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廢水處理3R

廢水處理3R

發布時間:2024-10-11 09:26:43

① 關於 環境保護的問題 有7個問題 高手請回答!!

1。什麼是環境?
環境是指周圍事物的境況。周圍事物是同某項中心事物相對而言的。本書所講的環境,即通常所說的地理環境,是以人類為中心的環境,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類。自然環境是由日光、大氣、水、岩石、礦物、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共同組成的。社會環境是人類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通過長期有意識的社會勞動所創造的人工環境。例如,人們把荒地改造為良田,把丘陵緩坡改造為梯田,把天然草地改造為人工牧場,把灘塗改造為水產養殖場;或是選擇符合自己要求的地點,創建村落、城市、工礦區、療養區、風景游覽區,等等。現在人類賴以生存和從事各種活動的環境,是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共同組成的。
2。什麼是環境污染? 環境污染的分類是什麼?
按照環境科學的定義,凡是能影響人體健康或造成經濟損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進入環境,便稱為環境污染。廣義地說,當自然環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改變原有狀態時,就是受到了「污染」。如果這種污染是自然因素引起的,那麼並不產生明顯的危害作用,可通過環境自身的凈化作用得以恢復。目前所談的環境污染主要是指人為因素造成的污染。即由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甚至是潛在的危害,這就叫環境污染。

有三點說明:一是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物有三類:物理的——放射性物質的輻射、物體的振動、雜訊和熱污染;化學的——主要指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如汞、鎘、砷、氰化物、酚、多氯聯苯、化學農葯等;生物的——各種致病菌、病毒、致病黴菌、寄生蟲卵。二是污染物要達到一定的數量、濃度和持續作用的時間才能形成危害。三是污染分自然污染和人為污染,其中以人為污染危害性更大,更值得人們重視。

4。什麼是大氣污染?常見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大氣污染是指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現象。

大氣污染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岩石風化等;也有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隨著人類經濟活動和生產迅速發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時,產生大量的廢氣、煙塵物質排入大氣中,嚴重影響了大氣環境質量。
5。當前大氣環境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以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為例,分析其形成及危害的主要原因。
大氣圈厚1000多公里,其中3/4的質量集中在厚約12公里的對流層中。主要成分是氮、氧、氬、二氧化碳,其他成分不到0.01%。

主要大氣環境問題有:臭氧層耗竭問題,二氧化碳引起的「溫室效應」(使地球表面溫度升高)問題,酸雨危害問題以及其他近地層大氣污染問題等。

6。水污染及危害性,吸煙的危害性。
水體污染是指一定量的污水廢水、各種廢棄物等污染物質進入水域,超出了水體的自凈和納污能力,從而導致水體及其底泥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生物群落組成發生不良變化,破壞了水中固有的生態系統,破壞了水體的功能,從而降低水體使用價值的現象。造成水體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向水體排放未經過妥善處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施用的化肥、農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雨水沖刷,隨地面徑流進入水體;隨大氣擴散的有毒物質通過重力沉降或降水過程而進人水體等。其中第一項是水體污染的主要因素。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量的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入水體,水污染日益嚴重。
==============
1、可以直接毒殺生命

有關專家曾通過動物實驗獲得了下列的結果:馬在注射8滴尼古丁,就會很快死亡;狗用一滴尼古丁注射到靜脈里就可以將它置於死地;另外,讓某些動物長期吸煙後,可以發現有血管收縮甚至明顯硬化的趨勢。

2、可以破壞人體的營養成分

吸煙可以阻止人體對維生素C的吸收,尼古丁對維生素C有直接的破壞作用。人體如果長期缺乏維生素C,就有患壞血病的可能。

3、可以誘發多種疾病

由於吸入體內的煙對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有惡性刺激作用,因而有人認為它是呼吸道感染,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甚至口、唇、舌、食道等癌症的誘發因素。

由此看來,吸煙對人體健康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要盡量戒除或少吸煙,不吸煙的人最好不要染上這個嗜好。

青少年吸煙危害更大

吸煙在我國青少年中十分常見,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學生守則》都規定未成年人和中學生不許吸煙,據統計,現在青少年中吸煙的人數還相當多,有上升趨勢,我國高中學生和初中學生中的男生吸煙率分別為68%和54%。

青少年吸煙是一種極其有害的不良行為。

首先,它是對生命的危害。青少年吸煙的危害比成年人更大。因為青少年正處在身體迅速成長發育的階段,身體的各器官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比較稚嫩和敏感,抵抗力不強,而且對各種有毒物質的吸收比成年人要容易,所以中毒更深。青少年吸煙還可能導致早衰、早亡以及影響下一代的發育。吸煙會引起少女的月經紊亂和痛經。

第二,吸煙對心理功能有害無益。長期吸煙會導致注意力和穩定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時還會降低人的智力水平、學習效率和工作效率。青少年吸煙成癮,可能引起思維的嚴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損傷,嚴重的會導致思維中斷和記憶障礙。吸煙對青少年的智力、個性、心理品質、學業等都有害。

第三,青少年吸煙會助長其追求享樂的生活態度,增加父母的經濟負擔,會促成不良交往,誘發不良行為,甚至引發犯罪。為了弄到買煙的錢,不惜偷竊、敲詐勒索、搶劫。

青少年吸煙還會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吸煙現在已經成為引起火災事故、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原因。香煙的煙霧會污染周圍環境,損害他人健康。

7。徵集環保語錄,徵集環境污染的圖片。(給予 超鏈接網站謝謝~~1)
環保名言語錄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恩格斯

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滿每個人的欲壑

——甘地

人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也是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的一部分。他將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視為獨立於整體之外——這是一種意識的錯覺。這錯覺是種監獄,把我們監禁在個人慾望和少數最親近的人身上。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拓展慈悲心,擁抱所有的生靈和整體自然的美,以掙脫這座監獄。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在將來,有助減少廢物的3R原則,即減用(Rece)、再用(Reuse)及再造(Recycle)將不再足夠。我認為更好的概念是3P,即把污染物(Pollutants)化為產品(Proct)及利潤(Profits)。」
~保然技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梁維安先生

「培養環保意識漸成教育中的重要部份,環保博覽有助推廣良好的環保措施,並提供機會與致力改善環境的人士接觸交流,達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第五屆香港綠色學校獎冠軍 - 聖保祿學校校長黃金蓮修女

征環保名言語錄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恩格斯

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滿每個人的欲壑
——甘地
●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馬克思、恩格斯)

●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始終是他們出生以前和降生以後的周圍環境的產物(歐文)

●環境決定著人們的語言、宗教、修養、習慣、意識形態和行為性質(歐文)

●就所有的生物而言,即使最強烈的內在本質,在很大程度上出是由其所處的外部環境而造成的(喬治·愛略特)

●人的素質都相同,只是環境產生差異而已(利希滕伯格)

●庄嚴的大海產生蛟龍和鯨鯢,清淺的小河裡只有一些供鼎俎美味的魚蝦(莎士比亞)

●住在什麼地方,習慣就隨什麼地方(阿富汗)

●在南瓜里度日,就成圓形;在竹子里生活,就成長形(越南)

●生命力盤圓水則圓,盂方水則方

●橘生江南,逾江北為枳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認爹和娘

●怎樣的模,印出怎樣的糕

●風因得竹若殊遇,水不在山無激流

●人挪活,樹挪死

●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馬克思)

●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並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馬克思)

●環境我一手創造了環境(拿破崙)

●人類不是環境的創造物,環境是人類的產品(迪斯累利)

●一個人是在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反抗中創造成功的(蘇聯)

●寶石即使混在沙石堆里,仍然晶瑩奪目(印度尼西亞)

●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能放開眼光找他們所需要的境遇的人,要是找不著,就自己創造(肖伯納)

●山高藏猛虎,峽深藏蛟龍

●深山藏虎豹,亂世出英雄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水寬養大魚,畦高長大薯

●濕柴怕猛火

●家有餘糧雞犬飽,戶多書籍子孫賢

●山裡孩子不怕狼

●大船要在深水行(英國)

