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活性污泥法處理凈化廢水的過程一般包括哪三個階段
活性污泥法
是一種污水的好氧生物處理法,由英國的克拉克(Clark)和蓋奇(Gage)於1912年發明。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藝是處理城市污水最廣泛使用的方法。它能從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膠體狀態的可生化有機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懸浮固體和其他一些物質,同時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廢水生物處理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懸浮在水中的各種方法的統稱。兩個階段是1、菌種的新陳代謝,特徵是菌種的活力,COD的去除率大於80%。2、脫氮除磷,特徵是去除率達到99%。
傳統活性污泥法由曝氣池、二沉池和污泥迴流管線組成。原理是液流有迴流的推流式。初次沉澱後的廢水與二沉池迴流的活性污泥混合後進入曝氣池,大約曝氣6小時,進水與迴流污泥通過擴散曝氣或機械曝氣作用進行混合。流動過程中,有機物經過吸附、絮凝和氧化作用等作用被去除。一般地,從曝氣池流出的混合液在二沉池沉澱後,沉澱池內的活性污泥以進水量的25~50%返回曝氣池(即污泥迴流比為25~50%)。這種方法常用於低濃度生活污水處理,對沖擊負荷很敏感。生化需氧量(BOD5)的去除率達85~95%。
優缺點:
1、曝氣池首端有機污染物負荷高,好氧速度也高,為了避免由於缺氧形成厭氧狀態,進水有機物負荷不宜過高。為達到一定的去污能力,需要曝氣池容積大,佔用的土地較多,基建費用高;
2、好氧速度沿池長是變化的,而供氧速度難於與其相吻合、適應,在池前段可能出現好氧速度高於供氧速度的現象,池後段有可能出現溶解氧過剩的現象,對此,採用漸減供氧方式,可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
⑵ 活性污泥法處理廢水
活性污泥實際就是象泥的菌群集合體,脂很難通過細菌分解,因此活性污回泥法處理廢水前答,必須先去脂,目前較好的就採用氣浮法先除去脂類,其它的有機物才能用活性污泥法處理,其實能不能用活性污泥法要看你處理的有機物能不能被細菌分解和利用,如能就是合適的,不能的話要根據廢水成份選擇處理方法。不知我說的你是否明白。
⑶ 活性污泥法處理生活污水常用的基本工藝
我國廢水來生化處理工藝起步晚,但源發展快,如活性污泥法發展出了AB工藝、A/O工藝、A2/O工藝、UCT工藝、氧化溝工藝系列、SBR工藝系列、BIOLAK、LINDOX工藝、OCO工藝等。氧化溝工藝又衍生出Pasveer氧化溝、Carrousel氧化溝、Orbal氧化溝、D型氧化溝、T型氧化溝、DE型氧化溝、一體化氧化溝等。SBR工藝又衍生出UNITANK、ICEAS、CASP、CASS、IDEA、DAT-IAT、MSBR等新工藝。
⑷ 簡述活性污泥法處理廢水的生物化學原理。
活性污泥法
1.流程與原理。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氣池、沉澱池、污泥迴流系統和剩餘污泥排除系統組成。污水和迴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從空氣壓縮機站送來的壓縮空氣,通過鋪設在曝氣池底部的空氣擴散裝置,以細小氣泡的形式進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還使混合液處於劇烈攪動的狀態,呈懸浮狀態。溶解氧、活性污泥與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觸,使活性污泥反應得以正常進行。
第一階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顆粒吸附在菌膠團的表面上,是由於其巨大的表面積和多糖類黏性物質的作用。同時一些大分子有機物在細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
第二階段,微生物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吸收這些有機物,並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給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應進行的結果,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長,污水則得以凈化處理。
