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選擇生活污水處理工藝都需要哪些數據
目前城市生活污水的生化處理技術已是十分成熟,可供選擇的工藝有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和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BR)等以及一些演變工藝。這些工藝花樣繁多,人們在不斷探索和改進,力圖使工藝更加高效和節能。
普通活性污泥法具有運行穩定、管理方便的優點,前人在設計和運行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工程經驗,但普通活性污泥法也存在著在運行不當時或進水水質異常時易發生污泥膨脹導致出水惡化的問題,同時由於污泥泥齡較短和沒有缺氧工況;對氮、磷的去除率不理想,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水體的污染負荷已嚴重超過水體自然凈化能力,特別是氮、磷在自然水體中積累,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所以城市生活污水的脫氮除磷顯得越來越重要。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氧化溝、SBR工藝近年來在處理城市污水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控制水體氮、磷積累起到了良好效果。
下面就若干主要生物除磷脫氮工藝敘述如下:
1. 按空間分割的連續流活性污泥法
1.A2/O法及UCT法
A2/O工藝是Anaerobic-Anoxic-Oxic的英文縮寫,它是厭氧—缺氧—好氧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的簡稱,A2/O工藝於70年代由美國專家在厭氧—好氧除磷工藝(A/O工藝)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該工藝在厭氧—好氧除磷工藝(A/O工藝)中加一缺氧池,將好氧池流出的一部分混合液迴流至缺氧池前端,以達到硝化脫氮的目的。
A2/O工藝它可以完成有機物的去除、硝化脫氮、磷的過量攝取而被去除等功能,脫氮的前提是NH3-N應完全硝化,好氧池能完成這一功能,缺氧池則完成脫氮功能,厭氧池和好氧池聯合完成除磷功能。
其流程簡圖見圖3-1
進水 出水
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 二沉池
混合液迴流
活性污泥迴流
圖1A2/O法流程簡圖
首段厭氧池,流入原污水與同步進入的從二沉池迴流的含磷污泥混合。本池主要功能為釋放磷,使污水中P的濃度升高,溶解性有機物被微生物細胞吸收而使污水中BOD濃度下降;另外,NH3--N因細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中NH-3-N濃度下降,但NO-3-N含量沒有變化。
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碳源,將迴流混合液中帶入的大量NO-3-N和NH-2-N還原為N2釋放至空氣,因此BOD5濃度大幅度下降,而磷的變化很小。
在好氧池中,有機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而繼續下降;有機氮首先被氨化繼而被硝化,使NH-3-N濃度顯著下降,但隨著消化過程使NO-3-N的濃度增加,P隨著聚磷菌的過量攝取,也以較快的速度下降。所以,A2/O工藝它可以同時完成有機物的去除、硝化脫氮、磷的過量攝取而被去除等功能,脫氮的前提是NH-3-N應完全硝化,好氧池能完成這一功能,缺氧池則完成脫氮功能。厭氧池和好氧池聯合完成除磷功能。
本工藝在系統上是最簡單地同步除磷脫氮工藝,總水力停留時間小於同類工藝,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的條件下可處理抑制絲狀繁殖,克服污泥膨脹、SVI值一般小於100,有利於處理後污水與污泥的分離,運行中在厭氧和缺氧段內只需輕緩攪拌,運行費用低。由於厭氧、缺氧和好氧三區嚴格分開,有利於不同微生物菌群的繁殖生長,因此脫氮除磷效果較好。目前,該法在國內外使用較為廣泛。為解決迴流污泥中硝酸鹽對厭氧放磷的影響,工程上可將迴流污泥分兩點厭氧池迴流,大部分污泥迴流至缺氧池,少部分污泥迴流至厭氧池。
為了解決A2/O法迴流污泥中過多的硝酸鹽對厭氧放磷的影響,產生了UCT工藝,流程簡圖見圖3-2。
缺氧迴流 混合液迴流
100%~200% 100%~300%
進水 出水
厭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 二沉池
污泥迴流 50%~100% 剩餘污泥
圖2UCT除磷脫氮工藝
與A2O法相比,UCT工藝為同之處在於污泥先迴流至缺氧池,而不是厭氧池,再將缺氧池部分混合液迴流厭氧池,從而減少迴流污泥中硝酸鹽對厭氧放磷的影響。但UCT工藝增加了一次迴流,多一次提升,運行費用將有所增加。
2.氧化溝法
氧化溝又稱「循環曝氣池」,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環狀曝氣渠道中循環流動。氧化溝是50年代由荷蘭的巴斯維爾(Pasveer)開發,它屬於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形,由於它運行成本低,構造簡單,易維護管理,出水水質好、運行穩定、並可以進行脫氮除磷,因此日益受到人們重視並逐步得到廣泛應用。
氧化溝處理系統的基本特徵是曝氣池呈封閉式溝渠型,它使用一種方向控制的曝氣和攪動裝置。一方面向混合液中充氧,另一方面向反應池中的物質傳遞水平速度,使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溝內作不停的循環流動。從反應器的觀點看,氧化溝屬於一種獨具特色的連續環式反應器(CLR)。
氧化溝除本身的溝體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曝氣機。氧化溝的曝氣設備起著向水中供氧,推動水循環流動,以及混合和保證溝中的活性污泥呈懸浮狀態等作用。氧化溝的曝氣設備不是沿池長均分布,而是分區定位排列,一般位於氧化溝的進水一端。由於氧化溝巧妙地結合了連續式反應器和曝氣設備特定的定位布置,使氧化溝具有若干與眾不同特性。
1)氧化溝結合推動和完全混合的特點,有利於克服短流和提高緩沖擊能力。
一般氧化溝的入流設置在曝氣區上游,而出流安排在入流口的上游。這樣的安排,從短期內(循環一周)看,氧化溝具有推動系統的特點;若從長期內(循環多周)看,氧化溝又具有完全系統的特點。兩者的結合,一方面是入流必須至少循環一周才能流出,這就是基本上杜絕了短流,另一方面,循環的混合液又可提供很大的稀釋倍數對入流進行稀釋,提高了對沖擊負荷的緩沖動力。因而氧化溝是一個有效和可靠的處理系統。
2)氧化溝具有明顯的溶解氧濃度梯度,特別適用於硝化反硝生物處理工藝。
氧化溝由於結合了完全混合的推流式反應器的特徵,同時曝氣器又是定位分區布置的,很明顯,沿水流方向存在溶解氧的濃度梯度。在氧化溝中存在曝氣區、需氧區的氧含量則很有限。因此,氧化溝特別適合於硝化和反硝化。這樣,一方面可利用反硝化過程所釋放的氧來滿足10-20%的需氧量,另一方面可利用反硝化過程恢復部分鹼度。
3)氧化溝功率密度的不均勻分配,有利於氧的傳遞、液體混合和污泥絮凝。
由於氧化溝上曝氣設備的不均勻設置,使氧化溝內的功率密度呈不均勻分布。氧化溝內存在兩個能量內,一個是設備曝氣裝置的高能量區,一個是環流的低能量區,這二者之間可以認為是能量由高到低的彌散過程。
4)氧化溝的整體體積功率密度低,可節省能量。
氧化溝遵守著動量守恆原則,一旦池內混合液被加速到所需流速時,維護循環所需要的水力動力只要克服摩阻和彎道損失即可。與彌散作用不同,循環或對流混合能夠增強其自身的攪動作用。結果,為了保持使用固體懸浮的速度,所需要的單位容積動力就大大低於其它系統。
氧化溝包括很多類型如卡魯塞爾、三溝式、澳巴勒、D型氧化溝、組合式氧化溝等,氧化溝的水流特徵介於推流式和完全混合之間,也可以認為是完全混合池,抗沖擊負荷強,通過控制曝氣轉刷的開停和轉速來控制氧化溝內某池段溶解氧的濃度,形成厭氧、缺氧和好氧區,因此也具有除磷脫氮的功能。
D型氧化溝為雙溝交替工作式氧化溝,由池容完全相同的兩個氧化溝組成,兩溝串聯運行,交替地作為曝氣池和沉澱池,不單設二沉池。D型氧化溝的缺點主要是曝氣設備利用率低、池容積利用率低。為了達到脫氮目的,在D型氧化溝的基礎上又發展了半交替工作式的DE型氧化溝,該溝設獨立的二沉池和迴流污泥系統,兩溝交替進行硝化和反硝化。
T型三溝式氧化溝集缺氧、好氧和沉澱於一體,兩條邊溝交替進行反應和沉澱,無需單獨的二沉池和污泥迴流,流程簡潔,具有生物脫氮功能。由於無專門的厭氧區,因此,生物除磷效果差,而且,由於交替運行,總的容積利用率低(約55%),設備總數量多,設備空置率高。為了達到除磷脫氮目的,提高設備利用率,結合T型、DE型氧化溝的特點,可以組合成半交替工作式的DT型氧化溝,該溝同樣具有獨立的二沉池和迴流污泥系統,三條溝根據進水水質、水量的變化,交替進行硝化和反硝化。
組合式氧化溝是隨著各種氧化溝的廣泛應用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氧化溝污水處理技術。組合式氧化溝就是不單獨設二次沉澱及污泥迴流設備的氧化溝。近幾年在我國四川、山東等地均有組合式氧化溝污水處理工藝的污水廠建成投用,運行效果較好。組合式氧化溝技術既有氧化溝處理工藝的基本特徵,又由於曝氣凈化與固液分離的一體化而獨具特色:
A.工藝流程短,構築物和設備少,不設初沉池、二沉池、污泥消化池,故投資省,佔地少。
B.污泥自動迴流,不設污泥迴流泵站,因此能耗低,管理簡便容易。
C.處理效果優於我國國家二級排放標准,工作穩定可靠。
D.產生的剩餘污泥量少,污泥不需消化,且達到穩定狀態,易稅水,不會帶來二次污染。
E.一體化氧化溝造價低、建造快、設備事故率低、運行管理方便。
F.一體化氧化溝固液分離效果優於普通的二沉池,能承受較大的沖擊負荷,使整個系統能夠在較大的流量范圍內穩定運行。
G.污泥迴流及時,減少了污泥膨脹及反消化浮泥的可能。
3.AB法
