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
針對於現階段的污水處理,總結出以下幾點方法。
1、物理法
物理法污水處理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主要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水的化學性質。
⑴沉澱(重力分離)
污水流入池內由於流速降低,污水中的固體物質在中立的作用下進行沉澱,而使固體物質與水分離。
這種工藝分離效果好,簡單易行,應用廣泛,如污水處理廠的沉砂池和沉澱池。沉砂池主要去除污水中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物,沉澱池則主要用於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呈顆粒狀的懸浮固體。
⑵篩選(截流)
利用篩濾介質截流污水中的懸浮物。屬於砂濾處理的設備有格柵、微濾機、砂濾池、真空濾機、壓濾機(後兩種主要用於污泥脫水)等。
⑶氣浮(上浮)
對一些相對密度接近於水的細微顆粒,因其自重難於在水中下沉或上浮,可採用氣浮裝置。此法將空氣打入污水中,並使其以微小氣泡的形勢由水中析出,污水中密度 近於水的微小顆粒狀污染雜質(如乳化油)黏附到氣泡上,並隨氣泡升至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去除。根據空氣打入方式的不同,氣浮設備有加壓溶汽氣浮法、葉輪氣浮法和射流氣浮法等。為提高氣浮效果,有時需要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劑。
⑷離心與旋流分離
使含有懸浮固體或乳化油的污水,由於懸浮固體和廢水的質量不同,受到的離心力也不同,質量大的懸浮固體被拋甩到污水外側,這樣就可使懸浮固體和污水分別通過各自的排出口排出設備之外,從而使污水得以凈化。
2.化學法
污水的化學處理方法就是向污水投加化學物質,利用化學反應來分離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是其轉化為無害物質。屬於化學處理法的有以下幾種。
⑴混凝法
混凝法是向污水中投加一定量的葯劑,經過脫穩、架橋等反應過程,使污水中的污染物凝聚並沉降。水中呈膠體狀態的污染物質通常帶有負電荷,膠體顆粒之間互相排 斥形成穩定的混合液,若水中帶有相反電荷的電解質(混凝劑)可使污水中的膠體顆粒改變為呈電中性,並在分子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大顆粒下沉。
⑵中和法
用化學方法消除污水中過量的酸和鹼,使其pH值達到中性左右的過程稱為中和法。處理含酸污水以鹼作為中和劑,處理含鹼污水以酸作為中和劑,也可以吹入含 CO2的煙道氣進行中和。酸和鹼均指無機酸和無機鹼,一般依照「以廢制廢」的原則,亦可採用葯劑中和處理,可以連續進行,也可間歇進行。
⑶氧化還原法
污水中呈溶解狀態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在投加氧化劑和還原劑後,由於電子的遷移而發生氧化和還原作用形成無害的物質。常用的氧化劑有空氣中的氧、純氧、漂白 粉、臭氧、氯氣等,氧化法多用於處理含氰含酚廢水。常用的還原劑則有鐵屑、硫酸亞鐵、亞硫酸氫鈉等,還原法多用於處理含鉻、含汞廢水。
⑷電解法
在廢水中插入電極並通過電流,則在陰極板上接受電子。在水的電解過程中,陽極上產生氧氣,陰極上產生氫氣。上述綜合過程使陽極上發生氧化作用,在陰極上發生還原作用。目前電解法主要用於處理含鉻及含氰廢水。
⑸吸附法
污水吸附處理主要是利用固體物質表面對污水中污染物質的吸附,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等。 物理吸附是吸附劑和吸附質之間在分子力作用下產生的,不產生 化學變化,而化學吸附法則使吸附劑和吸附質在化學鍵力作用下起吸附作用的,因此化學吸附選擇性較強。此外,在生物作用下也可產生生物吸附。在污水處理中常 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磺化煤、硅藻土、焦炭等。
