕色細口瓶內,並且放在陰涼處。
2.鹼類
(1)燒鹼(氫氧化鈉):易吸收水蒸氣而潮解;吸收二氧化碳發生化學變化:2NaOH+CO2=Na2CO3+ H2O,所以要密封保存。若把氫氧化鈉溶液保存在玻璃瓶中,燒鹼易腐蝕玻璃,一定要選用橡膠塞而不是玻璃塞,以免瓶塞跟瓶體黏在一起,不便打開。
(2)熟石灰(氧氧化鈣):易吸收二氧化碳而變質,要密封保存在塑料瓶中。Ca(OH)2+CO2=CaCO3↓ +H2O。
(3)鹼石灰(氧化鈣與氫氧化鈉的混合物):可以作乾燥劑,要密封保存,理由同上。
(4)石灰水:易吸收空氣巾的二氧化碳,常出現渾濁現象,所以要密封保存、一般情況下現使用現配製,不宜長時間存放。
(5)氨水:易揮發、易分解,密封保存在棕色試劑瓶中.且置於陰涼處。
3.鹽類
(1)硝酸銀:見光、受熱易分解,應密封於棕色瓶內或用黑紙包裹,置於陰涼處保存。
(2)碳酸氫銨同體:見光、受熱易分解,密封保存十陰涼處,且不能與鹼性物質混放,以免遇鹼性物質放出氨氣而失效
(3)無水氯化鈣:易吸水而潮解,應密封保存,以免失效。
(4)高錳酸鉀:是強氧化劑,應與易燃物(炭粉、硫黃、磷、酒精)分開存放。
4.單質
(1)白磷:白磷易被空氣巾的氧氣氧化,且著火點低,易自燃,所以把白磷保存盛水的廣口瓶里(切割時.也應在水中進行),而紅磷、硫黃、鎂粉等易燃物應遠離火種,置於陰涼通風處。
(2)鉀、鈣、鈉的活動性很強,不能跟空氣、水接觸,所以要保存在煤油中,以免跟空氣、水接觸而燃燒,甚至爆炸。
(3)碘:受熱時易升華,必須保存在棕色瓶中,且存放存陰涼處。
5.其他類
(1)雙氧水(過氧化氫):受熱易分解,密封保存且置十陰涼處。
(2)生石灰(氧化鈣):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而變質,所以要密封保存在塑料瓶中。如果把生石灰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最終會轉化為碳酸鈣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3)有機溶劑(如酒精、乙醚等):易燃燒,單獨存放.密封保存於陰涼處。
初中化學中考主要內容復習(三)
共價化合物與離子化合物的區別:
1. 共價化合物
(1)概念:像HCl、CO2這樣以共用電子對結合在一起的化合物為共價化合物。
(2)共價化合物的類型:
①兩種非金屬原子結合成的化合物,如HCl、CO2等。
②非金屬與酸根構成的化合物,如H2SO4、HNO3等。
2. 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的區別:
離子化合物是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共價化合物是原子間全部以共用電子對結合形成的化合物。離子化合物由離子構成,共價化合物大多數由分子構成。
相關初中化學知識點:純凈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
(1)概念: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沒有有固定的組成,各成分保持自己原有的化學性質。
(3)常見的混合物:空氣、合金、礦石、溶液等。
(4)混合物的提純:混合物經過物理或化學的方法可以提純。
純凈物:
(1)概念: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
(3)純凈物的分類:純凈物根據物質組成的元素種類,分為兩大類:單質和化合物。

『叄』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範文)