AB法處理工藝,系吸附生物降解工藝的簡稱,是把德國亞琛大學賓克(Bohnke)教授於70年代中期開創的。由於它在處理效率、運行穩定性、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等方面與傳統活性污泥法相比均有明顯優勢,80年代開始為生產實踐所採用。目前國內已有很多用於處理城市污水的實例,如青島海泊河廢水處理廠,泰安廢水處理廠、深圳濱河污水處理廠,山東淄博污水處理廠、杭州大關污水處理廠以及廣州獵德污水處理廠等。
A段的效應
1)A段中存活大量的細菌,而且還不斷地進行繁殖、適應、淘汰、優選等過程,從而能夠培育出適應性和活性都很強的微生物群體,本工藝不設初沉池,使原污水中的微生物全部進入系統,使A段成為一個開放式的生物動力學系統。
2)A段負荷較高,有利於增殖速度快的微生物增長繁殖,而且在這里成活的只能是抗沖擊能力強的原核細菌,其它微生物都不能存活。
3)污水經A段處理後,BOD去除60~70%;可生化性大大提高,有利於B段工作。
4)A段污泥產率較高,吸附能力強,重金屬、難降解物質以及氮、磷等植物性營養物質等,都可以通過污泥的吸附作用,而得到部分的去除。
5)A段對有機物的去除,主要是靠污泥絮體的吸附作用,生物降解只佔三分之一左右,由於物理化學作用佔主導作用,因此,A段對毒物、 pH值、負荷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有一定的適應性。
B段的效應
1)B段所接受的污水來自A段,水質、水量都比較穩定,沖擊負荷不再影響本段,凈化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2)B段承受的負荷率為總負荷率的40~50%,曝氣池的容積較傳統法減少。
3)B段的污泥齡較長,氮在A段得到了部分去除,BOD/N比值有所降低,這樣,B段具有進行硝化反應的工藝條件。
AB法工藝是由超高負荷性污泥系統(A段)和中低負荷活性污泥系統(B段)串聯組成,A段的主體為吸附池及中間沉澱池,B段的主體為曝氣池及二次沉澱池,AB兩段各自擁有獨立污泥迴流系統。兩段完全分開,各自有獨特的生物群體,有利於功能穩定。A段屬高負荷低供氧,可去除BOD5約50%,曝氣時間僅為0.5hr左右,污泥負荷在3kg/kg.d以上。B段為低負荷,要滿足脫氮除磷要求,還必須在B段採用A2/O法或其他能脫氮除磷的工藝,如深圳濱河污水處理廠B級就是採用三槽式氧化溝工藝。因此本方法只適用於高濃度污水,一般認為BOD5在250~300mg/l以上才合理。從國內污水處理廠的調查情況來看,AB工藝的投資指標是居高位的。
A-B法的工藝特點
AB法工藝的特點:A段負荷高,曝氣時間短,僅0.5h左右,污泥負荷高達2~6kgBOD5/(kgMLSS.d)。B段污泥負荷較低,為0.15~0.30kgBOD5/(kgMLSS.d)。該法對毒物、pH值、負荷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有一定的適應性;運行穩定性較好;運行費用相對較低;工藝復雜,工程構築物較多,設備較多;污泥量較大;該法對有機物、氮和磷都有一定的去除率,適用於處理濃度較高、水質水量變化較大的污水,通常要求進水BOD5≥250mg/l,AB法才有明顯的優勢。本工程設計進水BOD5為100mg/l,採用AB法顯然不太合適。
3.2.1按時間分割的間歇式活性污泥法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又稱間歇式活性污泥法,近幾年來,已發展成多種改良型,主要有:傳統SBR法、CASS法、ICEAS法、Unitank法和MSBR法。
1.傳統SBR法
間歇式活性污水法(SequencingBatch Activated Sludge Reactor縮寫為SBR活性污泥法),又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其污水處理機理與普通活性污泥法完全相同。SBR法於70年代由美國開發,並很快得到了廣泛應用。
由於SBR運行操作的高度靈活性,在大多數場合都能代表連續活性污泥法,實現與之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改變SBR的操作模式,就可以模擬完全混合式和推流式的運行模式。在反應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反應池的有機物被微生物降解,廢水濃度越來越低,非常類似穩態推流式,只不過這是一種時間意義上的推流。如果進水期很長,反應池中廢水的有機物在這個時期累積程度非常小,那麼這種情況就接近於完全混合式。
與連續流相比,SBR有許多優點,具體如下:
(1)運行管理簡單 系統控制硬體如電動閥、氣動閥、電磁閥、液位感測器、流量計、時間控制器及微電腦已產品化,能夠為SBR系統提供可靠的自動化控制,大大縮短了管理人員的操作時間,甚至實現無人化管理。
(2)降低造價,減少佔地 由於SBR將曝氣與沉澱兩個過程全並在一個構築物中進行,不需要二次沉澱池和污泥迴流系統,甚至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不設初次沉澱池,所以佔地面積可縮小1/3-1/2,基建投資節省20%-40%。
(3)耐沖擊負荷 SBR充水時可作為均化池,對水質、水量的變化具有調節作用。在採用長時間進水和每周期換水體積很小的運行模式時,SBR可以模擬完全混合式流態,對進水有稀釋作用,這也是SBR耐沖擊負荷的一個原因。
(4)出水水質好 主要原因是:第一,SBR系統可隨時調整運行周期和反應曝氣時間等的長短,使處理水達標後排放;第二,沉澱是靜止條件下進行的,沒有進出水的干擾,泥水分離效果好,可避免短路、異重流的影響;第三,可根據泥水分離情況的好壞控制沉澱時間,使出水SS最少;第四,SBR不僅可以處理一般有機物,還可以去除氮、磷等營養物,某些難降解物也可得到降解。
(5)可抑制活性污泥絲狀菌膨脹:廢水進入反應池後,濃度隨反應時間而逐漸降低。因此,存在有機物的濃度梯度。這一濃度梯度的存在對於抑制絲狀菌膨脹,保持良好污泥性狀,具有重要作用。從另一方面看,缺氧、好氧狀態並存,能夠抑制專性好氧絲狀菌的繁殖。研究和工程應用表明,SBR污泥的SVI值多在100左右,能有效地抑制絲狀菌污泥膨脹。
(6)脫氮除磷 適當控制運行條件,SBR系統可在不投加任何化學葯劑的情況下,同時去除氮、磷等營養物,十分簡便。
與A2/O工藝、氧化溝工藝不同的是其脫氮除磷的厭氧、缺氧和好氧不是由空間來劃分的,而是用時間來控制的。在同一池體中形成厭氧、缺氧和好氧,完成脫氮除磷過程,而後開始沉澱並通過撇水器出水,完成一個周期。該工藝不需要迴流污泥和迴流混合液,也不設置專門的二沉池,處理構築物少,但總的容積利用率較低,一般小於50%,因此一般適用於較小規模的污水處理廠。
SBR由於是變水位靜置排水,沉澱效果雖好,但需專門的撇水設備,自控要求高,另外,由於是變水位排水和運行,一方面造成水頭的浪費;另一方面如採用微孔曝氣方式,水位變化易對曝氣器構成損害。
2.CASS法ICEAS法
CASS、ICEAS工藝即連續進水、間歇操作運行轉的活性污泥法。與傳統SBR法不同之處在於設置了多座池子,盡管單座池子間歇操作運行,但使整過程達到連續進水、連續出水。其進水、反應、沉澱、出水和待機在一座池中完成,常用四座池子組成一組,輪流運轉,一池一池的間歇處理。這種工藝,每座池子都需安裝曝氣設備、用於沉澱的潷水器及控制系統,間歇排水,水頭損失大,設備的閑置率較高、利用率低,投資大,要求自動化程度相當高。
目前,國內昆明第三污水處理廠採用了ICEAS工藝,設計規模為15萬m3/d,已建成投入運行。
CASS工藝是Goronszy教授在ICEAS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是SBR工藝的一種新的形式。通常CASS一般分為三個反應區:一區為生物選擇器,二區為缺氧區,三區為好氧區。生物選擇區是設置在CASS前端的小容積區,通常在厭氧或兼氧條件下運行。生物選擇器的最基本功能是防止產生污泥膨脹。同時還具有促進磷的進一步釋放和強化反硝化的作用。在這個區內難降解大分子物質易發生水解作用,對提高有機物的去除率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主反應區則是去除有機物的主場所。運行過程中,通常將主反應區的曝氣強度加以控制,以使反應區內主體溶液中處於好氧狀態,主要完成降解有機物過程。
在池的末端設有潛水泵,污泥通過此潛水泵不斷地從主曝氣區抽送至生物選擇器中。CASS生物選擇器和缺氧芪的設置和污泥迴流的措施,保證了活性污泥不斷地在選擇器中經歷一個高絮體負荷(So/Xo)階段,從而有利於系統中絮凝性細菌的生長,進一步有效地抑制絲狀菌的生長和繁殖。CASS工藝沉澱階段不進水,保證了污泥沉降無水力干擾,在靜止環境中進行,可以進一步保證系統有良好的分離作用。
◆CASS工藝運行工藝
CASS反應池內分為選擇區和反應區,CASS反應池的運行操作由進水、反應、沉澱、潷水和待機五個階段組成。
進水期:污水連續流入反應池內前部的選擇區,與從反應池後部的凡庸區不斷循環至此的污泥混合,使污泥吸收易溶性基質,並促使絮凝性微生物產生。污水在選擇區厭氧狀態下停留1小時後,從選擇區與反應區隔牆下部的入口以低速流入反應區。連續進水可簡化對進水的控制,這樣的的分池系統也避免了水力短路。
反應期:污水進入反應區池中發生生化反應,在此階段可以只混合不曝氣,或既混合有曝氣,使污水處於是反復的好氧—缺氧狀態,反應期的長短一般由進水水質及所要求的處理程度而定。
沉降期:在此階段反應器內混合液進行固液分離,因該階段在完全靜止情況下進行,表面水力和固體負荷低,沉澱效率高於一般沉澱池的沉澱效率。
排水期:當池水位升到最高水位時,沉澱階段結束,設置的反應池末端的潷水器開動,將上清液緩緩潷出池外,當池水位降到低水位時停止潷水。
待機期:本處理系統為多池聯合運行,在每池潷水後完成了一個運行周期,在實際操作中,潷手所需時間往往小於理論最大時間,故潷水完成後兩周期閑置時間就是待機期,該階段可視污水的水質、水量和處理要求決定其長短甚至取消。在此階段可以從反應池排除剩餘活性污泥。反池池排出的剩餘污泥由於泥齡長,已基本穩定。
◆CASS生化反應池
在進水期、反應期達到硝化階段時,可減少或停止供氧,沉澱期或排水階段都可以發生反硝化。CASS系統進水初期、高濃度的有機物首先消耗池內溶解氧,反硝化以剛進入的污水中有機物作為電子供體,將池內NO3-N還原為N2逸出水面。在反應後期,達到硝化階段,污水中含有有機物濃度已大為減少,這時可減少或停止曝氣,可以利用內碳源進行反硝化。在沉降期和排水期所發生的反硝化也是利用內碳源作電子供體。
在選擇區活性污泥也會吸附污水中有機物並以多聚物形式貯存起來。當反應達到部分硝化後,減少或停止向混合液中供氧,則貯存碳源釋放。反硝化菌可以利用釋放的貯存碳源進行SBR系統所特有的利用貯存碳源進行反硝化。
