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政策

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政策

發布時間:2020-12-15 05:15:20

『壹』 工廠、大學宿舍的生活污水能否用分散式污水處理設備

可以的,主要看當地對生活污水處理排放要求。一般出水1級B就可以了,力鼎環保的設備在南通、無錫、南京、常州有很多都是廠區宿舍在使用。

『貳』 農村生活污水分散處理選擇什麼工藝最好,要做畢業設計,急求!!!

分散式污水處理站又稱生物膜技術屬於新型生物膜法污水處理工藝,回DeWaCH主要由濾床、布答水設置和排水系統等部分組成,當污水由上而下從長有豐富生物膜的濾料的空隙間流過,與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觸時,污水中的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並完全降解,最終轉化成CO2和N2,從而使污水得以凈化。
工程案例無錫新加坡工業園區8000噸廢水處理系統上海高橋石化廢水處理工程張家界金鞭溪紫草潭大型公廁湖南邵陽國家森林公園你結合一下目前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分成南方、北方的環境形勢再進行細化論述就差不多。關鍵是結合你所學習的專業寫。

『叄』 大家誰有各省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資料

相對已經受到廣泛關注,並形成產業的城市污水處理而言,農村的污水處理還是目前環境治理的一道難題。受制於生產、生活方式、經濟發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生活污水已經成為潛在的污染。
現在,由中德生態城市規劃和管理項目所進行的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示範項目為這種生活污水的凈化開辟了一條既科學、經濟又簡便可行的道路。這種著眼於生態,投資小、運行成本低的污水處理方法目前在常州地區已初顯成效。它的成功,或許可以為國內一些小城鎮、鄉村的環境治理提供啟示。

集中處理遭遇農村難題

隨著人口增加、城市化進程加快和工業點源污染總量控制措施執行,居民生活污染將逐漸取代工業污染成為水體第一污染因子。以常州為例,近年來通過不斷加大市政污水排水設施建設投入,到2005年底,常州已建成污水處理廠6座,污水處理能力達32.5萬m3/d。
其中,城市污水處理廠對城市污水的集中處理率達46%左右,中心城區接近80%。對國家重點水源保護水域太湖和長江的生態安全意義重大。
在市區人口密集區域,提高管網收集覆蓋率,提升污水集中處理能力無疑是正確的選擇,但集中污水處理並不能解決市區外圍無管網覆蓋地區水環境污染問題。目前,該市農村人口近150萬,至今多採取廢水在宅前宅後土壤中自然下滲,糞便儲存在各式糞池中就地處理的簡易方式,嚴重污染環境。
而在城市遠郊,集中管網無法通達,即使能夠隨主要道路延伸,接管費用和長途污水泵站輸送、運行費用都非常高,單位污水處理成本也大大提高。
中德生態城市規劃和管理項目專家潘濤分析說,投資千萬元的鄉鎮級集中污水處理廠(以1萬噸/d處理能力為例),光直接運行費每天就達3200多元,年投入180萬左右;如果貸款建廠,每年銀行還款也在100萬元左右(假設貸款1000萬,期限20年為例)。
為保證污水截流率,保守估計管網建設和維護每年投入至少300萬以上(假設10年內完善管網系統總投資3000萬元,不計貼現率),綜合估算每年排水建設和污水處理支出至少在580萬以上。根據目前污水處理收費每噸1.15元,總收入為每年420萬,收支無法平衡,勢必增加財政負擔。
「在目前基層鄉鎮普遍財力有限,債務繁重,盲目採用集中式處理污水的模式是值得商榷的,」潘濤說。在遠離城區的鄉鎮和農村地區,尋求一種行之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方法正在成為非常突出的問題。

