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農村生活源污水量的產生系數

農村生活源污水量的產生系數

發布時間:2024-08-18 14:41:59

A. 農村集鎮生活污水計算

根據我了解的情況,這方面好像一直沒有明確統一的標准。資料顯示,「十一五」初,我國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約80多億m3,農業人口達7億多人,全國有45400多個鄉鎮、60多萬個行政村、250 多萬個自然戶,每天產生生活污水數千萬噸,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原來的經驗數據是大概鄉鎮人均用水量中,鎮能達到人均90升左右,鄉大概是75上升。農村居民的排水量宜根據實地調查結果確定,在沒有調查數據的地區,可取用水量的60%-90%作為排水量,一般取40升/人.日的居多。 為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編制了東北、華北、東南、中南、西南、西北六個地區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指南,2010年9月頒布實施,你可參考。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B. 生活污水排放量計算公式

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等於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系數乘以市鎮非農業人口乘以365。根據浩宇污水處理官網查詢可知: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指城鎮居民每年排放的生活污水。用人均系數法測算。測算公式為: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等於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系數乘以市鎮非農業人口乘以365是綜合生活污水排放量可以依據綜合生活用水量的百分之80-百分之90來計算,具體根據居住條件、衛生器具完備程度進行選取。例如農村很多生活用水是沒法收集的,所以可以選擇低值;城市中心城區的衛生器具很完備,可以選擇高值。

C. 淺談農村生活污水能用於產沼氣嗎,生活

理論上可以。來

農村生活源污水中有機物可以被厭氧微生物在沒有氧的條件下,分解產生沼氣。然而,在實際工程應用中,農村生活污水很少單獨用於產沼氣。根據理論推算,產沼氣的生物系統中每降低1千克COD可產生0.35立方米沼氣。

以農村5口之家為例,農戶生活污水日產生量為500升,污水COD濃度取500毫克/升,厭氧發酵(沼氣發酵)技術去除70%COD將產生0.0613立方米沼氣,遠低於農戶1.5立方米沼氣需求(每人每天生活所需實際耗氣量約0.2立方米,不會超過0.3立方米)。因此,生活污水COD濃度偏低即有機物含量少,生活污水不適合單獨用於厭氧發酵產沼氣。然而,生活污水可以與人畜糞便、廚房垃圾、秸稈等有機物料混合後產沼氣。

D. 我想請問一下,查出來農村的日平均用水量與廢水產生量的比例是多少啊

引用《室復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的相關制規定如下:
3.1.2居民生活污水定額和綜合生活污水定額應根據當地採用的用水定額,結合建築內部給排水設施水平和排水系統普及程度等因素確定。可按當地相關用水定額的80%~90%採用。

所以,廢水平均產生量=平均用水量*(0.8~0.9)。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E. 農家樂污水量怎麼計算

農村生活污水流量計算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定額估演算法:在設計前,收集農村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數、給排水系統現狀和規劃等資料,依據當地政府部門制定的用水定額,根據服務人口估算出用水量,然後再乘以產污系數(一般取0.8、0.9)得出服務范圍內的污水。
2、實地調查法:通過實地調查,了解農民的生活用水習慣,大致估算出污水處理工程服務區農民的生活產生污水總量。
3、類比估演算法:調查與擬建污水處理工程村鎮周邊距離較近、生活條件和生活習慣相似的村鎮是否建設工程。

F.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50戶型是多少處理量

按照規范,設計取值最大量,用水量200L每人每天。污水系數按照回0.9計算,戶型按照4人計算。
處理量=50*0.2*0.9*4=36噸答/天=1.5噸/h。
但是就我所知,這種處理量已經非常小了,無法做設備,所以你這個處理量配置應該是按照3噸/h的型號做的配置。這種還算比較合理的。