反應池曝氣時聚磷菌利用有機物氧化放出的能量,大量吸收混合液中的磷,以聚磷酸鹽的形式儲存於體內,水中的磷轉移到污泥里,沉澱時處於缺氧狀態,部分聚磷菌尚未將吸收的磷大量釋放,即以剩餘污泥形式排出系統,從而達到去除水中磷的目的。至潷水是污泥層呈厭氧狀,DO和NOx-N的接近零,聚磷菌將體內的聚磷酸鹽水解,釋放出正磷酸鹽和能量,有利於下一階段充分吸收磷。即微生物在反應池中不斷地處於厭氧和好氧交替運行狀態,從而實現生物除磷。
CASS處理工藝的特點:
不設二沉池,曝氣池兼具二沉池功能所需的機械和工藝設備較少,自控運行管理簡單;曝氣池容積小於連續式,建設費用和運行費用都較低;SVI值較低,污泥易於沉澱,在一般情況下,不產生污泥膨脹現象;易於維護管理,工藝調整靈活,處理水水質優於連續式;對水質、水量變化的適應性強,運行穩定;處理效果好,BOD5去除效率高,除磷脫氮效果優於傳統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和AB法,產泥量少;佔地面積少,基建費用低;設備閑置率較高;要求自動控製程度較高。
3.MSBR法
MSBR是80年代後期發展起來的技術,MSBR是連續進水、連續出水的反應器,其實質是AA/O系統後接SBR,因此具有AA/O生物除磷脫氮功能和SBR的一體化控制靈活等優點。
污水進入厭氧池,迴流活性污泥在這里進行充分放磷,然後污水進入缺氧池進行反硝化。反硝化後的污水進入好氧池,有機物在這里被好氧菌降解、活性污泥充分吸磷後再進入起沉澱作用的SBR池,澄清後的污水被排放,此時另一邊的SBR在1.5Q迴流量的條件下進行起反硝化、硝化,或起靜置預沉的作用。迴流污泥首先進入濃縮區進行濃縮,上清液直接進入好氧池,而濃縮污泥則進入缺氧池,一方面可以進行反硝化,另一方面可消耗掉迴流濃縮污泥中的溶解氧和硝酸鹽,為隨後的厭氧放磷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在好氧池和缺氧池之間有1.5Q的迴流量,以便進行充分的反硝化。
4.UNITANK法
UNITANK工藝又稱單池活性污泥法,是比利時西格斯水處理工程公司於80年代末開發的專利(SEGHERS ENGINEERING WATER NV)技術。UNITANK生物處理池是由三個矩形池組成,三個池水力相連通,每個池中均設有供氧設備,可採用鼓風曝氣或採用表面曝氣,在外邊兩側矩形池,設有固定出水堰及剩餘污泥排放泵,該池既可作曝氣池,又可作沉澱池,中間一隻矩形池只作曝氣池。進入系統的污水,通過進水閘門控制可分時序分別進入三隻矩形池中任意一隻池。當左池進水,此時左池與中間池曝氣,右池為沉澱池,水從左向右流過,從右池上部的固定堰溢出,經過一定時間後,進水從右池進,左池出,則左池變為沉澱,右池與中間池曝氣,這樣形成一個周期,與SBR原理接近,它是在同一容器中通過攪拌、曝氣完成厭氧、缺氧、好氧過程,因而同樣具有除磷脫氮功能。
UNITANK由於基本是定水位運行,連續進水、出水避免了SBR工藝中水位變化帶來的不利因素。
UNITANK工藝的特點如下:
(1)結構緊湊,模塊化設計;
(2)運行模式靈活,可自控運行;
(3)不需刮泥設備和污泥迴流,工藝流程簡便;
(4)佔地面積少;
(5)投資節省。
但由於UNITANK缺專門的厭氧區,實際操作中很難達到釋磷所需求的絕氧狀態(無分子態氧和無硝態氧),影響到厭氧段磷的釋放,而只有厭氧段磷釋放得徹底,好氧段磷的吸附量才越大,進入剩餘污泥中的磷也越多,從而達到較高的除磷效果。
日前,澳門凼仔污水廠採用了該工藝,設計規模為7萬m3/d,處理效果良好,但該廠不要求脫氮除磷。
5.往復式生化處理法
本工藝借鑒了Unitank、MSBR的成果,兼有Unitank一體化工藝和A2/O工藝的優點,是一種取長補短的組合技術。
該工藝具有如下優點:
(1)池中設有專門的厭氧池,完善了除磷效果,具有A2/O的優點。
(2)本工藝視BOD5負荷的大小,可以A2/O法運行,也可以A2/O法運行,比傳統A2/O法更具靈活性。
(3)每一組池中的每一格池體積較大,且為完全混合型,因而耐沖擊負荷較強。
(4)具有一體化工藝的優點,佔地面積小。
(5)由於佔地面積小,相應的征地費、地基處理費用小,又由於矩形壁可以共用,土建費用小,因此投資相對較低。
(6)本工藝流程簡潔,不需單獨設二沉池,曝氣、沉澱合用一池,交替運行。
『貳』 污水是怎樣處理的
污水一級處理又稱污水物理處理。通過簡單的沉澱、過濾或適當的曝氣,以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內,調整容pH值及減輕污水的腐化程度的工藝過程。這是污水處理的大步驟。通過一級處理之後的污水暫時還達不到排放標准。
污水二級處理:污水經一級處理後,再經過具有活性污泥的曝氣池及沉澱池的處理,使污水進一步凈化的工藝過程。經過二級處理後的污水一般可以達到農灌水的要求和廢水排放標准。但在一定條件下仍可能造成天然水體的污染。
污水三級處理是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其他污染成分(如;氮、磷、微細懸浮物、微量有機物和無機鹽等)的工藝處理過程。使用的工藝方法有生物脫氮法、反滲透法、離子交換法等。三級處理後的污水可以達到排放標准。
『叄』 工業廢水最新的處理工藝有哪幾種
有物理法:篩濾、沉澱、氣浮、離心分離、磁分離、蒸發等化學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電解法、化學沉澱法生物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厭氧消化法、生物穩定塘、土地處理法。物理化學法:吸附、浮選、萃取、吹脫、膜分離等物理化學過程來處理回收廢水中的污染物。
『肆』 如何用一個小流域內多個采樣點的水質數據表徵整個流域的水質狀態
1 流域水環境和水生態情勢 隨著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流域水環境質量不斷下降,河流水質普遍下降,藍藻水華頻繁暴發,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飲用水安全頻頻告急。
嚴峻的水環境形勢和水安全危機,己經制約著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威脅著人們的生存安全。
1.1 流域河流水污染狀況 2005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國七大水系的411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一半以上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Ⅰ~Ⅲ類、Ⅳ~V類和劣V類水質的斷面比例分別為41%、32%和27%。
其中,珠江、長江水質較好,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水質較差,海河污染嚴重。
1.2 流域湖泊富營養化突出 目前國湖泊水體的富營養化嚴重,發展趨勢迅速。
對全國200多個重點湖泊的監測分析表明,已達富營養化的湖泊佔65%,東部地區的湖泊已有80%處於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階段,許多湖泊成為超富營養型,超越在湖泊的自然演替過程中所能達到的營養水平。
1.3 城市水環境質量還在不斷下降 2005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各大流域的主要污染河段均集中在城市河段,監測統計的5個城市內湖中,昆明湖(北京)和玄武湖(南京)為V類水質,西湖(杭州)、東湖(武漢)和大明湖(濟南)為劣V類水質。
1.4 飲用水水質得不到保障 2005年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110個環保重點城市中有20個城市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水質達標率達不到50%;
113 個環保重點城市月均監測取水總量為16.1 億噸,不達標水量為3.2 億噸,佔20%。
2005年初有關調查顯示,調查范圍內的45個城市飲用水水源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機物污染,其中部分有機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毒性。
1.5 水污染事故時有發生 國流域水污染事故屢屢發生,黃河流域1993年以來,發生較大的水污染事故40多起,而2005年吉林石化發生爆炸事故造成的松花江嚴重水污染事故、1990年7月和2007年5月太湖藍藻水華的大規模爆發事件,極大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影響特別重大,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2 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分析 流域是匯水和水體運動形成的特定區域,地表徑流和河流通道是流域物質輸移的主要特徵,水體運動是污染物轉移的主要載體,污染物從源頭到湖泊的主要途徑是流域河流系統,掌握流域水動力特性是流域水環境治理的關鍵,了解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是流域水環境治理的基礎。
盡管國 「973」計劃和「十五」期間通過重大水專項計劃針對湖泊富營養化發生過程和藍藻暴發機制、水源水質改善、面源污染控制和重污染湖泊生態重建等方面開展了研究,取得了科學和技術突破,為河湖水環境治理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持。
但缺乏對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的系統分析,缺少從流域尺度對河湖污染控制的全面研究,沒有掌握流域營養物質發生和輸移過程與不同界面之間轉化調控機理,未能提出流域水環境治理的系統科學方案。