分散處理融入生態理念

2006年1月,常州市規劃局和規劃院、市排水管理處等部門在德國專家的幫助下,吸收了15年以來在歐洲的郊區和農村廣泛開展的分散式污水處理的經驗,採用人工濕地技術。在大量研究調查的基礎上,在距離常州市中心40公里的孟河鎮通江花園居民小區,動工興建了正式名稱叫作「基於垂直潛流生態濾床技術的分散式污水及污泥處理系統」的裝置。2006年10月,該系統正式投入運行。
雖然項目的名稱讓人感覺非常復雜,但如果從表面看,這個污水處理工程就像一個地堡式的水泥建築物和4塊略低於地面的鋪著粗砂的池子而已。
其中兩塊平鋪著一些管子,池子的兩端有兩個更粗一些的白色塑料管斜插進地下,池子里有規律地間隔生長著一些蘆葦。
根據項目專家潘濤介紹,水泥殼的「地堡」就是污水的初級處理處,深埋地下5米多,可容80立方米的污水。這個沉澱池內分為三格,主要功能是使生活污水在這里初步沉降。內設兩個污水泵,由水位浮標自動控制污水泵的開關,把污水泵到兩個被稱為大約1000立方米的過濾床上,也就是那4塊鋪著粗砂的池子。
污水首先被抽進這些迂迴曲折的管子里,又從管壁的小孔內流出,流進鋪滿沙礫的濾床上,自然滲入沙礫中。這兩個池子的底部都鋪有雙面土工布,以防污水滲入自然土壤中。
據介紹,濾床的設計很費了一番心思。濾床總深度雖然不過1米—1.25米,卻分為表層、過濾層、過渡層、排水層、防滲層等好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礫石和粗砂的大小都不盡相同,越往下顆粒越大。污水經層層過濾到達排水層時,自然流進鋪設在這一層的排水管中,這幾根管子管壁上都有切口,收集過濾後的污水,並排進旁邊的新孟河,直達長江。
作為工程第三個組成部分的是兩塊污泥濾床。沉澱池裡淤積的污泥定期被污泥泵抽進這兩塊池子做干化處理,說得通俗些,就是把它曬干。但這里也有很多學問。污泥含水率很高,如同前面提到的兩塊人工濕地一樣,這兩塊污泥濾床也分好幾層,也在底部鋪有防滲的土工布,也有通氣管。滲下來的污泥中的水分經排水管重新流回初級沉降地,而後再進入濾床過濾後排出。
據潘濤介紹,這個人工的濕地處理過程包括生物化學反應和物理化學反應。物理化學反應就是沉澱吸附,生化反應即分解和合成代謝,等等。他說,秘密就在於濾床的那些粗砂和礫石上,它們為微生物細菌提供了非常適宜的生活環境,而這些微生物在污水下沉過程中通過反應去除了碳化合物、氮化合物和磷化合物以及病毒體和非病毒微生物。
那麼那些蘆葦又有何用?潘濤解釋說,這些經過挑選的蘆葦品種根系發達,一方面有助於防止過濾層板結,另一方面有助於微生物的附著和繁殖。他又說,濾床內的集水管也有另一個功能,就是向濾床內部輸送氧氣,幫助微生物繁殖。這也是為什麼它們要在地面上露出一截的緣故。
死水坑經常長滿苔蘚,蚊蠅滋生,這兩個常年濕漉漉的人工濕地會不會也遇到這個問題呢?潘濤說,這早就想到了,所以才建了兩個功能完全一樣的濾床和污泥濾床。就是說,一個濾床工作,另一個休息令其乾燥。兩個濾床每星期「輪休」一次,避免上述的弊端。
裝置運行幾個月來,根據監測結果,出水效果理想。氨氮去除率達93%,總磷去除率達86%,出水水質已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一級排放B標准。根據國際經驗,隨著生化反應器狀態日趨穩定,各項指標將越來越好,最終設計達到一級排放A標准。而濾出的污泥干化之後可以肥田,這里每年可干化污泥10噸左右,待積累到一米厚時(約5-7年)進行一次開挖。
除了具備生態上的優勢,人工濕地分散式處理工藝節省了大量的管網建設和運行費用。這個工程包括科研費用、征地、在小區內重鋪管網等在內總計180萬元人民幣,設計方面由德國技術合作公司提供設計。如果純建設費用平攤到每個小區居民頭上,人均建設成本476元,而維護費用僅為每年12.5元/人。

