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試述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

試述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

發布時間:2020-12-15 07:21:10

㈠ 簡述好氧生物法處理污水和厭氧生物法處理污水的異同

好氧生物法處理溶解的、膠體的、固體的有機物。
厭氧生物法處理有機污泥內和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容。
好氧生物法處理廢水時間短厭氧生物法處理廢水時間長。
好氧生物法處理廢水需要供給氧氣。
厭氧生物法處理廢水不需供給氧氣,同時還可產生甲烷。
好氧生物法處理廢水有大量的污泥產生。
厭氧生物法處理廢水污泥產量低。
好氧生物法處理廢水無臭氣。
厭氧生物法處理廢水有臭氣產生。

㈡ 比較廢水厭氧生物處理與廢水好氧生物處理的原理,特點及適用條件

好氧生物處理
好氧生物處理是在有游離氧(分子氧)存在的條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機物,使其穩定、無害化的處理方法。微生物利用廢水中存在的有機污染物(以溶解狀與膠體狀的為主),作為營養源進行好氧代謝。

過程:有機物被微生物攝取後,通過代謝活動,約有三分之一被分解、穩定,並提供其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約有三分之二被轉化,合成為新的原生質(細胞質),即進行微生物自身生長繁殖。後者就是廢水生物處理中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增長部分,通常稱其剩餘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又稱生物污泥。在廢水生物處理過程中,生物污泥經固—液分離後,需進行進一步處理和處置。

優點:好氧生物處理的反應速度較快,所需的反應時間較短,故處理構築物容積較小。且處理過程中散發的臭氣較少。所以,目前對中、低濃度的有機廢水,或者說BOD濃度小於500mg/L的有機廢水,基本上採用好氧生物處理法。

在廢水處理工程中,好氧生物處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大類。
厭氧生物處理是在沒有游離氧存在的條件下,兼性細菌與厭氧細菌降解和穩定有機物的生物處理方法。在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中,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被降解、轉化為簡單的化合物,同時釋放能量。在這個過程中,有機物的轉化分為三部分進行:部分轉化為CH4,這是一種可燃氣體,可回收利用;還有部分被分解為 CO2、H20、NH3、H2S等無機物,並為細胞合成提供能量;少量有機物被轉化、合成為新的原生質的組成部分。由於僅少量有機物用於合成,故相對於好氧生物處理法,其污泥增長率小得多。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不需另加氧源,故運行費用低。此外,它還具有剩餘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CH4)等優點。其主要缺點是反應速度較慢,反應時間較長,處理構築物容積大等。但通過對新型構築物的研究開發,其容積可縮小。此外,為維持較高的反應速度,需維持較高的反應溫度,就要消耗能源。

對於有機污泥和高濃度有機廢水(一般B005≥2 000mg/L)可採用厭氧生物處理法。

㈢ 的好氧生物處理與厭氧生物處理各有什麼優缺點

好氧生物處理 好氧生物處理是在有游離氧(分子氧)存在的條件下,好專氧微生物降解有機物屬,使其穩定、無害化的處理方法。微生物利用廢水中存在的有機污染物(以溶解狀與膠體狀的為主),作為營養源進行好氧代謝。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 廢水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不需另加氧源,故運行費用低。此外,它還具有剩餘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CH4)等優點。其主要缺點是反應速度較慢,反應時間較長,處理構築物容積大等。但通過對新型構築物的研究開發,其容積可縮小。此外,為維持較高的反應速度,需維持較高的反應溫度,就要消耗能源。 對於有機污泥和高濃度有機廢水(一般B005≥2 000mg/L)可採用厭氧生物處理法。

㈣ 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系統中的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點

