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方法
在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於污水中,可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耗氧污染物。這種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氨和硫醇等難聞氣味,使水質惡化。那麼,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方法是什麼呢
一、物化法:物化法常作為一種預處理的手段應用於有機廢水處理,預處理的目的是通過回收廢水中的有用成分,或對一些難生物降解物進行處理,從而達到去除有機物,提高生化性,降低生化處理負荷,提高處理效率。
二、萃取法:特別是基於可逆絡合反應的萃取分離方法,對極性有機稀溶液的分離具有高效性和選擇性,在難降解有機廢水的處理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三、處理方法氧化-吸附法:高濃度廢水稀釋後用煤粉進行初步混凝、吸附處理,然後用Fenton試劑催化氧化和酸性凝聚,再用煤粉混凝、吸附。經此法處理的廢水,色度和COD可分別去除100%、90%,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吸附後的煤粉用於燃燒,無二次污染,比使用活性炭作吸附劑更經濟。
四、濃縮法:濃縮法是利用某些污染物溶解度較小的特點,將大部分水蒸發使污染物濃縮並分離析出的方法。濃縮法操作簡,工藝成熟,並能實現有用物質的部分回收,適合於處理含鹽有機廢水。
五、超聲波降解:採用超聲波降解水體中有機污染物,尤其是難降解有機污染物,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新型水污染控制技術。
更多水污染成因與污水處理方法,以及水污染安全小知識,請大家繼續關注裕祥安全網的內容。
② 水中蛋白質怎樣絮凝沉降
絮凝法回收廢水中的蛋白質成本低,但是由於絮凝條件的不合適,導致在絮凝過程中存在著絮凝時間長、蛋白質回收率低、生產周期長、化學合成的絮凝劑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等問題。
③ 為什麼要測污水中蛋白質
蛋白質是造成水質污染的一種物質,所以要測其含量。
污水中耗氧有機物(易生化)主要有腐植酸、蛋白質、酯類、糖類、氨基酸等有機化合物這些物質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於廢水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分解為簡單的CO2等無機物這些有機物在天然水體中分解時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因而稱為耗氧有機物。含有這些物質的污水一旦進入水體會引起溶解氧含量降低進而導致水體變黑變臭。
④ 大豆分離蛋白生產廢水治怎麼治理
大豆分離蛋白生產廠都採用鹼溶酸沉法提取分離蛋白工藝,每生產1t分離蛋白產生約30~35t的乳清廢水。乳清廢水中的有機物質含量較高,因此對該廢水的污染防治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對大豆分離蛋白廢水的污染防治,國內外沒有統一的技術模式以及成功的實例可以參考,所以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探討了適宜的大豆分離蛋白廢水的處理工藝.以使處理廢水達到國家要求的《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二級標准。
大豆蛋白加工污水處理技術是最近l0多年來中國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利用低溫脫溶豆粕,可生產出大豆蛋白粉、大豆組織蛋白、大豆濃縮蛋白、大豆分離蛋白等產品。其中大豆分離蛋白是主要品種,國內年產量在5O萬t以上。
大豆分離蛋白廢水污染物濃度較高,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等有機質,富含有機氮、有機磷,可生化性好,易於在厭氧條件下水解、酸化及甲烷化發酵。有機氮和有機磷在厭氧條件下分解轉化為小分子的氨氮和磷酸鹽,使厭氧出水中氨氮和磷酸鹽的質量濃度分別達到300mvgL和25mg/L左右。更多資料可登錄易凈水網(www.ep360.cn)查看。 UASB厭氧處理後出水中B/C降低為0.174—0.29,可生化性差。UASB出水營養元素比例失調,m(C):m(N):m(P)的比例關系不利於好氧生物降解。UASB出水中含有高濃度的氨氮和磷酸鹽,易與污水中的鈣、鎂等金屬離子形成沉澱物,富集在管壁上。且大豆分離蛋白原廢水以及厭氧段出水懸浮物較高。
大豆分離蛋白廢水處理後各污染物減排指標為:COD減排6270t/a,BOD5減排2960t/a,懸浮物減排1626t/a.氨氮減排263t/a。由此可以看出大豆分離蛋白廢水處理的環境效益十分顯著,由此產生的社會效益也十分巨大。
大豆分離蛋白生產廢水治理要點總結:
(1)厭氧處理後的好氧處理單元要考慮脫磷脫氮,氨氮負荷需控制在0.1kg/m•d)以下,否則很難達到處理要求。
(2)充分回收利用大豆分離蛋白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可以大大降低污水的運行成本。
(3)使用石灰來調節大豆分離蛋白廢水的pH,利用石灰的化學除磷作用,可大大降低厭氧池中鳥糞石的形成。