●草原好養千里馬,高山好長萬年松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沒有風暴,船帆不過是一塊破布(雨果)

●地是大的,可是地在我的腳下(里維拉)

●破瓮里腌不出好鹹菜 -腥鍋里熬不出素豆腐

●狗窩里養不出金錢豹

●喜鵲窩里掏不出鳳凰來

●老鼠巢內地善鳥

●糊泥水裡洗不出白蘿卜

●井水裡沒有魚,枯樹上沒有葉(蒙古)

●冷水裡做不出熱豆腐來

●冷鍋里跳不出熱粟子來

●染缸里倒不出白布來

●雞窩里飛不出金鳳凰

●小洞爬不出大蟹

●破衣藏虱,破屋藏賊

●小籠裝不住大鳥

●籠小蒸不下大饅頭

●小廟放不進大菩薩

●小水不容大舟

●淺水養不住大魚

●鯨魚不在小溪中(朝鮮)

●池水淺,魚相傷

●破廟不招好和尚

●餅再大,大不過烤餅的鍋(柬埔寨)

●水越清,魚越少(英國)

●塘中魚盡,白鶴起身

改善環境,保護家園

凈化環境,美化家園

關心環境就是關心自己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堅決打擊破壞環境的犯罪行為

保護生態環境,倡導文明新風

保護環境光榮,污染環境可恥

保護環境,熱愛人類自己的家園

參與綠色生活行動,邁向新世紀

保護環境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

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法制化的軌道

努力把環境保護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建設一個美好的綠色家園

為實現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跨世紀目標而努力奮斗

行動起來,保護環境,從自己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利用誰補償

② 國外是怎麼處理抗生素生產廢水的

抗生素生產廢水成份復雜,有機物濃度高,溶解性和膠體性固體濃度高,PH值經常變化,溫度較高,帶有顏色與氣味,懸浮物含量高,含有難降解物質和有抑菌性作用的抗生素,並且有生物毒性。其具體特徵如下:
處理方法:
1、混凝預處理
抗生素廢水的濁度和懸浮物濃度較高,因而在水質預處理部分採用混凝法預處理,去除高懸浮物和濁度,以便使水質史適宜進行後續生物處理。
混凝的基本原理
混凝澄清是給水和廢水處理實踐中的一種常用的單元操作它是指在混凝劑的作用下,使廢水中的膠體和細微懸浮物凝聚為絮凝體,然後予.以分離除去的水處理方法。膠體溶液或懸浮液穩定的原因是:固體微粒的粒度太細,同時帶有同性電荷形成布朗運動;另外,溶液中還有一種親水的膠體,它是可溶性的大分子,如蛋白質、澱粉和腐植酸等,它們的分子上都帶有親水的極性基團如一OH、一COOH、一NH3等對水具有較強的親和力,在分了的周圍保持較厚的水層,能發生膨脹,有形成真溶液的傾向。膠體或懸浮液形成分散體系就是依靠細微粒度,荷同性電荷以及在水中的溶解作用而形成穩定狀態的,因而必須投加混凝劑來破壞他們的穩定性,使其相互聚集為數百微米以至數毫米的絮凝體,才能予以除去。混凝就是在混凝劑的離解和水解產物的作用下,使水中膠體污染物質和細微懸浮物脫穩並聚集為具有可分離性的絮凝體的過程,其中包括凝聚和絮凝兩個過程,統稱為混凝。
混凝的作用機理
在混凝處理中,主要是通過壓縮雙電層和電性中和機理起作用的。
凝聚作用:
凝聚作用是指加入無機電解質,通過電性中和作用,壓縮雙電層,降價了ζ電位,減少微粒間的排斥能,解除布朗運動,使微粒能夠靠近接觸而聚集在一起的作用。
混凝預處理對原水中的COD及硫酸鹽濃度的影響
在進行混凝預處理時,除了希望通過混凝預處理去除較高的SS外,還希望能夠同時去除水中的高濃度COD及某些生物抑制性物質,如硫酸鹽。由於在進行水質保存時,引入了硫酸根離子,根據前述內容可知,抗生素制葯廢水中主要的生物抑制性物質就是硫酸鹽。因而,在預處理部分,混凝預處理過程對COD及硫酸鹽濃度變化的影響。隨沉降時間的延長,COD及硫酸鹽的去除率均會逐漸地增大,這主要是因為隨著沉降時間的延長,不溶性的COD附著在絮凝體上而不斷下沉,最終被除去的緣故。硫酸鹽的去除為下一步的厭氧生物處理提供了便利,降低硫酸鹽濃度,從而減少硫酸鹽還原菌作用後生成的硫化氫不能及時地外排而造成對厭氧微生物的毒害作用。
抗生素廢水的生化處理
2、廢水的好氧生物處理
廢水的好養生物處理原理
好氧生物處理是在提供游離氧的前提下,以好氧微生物為主,使有機物降解,穩定的無害化處理方法。廢水中存在的各種有機污染物,以膠體狀、溶解狀的有機物為主,作為微生物的營養源。這些高能位的有機物質經過一系列的生化反應,逐級釋放能量,最終以低能位的無機物質穩定下來。有機物被微生物攝取後,通過代謝活動,有機物一方面被分解、穩定,並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被轉化,合成為新的原生質的組成部分,即微生物自身生長繁殖。這一部分就是廢水生物處理中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增長部分,通常稱為剩餘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應用最廣的廢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它是指將空氣連續鼓入大量溶解有機污染物的廢水中,經過一段時間,水中即形成生物絮凝體一活性污泥,在活性污泥上棲息、生活著大量的好氧微生物,這種微生物以溶解有機物為食料,獲得能量,並不斷增長,使廢水得到凈化。它由曝氣池、二次沉澱池、曝氣系統及污泥迴流系統等組成。由初次沉澱池流出的廢水與二次沉澱池底部迴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在曝氣池的作用下,混合液得到足夠的溶解氧並使活性污泥和廢水充分接觸,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污染物為活性污泥所吸附並為存活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群體所分解,使廢水得到凈化。
活性污泥處理系統有效運行的基本條件是:
(l)廢水中含有足夠的可溶性易降解有機物,作為微生物生理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2)混合液含有足夠的溶解氧:(3)活性污泥在池內呈懸浮狀態,能夠充分地與廢水相接觸:(4)活性污泥連續迴流,及時地排除剩餘污泥,使混合液保持一定濃度的活性污泥:(5)沒有對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質進入。
活性污泥法的凈化過程
在正常發育的活性污泥的微生物體內,存在著由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組成的生物聚合物,這些生物聚合物是帶有電荷的電介質。因此,由這種微生物形成的生物絮凝體,都具有生理、物理、化學吸附作用和凝聚、沉澱作用,在其與廢水中呈懸浮狀和膠休狀的有機污染物接觸後,能夠使後者失穩、凝聚,並被吸附在活性污泥表面。
活性污泥具有很大的表面積,能夠與混合液廣泛接觸,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吸附作用,就能夠除去廢水中大量的呈懸浮和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使廢水的COD值大輻度地下降。
小分子有機物能夠直接在透膜酶的催化作用下,透過細胞壁被攝入細菌體內,但大分子有機物則首先被吸附在細胞表面,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小分子後再被攝入到細胞體內。一部分被吸附的有機物可能通過污泥排放被去除。
3、廢水的厭氧處理
廢水的厭氧處理原理
廢水的厭氧處理是在沒有游離氧的情況下,以厭氧微生物為主對有機物進行降解,穩定的一種無害化處理方法[。在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中,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被降解,轉化為簡單、穩定的化合物,同時釋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CH4的形式出現,可回收利用。同時,僅少量有機物被轉化,合成新的細胞組成部分。
第一階段,可稱為水解、發酵階段。復雜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水解發酵。水解可定義為復雜的非溶解性的聚合物被轉化為簡單的溶解性單體或二聚體的過程。高分子有機物因相對分子質量巨大,不能透過細胞膜,因此不可能為細菌直接利用,因此它們在第一階段被細胞外酶分解為小分子。如纖維素被纖維素酶水解為纖維二糖與葡萄糖,澱粉被澱粉酶水解為麥芽糖和葡萄糖,這些小分子的水解產物能夠溶解於水並透過細胞膜為細菌所利用。而後,這些物質在發酵細菌的細胞內轉化為更簡單的化合物並被分泌到細胞外。發酵是有機化合物既作為電子受體也是電子供體的生物降解過程,在此過程中,溶解性有機物被轉化為以揮發性脂肪酸為主的末端產物。這一階段的主要產物有揮發性脂肪酸、酸類、乳酸、CO2、H2、H2S、甲胺等。與此同時,酸化菌也利用部分物質合成新的細胞物質。
酸化過程是由大量的、多種多樣的發酵細菌完成的。其中重要的類群有權梭狀芽孢桿菌和擬桿菌。它們大多是嚴格厭氧的,但通常有約1%的兼性厭氧菌存在於厭氧環境中,這些兼性厭氧菌能夠保護嚴格厭氧菌免受氧的損害與抑制。
第二階段,稱為產氫、產乙酸階段,是由一類專門的細菌,稱為產氫產乙酸菌,將丙酸、丁一酸等脂肪酸和乙醇等轉化為乙酸、C02、HZ。