G.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組合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農村地區人們的環保意識薄弱,經濟相對欠發達,也缺乏生活污水排水收集管網系統及集中處理設施;或是居住比較分散,造成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困難,造成90%多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當前農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環境污染嚴重威脅農村水源地的水資源安全,也加劇了淡水資源危機,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最終危害到人畜的生存發展。在國家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今天,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污染控制和治理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1農村生活污水特徵及處理
農村生活用水一般以地表水(例如,河流、溝渠、池塘、堰、湖泊和水庫等)、地下水(井、窖)和自來水3者結合使用。我國農村生活污水主要來源於廁所糞便及其沖洗水、洗浴廢水和廚房餐飲用水等,可分為灰水和黑水2類。前者由廚房排水、衛生淋浴水、洗衣水構成;後者水由糞便和尿液及其沖洗水構乎滾成[3]。我國農村生活污水具有分散、日變化系數大(通常為3.0~5.0)、間歇性排放,且氨氮含量高、可生化性強、含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較少等特點[4]。
充分胡咐了解農村生活污水的特點,在結合當地經濟水平、自然條件和環境目標的基礎上,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緩解水資源短缺矛盾,改善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均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污水的收集和處理方式的差異,污水處理模式可分為分散式和集中式2大類。
分散處理通常具有投資小、運行費用低、污泥產生量小、受外界影響小、簡單耐用以及易於實現水的循環利用等特點。此技術適用於規模較小、人口居住分散、污水不易集中收集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處理[5]。目前,我國農村地區應用較多的分散處理技術有人工濕地、高效藻類塘技術、蚯蚓生態濾池等多種方法。然而,隨著農村生活污水的組成成分日益越復雜,單一分散處理工藝的出水難以滿足受納水體的環保需求。
同時,不同的生活污水分散處理技術具有各自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這也都限制了分散處理技術的應用范圍與效果。基於此,目前較普遍的處理農村污水的辦法是將多種工藝進行組合以達到強化系統的凈化能力的目的。當前,根據農村生活污水組合處理技術的作用機理,大致可將它們分為3大類:生物組合技術、生態組合技術、生物-生態組合技術。
2生物組合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生物處理技術是指通過微生物在好氧、厭氧條件下去除污染物質的技術。該技術佔地面積小、污泥產量低,具有良好的耐沖擊負荷能力,可處理水量和水質波動性較大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中的厭氧單元(A)使污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得到降解,降低污水負荷,沉降懸浮物;而好氧單元(O)則進一步去除氮磷等營養物質和有機物。目前廣泛應用於農村生活污水的生物組合技術,主要是由A和O組合而成的不同工藝。
2.1A/O工藝
A/O工藝一般是以厭氧處理為前置單元,後接好氧處理的組合工藝。該工藝具有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和較好的系統穩定性。李清雪等在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BR)後分別增加了跌水曝氣和曝氣生物濾池處理,發現這2種組合工藝對農村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率比單獨採用ABR處理提高了9.5%和24.9%,可見ABR-曝氣生物濾池組合工藝對COD的去除效果較好[6]。
針對北方地區多晴少雨,太陽光充足的氣候特徵,何剛等將厭氧生物濾池+太陽能曝氣生物濾池聯用,通過太陽能曝氣系統提供氧氣,進一步降低了系統能耗[7]。
曹大偉等研究開發了地埋式一體化生物濾池,能耗設備僅為1台小型提升水泵,主要是由缺氧池+生物濾池組成,採用拔風管通風和濺水盤強化充氧[8]。
該裝置具有良好抗沖擊負荷的能力,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較好,對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63.1%、92.2%、68.6%和47.5%,具有不佔用土地資源、能耗和運行費用低特點,較適合在土地資源緊張的南方環湖農村地區推廣使用[9]。
2.2A2/O工藝
在A/O前加1個A單元,組成的厭氧-缺氧-好氧(A2/O)工藝,在國內歲做餘外很多生物處理技術中廣泛應用[10-11]。這種組合工藝有著較長水力停留時間、較低有機負荷,使得缺氧-好氧單元可以維持較低污泥含量,極大地減少剩餘污泥的排放量,為組合工藝實現污泥減量化。
高大文等採用升流式厭氧污泥固定床(UAFB)-缺氧-好氧膜生物反應(MRB)組合工藝處理生活污水,不僅對COD、NH3-N去除率達到93.3%、90.6%,同時能夠長期維持反應器內較低的污泥含量,減少剩餘污泥處理量和緩解膜污染[12]。
周俊等將缺氧槽置於厭氧槽的前端,並增加了微電解鐵屑床和復合生物材料,研發出了改進型的合並凈化槽。該凈化槽採用的是缺氧-厭氧-好氧(A2/O)處理工藝,該工藝一方面有效解決了污水中有機物含量較少,碳源不足,反硝化脫氮效果不佳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生物硝化、反硝化工藝和生物除磷工藝的結合,可以較好的同步脫氮除磷。實驗結果表明,在HRT為8h,系統迴流體積比為75.0%時,3月份對COD、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別為93.0%、80.0%和94.0%;而8月份則分別為94.0%、76.0%和91.0%[13]。