1目的 1
2范圍 1
3應急救援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1
4規范性引用文件 1
5名詞解釋 2
6基本情況 2
7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 4
8發生火災事故的原因及火災特點 4
一、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及職責 7
1.1組織機構 7
1.2應急救援總指揮部人員組成及職責 7
1.3各級人員組成及職責 7
1.4 應急管理 10
1.5 應急預案 12
二、應急救援原則、程序 12
三、報警、通訊及聯絡方式 12
四、火災事故救援應急預案 14
4.1油罐區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14
4.2發油區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16
4.3卸油區油罐車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17
4.4卸油區鐵路槽車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18
4.5卸油泵房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19
4.6化驗室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20
4.7中控室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21
4.8餐廳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22
4.9周邊鄰居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23
五、跑冒漏油事故應急預案 24
跑冒漏油事故應急小組 24
5.1發油平台發生冒油事故應急預案 25
5.2儲油罐罐體、油罐放水閥、進出口閥門破裂和油罐溢油事故應急預案 26
5.3管線破裂應急預案 27
六、其他事故應急預案 28
6.1發油台交通事故應急預案 28
6.2油罐吸癟應急預案 28
6.3浮盤沉落、卡住應急預案 28
6.4鍋爐超壓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29
6.5人員梯台墜落事故應急預案 29
6.6機泵的機械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29
6.7設備檢修時觸電事故應急預案 30
6.8設備運行時觸電事故應急預案 30
6.9人員灼傷事故應急預案 30
6.10人員中毒窒息事故應急預案 30
6.11消防系統不能正常工作事故應急預案 31
6.12油庫抗震應急預案 31
6.13防火、防爆、防水、防盜、防混油預案 37
6.14人員觸電事故應急預案 38
七、人員急救 38
7.1觸電急救 38
7.2 創傷急救 42
7.3 骨折急救 43
7.4顱腦外傷 43
7.5燒傷、燙傷急救 44
7.6 高溫中暑急救 45
八、乾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日常維護 45
九、 危害控制清單 45
十、 削減措施清單 50
十一、 現場HSE監督 56
十二、應急救援保障 56
十三、人員疏散、撤離 60
十四、危險區的隔離 60
十五、受傷人員現場救護、醫院救治 61
十六、預案分級響應條件 61
十七、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 61
十八、應急培訓計劃 61
十九、演練計劃 62
二十、應急預案的編寫、變更及審批 62
二十一、附件 62
組織應急救援有關人員聯系電話 63

『肆』 有機化學實驗安全教育心得

走進實驗室,我們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有些實驗室常見事故:割傷,灼傷,中毒,著火,爆炸,為了確保安全,我們要懂得如何預防和處理:

1、割傷預防:

a按規則操作,不強行扳、折玻璃儀器,特別是比較緊的磨口處。盡量保證玻璃儀器的完整。

b注意玻璃儀器的邊緣是否碎裂,小心使用。

c玻璃管(棒)切割後,斷面應在火上燒熔以消除稜角。

割傷處理: 如果不慎,發生割傷事故要及時處理,先將傷口處的玻璃碎片取出。若傷口不大,用蒸餾水洗凈傷口,用創可貼包紮,或塗上紅葯水,撒上止血粉用紗布包紮。若傷口較大或割破了主血管,則應用力按住主血管,防止大出血,及時送醫院治療。

2、灼傷預防:

實驗時,要避免皮膚與上述能引起灼傷的物質接觸。取用有腐蝕性化學葯品時,應戴上橡皮手套和防護眼鏡。根據不同的灼傷情況需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灼傷處理:

a被酸或鹼灼傷時,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酸灼傷用1%碳酸鈉溶液沖洗;鹼灼傷則用1%硼酸溶液沖洗。最後再用水沖洗。嚴重者要消毒灼傷面,並塗上軟膏,送醫院就醫。

b被溴灼傷時,應立即用2%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至傷處呈白色,然後用甘油加以按摩。

c如被灼熱的玻璃或鐵器燙傷,輕者立即用冷自來水沖傷口數分鍾或用冰塊敷傷口至痛感減輕;較重者可在患處塗以正紅花油,然後擦一些些燙傷軟膏。

d除金屬鈉外的任何葯品濺入眼內,都要立即用大量水沖洗。沖洗後,如果眼睛未恢復正常,應馬上送醫院就醫。

3、中毒預防:

化學葯品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產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皮膚或呼吸道接觸有毒葯品所引起的。在實驗中,要防止中毒,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a葯品不要沾在皮膚上,尤其是極毒的葯品。實驗完畢後應立即洗手。稱量任何葯品都應使用工具,不得用手直接接觸。

b使用和處理有毒或腐蝕性物質時,應在通風櫃中進行,並戴上防護用品,盡可能避免有機物蒸氣擴散在實驗室內。

c對沾染過有毒物質的儀器和用具,實驗完畢應立即採取適當方法處理以破壞或消除其毒性。

d不要在實驗室進食、飲水,食物在實驗室易沾染有毒的化學物質。

中毒處理:一般葯品濺到手上,通常是用水和乙醇洗去。實驗時若有中毒特徵,應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休息,最好平卧,出現其他較嚴重的症狀,如斑點、頭昏、嘔吐、瞳孔放大時應及時送往醫院。

4、著火預防:

不能用燒杯或敞口容器盛裝易燃物。加熱時,應根據實驗要求及易燃燒物的特點選擇熱源,注意遠離明火。嚴禁用明火進行易燃液體(如乙醚)的蒸餾或迴流操作。

a盡量防止或減少易燃的氣體外逸,傾倒時要滅火源,且注意室內通風,及時排出室內的有機物蒸氣。

b嚴禁將與水有猛烈反應的物質倒入水槽中,如金屬鈉,切忌養成一切東西都往水槽里倒的習慣。

c注意一些能在空氣中自燃的試劑的使用與保存,(如煤油中的鉀、鈉和水中的`白磷)

著火處理:

a實驗室如果發生了著火事故,首先應保持沉著鎮靜,切忌驚慌失措。應及時地採取措施,控制事故的擴大。首先,立即熄滅附近所有火源,切斷電源,移開未著火的易燃物。然後,根據易燃物的性質和火勢設法撲滅。

b地面或桌面著火,如火勢不大,可用淋濕的抹布來滅火;反應瓶內有機物的著火,可用石棉板或濕布蓋住瓶口,火即熄滅;身上著火時,切勿在實驗室內亂跑,應就近卧倒,用石棉布等把著火部位包起來,或在地上滾動以滅火焰。

c不管用哪一種滅火器都是從火的周圍開始向中心撲滅。注意水在大多數場合下不能用來撲滅有機物的著火。因為一般有機物都比水輕,潑水後,火不但不熄,反而漂浮在水面燃燒,火隨水流促其蔓延。

5、爆炸預防:

a常壓操作加熱反應時,切勿在封閉系統內進行。在反應進行時,必須經常檢查儀器裝置的各部分有無堵塞現象。

b減壓蒸餾時,不得使用機械強度不大的儀器(如錐形瓶、平底燒瓶、薄壁試管等)。必要時,要戴上防護面罩或防護眼鏡。

c使用易燃易爆物(如氫氣、乙炔和過氧化物)或遇水易燃燒爆炸的物質(如鈉、鉀等)時,應特別小心,嚴格按操作規程辦事。

d若反應過於猛烈,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冷凍和控制加料速度等。

『伍』 有機化學實驗常見的安全問題有哪些

進實驗室,我們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有些實驗室常見事故:割傷,灼傷,中毒,著火,爆炸,為了確保安全,我們要懂得如何預防和處理: 1割傷預防:a按規則操作,不強行扳、折玻璃儀器,特別是比較緊的磨口處。盡量保證玻璃儀器的完整。b注意玻璃儀器的邊緣是否碎裂,小心使用。c玻璃管(棒)切割後,斷面應在火上燒熔以消除稜角。割傷處理:如果不慎,發生割傷事故要及時處理,先將傷口處的玻璃碎片取出。若傷口不大,用蒸餾水洗凈傷口,用創可貼包紮,或塗上紅葯水,撒上止血粉用紗布包紮。若傷口較大或割破了主血管,則應用力按住主血管,防止大出血,及時送醫院治療。 2灼傷預防:實驗時,要避免皮膚與上述能引起灼傷的物質接觸。取用有腐蝕性化學葯品時,應戴上橡皮手套和防護眼鏡。根據不同的灼傷情況需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灼傷處理: a被酸或鹼灼傷時,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酸灼傷用1%碳酸鈉溶液沖洗;鹼灼傷則用1%硼酸溶液沖洗。最後再用水沖洗。嚴重者要消毒灼傷面,並塗上軟膏,送醫院就醫。 b被溴灼傷時,應立即用2%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至傷處呈白色,然後用甘油加以按摩。 c如被灼熱的玻璃或鐵器燙傷,輕者立即用冷自來水沖傷口數分鍾或用冰塊敷傷口至痛感減輕;較重者可在患處塗以正紅花油,然後擦一些些燙傷軟膏。 d除金屬鈉外的任何葯品濺入眼內,都要立即用大量水沖洗。沖洗後,如果眼睛未恢復正常,應馬上送醫院就醫。 3中毒預防:化學葯品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產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皮膚或呼吸道接觸有毒葯品所引起的。在實驗中,要防止中毒,切實做到以下幾點: a葯品不要沾在皮膚上,尤其是極毒的葯品。實驗完畢後應立即洗手。稱量任何葯品都應使用工具,不得用手直接接觸。 b使用和處理有毒或腐蝕性物質時,應在通風櫃中進行,並戴上防護用品,盡可能避免有機物蒸氣擴散在實驗室內。 c對沾染過有毒物質的儀器和用具,實驗完畢應立即採取適當方法處理以破壞或消除其毒性。 d不要在實驗室進食、飲水,食物在實驗室易沾染有毒的化學物質。 中毒處理:一般葯品濺到手上,通常是用水和乙醇洗去。實驗時若有中毒特徵,應到空氣新鮮的地方休息,最好平卧,出現其他較嚴重的症狀,如斑點、頭昏、嘔吐、瞳孔放大時應及時送往醫院。 4著火預防:不能用燒杯或敞口容器盛裝易燃物。加熱時,應根據實驗要求及易燃燒物的特點選擇熱源,注意遠離明火。嚴禁用明火進行易燃液體(如乙醚)的蒸餾或迴流操作。 a盡量防止或減少易燃的氣體外逸,傾倒時要滅火源,且注意室內通風,及時排出室內的有機物蒸氣。 b嚴禁將與水有猛烈反應的物質倒入水槽中,如金屬鈉,切忌養成一切東西都往水槽里倒的習慣。 c注意一些能在空氣中自燃的試劑的使用與保存,(如煤油中的鉀、鈉和水中的白磷) 著火處理:a實驗室如果發生了著火事故,首先應保持沉著鎮靜,切忌驚慌失措。應及時地採取措施,控制事故的擴大。首先,立即熄滅附近所有火源,切斷電源,移開未著火的易燃物。然後,根據易燃物的性質和火勢設法撲滅。b地面或
桌面著火,如火勢不大,可用淋濕的抹布來滅火;反應瓶內有機物的著火,可用石棉板或濕布蓋住瓶口,火即熄滅;身上著火時,切勿在實驗室內亂跑,應就近卧倒,用石棉布等把著火部位包起來,或在地上滾動以滅火焰。c不管用哪一種滅火器都是從火的周圍開始向中心撲滅。注意水在大多數場合下不能用來撲滅有機物的著火。因為一般有機物都比水輕,潑水後,火不但不熄,反而漂浮在水面燃燒,火隨水流促其蔓延。 5爆炸預防:a常壓操作加熱反應時,切勿在封閉系統內進行。在反應進行時,必須經常檢查儀器裝置的各部分有無堵塞現象。 b減壓蒸餾時,不得使用機械強度不大的儀器(如錐形瓶、平底燒瓶、薄壁試管等)。必要時,要戴上防護面罩或防護眼鏡。 c使用易燃易爆物(如氫氣、乙炔和過氧化物)或遇水易燃燒爆炸的物質(如鈉、鉀等)時,應特別小心,嚴格按操作規程辦事。 d若反應過於猛烈,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冷凍和控制加料速度等。

