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九龍江工業廢水的來源

九龍江工業廢水的來源

發布時間:2024-12-07 18:27:33

Ⅰ 水污染調查報告

一,研究動機

(一)因為近年來,環境污染非常嚴重,水污染就是其中之一,人們大量用水,或排放廢水等,都會造成嚴重得水污染.

二,研究目的

(一)因為水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以我想要調查看看,水污染的問題已經嚴重到什麼地步.

三,研究內容

(一)水是人類生活上不可缺乏之物質,人體組織中水份占人體重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動物或植物其體內的水份也佔百分之五以上,可見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除此之外,水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不論是商業活動,工業發展,農業運作,水力開發及水產養殖,皆需水的配合.近年來台灣經濟發展迅速,人口增加,工業發展及都市擴張,人們在高度開發運用天然資源時,因未能做適當的處理,導致整個生態系的不平衡,進而湖泊優養現象,河川濁黑及枯竭等陸續發生,使生活環境失去調和現象,水污 染問題日漸嚴重.一般所稱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於人為因素直接或間接的將污染物質介入於水體後,變更其物理,化學或生物特性的改變,以致影響水的正常用途或危害國民健康及生活環境.

台灣本身就是一座海島,四周是海故取水不易,故,內陸的水源十分珍貴,但由於現在各式能排放污水或臟物的工廠和牲畜業十分多,使得水源被污染而把目標轉移到上游頭上,於是上游又被污染了,就這樣一直的返復下去不但沒有結果反而使水污染越來越嚴重,導至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現在已有人發覺到水污染對我們的威脅性及其不良影響,所以現在政府已劃分了水源保護區.

(二)一般所稱的水污染,主要是指由於人為因素直接或間接地讓污染物質進入水體,造成水體物理,化學或生物特性的改變,以致於影響水體正常用途或危害民眾健康及生活環境的現象. 水污染來源包括天然的污染源及人為的污染源,天然污染源一般系指暴雨逕流沖刷屋頂,街道,坡地,溝渠等所帶下的污泥或有機質;人為的污染源則來自人們各種活動及開發所產生者,其大致上包括下列幾類:

1. 市鎮地區家庭,機關團體,學校,工商事業排出的廢水中,含有糞便,油脂,廚余,化學 葯劑等,其中大量的病菌和有機物是水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2. 工業製造過程中原料,副料成品,中間產品,副產品,其他物料或能量(例如冷卻水)所 形成的污染物; 畜牧活動中大量的動物排遺物,未經妥善的處理即予以排放,同樣也會有 大量的病菌和有機物質進入水體,造成污染;

3. 農業活動中使用的農葯,肥料等物質,經由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滲透與流動而進入水體,使 得水體環境受到污染.部份農葯對於魚類或其他水生生物具有毒性,足以貽害生態環境; 采礦時為分離礦物,在選礦時用水沖洗,此種沖洗水中含有大量之泥沙,溶解性有毒物質 (如銅,鐵,鋅,鉛等)或腐蝕性物質(如硫酸),其流入河川或湖泊後會導致該類水體 的污染,破壞生態平衡; 4.垃圾掩埋場中的滲出水,在垃圾掩埋初期因含有高濃度的有機 質,也是水污染的來源之一;

5.森林之採伐,耕作,土木工程等人為因素所造成水體中浮游物與溶解物的增加;

6. 以及工廠排放的氣體與灰塵因降雨的洗刷而進入地表的水體,均可造成水污染的問題.

上述污染源中,以市鎮污水,工業廢水及農業活動污染最為重要,工業廢水中尤以紙漿,染整,製革,電鍍及食品業廢水汁污染最為嚴重.

(三)工業廢水

本省經濟建設成效卓著,工業蓬勃發展,本省河川流域內有廢水排放之工廠以染整,製革,食品,造紙,電鍍等污染性較高之業別為主,為河川之一主要污染源.

(四)畜牧廢水

本省農民大都以養豬為副業,近年來,由於飼料之改良及養豬技術之提升,故其產生之單位污染量大多以每頭豬每天產生生化需氧量100公克來計算,為河川之另一主要污染源.

養豬廢水污染情形嚴重

1.養豬政策調整方案未能落實執行.