經過活性污泥凈化作用後的混合液進入二次沉澱池,混合液中懸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體物質在這里沉澱下來與水分離,澄清後的污水作為處理水排出系統。經過沉澱濃縮的污泥從沉澱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為接種污泥迴流至曝氣池,
以保證曝氣池內的懸浮固體濃度和微生物濃度;增殖的微生物從系統中排出,稱為「剩餘污泥」。事實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從污水中轉移到了這些剩餘污泥中。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說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機物,這樣污水變成了干凈的水。它本質上與自然界水體自凈過程相似,只是經過人工強化,污水凈化的效果更好。
⑸ 請問 活性污泥法處理廢水 有什麼新工藝
DAT-IAT工藝(Demand Aeration Tank-Intermittent Aeration Tank)
DAT-IAT工藝為需氧池-間歇曝氣池工藝,其反應機理以及污染物去除機制與連續流活性污泥法相同,是依靠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活動來凈化污水的。
DAT-IAT工藝的主體構築物反應池由隔牆分為需氧池(DAT)和間歇曝氣池(IAT)串連而成,一般情況下,DAT連續進水連續曝氣,其出水進入IAT池但間歇曝氣,在IAT池完成曝氣、沉澱、潷水和排剩餘污泥工序。DAT池相當於一個傳統活性污泥曝氣池,池中水呈完全混合流態。IAT池相當於一個傳統的SBR池,但進水為連續 。
UNITANK工藝
UNITANK工藝是比利時SEGHERS公司提出的一種SBR的變形。20世紀90年代初,該公司開發了一種一體化活性污泥法工藝,取名為UNITANK工藝,類似於三溝式氧化溝工藝,為連續進水連續出水的工藝。外形為矩形,裡面分割為三個相等的矩形單元池,相鄰的單元池之間以公共壁的開孔水力連接,無需用泵輸送。
MSBR工藝(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MSBR工藝為改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MSBR 工藝是80 年代初期發展起來的污水處理工藝。該工藝的實質是A2/O工藝與SBR工藝串連而成。採用單池多格方式,省去諸多的閥門,增加污泥迴流系統,無需設置初沉池、二沉池,且在恆水位下連續運行。如圖所示 ,圖中兩個SBR池功能相同,均起著好氧氧化、缺氧反硝化、預沉澱和沉澱的作用。
⑹ 活性污泥法常用處理系統有哪些
典型的污泥處理工藝流程,包括四個處理或處置階段。第一階段為污泥濃縮,主要目的是使污泥初步減容,縮小後續處理構築物的容積或設備容量;第二階段為污泥消化,使污泥中的有機物分解;第三階段為污泥脫水,使污泥進一步減容;第四階段為污泥處置,採用某種途徑將最終的污泥予以消納。以上各階段產生的清液或濾液中仍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質,因而應送回到污水處理系統中加以處理。以上典型污泥處理工藝流程,可使污泥經處理後,實現「四化」:
(1)減量化:由於污泥含水量很高,體積很大,且呈流動性。經以上流程處理之後,污泥體積減至原來的十幾分之一,且由液態轉化成固態,便於運輸和消納。
(2)穩定化:污泥中有機物含量很高,極易腐敗並產生惡臭。經以上流程中消化階段的處理以後,易腐敗的部分有機物被分解轉化,不易腐敗,惡臭大大降低,方便運輸及處置。
(3)無害化:污泥中,尤其是初沉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寄生蟲卵及病毒,易造成傳染病大面積傳播。經過以上流程中的消化階段,可以殺滅大部分的姻蟲卵、病原菌和病毒,大大提高污泥的衛生指標。
(4)資源化:污泥是一種資源,其中含有很多熱量,其熱值在10000~15000kJ/kg (干泥)之間,高於煤和焦炭。另外,污泥中還含有豐富的氮磷鉀,是具有較高肥效的有機肥料。通過以上流程中的消化階段,可以將有機物轉化成沼氣,使其中的熱量得以利用,同時還可進一步提高其肥效。 污泥濃縮常採用的工藝有重力濃縮、離心濃縮和氣浮濃縮等。污泥消化可分成厭氧消化和好氧消化兩大類。污泥脫水可分為自然干化和機械脫水兩大類。常用的機械脫水工藝有帶式壓濾脫水、離心脫水等。污泥處置的途徑很多,主要有農林使用、衛生填 埋、焚燒和生產建築材料等。
以上為典型的污泥處理工藝流程,在各地得到了普遍採用。但由於各地的條件不同,具體情況也不同,尚有一些簡化流程。當污泥採用自然干化方法脫水時,可採用以下工藝流程:
污泥—→污泥濃縮—→干化場—→處置
也可進一步簡化為:
污泥—→干化場—→處置
