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住宅小區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相關問題分析,以供參考。
由於水資源的緊缺與水環境的污染,已經影響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及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前,開展污水中水回用工作不僅僅是城市發展中的實際需要,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措施。所謂中水回用,指的是水質介於上水與下水之間的水,將生活與工業生產中所排放出的污水經過處理後與相應的水質標准相一致,能夠在一定范圍內重復進行使用的雜用水。
1、住宅小區中水回用工作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1)通常情況下,中水用途的不同對小區中水站的出水水質有著不同的要求,應嚴格按照回用要求,根據頒布實施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水城市雜用水水質標准》中的相關規定以及本地環保部門提出的明確要求來決定實際處理程度,從而保證出水水質;
2)在設計並構建污水處理設施時,必須遵照小區的總體規劃以及建築特徵;比如,在外觀設計方面應適應於小區建築環境,從而達到美觀效果;
3)設計污水處理工藝時,不僅要簡單,而且還要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這樣,管理起來就會非常的方便;
4)高程布置過程中,要以立體布局為主,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平面布置過程中應緊湊,目的在於節省用地;
5)構建污水處理廠時,應選擇小區下風向位置處,並且,要和其他建築物間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對環境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6)設備化、定型化、模塊化,便於施工安裝、設備具有較好的穩定性能,可以進行分期建設。
2、中水處理方法
2.1污水的物理處理
主要去除的是漂浮物、懸浮物質。使用的處理方法和設備有以下幾種:篩濾截留法,使用的設備是篩網、格柵、濾池以及微濾機等;重心分離法,使用的設備是沉砂池、沉澱池、氣浮池等;離心分離法,使用的設備是離心機與旋流分離器等。
2.2、污水的化學處理
化學處理具體涵蓋了以下幾種:中和,主要是對酸性或者鹼性物質進行中和處理;氧化還原,主要是氧化分解或者還原去除水中污染物質;化學沉澱,主要是析出和沉澱分離水中污染物質;電解,主要是電解分離和氧化還原水中污染物質。
2.3、污水的生物處理
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在污泥的基礎上而實施的一種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在生活污水中注入一定的空氣進行曝氣,並且,每天保留沉澱物,更換新鮮污水。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看到污水中出現黃褐色的絮凝體。該絮凝體主要是由諸多繁殖的微生物群體而最終構成,它容易沉澱和水分離,同時,還有著凈化、澄清污水的功能作用。我們將其稱之為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的流程是:經過預處理後的污水、活性污泥反應器--曝氣池、從曝氣池流出的混合液、二次沉澱池、處理水、污泥井、迴流污泥系統、剩餘污泥、來自空壓機站的空氣、曝氣系統與空氣擴散裝置。該系統中主要的處理設備是活性污泥反應器,即曝氣池,另外還有二次沉澱池,污泥迴流系統與曝氣和空氣擴散系統組合而成。在通過初次沉澱池或者水解酸化裝置處理後的污水會從一端位置處流入到曝氣池中,並且,將從二次沉澱池持續迴流的活性污泥當做接種污泥,同時,流入到曝氣池中。再有,從空壓機站送來的壓縮空氣,會經干管與支管的管道系統和鋪設在曝氣池最底下的空氣擴散裝置,以一種細小氣泡的形式流入進污水中,它的功能作用在於能夠向污水充氧和讓曝氣池中的污水、活性污泥一直保持在巨大的攪動狀態下。活性污泥在和污水間混合並接觸後,能夠確保活性污泥反應順利的進行。活性污泥反應的結果,有效的降解和去除了污水內存在的有機污染物,使污水很好的被凈化,由於微生物實際中會不斷的繁衍增殖,所以,活性污泥也會不斷的增長。還有一種有效的污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污水的生物膜處理法。該方法主要是將細菌類型的微生物與原生動物類型的微型動物附著在濾料或者其他載體上不斷的生長和繁殖,同時,還會在其上部產生出一種膜狀生物污泥---生物膜。當污水和生物膜間相接觸後,污水內存在的有機污染物當做營養物質,以供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攝取,不僅凈化了污水,而且微生物也良好的繁衍和生殖。生物膜處理法有兩方面的特點,即微生物方面的特點:有較長的生物食物鏈;可進行分段運行和優占種屬等。處理方面的特點:能夠適應水質、水量的變動;具有較好的污泥沉降性能,適用於固液分離;可以對濃度低的污水進行有效處理;維護運行簡便,具有節能效果。