2.相關法規如自來水法,水利法,建築法等未落實執行,以致河川地 非法養豬之拆除績效不彰.

3.養豬廢水處理設備操作率偏低.

化糞池處理效率不佳

1.家庭污水中僅糞尿部分經由化糞池處理後排放,由於化糞池之處理效率較低,再者因未適當維護,更使無法達到應有之處理效率.

2.未能落實定期清理制度,化糞池處理效果極為有限.

(五)市鎮污水

本省河川流域內之人口約有一千六百餘萬人,每人每天產生生化需氧量約四十公克(其中糞尿部分計有13公克),因本省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方在起步階段,普及率僅約有百分之一,故每天所產生之污染量,僅有糞尿部分經由化糞池簡易處理,為河川之另一主要污染源.

(六)垃圾滲出水

目前本省仍有部分鄉鎮市將垃圾場設置於河邊未予適當之處理,其滲出水亦造成河川水質之污染,垃圾滲出水之污染量約為每人每日0.32至 3.2公克,約為市鎮污水污染量的5%以下,故在總污染量上可不予估計,但垃圾掩埋場系屬點污染源,污染排放量甚為集中,故未經妥善處理,勢將造成河川污染.

(七)其他污染源

除上述污染源外,另有暴雨逕流挾帶污染物進入河川,以及濫用農葯,肥料,任意棄置垃圾,水肥與其他污染物,於河川中飼養家禽,家畜等非點污染源,亦皆為河川之污染來源.

(八)由於人類毫無節制的開發,所製造出來的污染問題,不僅危及人類在陸地上的生存,也使浩瀚的海洋變成一個大型垃圾場.

海洋面積約佔地球表面積的四分之三,在未來人類的食物來源中,海洋生物資源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自從一九八二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將專屬經濟海域正式列入後,各國紛紛劃定所轄專屬經濟海域,限制別國在范圍內的經濟活動,是故各國對自已臨近海域資源之保護,更為重要.台灣四面環海,居住環境都處臨海不遠地帶,人們與海洋之關系十分密切.海洋污染源來自何處依一九八二年海洋公約法劃定之海水遭受污染物侵害有兩方面:來自陸上的污染—人類生活之廢棄物,農業,工業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廢料,經由溝渠,河川注入海洋.來自船舶的污染—海上運輸工具,所載運之油料泄漏,或污水傾倒注入海洋者,核能動力船舶,或載運核能廢籿之船舶,輻射物質外泄進入海洋者.來自傾倒廢棄物的污染—人類將工業的污染廢棄物,或其他污染性物質,經由運輸工具運至海洋中傾倒而形成.來自大氣的污染—從事核爆試驗所產生之輻射塵,透過大氣進入海洋而造成污染.來自海床探勘與開採的污染—從事大陸礁層或海床之探測及開采時,因處置不當,設備不周,意外致使油,天然氣,泥漿外泄,或進行采礦時,產生大量微粒物質,泥漿,都會造成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對環境的影響:當海域被有機物質及供機物質污染時,會造成:影響生物的生態平衡,使漁坦環境惡化,影響魚類的生長與繁殖,造成水產資源的嚴重損失.傾倒於海域之廢棄物,若含有 放射性物質或重金屬時,這些東西都具有毒性或累積性物質,會蓄積在水生物體內,使食用者中毒,造成急性或慢性病變.

(教育www.4oa.com歡迎您投稿)

(九) 大量使用能源雖提升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卻也造成了始料未及的禍害,而造成酸雨危害,機乎遍及全球,危害極大.

由於人類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燒後產生的硫氧化物(SOx )或氮氧化物(NOx),在大氧中經過復雜的化學反應,形成硫酸或硝酸氣懸膠,或為雲,雨雪,霧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為酸雨.

一般未被污染的雨水,pH值呈弱酸性,低於5.6便為酸雨(pH值愈小,酸度愈高);如今卻頻頻出現pH值小於3的強酸雨(幾乎與醋酸相當),不禁令人憂心忡忡.

四,研究結果

調查完後,讓我發現近年來台灣的水資源越來越臟,使人們的生活也變得更不衛生,也會影響身體健康.
五,心得

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多珍惜水資源,並且要保護它,而且不要浪費,也要盡量避免工廠的廢水,廢水不能亂傾倒,還有自家廚余也不能亂到,希望我們的地球會越來越美好.