在標准條件卜,乙醇、丁酸和丙酸不會被降解,因為在這些反應中不產生能。但氫濃度的降低可使這些反應導向產物方向。在運轉良好的反應器中,氫的分壓一般不高於lOPa,平均值約為0. 1 Pa。當作為反應產物之一的氫的分壓如此之低時,乙醇、丁酸和丙酸的降解則可以產生能,即反應的實際自由能成為負值。
在由氫和二氧化碳形成甲烷時,只有在產乙酸產生的氫被產甲烷菌有效利用時,系統中氫才能維持在很低的分壓。根據平均氫分壓可以計算出反應器里一個氫分子平均在0. 5s以內被消耗,這意味著氫分子在其產生後僅僅能移動0. 1 mm的距離。也說明這種生化反應需要密切的共生關系存在於菌種之間。這種現象稱為「種間氫傳遞」。不僅存在著氫的傳遞,有跡象證明「種間甲酸傳遞」也是相當重要的。
第三階段,稱為產甲烷階段。由產甲烷菌利用乙酸、H2、C02,產生CH4。
在厭氧反應器中,所產甲烷的大約70%由乙酸歧化菌產生。在反應中,乙酸中的羧基從乙酸分子中分離,甲基最終轉化為甲烷,羧基轉化為二氧化碳,在中性溶液中,二氧化碳以碳酸氫鹽的形式存在。
已知利用乙酸的產甲烷菌是索氏甲烷絲菌和巴氏甲烷八疊球菌。兩者的生長速率有較大的區別。當乙酸濃度較低時,索氏甲烷絲菌較巴氏甲烷八疊球菌優勢生長。由於索氏甲烷絲菌對底物有更高的親和力,在廢水處理中可能取得較高的有機物去除率,且索氏甲烷絲菌的生長有利於形成品質良好的顆粒污泥。因此這種優勢生長對系統運行是非常有利的。
厭氧消化微生物
1、發酵細菌(產酸細菌)
主要包括梭菌屬、擬桿菌屬、丁酸弧菌屬、真菌屬和雙歧桿菌屬等。
這類細菌的書要功能是先通過胞外酶的作用將不溶性有機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機物,再將可溶性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成脂肪酸、醇類等。研究表明,該類細菌對有機物的水解過程相當緩慢,pH和細胞平均停留時間等因素對水解速率的影響很大。不同的有機物的水解速率不同,如類脂的水解就很困難。因此當處理的廢水中含有大量類脂時,水解就會成為厭氧消化過程的限速步驟。但產酸的反應速率較快,並遠高於產甲烷反應。
發酵細菌大多數為專性厭氧菌,按其代謝功能,發酵細菌可分為纖維素分解菌、半纖維素分解菌、澱粉分解菌、蛋自質分解菌和脂肪分解菌。
2、產氫產乙酸細菌
產氫產乙酸菌包括互營單胞菌、互營桿菌屬、梭菌屬和暗桿菌屬等。這類細菌能把各種揮發性脂肪酸降解為乙酸和H2。
3、產甲烷細菌
產甲烷菌分為兩類:一類主要利用乙酸產生甲烷,另一類數量較少,利用氫和二氧化碳的合成生成甲烷。
厭氧反應中的硫酸鹽還原
在處理含硫酸鹽或亞硫酸鹽廢水的厭氧反應器中,這些含硫化合物會被細菌還原。硫酸鹽和亞硫酸鹽會被硫酸鹽還原菌(SRB)在其氧化有機污染物的過程中作為電子受體而加以利用。SRB將硫酸鹽和亞硫酸鹽還原為硫化氫,會使甲烷產量減少。
根據所利用底物的不同,SRB可被分為三類:
氧化氫的硫酸鹽還原菌(HSRB);
氧化乙酸的硫酸鹽還原菌(ASRB);
氧化較高級脂肪酸的硫酸鹽還原菌(FASRB)。
有機物的降解中少量硫酸鹽的存在不會影響處理過程,但與甲烷相比,硫化氫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大得多,每克以硫化氫形式存在的硫相當於2克COD,因而在處理含硫廢水時,盡管有機物的氧化已相當不錯,COD的去除率卻不令人滿意。
4、抗生素廢水的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水處理的特點
活性炭吸附技術用於醫葯、化工及食品工業等方面,在國內外有多年的歷史。活性炭水處理的特點為:
1、活性炭對水中有機物有卓越的吸附特性
由於活性炭具有發達的細孔結構和巨大的比表面積,因此對水中溶解的有機污染物,如苯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石油及石油產品等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而且對用生物法和其它化學法難以去除的有機污染物,如色度、異臭、亞甲藍表面活性物質、除草劑、殺蟲劑、農葯、合成洗滌劑、合成染料、胺類化合物及許多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等都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2、活性炭對水質、水溫及水量的變化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對同一種有機物污染物的污水,活性炭在高濃度或低濃度時都有較好的去除效果。
3、活性炭對某些重金屬化合物也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如汞、鉛、鐵、鎳、鉻、鋅、鑽等,因此,活性炭用於電鍍廢水、冶煉廢水處理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4、活性炭水處理裝置佔地面積小,易於自動控制,運行管理簡單。
5、飽和炭可經再生後重復使用,不產生二次污染。
6、可回收有用物質,如處理高濃度含酚廢水,用鹼再生後可回收酚鈉鹽。
活性炭吸附的基礎理論
固體表面由於存在著未平衡的分子引力或化學鍵力,而使所接觸的氣體或溶質被吸引並保持在固休表面上,這種表面現象稱為吸附。固體都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具有實用價值的吸附劑是比表面積較大的多孔性固體。活性炭就因為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而具有較高的吸附能力,可用作吸附劑。
吸附劑與被吸附物質之間是通過分子間引力(即范德華力)而產生吸附的,稱為物理吸附;吸附劑與被吸附物質之間產生化學作用,生成化學鍵引起吸附的,稱為化學吸附離子交換吸附是指一種吸附質的離子,由於靜電引力,被吸附在吸附劑表面的帶電點上。
活性炭的吸附速度
吸附速度是指單位重量吸附劑在單位時間內所吸附的物質量。在廢水中,吸附速度決定了廢水和吸附劑的接觸時間。吸附速度越快,所需的接觸時間越短,吸附設備容積也越小。
吸附速度決定於吸附劑對吸附質的吸附過程。多孔吸附劑對溶液中吸附質吸附過程基本上可分為三個連續階段:第一階段稱為顆粒外部擴散階段,吸附質從溶液中擴散到吸附劑表面:第二階段稱為顆粒孔隙擴一散階段,吸附質在吸附劑孔隙中繼續向吸附點擴散:第三階段稱為吸附反應階段,吸附質被吸附在吸附劑孔隙內的表面上。一般而言,吸附速度主要由膜擴散速度或孔隙擴散速度來控制。
由實驗得知,顆粒外部膜擴散速度與溶液濃度成正比。對一定重量的吸附劑,膜擴散速度還與吸附劑的表面積的大小成正比。因為表面積與顆粒直徑成反比,所以顆粒直徑越小,膜韋、一散速度就越大。另外,增加溶液和顆粒之間的相對運動速度,會使液膜變薄,可以提高膜擴散速度。
孔隙擴散速度與吸附劑孔隙的大小及結構、吸附質顆粒大小及結構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吸附劑顆粒越小,孔隙擴散速度越快,即擴散速度與顆粒直徑的的較高次方成反比。因此,採用粉狀吸附劑比粒狀吸附劑有利。其次,吸附劑內孔徑大可使孔隙擴散速度加快,但會降低吸附量。
影響活性炭吸附的因素
1、吸附劑的理化性質
吸附劑的種類不同,吸附效果也不一樣。一般是極性分子(或離子)型的吸附劑容易吸附極性分了(或離子)型的吸附質,非極性分子型的吸附劑容易吸附非極性分子型的吸附質。由於吸附作用是發生在吸附劑的內外表面上,所以吸附劑的比表面積越大,吸附能力就越強。另外,吸附劑的顆粒大小、孔隙構造和分布情況,以及表面化學特性等,對吸附也有很大的影響。
2、吸附質的物理化學性質
吸附質在廢水的溶解度對吸附有較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吸附質的溶解度越低,越容易吸附。吸附質的濃度增加,吸附量也是隨之增加:但濃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吸附量增加很慢。如果吸附質是有機物,其分子尺寸越小,吸附反應就進行得越快。
3、廢水的pH值
pH值對吸附質在廢水中的存在形態(分子、離子、絡合物等)和溶解度均有影響,因而其吸附效果也就相應地有影響。廢水pH值對吸附的影響還與吸附劑性質有關。例如,活性炭一般是在酸性溶液中比在鹼性溶液中有較高的吸附率。
4、溫度
吸附反應通常是放熱的,因此溫度越低對吸附越有利。但在廢水處理中,一般溫度變化不大,因而溫度對吸附過程影響很小,實踐中通常在常溫下進行吸附操作。
5、共存物的影響
共存物質對主要吸附質的影響比較復雜。有的能相互誘發吸附,有的能相當獨立地被吸附,有的則能相互起千擾作用。但許多資料指出,某種溶質都以某種方式與其他溶質爭相吸附。因此,當多種吸附質共存時,吸附劑對某一種吸附質的吸附能力要比只含這種吸附質時的吸附能力低。懸浮物會阻塞吸附劑的孔隙,油類物質會濃集於吸附劑的表面形成油膜,它們均對接觸時間吸附有很大影響。因此在吸附操作之前,必須將它們除去。
6、接觸時間
吸附質與吸附劑要有足夠的接觸時間,才能達到吸附平衡。吸附平衡所需時間取決於吸附速度,吸附速度越快,達到平衡所需時間越短。
四、研究結果(廢水處理試驗結論)
1、針對此種廢水,其混凝處理的最佳條件為:混凝劑品種為三氯化鐵,質量百分比濃度為10%,每lL廢水中需投加此種混凝劑0.2ml,其最適pH值為7
2、進行廢水的生化處理,可知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隋性物質、難降解物質。
3、在T=33士1℃的條件下,確定其厭氧水解常數
4、由於廢水中含有多種有機化合物,在用活性炭進行吸附試驗時,表現了一定的競爭作用,活性炭總吸附量不高。
5、對於厭氧處理中的硫酸鹽,它的去除與廢水中所含的COD有一定的關系。詳細資料摘自:http://wenku..com/link?url=-rZYzotwVqhEibE74YEzhcMF_gxdXU3ZhB0sJEQVO8NtKcdqDwSeh_m6m-fjJY7ooOxeuuSJvT_2rnAuTtVNHi4TdsfeE3r-0esoZroDqEm www.juheliusuantie.com.cn 詳情請到網路文庫了解