處理系統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細菌、放線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微型後生動物等,其中細菌是凈化污水的主要承擔者。發現的菌群主要有叢毛單胞菌屬(Comamonas)、動膠桿菌屬(Zoogloea)、螺菌屬(Spirillum)、不動桿菌屬(Acinetobcter)、短桿菌屬(Brevibacterium)、產鹼桿菌屬(Alcaligenes)和黃桿菌(Flavobacterium)等;還有具有除磷作用的類環紅菌(Rhodocyclus)、小月菌(Microlunatus sp.)、俊片菌(Lampropedia sp.)等;具有脫氮作用的反硝化生絲微菌屬(Hyphomicrobium)、固氮弧菌屬(Azoarcu)相關菌、類硝化螺菌(Nitrospira)等,與污泥泡沫形成相關的諾卡氏菌形放線菌(Nocardioformactinomycetes)、絲狀菌(Microthrixparvicella)和Nostocoidalimicola等。
動膠桿菌屬的典型特徵是能形成活性污泥的重要結構—菌膠團。本屬的大多數菌種能夠產生高絮凝活性,可與有機物結合成絮狀,使重金屬離子、磷元素沉澱,從而使水體凈化。此外,從活性污泥中分離得到的動膠菌對於多種有機毒物也有降解作用,如動膠菌HP3能夠高效地降解溴胺酸等化學有毒物質。
叢毛單胞菌屬,對於構成菌膠團也有重要作用,除了可以吸附廢水中的難降解有機物之外,對於多種有機毒性分子也有降解作用,如叢毛單胞菌AN3菌株可降解苯胺[44],叢毛單胞菌CNB1菌株可降解對氯硝基苯[45]等,對於水的凈化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線菌與污泥泡沫有關,泡沫會阻礙固液分離,是活性污泥處理設施的一大問題。一般是由於含分支菌酸的放線菌的生長和積聚造成的。其中最常見的分離出的放線菌有:污泥戈登氏菌(Gordonia amarae),紅球菌屬(Rhodococcus),諾卡氏菌屬(Nocardia)等。
絲狀菌同樣也是構成菌膠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絲狀菌生長過多時,大量的絲狀菌會從活性污泥絮粒中伸展出來,形成「刺毛球」狀的活性污泥骨架。這些伸向絮粒外部的「觸手」,會阻礙絮粒間的壓縮,使污泥在二沉池大量流失。

㈤ 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系統中的微生物有哪些基本

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系統中的微生物有哪些基本
處理系統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細菌、放線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微型後生動物等,其中細菌是凈化污水的主要承擔者.發現的菌群主要有叢毛單胞菌屬

㈥ 好氧生物處理廢水

傳統工藝好氧一般要與厭氧結合處理污水
廢水交替的進入厭氧段和好氧段,充分專利用屬缺氧生物和好氧生物的生物特點,使廢水得到凈化。廢水在好氧段時,廢水中含碳有機物(BOD5)被污泥中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氮通過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轉化為氧化態氮。在缺氧段中,活性污泥中的反硝化細菌利用氧化態氮和廢水中的含碳有機物進行反硝化作用,使化合態的氮轉化成分子態氮,獲得同時去碳和脫氮的效果。
現有清華出爐的新型工藝流化床就是通過好氧生物廢水處理

㈦ 簡述好氧和厭氧生物處理有機污水的原理和適用條件。

好氧生物處理:在有游離氧(分子氧)存在的條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機物,使其穩定、無害化的處理方法。微生物利用廢水中存在的有機污染物(以溶解狀與膠體狀的為主),作為營養源進行好氧代謝。

這些高能位的有機物質經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逐級釋放能量,最終以低能位的無機物質穩定下來,達到無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環境或進一步處置。適用於中、低濃度的有機廢水,或者說BOD5濃度小於500mgL的有機廢水。

厭氧生物處理:在沒有游離氧存在的條件下,兼性細菌與厭氧細菌降解和穩定有機物的生物處理方法。在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中,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被降解、轉化為簡單的化合物,同時釋放能量。適用於有機污泥和高濃度有機廢水(一般BOD5≥2000mg/L)

(7)試述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擴展閱讀: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

這些物質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於污水中,可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耗氧污染物。這種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

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氨和硫醇等難聞氣味使水質惡化。水體中有機物成分非常復雜,耗氧有機物濃度常用單位體積水中耗氧物質生化分解過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