本文來自: 中科軟體園(www.4oa.com) 詳細出處參考:http://www.4oa.com/bggw/sort02902/sort02952/183291.html

Ⅱ 關於長興水資源的調查報告

水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沒有水,也就沒有生命的存在,所以我們要保護水資源。

據統計地球表面的水儲量大約有140億億立方米,但淡水資源只有3.5億億立方米,在這有限的淡水資源中,僅有0.34%是人類可以利用的,由於分布不平衡,生活浪費,全世界60%的地區供水不足,嚴重缺乏用水,情況嚴峻。

各種有害的物質,如農葯、重金屬、化學物質、致病微生物、油類以及各種廢棄放射性物質……,被人為地排入水中,並超出了水本身的進化能力,於是就發生了水污染。大量的污水物排入河流,造成內陸水域污染,繼而使湖泊和海灣污染,就連地下水也難逃厄運。水污染對人的健康危害極大,污水中的致病菌可引起傳染病的流行。各種工業廢水、農葯等有毒物質排入水中,可使飲水人中毒。重金屬污染的水進入人體,會使人慢性中毒等等。

因而,我們要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節約用水、使用無磷的洗衣粉……。我們要大力宣傳水資源的保護知識,看見破壞水資源的行為,要向有關部門舉報。

保護水資源要從我做起,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任重道遠

我國嚴峻的水資源問題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我們要充分地認識到,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任重道遠。

我國是一個洪澇災害頻繁、水資源短缺、水生態環境脆弱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水利事業發展迅速,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治理的同時,注重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工作,基本形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與保護體系。

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問題,尤其是水資源短缺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已經充分暴露出來。全國平均每年因旱受災的面積約4億畝。正常年份全國灌區每年缺水300億立方米,城市缺水60億立方米。在缺水的同時,還存在著嚴重的用水浪費,全國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系數大多隻有0.4,而很多國家已達到0.7~0.8;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03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10~20倍,水的重復利用率我國為50%左右,而發達國家為85%以上。水污染嚴重,全國年排放污水總量近600億噸,其中大部分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國調查評價的700多條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水污染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而且使水資源短缺問題更為嚴重。

有關專家指出,嚴峻的水資源形勢,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從人口增長看,2030年左右,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將減少1/5,降至1700立方米左右。從經濟增長看,今後幾十年,我國經濟仍將處於快速增長期,到本世紀中葉,國內生產總值要增長10倍以上,城市和工業用水將有較大幅度增長,廢污水排放量也將相應增加。從城市發展看,21世紀中葉我國城市化率可能達到70%,城市水供求矛盾必將更加尖銳。從糧食生產看,我國北方產糧區水資源條件並不富餘,2050年前國家需要增加1.4億噸糧食的要求,將導致水資源短缺的形勢更加嚴峻。因此,開源節流和保護水資源的任務十分艱巨。

水資源善也是制約西部大開發的主要因素。西部地區,尤其是西北地區地廣水稀,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是該地區最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水資源的合理開發、節約利用、有效保護是實施西部開發的重要內容。

為了緩解水資源短缺的矛盾,遏止水環境惡化的趨勢,有關部門正在加大節約和保護工作的力度。在最近召開的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提出,要轉變以往比較注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對水資源的配置、節約、保護重視不夠的局面,要把節約和保護水資源作為一項重大國策,實現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由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水利的轉變。

據了解,國家將在統籌規劃、綜合治理的基礎上,採取實際步驟加強水資源節約和保護工作。在計劃上,改變以往單純的工程計劃方式,將節水、水資源優化調度、水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項目擺到重要位置,加快建設和發展。在體制上,切實加強流域管理職能,積極推進城市水務局管理體制的建立,為水資源的科學配置提供體制保障。在管理上,制訂和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利用水價、水資源費等經濟杠桿,採用有效的科技和經濟手段實現水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發揮綜合效益。在法治上,堅決執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做好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配套建設,特別是《水法》的修改工作,加大執法力度,堅持依法管理水資源。在科研上,突破以往水利工程科學的科研模式,不僅要加強水利基礎科學,而且要發展綜合學科、交叉學科,不僅要研究水利工程特別是樞組工程問題,而且要緊緊圍繞我國水利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研究各種治理措施的相互關系,科學配置,促進水資源管理與經濟發展、生態環境緊密結合,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

