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解拋光原理電解拋光優點以及所需條件及設備
電解拋光是一種有效提升金屬工件表面光亮度和抗腐蝕性的工藝。它具有以下顯著優點:
進行電解拋光時,需要特定的條件和設備配置:
針對不銹鋼工件,電解拋光液的選擇至關重要,特別是針對不同材質(200、300、400系列)的匹配。在2007年,王鈴樹高級工程師研發出一種通用電解液,解決了不同材質工件的拋光難題,提高了光亮度和效率,降低了成本,延長了使用壽命,國內領先。
電拋光過程本身是通過工件陽極電解,金屬表面形成不均勻的稠性黏膜,電流密度的差異導致凸起部分溶解快於凹陷處,從而平滑表面,達到拋光效果。
利用金屬表面微觀凸點在特定電解液中和適當電流密度下﹐首先發生陽極溶解的原理進行拋光的一種電解加工﹐又稱電拋光﹐英文簡稱ECP。這種加工方法是﹐法國的P.A.雅克於1931年發明的﹐不久之後在工業中得到應用。
『貳』 電解模具清洗機實用功能怎麼樣
1,電解洗凈系統是向金屬表面發射氣體,用桑拿的效果除去金屬表面的臟物。
2.將金屬還原到原有的銅綠色,恢復金屬原來的綺麗.
3,即使是復雜的形狀也可以去除污垢.
4,能完全確實的潔凈去污.
5,有良好的除銹防銹效果.
6,比人工清洗要節約一小時的時間
7,比使用有機溶劑更環保更安全.大大的降低了洗凈後不良率. 利用電解作用,對象物因電流的作用產生正負分子,在金屬表面所產生的氧氣與氫氣的催化作用下,使有污垢的部分進行快速分解,剝離並加以浮出;
利用超聲波的空化效應,產生無數小氣泡與對象物進行互相撞擊。對工件上的污垢進行沖擊爆破,使污垢自動剝離。
利用特殊的溶液經充分化學效應使得污垢迅速分解。
有效祛除模具上的油,銹,硫化物,瓦斯氣體,塑膠積碳等污垢
模具清洗機針對模具污垢能起到很好的清洗效果,而且對模具自身零損傷
『叄』 電解超聲波清洗機的電解超聲波清洗機的原理
電解洗凈系統是向金屬表面發射氣體,同電解液共同作用松動污垢,通過超聲波的振動,污垢剝離漂浮起來,金屬附在陰極,用桑拿清洗的效果除去瓦斯氣殘留物、P0M膠殘留物、色粉殘留、高溫硫化物、油脂、積碳、銹漬、銹塊等模具污染物,即使死角裡面的污垢也能由電解陰極吸出清楚。
具體超聲波原理如下:
由超聲波發生器發出的高頻振盪信號,通過換能器轉換成高頻機械振盪而傳播到介質--清洗溶劑中,超聲波在清洗液中疏密相間的向前輻射,使液體流動而產生數以萬計的微小氣泡。這些氣泡在超聲波縱向傳播的負壓區形成、生長,而在正壓區迅速閉合。在這種被稱之為「空化」效應的過程中,氣泡閉合可形成超過 1000 個氣壓的瞬間高壓,連續不斷地產生瞬間高壓就象一連串小「爆炸」不斷地沖擊物件表面,使物件的表面及縫隙中的污垢迅速剝落,從而達到物件表面凈化的目的。
在中間是一層一定厚度的不銹鋼板,換能頭沾結在這一層鋼板下,通過超聲發生源產生一定頻率和電壓的交流電信號帶動換能頭和不銹鋼板一起做高頻震動,當鋼板向上震動時,將水向上推開,當鋼板向下震動時,水跟不上鋼板的震動速度,在水和鋼板之間會形成一個空隙,這樣反復震動就會有許多的氣泡形成,如圖所示:這種氣泡就是由「空化效應」產生的,我們稱之為空化泡。空化泡順著震動方向向水中傳播,如果水中正好有工件,空化泡撞擊到工件表面產生數千個大氣壓的撞擊力,帶動工件表面的污垢脫落。