3、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通過中水回用方法,使得污水資源化目標實現,是現階段處理水資源緊缺問題的最為理想的方式,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是污水處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最重要措施,有著顯著的多重效益。所以,我們應大力號召缺水城市充分利用中水回用。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 小區污水處理的工作原理與工藝流程
一、概述:
小區污水系統的處理能力,各國並無統一的限定。前蘇聯曾建議單個構築物的處理能力不宜超過1400m3/d,美國則把小廠的處理能力限定在3785m3/d的范圍內。根據我國情況,建議把等於或小於4000m3/d的處理廠定義為小區污水處理廠。
小區污水不同於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業廢水),屬於生活污水范疇。其水質水量特徵可概括為: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污染物濃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處理難度小。
小區污水的處理工藝依據小區污水排入水體的功能不同而異,常用處理方法有:化糞池、一級處理(初次沉澱池)、生物二級處理及二級處理後再經消毒回用等。由於小區污水處理水量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藝設計時盡可能選用無污泥或少污泥的處理工藝,以防止因污泥處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目前,較為常用的處理工藝有:
①污水→調節池→初次沉澱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出水,生物接觸氧化是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主要優點是停留時間短、易掛膜,尤其適合設備化,埋地建設倍受環保公司及用戶青睞,但由於維修管理及設備防腐等方面的問題,近年來應用受到限制。但如果建成地下鋼筋混凝土形式,設置人員通道以便維修,此種地下建設方式在小區水處理中具有較大市場,但這種方式一般處理規模較小,每天排放污水量小於幾百噸的小區較為理想。對上千噸的小區污水處理,推薦採用地面建設方式,生物處理部分可採用接觸氧化,也可採用SBR或其改進型CASS工藝,曝氣方式建議採用低噪音的風機或水下曝氣機。
②污水→調節池→混凝沉澱→過濾→出水,對處理程度要求不高,且水量較小時,可採用此工藝,具有佔地面積小,異味小,管理簡單等優點。另外,在好氧生物處理之前加上酸化水解,有利於降低能耗,提高系統的總去除率。生活小區通常有較大的綠地面積,如果把污水處理後回用於澆灌綠地、道路、沖洗汽車,應在上述處理出水後加上消毒或其它補充措施。
二、小區污水處理廠設計原則:
1,處理出水要求和處理程度,一般來說,不同小區對出水的要求差異較大。應根據我國《地面環境質量標准》(GB3838—88)和《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96)的有關規定和當地環保部門的要求確定處理程度,以確保出水水質。如果出水採用土地處理法處理,則按土地處理法的要求計算;
2,污水處理設施的設計和建設必須結合小區的整體規劃和建築特點,即外觀設計上要與小區建築環境相協調,以求美觀;
3,在污水處理工藝上力求簡單實用,以方便管理;
4,在高程布置上應盡量採用立體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平面布置上要緊湊,以節省用地;
5,污水處理廠位置應盡可能位於小區下風向,與其它建築物有一定的距離,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6,設備化,定型化,模塊化,施工安裝方便,運行簡易,設備性能穩定,適合分期建設;
7.處理程度高,污泥產量少,並盡可能採用節能處理技術;
8.處理構築物對水力負荷和有機物負荷的適應范圍較大,使系統有較好的經受沖擊負荷的能力。
9.小區內的人口是逐漸增加的。因此,小區污水處理廠應按可預期的發展規劃作為流量設計的基礎。根據我國情況,可考慮採用20年的設計周期。
三、小區污水處理流程:
根據小區廢水處理的原則,應選擇處理效果穩定、產泥少、節能的處理方法。小區系統中的各類建築物一般均建有化糞池,所以,化糞池應與污水處理方法相結合。
幾種常用的處理工藝:
(1)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接觸氧化池→沉澱池→出水;
(2)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曝氣池→沉澱池→出水;
污泥迴流:
(3)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SBR池或CASS→出水→加葯;
(4)污水→格柵→調節池→提升泵→混凝沉澱→過濾→出水(物化方法);
回用工藝流程:生物處理出水再經混凝過濾和消毒
在流程開始時一般要考慮設置均化池,這是因為小區在水質和水量上的變化都比城市污水處理廠大。均化池一般設在格柵以後。物化和生化處理是去除污染物的核心部分。
四、組合式污水處理廠或設備:
組合式處理廠以裝配好的或易於組裝的標準定型設備部件出售。在國內埋地設備曾風靡一時,主要優點是施工快,不佔地面綠地,很多設計單位和用戶非常歡迎,設計人員選設備很簡單,而要設計污水處理廠工作量較大,所以,非常喜歡用設備化產品。環保公司製造設備利潤豐厚,而土建工程利潤較低,因此,企業大做廣告和公關。但是實際應用表明,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對設備的維修管理困難,對運行情況考核不便,單機處理水量有限,使用壽命等均有待時間驗證,因此,對埋地設備一直爭議很大,現在,埋地設備熱已經降溫。建於地下的可檢修、便於操作(有人員操作空間)污水處理設計方式應於推薦。上千噸的污水處理廠建議採用地上式。在水量不大,場地十分緊張時仍可考慮用埋地設備。埋地設備的確工藝流程一般均採用兩段接觸氧化和沉澱工藝,水力停留時間一般為2小時,污水進入設備前,先進行水量調節和提升。
