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化工廠污水處理葯劑有哪些
為了使廢水處理後達標排放或進行回用,在處理過程需要使用多種化學葯劑。專根據用途的不同屬,可以將這些葯劑分成以下幾類:
⑴絮凝劑:有時又稱為混凝劑,可作為強化固液分離的手段,用於初沉池、二沉池、浮選池及三級處理或深度處理等工藝環節。
⑵助凝劑:輔助絮凝劑發揮作用,加強混凝效果。
⑶調理劑:又稱為脫水劑,用於對脫水前剩餘污泥的調理,其品種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劑和助凝劑。
⑷破乳劑:有時也稱脫穩劑,主要用於對含有乳化油的含油廢水氣浮前的預處理,其品種包括上述的部分絮凝劑和助凝劑。
⑸消泡劑:主要用於消除曝氣或攪拌過程中出現的大量泡沫。
⑹pH調整劑:用於將酸性廢水和鹼性廢水的pH值調整為中性。
⑺氧化還原劑:用於含有氧化性物質或還原性物質的工業廢水的處理。
⑻消毒劑:用於在廢水處理後排放或回用前的消毒處理。
以上葯劑的種類雖然很多,但一種葯劑在不同的場合使用,起到的作用不同,也就會擁有不同的稱呼。
⑵ 工業廢水cod排放標准國家三級是多少
化學需氧量(COD)的排放標準是小於120mg/L。
同時,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物(SS)、動植物油、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等指標也需要滿足一定的標准。具體來說,BOD5應小於60mg/L,懸浮物(SS)應小於50mg/L,動植物油應小於20mg/L,石油類應小於15mg/L,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應小於5mg/L。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標准可能會根據地區和行業有所不同,建議咨詢當地環保部門。
⑶ 焦化廢水的排放標准
焦化廢水來源剩餘氨水經蒸氨後的廢水,煤氣凈化過程、苯精製過程以及其他輔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前者占廢水總量的一半以上,是氨氮污染物的主要來源。那麼焦化廢水的排放標準是什麼下面和裕祥安全網了解下吧。
焦化廢水的排放標準是懸浮物≤50mg/L,COD≤80mg/L,氨氮≤10mg/L,石油類≤2.5mg/L,氰化物≤0.2mg/L。
接下來看下水污染成因與污水處理方法
水污染指的是由有害化學物質造成水的使用價值降低或喪失。污水中的酸、鹼、氧化劑、銅、鎘、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機毒物,會毒死水生生物,影響飲用水源和風景區景觀。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時消耗水中的氧,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硫醇等難聞氣體,使水質進一步惡化。
除了大家熟知的部分工業生產、農業生產會導致污水排放外,在城市地區,大部分土地被屋頂、道路、停車場所覆蓋,地面滲透性很差。下雨時,雨水遇到滲透性很差的地面,迫使它四處橫流,在雨水橫流過程中帶走了大量的城市污染物。以往,這些雨水不經任何處理,直接通過城市的排水管道排放到當地的河流、湖泊中。
同時,在一些城市,降雨可能會造成另外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混合污水溢流。在雨季,污水和雨水同時排放,或者排放到污水處理廠的水量太多,遠遠超出其處理能力,多餘的混合污水溢流物也可能在未經任何處理或僅進行一級處理的情況下直接排放到水域里,造成水質污染。
污水處理可分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三種。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適用於村鎮水體。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多用於處理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我們在平時最好多學習一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識,飲用水盡量安裝家用凈水器過慮在飲用,這樣更有利於用水安全。
⑷ 怎麼能降低石油類污水cod高的方法
1 去除大來的SS,用沉澱源池法,下葯劑聚丙烯醯胺、一沉、二沉。
2 去除微小的SS,用過濾法,砂濾。混凝法、絮凝法、這些都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3 去除色度,色度是造成印染廢水COD的主要原因。也可以用脫色劑、通常是用活性炭+砂濾過率後,可去除大部分的色度。
4 再用生化方法或加臭氧去除色度。
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學方法測量水樣中需要被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物質(一般為有機物)的氧當量。在河流污染和工業廢水性質的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的而且能較快測定的有機物污染參數,常以符號COD表示。
建議多看看書
別人的只能參考,沒有意義
⑸ 電催化氧化的作用是什麼作用原理是什麼
電催化氧化技術是通過在外加電場作用下的電極反應直接降解有機污染物,或是利用電極或催化材料具有的催化活性,產生大量具有強氧化性的自由基對有機污染物進行降解。電催化氧化技術因為具有突出的氧化能力,對反應條件要求不高,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優點,被認為是最具應用前景的方法。
(1)本模塊化設備僅消耗電能,不投加任何化學葯劑,無二次污染;
(2)反應為常溫常壓條件下進行,操作安全、簡單、靈活;
(3)多種類組合電能激發催化劑,可根據客戶需求自由組合,高效穩定;
(4)催化劑載體為穩定態合金無消耗,組分化學性質穩定無毒,壽命長可重復使用,保證催化反應持久高效;
(5) LEC催化氧化裝置模塊化組裝,可快速實現工程應用,系統運行自動化程度高,無人力操作負擔;
(6) 反應設備體積緊湊,佔地面積小,基礎土建施工周期短,節省土建投資;
(7)LEC催化氧化降解速度快,能耗低。應用於預處理可分解轉化有毒污染物,提高廢水可生化性,應用於深度處理出水可實現達標排放或回用。
⑹ 工業廢水排放標准
工業廢水排放標准對各類有害物質的排放濃度做出了明確規定,以保護環境和水資源。以下是主要指標的概要:
1. 重金屬如汞、鎘、六價鉻、砷、鉛及其化合物的排放濃度分別限制在0.02mg/L、0.1mg/L、0.5mg/L、0.5mg/L和1mg/L(按相應元素計)。
2. 廢水pH值需控制在6至9之間,懸浮物含量不得超過500mg/L。對於特定行業如造紙、化纖、製革等,生化需氧量(BOD5)和化學需氧量(COD)分別限值為30mg/L和50mg/L(城市污水處理廠內的標准可能有所不同)。
3. 硫化物、揮發性酚、氰化物、有機磷、石油類、銅、鋅、氟無機化合物等的排放標准同樣嚴格,具體為1mg/L、1mg/L、1mg/L、0.5mg/L、10mg/L、1mg/L、10mg/L、5mg/L和3mg/L。
對於稀釋能力差的工業廢水,排放濃度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更嚴格的控制。此外,特定行業的廢水處理標准可能有所放寬,例如造紙業的生化需氧量標准為200mg/L,而納入城市污水處理廠系統的廢水則可能為200mg/L或更低。
這些規定旨在確保工業廢水排放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維護水質安全。所有工業設施在排放廢水前,必須確保其符合這些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