『陸』 有機化學要注意什麼

有機化學實驗室安全知識

由於有機化學實驗室所用的葯品多數是有毒、可燃、有腐蝕性或爆炸性的,所用的儀器大部分又是玻璃製品,所以,在有機化學實驗室中工作,若粗心大意,就容易發生事故。如割傷、燒傷,乃至火災、中毒和爆炸等。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化學實驗室是潛在危險的場所。然而,只要我們重視安全問題,思想上提高警惕,實驗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加強安全措施,大多數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下面介紹化學實驗室的安全守則、危險品的使用規則和實驗室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一) 實驗室安全守則
1. 實驗開始前應檢查儀器是否完整無損,裝置是否正確穩妥,在徵求指導教師同意之後,方可進行實驗。
2. 實驗進行時,不得擅自離開崗位,要經常注意觀察反應進行的情況和裝置是否漏氣、破損等現象。
3. 當進行有可能發生危險的實驗時,要根據實驗情況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護眼鏡、面罩或橡皮手套等。
4. 使用易燃、易爆葯品時,應遠離火源。實驗試劑不得入口。嚴禁在實驗室內吸煙或吃飲食物。實驗結束後要細心洗手。
5. 熟悉安全用具,如滅火器材、砂箱以及急救葯箱的放置地點和使用方法,並要妥善愛護。安全用具和急救葯箱不準移作它用。
(二)危險葯品的使用規則
1. 易燃、易爆和腐蝕性葯品的使用規則
(1) 絕不允許把各種化學葯品任意混合,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2) 使用氫氣時,要嚴禁煙火,點燃氫氣前,必須檢驗氫氣的純度。進行有大量氫氣產生的實驗時,應把廢氣通向室外,並需注意室內的通風。
(3) 可燃性試劑不能用明火加熱,必須用水浴、油浴、沙浴或可調電壓的電熱套加熱。使用和處理可燃性試劑時,必須在沒有火源和通風的實驗室中進行,試劑用畢要立即蓋緊瓶塞。
(4) 鉀、鈉和白磷等暴露在空氣中易燃燒,所以,鉀、鈉應保存在煤油(或石蠟油)中,白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它們時要用鑷子。
(5) 取用酸、鹼等腐蝕性試劑時,應特別小心,不要灑出。廢酸應倒入廢酸缸中,但不要往廢酸缸中傾倒廢鹼,以免因酸鹼中和放出大量的熱而發生危險。濃氨水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一旦吸入較多氨氣時,可能導致頭暈或暈倒。若氨水進入眼內,嚴重時可能造成失明。所以,在熱天取用氨水時,最好先用冷水浸泡氨水瓶,使其降溫後再開瓶取用。