五、SBR及CASS處理工藝的原理及參數選擇:
(一)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SBR的核心是SBR反應池,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於一體。典型SBR工藝的一個完整運行周期由五個階段組成,即進水階段、反應階段、沉澱階段、排水階段和閑置階段。從第一次進水到第二次進水稱為一個工作周期。
從目前的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的研究、應用及發展趨勢來看,SBR稱得上簡易、快速、低耗的污水處理工藝。與連續式活性污泥法比較,SBR法具有以下特點:
①SBR裝置結構簡單,運轉靈活,操作管理方便。
②投資省,運行費用低。Ketchum等人的統計結果表明:採用SBR法處理小城鎮污水,要比用普通活性污泥法節省基建投資30%。
③可抑制絲狀菌生長繁殖,不易發生污泥膨脹,污泥指數SVI較低,有利於活性污泥的沉澱和濃縮。
④SBR處於好氧/厭氧的交替運行過程中,能夠在去除碳物質的同時實現脫氮除磷。
⑤SBR處理工藝系統布置緊湊、節省佔地。
⑥運行穩定性好,能承受較大的水質水量沖擊。
⑦各項運行控制參數都能通過計算機加以控制,易於實現系統優化運行。
(二)周期循環曝氣活性污泥法(CASS工藝):
CASS(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工藝是近年來國際公認的處理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先進工藝。該工藝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礎上,反應池沿長度方向設計為兩部分,前部為生物選擇區也稱預反應區,後部為主反應區,在主反應區後部安裝了可升降的自動撇水裝置,曝氣、沉澱、排水等過程在同一池子內周期循環運行,省去了常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迴流系統。
(三)CASS與SBR曝氣方式的選擇:
由於小區大都是居民居住區,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因此,污水廠建設時應充分考慮噪音擾民問題和污水廠操作人員的工作環境,採用水下曝氣機代替傳統的鼓風機曝氣可有效解決噪音污染。另外,由於CASS工藝獨特的運行方式,採用水下曝氣機可省去復雜的管路及閥門,安裝、維修方便,使用靈活,可根據進出水情況開不同的台數,在保證效果的條件下,達到經濟運行的目的。
(四)CASS與SBR撇水機的選擇:
撇水機是CASS工藝的關鍵組成部分,其性能是否穩定可靠直接影響到CASS工藝的正常運行。目前,國內外對撇水機仍在進行研究和開發,按照目前所用的原理撇水機可分為三種類型,即浮球式、旋轉式和虹吸式。撇水機研製的關鍵是解決潷水過程中,堰口、導水軟管和升降控制裝置與水流之間形成的動態平衡,使之可隨排水量的不同調整浮動水堰浸沒的深度,並隨水位均勻地升降,將排水對底層污泥的干擾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證出水水質穩定。
自主研製開發的撇水機屬絲杠旋轉式,自動撇水裝置主要組成部分是:潷水器、可擾動的軟管、水位控制器、可伸縮推動桿和驅動電機等。其中潷水器又叫自動浮動式水堰,上部為堰口和防止浮渣進入出水的浮筒,下部出水管兼起支撐作用,部分浸沒在水中,通過可伸縮推動桿使方形堰口達到連續均勻地排出反應池中的上清液。實際應用表明,所研製的撇水裝置達到了國內外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具有升降平穩、排水均勻、自動控制、價格低廉等優點,該項研究不僅滿足了工程的需要,而且具有創新,屬專項保密技術之一。
六、處理小區污水主要設計參數:
SBR設計參數:污泥負荷0.1~0,15kgBOD5/kgMLSS.d,污泥齡20~30天,工作周期12小時,其中,進水2.5小時(曝氣或不曝氣),反應6小時,沉澱0.75~1小時,排水2小時,閑置0.5~0.75小時。出水指標:COD〈50mg/L,BOD5〈20mg/L,SS〈10mg/L,CASS設計參數:污泥負荷0,1~0,2kgBOD5/kgMLSS.d,污泥齡15~30天,水力停留時間12小時,工作周期4小時,其中曝氣2.5小時,沉澱0.75小時,排水0,5~0.75小時,出水指標與SBR相近。
七、污泥處理:
污水處理量上千噸時,一般採用濃縮後脫水處理,小規模時一般濃縮後定期用大糞車運至填埋或作農肥。
八、小區污水處理廠址選擇和布置:
小區系統的廠址選擇和廠區布置在基本原則上與大廠是一致的。但是考慮到小區系統在服務對象和流程選擇上的獨特性,在廠址選擇和布置時也應考慮到小區系統的特點。
1.廠址規劃:
(1)與服務地區的衛生防護區應有一定距離;
(2)風向(不影響所服務地區和周圍地區);
(3)交通運輸和水電供應。
(4)便於兼顧小區其它生活保障設施的統一管理。
2.廠區道路和構築物之間的間距:
由於小區系統選用較小的設備和構築物,廠區交通、維修及衛生要求所需的空間相應較小。廠區內應設計充足的車輛通道,路寬設計可以輕型載重汽車的回轉半徑為依據。主要構築物之間的間距可考慮在3-5m之間。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