白曉龍等也對小型凈化槽進行了改進,採用折流式厭氧反應器-厭氧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生活污水採用上流式進水有效的減少了設備堵塞和維修時間[14]。
2.3其他組合工藝
除了常見的A/O、A2/O工藝外,在實際污水處理中還採用一些其他組合工藝。
詹旭等採用5級跌水充氧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農村污水,原水經水泵提升,通過5級跌水充氧,既滿足了所需溶解氧又免除了曝氣設備,減少了投資成本和運行電耗,使管理工作趨於簡單,該工藝對解決經濟相對落後農村地區的水環境污染問題,具有較明顯的效益[15]。
沈東升等研發了1種地埋式無動力厭氧達標處理設備(,UUAR),該裝置採用厭氧污泥床接觸池+厭氧生物濾池工藝,流程簡單、能耗低。與好氧生物處理相比,UUAR技術設備的基建投資可能略高於好氧處理,但無日常運行費用,且未出現剩餘厭氧污泥的積累問題,適合土地緊張、經濟落後、自然氣候惡劣的偏遠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分散處理[16]。
徐功娣等在生物凈化槽前進行了好氧預掛膜,形成了O-A-O組合工藝,該復合型生物凈化槽對NH3-N和TN的去除量較高,有效地降低了高含尿液農村生活污水的負荷,對COD和磷的去除率為59.6%和33.4%[17]。
針對華北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碳氮較低,吳迪等採用自流式厭氧-3級好氧-缺氧生物膜工藝,利用投加的生物球提高厭氧段的硝化能力;同時,在3級好氧缺氧生物膜段,通過跌水充氧實現硝化和反硝化除磷在同一反應器內進行,從而有效的解決了碳源供給能力的問題。該工藝對農村生活污水中COD、NH3-N、TN和TP去除率為73.7%、90.7%、59.6%和
69.7%[18]。其後,對3級好氧-缺氧生物膜技術進行改進,新工藝增設了迴流泵(迴流體積比2:1),且提高了厭氧段懸浮填料裝填率,改進後出水TN的去除能力有較大提高,達到63.9%[19]。
3生態組合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生態處理技術是利用土壤-植物(動物)-微生物復合生態系統,通過物理、化學、生物作用對污水中的資源加以利用,對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行降解和凈化的工藝[20]。相對於生物處理技術,生態處理技術一般建設管理費用低、節能耗,具有一定的景觀效果,更加註重生態服務價值。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目前應用實施的生態組合處理技術包括同種生態技術的組合和不同生態技術之間的組合。
3.1同種生態處理技術的組合
吳振斌等設計的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將下行流池和上行流池串聯,底部連通,使污水進入濕地系統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更加充分,該系統對污水中TN去除效果較好,去除率為43.6%[21]。
針對滇池地區低含量農村污水,劉超翔等採用表面流和潛流式2種人工復合生態床處理工藝,在高水力負荷(30cm/d)條件下,潛流式床體對COD、TN、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別為70.6%、60.6%、80.9%和66.0%,表面流床體則分別為63.1%、61.2%、90.2%和60.2%[22]。相較於單獨的人工濕地處理技術,人工濕地的組合技術,提高了濕地的含氧量和有機物,從而改善了硝化作用,提高了濕地對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脫氮效果尤其明顯。
葉芬霞等人設計的塔式復合人工濕地(TICW)的進水分為2段,一部分污水通過下部進水形成潛流式人工濕地,而另一部分污水則從塔頂流下形成表面流人工濕地,可為濕地後段的脫氮作用提供充足碳源[23]。
張洪玲等採用多級土壤滲濾系統處理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COD、NH3-N、TN、TP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70.0%、83.0%、59.0%、76.0%和94.0%[24]。鄭彥強等將2套地下滲濾系統並行,填充介質選用土壤、陶粒、爐渣和兩種自然有機質,也對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取得較好的效果[25]。
吉祝美等通過浮床技術在穩定塘水面種植生態植物建立了生態塘,該系統對高含量生活污水中COD、NH3-N、TN和TP均具有較高的去除率,可分別達到55.0%、70.0%、80.0%和75.0%以上[26]。李軍狀等設計的塔式蚯蚓生態濾池處理系統,每一層塔為一個處理單元,梯度塔層、串聯疊層布置。該系統對COD、氨氮、TN和TP處理效果好,且基建及運行費用低,總運行成本為0.671元/m3。該技術在經濟不發達農村地區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3.2不同生態處理技術的組合
王學華等以生態塘為預處理,人工濕地作為後續處理,對太湖三山島農村生活污水中NH3-N、TN、TP去除率高達95.0%~99.0%、95.0%~98.0%、92.0%~98.0%,且減少進水中SS含量,有效地緩解濕地系統的堵塞。生活污水經過塔式蚯蚓生態濾池的作用,出水負荷和污染物濃度降低,後進入水平潛流式人工濕地,進一步降低了有機物和營養物質的含量,使得出水水質基本達標。這種塔式蚯蚓生態濾池+人工濕地的組合工藝,自動化程度高且管理運行方便,比較適合在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農村地區推廣使用。
時建偉等在高效藻類塘的水面上以生物浮床的形式種植植物的組合系統,一方面顯著提高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出水的水質,並且節約了土地,另一方面生物浮床上移栽植物根系通過化感作用有效抑制藻類的生長,同時植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景觀效果和美化環境的作用[30]。高勝兵等採用植物與土壤滲濾系統聯用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去除效果較好。該復合體系對生活污水中BOD5、COD、TN、NH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73.5%、76.0%、85.0%、89.0%、85.0%[31]。