Ⅲ 環境污染的事例

水污染已兵臨城下
――關注九龍江系列報道
​ 九龍江關繫到生死存亡
在一次高層專題會議上,與會領導認為,「九龍江流域生態保護和水土流失治理,關繫到廈門港和漳州港的生死存亡」。
今年省「兩會」期間,代表們對九龍江流域的污染問題進行了專題討論,把其列為今年省政府為民辦實事的項目之一,並向流域的人民作出了治理的承諾。
廈門環保局的一份文件說,目前廈門個別部門領導認為廈門處在九龍江流域下游,治理工作主要是上游地區的事,廈門只要把自己的事辦好就行了。因此,對綜合整治工作重視不夠,組織領導不到位,重點不突出,措施不得力,個別項目經費至今仍未落實,綜合整治力度不大,效果不明顯。
「水污染已經兵臨廈門城下了!」有識之士在提醒我們。
九龍江流域已成什麼樣子
近幾年來,由於人為破壞等因素的影響,九龍江流域水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趨勢日益嚴重。
據1999年衛星遙感調查顯示,九龍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約17.5萬公頃(約佔全省水土流失面積的13.2%),水土流失狀況在全省屬中等偏重,是當前九龍江流域最突出的環境問題。
雖然九龍江流域高山地區和遠離河道山區的植被覆蓋情況總體較好(如龍岩梅花山),但河道兩側山地植被覆蓋極不均勻,大多數地方的生態破壞很明顯。
天然林銳減,次生林品種單一、結構簡單。
水土流失狀況日益加重,河流輸沙量加大,河道泥沙淤積明顯,與建國初期相比,現在年平均入海泥沙量增長77倍以上,下游局部河床近10年抬高了2米左右。
1996年至1998年,河口述塗面積平均每年擴大1.8平方公里。近20年來,河口區泥沙沉積線向廈門西海域推進了近5公里,推進趨勢相當明顯,對廈門港和漳州港功能的發揮形成威脅。
除了水土流失,最讓人觸目驚心的算是水境污染了,近年來,九龍江全流域22個省控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是我省污染較嚴重的河流之一。
超標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類、非離子氨等。其中北溪龍岩段超標嚴重,個別斷面還出現劣五類水質。
飲用水源地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和大腸菌群等指標超標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飲用水源水質。
內河污染嚴重,局部河段存在水體富營養化趨勢。一些地方水葫蓮長勢迅猛,影響近岸海域。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長期的亂砍濫伐,造成植被的嚴重破壞;採煤、采礦點遍地開花,開山採石、建築取土挖土,造成山體裸露;
公路建設、水利工程、區域開發等基本建設缺乏有效的生態維護措施;
陡坡地開墾,以及河道周圍坡地耕作等水土保持設施不能滿足要求。
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率較低。生活污水所佔比例越來越高,但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尚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流域的上游目前只有龍岩市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潭州市污水處理廠因管網不配套,所以尚未正式投入使用。沿江還有漳平、華安、平和、南靖、龍海、長泰等縣(市)及鄉鎮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流域水體。
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低,目前僅有漳州九龍嶺垃圾無害化處理場、龍海垃圾場投入使用,龍岩、潭平等地的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尚未建設。
水源污染日益突出。九龍江流域生豬養殖業污染比較嚴重;沿江堆放或傾倒垃圾現象突出;不合理施用農葯、化肥,並隨地徑流匯入水體,造成的污染日益明顯。
大量工業廢水排入流域水體。流域工業污染企業雖已完成「一控雙達標」的任務,但目前的達標還只是單因子達標,而不是全因子達標。①(早報記者朱永紅)

Ⅳ 安全評價綜合運用:廈門水資源安全評價

水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素。一個地區水資源安全與否, 直接關繫到該區域社會穩定和人們身體健康。保障區域水資源和飲用水安全, 是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把以人為本真正落到實處的一項緊迫任務。
區域水資源安全評價是人們了解本區域水資源狀況, 採取行之有效措施來保障飲用水安全的前提和基礎。水資源安全可以從水資源數量、水資源質量、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等方面進行評價。水資源數量評價是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的, 主要通過對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關系分析, 然後由地表水資源量和地下水資源量相加扣除重復計算量而得; 水資源質量評價主要針對水資源污染狀況進行; 水資源開發利用評價內容則包括供水基礎設施現狀、供水現狀、供用水效率和水資源綜合評價等內容。

