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廠安全事故等級劃分依據
法律分析:
要按照國家標准《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並結合地方政府法規來執行。例如天津市地方標准《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初期雨水一定要收集的,主要針對化工、石化行業,其中《化工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范》有明確要求,現在排水設計中要求企業在廠區雨水排口設置截止閥,有自動型的也有手動型的,將一次降雨過程中前野態10~20min的降水導入初期雨水池,並進一步將初期雨水排入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 8978的三級標准或污水處理廠的接納管水質要求。
法律依據: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4.1標准分級
4.1.1 排入GB3838類水域(頌歲源劃定的保護區和游泳區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類海域的污水,執行一級標准。
4.1.2 排入GB 3838中、類水域和排入GB3097中三類海域的污水,執行二級標准。
4.1.3 排入設置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城鎮排水系統的污水,執行三級標准。
4.1.4 排入未設置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城鎮排水系統的污水,必須根據排水系統出水受納水域的功能要求,分別執行4.1.1和4.1.2的規定。
4.1.5 GB3838中、類水域和類水域中劃定的保護區,GB3097中一類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現有排污口應按水體功能要求,實行污染物總量控制,以保證受納水體水質符合規定用途的水質標准。
4.2 標准值
4.2.1 本標准將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質及控制方式分為二類。
4.2.1.1第一類污染物,不分行業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納水體的功能類別,一律在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排放口采樣,其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必須達到本標准要求(采礦行業的尾礦壩出水口不得視為車間排放口)。
4.2.1.2 第二類污染物,在排污單位排放口采樣,其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必須達到本標准要求。
4.2.2 本標准按年限規定了第一類污染物和第二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及部分行業最高允許排水量,分別為:
4.2.2.1 1997年12月31日之前建設(包括改、擴建)的單位,水污染物的雀森排放必須同時執行表1、表2、表3的規定。
4.2.2.2 1998年1月1日起建設(包括改、擴建)的單位,水污染物的排放必須同時執行表1、表4、表5的規定。
4.2.2.3 建設(包括改、擴建)單位的建設時間,以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批准日期為准劃分。
② 2015至今,我國發生了那些重大環境污染事件,受到的懲罰,以及給我們的啟示
2015年上半年,我省各地共發生突發環境事件6起,按照《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分級標准,均屬一般突發環境事件,並得到及時妥善處置。6起事件分別是:3月24日,安徽理士電源技術有限公司倉庫失火次生環境污染事件;4月16日,安徽海容電源動力有限公司廠房化成工序失火次生環境污染事件;4月17日,合銅黃高速廬江段交通事故柴油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4月27日,滬渝高速順安服務區交通事故鹽酸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5月2日,銅陵縣320國道九榔河大橋交通事故硫酸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5月8日,合武高速金寨段交通事故苯乙烯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
最近幾年我國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如下:
2002年
2002年9月11日,貴州都勻壩固鎮多傑村上游一個鉛鋅礦尾渣大壩崩塌,上千立方米礦渣從懸崖上直瀉而下,注入山腳的范家河,沿岸被尾渣浸泡過的樹木枯死,良田被礦渣掩埋,粉末狀鉛鋅尾渣與河水混合成的黏稠泥漿經范家河徑直排入清水江。事發後,下游二十多公里的清水江依然一片渾濁,人畜一時飲水困難。
雲南南盤江水污染事件
2002年10月,雲南省南盤江柴石灘以上河段突發嚴重水污染事件,造成上百噸魚類死亡,下游柴石灘水庫3億多立方米水體受污染。因南盤江沿岸人口稠密,工農業生產集中,是雲南經濟較發達的區域之一,此次水污染事件不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且社會影響十分惡劣。
2003年
年三門峽水庫泄出「一庫污水」
2003年,因三門峽大壩上游一些企業的工業污水排放和黃河附近城鎮的生活污水排放逐年增加,黃河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污染,三門峽水庫泄水呈「醬油色」,水質惡化為V類,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庫污水」。三門峽市區雖緊鄰黃河,但市民不得不花錢購買從附近山上運來的山泉水,「守著黃河買水吃」成為三門峽市一大奇觀。
2004年
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事件
2004年2月底和3月初,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廠將大量高濃度氨氮廢水排入沱江支流毗河,導致沱江江水變黃變臭,氨氮超標竟達50倍之多。污染發生後,50萬公斤網箱魚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億元左右。沿江簡陽、資中、內江三地被迫停水4周,影響百萬群眾,當地純凈水被搶購一空,當地政府從宜賓、成都調集消防車送水,依然無法滿足居民日常用水。為緩解災情,還從都江堰、三岔湖緊急調水稀釋2000噸氨氮,但為時已晚。據專家當時測算,沱江被破壞的生態至少需要5年時間來恢復。
河南濮陽喝不上「放心水」
自2004年10月以來,河南省濮陽市黃河取水口發生持續4個多月的水污染事件,城區四十多萬居民的飲水安全受到威脅,濮陽市被迫啟用備用地下水源。據調查,自1997年以來,濮陽市黃河取水口已連續多年遭受污染,城市飲用水源每年約有4至5個月受污染影響。
四川青衣江水污染事件
2004年12月下旬,由於一些造紙企業向四川樂山市青衣江偷偷排放大量工業污水,導致水面出現大量白色泡沫,並散發出一陣陣刺鼻的鹼味。青衣江本是樂山市近四十萬市民的飲用水源,但水質嚴重污染後,周邊的自來水公司因生產達標飲用水的難度加大而瀕臨停產,當地市民面臨斷水危機。
2005年
重慶綦江水污染事件
從2005年1月3日起,因取水點被上游重慶華強化肥有限公司排放的廢水所污染,導致水廠停止供水,重慶綦江古南街道橋河片區近3萬居民斷水兩天,綦江齒輪廠也因此暫停生產。
浙江嘉興遭遇污染性缺水危機
2005年3月中旬,浙江省嘉興市街頭出現了各類節水宣傳品,要求居民們用淘米水洗菜,用洗衣水擦地,或者在抽水馬桶水箱里放磚頭以節約沖水量。該市居民的用水價格也從每噸1.65元漲至1.9元。調查表明,盡管嘉興河網密集,是聞名天下的「水鄉」,但因上游的過境水污染,嘉興達標的可用水十分缺乏。
黃河水淪為「農業之害」
2005年,黃河流域一些地區的農作物出現減產甚至絕收,原因是從青海經甘肅、寧夏至內蒙古的黃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屬、造紙等高污染工業企業林立,廢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大量未達標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引支渠,導致黃河沿岸部分灌溉面積近似於污水灌溉,黃河水淪為「農業之害」。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苯胺車間發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失蹤,近70人受傷。爆炸發生後,約100噸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機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導致江水嚴重污染,沿岸數百萬居民的生活受到影響,吉林省松原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先後停水多日。順流而下的污染甚至威脅到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造成嚴重的國際負面影響。此次事件還暴露出信息不公開、危機處理能力不足等弊端,如哈爾濱曾出現謠言四起、搶購飲用水等恐慌場面。
事後,國務院調查組認定這是一起特別重大水污染責任事件,對12名事故責任人作出黨紀、政紀處理,原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為此辭職。5年間,國家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累計投入治污資金78.4億元。
廣東北江鎘污染事故
2005年12月15日,廣東北江韶關段出現嚴重鎘污染,高橋斷面檢測到鎘濃度超標12倍多。北江是珠江三大支流之一,也是廣東各市的重要飲用水源,因韶關地處北江上游,此次污染直接威脅下游近千萬群眾的飲水安全和成千上萬企業的正常用水,部分城市自來水供應停止。經調查,事故起因是韶關冶煉廠設備檢修期間違法超標排放含鎘廢水所致。
2006年
河北白洋淀死魚事件
2006年2月和3月,素有「華北明珠」美譽的華北地區最大淡水湖泊白洋淀,接連出現大面積死魚。調查結果顯示,死魚事件的主因是水體污染較重、水中溶解氧過低,最終造成魚類窒息。據統計,河北任丘市所屬9.6萬畝水域受到污染,水色發黑,有臭味,網箱中養殖魚類全部死亡,淀中漂浮著大量死亡的野生魚類,部分水草發黑枯死。
吉林忙牛河水污染事件
2006年8月21日,吉林省吉林市環保局接到群眾舉報,忙牛河附近發生化工污染。經現場勘察,發現部分水質呈紅色,並伴有少量泡沫,污染物為二甲基苯胺,並形成長約5公里的污染帶。經調查,此次事故系吉林長白山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向忙牛河中人為排放化工廢水所致。
