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地下水污染主要原因的說法錯誤的是( )。
【答案】:D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進而引起沿海地區海水倒灌;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葯,以及污水灌溉,導致污染物滲入地下水中;各種受污染的地面水體、廢水渠、廢水池和廢水滲井等持續泄露污染物。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其總礦化度、總硬度會上升,硝酸鹽、氯化物含量也會增加,有毒物質水平提高,溶解氧水平下降,有時還會含有病原體。地下水污染往往不易被察覺,治理難度大,恢復周期長,對供水水質構成威脅,加劇水資源短缺問題。因此,應當限制地下水的開發,並合理使用,以保護地下水資源。
B. 工業廢水能污染地下水嗎
時間長了肯定會把地下水污染了,這與地下水質補給有直接關系,因為地下水就是地表水經過長時間滲透到地下的,在農村很多地方有報道地下水有異味,已經無法飲用了。
C. 用來排廢水,對地下水會有污染嗎
1.1地下水污染的途徑
地下水污染途徑大致有5類。
1.1.1間歇入滲
大氣降水或其他灌溉水使污染物隨水通過非飽水帶,周期性地滲入含水層,主要污染潛水。常見的污染源有地表廢物堆、垃圾填埋場、尾礦庫、飼養場、污灌的農田等。此類途徑的污染程度與污染物的種類、污染源強度等有關。
1.1.2連續入滲
污染物隨補給水不斷地滲入含水層,主要污染潛水。常見的污染源包括廢水坑、污水池、沉澱池、沉渣池、化糞池、排污溝、管道滲漏處等。污染物在進入地下水之前,要經過包氣帶,由於地層本身具有一定的過濾和吸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污染物濃度降低,因此此類途徑的污染程度受包氣帶岩層厚度和岩性的影響較大。
1.1.3含水層之間的越流
污染物是通過越流的方式從已受污染的含水層(或天然鹹水層)轉移到未受污染的含水層(或天然淡水層)。污染物通過整個層間或破損的井管污染潛水和承壓水。如地下水的開采改變了越流方向,使已受污染的潛水進入未受污染的承壓水即屬此類。
1.1.4由地表水側向滲入
污染物通過地表水補給過程進入地下含水層,污染潛水或承壓水。其特徵是污染物影響范圍局限於地表水周邊,呈帶狀或環狀分布。此類途徑的污染程度受地表水水質、水動力條件以及距岸邊的距離等因素的影響較大。
1.1.5由通道直接注入
某些情況下,在利用井、孔、坑道等將污水直接排入地下岩石裂隙中進行地下處理時,排入的污染物質超過了地層的吸附、過濾等自凈能力,就會造成地下水污染,嚴重時可能形成大面積地下水的連片污染。
D. 地下水污染的方式及途徑
1.地下水污染的方式
地下水污染的方式可分為直接污染和間接污染。
直接污染的特點是,地下水中污染組分直接來源於污染源,污染組分在遷移過程中,其化學性質沒有任何改變。由於地下水污染組分與污染源組分的一致性,因此較易查明其污染來源及污染途徑,這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方式。在地表或地下以任何方式排放污染物時,均可發生此種方式的污染。
間接污染的特點是,地下水的污染組分在污染源中的含量並不高,或低於附近的地下水,或該污染組分在污染源里根本不存在,它是污水或固體廢物淋濾液在地下遷移過程中,經復雜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反應後的產物。例如:地下水硬度的升高多半以這種方式產生。
2.地下水污染的途徑
地下水污染途徑是復雜多樣的。有人以污染源的種類而分,諸如污水渠道和污水坑的滲漏、固體廢物堆的淋濾、化學液體的溢出、農業活動的污染、采礦活動的污染等,然而這種分類比較煩雜。實際上,按照水力學的特點分類更簡單。按此方法,地下水污染途徑可分為四類。
(1)間歇入滲型
間歇入滲型特點是,污染物通過大氣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濾,使固體廢物、表層土壤或地層中的有害或有毒組分,周期性地從污染源通過包氣帶滲入含水層。這種滲入多半是呈非飽和狀態的淋雨狀滲流形式,或者呈短時間的飽水狀態連續滲流形式。無論在其范圍或濃度上,均可能有季節性的變化。主要污染對象是潛水。
(2)連續入滲型
連續入滲型特點是污染物隨污水或污染溶液連續不斷地滲入含水層。最常見的是污水聚積地段(污水池、污水滲坑、污水快速滲濾場、污水管道等)的滲漏,以及被污染地表水體和污水渠的滲漏。其主要污染對象也多半是潛水。
(3)越流型
越流型特點是污染物通過層間弱透水層以越流的形式入滲到其他含水層。這種轉移通過天然途徑(水文地質天窗)、人為途徑(結構不合理的井管、破損的老井管等)或者人為開采引起的地下水動力條件的變化,而改變了水流方向,使污染水流通過大面積的弱透水層越流入滲到其他含水層。其污染來源可以是地下水環境本身的,也可以是外來的,它可能污染承壓水或潛水。研究這一類型污染的困難之處是查清越流具體地點及地質部位比較困難。
(4)徑流型
徑流型特點是污染物通過地下徑流的形式進入含水層,即通過廢水處理井、岩溶發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過廢液地下儲存層的隔離層的破裂帶進入其他含水層。海水入侵是海岸地區地下淡水超量開采而造成海水向陸地流動的地下徑流。此種污染的污染物可以是人為來源,也可以是天然來源,可污染潛水或承壓水。其污染范圍不很大,但其污染程度往往由於缺乏自然凈化作用而顯得十分嚴重。
E. 地下水污染污染途徑
地下水的污染途徑呈現出多樣化的形式,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別:
首先,是間歇入滲型。大氣降水或其他水源帶來的污染物,會通過非飽水帶,周期性地滲入含水層,主要影響的是潛水層。例如,廢物堆周圍發生的淋濾和漫溢過程就可能導致此類污染。
其次,是連續入滲型。污染物持續不斷地滲入含水層,同樣以污染潛水為主。這種情況常見於廢水匯集區域,如廢水渠、廢水池和滲井,以及受污染的地表水體,它們會持續性地造成地下水污染。
越流型污染則涉及不同含水層之間的污染物轉移。污染物可能通過整個層間、地層斷裂處,或是因井管破損而進入,導致潛水和承壓水受到污染。地下水開采活動有時會改變這種越流方向,使已受污染的潛水流入未受污染的承壓水層。
最後,徑流型污染是通過地下徑流將污染物帶入含水層。在這種情況下,污染物通過地下岩溶孔道進入,可能影響潛水或承壓水的水質。
地下水污染(ground water pollution)主要指人類活動引起地下水化學成分、物理性質和生物學特性發生改變而使質量下降的現象。地表以下地層復雜,地下水流動極其緩慢,因此,地下水污染具有過程緩慢、不易發現和難以治理的特點。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徹底消除其污染源,也得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使水質復原。至於要進行人工的地下含水層的更新,問題就更復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