廈門河流水系及水庫概況

廈門市水系均屬山區短小河流, 發源於本區域境內, 流域面積小, 流程短, 坡度大, 水量隨季節變化大。本島地表水系不發育, 多為短小溪流, 呈放射狀獨流出海, 島外部分水系發育較為完善, 主要河流有東西溪、九溪、官潯溪和後溪等, 流域總面積939.25 km2, 佔全市土地總面積的69%。流域面積大於100 km2 的只有同安西溪和集美後溪兩條, 50~100 km2 的河流有九溪、官潯溪。

全市現在中型水庫5 座, 小型水庫103 座,2004 年總庫容24301 萬m3。中型水庫有: 石兜水庫、汀溪水庫、溪東水庫、竹壩水庫、杏林灣水庫; 主要小( Ⅰ) 型水庫有: 溪頭水庫、坑內水庫、坂頭水庫、曾溪水庫、湖邊水庫、小坪水庫、河溪水庫和石宅水庫。

對廈門市供水具有特殊意義的河流還包括九龍江。九龍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 其幹流由北溪、西溪和南溪組成。廈門引水的北溪是九龍江的主幹流, 發源於龍岩市梅花山, 經由龍岩市新羅區、漳平市流入漳州市華安縣、長泰縣、納下浙溪、龍津溪後注入漳州平原, 在龍海市福河與西溪相匯。

廈門水資源數量評價

1、廈門水資源數量

廈門市地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帶, 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多年平均降水量1533.3 mm, 摺合年降水總量24.06 億m3。降水及徑流時空變異較大, 年內年際分配不均, 汛期( 4~10 月) 降水量佔全年的80%, 徑流佔85%以上, 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3.2 倍。降水量分布由西北往東南逐漸減少, 西北山區2000mm 以上, 沿海及廈門島年降水量為1100mm左右。

廈門市當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11.80 億m3,地下水資源量1.36 億m3, 重復計算量0.81m3, 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2.35 億m3。按戶籍人口統計, 廈門市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871 m3, 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0%, 福建省平均水平的25%, 若考慮暫住人口, 人均水資源量為576 m3, 屬水資源嚴重缺乏地區。

九龍江流域2004 年年降水量1325.3mm, 摺合降水總量是195.36 億m3, 地表水資源量78.05 億m3, 摺合徑流深529.5 mm, 當年廈門市從九龍江北溪引水量為1.97 億m3。

2、廈門生活飲用水源數量

廈門市生活飲用水源主要包括北溪引水、石兜- 坂頭水庫、汀溪水庫( 上李水庫功能現已調整為景觀用水) 。備用水源包括湖邊水庫和杏林灣水庫。其中, 北溪引水是廈門市主要供水水源, 約占總取水量的近80%。各水源保護區飲用水源供給情況見下表。

廈門水資源質量現狀評價

1、廈門主要河流水質概況

根據廈門市2004 年水資源公報, 廈門主要河流水質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

( 1) 同安西溪為廈門第一大河流, 包括上游的蓮花溪、澳溪、汀溪和東溪等支流。東溪控制河段五顯橋控制斷面水質為劣Ⅴ類, 水體受到嚴重污染,河長占東溪支流的34.1%; 澳溪、蓮花溪合流段的崎坑大橋控制斷面水質為Ⅳ類, 水體受到輕度污染,河長佔西溪水系的44.3%; 西溪幹流段新西橋控制斷面水質為Ⅴ類, 水體受到較重污染, 河長佔西溪水系的21.4%; 西溪控制河段雙溪大橋控制斷面水質為劣Ⅴ類, 水體受到嚴重污染, 佔西溪水系總河長11.3%。主要超標項目為總磷、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 屬有機污染。

( 2) 集美後溪是本市第二大河流, 包括上游的薴溪和許溪支流。後溪控制河段水質為Ⅴ類, 水體已受到較重污染, 河長占該水系的22.6%。主要超標項目為總磷、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 屬有機污染。