因此,應將流域水循環過程和污染成因分析作為重點基礎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查明流域點源和面源營養物質發生與入河規律,探討河流河網營養物質輸移過程,揭示陸域與水域、河流與湖泊、地表與地下不同界面之間營養物質的轉化機理,掌握流域水動力特性對流域污染物輸移轉化的影響規律,為建立具有國特點的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理論體系,保障流域生態環境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3 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效應 水利工程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保障了防洪排澇安全,提供了生活生產用水,改變了貧窮落後和靠天吃飯的局面。
但傳統水利工程確實給生態和環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阻斷了水體自然流動,削弱了生態系統的綜合功能,惡化了局部水域環境質量。
具體主要表現在: (1) 河道順直化工程加快了行洪流速,增加了行洪流量,降低了受淹時間,提高了防洪安全,保障了身命財產,穩定了社會秩序;
但同時改變了自然水系,單一了生態結構,減少了生物群落,縮短了滯流時間,削弱了凈污能力,降低了環境質量,導致了生態退化。
(2) 河道硬質化工程減少了水體滲漏,提高了水利用率,減較了邊坡沖刷,維護了堤防穩定,簡化了河湖管理;
但投入了巨大資金,改變了自然系統,單一了河流功能,侵佔了濱水濕地,阻斷了水陸通道,滅絕了河流生境,削弱了凈污能力,降低了環境質量,破環了景觀結構,造成了生態退化。
(3) 流域系統水庫(湖泊)調控工程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改善了局地氣候,保障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提升了人們生活水準,實現了豐枯水量調劑;
但減少了河流基流生態水量,加劇了河道斷面萎縮,增加了污水排放總量,改變了農業灌排系統,提高了面源入河比例,加快了面源入河速度,惡化了下遊河泊水環境質量。
(4) 流域水系閘、壩、站控制工程調控了洪峰洪量過程,控制了水體隨意流動,提升了局部水域水位,改善了灌既用水條件,增加了水體停留時間,抑制了污染物輸移擴散,阻止了污染物易地轉移;
但同時也攔截了水體自然流動,阻斷了水生生物傳輸,蓄積了水體污染物質,惡化了當地水環境質量,增加了水污染風險事故。
因此,必須深刻變革水利建設理念,充分和全面認識到水利工程的積極作用和負面效應,才能在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博弈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水利真正全面地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服務。
4 水利部門在流域水環境治理中的地位和責任 (1) 水利工程式控制制著流域自然水體流動過程,掌控污染物輸移快慢和擴散區域,因此對流域水環境治理具有重要地位。
(2) 水利部門掌握水資源配額計劃,供水多少決定城市污水多少,灌水多少決定農田退水多少,以控制供給或節約用水來減少污染物排放是十分有效的科學途徑。
(3) 法律授予水利部門管理河湖水域的權力,限制向水域排污和優化排污口是法律賦予的責職。
(4) 為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水資源是水利部門的基本責職,水量和水質是水資源同等重要的要素,水質保障是水利部門未來的主要任務。
(5) 水利部門必須通過流域坑、塘、溝、渠和河道系統,研發達標尾水和農田退水的水質凈化技術,解決排放標准與河湖水質標准差異的問題。
(6) 構建流域水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體系,水利部門具有重要作用,水利功能與生態功能的良好協同是流域健康生態系統的關鍵。
5 水利部門在流域水質改善中的關鍵性工作 5.1 流域水系和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 流域水系綜合治理規劃應在「完整連通、等級分明、形態調整、分級定位」的指導思想下,重點完成流域水系行洪體系規劃、流域水系截污凈化體系規劃、流域水系生態廊道範圍劃定、流域水系規劃水環境質量影響等方面內容。
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應在「污染負荷、水體功能、宏現控制、區域協調」的指導思想下,重點完成不同水文尺度條件下河流水動力特徵、流域水系河流允許納污能力、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排放口優化布置與污染物削減方案等方面內容。
5.2 流域污染源綜合治理和系統截留 流域污染源綜合治理和系統截留應重點關註:(1) 節水減污型社會建設構想,(2) 達標尾水深度處理、輸導凈化和潛設排放技術,(3)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生態布局,(4) 農田面污染源控制和削減技術,(5) 農業節水減污和農田退水循環利用,(6) 灌區溝渠排灌系統生態化建設,(7) 農村窪地坑塘系統濕地化建設,(8) 流域農村與城鎮協同控污系統。
5.3 流域河流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技術 流域河流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應在分析流域河流類型及特點(幾何尺度、時間尺度、發育程度、功能定位、區域位置、水動力特性、污染程度等)、河流水文及水動力特性、河流生態特性的基礎上,著力研發河道土質邊坡穩定和截污凈化、河道已建硬質護坡結構分析和生態修復、河道擬建硬質護坡生態建設、河道濱水帶恢復、河床基質生態系統構建、河道景觀廊道系統建設、河道生態流速和水位調控、重污染河道水質強化凈化技術、城市河道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技術、流域不同尺度河道綜合治理與水質改善技術、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水質凈化技術等關鍵技術。
5.4 流域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效應 水利工程是流域水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閘、壩、堤防護坡、河道襯砌等水利工程在流域防洪、排澇、抗旱、發電、供水、漁業、航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然而水利工程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系統平衡,對水生態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這些影響既有正面效應和也存在負面效應。
正面效應通常有洪泄枯蓄、引水治污、水體流動、蓄渾放清等;
負面效應最主要是破壞水體的自然循環,佔用了生態用水,降低水生態系統的凈化能力,破壞了水生生物的生境,造成水生態環境的惡化。
流域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和生態效應的判定,應以流域水利工程類型和結構特點的分析為基礎。
如何減少水利工程對水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增大正面效益是當今水利工作者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
應重點研究典型水利工程對水生態系統凈污能力的影響規律及修復理論,探討典型水利工程對水生植物的脅迫機理以及水生植物的響應機制,分析工程在水生態系統中的環境功能,揭示典型水利工程引起自然水流結構變化和水生植被消亡所造成的水體凈污能力退化的規律,尋求水利工程與生態工程功能協同技術改善水環境和修復水生態系統。
5.5 流域水力調控技術 流域水力調控中應重點解決以下技術問題:(1) 調水改善水環境質量的關鍵問題和前提條件,(2) 調水水量的確定方法,(3) 水量增加和水體流動的環境效應,(4) 不同空間尺度跨流域調水工程,(5) 不同空間尺度流域內跨區域調水工程,(6) 不同時間尺度流域蓄洪濟枯工程,(7) 不同時空尺度調水的生態風險,(8) 平原河網水力調控和水體有序流動技術。
5.6 流域水環境系統模擬和管理 流域水環境系統模擬和管理主要包括:(1) 流域水量水質耦合模擬,(2) 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流域控制斷面水質變化過程,(3) 流域水環境監控與預警系統,(4) 流域水環境管理體系,(5) 流域水環境風險應急預案。
6 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 6.1 太湖流域水系規劃 太湖流域具有完整水系系統,主要是由少部分山丘區自然匯水河道和大部分復雜河網所構成。
長期以來,太湖流域水系規劃建設主要是從防洪和航運角度進行的,現在的流域水系對水環境保護和治理有重大影響,高密度河流為污染物輸移擴散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增加了治理污染的復雜性和困難性。
特別是方便的水資源取用帶來大量的污水排放量,甚至連排污口影響范圍和程度都難以識別認定。
6.2 太湖流域水功能區劃和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方案 太湖流域主要河流和湖泊已經劃定了明確的水功能區,制定了明確的水質保護目標。
藉助於復雜的河網區水嘩績糕啃蕹救革尋宮默量和水質耦合模型,計算了河湖水域允許納污能力,確定了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方案,提出了污染物削減意見和對策措施。
太湖流域復雜河網及湖泊系統水量水質耦合模擬模型,模擬計算流域系統水動力和水質變化過程,制定了污染源治理、河湖水環境整治和流域系統水力調控方案。
6.3 太湖流域面污染源截留控制和去除示範研究 太湖流域與其它流域一樣,主要污染源有點污、面源和內源,由於雨水充分、農民生活水準高、農田產量大,產生面污染源的單位面積負荷遠大於其它流域。
面污染源控制和治理直接關繫到太湖富營養化水平,也是國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控源的重點和難點。