當污泥處置採用衛生填埋工藝時。可採用以下流程:
污泥—→濃縮—→脫水—→衛生填埋
我國早期建成的處理廠中,尚有很多廠不採用脫水工藝,直接將濕污泥用做農肥, 工藝流程如下::
污泥—→污泥濃縮—→污泥消化—→農用
污泥—→污泥濃縮—→農用
污泥—→農用
國外很多處理廠採用焚燒工藝,其中很多不設消化階段,流程如下:
污泥—→濃縮—→脫水—→焚燒
省去消化的原因,是不降低污泥的熱值,使焚燒階段盡量少耗或不耗另外的燃料。
污泥處理的新技術
為避免污水處理廠污泥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各國政府及研究機構對污泥的最終處置問題十分重視並根據各國的國情制定出污泥處置的法規和具體方案。
大部分歐洲國家的污泥以填埋為主;美國和英國的污泥以農用為主;日本的污泥則以焚燒為主;總之,污泥農用和陸地填埋是大多數國家污泥處置的兩種最主要方法,農用和陸地填埋方案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國政府有關的法律法規和污染控制狀況;同時也與國家的大小和農業發展情況有關。
近年來,隨著污泥農用標准(如合成有機物和重金屬含量)的日益嚴格,許多國家,如德國、義大利、丹麥等污泥農用的比例不斷降低,而污泥填埋的比例增加。但也有一些國家,如美國、英國和日本等污泥農用的比例增加,填埋的比例減少。
近十年來,世界各國污泥處理涌現了許多新技術,最集中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污泥熔化
為了減少污泥體積和利用其中的重金屬黏結作用,日本曾開展污泥熔化技術研究,但還不十分深入。污泥熔化處理也是污泥熱化學處理方法的一種。污泥熔化技術是把污泥加熱至1300~1500℃,使污泥中有機物燃燒,其殘留物質可用來製作玻璃、鋼鐵、建築材料等。
2、 兩相消化
目前,新型的污水污泥處理工藝如高溫酸化-中溫甲烷化兩相厭氧消化等不斷出現,並逐步被應用。邊興玉等採用污水污泥兩相厭氧消化工藝,將產酸相和產甲烷相分別置於各自的反應器中,形成各自的相對優勢微生物種群,提高了整個消化過程的處理效果和穩定性。VSS(揮發性懸浮顆粒物)去除率比中溫傳統工藝提高50%以上,比高溫傳統工藝提高35%左右。高溫酸化0.5d後,中溫甲烷化8•5d,可達到中溫傳統法20d的處理效果,節省了時間。另外,滅菌效果優於中溫傳統法,產甲烷反應器保持較高的緩沖能力,對揮發性酸積累的抵禦和耐沖擊負荷的能力強。
3、污泥制油
污泥制油是把含水率為65%的干泥在隔絕空氣下,加熱升溫450℃,在催化劑作用下把污泥中有機物轉化為碳氫化合物,最大轉化率取決於污泥組成和催化劑的種類,正常200~300L(油)/t(干泥)的產率,其性質與柴油相似。加拿大正在進行中試試驗,澳大利亞Perth也正在建造利用熱化學方法將污泥制油的工廠。
4、污泥濕式氧化(wet air oxidation簡稱WAO)
濕式氧化法是在高溫(125℃~320℃)和高壓(0.5~20MPa)條件下,以空氣中的氧作為氧化劑,在液相中將有機物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等無機物或小分子有機物的化學過程。由於剩餘污泥在物質結構上與高濃度有機廢水十分相似,因此這種方法也可用於處理剩餘污泥。剩餘污泥的濕式氧化法處理是濕式氧化法最成功的應用領域,目前有50%以上的濕式氧化裝置應用於剩餘污泥的處理。
5、臭氧剩餘污泥減量化
這一工藝是由日本的H•Yasui等學者提出的。此工藝中,剩餘污泥的消化與污水處理在同一個曝氣池中同時進行。工藝分成兩個過程,一個是臭氧氧化過程,另一個是生物降解過程。
從二沉池中沉下來的污泥,一部分直接迴流到曝氣池中,另一部分則是先進行臭氧處理然後再迴流到曝氣池。污泥經過臭氧處理後,能夠提高其生物降解性,在曝氣池中與污水同時進行生物處理。而且在經臭氧處理後,將有一部分污泥(1/3)被無機化。因此,只要操作適當,可以使污水處理過程中凈增污泥量與無機化污泥量相等,從而可以達到無剩餘污泥的目的。
6、超聲波處理剩餘污泥
超聲波通常是指頻率為的20kHz~10MHz的聲波。當其聲強增加到一定的數量時,會對其傳播中的媒質產生影響,使媒質的狀態、組成、功能和結構等發生變化,通稱為超聲效應。超聲波與媒質作用的機制可分為熱機制、機械機制和空化機制,超聲波主要通過空化機制實現對剩餘污泥的處理。
7、高速生物反應器
高速生物反應器技術是在利用土壤處理污泥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處理污泥,由於系統是開放的,因而會受到氣溫和土壤濕度的影響,使土壤利用的時間和區域受到一定的限制。