4生物+生態組合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生物+生態組合技術是生物和生態處理工藝的結合,前段生物處理主要去除有機物和部分營養物質,後續生態處理進一步脫氮除磷,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提高出水水質和系統運行的穩定性[32]。相較於生物組合技術和生態組合技術,生物+生態組合技術需綜合考慮農村地區的經濟條件,南北方地域氣候差異,以及用地條件、運行管理、污泥產量和實際工程案例等因素。由於人工濕地是應用最普遍的一種後續生態處理技術,我國農村常見的生物+生態組合技術主要包括生物+人工濕地組合技術和其他生物+生態組合。
4.1生物+人工濕地
生物+人工濕地組合系統中的生物單元可以有效完成對有機物的降解和硝化作用;同時,人工濕地系統能進一步去除氮、磷等污染物。將2者結合應用能夠提高污水中的各類污染物的去除率。唐晶等採用接觸氧化-人工濕地組合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對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別為68.2%、68.2%、69.5%、86.3%,且效果穩定。其中跌水充氧接觸氧化池對COD的去除貢獻較大,而人工濕地對TN、TP的去除貢獻較大[33]。
在太湖流域農村地區,白永剛等採用滴濾池-人工濕地組合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結果表明滴濾池對COD、NH3-N、TN和TP去除率分別為74.5%、79.2%、33.8%、47.5%,人工濕地的則分別為25.0%、20.8%、66.2%、52.5%[34]。
任珊珊等選擇化糞池-人工潛流型濕地工藝和蔣嵐嵐等採用MBR-人工濕地組合技術在太湖周邊農村地區也得到了應用,取得較好的去除效果[35-36]。
針對雲南地區氣候溫和,冬季氣溫較高,全年適宜植物生長的特點,李文卿採用改良A2/O一人工潛流濕地組合處理系統,同時在人工濕地加入了高吸附磷的基質。該系統對污水中COD、BOD5、TN、NH3-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80.5%、84.3%、91.8%、93.2%、86.4%,TP去除率始終保持在75.7%以上。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河頭村採用太陽能驅動生物濾塔-人工濕地組合工藝處理生活污水,該系統通過太陽能提供動力,射流噴射器充氧,處理效果好,且運行費用低,操作簡單,可以實現無人看守,適宜在經濟落後,偏遠農村地區推廣應用[38]。
余浩等採用「水解池-滴濾-人工濕地」3種工藝組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同時將珍珠岩礦渣、陶粒和石膏等分層放置滴濾池中,水力負荷可達4.0~8.0m3/(m2˙d),該組合工藝對COD、TN和TP的去除率均超過90.0%[39]。鍾秋爽等選擇厭氧-接觸氧化渠-垂直潛流型人工濕地組合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其中接觸氧化渠的作用是為後續人工濕地充氧;而厭氧池、接觸氧化渠和人工濕地對COD、NH3-N和TP均有較高的去除率,但厭氧池去除率較穩定,最高可達72.0%、49.5%和66.4%[40]。
4.2其他生物+生態
吳召富等設計的淹沒式生物膜-穩定塘組合技術取消了二沉池和污泥迴流,該系統對COD、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84.3%、97.0%、80.2%和77.3%,且生物膜系統出水污泥含量基本為0,後續經穩定塘處理後的出水水質良好,滿足回用標准[41]。張增勝等對崇明島的農村生活污水採用生物凈化槽-強化生態浮床(BPT-EEFR)組合處理工藝,結果表明該組合技術不僅對COD、NH3-N、TN、TP及SS的去除效果較好,同時佔地面積小、造價費用低、便於維護管理。
由生物浮床、生物接觸氧化以及河道生態系統構成的生態組合系統,也對農村生活污水中NH3-N、TN、TP、COD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該組合系統對污染物的去除率受季節影響,與秋季相比,夏季對污染物去除率較高,且污染物的去除率隨HRT的增加而提高,而4d後變化則趨於穩定[43]。
5結論與展望
我國幅員遼闊,在農村選擇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時應該因地制宜,綜合考慮當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和氣候條件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各種污水處理技術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實際應用中通過科學設計、優化組合,達到技術上的互補,發展具有較高水力負荷和小規模設備化特徵,易於操作管理的多種處理單元的復合創新技術。農村污水處理方興未艾,任重道遠,將科學、社會因素有機結合,可大大提高農村水環境治理成效,因此,除技術研發外,應加強以下方面工作:
(1)發揮院落式單元處理作用。建議每家每戶建設化糞池,對廁所污水、洗浴污水和餐飲污水進行初步處理。
(2)加強污水處理工藝或設施的運管技術研究,進一步開發適合於農村的易操作、少維護、低成本的運行模式、工藝。
(3)農村污水處理後可進行資源回用。由於農村生活污水主要為N、P等營養元素,經處理後可就近用於農業灌溉。
(4)提高農民生態環保意識。積極開展推廣使用生物菌肥、有機肥宣傳教育活動,引導農民減少化學肥料使用。
(5)逐步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根據我國農村實際,參考相關環保標准,制定適合於我國的相關技術標准和規程,同時,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完善獎懲政策,將農村水污染的治理納入法制化的軌道。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H. 農村水污染主要有哪些特點