在國家「十五」 「863」項目的資助下,在西太湖宜興大浦鎮境內進行全面研究和技術開發。
在流域的層面上,以區域源頭控制為根本,以系統生態截留為重點,以水系水力調控為突破,以溝渠河流凈化為依託,以流域生態整體修復為目標,實現「區域減源、系統截留、水系調控、水域凈化、生態修復」的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戰略。
構建了「面源污染源頭減量和截留、溝渠濕地和河道污染控制、河口區湖濱濕地生態修復」三級系統,實施後主要河道的水質明顯改善,示範區整體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取得了顯著效果和可以廣泛推廣應用的技術。
6.4 引水改善水環境質量的關鍵問題 引水改善水環境質量是國內外最常見的方法,引水對污染物的稀釋容量將明顯提高,水動力條件改變加快了污染物的混合,將提高局部水域凈污能力,在國現階段經濟條件和人們環境意識情況下,採用引水來改善局部水質是經濟的。
引(調)水改善水質效果好,但倍受爭議:(1) 在水動力的作用下,水體污染物發生轉移,影響其它水域的水環境質量(污染轉移問題);
(2) 水體流速加快,容易引起河床底泥浮懸,造成水體二次污染;
(3) 引水使水流加快,導致污染物與河網區水生植物的接觸時間縮短,污染物的截留吸附量減少;
(4) 引用大量的清潔水去稀釋污染,對水資源的優化配量和合理使用是不利的。
而且關鍵性技術問題研究較少,很多問題無法解釋、內部機理尚不清楚、綜合效應難以評判。
目前,「引江濟太」、「引江濟巢」等重大工程正在規劃和准備實施之中,因此,必須對調水引流的關鍵性技術問題進行研究,更好地指導引水改善水環境質量工程的實施工作。
太湖流域調水引流工程的必須要研究解決的主要內容和核心技術主要包括:(1) 平原河網區引水河流系統與原自然河網水系流量、水位和水質協同關系,(2) 引水水位頂托區域水流的水環境質量改善方法,(3) 引水河道水體推流、混合和受納水域污水雲團輸移規律,(4) 引水水動力條件變化引起的底泥沉浮規律,(5) 引水河道和受水區環境容量和凈污能力變化規律,(6) 引水引起水域生物交換的生態效應,(7) 受水區生態風險分析方法,(8) 區域水量水質聯合運行系統,(9) 輸水河道的污染控制系統,(10) 引水與防洪風險評估,(11) 輸水廊道生態修復原理。
6.5 引江濟太工程的總體戰略 (1) 近期:在污染源控制和治理尚未達到要求期間,通過應急調水迅速改善太湖局部區域和部分河網水環境質量。
但應注意近期方案仍存在污染物轉移、部分河網區污染水體頂托等缺點。
(2) 遠期:在污染源控制和治理達到要求期間,通過引水或動力調水實現流域河網和湖泊水體有序流動,提高水體凈化能力和增加水環境容量,改變因水利工程閘壩阻斷而造成的水體滯流和水質惡化的狀況,確保河網和湖泊水體流動和水環境質量。
7 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需要解決的水利科學問題 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中存在以下水利科學問題:(1) 流域河流、湖庫、濕地系統宏觀格局與支撐能力,(2) 河流縱橫形態的生態影響規律,(3) 流域不同尺度河流連通和生態基流維持,(4) 不同水動力條件下污染物輸移過程和生態效應,(5) 流域污染物容量總量控制和科學增容強凈,(6) 水資源生態配置與節水減污社會建設,(7) 農田溝渠生態化與生態型灌區建設,(8) 河道硬質化的生態效應及改進和修復技術,(9) 防洪堤壩安全穩定與生態化協同技術,(10) 水利工程與生態工程協同建設、運行和管理,(11) 河流水生植物修復對行洪能力影響規律及對策,(12) 調水引流和水力調控的科學原理與生態風險。
『伍』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的其他解讀
解讀1
當前,我們國家許多城市面臨水環境惡化、城市逢雨必澇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實現城市水系統的健康循環,而切入點就是規范的排水以及污水的深度處理和利用。所謂健康水循環,就是上游地區的用水循環不影響下游水域的水體功能,水的社會循環不損害水的自然循環的客觀規律。從這個意義上,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系統是促進城市用水的健康循環、恢復水環境的生命線工程。它的任務早已超出了排除雨水污水、保護城市生活環境、防止公共水域污染的范疇。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提出排水與污水處理工作要遵循「尊重自然」、「統籌規劃」、「配套建設」、「保障安全」、「綜合利用」等原則。
首先,要「尊重自然」。這一原則是統領性原則,是其他四項原則的根本,體現了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也符合最近國務院《關於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的城市開發建設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的精神。《條例》多次提到「削減雨水徑流」、「雨水徑流控制」等要求,並相應的提出有關措施,包括增加綠地、砂石地面、可滲透路面和自然地面對雨水的滯滲能力,利用建築物、停車場、廣場、道路等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削減雨水徑流等,體現了低影響開發理念和尊重自然的理念。
其次,要「綜合利用」。《條例》從規劃、設施建設及政策鼓勵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促進污水的再生利用和污泥、雨水的資源化利用的制度措施。同時,《條例》明確了初期雨水收集與處理的方式,對初期雨水的排放調控和污染防治提出了要求,這對於防止城市水環境污染,特別是合流制地區下游污水廠正常運行、達標排放十分重要,也為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創造了政策條件。
第三,「統籌規劃、配套建設」。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系統是促進城鎮健康水循環的重要工程,其系統布局直接關繫到對水的自然循環的影響,因而必須統籌規劃、配套建設。《條例》第二章對此作了規定。在規劃環節,要確保一定空間和時間范圍內,協調各種條件,對各種規劃要素的系統分析和總體安排;在建設環節,要確保兩個配套:一個是城市開發與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配套,另一個是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各項子系統配套。
第四,要「保障安全」。保障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是實現水的社會循環的基礎。《條例》第三章到第五章分別從排水、污水處理、設施維護與保護三個方面,對保障設施安全運行的各方責任主體(政府、相關企事業單位及個人)、措施和權利義務等內容作了規定。
多年來,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領域一直缺少一部國家層面專門的法律法規,行業對《條例》盡快出台的呼聲很高。有理由相信,《條例》出台勢必對推動實現城鎮水系統的健康循環具有舉足輕重的積極作用。
解讀2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明確國家和地方要編制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易發生內澇的城市、鎮,還應當編制城鎮內澇防治專項規劃,強調多專業規劃協調,體現了排水綜合管理理念。以下淺談四個方面的理解。
一、《條例》強調了規劃的作用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是城市、鎮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調控城市空間資源、指導城鄉發展與建設、維護社會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眾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為了更好的實現布局合理、節約土地、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的目的,必須堅持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這是由規劃的空間屬性和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系統性決定的。設施的空間布局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資源的有效利用,影響設施的建設規模和投資多少。如果沒有系統的規劃,「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就很難發揮設施的作用,「點」的問題解決了,還要整合在系統中,否則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水的問題。而且排水管渠大多敷設於地下,建設投資大,隱蔽性強,一旦建設不合理,改造起來難度極大,因此必須統一規劃、系統布局、分步實施,指導地方有序的開發建設和理性的管理,規劃是一種控制手段。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是指導行業發展和設施建設的重要文件。通過規劃綜合體現對污水水質、水量的控制要求,對污泥處理處置的要求,對內澇防治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要求,有利於實現對水污染的控制,達到治污、防澇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目的。