(6) 對某些強氧化劑(如氯酸鉀、硝酸鉀、高錳酸鉀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則將引起爆炸;銀氨溶液不能留存,因其久置後會生成氮化銀而容易爆炸。
2. 有毒、有害葯品的使用規則
(1) 有毒葯品(如鉛鹽、砷的化合物、汞的化合物、氰化物和重鉻酸鉀等)不得進入口內或接觸傷口,也不得隨便倒入下水道。
(2) 金屬汞易揮發,並能通過呼吸道而進入體內,會逐漸積累而造成慢性中毒,所以在取用時要特別小心,不得把汞灑落在桌上或地上。一旦灑落,必須盡可能收集起來,並用硫磺粉蓋在灑落汞的地方,使汞變成不揮發的硫化汞,然後再除盡。
(3) 制備和使用具有刺激性的、惡臭和有害的氣體(如硫化氫、氯氣、光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及加熱蒸發濃鹽酸、硝酸、硫酸等時,應在通風櫥內進行。
(4) 對某些有機溶劑如苯、甲醇、硫酸二甲酯,使用時應特別注意。因為這些有機溶劑均為脂溶性液體,不僅對皮膚及粘膜有刺激性作用,而且對神經系統也有損傷。生物鹼大多具有強烈毒性,皮膚亦可吸收,少量即可導致中毒甚至死亡。因此,均需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和口罩使用這些試劑。
(5) 必須了解哪些化學葯品具有致癌作用。在取用這些葯品時應特別小心。
(三)意外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1. 意外事故的預防
(1) 防火
① 在操作易燃溶劑時,應遠離火源,切勿將易燃溶劑放在敞口容器內用明火加熱或放在密閉容器內加熱。
② 在進行易燃物質實驗時,應先將酒精等易燃物質搬開。
③ 蒸餾易燃物質時,裝置不能漏氣,接受器支管應與橡皮管相連,使余氣通往水槽或室外。
④ 迴流或蒸餾液體時應放沸石,不要用火焰直接加熱燒瓶,而應根據液體沸點的高低使用石棉網、油浴、沙浴或水浴。冷凝水要保持暢通。
⑤ 切勿將易燃溶劑倒入廢液缸中,更不能用敞口容器盛放易燃液體。傾倒易燃液體時應遠離火源,最好在通風櫥中進行。
⑥ 油浴加熱時,應絕對避免水滴濺入熱油中。
⑦ 酒精燈用畢應立即蓋滅。避免使用燈頸已經破損的酒精燈。切忌斜持一隻酒精燈到另一隻酒精燈上去點火。
(2) 爆炸的預防
① 蒸餾裝置必須安裝正確。常壓操作時,切勿造成密閉體系;減壓蒸餾時,要用圓底燒瓶或吸濾瓶作接受器,不可用錐形瓶或圓底燒瓶,否則可能會發生炸裂。
② 使用易燃易爆氣體如氫氣、乙炔等時,要保持室內空氣暢通,嚴禁明火,並應防止一切火星的發生。有機溶劑如乙醚或汽油等的蒸氣與空氣相混時極為危險,可能會由一個熱的表面或者一個火花、電花而引起爆炸,應特別注意。
③ 使用乙醚時,必須檢驗是否有過氧化物存在,如果發現有過氧化物存在,應立即用硫酸亞鐵除去過氧化物後才能使用。
④ 對於易爆炸的固體,或遇氧化物會發生猛烈爆炸或燃燒的化合物時,或可能生成有危險性的化合物的實驗,都應事先了解其性質、特點及注意事項,操作時應特別小心。