湖南嶽陽砷污染事件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陽縣城飲用水源地新牆河發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標10倍左右,8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經調查,造成此次污染的禍首是上游3家化工廠,因日常性排放工業污水,致使大量高濃度含砷廢水流入新牆河。
四川瀘州電廠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2006年11月15日,四川瀘州川南電廠工程施工單位在污水設施尚未建成的情況下,開始燃油系統安裝調試,造成柴油泄漏混入冷卻水管道並排入長江。當天,該企業報告進入長江的柴油為0.38噸,經環保部門督查,次日再報進入長江的柴油實為16.945噸。這起事故導致瀘州市城區停水,並進入重慶境內形成跨界污染。
事後,國家環保總局認定這是一起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瀘州川南發電有限公司被處20萬元人民幣的經濟處罰,公司相關責任人被分別處以扣減獎金、撤銷職務等處罰。2007年5月15日前,四川環保局暫停審批滬州市除污染治理項目外所有新建項目。
2007年
太湖、巢湖、滇池爆發藍藻危機
從2007年5月29日開始,江蘇省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並伴有難聞的氣味,無法正常飲用。原因是作為當地飲用水源的太湖出現了大面積藍藻,這個年年侵擾太湖的「常客」,這一年來得更早、更凶。小小藍藻一夜間打亂了數百萬無錫市民的正常生活,超市內的純凈水被搶購一空,街頭零售的桶裝純凈水也價格猛漲。
進入6月份,巢湖、滇池也出現藍藻。安徽巢湖西半湖出現了5平方公里左右的大面積藍藻,隨著持續高溫,巢湖東半湖也出現藍藻,威脅當地飲水安全。雲南昆明滇池也因連日天氣悶熱,藍藻大量繁殖。在滇池海埂一線的岸邊,湖水如綠油漆一般,並伴有陣陣腥臭。
江蘇沭陽水污染事件
2007年7月2日下午3時,江蘇沭陽縣地面水廠發現,短時間內,大流量的污水侵入到位於淮沭河的自來水廠取水口,水流出現明顯異味。經檢測,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為每升28毫克左右,遠遠超出國家取水口水質標准。由於被污染的水經處理後仍不能達到飲用水標准,城區供水系統被迫關閉,20萬人口用水受到影響,整個沭陽縣城停水超過40小時。
2008年
廣州白水村「毒水」事件
2008年3月2日,廣州白雲區鍾落潭鎮白沙村41名村民在自家或在飯館吃過飯後,不約而同出現了嘔吐、胸悶、手指發黑及抽筋等中毒症狀,被陸續送往醫院救治。據調查,此次污染的原因是白沙村裡一私營小廠使用亞硝酸鹽不當,污染了該廠擅自開挖的位於廠區內的水井,而該水井的抽水管和自來水管非法私自接駁,又導致自來水污染。
雲南陽宗海砷污染事件
2008年6月以來,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陽宗海被測出水體中的砷濃度嚴重超出飲用水安全標准,直接危及兩萬人的飲水安全。從7月8日起,沿湖周邊民眾及企業全面停止從中取水作為生活飲用水。9月12日,雲南省政府決定對陽宗海實施「三禁」,即禁止飲用、禁止游泳、禁止捕撈水生產品。並決定採取措施查處污染企業,啟動綜合治污措施,爭取用3年左右使陽宗海水質恢復正常。
因這起污染事件,雲南省對26名政府工作人員實施了行政問責,其中12人予以免職處分。為強化環境執法,昆明市公安局成立了環境保護分局,這一機構設置在全國尚屬首次。
2009年
江蘇鹽城水污染事件
2009年2月20日,因自來水水源受到酚類化合物污染,江蘇鹽城市大面積斷水近67小時,20萬市民生活受到影響,占該市市區人口的五分之二。據調查,製造這起污染事件的竟是被評為當地標兵企業的鹽城市標新化工廠,該廠為減少治污成本,居然趁大雨天偷排了30噸化工廢水,最終污染了水源地。事後,該廠兩名負責人因「投放危險物質罪」分別被判處10年和6年有期徒刑,這也是我國首次以這一罪名對環境污染事件作出刑事處罰。
山東沂南砷污染事件
2009年4月,山東沂南縣億鑫化工有限公司在未獲批相關手續的情況下,非法生產阿散酸,並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含砷有毒廢水存放在一處蓄意隱藏的污水池中。7月20日、23日深夜,趁當地降雨,該公司用水泵將含砷量超標2.7254萬倍的廢水排放到涑河中,造成水體嚴重污染。事後,三名涉案負責人被分別判刑,並被判共同賠償國家3714萬元的經濟損失。
陝西漢陰尾礦庫塌陷事故
2009年8月29日、30日,陝西漢陰縣黃龍金礦尾礦庫排洪涵洞尾部相繼發生兩處塌陷,約八千立方米左右尾砂泄漏。險情導致尾礦庫附近的青泥河水受到嚴重污染,並嚴重威脅與其通過涵洞相連的觀音河水庫水質,而後者是漢陰縣城老城區自來水的主要水源地。
湖南瀏陽鎘污染事件
2003年,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雙橋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長沙湘和化工廠,次年4月,該廠未經審批建設了1條煉銦生產線,並長期排放工業廢物,在周邊形成了大面積的鎘污染,進而導致植被大片枯死,部分村民因體內鎘超標出現頭暈、胸悶、關節疼痛等症狀,兩名村民因此死亡。2009年7月29日、30日,當地上千名村民因不堪污染之害,圍堵鎮政府、派出所。事後,與製造污染有關的企業負責人、政府官員等受到刑事追究、停職等處理。
多地爆發兒童血鉛超標事件
2009年8月,陝西鳳翔縣接受檢測的1016名兒童中,共查出851名兒童血鉛超標,進而引發惡性群體性事件。隨後,湖南武岡市被查出1354名兒童血鉛超標,福建上杭縣被查出121名兒童血鉛超標。12月下旬,廣東清遠市數十名兒童也被集體查出鉛中毒。經調查,這些鉛中毒事件均與當地企業的污染排放有關,重金屬污染問題由此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有色金屬之鄉」飲水告急
2009年有調查報告披露,被稱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采選、冶煉、化工等企業多分布於湘江流域,由此導致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多年以來,湖南的汞、鎘、鉻、鉛排放量位居全國第一位,砷、二氧化硫和化學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國前列。湘江流域魚類大幅減少,數以千畝的農田無法耕種,相當地域的魚類、糧食、蔬菜不能食用,4000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
2010年
紫金礦業銅酸水滲漏事故
2010年7月3日,福建省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發生銅酸水滲漏,9100立方米的污水順著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導致汀江部分河段嚴重污染,當地漁民的數百萬公斤網箱養殖魚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3187.71萬元人民幣。但紫金礦業卻將這起污染事故隱瞞9天才進行公告,並因應急處置不力,導致7月16日再次發生污水滲透。9月21日,位於茂名市的信宜紫金礦業有限公司銀岩錫礦高旗嶺尾礦庫還發生潰壩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事發後,當地多名官員被停職檢查或責令辭職,相關企業負責人被刑事拘留。2010年10月8日,福建省環保局對紫金礦業作出罰款956.313萬元人民幣的行政處罰決定,創下對污染企業的最高罰款紀錄。
大連新港原油泄漏事件
2010年7月16日下午,大連新港一艘賴比瑞亞籍30萬噸級的油輪在卸油附加添加劑時,導致陸地輸油管線發生爆炸,並引起旁邊5個同樣為10萬立方米的油罐泄漏。直到7月22日,泄漏才被基本堵死。據測算,此次事故至少污染了附近50平方公里的海域。
松花江化工桶事件
2010年7月28日,吉林省兩家化工企業的倉庫被洪水沖毀,7138隻物料桶被沖入溫德河,隨後進入松花江。桶裝原料主要為三甲基一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等,污染帶長5公里。為防止危機擴大,沿岸出動上萬人攔截,城市供水管道被切斷,幾乎是5年前吉林石化爆炸的翻版。
河南鉻廢料堆積成城市毒瘤
2010年10月25日,有媒體報道,河南省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興建了一批化工企業,並留下了六百多萬噸廢料鉻渣,成堆存放在二十多個城市的周邊,成為「城市毒瘤」。鉻渣中含有致癌物鉻酸鈣和劇毒物六價鉻,因這些鉻渣堆大多沒有防雨、防滲措施,經過幾十年的雨水沖淋、滲透,已成為持久損害地下水和農田的污染擴散源。
2011年
血鉛超標事件頻發不止
2009年、2010年多地曝出的血鉛超標事件,在2012年繼續蔓延。1月,安徽懷寧縣高河鎮新山社區檢測出228名兒童血鉛超標;3月,浙江台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上陶村檢測出172人血鉛超標,其中兒童53人。浙江湖州市德清新市的海久電池股份有限公司被曝造成332人血鉛超標,其中兒童99人;5月,廣東省紫金縣的三威電池有限公司被曝造成136人血鉛超標,其中達到鉛中毒判定標準的59人;9月,上海康橋地區25名兒童被測出血鉛超標。
導致上述血鉛超標的污染源,幾乎全是蓄電池企業。環境保護部2011年3月對388家鉛蓄電池企業進行督察發現,大多數中小企業存在各種環境違法問題,為此對鉛蓄電池企業進行重點整治。其中因德清血鉛事件,對湖州市實施全面區域限批。
渤海蓬萊油田溢油事故
2011年6月4日,中海油與康菲石油合作的蓬萊19-3油田發生漏油事故,截至12月29日,這起事故已造成渤海6200平方公裏海水受污染,大約相當於渤海面積的7%,其中大部分海域水質由原一類淪為四類,所波及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嚴重破壞,河北、遼寧兩地大批漁民和養殖戶損失慘重。
事故發生後,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因信息披露不全、推諉卸責、處置不力等等而飽受輿論批評,索賠工作進展艱難,直到次年才有所突破,其中,國家海洋局於2012年4月27日宣布,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將支付總計16.83億元的賠償款,此數額創下了我國生態索賠的最高紀錄。
哈葯總廠陷「污染門」
2011年6月5日,中央電視台曝光哈葯集團制葯總廠長期違規排污:工廠周邊廢氣排放嚴重超標,惡臭難聞;部分污水處理設施因檢修沒有完全啟動,污水直排入河,導致河水變色;大量廢渣要麼不分地點簡單焚燒,要麼直接傾倒在河溝邊上。對葯廠相鄰區域空氣質量檢測結果顯示,硫化氫氣體超標1150倍,氨氣超標20倍。且這種「水陸空」立體式排污已非一日,周邊居民曾多年投訴,但哈葯總廠始終不願投資解決問題。
浙江杭州水源污染事件