③ 垃圾循環再用的3R原則是什麼

3R原則:減少、再用和循環的原則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循環經濟與知識經濟一起,成為國際上兩個重要的發展趨勢。搞清循環經濟產生的歷史背景和具體做法,對於我們這樣一個資源和環境容量有限的人口大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及其產生背景

循環經濟的概念於上世紀90年代後期在工業化國家出現,它是相對於傳統經濟而言的一種經濟形態,代表了一個新的發展趨勢。其基本含義是指:通過廢棄物或廢舊物資的循環再生利用來發展經濟,其目標是使生產和消費過程中投入的自然資源最少,向環境中排放的廢棄物最少,對環境的危害或破壞最小,即實現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經濟發展。

循環經濟的提出,是人類對難以為繼的傳統發展模式反思後的創新,是對人與自然界關系在認識上不斷演進的結果。

工業革命以後,由於科學技術進步,生產力發生了質的變化,人類擁有的物質財富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人們因此而產生了一種錯覺,以為自然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棄物似乎也不會對環境產生嚴重的危害。由於對資源和環境容量的有限性缺乏認識,人類在取得一個個成就的同時,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工業廢棄物產生的公害奪走了成千上萬人的健康和生命,環境破壞造成了數以百萬計的生態難民。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加之全球人口的急劇增加,傳統的發展模式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這些嚴酷的現實,迫使人類對自己與自然的關系進行深刻的反思,形成了可持續發展這一全新的發展觀。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和1992年聯合國環發大會,是這一新發展觀形成的兩個重要里程碑。《環境和發展里約宣言》和《21世紀議程》等文獻的簽署,標志著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認識。循環經濟的概念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循環經濟的產生和發展,首先是廢棄物管理戰略轉變的需要,也是產業鏈的有機延伸。德國和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國家。其主要原因是:

——固體廢棄物的快速增長需要有新的管理戰略。日本從1990年開始提出垃圾減量化問題,並使東京的垃圾年增長率從8%降到1998年的5%以下,但仍有大量的垃圾產生,使垃圾填埋場的使用年限急劇下降,新建又要佔地。廢舊物資的分類回收和循環利用,既可以少產生廢棄物,又可以減少垃圾填埋佔地。

——他們已處於工業化後期,經過長時間積累,廢棄物中有大量的廢舊物資,如廢鋼鐵、報廢汽車、廢家電、廢紙張等可以回收利用;通過循環再生利用,再投入少量的礦產資源生產新的產品,就能實現產品報廢和更新的動態平衡。

——他們在工業化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資源,本國礦產資源所剩不多,客觀上要求對廢棄物進行再生利用,否則就要花更多的錢從國際市場上去購買。

——完善的法律體系和公眾較高的環保意識,是這兩個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基礎。

循環經濟的核心是我們原來所說的廢舊物資回收和資源綜合利用,但兩者又不完全相同:一是出發點不同。過去我們講廢舊物資回收,主要是因為物質匱乏,通過節約和廢舊物資回收利用來緩解供應短缺;現在是強調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經濟發展的社會成本,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二是范圍不同。過去我們強調的是生產資料,如廢鋼鐵、廢玻璃、廢橡膠等的回收利用,而循環經濟中要實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三化」)的廢棄物,已從生產領域擴展到生活領域,重點是城市的生活垃圾。三是途徑不同。過去我們通過計劃實現廢舊物資回收再生,現在則是在法規和標準的嚴格執行前提下,通過市場運作來發展循環經濟。