( 3) 九溪控制河段水體受到有機污染物的污染, 水質為Ⅴ類, 河長占該水系的67.7%, 主要超標項目為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 4) 官潯溪控制河段水質為Ⅴ類, 水體受有機污染物的污染, 河長占該水系的58.0%, 主要超標項目為總磷、氨氮、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2、廈門生活飲用水源水質概況

根據2005 年市環境監測站的監測結果, 全市各水庫水質均未能全面達到環境功能區要求, 這是由被污染的主要水庫周邊的城市污水、城鎮居民生活污水、農村畜禽養污水、水庫匯水區內土壤裸露所形成的地表徑流等面源污染造成的。

( 1) 北溪引水 北溪引水為特殊保護水域, 執行GB3838- 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中的Ⅱ類水質標准( 以下坂頭- 石兜水庫、汀溪水庫、上李水庫執行標准同) 。2005 年北溪引水水質基本符合Ⅱ類水質標准, 出現的超標項目有總磷、高錳酸鹽指數、溶解氧等; 水質達標率為50.0%。與2004 年同期相比出現的超標項目基本相同, 水質達標率有所上升。北溪引水仍有超標項目出現, 主要原因是由於九龍江中上游隨著經濟的發展出現許多工業園區或居住小區, 而沿岸工業園區和居住小區的增加以及大量發展的畜禽養殖所帶來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養殖廢水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與治理所造成的。

( 2) 坂頭- 石兜水庫 2005 年坂頭- 石兜水庫水質基本符合Ⅱ 類水質標准, 水質達標率是91.67%, 除總磷、總氮兩項指標濃度均值超標, 其餘項目均符合Ⅱ類水質標准, 水質較2004 年有所好轉。坂頭- 石兜水庫水質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庫區農業面源污染控制, 特別加大了對庫區畜禽養殖的禁養管理力度。

( 3) 汀溪水庫 2005 年汀溪水庫基本符合Ⅱ類水質標准, 水質達標率是75.0%; 出現的主要超標項目有高錳酸鹽指數、總磷、總氮等; 與2004 年相比,水質明顯惡化, 其主要原因是水庫上游畜禽養殖得不到有效遏止, 養殖污水未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入水庫, 造成水體污染, 出現富營養化現象。

( 4) 湖邊水庫 2005 年湖邊水庫水質符合Ⅳ類水質標准, 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零。主要污染項目是總氮、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 與2004 年相比,水質有所好轉。湖邊水庫水質有所好轉的主要原因是開展了湖邊水庫綜合整治工作, 計劃關停保護區內所有畜禽養殖場和重點污染源。

( 5) 杏林灣水庫 2005 年杏林灣水庫水質僅符合Ⅴ類水質標准, 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8.33%;其主要污染項目是總氮、總磷、五日生化需氧量, 與2004 年相比, 水質達標率略有提高。

廈門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評價

1、供水基礎設施現狀

廈門市主要供水工程有坂頭石兜水庫、汀溪水庫群、祥溪策槽引水、小型地表水供水工程及北溪引水工程。北溪引水是廈門城市的主要供水工程,坂頭石兜水庫是廈門城市供水的重要補充調節水源, 汀溪水庫群及其相關供水工程則對同安、翔安的城鎮與農業供水具有重要意義。

2、供用水現狀

根據廈門市2004 年水資源公報, 廈門市2003年全市供水總量為6.08 億m3 ( 不含海水供應量) ,地表水供水量為5.13 億m3, 地下水源供水量為0.87 億m3。當地水資源供水量占總供水量的67.6%, 跨流域引水量為1.97 億m3, 占供水總量的32.4%。整體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較為適中, 全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30.4%, 其中, 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36.3%, 地下水資源開采率為42.6%。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偏高, 超出警戒線, 需引起注意。2004 年全市用水中農業、生活與工業用水總量分別占總用水量的44.9%、25.6%與29.7%。