2011年6月5日上午,浙江杭州市餘杭區餘杭鎮居民發現自來水有異味,當地水廠取水時也發現水體飄出一股類似松香水、油漆的氣味。經檢測,被污染的水體中出現了10種左右揮發性的苯烯類有機物質,污染源則來自青山湖附近的一個工業園區。因這起污染事件,當地部分地區停止供水。
雲南曲靖鉻渣污染事件
2011年8月,雲南曲靖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將5222.38噸重毒化工廢料鉻渣非法傾倒,導致珠江源頭南盤江附近水質受到嚴重污染,附近農村77頭牲畜死亡,並對周圍農村及山區留下長期的生態風險。
蘋果公司中國代工廠被指污染環境
2011年9月,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等36家環保組織發布題為《蘋果的另一面》的調查報告,披露蘋果公司在中國大陸的27家疑似供應商存在嚴重環境問題。隨後,環保組織與蘋果公司展開了一系列關於凈化產業鏈的談判。該年10月,蘋果中國江蘇代工廠因污染環境被勒令停產整頓。這一事件引發了人們對國際大品牌環保責任的討論。
甘肅徽縣血鎘超標事件
2011年10月23日,地處甘肅徽縣的寶徽集團鋅冶公司一名職工體檢時查出體內血鎘異常。隨後對該公司869名職工的體檢結果顯示,共有266人血鎘超標,71人住院治療。經調查,該公司防護措施不到位是造成員工血鉻異常的主要原因,相關責任人為此受到處理。
江西銅業排污禍及下游
2011年12月,江西銅業在江西德興市下屬的多家礦山公司被曝常年排污樂安河,禍及下游樂平市9個鄉鎮四十多萬群眾。樂平市政府的調查報告顯示,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上游有色礦山企業每年向樂安河流域排放六千多萬噸「三廢」污水,廢水中重金屬污染物和有毒非金屬污染物達二十餘種。由此造成9269畝耕地荒蕪絕收,1萬余畝耕地嚴重減產,沿河9個漁村因河魚銳減失去經濟來源,當地民眾重金屬中毒病症和奇異怪病時有發生。而相關企業根據協議作出的賠償金額,平均每年每人不足一元。
2012年
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
2012年1月15日,因廣西金河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市金城江區鴻泉立德粉材料廠違法排放工業污水,廣西龍江河突發嚴重鎘污染,水中的鎘含量約20噸,污染團順江而下,污染河段長達約三百公里,並於1月26日進入下游的柳州,引發舉國關注的「柳州保衛戰」。這起污染事件對龍江河沿岸眾多漁民和柳州三百多萬市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截至2月2日,龍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133萬尾魚苗、4萬公斤成魚死亡,而柳州市則一度出現市民搶購礦泉水情況。事發後,肇事企業的10名責任人因涉嫌污染環境罪被逮捕。
江蘇鎮江水污染事件
2012年2月3日中午開始,江蘇鎮江市自來水出現異味,鎮江自來水公司最初的解釋是「加大了自來水中氯氣的投放量」,但其後兩天,鎮江發生了搶購飲用水風波。2月7日,鎮江市政府承認:水源水受到苯酚污染是造成異味的主要原因。相關部門調查發現,曾停靠鎮江的韓國籍「格洛里亞」號貨輪有排放污染源的重大嫌疑。3月,鎮江市自來水公司正式向法院起訴該貨輪。
2013年
北京霧霾
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這一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有報告顯示,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准,與此同時,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有7個在中國。
上海松江死豬事件
2013年3月上海黃浦江松江段水域大量漂浮死豬的情況,2013年3月10日向上海市農委及松江區相關部門了解了最新進展:已打撈的死豬數量超過了1200頭。這些死豬基本來源於上海的上游地區。上海正加緊協調黃浦江上游周邊地區,調查死豬來源,以從源頭上制止死豬不規范處置行為。上海市水務局表示,松江當地的自來水水質「數據正常」,符合相關標准。黃浦江死豬事件中的死豬數量又有增加,截止3月20日,上海相關區水域內打撈起漂浮死豬累計已達10395頭。
河南「污水灌溉麥田」村民笑答:都賣給你們了
河南新鄉造紙廠污水灌溉麥田,面對采訪提問:「這水澆出來的小麥,你們自己敢吃嗎?」村民的回答讓人無語:「(嘿嘿)都賣給你們了。」
河南新鄉市一家造紙廠違規排污污染麥田,當地政府已經對受污的麥田進行實地丈量,確保麥子不流入市場。
河南省環保廳近期在對部分地區涉水企業進行暗訪中發現,河南新鄉一家造紙廠違規將部分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用於灌溉麥田,造成環境污染。目前,這家企業已被責令關停整頓。當地政府也對受污染麥田進行實地丈量,確保麥子單獨收割,不流入市場。
青島輸油管道爆炸事件
2013年11月22日凌晨3點,位於黃島區秦皇島路與齋堂島路交匯處,中石化輸油儲運公司濰坊分公司輸油管線破裂,事故發現後,約3點15分關閉輸油,齋堂島街約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著雨水管線進入膠州灣,海面過油麵積約3000平方米。黃島區立即組織在海面布設兩道圍油欄。處置過程中,當日上午10點30分許,黃島區沿海河路和齋堂島路交匯處發生爆燃,同時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發生爆燃。
由於原油泄漏到發生爆炸達8個多小時,受海水倒灌影響,泄漏原油及其混合氣體在排水暗渠內蔓延、擴散、積聚,最終造成大范圍連續爆炸。事故造成62人死亡、13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75172萬元。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水污染
6月20日,據報道,中石油長慶油田號5-15-27AH蘇氣井污水直接排入額日克淖爾湖,導致當地數百牲畜暴死。嘎魯圖鎮鎮長那日蘇說:「待牲畜死亡證據收集齊後,將與污染企業進行接觸。」
污染事故發生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曾專門赴當地進行調研。趙章元告訴本報記者,在考察中,發現「鄂爾多斯烏審旗和鄂托克旗等地的數萬畝草場上,水源及其植被有正在遭受污染的跡象,大片羊群出現死亡和明顯病症,地下水受到威脅。有牧民已經反映身體也開始出現不適之感」。
2014年
2014年4月23日4時,湖北省漢江武漢段入境斷面出現氨氮濃度超標情況。23日16時30分起,武漢市的白鶴嘴水廠、余氏墩水廠、國棉水廠因出廠水質氨氮超標,先後停止供水。
2014年4月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東陳鎮雙馬化工有限公司發生硬脂酸粉塵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9人受傷。
2014年5月 ,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輔料包裝廠車紐車間除塵室發生粉塵爆炸事故,造成5人受傷。
2014年6月 ,烏蘇市新疆天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個生產車間發生粉塵爆炸,引發該車間失火,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2014年8月 ,江蘇崑山市開發區中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汽車輪轂拋光車間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傷
③ 2012年度 十大水污染事件
一. 淮河水污染事件震驚中外
1994年7月,淮河上游因突降暴雨而採取開閘泄洪的方式,將積蓄於上游一個冬春的2億立方米水放下來。水經之處河水泛濁,河面上泡沫密布,頓時魚蝦喪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飲用了雖經自來水處理但未能達到飲用標準的河水後,出現惡心、腹瀉、嘔吐等症狀。經取樣檢驗證實,上游來水水質惡化,沿河各自來水廠被迫停止供水達54天之久,百萬淮河民眾飲水告急。在經過10年一共投入600億人民幣治污後,到2004年,淮河水質竟又回到10年前的水平,這兩年來,淮河水質又進一步加速惡化,整個淮河六成水體已經完全喪失水功能,有的河段取得連蚊繩都絕跡了。
二 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來源於它境內的四條河流。它們豐沛的水源,造就了四川這個天府之國。可是2004年2月到3月,這四條河流之一的沱江,卻給天府之國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生態災四川省的名字來源於它境內的四條河流。它們豐沛的水源,造就了四川這個天府之國。可是2004年2月到3月,這四條河流之一的沱江,卻給天府之國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生態災難。當時,因為大量高濃度工業廢水流進沱江,四川五個市區近百萬老百姓頓時陷入了無水可用的困境,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19億元。這起事件,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近年來全國范圍內最大的一起水污染事故。難。當時,因為大量高濃度工業廢水流進沱江,四川五個市區近百萬老百姓頓時陷入了無水可用的困境,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19億元。這起事件,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近年來全國范圍內最大的一起水污染事故。造成此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公司在對其日產1000噸合成氨及氨加工裝置進行增產技術改造時,違規在未報經省環保局試生產批復的情況下,擅自於2004年2月11日至3月3日對該技改工程投料試生產。在試生產過程中,發生故障致使含大量氨氮的工藝冷凝液(氨氮含量在每升1000毫克以上)外排出廠流入沱江。此外,川化股份公司在日常生產中忽視環保安全,在同年2月至3月期間,一化尿素車間、三胺一車間、三胺二車間的環保設備未正常運轉,導致高濃度氨氮廢水(氨氮含量在每升1000毫克以上)外排出廠。而川化公司工業廢水中氨氮的含量應執行的國家標准為每升60毫克以內,其進入區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的進水指標中氨氮含量要小於每升75毫克。因此,川化股份公司排放水氨氮指標嚴重超過強制性國家環境保護標准,且持續時間長,造成沱江幹流特大水污染事故的發生。
三 河南濮陽多年喝不上「放心水」
。自2004年10月以來,河南省濮陽市黃河取水口發生持續4個多月的水污染事件,城區40多萬居民的飲水安全受到威脅,濮陽市被迫啟用備用地下水源。據了解,自1997年以來,濮陽市黃河取水口已連續多年遭受污染,城市飲用水源每年約有4-5個月受污染影響。