超聲波清洗是利用超聲波在液體中的空化作用、加速度作用及直進流作用對液體和污物直接、間接的作用,使污物層被分散、乳化、剝離而達到清洗目的。目前所用的超聲波清洗機中,空化作用和直進流作用應用得更多。
『肆』 電鍍設備介紹
凱德利冷機為你解答,經常跟這個行業打交道
電鍍(Electroplating)就是利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上鍍上一薄層其它金屬或合金的過程,是利用電解作用使金屬或其它材料製件的表面附著一層金屬膜的工藝從而起到防止金屬氧化(如銹蝕),提高耐磨性、導電性、反光性、抗腐蝕性(硫酸銅等)及增進美觀等作用。
電鍍設備
一、電鍍工藝設備
電鍍車間所進行的生產工藝可分為三個環節,即鍍前表面處理、電鍍處理和鍍後處理。電鍍工藝設備一般是指上述直接對零件進行加工處理的生產設備。
鍍前表面處理的主要工序有磨光、拋光、刷光、滾光、噴砂、去油、去銹、腐蝕、中和以及清洗等。針對零件材料、形狀、表面狀況和加工要求,選擇其中適當的幾個步驟,對零件表面進行必要的修整加工,使零件具有平整光潔的表面,這是能否獲得優質鍍層的重要環節。鍍前處理工藝中,所用的主要設備有磨、拋光機,刷光機,噴砂機,滾光機和各類固定槽。
電鍍處理是整個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工藝。根據零件的要求,有針對性選擇某一種或幾種單金屬或合金電鍍工藝對零件進行電鍍或浸鍍等加工,以達到防蝕、耐磨和美觀的目的。電鍍處理過程中所用的設備主要有各類固定槽、滾鍍槽、掛具、吊籃等。
鍍後處理是對零件進行拋光、出光、鈍化、著色、乾燥、封閉、去氫等工作,根據需要選用其中一種或數種工序使零件符合質量要求。鍍後處理常用設備主要有磨、拋光機,各類固定槽等。
二、電鍍輔助設備
要想按工藝要求完成電鍍加工,光有電源和鍍槽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一些保證電鍍正常生產的輔助設備。包括加溫或降溫設備、陰極移動或攪拌設備、鍍液循環或過濾設備以及鍍槽的必備附件如電極棒、電極導線、陽極和陽極籃、電鍍掛具等。
1.加溫或降溫裝置
由於電鍍液需要在一定溫度下工作,因此要為鍍槽配備加溫設備。比如鍍光亮鎳需要鍍液溫度保持在50℃,鍍鉻需要的溫度是50~60℃,而酸性光亮鍍銅或光亮鍍銀又要求溫度在30℃以內。這樣,對這些工藝要求需要用熱交換設備加以滿足。對於加溫一般採用直持加熱方式。
2.陰極移動或攪拌裝置
有些鍍種或者說大部分鍍種都需要陰極處於擺動狀態,這樣可以加大工作電流,使鍍液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通常是光亮度和分散能力),並且可以防止尖端、邊角鍍毛、燒焦。
有些鍍種可以用機械或空氣攪拌代替陰極移動。機械攪拌是用耐腐蝕的材料做的攪拌機進行,通常是電機帶動,但轉速不可以太高。空氣攪拌則採用經過濾去除了油污的壓縮空氣。
3.過濾和循環過濾設備
為了保證電鍍質量,鍍液需要定期過濾。有些鍍種還要求能在工作中不停地循環過濾。過濾機在化學工業中是常用的設備,因此是有行業標準的設備。不過也是以企業自己的標准為主。可根據鍍種情況和鍍槽大小以及工藝需要來選用過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