⑤ 開啟有揮發性液體的試劑瓶時,應先用冷水冷卻,開啟時瓶口必須指向無人處,以免由於液體噴濺而導致傷害。當瓶塞不易開啟時,必須注意瓶內貯存物質的性質,切不可貿然用火加熱或亂敲瓶塞等。
(3) 中毒的預防
① 對有毒葯品應小心操作,妥為保管,不許亂放。實驗中所用的劇毒物質應有專人負責收發,並向使用者指出必須注意遵守的操作規程。對實驗後的有毒殘渣必須作妥善有效處理,不準亂丟。
② 有些有毒物質會滲入皮膚,因此,使用這些有毒物質時必須穿上工作服,戴上手套,操作後立即洗手,切勿讓有毒葯品沾及五官或傷口。
③ 在反應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有毒或有腐蝕性氣體的實驗應在通風櫥內進行,實驗過程中,不要把頭伸入櫥內,使用後的器皿應立即清洗。
(4) 觸電的預防
使用電器時,應防止人體與金屬導電部分直接接觸,不能用濕的手或手握濕的物體接觸電插頭。裝置或設備的金屬外殼等都應連接地線。實驗後應先切斷電源,再將電器連接總電源的插頭拔下。
2. 意外事故的處理
(1) 起火。起火時,要立即一面滅火,一面防止火勢蔓延(如採取切斷電源、移去易燃葯品等措施)。滅火要針對起因選用合適的方法:一般小火可用濕布、石棉布或沙子覆蓋燃燒物;火勢大時可使用泡沫滅火器;電器失火時切勿用水潑救,以免觸電;若衣服著火,切勿驚慌亂跑,應趕緊脫下衣服,或用石棉布覆蓋著火處,或立即就地打滾,或迅速以大量水撲滅。
(2) 割傷。傷處不能用手撫摸,也不能用水洗滌。應先取出傷口中的玻璃碎片或固體物,用3%H2O2洗後塗上紫葯水或碘酒,再用綳帶扎住。大傷口則應先按緊主血管以防大量出血,急送醫務室。
(3) 燙傷。不要用水沖洗燙傷處。燙傷不重時,可塗凡石林、萬花油,或者用蘸有酒精的棉花包紮傷處;燙傷較重時,立即用蘸有飽和苦味酸或高錳酸鉀溶液的棉花或紗布貼上,送到醫務室處理。
(4) 酸或鹼灼傷。酸灼傷時,應立即用水沖洗,再用3%NaHCO3溶液或肥皂水處理;鹼灼傷時,水洗後用1%HAc溶液或飽和H3B03溶液洗。
(5) 酸或鹼濺入眼內。酸液濺入眼內時,立即用大量自來水沖洗眼睛再用3%NaHCO3 溶液洗眼;鹼液濺入眼內時,先用自來水沖洗眼睛,再用10%H3BO3溶液洗眼。最後均用蒸餾水將余酸或余鹼洗凈。
(6) 皮膚被溴或苯酚灼傷。應立即用大量有機溶劑如酒精或汽油洗去溴或苯酚,最後在受傷處塗抹甘油。
(7) 吸入刺激性或有毒的氣體。吸入Cl2或HCl氣體時,可吸入少量乙醇和乙醚的混合蒸氣使之解毒;吸入H2S 或CO 氣體而感到不適時,應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應注意,Cl2或Br2中毒時可進行人工呼吸,CO 中毒時不可使用興奮劑。
(8) 毒物進入口內。將5-10mL 5% CuSO4溶液加到一杯溫水中,內服,然後把手指伸入喉部,促使嘔吐,吐出毒物,然後立即送醫務室。
(9) 觸電。首先切斷電源,然後在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注意,以免中毒。