四 2005 北江鎘污染事故
北江是珠江三大支流之一,也是廣東各市的重要飲用水源。2005年12月15日北江韶關段出現嚴重鎘污染,高橋斷面檢測到鎘濃度超標12倍多。韶關地處北江上游,一旦發生污染將直接影響下游城市數千萬群眾的飲水安全。經調查發現,此次北江韶關段鎘污染事故,是由韶關冶煉廠在設備檢修期間超標排放含鎘廢水所致,是一次由企業違法超標排污導致的嚴重環境污染事故。
五 2005 重慶綦河水污染
因取水點被污染導致水廠停止供水,重慶綦江古南街道橋河片區近3萬居民,從2005年1月3日起連續兩天沒有自來水喝,綦江齒輪廠也因此暫停生產。經衛生和環保部門勘測,河水是被綦河上游重慶華強化肥有限公司排除的廢水所污染。綦江縣有關部門立即在綦河水域的橋河段上游和下游開閘放水,加速稀釋受污染水體,並責成華強化肥有限公司硫酸廠停止生產並整改。
六 2005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苯胺車間發生爆炸事故。事故產生的約100噸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機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由於苯類污染物是對人體健康有危害的有機物,因而導致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哈爾濱市政府隨即決定,於11月23日零時起關閉松花江哈爾濱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區供水,哈爾濱市的各大超市無一例外地出現了搶購飲用水的場面。
七 2006 白洋淀死魚事件
2006年2月和3月份,素有「華北明珠」美譽的華北地區最大淡水湖泊白洋淀,相繼發生大面積死魚事件。調查結果顯示,水體污染較重,水中溶解氧過低,造成魚類窒息是此次死魚事件的主要原因。這次事件造成任丘市所屬9.6萬畝水域全部污染,水色發黑,有臭味,網箱中養殖魚類全部死亡,淀中漂浮著大量死亡的野生魚類,部分水草發黑枯死。
八 2006湖南嶽陽砷污染事件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陽縣城飲用水源地新牆河發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標10倍左右,8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和影響。最終經核查發現,污染發生的原因為河流上游3家化工廠的工業污水日常性排放,致使大量高濃度含砷廢水流入新牆河。
九 2007太湖水污染事件
2007年5月29日開始,江蘇省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並伴有難聞的氣味,無法正常飲用。無錫市民飲用水水源來自太湖,造成這次水質突然變化的原因是:入夏以來,無錫市區域內的太湖水位出現50年以來最低值,再加上天氣連續高溫少雨,太湖水富營養化較重,從而引發了太湖藍藻的提前暴發,影響了自來水水源水質。無錫市民紛紛搶購超市內的純凈水,街頭零售的桶裝純凈水也出現了較大的價格波動。
十 2007江蘇沭陽水污染
2007年7月2日下午3時,江蘇省沭陽縣地面水廠監測發現,短時間、大流量的污水侵入到位於淮沭河的自來水廠取水口,城區生活供水水源遭到嚴重污染,水流出現明顯異味。經過水質檢測,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為每升28毫克左右,遠遠超出國家取水口水質標准。由於水質經處理後仍不能達到飲用水標准,城區供水系統被迫關閉,城區20萬人口吃水、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直至7月4日上午,因飲用水源污染而關閉的自來水廠取水口重新開啟,沭陽城區全面恢復正常供水,整個沭陽縣城停水超過40小時。
④ 睢縣污水廠死了幾個人
9月25日下午3點時分,地處河南省睢縣西南郊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一起四人死亡的較大安全生產事故,死者為廠長劉玉剛、電工王新東、工人凡林,年輕人張昊。事發地點位於污水處理廠老廠區東南角深達數米的污水處理池內。
知情群眾告訴本網:該廠電工王新東在沒有相關安全措施保護的情況下,一個人下到池內進行電力設施維修,由於池內缺氧,電工很快就發生窒息。隨後該廠廠長劉玉剛、工人凡林及另外一名年輕人張昊依次下去救人,結果都由於缺氧沉入積滿污泥的池內死亡,其中電工王新東和廠長劉玉剛已婚,另外兩名年輕人均未婚。死亡賠償協議已經初步達成,賠償金為80萬元。
當地有關部門隨後組織施救,直到次日凌晨3點多,最後兩名年輕人的屍體才被打撈出來。
一名參與現場救援的知情人告訴本網,廠長劉玉剛和電工王新東都是污水處理廠的老人,應該知道污水處理池的井下操作規程,按說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故,按規定下池作業前不但要對池內空氣進行探測,而且地面人員還應該有完善的應急保障措施,如果按照規程操作,不會發生連續死人的次生事故。
為進一步了解該起事故發生的詳細經過,本網多次聯系該縣主要領導,均沒有得到事故說明情況的答復。
在睢縣政府門口,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告訴本網,由於後來幾位下池的死者都是為了救援第一個死者,屬於救人行為,縣里正在准備為他們申報見義勇為獎勵,這樣就壞事變好事了。
⑤ 近幾年來中國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
近年來中國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有以下五件:
1、太湖水污染事件
2007年5月, 江蘇省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並伴有難聞的氣味,無法正常飲用。無錫市民飲用水水源來自太湖。因此,無錫市民紛紛搶購超市內的純凈水,街頭零售的桶裝純凈水也出現了較大的價格波動。
此次事件,市政府稱是持續高熱造成的,國家環保總局認為既是天災也是人禍。民間普遍認為是政府為了經濟業績大量興建排污嚴重的化工廠,卻對太湖污染治理不力造成了今天的惡性事件,而政府的弄虛作假,使得太湖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有研究顯示,無錫水污染事件主要是由於水源地附近藍藻大量堆積,厭氧分解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NH3、硫醇、硫醚以及硫化氫等異味物質。
⑥ 我國最近的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具體如下:
2015年上半年,我省各地共發生突發環境事件6起,按照《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分級標准,均屬一般突發環境事件,並得到及時妥善處置。6起事件分別是:3月24日,安徽理士電源技術有限公司倉庫失火次生環境污染事件;4月16日,安徽海容電源動力有限公司廠房化成工序失火次生環境污染事件;4月17日,合銅黃高速廬江段交通事故柴油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4月27日,滬渝高速順安服務區交通事故鹽酸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5月2日,銅陵縣320國道九榔河大橋交通事故硫酸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5月8日,合武高速金寨段交通事故苯乙烯泄漏次生環境污染事件。
2014年4月23日4時,湖北省漢江武漢段入境斷面出現氨氮濃度超標情況。23日16時30分起,武漢市的白鶴嘴水廠、余氏墩水廠、國棉水廠因出廠水質氨氮超標,先後停止供水。
2002年9月11日,貴州都勻壩固鎮多傑村上游一個鉛鋅礦尾渣大壩崩塌,上千立方米礦渣從懸崖上直瀉而下,注入山腳的范家河,沿岸被尾渣浸泡過的樹木枯死,良田被礦渣掩埋,粉末狀鉛鋅尾渣與河水混合成的黏稠泥漿經范家河徑直排入清水江。事發後,下游二十多公里的清水江依然一片渾濁,人畜一時飲水困難。
雲南南盤江水污染事件
2002年10月,雲南省南盤江柴石灘以上河段突發嚴重水污染事件,造成上百噸魚類死亡,下游柴石灘水庫3億多立方米水體受污染。因南盤江沿岸人口稠密,工農業生產集中,是雲南經濟較發達的區域之一,此次水污染事件不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且社會影響十分惡劣。
2003年
三門峽水庫泄出「一庫污水」
2003年,因三門峽大壩上游一些企業的工業污水排放和黃河附近城鎮的生活污水排放逐年增加,黃河發生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污染,三門峽水庫泄水呈「醬油色」,水質惡化為V類,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庫污水」。三門峽市區雖緊鄰黃河,但市民不得不花錢購買從附近山上運來的山泉水,「守著黃河買水吃」成為三門峽市一大奇觀。
2004年
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事件
2004年2月底和3月初,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廠將大量高濃度氨氮廢水排入沱江支流毗河,導致沱江江水變黃變臭,氨氮超標竟達50倍之多。污染發生後,50萬公斤網箱魚死亡,直接經濟損失3億元左右。沿江簡陽、資中、內江三地被迫停水4周,影響百萬群眾,當地純凈水被搶購一空,當地政府從宜賓、成都調集消防車送水,依然無法滿足居民日常用水。為緩解災情,還從都江堰、三岔湖緊急調水稀釋2000噸氨氮,但為時已晚。據專家當時測算,沱江被破壞的生態至少需要5年時間來恢復。
河南濮陽喝不上「放心水」
自2004年10月以來,河南省濮陽市黃河取水口發生持續4個多月的水污染事件,城區四十多萬居民的飲水安全受到威脅,濮陽市被迫啟用備用地下水源。據調查,自1997年以來,濮陽市黃河取水口已連續多年遭受污染,城市飲用水源每年約有4至5個月受污染影響。
四川青衣江水污染事件
2004年12月下旬,由於一些造紙企業向四川樂山市青衣江偷偷排放大量工業污水,導致水面出現大量白色泡沫,並散發出一陣陣刺鼻的鹼味。青衣江本是樂山市近四十萬市民的飲用水源,但水質嚴重污染後,周邊的自來水公司因生產達標飲用水的難度加大而瀕臨停產,當地市民面臨斷水危機。
2005年
重慶綦江水污染事件
從2005年1月3日起,因取水點被上游重慶華強化肥有限公司排放的廢水所污染,導致水廠停止供水,重慶綦江古南街道橋河片區近3萬居民斷水兩天,綦江齒輪廠也因此暫停生產。
浙江嘉興遭遇污染性缺水危機
2005年3月中旬,浙江省嘉興市街頭出現了各類節水宣傳品,要求居民們用淘米水洗菜,用洗衣水擦地,或者在抽水馬桶水箱里放磚頭以節約沖水量。該市居民的用水價格也從每噸1.65元漲至1.9元。調查表明,盡管嘉興河網密集,是聞名天下的「水鄉」,但因上游的過境水污染,嘉興達標的可用水十分缺乏。
黃河水淪為「農業之害」
