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生活污水低溫菌的研究現狀

生活污水低溫菌的研究現狀

發布時間:2020-12-16 03:02:25

❶ 有生活污水處理生物菌

有生活污水處理生物菌
培菌方法:
1、所謂活性污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適宜溫度和酸鹼度。
(1)營養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污泥以絮體形式存在於曝氣池中,以直徑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中心已低於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長,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於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最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最低和最高生長溫度范圍,一般為10-45ºC,適宜溫度為15-35ºC,此范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 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2、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最好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6)直接引進種菌種培菌:有些特殊水質菌種難於培養,還可利用當地科研力量,利用專業的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培養菌種後再接種培養,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專門好氧菌。此法,投資大,周期長,只有特殊情況才用。

3、馴化:在培菌階段後期,將生活污水和外加營養物量,逐漸減少,工業廢水比例逐漸增加,最後全部轉為受納工業廢水,這個過程稱為馴化。理論上講,細菌對有機物分解必須有酶參與,而且每種酶都要有足夠數量。馴化時,每變化一次配比時,需要保持數天,待運行穩定後(指污泥濃度未減少,處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變動配比,直至馴化結束。

❷ 生活污水的細菌是怎樣培養

跟住所處環境中的營養物質和無機環境來配置合適的培養液。
比如我們國家的「紅菌」就是這樣培養的.

❸ 生活污水的菌種怎麼培養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污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污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干泥接種培菌法:最好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污水系統脫水後的干污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干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面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6)直接引進種菌種培菌:有些特殊水質菌種難於培養,還可利用當地科研力量,利用專業的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培養菌種後再接種培養,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專門好氧菌。此法,投資大,周期長,只有特殊情況才用。
3、馴化:在培菌階段後期,將生活污水和外加營養物量,逐漸減少,工業廢水比例逐漸增加,最後全部轉為受納工業廢水,這個過程稱為馴化。理論上講,細菌對有機物分解必須有酶參與,而且每種酶都要有足夠數量。馴化時,每變化一次配比時,需要保持數天,待運行穩定後(指污泥濃度未減少,處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變動配比,直至馴化結束。

❹ 生活污水的細菌是怎樣培養

可以不用培養細菌。直接使用,2個月後細菌自然生成。

❺ 生活污水糞大腸菌群有多少

生活污水糞大腸菌群數的日最高允許排放濃度為一級A標的10^3以及一級B和二級標准版的10^4,單位(個/L),三級權標准沒有要求。原廢水中的糞大腸菌群數為多少需要具體水樣化驗測得,化驗個體不同,所測值也不同,沒有固定值。

❻ 生活污水細菌培養不出來水質變黑是什麼原因

考慮過化學或者物理的變化嗎?
不過,很少有生活污水中沒有細菌的。除非處理過

❼ 請問如果生活污水的COD不高(在100左右),菌種因營養不足而大量死亡,污泥活性下降,應怎樣恢復污泥活性

所謂的污泥活性不夠其實就是說單位污泥的處理能力低 污泥的好氧速率低 如何提高污泥的單位處理能力就要想想污泥為什麼活性不夠 歸結起來其實也就那麼點問題

1:污泥老化 曝氣池污泥泥齡過長 而進水的COD不變 所以造成了污泥長時間的污泥負荷低 這樣當污泥適應了低負荷的時候 污泥的處理能力就會降低 污泥活性就得到了抑制 那麼如果突然加大進水COD 那麼污泥就沒辦法處理完全

2:污泥受進水中部分特殊物質的抑製造成的污泥活性的降低也是一個原因 但是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因為大部分進水都有很穩定的性質 在進水到生化的前端都有強大的預處理措施 比如電解和混凝沉澱等

3:當長期的進水量小或者進水COD很低的情況下 曝氣池污泥量不變、排泥量和迴流量不變的時候 污泥也回發生活性的降低

4:當進水的COD比較高 而你的曝氣量很小 也就是DO長時間偏低的時候 污泥的單位處理能力也可以得到抑制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 要讓出水達標就只好增加污泥量或者增加曝氣 當污泥量增加 那麼但時間內處理效果好了 但是這就更加的降低了污泥的活性。

歸結起來其實就是要提高曝氣池污泥的單位處理能力 所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排泥 但是不可以一次排的太多 也要給污泥一個適應的階段 當然這中間一定要注意DO的變化 及時的調整一般情況下排泥後曝氣池DO會有所增加 所以千萬注意補可以污泥自身氧化

所以首先我們要停止進水(這個是為了防止在悶曝的時候沉澱池出現的曝氣池死角的污泥不會i隨水漂流當後續處理系統對後續系統的破壞。或者出水帶泥增加了SS)然後適當減小或停止污泥迴流後排泥 (這個就是為了減小曝氣池污泥量)所謂的拉潛水泵直接在曝氣池排其中的泥水混合液其實是因為大部分曝氣池的污泥上層的都沒有下面的好(個人認為啊)投加足夠的營養鹽是為了提高曝氣池污泥負荷(營養鹽提高了混合液的COD濃度)再就是記得射流一定要開,即便是沉澱池有點跑泥也要開,因為射流不僅是個曝氣池混合液起到了攪拌和強力充氧的作用,更大的在於射流可以提高污泥的吸氧率和打破污泥的斷面使污泥的表面積增大 這樣其粘附雜質的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所謂悶曝其實也就是不進水光曝氣。當發現污泥中的微生物很活躍 沉降性能好的時候 這就說明污泥大致已經適應了比較高的污泥負荷 開始進水 調節迴流比和日常排泥量 當然我也說了這樣做事很野蠻的方法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 最好還是排泥後直接進水 進水COD低 一開始可以投加營養提高污泥負荷 一段時間後再次排泥 只到曝氣池污泥量和你們進水的COD濃度平衡並且污泥活性很好的情況下就可以平衡進水和日常排泥量了