二、循環經濟實踐和理念的發展

在上世紀70年代OECD國家實施「污染者付費」的環保政策後,企業界也開始探索新的生產方式,通過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的排放,並形成了廢棄物的不同利用途徑和方式。此類實踐分兩種形式:一是在企業內部;二是發生在企業之間。循環經濟的發展不僅得到了發達國家政府的推動,也得到了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的積極響應。例如,從上世紀80年代末起,杜邦化學公司將減少(Rece)、再用(Reuse)和循環(Recycle)作為指導原則,組織企業內部的物料循環,創造性地形成了化學工業的「3R製造法」,大大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到1994年底,使生產中產生的廢棄塑料減少了25%,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減少了70%。公司也因此降低了廢棄物的處理成本,節省了大量開支。

生態工業園(Eco-InstrialParks)是循環經濟的重要形式,通過廢棄物交換將企業聯系起來。加拿大、美國等國的實踐表明,廢棄的石油產品和有機物的綜合利用,可以形成生態產業鏈,進而形成生態工業園。丹麥凱隆堡是目前國際上運行最為成功的生態工業園。電廠是該園區產業鏈的核心。電廠給制葯廠供應高溫蒸汽,取代了其自備鍋爐;給居民供熱,減少了3500個家庭取暖爐;供應中低溫的循環熱水,使大棚生產綠色蔬菜;余熱放到水池中用於養魚,實現了熱能的多級使用。同樣,粉煤灰用於生產水泥和築路,脫硫石膏用來造石膏板,使進口的石膏原礦減少一半。該園產生的效益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節水。煉油廠每年節水120萬立方米,葯廠廢水處理後的90萬立方米也可用來替代淡水。二是節約礦產資源。電廠用煉油廠排出的空氣每年節煤30000噸(約占物料投入的2%),節油19000噸。制葯廠的殘渣用來製造有機肥料節約氮800噸,磷400噸。電廠和煉油廠的廢棄物資源化,每年節約2800噸硫和80000噸石膏原料。三是減少廢棄物排放。電廠20萬噸的粉煤灰和80000噸除塵渣不再填埋;煉油廠2800噸的硫不再排到空氣中;制葯廠100萬立方米的水處理廢渣不用填埋或填海而製造成有機肥料,供附近的農場使用。此外,還避免了約2000噸二氧化硫和13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

國內外的學者和專家根據企業的實踐總結提出了工業生態學(原文是InstrialEcology,國內有人翻譯為生態工業,或產業生態),並成為循環經濟發展的指導理念。工業生態學的概念,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研究部當時的副總裁RobertFrosch於1989年在《科學美國人》發表的「加工業的戰略」一文中第一次提出。1997年,斯坦福和耶魯大學聯合辦了一份《工業生態學》雜志,探討其理論與實踐。其基本做法是將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用到工業生產體系的設計中,將工業生產過程類比成生態系統中的一個封閉體系。其中一個環節產生的「廢物」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個環節的「營養物」或原料。這樣,彼此相近的工業企業就可以形成一個相互依存、類似於自然生態中食物鏈的「工業生態系統」。當然,從目前的實現程度看,相對於自然生態系統而言,工業生態系統中的類比概念還是比較簡單而低級的。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工業生態系統還難以達到自然生態系統的循環共生程度。盡管如此,按照工業生態學中「工業共生」、「工業代謝」的概念,來設計企業之間的「生態」聯系,還是體現了可持續發展中生態效率原則的精髓。1992年,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在向聯合國環發大會提交的一份報告:《改變航向:一個關於發展與環境的全球商業觀點》中,最先提出生態效率的概念,就是「既要提供價格上有競爭優勢的產品或服務,以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質量,又要逐步降低對生態的影響和資源消耗強度,使之與地球大概的承載能力相一致」。用通俗的話說,生態效率有兩層含義:其一,在資源投入不增加甚至減少的條件下實現經濟增長。其二,在經濟產出不變甚至增加的條件下,向環境排放的廢棄物大大減少。

從產出的角度看,工業生態學追求的環境目標是「零排放」。它指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有利用價值的廢物都被用起來了,因而向環境中排放的廢棄物極少甚至為零;這與我國過去提倡的「吃干榨凈」的意思相近。從現實看,無論是「零排放」還是「吃干榨凈」,都很難真正實現。舉例來說,現在世界能源的平均綜合利用效率是30%多,我國為20%多,其餘的部分都被當成廢棄物排放到環境中了。無論未來的技術多麼發達,能源的綜合利用率也很難提高到100%。因此,實現「零排放」的環境目標可能只是一個理想。從投入角度看,生態工業學追求的目標是「減材料化」(Dematerialization,有人翻譯成非物化),其含義是指在產出數量和質量不變的條件下減少物料的投放強度,同時不影響產品的質量;既要產品變輕、變小、變薄,又要經久耐用。因此,這是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德國沃佩韜(Wuppertal)氣候、能源和環境研究所前副所長Bleek在1994年提出,在一代人時間內將資源效率提高10倍,在不降低發達國家生活水平的條件下,縮小貧富差距,使我們的子孫後代在地球上持續生存和發展(翁端:《環境材料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國際上已經進行了廢棄物「零排放園區」、「零排放社區」和「零排放汽車」等的試驗,而「減材料化」則更多地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世界上已成立了4倍因子和10倍因子俱樂部,研究有關理論。

從技術上看,循環經濟主要體現在清潔生產和綠色製造上。清潔生產最初從少廢、無廢工藝和廢物綜合利用演化而來。1975年,聯合國環境署(UNEP)在巴黎成立工業和環境規劃活動中心,該中心在工業和環境領域列了兩個計劃,其中之一就是清潔生產。1989年,UNEP理事會會議決定在世界范圍內推進清潔生產。從1993年起,我國開始利用世行項目進行清潔生產試點。清潔生產是將污染預防戰略持續地應用於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之中,通過技術進步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及其對環境和人類的危害。清潔生產的核心是污染預防,實施「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管理,通過節能降耗和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從上世紀90年代起,製造業界為了響應可持續發展的倡議,在生產中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提出了綠色製造的概念。1993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機床敏捷製造研究所、加州大學能源研究所和空軍科學研究辦公室,聯合成立了綠色設計與製造協會,研究製造業中的環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問題。1996年製造工程師學會出版了綠色製造藍皮書,其中提出的綠色製造概念是,綜合考慮優化的資源利用和環境影響的製造系統,使工業產品從設計、製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影響最小,不損害人體健康,資源的利用效率最高。工業廢棄物的90%來自於製造業。因此,改變生產方式、重塑製造業形象成為製造業努力的方向。

三、循環經濟發展中的法律與利益因素

通過立法促進廢棄物的回收和綜合利用,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德國於1991年和1996年頒布《包裝廢棄物處理法》和《循環經濟和廢物管理法》,規定了廢物處理的次序首先是盡量減少其產生,然後才是循環使用和最終處置。德國法律規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馬口鐵、鋁、紙板和塑料等包裝材料的回收率要達到80%。歐盟和北美國家也相繼制定了鼓勵廢物或副產品回收、綠色包裝等方面的法律,並提出了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復用或再生利用的具體目標。法國提出2003年包裝材料的85%應被循環使用。奧地利的法規要求必須對80%的回收包裝材料進行循環處理或再利用。歐盟規定到2003年報廢汽車的回收利用率達到重量的85%。由此可見,法律是廢棄物回收和綜合利用的重要依據。

為了建立循環社會,日本在2000年前後相繼頒布了《促進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資源有效利用法(修訂)》、《固體廢棄物管理法(修訂)》、《建築材料回收法》、《食品回收法》和《綠色消費法》等多項法律,與原來頒布的《容器包裝與回收法》、《家用電器回收法》等,構成了建立循環社會的法律框架。在《促進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中,日本將「循環社會」定義為自然資源消耗最少、對環境壓力最小的社會;將那些能用但還沒有利用起來的「垃圾」定義為「可再生資源」,並要求其回收;提出垃圾管理順序為:減少產生量→再利用→回收→能量利用→安全處置;明確了政府、地方主管、企業和公眾的責任,鼓勵每個人為建立循環社會做出努力;增加了企業的「生產者責任」,對產品從生產到最終處理的全過程負責;政府將制定「促進建立循環社會的基本規則」;還提出了促進循環社會的措施,並對產生污染的企業徵收環境補償費等。