2005年,黃河流域一些地區的農作物出現減產甚至絕收,原因是從青海經甘肅、寧夏至內蒙古的黃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屬、造紙等高污染工業企業林立,廢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大量未達標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引支渠,導致黃河沿岸部分灌溉面積近似於污水灌溉,黃河水淪為「農業之害」。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苯胺車間發生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失蹤,近70人受傷。爆炸發生後,約100噸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機污染物流入松花江,導致江水嚴重污染,沿岸數百萬居民的生活受到影響,吉林省松原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先後停水多日。順流而下的污染甚至威脅到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造成嚴重的國際負面影響。此次事件還暴露出信息不公開、危機處理能力不足等弊端,如哈爾濱曾出現謠言四起、搶購飲用水等恐慌場面。
事後,國務院調查組認定這是一起特別重大水污染責任事件,對12名事故責任人作出黨紀、政紀處理,原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為此辭職。5年間,國家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累計投入治污資金78.4億元。
廣東北江鎘污染事故
2005年12月15日,廣東北江韶關段出現嚴重鎘污染,高橋斷面檢測到鎘濃度超標12倍多。北江是珠江三大支流之一,也是廣東各市的重要飲用水源,因韶關地處北江上游,此次污染直接威脅下游近千萬群眾的飲水安全和成千上萬企業的正常用水,部分城市自來水供應停止。經調查,事故起因是韶關冶煉廠設備檢修期間違法超標排放含鎘廢水所致。
2006年
河北白洋淀死魚事件
2006年2月和3月,素有「華北明珠」美譽的華北地區最大淡水湖泊白洋淀,接連出現大面積死魚。調查結果顯示,死魚事件的主因是水體污染較重、水中溶解氧過低,最終造成魚類窒息。據統計,河北任丘市所屬9.6萬畝水域受到污染,水色發黑,有臭味,網箱中養殖魚類全部死亡,淀中漂浮著大量死亡的野生魚類,部分水草發黑枯死。
吉林忙牛河水污染事件
2006年8月21日,吉林省吉林市環保局接到群眾舉報,忙牛河附近發生化工污染。經現場勘察,發現部分水質呈紅色,並伴有少量泡沫,污染物為二甲基苯胺,並形成長約5公里的污染帶。經調查,此次事故系吉林長白山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向忙牛河中人為排放化工廢水所致。
湖南嶽陽砷污染事件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陽縣城飲用水源地新牆河發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標10倍左右,8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經調查,造成此次污染的禍首是上游3家化工廠,因日常性排放工業污水,致使大量高濃度含砷廢水流入新牆河。
四川瀘州電廠重大環境污染事故
2006年11月15日,四川瀘州川南電廠工程施工單位在污水設施尚未建成的情況下,開始燃油系統安裝調試,造成柴油泄漏混入冷卻水管道並排入長江。當天,該企業報告進入長江的柴油為0.38噸,經環保部門督查,次日再報進入長江的柴油實為16.945噸。這起事故導致瀘州市城區停水,並進入重慶境內形成跨界污染。
事後,國家環保總局認定這是一起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瀘州川南發電有限公司被處20萬元人民幣的經濟處罰,公司相關責任人被分別處以扣減獎金、撤銷職務等處罰。2007年5月15日前,四川環保局暫停審批滬州市除污染治理項目外所有新建項目。
2007年
太湖、巢湖、滇池爆發藍藻危機
從2007年5月29日開始,江蘇省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並伴有難聞的氣味,無法正常飲用。原因是作為當地飲用水源的太湖出現了大面積藍藻,這個年年侵擾太湖的「常客」,這一年來得更早、更凶。小小藍藻一夜間打亂了數百萬無錫市民的正常生活,超市內的純凈水被搶購一空,街頭零售的桶裝純凈水也價格猛漲。
進入6月份,巢湖、滇池也出現藍藻。安徽巢湖西半湖出現了5平方公里左右的大面積藍藻,隨著持續高溫,巢湖東半湖也出現藍藻,威脅當地飲水安全。雲南昆明滇池也因連日天氣悶熱,藍藻大量繁殖。在滇池海埂一線的岸邊,湖水如綠油漆一般,並伴有陣陣腥臭。
江蘇沭陽水污染事件
2007年7月2日下午3時,江蘇沭陽縣地面水廠發現,短時間內,大流量的污水侵入到位於淮沭河的自來水廠取水口,水流出現明顯異味。經檢測,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為每升28毫克左右,遠遠超出國家取水口水質標准。由於被污染的水經處理後仍不能達到飲用水標准,城區供水系統被迫關閉,20萬人口用水受到影響,整個沭陽縣城停水超過40小時。
2008年
廣州白水村「毒水」事件
2008年3月2日,廣州白雲區鍾落潭鎮白沙村41名村民在自家或在飯館吃過飯後,不約而同出現了嘔吐、胸悶、手指發黑及抽筋等中毒症狀,被陸續送往醫院救治。據調查,此次污染的原因是白沙村裡一私營小廠使用亞硝酸鹽不當,污染了該廠擅自開挖的位於廠區內的水井,而該水井的抽水管和自來水管非法私自接駁,又導致自來水污染。
雲南陽宗海砷污染事件
2008年6月以來,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陽宗海被測出水體中的砷濃度嚴重超出飲用水安全標准,直接危及兩萬人的飲水安全。從7月8日起,沿湖周邊民眾及企業全面停止從中取水作為生活飲用水。9月12日,雲南省政府決定對陽宗海實施「三禁」,即禁止飲用、禁止游泳、禁止捕撈水生產品。並決定採取措施查處污染企業,啟動綜合治污措施,爭取用3年左右使陽宗海水質恢復正常。
因這起污染事件,雲南省對26名政府工作人員實施了行政問責,其中12人予以免職處分。為強化環境執法,昆明市公安局成立了環境保護分局,這一機構設置在全國尚屬首次。
2009年
江蘇鹽城水污染事件
2009年2月20日,因自來水水源受到酚類化合物污染,江蘇鹽城市大面積斷水近67小時,20萬市民生活受到影響,占該市市區人口的五分之二。據調查,製造這起污染事件的竟是被評為當地標兵企業的鹽城市標新化工廠,該廠為減少治污成本,居然趁大雨天偷排了30噸化工廢水,最終污染了水源地。事後,該廠兩名負責人因「投放危險物質罪」分別被判處10年和6年有期徒刑,這也是我國首次以這一罪名對環境污染事件作出刑事處罰。
山東沂南砷污染事件
2009年4月,山東沂南縣億鑫化工有限公司在未獲批相關手續的情況下,非法生產阿散酸,並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含砷有毒廢水存放在一處蓄意隱藏的污水池中。7月20日、23日深夜,趁當地降雨,該公司用水泵將含砷量超標2.7254萬倍的廢水排放到涑河中,造成水體嚴重污染。事後,三名涉案負責人被分別判刑,並被判共同賠償國家3714萬元的經濟損失。
陝西漢陰尾礦庫塌陷事故
2009年8月29日、30日,陝西漢陰縣黃龍金礦尾礦庫排洪涵洞尾部相繼發生兩處塌陷,約八千立方米左右尾砂泄漏。險情導致尾礦庫附近的青泥河水受到嚴重污染,並嚴重威脅與其通過涵洞相連的觀音河水庫水質,而後者是漢陰縣城老城區自來水的主要水源地。
湖南瀏陽鎘污染事件
2003年,湖南省瀏陽市鎮頭鎮雙橋村通過招商引資引進長沙湘和化工廠,次年4月,該廠未經審批建設了1條煉銦生產線,並長期排放工業廢物,在周邊形成了大面積的鎘污染,進而導致植被大片枯死,部分村民因體內鎘超標出現頭暈、胸悶、關節疼痛等症狀,兩名村民因此死亡。2009年7月29日、30日,當地上千名村民因不堪污染之害,圍堵鎮政府、派出所。事後,與製造污染有關的企業負責人、政府官員等受到刑事追究、停職等處理。
多地爆發兒童血鉛超標事件
2009年8月,陝西鳳翔縣接受檢測的1016名兒童中,共查出851名兒童血鉛超標,進而引發惡性群體性事件。隨後,湖南武岡市被查出1354名兒童血鉛超標,福建上杭縣被查出121名兒童血鉛超標。12月下旬,廣東清遠市數十名兒童也被集體查出鉛中毒。經調查,這些鉛中毒事件均與當地企業的污染排放有關,重金屬污染問題由此引起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有色金屬之鄉」飲水告急
2009年有調查報告披露,被稱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采選、冶煉、化工等企業多分布於湘江流域,由此導致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多年以來,湖南的汞、鎘、鉻、鉛排放量位居全國第一位,砷、二氧化硫和化學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國前列。湘江流域魚類大幅減少,數以千畝的農田無法耕種,相當地域的魚類、糧食、蔬菜不能食用,4000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
2010年
紫金礦業銅酸水滲漏事故
2010年7月3日,福建省紫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發生銅酸水滲漏,9100立方米的污水順著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導致汀江部分河段嚴重污染,當地漁民的數百萬公斤網箱養殖魚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3187.71萬元人民幣。但紫金礦業卻將這起污染事故隱瞞9天才進行公告,並因應急處置不力,導致7月16日再次發生污水滲透。9月21日,位於茂名市的信宜紫金礦業有限公司銀岩錫礦高旗嶺尾礦庫還發生潰壩事件,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事發後,當地多名官員被停職檢查或責令辭職,相關企業負責人被刑事拘留。2010年10月8日,福建省環保局對紫金礦業作出罰款956.313萬元人民幣的行政處罰決定,創下對污染企業的最高罰款紀錄。
大連新港原油泄漏事件
2010年7月16日下午,大連新港一艘賴比瑞亞籍30萬噸級的油輪在卸油附加添加劑時,導致陸地輸油管線發生爆炸,並引起旁邊5個同樣為10萬立方米的油罐泄漏。直到7月22日,泄漏才被基本堵死。據測算,此次事故至少污染了附近50平方公里的海域。
松花江化工桶事件
2010年7月28日,吉林省兩家化工企業的倉庫被洪水沖毀,7138隻物料桶被沖入溫德河,隨後進入松花江。桶裝原料主要為三甲基一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等,污染帶長5公里。為防止危機擴大,沿岸出動上萬人攔截,城市供水管道被切斷,幾乎是5年前吉林石化爆炸的翻版。
河南鉻廢料堆積成城市毒瘤
2010年10月25日,有媒體報道,河南省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興建了一批化工企業,並留下了六百多萬噸廢料鉻渣,成堆存放在二十多個城市的周邊,成為「城市毒瘤」。鉻渣中含有致癌物鉻酸鈣和劇毒物六價鉻,因這些鉻渣堆大多沒有防雨、防滲措施,經過幾十年的雨水沖淋、滲透,已成為持久損害地下水和農田的污染擴散源。