3、供用水效率

人均綜合用水定額、萬元GDP 用水量與農田灌溉定額等指標既綜合反映一個城市的用水水平、節水水平、水資源管理水平, 也與經濟發展水平、科技進步有密切的聯系, 其數值體現了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合理程度。總體上看, 廈門市各項指標與福建省及沿海其它城市相比, 處於相對水平( 如下圖) , 尤其是萬元工業產值耗水量與萬元GDP 耗水量兩項用水效率指標, 遠低於上海、福州、漳州、三明、莆田、大連、寧波、青島及深圳水平。

4、水資源供需分析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對廈門市水資源供需平衡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研究, 研究中預測了全市及各行政區的用水需求。在農田灌溉用水保證率達95%的情況下, 到2010 年, 全市總需水量為8.9941 億m3,按現狀供水條件, 即廈門市北溪引水流量14m3/ s, 石兜與汀溪水庫按現在調度方式運行, 全市各分區其它蓄、引、提小型水利工程的供水量為2.1 億m3, 污水處理回用與海水回用量4450 萬m3, 同安與廈門本島子系統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水現象, 供需平衡缺口較大, 尤其在乾旱年份。2020 年, 全市總需水量11.32 億m3, 如北溪引水維持在14 m3/ s 的規模, 石兜水庫以蓄補引, 其它小型水利工程供水量保持在2.1 億m3, 即使全市污水處理回用量和海水利用量增大到0.76 億m3, 則供需平衡缺口也會比較大, 缺水會比較嚴重。

保障廈門水資源和飲用水安全的對策措施

1、保證水資源的供需平衡

根據以上對廈門水資源數量評價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 雖然廈門市人均綜合用水定額、萬元GDP 用水量與農田灌溉定額等指標, 與福建省及沿海其它城市相比, 處於相對水平, 但廈門屬水資源嚴重缺乏地區, 水資源仍是廈門市發展的主要資源瓶頸。

要保障廈門供水安全, 首先需要從水資源數量上予以保證。據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對廈門市水資源供需進行的研究: 2010 年, 在北溪引水流量達14 m3/ s情況下, 石兜水庫以蓄補引, 同時修建蓮花水庫, 則全市水資源供需平衡。如北溪引水14 m3/ s, 石兜水庫以蓄補引, 北溪引水流量在非枯水期按實際需水增大, 全市水資源可達供需平衡。2020 年, 如北溪流量增加到20 m3/ s, 在石兜水庫「以蓄補引」運用方式情況下, 建設枋洋樞紐工程, 供需才能保持平衡。因此, 近期, 在不改變廈門和漳州分水協議的情況下, 充分利用北溪引水工程的引水能力, 北溪引水流量在非枯水期按實際需水要求增大, 石兜坂頭水庫的調度運用方式改變為「以蓄補引」方式, 在此基礎上考慮北溪供水系統向同安、翔安聯網供水, 供水規模為25~30 萬m3/ d。在此期間, 應籌備建設龍津溪枋洋樞紐一期工程並使之在2010 年前後投入運營。中遠期, 在以上基礎上, 加強廈門子系統與同安子系統的聯網供水能力, 使供水規模增加到40~50 萬m3/ d, 2015 年前後積極籌建枋洋二期工程, 同時根據水資源供需情況考慮蓮花水庫建設問題。在各規劃期, 應積極調整產業結構, 節約用水, 增加海水利用、雨水利用與污水回用量, 減少對外來水源的依賴, 降低水資源供應風險。

2、保證水資源, 特別是飲用水源的水質

從目前廈門水資源的水質狀況看, 情況不容樂觀, 全市河流水系大部分達不到功能區的要求, 飲用水源目前雖然基本可以達到飲用水水質要求, 但仍有部分指標超標。因此,廈門水資源水質安全需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保障。

( 1) 繼續開展流域綜合整治, 改善河流水質

為有效治理東、西溪水環境污染問題, 市政府於2005 年初開展了東西溪流域環境污染綜合整治, 提出用三年的時間, 實現「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通過一年來各部門開展對工業、畜禽養殖、城鎮生活污水等污染源整治以及河道清淤和護岸整治等方面工作, 綜合治理取得較好成效: 工業廢水基本實現達標或零排放; 沿溪禁養區畜禽養殖場全部拆除和關閉, 其他畜禽養殖場實現了生態零排放; 城區部分生活污水已納入污水處理廠處理; 兩岸景觀逐步改善, 東西溪生態環境明顯好轉。目前,除總磷、總氨和糞大腸桿菌超標外, 其餘指標基本上達到GB3838- 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中的III 類水質標准要求。下一步需要加大對沿溪企業的綜合執法力度, 增強群眾參與、主動配合意識, 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 並形成一種長效的流域管理機制。同時, 流域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可進一步向其它流域推進, 全面保護河流的生態環境和水資源的生態安全。