企業在廢舊物資回收和資源綜合利用中產生利潤,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企業是經濟發展的主體。沒有企業的積極性,沒有企業的行動,發展循環經濟只能停留在口頭上,而不能產生實際的效果。下面,我們仍以凱隆堡生態工業園為例,說明經濟紐帶是怎樣將園中不同的企業聯系起來的。企業經營的最大目的是為了獲取最大的利潤。制葯廠之所以選擇用電廠的蒸汽而不自己生產,是因為用後者的蒸汽更省錢。1982年制葯廠鍋爐改造,經過可行性研究,選擇了最經濟的供熱方法,即全部使用電廠的蒸汽。從電廠獲得蒸汽只要鋪兩英里長的供氣管道,相當於葯廠兩年的內部改造投資。同樣,石膏板廠用電廠脫硫產生的石膏也是為了節省資金,原來該廠要從西班牙進口石膏原礦,現在用電廠脫硫產生的石膏,節省了運輸費用,從而使產品的成本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條:一是法律強制,即環境法律法規的實施和環境標準的執行,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外在因素。用產業界人士的話說,廢棄物不準隨便排放了,企業就必須做出處理或綜合利用的選擇。二是利益驅動。利益驅動有兩層含義:降低成本和創造價值。用了其他企業的廢棄物或副產品,就可以省一部分原料費用,產品的成本就降下來了;同時,在廢舊物資利用過程中也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是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內因。法律強制和經濟利益是發達國家發展循環經濟不可或缺的前提。沒有環境保護法律和標準的強制執行,企業不會主動地去利用廢棄物;沒有經濟效益,即使政府強制去做,企業也會找出種種借口來拖延和規避。

四、用循環經濟的理念指導環保產業的發展

從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考慮,為子孫後代的發展著想,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已經沒有了發達國家工業化時的廉價資源和環境容量,也經不起傳統發展方式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以最小的資源代價發展經濟,以最小的經濟成本保護環境,應當成為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出發點和目的。

首先,涉及廢舊物資回收和再生利用的產業發展可以用循環經濟的理念來設計。廢舊物資回收利用方面,我國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國際上也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每年再生資源回收價值達2500億美元左右,且以15~20%的速度增長。世界鋼產量的45%、銅的62%、鋁的22%、鉛的40%、鋅的30%、紙製品的35%來自於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利用再生資源進行生產,不僅可以節約自然資源,遏制廢棄物的泛濫,而且比利用礦物原料少耗能,少排放污染物。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老舊汽車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將成為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例如,報廢汽車中的許多物件,像舊發動機、舊輪胎等都可以進行循環利用。以舊發動機為「毛坯」,按照嚴格的技術要求,採用專門的工藝和設備,對主要零部件進行清理、檢測、加工、更換,可以生產出「再製造發動機」。其功能、油耗、環保等指標完全能夠達到新發動機的標准,其價格僅是新機的50~60%。用這種辦法,舊發動機85%的價值得到了利用;而回爐只利用了原價值的3%。廢舊輪胎回收利用也是如此。國際上每年舊胎翻新量一般佔新胎量的10%。我國每年生產新輪胎1.01億條,產生廢舊輪胎約3000萬條左右,其中400萬條得到了翻新,僅佔新胎量的4%。據測算,每翻新一條胎可節約橡膠4千克,碳黑2千克,尼龍簾布1.7千克,石油18千克,鋼材1千克。只要使我國的舊胎翻新量達到國際一般水平,節約的資源量就是很可觀的。其他的廢金屬、廢塑料、廢橡膠、廢紙張的回收利用,也可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循環經濟的又一個重點是大宗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這樣既可以節約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又有利於避免因堆放工業廢棄物而佔用寶貴的土地資源。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時期,一方面佔用了大量寶貴的耕地,2000年我國生產實心粘土磚5400億塊,破壞和用掉耕地約100萬畝。另一方面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廢棄物,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供應模式每年產生數以億噸計的煤矸石。因此,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產建築材料,替代實心粘土磚,是大宗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重點。不僅可以保護土地「這道生命線」,還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此外,利用鋼鐵廠的廢渣生產礦渣水泥,利用電廠除硫產生的脫硫石膏生產建築用石膏板,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國家經貿委已經出台限制生產實心粘土磚的文件,積極推進牆體材料革新,將會對上述大宗工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城市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是循環經濟的題中之義。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應特別重視「垃圾圍城」問題。從當前著眼,發展循環經濟應將城市生活垃圾的減量化、回收和處理放在重要位置。近20年來,我國城市垃圾以7%以上的速度增加。2000年全國668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達1.5億噸,總積存量達60億噸以上。「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共識。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調查發現,我國城市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的東西越來越多。如有機質佔50%左右,廢紙含量在3~12%,廢塑料製品約5~14%。這些都是可以回收再生利用的。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中小城鎮優先利用垃圾堆肥,不少的地方已經取得成功的經驗。大城市利用垃圾進行焚燒發電,並對由此產生的能源進行多級利用,廣州、上海等城市也已經取得了成效。

五、我國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

眾多理論和實踐探索表明,循環經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國內已有一些地方按循環經濟的理念來設計生態工業園,其中的一些已投入運營。有無符合設計要求的企業入園,法制框架是否實事求是,企業能否獲得經濟效益,是生態工業園能否成功的關鍵。發展我國的循環經濟,需要政府、企業、科學界和公眾的共同努力,通過建立法規制度、形成經濟激勵機制、開發相關技術等措施來推進。為了發展我國的循環經濟,提出如下建議。

(一)建立促進循環經濟的法規制度

國家雖然制定了一些鼓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政策措施,但至今還沒有一部這方面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有關工作的開展。實行我國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受發展階段所限,國家的很多宏觀努力在不知不覺中被一個個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的微觀行為抵消了。因此,根據國外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必須加快制定必要的循環經濟法規,通過法規對循環經濟加以引導和規范,堅決杜絕短期行為和急功近利的現象出現。

目前,全國人大已經通過了《清潔生產促進法》,將於明年實施。這是從法律上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良好開端。但還不夠,還應有更多的法律法規。雖然《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總則中提到「充分合理利用固體廢物」,但僅為原則表述,並無可操作性的內容。近年來,國家經貿委組織研究資源綜合利用的法規體系,向全國人大提出將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廢舊物資綜合利用等內容,列入立法規劃,這是非常必要的。應加快立法步伐,形成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法律框架體系。

(二)通過政策引導循環經濟的發展

投資和消費是拉動循環經濟發展的火車頭。產業政策應強調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環境保護,提高經濟的競爭力;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以有利於循環經濟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在投資政策和項目選擇上,對投資方向的鼓勵和限制上,向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方向傾斜。例如,投資於天然氣工程建設可以改變城市能源的供應結構,減少因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投資於公共交通設施的建設,發展地鐵、輕軌等以電氣為主要動力的交通設施,可以減少小轎車的尾氣排放。通過對環境友好宣傳教育,引導公眾消費綠色產品,以需求拉動循環經濟的發展。各級政府起表率作用,通過采購計劃拉動循環經濟的需求,並影響社會公眾。如優先採購經過生態設計或通過環境標志認證的產品,優先採購經過清潔生產審計或通過ISO14001認證企業的產品;辦公用品采購有節能標志的產品,在使用中注意節約、重復使用及廢棄後主動回收等。

(三)利用經濟手段,形成循環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

用經濟手段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是OECD國家採用激勵機制保護環境的有機延伸。由於OECD國家實施了嚴格的「污染者付費」政策,廢舊物資回收和綜合利用企業可以得到廢物產生者的資金補助。我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主要差距在於:一是雖然我國的「誰污染誰治理」政策,類似於「污染者付費」政策,但實施的效果並不好;二是我國企業一旦使用其他企業的廢棄物,如工業廢渣、粉煤灰等,原來的廢物產生者不僅不付費,而且還要向使用者收費,使綜合利用企業無利可圖,嚴重挫傷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積極性;三是我國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稅收優惠有時落實不到企業頭上,不是地方不兌現,就是被「婆婆」拿走了。因此,需要進行認真地調查研究,徹底糾正上述錯誤做法,落實價格、稅收、財政等方面的激勵政策,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四)開發形成技術支撐體系