我國幅員遼闊,城鎮自然條件和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因地制宜的編制規劃,合理進行系統布局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條例》明確要求,各地區應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地理、氣候特徵,編制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
二、《條例》強調了多專業協調銜接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要保證城市水安全,實現水環境優良、水景觀優美、水生態健康、水文化源遠流長,需要多專業的配合。城市內澇防治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能孤立地就排水論排水。城市排水防澇工程有地下管渠等設施,也有地面設施,它和城市用地關系密切,與水系、河道、管網、道路、綠化、豎向等多專業有關。澇水行泄通道的布局涉及城市水系和道路,排水的流向涉及城市的地面標高,也就是豎向設計。城市用地布局和道路規劃要考慮雨水排水的出路;城市豎向設計和道路豎向設計要保證排水渠道暢通和雨水的綜合利用;城市綠地規劃要考慮接納附近的雨水。因此,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和城鎮內澇防治專項規劃要和這些專業規劃協調銜接,多專業協調聯動,才能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三、《條例》強調了構建城鎮內澇災害防治體系
針對近年來城市內澇災害頻發的問題,《條例》從頂層設計出發,從編制規劃入手,要求各地編制的規劃中要有排澇措施,易發生內澇的城市、鎮還應編制內澇防治專項規劃,從而系統地、綜合地解決內澇防治問題。目前城市內澇多是由於暴雨徑流大幅超過雨水管網排水能力造成的,為此,應當通過規劃構建包括城市雨水徑流控制、排水管網系統和超標雨水排放系統三部分內容組成的內澇防治體系。
城市管網排水、暴雨內澇防治與城市防洪密切相關、相互影響,因此應當在規劃設計中實現對接。編制城市排水防澇規劃,不但應當考慮設計暴雨重現期為2-10年一遇的城市常見雨情,還要針對50年一遇以上的城市超常雨情。不但要關注由排水管網構成的小排水系統建設,還要重視構建包括河湖水系及其他設施在內的內澇防治系統。
四、《條例》提出了排水綜合管理的理念
《條例》立法總結了近年來國內外研究和實踐的先進經驗,提出了蓄、滯、滲、用、排相結合的雨水綜合管理的理念,提倡構建與自然相適應的城鎮排水系統,體現了行業發展的特點和技術進步。《條例》強調解決水的問題要從源頭、過程、末端實行全過程式控制制,要求在城鎮建設和改造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沖擊,延緩沖擊負荷,實現區域開發建設後的自然水文狀態要盡量接近於開發建設前的水平,做到生態排水,綜合排水。
解讀3
近年來,路面塌陷導致行人、車輛墜落的事情屢見報端,其中不少事故是因為地鐵或者地下設施施工,忽視了對排水管網的保護,對排水管網穿鑿、損毀導致的;加之工程竣工時對排水管網的恢復工作不到位,造成污水滲漏、地面沉降等諸多事故。此外,由於人們心中普遍將下水管道和「臟、亂、臭」等形象聯系起來,人為的損害也時有發生,向雨水箅里傾倒雜物、廢棄物,向下水道里傾倒廢液廢渣等,不僅給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造成損害,也給整個排水與污水處理系統的安全運行帶來隱患。
《條例》從規范排水單位和個人的排水行為,加強新建、改建、擴建工程施工管理方面對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保護等做了詳細規定。
從規范排水單位和個人行為方面,《條例》在現有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制度基礎上,做了進一步強化和規范,明確不得雨污管道混接,以及從事工業、建築、餐飲、醫療等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必須要按許可要求排放污水;明令禁止向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排放有毒有害和腐蝕性廢水廢渣、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漿、損毀盜竊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占壓設施和其它危害設施安全等行為,避免對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造成損害。
從規范施工行為方面,《條例》規定,在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劃定的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保護范圍內,從事爆破、鑽探、打樁、頂進、挖掘、取土等可能影響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安全的活動的單位,必須要制定保護方案和安全防護措施,禁止穿鑿堵塞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同時,對於各類新、改、擴建工程,凡是工程建設范圍內有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都要執行這一規定,並在罰則中同時明確,對於施工單位沒有制定保護方案,擅自拆除、改動設施,以及各類危害排水設施的行為,規定了警告、罰款、直至追究刑事責任等處罰措施。
上述規定,針對當前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保護實踐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懲罰措施嚴厲,對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保護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解讀4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明確,國家鼓勵採取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並且鼓勵實施城鎮污水處理特許經營制度。以下從四個方面談一下:
一、關於加快社會資本進入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行業
當前財政資金對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行業的投入有限,社會資本的進入能夠有效彌補政府投入不足,緩解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的供需矛盾。同時,向社會資本開放排水與污水處理行業,可以為廣大社會閑散資金提供安全、穩定的投資渠道。一方面,政府可通過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另一方面社會資本可以直接投資污水處理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也可以通過購買地方政府債券、投資基金、股票等間接方式參與設施的建設運營。
二、關於規范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特許經營
特許經營是打破區域壟斷、引入市場競爭、提高設施運營效率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由於一些地方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對特許經營的認識不足、監管不到位和合同條款不合理等問題,導致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污水處理價格過快上漲、設施養護運營不到位、政府高價回購等負面效應。《條例》明確由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牽頭制定特許經營的具體辦法,以更好地指導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實際操作,建議有關辦法強化合同管理、規范特許經營協議,加強對協議雙方的權利義務、服務質量、政府監管和責任等方面的詳細約定,特別是要對目前困擾特許經營的服務費價格、運營企業准入條件和土地權屬等事項作出科學、合理規定,最大程度的降低特許經營風險。
三、關於建立健全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行業的市場准入
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關繫到公共衛生和安全,且專業技術性很強,運營企業的管理、技術、資金、設備等水平直接決定了設施的安全和效率。《條例》在鼓勵社會資本開放的同時,明確要配套制定具體管理辦法,以規范設施維護運營單位的進入方式和進入條件。在這里,建議結合當地實際和項目特點,對運營企業的法人資格、設備、資金、制度建設、人員配置、業績和經驗等提出具體標准和要求,並規范通過招標投標、委託等方式選擇設施維護運營單位的具體程序。防止一些有資本無業績、有關系無技術、有所謂聯合體投標無運營實體資質的企業進入排水與污水處理行業,避免在市場進入時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保障行業良性、健康的市場競爭秩序。
四、關於政府要加強社會資本進入後的責任和監管
社會資本的進入對政府責任和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明確政府的責任。開放市場不等於做「甩手掌櫃」,要避免「一賣了之」,政府應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保障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服務:一是對企業提供的服務按協議規定的價格和數量,及時、全額地支付給運營企業;二是對貧困居民等弱勢群體進行適當補貼。另一方面要加強政府對設施運營企業的監管。一是要充分發揮主管部門的協調、統領的作用,避免「多頭管理」給企業增加不必要的負擔,甚至出現「玻璃門」等現象;二是加強過程監管、結果控制,對運營過程中不合規的企業進行嚴厲處置,對涉及公共安全的突發事件和企業的違規行為,政府可以採取終止合同和臨時接管等方式加強保障。