( 2) 進一步推動九龍江流域污染綜合整治

隨著九龍江流域社會經濟的發展, 進入九龍江的生活、工業、農業等污染日益增多, 九龍江水質急劇惡化。這一狀況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1999年, 省政府提出了開展九龍江流域污染與生態破壞綜合整治, 廈門、漳州、龍岩等市開展了整治行動,經過三、四年的努力, 整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沿江各斷面的水質均有較大的好轉。但從2003 年開始,水質出現下滑的趨勢, 其主要原因是沿岸畜禽養殖業快速發展及沿岸人口增長, 使進入九龍江的養殖廢水和生活污水迅速增加, 水質中的氮、磷超標嚴重, 廈門北溪引水水質受到影響。為保證北溪引水水質, 廈門市需加強九龍江流域三地市的交流與協調, 在廈、泉、漳三市聯盟和與龍岩的「山海協作」的基礎上, 通過污染整治資金補助等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推動九龍江流域各地市積極開展九龍江污染綜合整治, 及時完成省里制定的年度整治任務。本市也應繼續完善城市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 進一步削減污染物排污總量, 積極推進海域環境綜合整治, 推動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 並將廈門生態養殖、發酵養殖等經驗向九龍江上游區域推廣, 減少流域的養殖污染排放。

( 3) 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 保證飲用水源安全

通過劃定北溪引水、石兜坂頭水庫、汀溪水庫和上李水庫水源保護區, 保護廈門市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水質、水量及集水區內植被和自然環境。目前, 廈門市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已經省政府批復。與此同時, 廈門市在2005 年完成了北溪引水改造工程和石兜坂頭水庫、汀溪水庫水源保護區的綜合整治工作; 對汀溪水庫轄區內的畜禽散養農戶,大力推廣家庭戶用型沼氣池和發酵式養殖; 開展了湖邊水庫綜合整治, 完成自來水改造工程、安湖支渠補水調水一期工程、水庫蔡塘段的截流工程, 並投入資金在周邊村莊鋪設污水管道。加大對可能影響水庫水源安全的工業污染源監管和查處力度。

在保障現有飲用水源安全的基礎上, 積極開展第二水源的調查工作。廈門市有關部門已著手此項工作, 前往漳州市長泰縣調研第二水源生態環境,與長泰縣就進一步加強合作進行了探討, 為共同做好第二水源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注1 : 生活用水與綜合用水定額單位為L/d, 農田灌溉定額單位為m3/ 畝, 萬元GDP 與萬元工業產值用水量為m3/ 萬元。

閱讀全文

與九龍江工業廢水的來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反滲透膜用什麼化學葯品清洗 瀏覽:984
污水處理後為什麼酸鹼比進水低 瀏覽:911
楊浦區東區污水處理廠 瀏覽:224
鄭州純凈水多少錢一個 瀏覽:788
太陽能車載凈化器線怎麼焊接 瀏覽:989
起亞k3空調濾芯是什麼 瀏覽:492
朗詩德反滲透凈水器怎麼安裝 瀏覽:592
凈水器沒有廢水排出口 瀏覽:223
陽離子交換樹脂去除磷酸中的鉻 瀏覽:767
iphone過濾廣告最好的軟體下載 瀏覽:322
污水廠適合什麼崗位 瀏覽:5
鑄造樹脂砂種類 瀏覽:350
廣東生產丙烯酸樹脂 瀏覽:927
加拿大水母樹脂 瀏覽:110
沁園凈水器換反滲透濾芯蓋打不開 瀏覽:508
污水泵和抽沙泵怎麼分辨 瀏覽:178
半透膜實驗質壁分離 瀏覽:478
乳化液的廢水怎麼處理 瀏覽:27
造紙廠廢水會產生哪些氣體 瀏覽:310
什麼是直飲水反滲透膜 瀏覽: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