1.1 單個處理量小
農村居民居住相對分散, 單戶人口數較少, 生活污水人均排放量較小 (80~100kg/d) 、污水處理量也不是很大。一個200戶、1000人左右的自然村, 即使全部收集出水量, 也就100t/d左右。
1.2 日變化系數大
農村以農村居民為主、工礦企業少, 村民的生活規律相近, 污水的排放在清晨、中午、傍晚三個時間段水量相對較大, 而夜間的排水量小, 甚至可能斷流。污水排放具有水量變化幅度大、排水不連續的特點, 日變化系數為3.5~5.0。污水量季節變化也很明顯, 夏季污水排放量遠高於冬季。
1.3 可生化性較好
農村用水大部分是居民用水, 除糞尿、洗滌水、餐廚水外, 還有少許畜禽廢水, 基本上沒有化學成分污染物, 各種污染物的濃度較低, 污水可生化性也較強, 含營養物多。
1.4 收集難度大
農村村莊地形復雜, 坡度不一致, 戶與戶之間落差大, 加大了管網收集難度, 有的一個村管網收集需要跨橋、穿洞、泵引。大部分農村地區由於政府財力和家庭支付能力嚴重不足導致缺乏相應的管網建設, 而由政府出資建設的污水處理設施也常常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由於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作為運行及維護費用, 污水處理設施逐漸被停用。污水處理系統維護管理資金投入不足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是造成農村污水處理設施不能長期穩定、有效運行的重要因素。