技術應用要考慮本地適用性

潘濤說,政府職能部門和水務運營部門急待轉變觀念,因地制宜的考慮污水出路問題。分散式污水處理具有一次性投入小,運行維護成本低的特點,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財力,分片分階段實施,是比較現實的選擇,完全可以在市區外圍片區取代傳統的集中處理方法,經濟實用且可持續的解決污水處理問題。
常州的這項工程作為我國首次運用垂直潛流人工濕地技術整合生活污水和污泥穩定化處置工程,受到高度評價。常州市科技局組織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認為,此課題研究整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自工程落成以來,通江小區先後接待了國家環保總局、建設部和江蘇省有關單位的參觀考察,都認為這項技術很值得大力推廣。
不過,潘濤也提醒說,人工濕地是一項人工建造的生態處理設施。其污染物去除機理是復雜的,目前,人們對它雖然有一定的認識,但仍然不夠完全。目前水質監測數據僅能說明運行初期處理效果,但長期效果還有待檢驗。
從兩個多月的運行情況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雜草生長問題。由於水生蘆葦剛剛栽植,還未取得生長優勢,容易被雜草侵佔領地,而淺根雜草的瘋狂生長會降低人工濕地的凈化效率,所以運行初期,人工及時清除雜草很重要。
該實驗項目最終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態濕地得到長期的維護。潘濤說由於維護較簡單,建議當地小區物業兼管該設施。同時建設單位和環保部門做好長期水質監測工作,為經驗推廣提供有力證明。
「吸收德國先進技術的同時,注意本地適用性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潘濤說,建築材料的本地化供應和工程造價的經濟性是大力推廣的前提,課題組准備下一步做好分散式污水處理關鍵技術指南的編制工作。
另外,生態濕地處理要求比傳統污水處理工藝更大的佔地面積。政府有關部門理順土地關系,利用閑置土地用於污水處理的公益事業,免予土地補償等等,對保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具有重要意義。

『肆』 農村生活污水如何處理

農村生來活污水必須經過處源理達到標准後排放,處理技術包括化糞池、污水凈化沼氣池、普通曝氣池、序批式生物反應器、氧化溝、生物接觸氧化池、人工濕地、土地處理和生態塘等。可根據現場水質情況,設備放置要求,排放要求等來確認最終的處理方案

『伍』 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怎樣處理

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是一種集成化、模塊化的高效污水生物處理系統,適合於污版水處理程度要求較高的地區,可根權據具體場地情況決定採用散裝或整裝的形式。一體化地埋式污水處理系統是近年來應用較多的小型污水處理工藝,該工藝綜合了厭氧生物處理、兼氧生物處理和好氧接觸氧化等技術,主要由水解沉澱池、生物濾池和接觸氧化槽組成。該工藝具有抗沖擊性強,能耗低,活性污泥產量少,污水處理效果好等優點。但處理污水量不宜過大,而且工程施工要求技術較高。反應器的材質有玻璃鋼、鋼板和混凝土。反應器主體可埋置於地下,也可置於地上,機動性較大。反應器埋置於地下,受低溫天氣影響較小,而且地表可綠化美化環境。詳情向上海立昌環境工程了解,不懂請繼續追問!

『陸』 什麼才是分散式生活污水

分散式污復水處理是相對制於污水的集中處理而言的,主要是指將污水進行原位處理,以達到排放或者回的標准。我們平時所說的市政污水處理系統其實就是集中式處理系統,他將劃定的排污范圍內的污水收集後,通過官網系統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統一集中處理。集中處理方式中,市政官網的投資佔到污水處理投資的60-70%,如果某個地區比較偏僻,且其產生的污水量比較小,將其污水也接入官網的話,官網部分投資可能過大,這個是時候就可以對這部分污水進行單獨的處理,相對於大規模的集中處理,這部分污水的處理就是分散式的處理。還有,比如目前我國的廣大農村,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落後,人員素質也相對較低,但是水污染問題又迫在眉睫,這個時候分散式處理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以一個村子為例,村子裡邊居住相對集中的若幹家庭的污水可以收集後進行集中處理,那麼住的比較分散的就可以採用一家一戶的處理方式,具體的技術比如有土地處理系統,包括滲濾系統,人工濕地,還有生態溝渠,一體化的小型生物處理系統等等,這些技術投資低,運行管理簡單,而且有比較好的處理效果,適合農村地區使用。

『柒』 新農村建設雨水和生活污水要分流嗎

根據實際情況吧,城鎮生活污水提倡雨污分流,但農村主要是分散式內生活污水,分流收集集中處理還容是比較困難,管網的成本比污水處理設施要高的多。如果附近有專門的污水處理廠還可以分流,如果沒有的話,採用合流制,通過截流式或調蓄塘處理更經濟些。