應運用循環經濟的思路,通過對經濟系統的物流和能流分析,設計我國的工業化城市化路徑,建設高新技術園區,降低生產和消費過程的資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循環經濟的發展,最終要靠技術進步。研究開發那些循環經濟發展所必需的技術,諸如信息技術、水重復利用技術、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回收和再循環技術、重復利用和替代技術、環境監測技術以及網路運輸技術等。積極推進清潔生產,採用無害或低害的新工藝、新技術,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把對環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產過程之中。積極推進清潔生產,並且把著眼點從單個企業擴大到生態工業園,通過試驗示範,建立一批生態工業示範園,形成新的發展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④ 綠色客房管理的3r原則

綠色客房管理的3r原則是減量,再使用和再生利用。
1、減量例如:在配備衛生間用品時,應簡化包裝,變一次性用為多次使用;盡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梳子,一次性擦鞋器等。
2、再使用例如:有破洞的床單可以製作成洗衣帶,剩餘洗發水、沐浴露等可以洗抹布,等等。目前,有些飯店已著手進行對廢水凈化處理的再利用。
3、再生利用是指有些廢物飯店本身無法利用,但經過挑揀分類後,送到相關的專門工廠重新處理後即可作為資源進行再生利用。例如:玻璃,塑料,廢棉織品等。

⑤ 老師關於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的理解

中文名稱:循環經濟英文名稱:circular economy

定義1:模仿大自然的整體、協同、循環和自適應功能去規劃、組織和管理人類社會的生產、消費、流通、還原和調控活動的簡稱,是一類融自生、共生和競爭經濟為一體、具有高效的資源代謝過程、完整的系統耦合結構的網路型、進化型復合生態經濟。所屬學科:生態學(一級學科);城市生態學、生態工程學和產業生態學(二級學科)定義2:將生產所需的資源通過回收、再生等方法再次獲得使用價值,實現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的經濟生產模式。所屬學科: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資源生態學(二級學科)