解讀5
依法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是建設現代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舉措。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回應社會關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見》(國辦發[2013]100號),對信息公開做了明確規定。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工作是一項系統的公共服務,涉及千家萬戶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設施規劃、設計、保護、管理等很多方面都應納入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條例》對此分別做出了明確規定,充分保障了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同時也有利於公眾積極參與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保護。
關於規劃方面,《條例》明確了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規劃編制、報批、備案、公開的程序。
關於設施運營養護和維護方面,《條例》明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維護運營單位應當定期向社會公開有關維護運營信息;同時規定,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劃定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保護范圍,並向社會公布。這一規定不僅有利於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和保護,還有利於接受相關部門和社會公眾的監督。
關於污水處理費方面,《條例》規定污水處理費的收取、使用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同時明確,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維護和保護等資金籌集、管理和使用情況的監督,並公布審計結果,保障了污水處理費繳費人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關於監督管理方面,《條例》規定,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和保護情況的監督檢查和考核,並將檢查情況及考核結果向社會公開。這將提高公眾對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達標排放等情況的監督。
關於其他方面應予公開的事項,《條例》也做了規定,如排水戶不按照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的要求排放污水,造成嚴重後果的,吊銷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處以罰款的同時可以向社會予以通報。
解讀6
隨著我國城市規模越來越大,一座城市的排水管網可長達數萬公里,面對這些日益復雜、埋藏在地下的排水系統,傳統的依靠經驗、圖紙的管理手段,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化城市建設與管理的要求,更難以給出系統、科學、准確、及時的規劃與管理建議。國外發達國家成功運用計算機技術、數字模型分析、地理信息技術等,有效地分析並解決排水設施規劃、改造、建設與運行管理中各種錯綜復雜的問題,變「被動應對響應」為「主動預警處置」,變「看不見的風險」為「可預測、可感知」的形象內容。從發展趨勢來看,建立排水設施地理信息系統,提升排水設施管理的標准化、信息化、精細化水平,是我國未來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行業的重要內容之一。
《條例》首次將建立排水設施地理信息系統的內容以法規形式固定下來,既是前款「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鼓勵、支持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科學技術研究」的具體體現,也為未來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礎,可謂高瞻遠矚。
今年以來,國家先後出台了《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國發[2013]36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13]23號),都對城市排水防澇信息系統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落實上述文件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還專門制定印發了《城市排水防澇設施普查數據採集與管理技術導則》、《城市排水(雨水)防澇規劃編制大綱》,指導各地在全面普查摸清現狀的基礎上,科學編制城市排水防澇專項規劃,明確規劃目標和任務,落實各項保障措施。
《條例》和上述文件要求,有利於地方開展相關工作,包括:根據當地降雨規律、暴雨內澇的風險及特點和排水現狀,制定排水防澇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結合本地實際需求,開展地理信息資料庫的建設;建立適合當地條件的排水設施地理信息系統,將現代地理信息和數字化技術運用到日常運行管理、風險控制和應急;結合氣象部門的氣象雷達監測與預報,以實現情景模擬、風險評估、預判預警、指揮調度等綜合管理與實時決策的功能,將被動的風險應對轉變為可預知、可掌控的主動應對管理。
一座城市的排水防澇水平「三分靠設施、七分靠管理」,是綜合能力的體現。如果說健全的雨水管網、調蓄、下滲等內澇防治工程設施是「硬體」基礎,那麼以排水防澇設施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先進的現代化、數字化管理手段,就是促進我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質的飛躍的「軟體」保障。
『陸』 求助:企業污水廠采樣檢測問題
1、實驗室是為污水處理工藝提供運行指導參數的,處理規模小的,可配置相應的實驗儀器,不一定要達到實驗室規模。處理規模大的,設計方一般都要求配置實驗室,以求穩定運行,最重要的看業主的選擇。
2、企業污水處理的排放標准需符合行業規定,環保局依照企業所申請的排污許可證及相關資料為依據。采樣頻率較高的時候,一般是在環保驗收期間,人家考察你是否達標排放,采樣的頻率和方法,人家有標准。驗收合格後,就按當地的相應管理辦法進行,抽查、定期查、突擊檢查等。一天一報的還很少見吧。除非被人家盯上了。
3、安裝在線監測系統,也是受環保部門審批和驗收的。驗收合格後,也是按當地的相應管理辦法進行,環保部門有權到現場采樣進行抽查、定期查、突擊檢查等。也有權天天調看你的監測數據。一般的情況是,發現一次不合格,就加測,再不合格,就通知你整改,整改結束再不合格,就採取行政處罰手段了。
4、安裝了在線監測系統,一般就不需外送監測了,因為環保部門驗收後,就依在線系統為依據。但是沒有實驗室,業主很難掌握自己的排放情況,在線監測系統出現故障時,很容易被查出問題,當然定期請環保認可的監測機構做監測記錄並備案,可以適當降低環保風險。
5、環保部門對污水廠的抽檢是不定的,如果無人舉報,在線系統達標,抽檢也多次達標,那麼環保部門一般是很少光臨的。年終估計還會發個獎給你,呵呵。
6、第三方檢測機構,一般敢掛牌對外,都是有資質,檢測的技術水平不會有問題,但涉及環保糾紛之類的,人家有自己的行規。
『柒』 污水處理項目BOT+BT
你好,
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096
BT項目的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馮興吾 汪長海
內容摘要:是20世紀80年代初出現的一種新型的利用國際私人資本進行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的方式。BT是BOT的演變。本文簡述了BT的內涵及法律特徵,並對BT方式的作用進行了分析,指出BT的缺陷,提出了完善的建議。
關鍵詞:BT 法律 研究
BOT是對Build-Own-Transfer(建設-擁有-轉讓)和Build-Operate-Transfer(建設-經營-轉讓)形式的簡稱。現在通常指後一種含義。而BT是BOT的一種歷史演變,即Build-Transfer(建設-轉讓),即政府通過特許協議,引入國外資金或民間資金進行專屬於政府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完工後,該項目設施的有關權利按協議由政府贖回。在我國實踐中,標准意義的BOT項目較多,但類似BOT項目的BT卻並不多見。本文試圖從法律的角度分析這一問題。既分析BT項目的積極作用,又指出BT項目的缺陷,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
一、BT項目的法律特徵
BT是一種新型、特殊的投資方式。作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同其他融資方式而言,有其自身的法律特徵:
1、BT法律性質的特殊性