㈧ 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方法有哪些

廢水生物處理方法有:
1,生物化學法
生物化學法指通過微生物處理含重金屬廢水,將可溶性離子轉化為不溶性化合物而去除。硫酸鹽生物還原法是一種典型生物化學法。該法是在厭氧條件下硫酸鹽還原菌通過異化的硫酸鹽還原作用,將硫酸鹽還原成H2S,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可以和所產生的H2S反應生成溶解度很低的金屬硫化物沉澱而被去除,同時H2SO4的還原作用可將SO42-轉化為S2-而使廢水的pH值升高。因許多重金屬離子氫氧化物的離子積很小而沉澱。有關研究表明,生物化學法處理含Cr 6+濃度為30—40mg/L的廢水去除率可達99.67%—99.97%[11]。有人還利用家畜糞便厭氧消化污泥進行礦山酸性廢水重金屬離子的處理,結果表明該方法能有效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趙曉紅等人[12]用脫硫腸桿菌(SRV)去除電鍍廢水中的銅離子,在銅質量濃度為246.8 mg/L的溶液,當pH為4.0時,去除率達99.12%。
2,生物絮凝法
生物絮凝法是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產生的代謝物進行絮凝沉澱的一種除污方法。微生物絮凝劑是一類由微生物產生並分泌到細胞外,具有絮凝活性的代謝物。一般由多糖、蛋白質、DNA、纖維素、糖蛋白、聚氨基酸等高分子物質構成,分子中含有多種官能團,能使水中膠體懸浮物相互凝聚沉澱。至目前為止,對重金屬有絮凝作用的約有十幾個品種,生物絮凝劑中的氨基和羥基可與Cu2+、 Hg2+、Ag+、Au2+等重金屬離子形成穩定的鰲合物而沉澱下來。應用微生物絮凝法處理廢水安全方便無毒、不產生二次污染、絮凝效果好,且生長快、易於實現工業化等特點。此外,微生物可以通過遺傳工程、馴化或構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菌株。因而微生物絮凝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3,生物吸附法
生物吸附法是利用生物體本身的化學結構及成分特性來吸附溶於水中的金屬離子,再通過固液兩相分離去除水溶液中的金屬離子的方法。利用胞外聚合物分離金屬離子,有些細菌在生長過程中釋放的蛋白質,能使溶液中可溶性的重金屬離子轉化為沉澱物而去除。生物吸附劑具有來源廣、價格低、吸附能力強、易於分離回收重金屬等特點,已經被廣泛應用。
4,需氧生物處理法
利用需氧微生物在有氧條件下將廢水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的方法。生活污水中的典型有機物是碳水化合物、合成洗滌劑、脂肪、蛋白質及其分解產物如尿素、甘氨酸、脂肪酸等。這些有機物可按生物體系中所含元素量的多寡順序表示為 COHNS。在廢水需氧生物處理中全部反應可用以下兩式表示:
微生物細胞+COHNS+O2─→ 較多的細胞+CO2+H2O+NH3
生物體系中這些反應有賴於生物體系中的酶來加速。酶按其催化反應分為:氧化還原酶:在細胞內催化有機物的氧化還原反應,促進電子轉移,使其與氧化合或脫氫。可分為氧化酶和還原酶。氧化酶可活化分子氧,作為受氫體而形成水或過氧化氫。還原酶包括各種脫氫酶,可活化基質上的氫,並由輔酶將氫傳給被還原的物質,使基質氧化,受氫體還原。水解酶:對有機物的加水分解反應起催化作用。水解反應是在細胞外產生的最基本的反應,能將復雜的高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使之易於透過細胞壁。如將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將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將復雜的多糖分解為單糖等。此外還有脫氨基、脫羧基、磷酸化和脫磷酸等酶。許多酶只有在一些稱為輔酶和活化劑的特殊物質存在時才能進行催化反應,鉀、鈣、鎂、鋅、鈷、錳、氯化物、磷酸鹽離子在許多種酶的催化反應中是不可缺少的輔酶或活化劑。在需氧生物處理過程中,污水中的有機物在微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氧化降解,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大的有機物分子降解為構成單元──單糖、氨基酸或甘油和脂肪酸。在第二階段中,第一階段的產物部分地被氧化為下列物質中的一種或幾種:二氧化碳、水、乙醯基輔酶A、α-酮戊二酸(或稱 α-氧化戊二酸)或草醋酸(又稱草醯乙酸)。第三階段(即三羧酸循環,是有機物氧化的最終階段)是乙醯基輔酶A、α-酮戊二酸和草醋酸被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有機物在氧化降解的各個階段,都釋放出一定的能量。在有機物降解的同時,還發生微生物原生質的合成反應。在第一階段中由被作用物分解成的構成單元可以合成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再進一步合成細胞原生質。合成能量是微生物在有機物的氧化過程中獲得的。
5,厭氧生物處理法
主要用於處理污水中的沉澱污泥,因而又稱〖HTK〗污泥消化〖HT〗,也用於處理高濃度的有機廢水。這種方法是在厭氧細菌或兼性細菌的作用下將污泥中的有機物分解,最後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這些氣體是有經濟價值的能源。中國大量建設的沼氣池就是具體應用這種方法的典型實例。消化後的污泥比原生污泥容易脫水,所含致病菌大大減少,臭味顯著減弱,肥分變成速效的,體積縮小,易於處置。城市污水沉澱污泥和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完全厭氧消化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見圖)。在第一階段,污泥中的固態有機化合物藉助於從厭氧菌分泌出的細胞外水解酶得到溶解,並通過細胞壁進入細胞中進行代謝的生化反應。在水解酶的催化下,將復雜的多糖類水解為單糖類,將蛋白質水解為縮氨酸和氨基酸,並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第二階段是在產酸菌的作用下將第一階段的產物進一步降解為比較簡單的揮發性有機酸等,如乙酸、丙酸、丁酸等揮發性有機酸,以及醇類、醛類等;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新的微生物細胞。
反應原理
第一、二階段又稱為液化過程。第三階段是在甲烷菌的作用下將第二階段產生的揮發酸轉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因此又稱為氣化過程,其反應可用下式表示:
一些有機酸或醇的氣化過程舉例如下:乙酸:
CH3COOH─→CO2+CH4
丙酸:
4CH3CH2COOH+2H2O─→5CO2+7CH4
甲醇:
4CH3OH─→CO2+3CH4+2H2O
乙醇:
2CH3CH2OH+CO2─→2CH3COOH+CH4
為了使厭氧消化過程正常進行,必須將溫度、pH值、氧化還原電勢等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以維持甲烷菌的正常活動,保證及時地和完全地將第二階段產生的揮發酸轉化成甲烷。
生物化學反應的速度直接受溫度的影響。進行厭氧消化的微生物有兩類:中溫消化菌和高溫消化菌。前者的適應溫度范圍為17~43℃,最佳溫度為32~35℃;後者則在50~55℃具有最佳反應速度。
近年來,厭氧消化處理法發展到應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如屠宰場廢水、肉類加工廢水、製糖工業廢水、酒精工業廢水、罐頭工業廢水、亞硫酸鹽制漿廢水等,比採用需氧生物處理法節省費用。
利用生物法處理廢水的具體方法有〖HTK〗活性污泥法〖HT〗、〖HTK〗生物膜法〖HT〗、〖HTK〗氧化塘法〖HT〗、〖HTK〗土地處理系統〖HT〗和污泥消化等。〖HT〗。