I. 關於 生活能源使用情況調查

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基礎設施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質基礎。加快發展農村能源,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內容,是促進生態保護、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鹽城農村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現狀卻並不樂觀,大量農村生物質能源被棄置不用,甚至白白燒掉,既嚴重浪費了稀缺的能源,又造成環境污染,還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農村能源利用現狀和問題
鹽城市沒有常規能源資源,農村可供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質能源,此外還有太陽能和風能,鹽城市生物質能源資源可分成四類:即人畜糞便、草類、農作物秸稈和薪柴。目前農村能源主要包括薪柴、秸稈、小水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煤炭、燃料油、電力等商品能源。2006年鹽城市農業普查資料顯示:鹽城農村居民生活用炊事能源有較大改變,使用天然氣和液化氣的農戶越來越多,但由於鹽城位處蘇北地區,經濟仍相對欠發達,許多農戶仍以柴草為主要炊事能源。第二次農業普查對1785114戶在農村居住1年以上常住戶的炊事能源使用情況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末,農村居民家庭主要炊事用能源以柴草為主,輔助炊事用能源以電為主;不同地區農村居民家庭炊事能源的使用差異較大。
(1)以柴草為主要炊事能源的農村居民家庭超過八成。2006年末,使用柴草作為主要炊事能源的農村居民家庭有1467766戶,佔82.2%;使用煤的38112戶,佔2.1%;使用液化氣或天然氣的262092戶,佔14.7%;使用沼氣的戶數佔0.7%;使用電的戶數佔0.9%;使用其他能源的戶數佔0.01%。分地區看,使用柴草作為主要炊事能源的農村居民家庭的戶數比重超過80%的有6個縣(市、區),其中阜寧縣戶數比重佔89.7%;使用煤作為主要炊事能源的戶數比重超過4%的有建湖縣;使用液化氣或天然氣作為主要炊事能源的戶數比重超過15%的有4個縣(區、市),其中亭湖區的戶數比重最高為22.8%。
(2)以電為輔助炊事能源的農村居民家庭達到五成以上。2006年末,鹽城全市農村使用輔助炊事能源的常住戶有1525756戶。其中:使用電作為輔助炊事能源的有866454戶,佔56.8%;使用液化氣或天然氣的有530332戶,佔34.8%;使用煤的有50245戶,佔3.3%;使用柴草的有66600戶,佔4.37%;使用沼氣的佔0.2%;使用太陽能的有6300戶,佔0.4%;使用其他能源的有2437戶,佔0.16%。分地區看,使用電作為輔助炊事能源的農村居民家庭的戶數比重超過50%的有7個縣(市、區),其中阜寧縣的戶數比重最高,達77.5%;使用液化氣或天然氣作為輔助炊事能源的戶數比重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3.2%)的有7個縣(市、區),其中大豐市的戶數比重最高,達57.5%。
30多年來,盡管政府對農村能源進行了有計劃和有組織的開發, 但是直接焚燒薪柴、秸稈的狀況未得到根本性改變。無論從整個農村能源消費總量還是從農村生活用能的角度,薪柴、秸稈所佔比重都相當高,浪費極大。而且生物質直接焚燒, 將產生的大量煙塵和余灰,嚴重污染生活環境並損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另外, 農葯、化肥的不正確使用和垃圾等隨意堆放, 使得大氣、地下水、土壤等受到了嚴重污染, 加之砍伐、植被破壞和農民環保意識不強等, 致使農村污染高於城市。開發農村可再生能源,做好農村能源節約,不僅有利於改變農民傳統生活能源消費模式,減少農民對商品能源的依賴,而且能夠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沼氣的開發利用是解決農村能源和環境問題重要途徑
為了徹底解決農村能源和環境問題, 沼氣開發利用就成為農村居民使用能源的一條切實可行的重要途徑。
1、沼氣是適合鹽城農村資源環境的清潔環保能源。沼氣是有機物在厭氧條件下經微生物的發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種可燃性氣體。沼氣的熱值:5500-5800大卡/立方米。主要成份是甲烷和二氧化碳。發展農村能源不僅開發沼氣、太陽能、秸稈氣化等可再生能源,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而且治理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具有較好的開發前景和發展潛力。
沼氣的發熱值相當高,一般為20934——25121千焦/立方米,燃燒最高溫度可達1400℃,高於城市液化氣的熱值,是一種優質燃料。沼氣是一種可再生無污染的能源,只要有太陽和生物的存在,就能不斷的周而復始地來製取沼氣。微量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雖有毒性,但經過氧化燃燒作用,可解除毒性,所以製取沼氣不會產生污染,相反傳染疾病的病源——人畜糞便以及城鎮有機廢物,經過沼氣池厭氧發酵、沉澱作用,能殺滅病菌和寄生蟲卵,有效防止了疾病傳染。沼氣原料來源廣泛,可以就地取材,人畜糞便、作物秸桿、植物的枯枝落葉、污泥垃圾、含有機物的工業廢渣、廢水等均可作為製取沼氣的發酵原料,不需要特殊的生產條件,池溫穩定在10℃以上就可產氣。江蘇省屬亞熱帶和暖溫帶地區,年平均氣溫為13℃—16℃,只要注意沼氣池的越冬管理,一年四季均可產氣。
2、沼氣工程可為生態農業、農村環境建設做貢獻。沼氣不僅是一種優質高效清潔燃料,而且所產生的沼液、沼渣也有非常廣泛的用途。沼氣余渣的肥效是普通農家肥的三倍多,可有效地促進作物增產,提高產品質量;沼液可以用來施肥、養殖魚蝦、浸種。通過走「豬——沼——果」、「豬——沼——魚」、「豬——沼——菜」等種養業生物鏈模式,改善了土壤長期使用化肥出現的板結情況,有機肥成分明顯提高,農村水體污染現象得到有效控制;同時使農產品品質得以提升,可見沼氣不僅能解決農村能源問題,而且將農戶的生產、生活、種植、養殖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農業資源的再生增值和多級利用,改善農村環境,引導農民脫貧致富,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帶動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3、沼氣是技術發展成熟的可靠能源。經過20多年的摸索,農村沼氣技術已經發展成熟,且為了保證建設一個使用一個,保護使用農戶的利益,鹽城規定農村沼氣項目建設必須執行相關國家或行業標准。統一採用「一池三改」模式,要求各地嚴格按照這些規程和標准,逐村調研,逐戶設計,統一施工,做到建一個用一個,切實為改善農民生活和促進農業生產發揮實效。鹽城組織開展的農村沼氣工程建設,具體包括三個方面:農村「一池三改」(建沼氣池、改廁、改圈、改廚)戶用沼氣、大中型畜禽場沼氣治理和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池。