2011年
血鉛超標事件頻發不止
2009年、2010年多地曝出的血鉛超標事件,在2012年繼續蔓延。1月,安徽懷寧縣高河鎮新山社區檢測出228名兒童血鉛超標;3月,浙江台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上陶村檢測出172人血鉛超標,其中兒童53人。浙江湖州市德清新市的海久電池股份有限公司被曝造成332人血鉛超標,其中兒童99人;5月,廣東省紫金縣的三威電池有限公司被曝造成136人血鉛超標,其中達到鉛中毒判定標準的59人;9月,上海康橋地區25名兒童被測出血鉛超標。
導致上述血鉛超標的污染源,幾乎全是蓄電池企業。環境保護部2011年3月對388家鉛蓄電池企業進行督察發現,大多數中小企業存在各種環境違法問題,為此對鉛蓄電池企業進行重點整治。其中因德清血鉛事件,對湖州市實施全面區域限批。
渤海蓬萊油田溢油事故
2011年6月4日,中海油與康菲石油合作的蓬萊19-3油田發生漏油事故,截至12月29日,這起事故已造成渤海6200平方公裏海水受污染,大約相當於渤海面積的7%,其中大部分海域水質由原一類淪為四類,所波及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嚴重破壞,河北、遼寧兩地大批漁民和養殖戶損失慘重。
事故發生後,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因信息披露不全、推諉卸責、處置不力等等而飽受輿論批評,索賠工作進展艱難,直到次年才有所突破,其中,國家海洋局於2012年4月27日宣布,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將支付總計16.83億元的賠償款,此數額創下了我國生態索賠的最高紀錄。
哈葯總廠陷「污染門」
2011年6月5日,中央電視台曝光哈葯集團制葯總廠長期違規排污:工廠周邊廢氣排放嚴重超標,惡臭難聞;部分污水處理設施因檢修沒有完全啟動,污水直排入河,導致河水變色;大量廢渣要麼不分地點簡單焚燒,要麼直接傾倒在河溝邊上。對葯廠相鄰區域空氣質量檢測結果顯示,硫化氫氣體超標1150倍,氨氣超標20倍。且這種「水陸空」立體式排污已非一日,周邊居民曾多年投訴,但哈葯總廠始終不願投資解決問題。
浙江杭州水源污染事件
2011年6月5日上午,浙江杭州市餘杭區餘杭鎮居民發現自來水有異味,當地水廠取水時也發現水體飄出一股類似松香水、油漆的氣味。經檢測,被污染的水體中出現了10種左右揮發性的苯烯類有機物質,污染源則來自青山湖附近的一個工業園區。因這起污染事件,當地部分地區停止供水。
雲南曲靖鉻渣污染事件
2011年8月,雲南曲靖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將5222.38噸重毒化工廢料鉻渣非法傾倒,導致珠江源頭南盤江附近水質受到嚴重污染,附近農村77頭牲畜死亡,並對周圍農村及山區留下長期的生態風險。
蘋果公司中國代工廠被指污染環境
2011年9月,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等36家環保組織發布題為《蘋果的另一面》的調查報告,披露蘋果公司在中國大陸的27家疑似供應商存在嚴重環境問題。隨後,環保組織與蘋果公司展開了一系列關於凈化產業鏈的談判。該年10月,蘋果中國江蘇代工廠因污染環境被勒令停產整頓。這一事件引發了人們對國際大品牌環保責任的討論。
甘肅徽縣血鎘超標事件
2011年10月23日,地處甘肅徽縣的寶徽集團鋅冶公司一名職工體檢時查出體內血鎘異常。隨後對該公司869名職工的體檢結果顯示,共有266人血鎘超標,71人住院治療。經調查,該公司防護措施不到位是造成員工血鉻異常的主要原因,相關責任人為此受到處理。
江西銅業排污禍及下游
2011年12月,江西銅業在江西德興市下屬的多家礦山公司被曝常年排污樂安河,禍及下游樂平市9個鄉鎮四十多萬群眾。樂平市政府的調查報告顯示,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上游有色礦山企業每年向樂安河流域排放六千多萬噸「三廢」污水,廢水中重金屬污染物和有毒非金屬污染物達二十餘種。由此造成9269畝耕地荒蕪絕收,1萬余畝耕地嚴重減產,沿河9個漁村因河魚銳減失去經濟來源,當地民眾重金屬中毒病症和奇異怪病時有發生。而相關企業根據協議作出的賠償金額,平均每年每人不足一元。
2012年
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
2012年1月15日,因廣西金河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市金城江區鴻泉立德粉材料廠違法排放工業污水,廣西龍江河突發嚴重鎘污染,水中的鎘含量約20噸,污染團順江而下,污染河段長達約三百公里,並於1月26日進入下游的柳州,引發舉國關注的「柳州保衛戰」。這起污染事件對龍江河沿岸眾多漁民和柳州三百多萬市民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截至2月2日,龍江河宜州拉浪至三岔段共有133萬尾魚苗、4萬公斤成魚死亡,而柳州市則一度出現市民搶購礦泉水情況。事發後,肇事企業的10名責任人因涉嫌污染環境罪被逮捕。
江蘇鎮江水污染事件
2012年2月3日中午開始,江蘇鎮江市自來水出現異味,鎮江自來水公司最初的解釋是「加大了自來水中氯氣的投放量」,但其後兩天,鎮江發生了搶購飲用水風波。2月7日,鎮江市政府承認:水源水受到苯酚污染是造成異味的主要原因。相關部門調查發現,曾停靠鎮江的韓國籍「格洛里亞」號貨輪有排放污染源的重大嫌疑。3月,鎮江市自來水公司正式向法院起訴該貨輪。
⑦ 貴州響水煤礦事故
2012年11月24日11時許,位於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境內的貴州盤江集團下屬響水煤礦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事故發生時有28人在井下。截至當天17時30分,事故已造成18人死亡,有5人獲救,另有5人仍困在井下,救援人員正在搜救中。
響水煤礦的項目法人是貴州盤南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是由貴州盤江煤電有限責任公司牽頭,會同兗礦貴州能化有限公司、貴州粵黔電力有限責任公司、貴州省煤田地質局投資設立當問及如何把響水煤礦建設成安全高效的現代化企業時,李宗喜董事長說:「本質安全、和諧發展、資源節約、質量效益是對現代化礦井的基本要求,是我們煤礦企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一定要以此作為追求目標。現代化煤礦作為煤炭生產企業,要追求質量和效益,但同時也要注重社會責任,建設責任型企業,而且還要在創建學習型企業、文化型企業、創新型企業等各方面下功夫。不這么做,企業就沒有活力,就不能激發職工的創業激情,企業也無法獲得長遠發展。」
響水煤礦自2003年12月開工建設以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覆蓋全公司各崗位的責任制138項,其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76項,反「三違」管理細則216項;制定了5大類128個工種安全操作規程。響水礦還依靠科技進步,加大安全投入,抓好以瓦斯治理、防止瓦斯突出為重點的安全整治,提高礦井的抗災能力。採用物探、三維地震勘探等先進手段對地質部門提供的地質資料中沒有探明的地質構造和煤層情況進行補充勘探,為礦井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盤江集團整合六枝工礦後,在手煤炭資源增加,未來可能會注入到上市公司,但現在時機不成熟。目前最有可能注入的是集團持有的響水煤礦,市場也已經關注多時。09年3月盤江股份完成對控制股東的資產收購,通過定向增發注入土城礦、月亮田、山腳樹和金佳礦等主要礦業資產。這些注入資產都是由盤江集團100%控股。除響水礦外的煤炭資產均已注入上市公司。響水煤礦在注入當時已在產,08年產量132萬噸,現在產能400萬噸/年,遠期規劃達到1000萬噸/年。但其較復雜的股權結構或是阻礙其注入的原因。響水煤礦直接所有人是貴州盤南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其中集團的子公司盤江煤電佔36%、兗州貴州能化佔27%、貴州粵黔電力佔27%、貴州煤田地質局10%。(集團在年報告中明確承諾將其注入上市公司或出售給第三方)
2005年12月24日23時20分,貴州省盤南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響水煤礦播土采區19號煤層皮帶運輸機上山在由上向下基建施工時發生火災事故,井下12人下落不明,估計已無生還可能。
據了解,該礦是一個在建的國有特大型礦井,由貴州盤江煤電有限責任公司、兗礦貴州能化有限公司、貴州粵黔電力有限公司、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四家國有公司共同出資建設。該礦於2004年開始施工,設計生產能力1000萬噸/年,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工程設計能力400萬噸/年,二期工程設計能力600萬噸/年,屬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礦井共設計4條上山,分別為17號煤層回風上山、17號煤層皮帶上山、19號煤層皮帶上山、19號煤層軌道上山。發生事故的為19號煤層皮帶上山,該上山設計長1631米,於2004年3月份開始施工,目前已施工1381米,巷道斷面18.3平方米,巷頂為一層0.72米厚的煤層。該上山由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十九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向下山方向施工。該公司具有礦山工程施工資質。初步分析,發生事故的原因是,該礦播土采區19號煤層皮帶運輸上山掘進放炮後,煤與瓦斯延期突出,引起瓦斯燃燒。
在全國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猓辦關於認真抓好今冬明春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明電(2005)32號),加大安全監管力度,確保今冬明春煤礦安全生產的關鍵時刻,貴州省響水煤礦在礦井建設過程中發生「12.24」特大事故,說明在巷道施工中安全責任制不落實,安全管理存在嚴重漏洞。貴州省有關部門要責令該礦立即停建整頓,迅速查明原因,依法嚴肅追究責任,並公開處理,接受社會監督。
為認真吸取事故教訓,切實加強基建礦井的安全生產工作,防止同類事故再次發生,提出如下要求:
一、嚴格煤礦建設工程市場管理。要建立嚴格的煤礦建設施工企業的市場准入制度,凡是從事煤礦建設工程施工的企業必須具備相應的施工資質並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具有健全的安全管理機構和嚴格的施工標准,具有滿足安全生產需要的煤礦安全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要規范煤礦建設工程市場行為,嚴格招投標制度,堅決防止惡性競爭和低價中標後降低工程標准、變更設計方案、削減安全投入、轉包工程和僱傭包工隊施工等行為。