循環經濟(cyclic economy)即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

簡介
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物質閉路循環和能量梯次使用為特徵,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方式運行的經濟模式。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其目的是通過資源高效和循環利用,實現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護環境,實現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是把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的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循環經濟,它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過程中,建立起一種新形態的經濟,循環經濟在本質上就是一種生態經濟,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是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按照清潔生產的方式,對能源及其廢棄物實行綜合利用的生產活動過程。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徵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
基本特徵
傳統經濟是「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單向直線過程,創造的財富越多,消耗的資源和產生的廢棄物就越多,對環境資源的負面影響也就越大。循環經濟則以盡可能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而使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相互和諧,促進資源永續利用。因此,循環經濟是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的根本變革。其基本特徵是:
在資源開采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在資源消耗環節,要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在廢棄物產生環節,要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在再生資源產生環節,要大力回收和循環利用各種廢舊資源。
在社會消費環節,要大力提倡綠色消費。
主要體現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觀,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獨立特徵,專家認為其特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新的系統觀
循環是指在一定系統內的運動過程,循環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循環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於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將「退田還湖」、「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生態系統建設作為維持大系統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來抓。
新的經濟觀
在傳統工業經濟的各要素中,資本在循環,勞動力在循環,而唯獨自然資源沒有形成循環。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僅僅沿用19世紀以來機械工程學的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經濟活動超過資源承載能力的循環是惡性循環,會造成生態系統退化;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
新的價值觀
循環經濟觀在考慮自然時,不再像傳統工業經濟那樣將其作為「取料場」和「垃圾場」,也不僅僅視其為可利用的資源,而是將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而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使之成為有益於環境的技術;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新的生產觀
傳統工業經濟的生產觀念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地創造社會財富,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而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盡可能地節約自然資源,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循環使用資源,創造良性的社會財富。在生產過程中,循環經濟觀要求遵循「3R」原則:資源利用的減量化(Rece)原則,即在生產的投入端盡可能少地輸入自然資源;產品的再使用(Reuse)原則,即盡可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周期,並在多種場合使用;廢棄物的再循環(Recycle)原則,即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力爭做到排放的無害化,實現資源再循環。同時,在生產中還要求盡可能地利用可循環再生的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如利用太陽能、風能和農家肥等,使生產合理地依託在自然生態循環之上;盡可能地利用高科技,盡可能地以知識投入來替代物質投入,以達到經濟、社會與生態的和諧統一,使人類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新的消費觀
循環經濟觀要求走出傳統工業經濟「拚命生產、拚命消費」的誤區,提倡物質的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就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同時,循環經濟觀要求通過稅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一次性產品的生產與消費,如賓館的一次性用品、餐館的一次性餐具和豪華包裝等。
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途徑研究
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途徑,從資源流動的組織層面來看,主要是從企業小循環、區域中循環和社會大循環三個層面來展開;從資源利用的技術層面來看,主要是從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和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三條技術路徑去實現。
發展的三個組織層面
從資源流動的組織層面,循環經濟可以從企業、生產基地等經濟實體內部的小循環,產業集中區域內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的中循環,包括生產、生活領域的整個社會的大循環三個層面來展開。
(1)以企業內部的物質循環為基礎,構築企業、生產基地等經濟實體內部的小循環。企業、生產基地等經濟實體是經濟發展的微觀主體,是經濟活動的最小細胞。依靠科技進步,充分發揮企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以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廢物排放為主要目的,構建循環經濟微觀建設體系。
(2)以產業集中區內的物質循環為載體,構築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生產區域之間的中循環。以生態園區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推廣和應用為主要形式,通過產業的合理組織,在產業的縱向、橫向上建立企業間能流、物流的集成和資源的循環利用,重點在廢物交換、資源綜合利用,以實現園區內生產的污染物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形成循環型產業集群,或是循環經濟區,實現資源在不同企業之間和不同產業之間的充分利用,建立以二次資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環為重要組成部分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3)以整個社會的物質循環為著眼點,構築包括生產、生活領域的整個社會的大循環。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生產生活,通過建立城鎮、城鄉之間、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之間循環經濟圈,在整個社會內部建立生產與消費的物質能量大循環,包括了生產、消費和回收利用,構築符合循環經濟的社會體系,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的社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發展的三條技術路徑
從資源利用的技術層面來看,循環經濟的發展主要是從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和無害化生產三條技術路徑來實現。
(1)資源的高效利用。依靠科技進步和制度創新,提高資源的利用水平和單位要素的產出率。在農業生產領域,一是通過探索高效的生產方式,集約利用土地、節約利用水資源和能源等。如推廣套種、間種等高效栽培技術和混養高效養殖技術,引進或培育高產優質種子種苗和養殖品種,實施設施化、規模化和標准化農業生產,都能夠提高單位土地、水面的產出水平。通過優化多種水源利用方案,改善溝渠等輸水系統,改進灌溉方式和挖掘農藝節水等措施,實現種植節水。通過發展集約化節水型養殖,實現養殖業節水。二是改善土地、水體等資源的品質,提高農業資源的持續力和承載力。通過秸稈還田、測土配方科學施肥等先進實用手段,改善土壤有機質以及氮、磷、鉀元素等農作物高效生長所需條件,改良土壤肥力。利用酸鹼中和原理和先進技術改造沿海的鹽鹼地,或種植特效作物對鹽鹼地進行長期土壤改良,提高鹽鹼地的可種植性。控制農葯用量,嚴禁高毒農葯,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膜,推廣可降解農膜,減少其對土壤的侵蝕;畜禽養殖排泄物採取生態化處理,減少其對水體污染。適時調整放養密度和品種、合理投餌與施肥,防止養殖水域和灘塗的水質與塗質惡化。減少使用抗生素等葯物,保證農作物產品和畜禽產品滿足健康標准。在工業生產領域,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主要體現在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資源的綜合利用等方面,是通過一系列的「高」與「低」、「新」與「舊」的替代、替換來實現的,圍繞工業技術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通過高效管理和生產技術替代低效管理和生產技術、高質能源替代低質能源、高性能設備替代低性能設備、高功能材料替代低功能材料,高層工業建築替代低層工業建築等來促進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圍繞資源的合理利用,在一些生產環節用余熱利用、中水回用,零部件和設備修理和再製造,以及廢金屬、廢塑料、廢紙張、廢橡膠等可再生資源替代原生資源、再生材料替代原生材料等資源化利用等以「低」替「高」、「舊」代「新」的合理替代,實現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在生活消費領域,提倡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推廣節能、節水用具。節約資源的生活方式不是要削減必要的生活消費,而是要克服浪費資源的不良行為,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2)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過構築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建立起生產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資源的循環利用通道,達到資源的有效利用,減少向自然資源的索取,在與自然和諧循環中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在農業生產領域,農作物的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本身就要符合自然生態規律,通過先進技術實現有機耦合農業循環產業鏈,是遵循自然規律並按照經濟規律來組織有效的生產。包括:一是種植——飼料——養殖產業鏈。根據草本動物食性,充分發揮作物秸稈在養殖業中的天然飼料功能,構建種養鏈條;二是養殖——廢棄物——種植產業鏈。通過畜禽糞便的有機肥生產,將豬糞等養殖廢棄物加工成有機肥和沼液,可向農田、果園、茶園等地的種植作物提供清潔高效的有機肥料;畜禽糞便發酵後的沼渣還可以用於蘑菇等特色蔬菜種植;三是養殖——廢棄物——養殖產業鏈。開展桑蠶糞便養魚、雞糞養貝類和魚類、豬糞發酵沼渣養蚯蚓等實用技術開發推廣,實現養殖業內部循環,有利於體現治污與資源節約雙重功效;四是生態兼容型種植——養殖產業鏈。在控制放養密度前提下,利用開放式種植空間,散養一些對作物無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產動物,有條件地構築「稻鴨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雞等種養兼容型產業鏈,可以促進種養兼得;五是廢棄物——能源或病蟲害防治產業鏈。畜禽糞便經過沼氣發酵,產生的沼氣可向農戶提供清潔的生活用能,用於照明、取暖、燒飯、儲糧保鮮、孵雞等方面,還可用於為農業生產提供二氧化碳氣肥、開展燈光誘蟲等用途。農作物廢棄秸稈也是形成生物質能源的重要原料,可以加以挖掘利用。在工業生產領域,以生產集中區域為重點區域,以工業副產品、廢棄物、余熱余能、廢水等資源為載體,加強不同產業之間建立縱向、橫向產業鏈接,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再生利用。如圍繞能源,實施熱電聯產、區域集中供熱工程,開發余熱余能利用、有機廢棄物的能量回收,形成多種方式的能源梯級利用產業鏈;圍繞廢水,建設再生水製造和供水網路工程,合理組織廢水的串級使用,形成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產業鏈;圍繞廢舊物資和副產品,建立延伸產業鏈條,可再生資源的再生加工鏈條、廢棄物綜合利用鏈條以及設備和零部件的修復翻新加工鏈條,構築可再生、可利用資源的綜合利用鏈。在生活和服務業領域,重點是構建生活廢舊物質回收網路,充分發揮商貿服務業的流通功能,對生產生活中的二手產品、廢舊物資或廢棄物進行收集和回收,提高這些資源再回到生產環節的概率,促進資源的再利用或資源化。
(3)廢棄物的無害化排放。通過對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減少生產和生活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農業生產領域,主要是通過推廣生態養殖方式,實行清潔養殖。運用沼氣發酵技術,對畜禽養殖產生的糞便進行處理,化害為利,生產製造沼氣和有機農肥;控制水產養殖用葯,推廣科學投餌,減少水產養殖造成的水體污染。探索生態互補型水產品養殖,加強畜禽飼料的無害化處理、疫情檢驗與防治;實施農業清潔生產,採取生物、物理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減少農葯的使用量,降低農作物的農葯殘留和土壤的農葯毒素的積累;採用可降解農用薄膜和實施農用薄膜回收,減少土地中的殘留。在工業生產領域,推廣廢棄物排放減量化和清潔生產技術,應用燃煤鍋爐的除塵脫硫脫硝技術,工業廢油、廢水及有機固體的分解、生化處理、焚燒處理等無害化處理,大力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廢氣、廢液和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擴大清潔能源的應用比例,降低能源生產和使用的有害物質排放。在生活消費領域,提倡減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費方式,培養垃圾分類的生活習慣。
起源及發展
循環經濟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環境保護興起的60年代。1962年美國生態學家蕾切爾·卡遜發表了《寂靜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類所面臨的危險。「循環經濟」一詞,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K·波爾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其「宇宙飛船經濟理論」可以作為循環經濟的早期代表。大致內容是: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飛行的宇宙飛船,要靠不斷消耗自身有限的資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開發資源、破壞環境,就會像宇宙飛船那樣走向毀滅。因此,宇宙飛船經濟要求一種新的發展觀:第一,必須改變過去那種「增長型」經濟為「儲備型」經濟;第二,要改變傳統的「消耗型經濟」,而代之以休養生息的經濟;第三,實行福利量的經濟,摒棄只著重與生產量的經濟;第四,建立既不會使資源枯竭,又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能循環使用各種物資的「循環式」經濟,以代替過去的「單程式」經濟。
20世紀90年代之後,發展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成為國際社會的兩大趨勢。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起引入了關於循環經濟的思想。此後對於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不斷深入。
1998年引入德國循環經濟概念,確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1999年從可持續生產的角度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整合;2002年從新興工業化的角度認識循環經濟的發展意義;2003將循環經濟納入科學發展觀,確立物質減量化的發展戰略;2004年,提出從不同的空間規模:城市、區域、國家層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相關思考研究
主要觀點1
循環經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它抓住了當前我國資源相對短缺而又大量消耗的症結,對解決我國資源對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主要觀點2
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3R」原則的重要性不是並列的,它們排列是有科學順序的。現在學術界提出了「4R」、「5R」、「6R」原則,如除「3R」外加上「再組織」、「再思考」、「再製造」、「再修復」等等,我們認為這些原則是針對某些不同層次或領域,如管理層面、意識層面或某些行業領域提出的更加具體、具有針對性的原則,具有合理性,但不能取代「3R」原則的基本性和普遍性。

閱讀全文

與廢水處理3R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姬存希黃瓜膠與蒸餾水配比 瀏覽:150
污水處理測試多少以上合格 瀏覽:189
跑膠時蒸餾水代替緩沖液後果 瀏覽:414
金日飲水機多少錢一台 瀏覽:808
PALL超濾管15ml 瀏覽:621
納濾電 瀏覽:114
10寸顆粒碳濾芯怎麼樣 瀏覽:23
成熟的植物細胞相當於半透膜 瀏覽:595
反滲透嚴重堵塞怎麼洗 瀏覽:820
溴水中分離單質溴能不能用蒸餾 瀏覽:347
901樹脂的固化劑和促進劑的作用 瀏覽:740
安吉爾凈水機一直排廢水 瀏覽:318
不用的廢水井能留糞便嗎 瀏覽:942
工業廢水的達標測試 瀏覽:307
飲水機加熱杯壞了怎麼辦 瀏覽:937
老款五菱宏光空調濾芯怎麼換視頻 瀏覽:303
超濾凈水器過濾後的水可以直飲嗎 瀏覽:165
飲水機管線盒是干什麼用的 瀏覽:934
陝西磷化污水處理多少錢 瀏覽:938
開水器清理水垢 瀏覽: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