4、沼氣開發利用成為可能的成因。鹽城是農業大市,畜牧業生產是鹽城的傳統產業。據第二次農業普查數據顯示:2006年鹽城生豬飼養量達819.37萬頭左右,家禽飼養量達2.16億只左右,羊的飼養量達138.19萬只,牛的飼養量1.82萬頭。多年來,鹽城畜牧業生產在全省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位置:2006年,全市生豬的產量佔全省20%,家禽的飼養量佔全省27.2%。在全省的生豬飼養量前10名中,鹽城的阜寧、東台、濱海、大豐等四縣(市)榜上有名,其中阜寧縣多年來一直位居第一。
目前每年產生數以萬噸的糞便絕大部分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通過建設沼氣工程,可以化廢為寶,生產大量的優質燃氣,代替燃燒秸桿和煤,可大大改善廣大農民的生活質量。農戶建一口八立方米的沼氣池,可年產沼氣300立方米,可基本滿足一家4-5人的生活用能需求,節約燃料和電費500元左右。目前全市已新建有農村「一池三改」戶用沼氣工程近3.43萬戶,其中2007年新建1.24萬戶,不僅給農民帶來生活質量的提升,而且節約了大量能源支出。
沼氣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及其根本原因
農村新能源,無論是生物質能源還是太陽能、風能、沼氣等,並不是什麼全新的、重新創造的能源,實際上是最為傳統的能源,一直是人類特別是傳統農業社會賴以生存的最重要能源。但農村新能源的「新」表現在農村可再生能源的「工業化式」利用上,即規模化(集中化)、技術化和裝備化。所謂規模化(集中化),就是將農村可再生能源(特別是生物質能源)集中到一起,集中處理、加工、轉換、傳輸和使用。所謂技術化,就是農村可再生能源利用不再是順手用材、靠天吃飯,而是藉助一定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技術,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轉化和貯存。所謂裝備化,就是農村可再生能源的轉化、貯存、傳輸和使用往往需要一定裝備和工具。農村新能源規模化、技術化和裝備化需要新型農民和新型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但是,目前作為農村新能源的沼氣在推廣使用中遇到一定的困難。
1、畜禽養殖排泄物治理任務十分繁重,沼氣建設工程量很大。有關資料表明:在正常情況下一個百頭牛場年排糞尿量達1100噸。一個千頭豬場年排糞尿量達2000餘噸,一個萬只雞場年排糞便達360噸,可以說一隻畜禽就是一個污染源,一個規模養殖場就是一個大的污染場,鹽城規模以上豬場、雞場、肉牛場、奶牛場幾千家,就有幾千個污染源。一個千頭豬場年排泄污水約7000多噸,污水不加處理直接滲入地下,造成地下水中的硝酸鹽含量過高,給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此外畜禽養殖還對周圍空氣產生嚴重污染,空氣中的氨氣、硫化氫氣體及其他有毒有害氣體直接對畜禽和人群產生污染,影響人畜健康。據2006年第二次農業普查資料顯示:鹽城生豬年末存欄286.15萬頭,羊存欄51.53餘萬只,家禽存欄6876.1萬只。全市養殖污水排放量上幾千萬噸。但目前列入省級治理項目的生豬和牛存欄量僅占鹽城2006年總量的個位數,並且鹽城畜禽散養戶只有很小一部分建設戶用沼氣池。從目前畜禽養殖排泄物治理的情況看,主要以沼氣化進行處理。因此,在養殖業污染治理中,沼氣建設工程量還很大。
2、農村生活污水尚未得到有效處理,推廣農村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技術任務非常艱巨。據測算,鹽城全市鄉村人口601.81萬人,以每人每年100公斤的污水量計算,農村生活污水年產生量達6億噸,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才剛起步,農村生活污水還處於無序排放的狀態,推廣農村生活污水凈化沼氣技術的面很廣。
3、農戶勞動力外出打工規模大。目前,農民佔有耕地比較少,難以容納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的兼業行為就比較突出,特別是通過外出打工獲得收入就成為許多農村勞動力的重要選擇,工資性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亮點。近年來,全市農民工資性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日益成為農民收入不可或缺的重要來源。2006年全市農民工資性純收入人均2117.7元,占農民收入的比重達39.3%,比上年增加4.5個百分點。本地就業吸納能力逐步增強,直接增加了當地農村勞動力就業機會。農村勞務輸出繼續增加。2006年,全市外出從業人員122.3萬人。由於勞務輸出人數不斷增加,農民外出勞務收入始終保持兩位數增長。2006年,農民外出打工得到的勞務收入人均1271.42元,占農民純收入的23.6%。外出打工的勞動力基本上是以擁有較高文化水平和較強體力的「精英」農村勞動力為主,而農村新能源具有一定的技術含量,需要一定的知識水平和勞動強度,這些「精英」農民的外出無疑會使農村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缺少必備的人力資源支持。
4、農村內部出現社會分化。當前,我國農民更像是一個身份的象徵,農民已經被分化為具有相當差異的社會階層。不同農村社會群體的收入不同、就業方式不同,就造成他們對發展農村新能源具有不同的態度和不同的支付能力。
5、資金短缺,全面推廣有一定困難。沼氣工程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之所以目前尚未全面推廣,建設資金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建設一個沼氣池需費用約為3000元左右,對蘇北尤其是鹽城農村居民而言是筆不小的開支,需要政府將沼氣建設工程作為農村基礎建設工程來加以扶持。2004年開始,江蘇通過農村沼氣國債項目,為蘇北五市爭取了800萬元,同時江蘇通過小型公益設施農村能源項目也拿出800萬元,扶持試點縣的沼氣池建設。但分到每個試點縣的資金只有10萬元,按照1戶補助1000元的標准一個縣最多隻能建100個沼氣池。鹽城「十一五」規劃新建「一池三改」戶用沼氣池7萬個,需要建設資金達2.1億元之巨。如此巨額的資金需求,如果不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投入必將對鹽城的沼氣事業產生嚴重製約。建設資金短缺,培訓專項經費更加捉襟見肘,經費短缺影響了技術的推廣與普及。