『捌』 建生活污水處理廠需多少資金

廠房加設備估計算下來不低於80萬。但也要根據具體的要求。建議你去咨詢寧波雙宇環保科技。比較有勢力的一家生活污水處理廠。

『玖』 當洪災發生時,請用所學知識寫出將污水轉化為生活用水的簡要步驟

①加入明礬、②加入漂白粉、③靜置沉澱

一、洪澇災害對生活飲用水衛生會產生什麼影響?
洪澇災害使供水設施和污水排放條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並將地面大量泥沙沖入水中,造成水質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洪澇災害期間,飲用水源的污染一般具有如下特徵:① 渾濁度高,含有多量泥沙;② 受人畜糞便污染,細菌孳生,當人口密度大時,問題更為突出;③ 垃圾、糞便、動物屍體、各種雜物進入水體,有機污染嚴重,高溫氣候時,水體易腐敗;④ 農葯、化肥、工業廢物等化學品沖入水中,並可能有有毒物質存在。致病微生物污染、水質感官性狀惡化和有毒物質污染是洪澇災害期間影響飲水衛生的三大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規范、指導受災地區科學、有序地開展飲水衛生處理工作。
二、洪災期間飲水衛生要求是什麼?
洪災期間飲水衛生要求是防止災區介水傳染病爆發流行,防止化學污染引起急慢性中毒,保護災民身體健康。各災區應盡可能執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5749-2006),對微生物污染嚴重的水源,飲水中余氯可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值0.7mg/L,對水源選擇和處理條件受到限制的災區可適當放寬「感官和一般化學指標的要求。
三、如何做好洪水期間的飲水水源的選擇與處理?
1.水源的選擇與保護。
(1) 在洪水淹沒的地區,應在上游水域選擇飲用水水源取水點,並劃出一定范圍,嚴禁在此區域內排放糞便、污水與垃圾。
(2) 在內澇地區,應劃出水質污染較少的水域作為飲用水取水點,制止在此區域內排放糞便、污水與垃圾。
(3) 集中式供水的水源地受到破壞或污染嚴重時,應立即按要求選擇新的水源地,建立新的取水口。
(4) 分散式供水盡可能利用井水為飲用水水源。水井應有井台、井欄、井蓋及井的周圍 30 米內禁止設有廁所、豬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設施。取水應有專用的取水桶。
2.飲用水的處理與消毒。
(1) 澄清。
取水後將源水放置,較粗大的顆粒物可在數分鍾內沉澱去除。當水中顆粒物小於 10 μ m 時,短時間內不能下沉。
(2) 過濾。
如當地缺乏水處理葯劑時,可採用慢沙濾方法。
①慢沙濾池。
a. 先建造砂濾池,用磚和水泥砌成方形或長方形水池,可按每平方米濾池每晝夜產水 3000 升 計算 ( 約可供 100 - 200 人飲用 ) ,以實際用水人口計算砂濾池面積。
b. 鋪設水管和墊層。在水管上鑽若干小孔,外包棕皮或編織布,此管可將濾過水導出。池下部填入的墊層為粒徑1-16mm的豆石、碎石或卵石。較小的放在上層。具體步驟如下:最下層放8-16mm粒徑的石子100mm 厚,其上放粒徑4-8mm的石子100mm厚,再放上粒徑2-4mm 的石子100mm厚,最上放粒徑1-2mm 的小石子50mm 厚。墊層總厚度350mm 。
②家庭用沙濾缸。
家庭可以用缸或大桶作為沙濾容器,桶下部打孔引水,在底部鋪數層棕墊,沙層厚度為400mm左右,沙層上再鋪 2-3 層棕墊,防止倒水時沖擊沙層。在濾缸 ( 桶 ) 下放清水容器,以接、盛過濾的清水。
使用該慢沙濾池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a. 濾池建成後應洗凈;
b. 所墊入沙石料等均應用水洗去泥、細沙粒;
c. 濾池使用時應保持有一定水層,不能使水排完而有空氣進入沙層;
d. 濾過速度以不超過0.1-0.2 m /h 為宜,可用出水管上閥門調節;