二、切實加強煤礦建設施工企業安全管理。要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建設安全規定》的有關規定組織施工,建立企業內部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施工管理,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實事故隱患排查、整改制度,認真整改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堅決杜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保障安全施工。
三、加強井巷施工過程中的通風瓦斯管理和防滅火管理。要確保掘進工作面有足夠風量,配齊專職瓦斯檢查員,加強瓦斯檢查,嚴禁空班漏檢;嚴格放炮和火工品的管理,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聯鎖」放炮製度,嚴禁明火放炮和使用不符合規定的炸葯、雷管。掘進工作面瓦斯絕對湧出量超過3立方米/分鍾時,必須採取瓦斯抽放措施,落實先抽後掘的規定;穿越斷層、褶曲等地質構造帶和石門揭煤時,要制定具體的安全技術措施。煤層有突出危險的基建礦井施工、作業中必須嚴格落實「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
四、加大煤礦建設項目的監管力度。地方證腹要組織相關部門對基建礦井逐一進行檢查復核,凡是建設項目安全設計未經審批擅自違法施工和未經竣工驗收擅自投入生產的,一律責令停產整頓或予以關閉,凡發現在施工過程中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要立即責令其進行整頓。
貴州省盤縣響水煤礦「12.24」煤與瓦斯突出事故
2005年12月24日23時12分,貴州省盤縣響水煤礦發生煤與瓦斯突出事故。23時20分突出的瓦斯沖出井口後擴散,遇地面火源引起瓦斯燃燒,事故井口火苗及救援現場見圖1–5所示。事故造成12人遇難,直接經濟損失354.6萬元。突出煤量2500噸,突出瓦斯約110萬m3。
一、事故礦井及事故區域情況
響水煤礦設計年生產能力1000萬噸,分兩期建設:一期設計年生產能力400萬噸;二期設計年生產能力600萬噸。一期劃分為河西采區和播土采區,其中河西采區設計年生產能力100萬噸,播土采區設計年生產能力300萬噸。
事故發生在播土采區的19#煤皮帶上山,事故發生時,采區內布置的19#煤皮帶上山已掘1381m,17#煤軌道上山已掘1208m,19#煤軌道上山已掘1448m。響水煤礦播土采區已掘巷道見圖6所示。
19#煤皮帶上山工程於2004年3月開工,巷道凈斷面18.3 m2,設計為錨網噴支護,其中事故點工作面迎頭往後300m為U型鋼拱型棚與錨網噴聯合支護和鋼格柵與錨網噴聯合支護。19#煤皮帶上山從井口往裡371m段傾角15度;371m至1199m段傾角9度;1199 m至1381m段傾角12.6度(19#煤皮帶上山剖面見圖7所示)。該上山掘進採用梭式礦車運輸和皮帶運輸機接力運輸,1199m往外段安設有兩條皮帶運輸機,1199m以里段安裝有一台梭式礦車。工作面迎頭高4.2m,寬5m;從頂板往下有一層厚0.72m的煤線,地質資料稱之為20#底;底板往上有一層厚0.2m的煤線,兩層煤線之間為泥質粉砂岩。在掘進過程中,從1199米處發現地質構造發生變化,煤層傾角從9度變到12.6度。
19#煤皮帶上山採用2×45kW的局部通風機和800mm風筒通風,井口回風量500m3/min。迎頭及回風量各安有一台瓦斯感測器,風電、瓦斯電閉鎖裝置正常使用。
二、事故發生經過
2005年12月24日,19#煤皮帶上山白班正常掘進,至19時已完成了一個作業循環,迎頭出渣、支架、打錨桿等工序已經結束。
19時,晚班值班小隊長主持召開晚班班前會,安排當班正常掘進進尺1.8m。當班共有12人入井作業(其中3人抽水、5人打眼放炮、4人出渣),23時許,放炮工打電話到井口值班室說要放炮,值班小隊長接電話後同意放炮,並安排檢身工在地面切斷井下的動力和照明電源。23時12分,井下放炮,在井口聽見了放炮聲響。幾分鍾後,從井下吹出一陣風,並伴有黑色的灰塵,風越來越大,小隊長和檢身工2人走到井口觀察,在距井口5m左右時,被吹出的強風颳倒(未受傷),兩人隨即往回跑。跑出30m左右,回頭看時,發現井口出現了明火火焰,火勢很猛,火焰高達40–50m。小隊長立即打電話向值班隊長匯報了事故情況。
三、事故搶險經過
(一)井口封閉
事故發生後,響水煤礦成立了搶險救災指揮部,制定了搶險措施,立即開展了各項搶險救災工作。先期請求盤江救護大隊和盤縣消防隊參加搶險。同時按規定程序將事故上報了上級有關部門。
接到報告後,省安猥會立即啟動礦山事故應急預案,派出人員趕赴事故現場指揮搶險救援工作。同時增派六枝救護大隊和召請省消防總隊前往參加搶險。
25日14時,有關部門和單位相繼趕到現場,在現場重新調整了指揮部,同時召開了指揮部會議,分析事故情況和研究事故處理方案。根據現場情況,井口火焰高達40–50m,火勢太大,人員無法靠近,只能在40m開外觀察.由於有井下高濃度瓦斯補給,火勢一直未減,分析可能是煤與瓦斯突出,突出的瓦斯遇地面火源引起燃燒。由於該上山只有一個與地面相同的出口,且已被明火封堵,無法向井下供風稀釋瓦斯。井下巷道已長時間處於高濃度瓦斯控制,被困人員缺乏基本的生存條件,井下被困人員已無生還可能。指揮部認為,由於火勢太大,採用直接滅火無法奏效。根據現場實際,指揮部制定了搶險救災方案:1、首先用泥土封閉井口,待符合條件後可啟封火區進行處理;2、由救護隊在現場50m范圍設置警戒線,監測井口范圍氣體,並指揮機械推土封堵井口滅火;3、調集翻斗卡車、裝載機、挖掘機等施工機械,從離井口1000m的地方取土運到井口附近進行堆積;4、把泥土逐步推向井口,堆積封堵井口隔絕空氣,同時運用高泡滅火技術進行滅火,最終達到封閉火區。
26日凌晨,使用施工機械將封閉井口所需的泥土准備就緒;9時開始封閉作業。10時15分井口安全封閉,火勢基本得到控制。
因井筒存在高溫,封閉後井筒內的瓦斯壓力增大,瓦斯沿泥土的縫隙外溢,在封堵泥土表面仍存在有一些零星火苗。指揮部決定:由礦山救護隊佩戴呼吸氣,採取從堆土四周、由下往上一邊水澆一邊夯實泥土的方法,逐步收縮范圍,最終撲滅明火火焰。
27日12時05分,堆土表面火苗撲滅工作完成,火災得到了徹底控制。指揮部決定由礦山救護隊負責監護,如泥土出現裂隙和氣體增大立即匯報和處理。
(二)啟封井口
2月16日,經對封閉以來的氣體、溫度等觀察數據進行分析,井筒內的火已熄滅,符合啟封火區的條件和規定,指揮部研究決定:啟封災區。啟封工作由礦山救護根據《煤礦救護規程》的規定,制定偵察方案和措施實施,施工機械配合。
16日10時50分開始啟封,16時30分井口首先挖開一個0.5 m2的入口,並用風障設置風簾鎖風,防止地面空氣進入災區。
(三)災區偵察
16時30分偵察人員入井,18時26分偵察結束,並向搶險指揮部匯報偵察情況;
1、井口往下約50m內CH4濃度為50%、O2濃度為2.4%、無CO、T為29.7℃,沒有發現遇險遇難人員,風筒、皮帶、電纜燒毀,巷道低部有0.5m厚的水泥灰粉(為該段碹體燒掉的灰粉)。
2、井口往下50~900m巷道沒有爆炸痕跡。風筒、電纜等完好,在250m處皮帶堆積在一起(為皮帶燒斷下滑堆積在一起)。在900m處發現兩名遇難人員,人員的傾倒方嚮往下,該處的CH4濃度為90%、O2濃度為0.7%、無CO、T為170C。
3、井口往下約1030m處躲避洞內發現3名遇難人員,人員的傾倒方嚮往上2名,往下1名,風筒、電纜等完好,無爆炸痕跡。此處有突出的煤粉約0.5m厚,風筒有20節堆積在一起(為突出沖卷造成),沒有燒覺的痕跡;該處的CH4濃度為90%、O2濃度為0.7%、無CO、T為170C。
4、距井口1120m處躲避洞內發現1名遇難人員,無爆炸、燃燒痕跡。此處有突出的煤粉約0.7m厚,該處的CH4濃度為90%、O2濃度為0.7%、無CO、T為170C。
5、距井口1200m處往下已被水淹(水淹往下距離約181m),水淹往上約100m距離范圍有0.5~1.5m厚的煤粉。
6、上述發現的6名遇難人員沒有燒傷的痕跡,判斷是窒息死亡。
(四)恢復通風,搬運、查找遇難人員
指揮部決定:首先排放瓦斯,恢復通風,然後搬運已發現的遇難人員,最後清理巷道,尋找其餘遇難人員。為防止在清理巷道突出物時產生煤塵爆炸,救護隊在清理巷道時要採取灑水防塵措施。
1、2月16日21時40分,救護隊按照排放瓦斯措施,逐進行排放瓦斯,於17日6時,井口至1200m處瓦斯排放完畢,通風恢復。
2、17日16時25分,救護隊將發現的6名遇難人員搬運出地面。
3、18日9時,開始恢復井下供電,恢復皮帶運轉和水泵進行排水,繼續清理突出物,尋找餘下6名遇難人員。
4、4月22日3:50分,在1280m處找到最後1名遇難人員並運出地面,(見圖6響水煤礦播土采區已掘巷道示意圖所示)搶險救援工作結束。
6月10日,清理巷道工作全部結束。
四、事故原因分析
(一)直接原因
1、根據現場勘查,井口往下50~1200m范圍,電纜、風筒、皮帶、水泵等完好情況和氣體參數情況,按照預熱–燃燒–焦化過程分析,在此范圍未找到碳化物和燃燒爆炸的痕跡。可以確認此范圍沒有發生燃燒和爆炸。
2、根據1090~1200m范圍有0.5~1.5m厚的煤粉,1200m往裡煤粉堆積充滿巷道,清理巷道後,發現巷道1201~1280m段及1373–1381m段頂板有明顯壓力,掘進工作面迎頭1381米前被大塊矸石以及碎煤堵嚴,巷道頂部2米是煤矸石,2米以上是碎煤,且前方矸石與後方矸石比較,矸石變軟,突出點塊狀煤矸石密集,分析認為是煤與瓦斯突出,突出煤矸石分布情況見下表。
井口距離 920–1090m 1090–1204m 1204–1257m 1257–1302m 1302–1382m
堆積厚度 0–0.5m 0.5–1.5m 1.5–4.2m 滿巷道堵嚴 滿巷道堵嚴
分選情況 粉末狀 粉末狀 細顆粒狀 細顆粒狀 塊狀煤矸
3、事故發生時,距井口一側約30m處的臨時工棚內有火爐,煤與瓦斯突出後,高濃度瓦斯湧出井口隨著地面的風向擴散,經過火爐(當時的風向是往火源方向流動的)遇明火引起燃燒。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地質構造發生變化後施工單位沒有引起注意和未採取任何措施,施工中誤穿至19#煤層,掘進放炮誘發19#煤層煤與瓦斯突出,高濃度瓦斯湧出井口,遇地面明火引起燃燒。
(二)間接原因
1、施工單位未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安全管理和現場管理混亂;施工中未編制和制定防止誤穿煤層的安全技術措施,也未進行打鑽控制煤層層位防止誤穿煤層;特種作業人員配備嚴重不足,在無瓦檢員檢查瓦斯的情況下,違章指揮掘進施工和組織放炮作業。
2、響水煤礦對外包工程監管不到位。沒有嚴格落實對施工單位的安全監管責任。
3、設計單位對沿19#煤層(具有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底板掘進未設計防止煤與瓦斯突出的防範措施和防止誤穿煤層的探煤措施。
五、經驗教訓
(一)這次事故的處理工作,按程序及時報告,各級啟動事故應急預案及時,制定出來方案正確,措施落實到位。調請了礦山救護隊和公安消防共同搶險,協同作戰。首先封閉井口,封閉4天後,災區氣體下降到火區熄滅參數,34天達到熄滅條件,45天火區啟封完畢,恢復災區通風。
(二)建設單位要加強對外包工程的監管,對施工單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按規定配備特種作業人員等要監管到位。