有機化學實驗室安全標准操作規程
1職責
1.1實驗室主任對安全全面負責。經常進行安全督察,組織安全檢查,負責處理安全事故。
1.2實驗員負責水、電線路、消防器材的配置和設施安全檢查。
1.3各科實驗老師負責本科的化學葯品、水電氣、門窗的安全。
1.4實驗員負責試劑、葯品,特別是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質的管理。
2. 工作程序
2.1 安全操作規范
2.1.1檢測人員在工作中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杜絕一切違章操作,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停止工作,並及時登記報告。
2.1.2禁止用嘴、鼻直接接觸試劑。使用易揮發、腐蝕性強、有毒物質必須帶防護手套,並在通風櫥內進行,中途不許離崗。
2.1.3在進行加熱、加壓、蒸餾等操作時,操作人員不得隨意離開現場,若因故須暫時離開,必須委託他人照看或關閉電源。
2.1.4各種安全設施不許隨意拆卸搬動、挪作他用,保證其完好及功能正常。
2.1.5操作人員要熟悉所使用的儀器設備性能和維護知識,熟悉水、電、燃氣、氣壓鋼瓶的使用常識及性能,遵守安全使用規則,精心操作。
2.2 有毒有害物質的管理
2.2.1化學試劑、葯品中凡屬易燃易爆,有毒(特別是劇毒物品)、易揮發產生有害氣體的均應列為危險物品,嚴格分類,加強管理,專人負責。
2.2.2建立詳細帳目,帳、物、卡相符,專人限量采購,入庫檢查。
2.2.3危險物品、易燃易爆物品單獨存放,有毒物品放入專用加鎖鐵櫃內,注意通風。
2.2.4劇毒物品(氰化物、砷化物等)應執行「雙人雙鎖"保管制度
2.2.5領用時應嚴格履行登記審批手續,用多少領多少。操作室內不宜大量貯存危險物品,不許存放劇毒試劑。
2.3 三廢處理
2.3.1在分析過程中產生的廢液中多具有腐蝕性和毒性。這類廢液直接排放於下水管道將會污染環境,必須統一收集,進行有效的處理後再排放。
2.3.2實驗室產生的廢液貯存到一定數量後,集中處理。用於回收的廢液的容器應分類盛裝,禁止混合貯存,以免發生劇烈化學反應而造成事故。
2.3.3沾附有害物質的濾紙、稱量紙、葯棉等應與生活垃圾分開,單獨處理。
2.3.4廢液中濃度高的應集中貯存,並由綜合管理科交環保部門處理;濃度低的經適當處理達到排放標准即可排出。一切廢液(物)不宜存放過長時間。
2.3.5含菌廢液消毒後處理。
2.4 安全管理
2.4.1安全工作人人有責,應杜絕人身傷亡事故,保證檢測工作順利進行。
2.4.2經常檢查安全隱患,防微杜漸,出現問題及時上報,迅速認真整改。
2.4.3配備相應的安全設施和消防器材,並放在具有醒目標志的地方,不得挪動,有關人員應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安全員負責定期檢查,及時更換過期、失效消防器材。
2.4.4由學校安全員定期檢查電路,防止元器件老化、損壞造成事故。移動、檢修帶電設備應切斷電源。電路(線)電器設備故障應由專人檢修。
2.4.5各個實驗老師負責本室水、電、氣、門、窗的安全,各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安全負責並經常督促檢查。
2.4.6苯並芘檢測所用的物質由專人保管,廢液集中保管理處置。實驗員在操作時應有專門的工作服,並使用一次性用具。禁止穿戴工作服及其它防護用品離開苯並芘實驗區。
2.4.7乙炔氣、氬氣、氮氣等高壓氣體鋼瓶存放要符合有關規定的要求。
2.4.8使用電梯者要嚴格按照電梯使用說明書規定的程序進行操作,嚴禁把超重、超大的物件帶入電梯。注意使用安全。
2.4.9一旦發生事故,應立即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態擴大,搶救傷亡人員,並保護現場,通知有關人員處理事故。
2.4.10事故發生後三日內,由當事人填寫事故報告單,報科、站負責人。站長及時主持召開事故分析會,對直接責任者作出處理,並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以防止類似事故發生。
2.4.11重大、大事故發生後應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事後還應提交事故處理專題報告。

閱讀全文

與減壓蒸餾白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企業排出污水中含有氯化物 瀏覽:539
污水雙吸泵壞了怎麼修 瀏覽:288
兵人頭雕pu樹脂 瀏覽:42
優酷廣告過濾器手機版 瀏覽:688
ro反滲透膜除氯離子 瀏覽:503
污水坑浮球自動液位電接點 瀏覽:997
污水處理加鹵化鈉 瀏覽:9
簡述EDI有哪些基本特點 瀏覽:621
飲水機里的水為什麼會溢出來 瀏覽:80
本田新鋒范空氣濾芯如何換 瀏覽:744
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實驗 瀏覽:796
污水d0什麼意思什麼是溶解氧 瀏覽:413
環氧樹脂能做機箱嗎 瀏覽:882
魚缸抽水過濾用什麼水泵 瀏覽:555
老捷達空濾芯怎麼換 瀏覽:749
市政雨污水管工序報驗 瀏覽:520
污水M180葯劑 瀏覽:414
純水的濃度怎麼算 瀏覽:548
用弱離子交換層析 瀏覽:433
空調廢水能澆菜嗎 瀏覽: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