(4)大豆分離蛋白廢水中含有高濃度有機物和鹽分,採用合適工藝進行處理,其出水水質可以達到國家要求的一級排放標准。
(5)預處理階段以及後續處理工段增加高效氣浮工藝,可減少厭氧進水中懸浮物的濃度。同時有效降低厭氧污泥的流失。
⑤ 有一從大豆中提取蛋白後的工業廢水,COD濃度為5000mg/l左右,氨氮濃度約為50mg/l,但總氮濃度未測;處理工
懷疑為硝態氮的干擾,尤其考慮是提取蛋白質的工業廢水,氮元素可能以多種形內式存在,所以進水的氨容氮並不高,在好氧單元氮元素大量的轉化為硝態,從而干擾了COD的測定,一般加入氨基磺酸掩蔽硝態氮,如果加入量不夠則仍可能影響准確程度。增加曝氣和污泥濃度相當於強化了硝化過程,增加了硝態氮的濃度,因此COD進一步升高。
推測這股水的總氮應該較高,而且是以較穩定的化合態存在,在厭氧過程中沒有被有效分解,或者沒有形成硝態氮。
建議補測進水總氮,另檢測出水TOC,另外再次核實COD的測量方法。 如果確定是硝態氮的干擾,宜增加缺氧處理,採用AOO工藝。
⑥ 求食品加工行業中水回用工藝啊
1、原水先經過一沉池,使廢水中較大的有機顆粒(主要是澱粉和蛋白質專)沉降下來,然屬後加以回收;
2、沉澱池出水自流進入調節池,
3、水質水量穩定後提升至UASB反應器,進行厭氧處理;
4、厭氧出水進入二沉池後自流進入接觸氧化池進行好氧處理;
5、接觸氧化池出水經三沉池沉澱後可達標排放。
6、如果需要進行中水回用,達到回用標准,則需要進入RO設備
⑦ 食堂廢水怎麼處理
食堂廢水主要含有油脂、食物殘渣和其他有機物,如果直接排放到環境中,會對水體造成嚴重的污染。因此,需要對食堂廢水進行有效處理,以達到排放標准或實現資源回收。
處理食堂廢水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膜技術是一種高效、環保的處理方式。膜技術利用特定孔徑的膜材料,通過物理篩分、吸附、擴散等作用,實現對廢水中不同組分的分離和去除。
在食堂廢水處理中,可以採用超濾、納濾、反滲透等膜技術。這些技術可以有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油脂、懸浮物、細菌、病毒等有害物質,同時保留部分有價值的物質,如蛋白質和氨基酸等,為資源回收提供了可能。
道爾頓膜技術處理食堂廢水具有以下優點:
處理效率高:膜技術可以快速、有效地去除廢水中的有害物質,大幅度提高處理效率。
節能環保:膜技術不需要添加化學葯劑,運行過程中能耗低,對環境友好。
資源回收:通過膜技術處理,可以實現廢水中部分有價值物質的回收和利用,降低處理成本。
因此,推薦使用膜技術處理食堂廢水,以實現廢水減排和資源回收的雙重目標。
⑧ 屠宰廢水的水質及特點 屠宰場污水處理方法
一、屠宰廢水的水質
屠宰廢水主要來自圈欄沖洗、淋洗、屠宰及其它廠房地坪沖洗、燙毛、剖解、副食加工、動物殘渣、血水等。廢水中含有血液、油脂、碎肉、骨渣、動物毛及糞便等,呈現褐紅色並帶有腥臭味。有機懸浮物含量高,容易腐敗,排入水體會消耗溶解氧,破壞生態系統,污染環境。
此外,屠宰廢水的NH3-N濃度較高(約120mg/L),這與其他高濃度有機廢水相比是一個顯著特點。
二、屠宰廢水的特點
屠宰廢水具有水量大、排水不均勻、濃度高、雜質和懸浮物多、可生化性好的特點。NH3-N濃度較高也是其顯著特徵之一。
預處理工藝包括調節、格柵、氣浮機等。調節池可以調節每天的水量,使得進入生化池的廢水能夠中和融合。格柵主要用於攔截大顆粒物質,如毛發和內臟殘渣,有助於降低懸浮物含量。氣浮機則用於去除水中的細小懸浮物、油脂和血脂類物質,同時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三、屠宰場廢水的危害
屠宰廢水中的有機懸浮物含量高,容易腐敗,排入水體會消耗溶解氧,破壞生態系統,污染環境。肉類加工廢水含有大量對人類健康有害的微生物,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對水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影響人畜健康。
廢水中的有機物耗氧後會迅速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導致魚類和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缺氧還會使水體轉變為厭氧狀態,導致水質惡化、產生臭味、影響衛生。廢水中的致病微生物會大量繁殖,危害人民健康。
因此,對屠宰肉類加工廢水進行處理,去除其污染對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至關重要。國家已頒布新的技術規范,《屠宰與肉類加工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2004-2010)。
四、屠宰場污水處理方法
1、好氧活性污泥法
好氧活性污泥法利用好氧區不同的污泥迴流方式處理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污泥由吸附有機物、無機物的絮狀微粒組成,同時包含大量繁殖的細菌、藻類等好氧微生物。
2、廢水生化處理法
廢水生化處理法通常結合物理法使用,主要工藝流程為:廢水→格柵→沉沙隔油→固液分離機→調節池→水解酸化池→初級生化→中沉池→二級生化→濾沙池→清水池→廢水達標排出。
3、蛋白質生產工藝
蛋白質生產工藝是屠宰場廢水處理中實現廢物回收利用的一種方法。提煉微生物細胞蛋白來飼養動物,可以有效處理廢水並將其轉化為蛋白質飼料,實現廢物的循環利用。
4、清污分流法
清污分流法是指在屠宰場建設時考慮污染物的清污分流,排水系統和排污系統不能重疊。雨水流入排水系統,生活生產污水則流入排污系統,進入化糞池後沉澱,再進入調節池進行進一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