(三)施工單位要加強煤礦建設工程項目的安全管理,特別是在煤系地層中做好瓦斯治理工作,落實煤與瓦斯突出的防治措施。全面提高施工噶人員對煤系地層瓦斯災害的認識,切實落實責任制,做到不安全不施工。
(四)要按照防突有關規定和要求,對所有煤層的突出危險性進行驗證和鑒定,並修改設計,制定措施,加強培訓工作。
響水之聲亮江南
金秋時節,風和日麗,秋高氣爽。2009年10月29日上午,我們來到響水煤礦蓄煤場看到,盡管在山頂上,風中沒有揚塵,草坪上一片綠蔭,有的還開著一些小花。從這良好的環境中,我們很難想像這里是一個礦區,感覺更像是置身在一個綠化率高、環境幽雅的花園之中。
「我們響水煤礦在江南地區創造了『五個之最』」, 盤江煤電集團公司雞尾樹記、盤南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當尾書雞李宗喜談到公司的發展情況時喜形於色。
江南地區原煤生產人員效率最高 李宗喜告訴我們,從2003年6月15日,響水煤礦破土動工,當年12月28日,設計年生產能力為100萬噸的河西采區井巷工程開始破土動工,就實現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03年內開工建設」的目標。從2004年年初開始,響水煤礦的地面、井下工程施工全面鋪開。2007年3月25日,貴州煤礦安全監察局、貴州省煤炭局分別組織專家組對響水煤礦河西采區和選煤廠的安全生產條件進行驗收,專家組認為響水煤礦是近年來檢查驗收的礦井中最好的一家。
李宗喜說,河西采區在2007年試生產期間限產的情況下共生產原煤77.6萬噸,並實現了當年投產當年盈利;2008年1月到9月的產量就達到了100萬噸的年設計能力。礦井原煤生產人員效率2007年達到每人866.4噸,2008年達到每人1108噸,原煤生產人員效益居江南地區煤礦之首。
貴州首座環境友好型煤礦 提起煤炭開采和洗選企業,無不與煤灰飛揚、臟水橫流聯系在一起。如今,貴州盤南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正在改寫歷史,初步建成了我省首座環境友好型特大型骨幹煤礦——響水礦井。
10月29日上午,在響水礦井河西采區,記者看到,寬大的運輸皮帶從斜井深處將原煤不停地運送出來。相鄰一側的污水處理廠,將井下噴灑煤炭的污水抽出來凈化後循環使用。近在咫尺的響水河,翡翠色的河水並未受到污染,在陽光下泛著清波。記者問到,「為什麼在你們采礦區看不到一塊煤塊甚至煤渣呢?」,李宗喜笑著告訴我們:「響水煤礦地面的煤炭儲存實現了全封閉,礦井污水和生活污水全部做到處理後復用,工業場地綠化率高,被人們譽為『一座看不見煤炭的煤礦』和『貴州首座環境友好型煤礦』」。
貴州首家採用長距離管狀皮帶運輸 記者在礦區采訪時還看到,2、3公里的上倉運輸線採用了先進的管狀皮帶工藝,猶如一條巨龍,橫空跨過響水河,立交越過東岸上的農貿市場,頗有氣勢地斜飛向遠處的煤倉。盤南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副書記褚進前說,為了減少煤礦對環境的污染,該礦在儲煤罐與河西采區建設了一條近3公里的全封閉式運送煤炭的新型設備——管狀皮帶,改變了傳統的煤炭運送方式,不僅保護了環境,而且還節省大量人力,提高了生產效率。
褚進前與記者沿著這條顆粒不漏的封閉型運輸線來到煤倉處,登上數十米高的轉接樓口,看煤炭進倉的情況。我們指著兩個巨大的「蒙古包」問褚進前這是用來干什麼的,褚進前說:「這就是我們的煤倉,兩座分別可容納2.5萬噸煤炭的煤倉,既保護煤炭免遭風吹雨打而污染周邊環境,又不讓煤炭由於堆放在露天有所損失。煤炭進倉後,又由另外的皮帶運送到附近的洗煤廠里進行洗選。」記者在廠房四周仔細觀察,確實看不到有任何廢水泄漏的痕跡。
貴州首家採用模塊式選煤廠 在一個被藍色鐵皮包裹著的巨型箱子前,記者停了下來,褚進前笑著說:「這就是我們的選煤廠,這與傳統選煤廠的生產方式大不相同。」記者進入「巨型箱子」後發現裡面藏有玄機,幾層樓高的大型洗煤設備隱藏在裡面,煤炭從礦井裡出來經過皮帶從「巨型箱子」上部運送至洗煤設備,經過洗選加工後,精煤經過皮帶從「巨型箱子」下部運走裝車,根本沒有煤堆,廠內的洗水實現了閉路循環,對環境無任何污染。
據了解,這種高效、環保的新型選煤廠,在全國不超過50座。
創造了5380米長距離通風的記錄,實現井巷貫通測量8915米無偏差對向貫通 李宗喜還告訴我們,要在南方地區復雜的地質條件下建設一座大型的現代化礦井,技術是關鍵。本著「投資省、效率高,工期短、見效快,質量好、環境美」的建設目標,盤南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決策者們和工程技術人員敢想敢幹,不怕失敗,注重自主創新,大膽優化設計方案,採用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
為了杜絕出現「投資無底洞,工期馬拉松」的現象,響水煤礦建設在施工前就要求有關技術人員必須對所有的設計方案進行嚴格的審查,絕不盲目施工。通過優化設計方案,礦井施工共節省井巷工程6667米,節約投資2980萬元。其中主平硐工程原設計在中部有一條措施井,經過反復論證後被取消,從而少施工934米巷道,節約投資611萬元。而且主平硐的施工還實現了井巷貫通測量8915米無偏差對向貫通。
六年的艱苦創業,六年不平凡的歷程,盤南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職工隊伍不斷壯大,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初步建立起了一個適應股份制企業特點的管理體系;探索出一套符合股份制企業運行規律的經營管理機制;初步形成了一個以人為本的工作格局;逐步建立了一套適應股份制企業運行規律的鐺建工作模式;成功建成了一座年設計能力為400萬噸的現代化礦井,成為盤江礦區乃至貴州礦井建設的一面奇幟。
(2012.12.2)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和國家煤礦安監局今天發布關於貴州省盤南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響水煤礦「11・24」重大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的通報指出,響水煤礦「11・24」重大事故暴露了五大問題。兩部委要求,各地煤礦井下出現瓦斯超限時,必須立即斷電撤人,查明原因;一旦發現險情和發生事故,要快速、科學、安全、有效地組織施救。
11月24日,貴州省盤南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響水煤礦河西采區發生一起重大煤與瓦斯突出事故,造成23人死亡、5人受傷。盤南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為股份制企業,其中貴州盤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資36%,兗礦貴州能化有限公司出資27%,貴州粵黔電力有限公司出資27%,貴州省煤田地質局出資10%。響水煤礦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設計生產能力400萬噸/年,其中河西采區設計能力100萬噸/年,播土采區設計能力300萬噸/年。
通報初步分析,事故原因是:該礦河西采區1135工作面運輸巷掘進未按設計採取區域防突措施,掘進作業導致煤與瓦斯突出。該事故暴露出以下主要問題:一是該礦未按照防突設計施工,停止了底板抽放岩巷超前掘進、預抽瓦斯的區域性防突措施的實施,區域防突措施效果不達標;二是遇到地質構造時,未採取相應安全技術措施;三是事故發生後,在1135運輸巷掘進工作面瓦斯感測器和回風巷瓦斯感測器先後達4%的監測峰值時,調度員和通風管理人員出現將其判斷為監控系統故障的失誤,未在第一時間採取停電、撤人措施,貽誤了寶貴救援時機;四是該礦培訓工作不到位,應急處置能力差,職工缺乏自救意識;五是該礦有多家投資主體,安全生產管理機制不健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
依據有關規定,國務院安委會已對該事故的查處實行掛牌督辦,查處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通報要求,對區域防突措施不到位、未消除突出危險性的煤層,要立即停產整頓,禁止掘進和回採作業;對不實施區域防突措施且不具備防突能力的煤與瓦斯突出煤礦,要依法提請地方政府予以關閉。
⑧ 因環境污染需疏散、轉移群眾6000人為什麼不屬於一般環境事件
案例:
1.揚州「5·29」污水站中毒事故
5月29日下午15時許,江蘇華泰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安排員工到位於邗江區楊廟鎮雙廟村的揚州市污水處理泵站維修污水排放池。一名檢修人員在下池維修過程中發生墜池,現場另外一名工作人員見狀立即下池營救,同時,周邊2名群眾聽到呼救聲後前往並下池幫助救人。致3人中毒死亡,1人受傷的意外事故。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指揮人員在不了解污水泵站閥門井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氣體的情況下,未經任何檢測,違章指揮檢修人員在沒有採取任何防護的情況下進入閥門井作業;閥門井內積存的污水產生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檢修人員進入閥門井後污水被攪動,硫化氫等有毒氣體擴散到整個閥門井中,致使檢修人員中毒昏迷,從而導致事故發生。而指揮人員及周圍群眾因盲目施救導致事故擴大。
2.內蒙古「8.1「有限空間事故
7月31號下午劉某智(污水車間工人)將撈取雜物的漏勺掉入污水車間化糞池中。8月1日上午9時許,劉某智將池中的水抽至距池底約0.9米後,叫楊某暖和艷某一起用電纜線做的抓鉤開始撈漏勺。撈取未果後,劉某智拒絕同行人員勸阻後,自行下池撈漏勺;
當下到池高一半的時,劉某智即暈厥墜入池。公司辦公室主任趙某剛(安全員)聽到楊某和艷某呼救後,進入事故現場,延梯子進入池中,接近污水面時亦昏厥掉入池中,隨後公司安全負責人韋某和安全員趙某也相繼採取趙某剛相同舉動;
韋某掉入池中,趙某因系有繩索被眾人拉起。消防隊和120接警迅速趕到後相陸續救出劉某智、趙某剛、韋某3人。劉某智當時已無生命體征,趙某剛和韋某被經搶救無效後死亡。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經現場勘察和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初步分析是工人劉某智在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未進行事先通風和檢測的情況下,下到化糞池作業時被化糞池中產生的硫化氫氣體熏倒中毒,公司辦公室主任趙某剛、安全負責人韋某盲目施救,使中毒事故擴大,造成3人死亡,1人受傷事故。
3.「9·17」坍塌事故
9月17日下午4點左右,隆安縣丁當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一期工程發生坍塌事故,3名工人在基坑內清理浮土時,邊坡突然坍塌,造成這3人被埋,後經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經初步分析,施工單位在進行土方開挖時未按要求對邊坡進行放坡和支護,導致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