e. 使用一定時間後,泥砂等懸浮物將沙子空隙堵住,濾水速度減慢,此時應將上層沙子或覆蓋層取出,洗凈後填回濾池中或更換新沙。
採用慢沙濾池方法如果使用得法,可去除懸浮物90% ,細菌去除率可達70%-95%,放射性物質去除率可達60%-70% ,慢沙濾池方法的設備成本低,操作技術簡單。缺點是濾水速度慢。
(3) 混凝。
① 混凝劑種類:原水中投放混凝葯劑可大大加快水中懸浮物質的沉澱。一般用的混凝劑有:硫酸鋁、明礬(硫酸鋁鉀)、硫酸亞鐵、三氯化鐵、聚氯化鋁等。這些凈水劑應儲存在乾燥、陰涼的地方,防止潮解失效。
② 使用方法:使用時,先將葯劑用少量水攪拌溶解後徐徐倒入待處理的水中,用干凈的木棒攪動以幫助生成較大礬花,然後靜置使沉澱密實,輕輕取出上層清水使用。
③ 投加量:混凝劑投加量根據原水渾濁度、pH 、水溫、混凝劑種類等多種因素,最好先進行試驗以確定適宜投加量。當用於家庭少量水凈化時,混凝劑的投加量應適當增加。
(4) 消毒。
經上述混凝沉澱和過濾的水中病原微生物已大大減少,但仍不能保證符合衛生要求,尚需進一步消毒後才能成為安全飲水。
煮沸是十分有效的滅菌方法,在有燃料的地方仍可採用。用超濾方法也可將細菌、病毒濾除,在有條件時也可採用。但在洪澇災害期間,最主要的飲水消毒方法是採用消毒劑滅菌。
① 消毒劑:消毒劑種類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a. 漂白粉:又名氯化石灰,白色粉末,也可能帶微黃色,有刺激性氣味。漂白粉含有效氯一般按25% 計,當含量低於15%時就不能用於消毒。漂白粉易失效,應保存於密封的塑料袋或玻璃瓶中,存放在陰涼處,嚴防受潮,最長保存期為6個月。使用前應檢驗有效氯含量。
b. 漂白粉精(漂精片):是較純的次氯酸鈣,白色粉末,一般壓成片劑,使用方便。漂白粉精應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嚴防受潮分解,保存時間不超過兩年。使用前應檢驗有效氯含量。
漂白粉、漂白粉精(漂精片)是災區應用較普遍的飲水消毒劑,其他可能應用的還有次氯酸鈉和二氧化氯(尤其是化學法二氧化氯發生裝置能方便地發生二氧化氯消毒液)。
② 消毒劑應用。
消毒劑應用可參閱產品說明書進行。漂白粉、漂白粉精(漂精片)的應用參考以下步驟:
a. 直接加入:根據待消毒的水量,該葯劑的有效氯含量計算取出定量葯劑,加少量水,攪拌均勻,倒入待消毒水中,攪勻,放置 30 分鍾,檢驗水中余氯應達到 0.7mg/l 。如未達到此值,說明投加量不足。但也不能過量加入,以免產生強烈刺激性氣味。
b. 大口井水消毒:將漂白粉或漂精片倒入簡易的塑料井水持續消毒器中,置於井水中。一個水井每次消毒可維持半月左右。
簡易消毒器可用商品簡易塑料井水持續消毒器,也可自製,方法如下:取兩個空竹筒,用繩連接,下部竹筒內裝消毒劑,並鑽有數個小孔,投入井中。也可用兩個空塑料瓶,以繩連接,其中之一裝消毒劑並鑽數小孔,投入井中。
c. 缸水消毒:在洪災區缸水成為主要的飲用水,缸水消毒是將漂白粉或漂精片倒入簡易的塑料缸水持續消毒器中,置於缸水中,每次消毒可維持半月左右。這種簡易消毒器也可用商品簡易塑料缸水持續消毒器(與塑料井水持續消毒器類似,但較小),也可自製。
③ 消毒劑的投加量:按原水狀況、消毒劑的種類和質量確定消毒劑投加量。可從以下幾方面估算:消毒劑放入水中後氧化水中有機物,水中可氧化物越高消耗消毒劑越多。一般而言,洪澇災害地區,處理水的需氯量約為5-10 mg/L 。經處理後的水中余氯應達到0.7mg/L 。應投放消毒劑的量是需氯量和余氯兩者之和。
④一體化凈水設備的使用:
(5) 集中式供水的處理:由於水源的污染比正常情況下更加嚴重,因此水廠應根據水源水質加大凈水劑、消毒劑的投加量,確保供水水質符合國家標准。
四、如何做好退水後的飲水水源的選擇與處理?
1.退水後飲水水源的選擇:盡可能利用原有水井作為飲用水水源。水井應有井台、井欄、井蓋及井的周圍30米內禁止設有廁所、豬圈以及其他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設施;取水應有專用的取水桶。亦可延伸現有的自來水管線供水。