總的來說就是你有多少營養鹽就養多少污泥 污泥多了少了都不好 曝氣池污泥量多就是對污泥活性的最大抑制 所以最終的解決方法就是排泥 至於悶曝這些都是為了在你提高污泥活性的時候讓你的污泥更好的適應新的污泥負荷

❽ 生活污水微生物菌有保質期嗎

有的。
這些微生物也是小的細胞(孢子),活性物質。
在你不拆封的過程中內,你不能保證這些菌種沒有混容有雜菌(雜菌不一定能處理污水)
而在漫長的密封過程中,這些雜菌可能開始在無氧條件下繁殖,並以你的有益菌為食。
所以這類微生物菌的產品,一定都有保質期,不僅如此,應該會在使用說明書上重點提及儲存位置條件,是否需要額外避光,溫度等問題。錯誤的儲存方式會加速微生物產品腐敗變質,失去治理污水的能力。

❾ 污水處理菌種怎樣培養

污水處理廠活性污泥的培養,就是為形成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條件,在這種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有活性污泥形成,並且在數量上逐漸增長,並最後達到處理廢水所需的污泥濃度。

為達到污水中污染物質降解的目的,遴選、培養、組合針對污水特別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形成菌群,成為專門的污水處理菌種,是目前污水處理技術中最先進的幾種方式之一。

菌種源自於大自然,加以人工培育馴化,最終回歸大自然,擔任修復水體氮循環的使命,符合無毒、無公害、無二次污染、對人體無害的原則。能有效去除氨氮、BOD、COD、SS、硝酸根、硫酸根、色度、臭味、毒性物質、化合污染物等,而不需化學混凝、助凝的過程。

第一代的生物處理技術利用污水或污泥中的自發性細菌進行硝化與反硝化作用將有機污染物降解,使水體恢復氮循環的自凈能力,由於菌種不全或數量不足,已經應付不了現代化高濃度與高復雜的污水;

第二代生物處理技術則是利用專業的微生物菌劑結合好氧、缺氧、厭氧等各種手段與設施來處理特定污水,由於環境適應能力與配方不全,不易全面解決污水中的高復雜污染成分與頑劣性的污水;

第三代污水處理菌技術是新一代的復合性微生物菌群,結合污水處理菌微生物研發經驗與全球先進微生物基因工程培植技術,遴選萃取多種微生物中對水體污染物具有優秀降解性的菌種基因。

培育成新一代更具降解污染能力的微生物,經過嚴格的篩選與馴化,再運用專用配方將多種微生物構成生物鏈,最終馴養成為專治復雜污水的復合菌群,使能處理各種高難度的廢水。

(9)生活污水低溫菌的研究現狀擴展閱讀:

好氧性微生物污水處理菌種利用水中的溶氧(DO),將有機污染物質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或轉化為污水處理微生物的營養物質,並利用這些養分進行繁殖,其過程正好可以降解污染物質,達到除污除臭的目的,此種處理法稱為好氧性處理,利用最多的就是活性污泥法。

通用厭氧性污水處理微生物是在沒有溶氧的環境下將硝酸鹽還原(利用硝酸鹽中的氧),進行脫氮反應,使其產生氮氣,此種方廣泛運用於含有氮氣的廢水處理。而酸生成菌(通用厭氧性微生物)常用於絕對厭氧微生物污水處理工法中的前期酸化反應。

硝化反硝化復合菌種:具備硝化和反硝化雙重作用的復合菌種,在污水處理環境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單一使用硝化或反硝化菌種越來越難達成菌種平衡,硝化反硝化的配比多數企業對污此的掌握也並非准確,造成大量菌種資源浪費或不足,難以達成理想的污水處理效果。復合菌種可根據水質情況自我擴繁,達到菌種平衡,讓污水處理工作更簡單、高效。

閱讀全文

與生活污水低溫菌的研究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瓶里的蒸餾水可以喝嗎 瀏覽:281
廢水生化處理時反應級數為多少 瀏覽:136
牛蛙養殖廢水的ph通常是多少 瀏覽:272
凈水器管怎麼堵 瀏覽:139
如何回收廢水熱量 瀏覽:38
蒸餾速度過慢為什麼 瀏覽:379
3kd超濾膜 瀏覽:327
d0在污水中代表什麼 瀏覽:673
如何拆凈水機管 瀏覽:971
安利直飲水機多少錢啊 瀏覽:958
污水處理建設工程辦理流程 瀏覽:683
要拓寬馬路污水管要重鋪嗎 瀏覽:685
國內RO膜龍頭企業 瀏覽:788
為什麼飲水機漏水會不會漏電 瀏覽:214
如右圖p1p2為半透膜 瀏覽:492
經常喝帶有水垢的水 瀏覽:775
催化氧化處理化學鎳廢水 瀏覽:272
小牛空調濾芯在哪裡 瀏覽:130
用於電子封裝環氧樹脂 瀏覽:840
vv7空氣濾芯怎麼更換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