隨著工業的發展,污水成分已愈來愈復雜。 某些難降解的有機物質和有毒物質,需要運用微 生物的方法進行處理,污水具備微生物生長和繁 殖的條件,因而微生物能從污水中獲取養分,同時 降解和利用有害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廢 水生物處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廢水中 呈溶解態或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降解作用,從 而使廢水得到凈化的一種處理方法。廢水生物處 理技術以其消耗少、效率高、成本低、工藝操作管 理方便可靠和無二次污染等顯著優點而備受人們 的青睞。

㈨ 1.廢水處理的主要原則是什麼 2.簡述好氧生物和厭氧生物處理

首先工業廢水通常情況應以COD計算,BOD:COD比值較高的除外 厭氧可近似認為C:N:P=100:2.5:1 好氧可近似認為C:N:P=100:5:1

㈩ 好氧生物處理與厭氧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好氧生物處理復:
好氧微生制物(包括兼性微生物)在有氧氣存在的條件下進行生物代謝以降解有機物,使其穩定、無害化的處理方法。微生物利用水中存在的有機污染物為底物進行好氧代謝,經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逐級釋放能量,最終以低能位的無機物穩定下來,達到無害化的要求,以便返回自然環境或進一步處理。另,在充足供氧條件下,好氧段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
,進而為厭氧異養菌提供NO3-。
厭氧生物處理:
缺氧段異養菌將污水中的澱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通過好氧段的迴流至厭氧段,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
實際運用中,A、O多是混合運用,A多在前。

閱讀全文

與試述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好看的福利影院 瀏覽:39
法國啄木鳥系列電影網 瀏覽:373
凈水器純水口怎麼分 瀏覽:568
鐵質下水道除垢 瀏覽:493
奔奔款奇瑞發動機油濾芯什麼樣的 瀏覽:776
永源凈化器怎麼打開前蓋視頻 瀏覽:920
和娼年類似的劇 瀏覽:688
中文影院免費看的電影 瀏覽:159
管道超濾反沖洗安裝圖片 瀏覽:325
提升泵可以大便嗎 瀏覽:725
環氧樹脂樓地面每平米用量 瀏覽:35
凈水器哪個在前哪個在後 瀏覽:626
坐便器浮漂水垢 瀏覽:24
空氣凈化器濾網正反怎麼安裝 瀏覽:306
sbs防水漏水處理方案 瀏覽:303
局長和一個女的偷渡是什麼電影 瀏覽:994
環保污水整改完畢免於處罰 瀏覽:689
天津白峰污水處理廠 瀏覽:901
污水處理分離器一套多少錢 瀏覽:440
如何接100污水管 瀏覽: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