BT特許協議的特殊性在BT運作中政府主管部門授權私人投資者進行BT項目建設的協議,不同於政府對建設項目的批准書。BT特許協議的法律性質,從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定性。所以,BT特許協議並不專屬於平等主體之間的合同,不單純是行政機關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標和履行行政職能而與相對人協商達成一致的協議。恰恰相反,BT特許協議的內涵和外延,早已突破了單一學科的局限,而擴及於或涉及到民事、行政、經濟法等,形成了一種多門類、跨學科的邊緣性綜合學科。
2、BT主體的特殊性
一方為東道國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政府機構;另一方為私人投資者或企業,大多數為外商企業,其中政府或代表政府的政府機構既是一個與私人投資者或企業地位平等的夥伴,又是一個具體實施的監督者,即具有雙重身份。
3、BT投資客體的特殊性
作為BT的標的基礎設施,如橋梁、公路等,不同於其他的投資項目,屬於社會公益事業,東道國對其享有絕對的建設權。同時,又因BT涉及到本國使用者之利益,國家必須權衡國情和投資者利益兩個方面,對其行使價格決定權及相應的管理監督權。
4、BT法律關系的復雜性
BT內容涉及投資、融資、建設、轉讓等一系列活動,當事人與參與人包括東道國政府、項目主辦人、項目公司、項目貨款人、項目原材料供應商、融資擔保人、保險公司以及其他可能的參與人。因此,BT投資方式形成了眾多當事人或參與人的紛繁復雜的法律關系。
5、BT是合同的組合
BT所涉及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是通過合同確立的。其中包括貸款合同、建設合同、回購協議以及股東協議等。如某BT項目投資合同就包括定義與解釋、工程、工程造價、工程實施責任、基礎設施的建造、轉讓所有權、賠償責任、文件和專利、不可抗力、保險、爭議解決等20餘項。
二、BT的作用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明顯增強,這為BT方式的運用提供了有利條件,經濟的發展必然對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何種方式建設更為科學、有效、經濟,BT方式作為一種新的運作方式進入了市場。其表現在以下方面:
1、BT方式有助於基礎設施建設緩解資金困難。
在傳統的基礎設施建設中,政府是出資人,也是建設、維護的具體實施人。但近10餘年來,世界發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生產力高速增長,國際經濟結構加速調整,大大加快了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各種生產要素和資源優化配置的規律性追求,促使資本、技術和信息等的跨區域流動,使跨區域投資總額大幅上升,為各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機遇。
來自權威部門的預測,未來10年新建、改建公路總投資達到7000億到8000億人民幣。如「十五」期間,廣東省高速公路續建和新建項目達45個,涉及總里程2500多公里,共需籌措建設資金1200億人民幣。利用BT方式有利於解決基礎設施不足與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有利於引導和吸納社會資金向基礎設施投資的流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循環。
2、BT方式有助於實施積極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是指國家政府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調整財政收支規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導原則及其相應的措施。財政政策貫穿於財政工作的全過程,體現在收入、支出、預算平衡和國家債務等各個方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功能的正常發揮,主要取決於財政政策的適當運用。在國民經濟存在總需求不足時,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使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差額縮小以至平衡。BT方式吸引了國外資金和社會資金進入基礎設施領域,使政府的積極財政政策得到順利實現,促使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3、BT方式有助防範金融風險
資金是社會的「血液」和「神經」,涉及面廣,敏感性強,社會任何環節問題都可能使金融業受到沖擊。金融風險一旦爆發,極容易形成連動效應,擴大蔓延,危及整個經濟和社會穩定。BT方式不要或少要國家投資,同樣能達到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目的,是一種務實的控制債務規模又能引導內需,擴大消費的渠道。 22029希望對你有幫助!
『捌』 污水處理中的" 倒AAO工藝"說明,謝謝
http://down.sinoaec.com/tech/detailprof46081GP.htm
倒置A2/O工藝的原理與特點研究
摘要:通過短時厭氧環境的生化特性、厭氧/缺氧環境倒置效應和小型系統平行對比試驗,較系統地研究了倒置a2/o工藝的原理和工藝特點。指出:聚磷菌厭氧有效釋磷水平的充分與否,並不是決定其在後續曝氣條件下過度吸磷能力的充分必要條件。推進聚磷菌過度吸磷的本質動力與厭氧區hrt和厭氧環境的厭氧程度有關。
關鍵詞:污水處理 脫氮 除磷 倒置a2/o工藝
princip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versed a2/o process
zhang bo 1,gao ting yao 2
(1departof environeng,qing construction institute,qing 266033,china;2 state key lab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tongji univ,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time retention in anaerobic zone and sequence reversing of anaerobic and anoxic zones on phosphorus release and uptakewere studied in bench scale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effective phosphorus release, fully or not, is not the sufficient and necessary condition deciding the ability of excess puptake to a certain extent,a relativelylonger hrt and a more sufficient anaerobic environment proce a stronger potential of excess puptake in the following aerobic condition(2) a much better effect of n-p removal can be obtained in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process by reversing the position of anaerobic and anoxic zones and turning into reversed a2/o process its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removal rates are markedly higher thanthat of conventional a2/o process, whereas the cod removal rates are about equal
keywords: wastewater treatment;nitrogen removal;phosphorus removal;reversed a2/o process
常規生物脫氮除磷工藝呈厭氧(a1)/缺氧(a2)/好氧(o)的布置形式。該布置在理論上基於這樣一種認識,即:聚磷微生物有效釋磷水平的充分與否,對於提高系統的除磷能力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厭氧區在前可以使聚磷微生物優先獲得碳源並得以充分釋磷〔1〕。但是,①由於存在內循環,常規工藝系統所排放的剩餘污泥中實際上只有一少部分經歷了完整的釋磷、吸磷過程,其餘則基本上未經厭氧狀態而直接由缺氧區進入好氧區,這對於除磷是不利的;②由於缺氧區位於系統中部,反硝化在碳源分配上居於不利地位,因而影響了系統的脫氮效果;③由於厭氧區居前,迴流污泥中的硝酸鹽對厭氧區產生不利影響,為了避免該影響而開發的一些新工藝(如uct等)趨於復雜化;④實際運轉經驗表明,按照缺氧—好氧兩段設計的脫氮工藝系統也常常表現出良好的除磷能力〔2、3〕。因此,常規生物脫氮除磷工藝(a1/a2/o)布置的合理性值得進一步探討。
1 材料與方法
活性污泥取自污水生物脫氮除磷小型試驗系統,污水取自實際城市污水。污水和污泥的性質見表1。
表1 污水和污泥的性質 污水 污泥
cod(mg/l) 400-800 mlss(g/l) 3.0-4.0
bod5(mg/l) 150-450 vss/ss 0.60-0.64
tn(mg/l) 45-65 n含量(mgn/gvss) 110-130
tp(mg/l) 2.5-10.0 p含量(mgn/gvss) 48-60
vfa(mg/l) 25-173 svi 180-230
2 試驗結果與討論
2 1短時厭氧環境及其對聚磷菌的影響
短時厭氧環境在生物脫氮除磷系統中具有關鍵性作用,本試驗目的是考察短時厭氧環境的生化特性及其對聚磷菌釋、吸磷行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