6、媒體宣傳不夠,群眾認識不充分。在開發利用農村能源上,突出存在的是比較忽視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尤其是對以沼氣為重點的農村能源建設功效缺乏了解,僅僅停留在「省柴節煤、點燈燒飯」的層次上,沒有足夠認識到農村能源利用在新的發展階段對生態環境改善、農民增收致富和促進農村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沒有把農村能源開發利用作為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一項重要舉措來抓,沒有真正把農村能源建設列入到新農村建設的議事日程。目前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的社會宣傳不夠,使廣大幹部、群眾對農村能源建設重要性認識不充分,能源利用新產品、新成果信息沒有完全深入到村、組、農戶。
推進農村新能源開發利用必須立足長遠,多策並舉
1、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我國農村新能源的推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推廣、接受、再推廣過程,才能夠使廣大農民認識和接受新能源。在這個長期的過程中,新能源的發展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但不能因此產生消極和懷疑情緒。
2、當前農村新能源推廣利用的重點是農村高收入水平群體。從收入水平的人群分布來看,2006年鹽城農村人均年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農戶佔全部農戶的比重為20%,2006年鹽城平均每戶常住人口為3.59人。這樣計算,大約20%左右的農戶家庭年收入在2.5萬元左右,按戶均農村新能源固定資產投資2500元計算,農村新能源固定資產投資占家庭收入的比重為10%左右,應該是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因此,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當前階段我國農村新能源推廣應首先著力於這些收入水平比較高的農民群體。增加農民收入水平就成為農村新能源長遠發展的基礎。農民收入水平的增加不僅可以提高農民利用農村新能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農民收入水平提高可以使其更加註重能源使用質量,從而提高農民利用農村新能源的意願。
3、農村新能源利用要盡量採用勞動力節約型技術。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特別是比較富裕的農村勞動力的機會成本比較高,如果農村新能源利用所耗費的勞動力數量比較大、勞動強度也較高,就會抑制那些最具有利用新能源能力和意願的農民進入農村新能源領域。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婦女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此,農村新能源利用技術也應根據農村的這一發展趨勢來進行技術推廣。
4、加強教育、宣傳和培訓。農村新能源不僅技術含量較高,還需具備一定的安全知識,這對許多農民(特別是農村婦女)來說,無形中就存在一個門檻,使得許多農民對新能源望而卻步。因此,通過對廣大農民對農村新能源的教育、宣傳和培訓,可以提高農民利用新能源的自覺性。
5、加強農村新能源服務體系的建設。當前,我國農村能源在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產業開發、社會化服務等方面都沒有形成自己的發展體系。鄉級服務站已基本上沒有了,縣級農村能源辦公室的級別也很低,而且一般以提供沼氣技術的咨詢和服務為主,服務范圍窄,工作力度小。要發展農村新能源,必須加強農村新能源的科研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農村新能源利用要與村莊整治相結合。目前,我國許多地區正在進行以「歸村並點」為主要方式的村莊整治,村莊整治不僅可以為農村新能源的規模化利用提供條件,還可以通過新能源管網建設與村莊整治相結合,降低發展農村新能源的固定資產投資,吸引更多的農民利用新能源。
6、把發展生物質能源作為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一個嘗試。通過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引導企業與農村、農民之間形成更緊密的經濟聯合體。這不僅能有效解決生物質能資源分散性、易變質性與大工業生產集中性、連續性的矛盾,還能促進農村新興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7、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要優先考慮農村能源的需求,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建議國家設立專項資金,加大投入,實施農村生物質能源利用惠民工程,從農民需求入手,以提高傳統生物質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農林剩餘物能源利用為重點,著力加快省柴節煤爐灶的升級換代,大力普及沼氣使用,積極開發秸稈氣化、秸稈緻密成型等小規模、分散性、直接為廣大農民群眾服務的生物質能源產業。(作者單位:江蘇省統計局鹽城調查局/鹽城市農村社會經濟調查隊)

閱讀全文

與農村生活源污水量的產生系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污水管道怎麼驗算地基承載力 瀏覽:197
汝州污水處 瀏覽:146
除垢劑循環變綠 瀏覽:631
糠醇糠醛型呋喃樹脂 瀏覽:904
太原單相污水泵哪裡買 瀏覽:713
離子交換膜能否讓水通過 瀏覽:36
除菌凈水器哪個好 瀏覽:740
ro反滲透濾芯三個口出水口 瀏覽:224
飲水機采購需要什麼流程 瀏覽:364
溺水處理辦法 瀏覽:106
超濾機換濾芯教程 瀏覽:931
污水變黃加氧化劑無色 瀏覽:254
碘甲烷可以蒸餾嗎 瀏覽:101
污水管一般有哪些參數 瀏覽:193
凈水器用哪種離子交換樹脂好 瀏覽:480
700噸廢水產生多少氨氮 瀏覽:990
農村污水管埋設深度 瀏覽:36
怎麼減壓蒸餾控制壓力 瀏覽:211
蘇州印染廠過濾芯哪裡有 瀏覽:537
樹脂濾芯可以去鈣鎂離子嗎 瀏覽: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