美國SWEC公司在80年代開始研製開發高速生物反應器,該技術將污泥的脫水、消化和干化相結合,將土壤處理的整個過程放置在室內一個封閉的循環系統中進行。Texaco經過近20年的研究開發,使高速生物反應器技術成熟並得以推廣。整個操作系統的核心部分是生物反應器,它由二個區域組成:上半部分是污泥與土壤相混合的區域,使污泥負荷達到均一化,污泥的有機部分在這一區域中被生物降解;下半部分是氣、液分離區,使液體不滯留於土壤中,以增加氧的傳遞率。高負荷率的污泥通過該系統的處理,污泥中的有機組分將降解70%~80%,懸浮固體濃度去除率達到45%~60%。從沉澱池排出濃度為5000~30000mg/L的污泥都可以直接進入該系統中,而不需要任何的預處理。相比於其它生物處理技術,該系統所需能量較少,可以連續運行,並能保持最佳溫度以利於微生物的降解,特別適合於受自然條件限制或土壤濕度大的污泥處理過程中。
⑺ 活性污泥法法處理工業廢水該如何調整工藝
主要廢水的特點。如果是工業園的污水處理廠就比較復雜,一般除了生化處理還需要物化處內理,生化大多數採用A/O法,容運行穩定,脫氮效果好。物化可以用一些氧化和混凝沉澱之類的。
如果是城鎮污水的就很簡單了,牽涉到需要脫氮除磷的就用AAO,針對高氮的可以用AO,一般的可以用氧化溝。現在很多都用卡魯塞爾2000氧化溝,可以在氧化溝前面增加厭氧區和缺氧區,形成改良式的氧化溝,也具有脫氮除磷效果。如果自動化水平較高的話,還可以用CASS。
選擇工藝的時候主要是看水質水量特點,各種構築物對水量大小都有一定適應力,水質的話要感覺COD、氮磷情況來決定工藝。同時兼顧排放標准,排放標准要求很高的話,生化後的處理還挺復雜的。
⑻ 活性污泥法是怎麼處理污水的
活性污泥法
1.流程與原理.典型的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氣池、沉澱池、污泥迴流系統和剩餘污泥排除系統組成.污水和迴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從空氣壓縮機站送來的壓縮空氣,通過鋪設在曝氣池底部的空氣擴散裝置,以細小氣泡的形式進入污水中,目的是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還使混合液處於劇烈攪動的狀態,呈懸浮狀態.溶解氧、活性污泥與污水互相混合、充分接觸,使活性污泥反應得以正常進行.
第一階段,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顆粒吸附在菌膠團的表面上,是由於其巨大的表面積和多糖類黏性物質的作用.同時一些大分子有機物在細菌胞外酶作用下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
第二階段,微生物在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吸收這些有機物,並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一部分供給自身的增殖繁衍.活性污泥反應進行的結果,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降解而去除,活性污泥本身得以繁衍增長,污水則得以凈化處理.
經過活性污泥凈化作用後的混合液進入二次沉澱池,混合液中懸浮的活性污泥和其他固體物質在這里沉澱下來與水分離,澄清後的污水作為處理水排出系統.經過沉澱濃縮的污泥從沉澱池底部排出,其中大部分作為接種污泥迴流至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內的懸浮固體濃度和微生物濃度;增殖的微生物從系統中排出,稱為「剩餘污泥」.事實上,污染物很大程度上從污水中轉移到了這些剩餘污泥中.
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形象說法:微生物「吃掉」了污水中的有機物,這樣污水變成了干凈的水.它本質上與自然界水體自凈過程相似,只是經過人工強化,污水凈化的效果更好.
⑼ 活性污泥法處理造紙廢水
從MLVSS/MLSS僅45%—49%左右來看,需盡量降低進入生物池的SS,提高預處理的效果;水溫降專低,微生物活性也就降低,從而屬影響污泥活性,想辦法提高水溫;在降低進入生物池的SS後。盡量提高污泥濃度,提高COD的去除率,保達標。
⑽ 污水處理廠用活性污泥法處理廢水如何選擇工藝
主要廢水的特點。如果是工業園的污水處理廠就比較復雜,一般除了生化處理還需要物化處內理,容生化大多數採用A/O法,運行穩定,脫氮效果好。物化可以用一些氧化和混凝沉澱之類的。
如果是城鎮污水的就很簡單了,牽涉到需要脫氮除磷的就用AAO,針對高氮的可以用AO,一般的可以用氧化溝。現在很多都用卡魯塞爾2000氧化溝,可以在氧化溝前面增加厭氧區和缺氧區,形成改良式的氧化溝,也具有脫氮除磷效果。如果自動化水平較高的話,還可以用CASS。
選擇工藝的時候主要是看水質水量特點,各種構築物對水量大小都有一定適應力,水質的話要感覺COD、氮磷情況來決定工藝。同時兼顧排放標准,排放標准要求很高的話,生化後的處理還挺復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