⑹化學沉澱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種化學葯劑,使它和某些溶解物質產生反應,生成難溶鹽沉澱下來。多用於處理含重金屬離子的工業廢水。
⑺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法在污水處理中應用較廣。使用的離子交換劑分為無機離子交換法(天然沸石和合成沸石)、有機離子交換樹脂(強酸性陽離子樹脂、弱酸性陽離子樹脂、強 鹼性陰離子樹脂、弱鹼性陰離子樹脂、鰲和樹脂等)。採用離子交換法處理污水時,必須考慮樹脂的選擇性。樹脂對各種離子的交換能力是不同的,這主要取決於各 種離子對該種樹脂親和力的大小,又稱選擇性的大小,另外還要考慮到樹脂的再生方法等。
⑻膜分離法
滲析、電滲析、超濾、微濾、反滲透等通過一種特殊的半滲透膜分離水中的離子和分子的技術,統稱為膜分離法。電滲析法主要用於水的脫鹽,回收某些金屬離子等。 反滲透作用主要是膜表面化學本性所起的作用,他分離的溶質粒徑小,除鹽率高,所需的工作壓力大;超濾所用的材質和反滲透相同,但超濾是篩濾作用,分離溶質 粒徑大,透水率高,除鹽率低,工作壓力小。
3、生物法
污水的生物膜法就是採取一定的人工措施,創造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環境,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污染物被降解並轉化為無害物質,使污水得以凈化。
生物處理法可分為好氧處理法和厭氧處理法兩類。前者處理效率高,效果好,使用廣泛,是生物處理的主要方法。屬於生物處理法的工藝有以下幾種。
⑴活性污泥法
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生物處理技術。將空氣連續鼓入含有大量溶解有機污染物的污水中,經過一段時間,水中既形成繁殖有大量好氧型微生物的絮凝體—活性污 泥,
活性污泥能夠吸附水中的有機物,生活污水在活性污泥上的微生物以有機物為食料,獲得能量,並不斷省長增殖,有機物被分解、去除,使污水得以凈化。 一般經曝氣池處理的出水是含有大量活性污泥的污水—混合液,經沉澱分離,水被凈化排放,沉澱分離後的污泥作為種泥,部分迴流到曝氣池。活性污泥法自出現以來,經過80多年的演變,出現了各種
活性污泥法的變法,但其原理和工藝過程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2)普通活性污泥法
這種方法已被廣泛使用,是許多污水處理廠的常用工藝。傳統活性污泥法是將污水和迴流污泥從曝氣池首段引入,呈推流式至曝氣池末端流出,此法適用於處理要求高、水質較穩定的污水,但對負荷的變動適應性較弱,後來在此基礎上產生了一些改良形式。
⑶多點進水法
為了使槽內有機負荷接近一定值,把污水從幾個點分開流入,有利於解決超負荷問題。
⑷吸附再生法
接觸槽內活化的活性污泥吸附污染物質,污泥與水分離後,在曝氣槽內把吸附的污染物質進行氧化。該法有利於增加污水處理量,有一定的抗擊沖擊負荷能力。
⑸延時曝氣法
污水在曝氣池內延長曝氣時間,有利於完全氧化,污泥量少,該法適用於小型污水處理廠。
⑹厭氧-缺氧
- 好氧活性污泥法 在常規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機污染物的同時,為了能有效的去除氮磷等營養物質,人們把厭氧、缺氧、好氧狀況組合到活性污泥法中,使厭氧-缺氧-好氧狀況在反應曝氣池內同時存在或反復周期實現,形成了厭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也有的工藝流程採用厭氧-好氧活性污泥法。
⑺間歇式活性污泥法
污水流至單一反應池中,按時間通過程序控制各過程。在反應池的一個工作周期,運行程序依次為進水、反應、沉澱、出水和待機等過程。該法適用於中小水量和出水水質較高的場合,有利於自動化控制;通過對運行的調整,該法也可進行除磷脫氮和化學處理,有利於污水回用。
㈡ 污水處理工藝 調節池-水解酸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硝化液迴流池-絮凝反應池-斜管沉澱池
1.迴流到接觸氧化池,迴流是為了脫氮。
2.沉澱池的污泥建議不要迴流,前提是回你這個流程中答的迴流池迴流量足夠,理由是加了絮凝劑和助凝劑的污泥迴流到接觸氧化池,會降低好氧效果,更可能引起接觸氧化池泡沫增加。只有在接觸氧化池的污泥流失很厲害,而填料掛膜也不好的情況才考慮迴流加過葯劑的污泥。