2.退水後的供水設施消毒。
(1)要及時修復被洪水破壞的飲用水設施,被洪水淹沒過的供水設施和管網重新啟用前必須清理消毒,檢查細菌學指標合格後方能啟用。
(2)經水淹的井必須進行清淘、沖洗與消毒。先將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沖洗井壁、井底,再掏盡污水。待水井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進行超氯消毒。漂白粉投加量按井水量以25-50mg/L有效氯計算。浸泡12—24 小時後,抽出井水,在待自然滲水到正常水位後,按正常消毒方法消毒,即可投入正常使用。
五、常用的臨時性供水方式有哪些?
1.瓶裝水運輸方便,水質安全,可用來解決應急飲水問題。
2.在道路交通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可利用水車送水,水車空間密閉,相對衛生安全,居民可就近取水,使用方便。水車供水時,需由專人負責,並注意飲水消毒,確保水質衛生。
3.建立臨時水處理設施。根據水源水質情況選擇適宜的水處理設備:
a、高濁度:1)砂濾 → 超濾 → 消毒
2)一體化凈水設備
b、化學性污染:預處理 → 反滲透 → 消毒
水處理設別技術要求:產水量>1m3/H;保證水質安全。
六、如何開展飲水水質監測工作?
在有條件的地方應按國家標准方法《生活飲用水標准檢驗方法》(GB5750-2006) 檢驗。在現場條件不具備時可採用簡易方法檢驗。
1.消毒劑中有效氯檢測。
稱取0.5g 漂白粉於10ml比色管中,加入清潔水至10ml ,強烈振搖1分鍾,放置5分鍾,傾出上清液,用吸管吸出38滴於白瓷盤中。將此吸管洗凈,吸藍墨水滴加於吸出的漂白粉上清液上,邊攪拌邊滴加藍墨水,直至出現穩定的藍綠色為止。消耗藍墨水的滴數即為該漂白粉中有效氯的百分含量。測定漂白粉精中有效氯的方法相同,只是取樣品澄清液19滴,有效氯的百分含量為藍墨水滴數的兩倍。
2.余氯檢驗。
取經消毒的水樣用市售余氯比色器或余氯測定試劑盒測定,也可以用 DPD 比色法或鄰聯甲苯胺比色法。
3.水質檢驗。
(1)水源水檢驗項目:渾濁度、pH 、色度、氨氮、耗氧量以及其他有關項目。
(2)飲水檢驗項目:渾濁度、余氯、大腸菌群、糞大腸菌、色度、臭味與異味以及其他有關項目。其中渾濁度和余氯兩項每日均須測定,以便指導水處理措施的進行。
七、災區衛生部門的飲用水衛生工作重點是什麼?
1.開展災區集中式供水衛生監督檢查,重點檢查水處理設備和消毒設施運行狀況,指導水質消毒工作,監測水質變化。
2.開展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飲用水衛生監督、監測。重點檢查臨時供水設施、貯水設施設備衛生狀況,開展水質監測,指導水質消毒工作,進行飲用水衛生知識宣傳、教育。
3.開展飲用水衛生安全評估工作,指導水源選擇、水源衛生防護以及應急供水水質處理工作

閱讀全文

與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福利影院 瀏覽:39
法國啄木鳥系列電影網 瀏覽:373
凈水器純水口怎麼分 瀏覽:568
鐵質下水道除垢 瀏覽:493
奔奔款奇瑞發動機油濾芯什麼樣的 瀏覽:776
永源凈化器怎麼打開前蓋視頻 瀏覽:920
和娼年類似的劇 瀏覽:688
中文影院免費看的電影 瀏覽:159
管道超濾反沖洗安裝圖片 瀏覽:325
提升泵可以大便嗎 瀏覽:725
環氧樹脂樓地面每平米用量 瀏覽:35
凈水器哪個在前哪個在後 瀏覽:626
坐便器浮漂水垢 瀏覽:24
空氣凈化器濾網正反怎麼安裝 瀏覽:306
sbs防水漏水處理方案 瀏覽:303
局長和一個女的偷渡是什麼電影 瀏覽:994
環保污水整改完畢免於處罰 瀏覽:689
天津白峰污水處理廠 瀏覽:901
污水處理分離器一套多少錢 瀏覽:440
如何接100污水管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