3.你給的這個流程我們一般稱著A2/O,即:2級厭氧,一級好氧。而生物接觸氧化它僅僅是好氧處理中的一種工藝,所有A/O和接觸氧化沒有可比性。
以上為個人觀點,如果對你有幫助,給個滿意答案吧。親
㈢ 污水處理等級分為幾級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回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任務是從廢水中去答除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為此,多採用物理處理法。一般經過一級處理後,懸浮固體的去除率為70%~80%,而生化需氧量(BOD)的去除率只有25%~40%左右,廢水的凈化程度不高。
以上是對污水處理都有哪幾個等級的介紹,污水的危害有多大,大家一定都知道,所以污水一定要達到排放要求後再進行排放。
㈣ 請問曝氣時間的計算方法
曝氣量的計算有多種方法
參數: 水量:46噸/小時, COD:1200mg/l, 無BOD數據,按BOD=0.5*COD=600mg/l計
方法一:按氣水比計算:
接觸氧化池15:1,則空氣量為:15×46=690m3/h
活性污泥池10:1,則空氣量為:10×46=460 m3/h
調節池5:1,則空氣量為:5×46=230 m3/h
合計空氣量為:690+460+230=1380 m3/h=23 m3/min
方法二:按去除1公斤BOD需1.5公斤O2計算
每小時BOD去除量為0.6kg/m3×1100m3/d÷24=27.5kgBOD/h
需氧氣:27.5×1.5=41.25kgO2
空氣中氧的重量為:0.233kg O2/kg空氣,
則需空氣量為:41.25 kgO2÷0.233 O2/kg空氣=177.04 kg空氣
空氣的密度為1.293 kg/m3
則空氣體積為:177.04kg÷1.293 kg/m3=136.92 m3
微孔曝氣頭的氧利用率為20%,
則實際需空氣量為: 136.92 m3÷0.2=684.6m3=11.41m3/min
方法三:按單位池面積曝氣強度計算
曝氣強度一般為10-20 m3/ m2h , 取中間值, 曝氣強度為15 m3/ m2h
接觸氧化池和活性污泥池面積共為:125.4 m2
則空氣量為:125.4×15=1881 m3/h=31.35 m3/min
調節池曝氣強度為3m3/ m2h,面積為120 m2則空氣量為3×120=360 m3/h=6m3/min
總共需要37.35 m3/min
方法四:按曝氣頭數量計算
根據停留時間算出池容,再計計算出共需曝氣頭350隻,需氣量為3 m3/h只,
則共需空氣350×3=1050 m3/h=17.5 m3/min
再加上調節池的需氣量6 m3/min,
共需空氣:23.5 m3/min
需氧量算出來之後,計算選擇多大功率的曝氣機,這樣子就知道曝氣時間啦!曝氣時間一般長於理論曝氣時間。
㈤ BOD5去除率
隔油池是隔油的,對BOD去除幫助無法確定;
調節池是調節水量的,BOD去除率可以忽回略
氣浮池有一定答的BOD去除作用,但是一般用在含油或者顆粒物較多的廢水處理工藝,起到除油和顆粒物分離作用,BOD去除多少不確定
水解酸化池去除率30%以內
接觸氧化池去除率70-80%
㈥ 廢水處理中的AO工藝是什麼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AO是厭氧氧化的縮寫,AO工藝方法也稱為厭氧-好氧工藝,A(厭氧)用於去除氮和磷;O(Oxic)是用於去除水中有機物的需氧段。它的優點是除了降解有機污染物外,還具有一定的脫氮除磷功能,它是厭氧水解技術用於活性污泥的預處理。艾柯污水處理設備採用厭氧池,生物接觸氧化池等AO工藝,實現污水的無害化處理。
AO工藝法特點:
由於沒有獨立的污泥迴流系統,無法培養功能獨特的污泥,難降解物質降解率低;
為了提高脫氮效率,必須提高內循環比,從而增加運行成本。另外,內部循環液來自曝氣池,含有一定量的DO,使得a段難以保持理想的厭氧狀態,影響脫氮效果,脫氮率難以達到90%。
作用主要是通過格柵井,調節池,沉澱池,AO生物處理池等工藝設施進行污水處理,使污水得到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