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cod排放標准多少
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中,處理COD超標通常採用甘度復合菌種,其在生物處理段發揮關鍵作用,適用於新老系統啟動培養細菌,以及降解COD、BOD、氨氮、總氮、總磷等。
影響COD處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營養物、pH值、油脂和溫度。營養物方面,應確保污水中氮磷等元素滿足微生物需求,若比例不均衡,可通過添加銨鹽或磷酸鹽進行調整。pH值應保持在中性范圍(6.5~7.5),以保證微生物活性。油脂含量高時,需在預處理段增設除油裝置。溫度對活性污泥工藝影響廣泛,應通過調控措施保持在適宜范圍(10℃~50℃,最佳為25-30℃),避免極端溫度對處理效果的負面影響。
為了確保細菌正常生存與繁殖,處理過程中需注意以下參數:pH值作用范圍為6~9,最佳使用范圍在6.8-8.5;溫度范圍在10℃~50℃,最佳作用溫度為25-30℃;溶解氧在反硝化池為0.5毫克/升以下,硝化池為2毫克/升以上;鹽度在海水和淡水中均適用,最高耐受35g/L(以氯化鈉計)。
具體項目中,甘度復合菌種投加使用方案應由甘度技術工程師根據實際情況出具。
2. 污水處理好氧池COD去除效率低的原因
好氧池COD去除率低考慮是否與溫度、PH值、溶解氧及鹽度等因素有關。甘 度污水處理好氧菌種處理好氧池COD去除效率低問題。
參數分析:
1.PH值:作用范圍為6~9之間,最佳使用范圍在7.8~8.2之間。
2.溫度:作用范圍在10℃~35℃之間,最佳作用溫度為25-30℃。高於40℃會導致細菌內酶的變性;低於10 ℃時,細胞生長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3.溶解氧:在污水處理中的反硝化池,溶氧量為0.5毫克/升以下。
4.鹽度:在海水和淡水中都適用,最高可耐受35g/L的鹽度(以氯化鈉計)。
5.抗毒性:可以較有效地抵抗化學毒性物質,包括余氯和重金屬等。當受污染區含有殺菌劑時,應預先研究它們對微生物的作用。
原因分析:
1.好氧池污泥老化泥齡長。
2.好氧池污泥負荷高泥齡短迴流量大停留時間短。
3.好氧池污泥負荷低溶解氧長期偏高導致污泥自身氧化去除率低溶解氧高細碎污泥多活性好的污泥少。
4.好氧池溶解氧不足。
5.營養料不足或者營養料比例不均衡N、P比例過高。
6.厭氧池COD去除率低厭氧水解效果差出水COD濃度過高。
7.原水含有有毒物質污泥中毒。
8.無機鹽累積值超過規定范圍。
9.好氧池沖擊負荷大或者好氧池出現污泥膨脹現象。
甘度 | 做好菌種 做好服務
3. 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項目中使用菌種要注意什麼呢有了解的嗎
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項目中菌種硝化細菌最為適宜的PH值使用范圍是6.5-7.5之間,溫度控制在22℃-35℃最為合適,如果溫度高於60℃或者低於10℃時,細菌就可能變性或者失活,這也是為什麼北方的污水處理設備冬季要注意保溫的原因之一。
溶解氧也是影響細菌繁殖的重要因素,對於好孝余改氧細菌,充足的氧毀喚氣能保證微生物高效降解污染物能力,一般來說好氧區溶氧量應保持在3-6毫克/升。
鹽度方面,一般來說污水處理菌種硝化細菌在海水和淡水中都有應用,分別具有不同的鹽度適用范圍。鹽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細菌的生長繁殖、生化作用等巧判。
最後,日常儲存時我們需要菌種密封放置在陰涼乾燥的地方,尤其不要和有毒物品一起存放。當然了,如果我們處理的污水裡含有有毒物質,一定要注意提前對污水進行預處理,毒性對微生物具有較強的抑製作用。
4. 我公司污水處理好氧池全是褐色泡沫,二沉池污泥上浮,請各位幫我解決一下,非常感謝。
主要為格柵井、均化調節池、厭氧池、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和消毒池。項目共版設一粗一細兩道權格柵,粗格柵主要攔截水中大的漂浮物,細格柵主要攔截水中較小的漂浮物;調節池主要把不同種類和不同濃度的廢水集中到一個相應的水池中使之充分混合,使廢水勻質、恆量,並減少對後續設備的沖擊負荷,也可以把大顆粒的沉砂得到沉降。廢水自提升泵由調節池進入厭氧池,在厭氧菌作用下,污水中的有機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使可生化性加強,再進入接觸氧化池,通過鼓風嚗氣,在好氧狀態下,通過微生物的作用,使廢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分解和凈化,然後經過二沉池凈化處理,活性污泥沉澱後迴流到接觸氧化區,上清液經二沉池自流至消毒池,經投加二氧化氯接觸溶解消毒,殺滅水中有害菌種後達標外排。技新沃華水處理有更專業的解答
5. 生活污水處理中如何培養厭氧好氧生化池的菌種
在工業廢水處理工程中,培養活性污泥(菌種)的方法包括:首先向好氧池注入清水並引入生活污水,注意水溫;啟動風機進行鼓風;向好氧池投加經過濾的濃糞便水或使用化糞池和排水溝內的污泥補充,以達到一定的污泥濃度和BOD值;有條件時可投加活性污泥菌種,加快培養速度;進行曝氣、攪拌、沉降、排水等操作;通過鏡檢及測定沉降比、污泥濃度,觀察活性污泥的增長情況,並注意在線pH值、DO數值變化,及時調整工藝;測定水質變化,根據進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濃度數值,判斷活性污泥活性及優勢菌種情況,調節進水量、置換量、糞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內時間分布。
活性污泥馴化步驟包括:確認來水指標在允許范圍內,准備進水;開始進入少量生產廢水,補充新鮮水、糞便水及NH4Cl;增加生產廢水投加量,減少NH4Cl投加量,同步監測出水CODcr濃度等指標,觀察混合液污泥性狀,適時排放代謝產物;繼續增加生產廢水至滿負荷,保持MLSS達到5000mg/L,監測溶解氧,控制曝氣機運行,進行生物相鏡檢。
影響處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溫度、pH值、營養物質、懸浮物質、溶解氧量等。溫度范圍在10~40℃,最佳溫度20~30℃;pH值6.5~7.5,微生物生命活動和物質代謝在此范圍內最佳;廢水中補充氮源和含磷無機鹽,按BOD5∶N∶P=100∶4∶1比例;懸浮物在預處理中大部分去除;溶解氧量控制在1~4mg/l,初期控制在1~2mg/l,成熟期提高到3~4mg/l;混合液MLSS濃度保持在4.4~5.6g/l之間。
通過感官判斷和化學分析方法監測處理效果,調整影響因素,使處理達到最佳效果。
6. 污水菌種投加生化池如何培養
拉污泥或者掛填料搭配菌種培養;
培養步驟:
將生化池進出水閥門關掉,缺氧池有攪拌需要開著攪拌裝置,好氧池曝氣設備需要提前預曝氣2小時,使得水中溶解氧能達到2-4mg/L,厭氧(缺氧)溶解氧控制在0.5mg/L以下;生化池PH控制在6-9的數值,好氧池PH控制在7-8.5之間較佳。生化池中的溫度建議控制在10°-35°之間合適。
固體粉末菌種在投加前需要與生化池的污水溶解,菌種與水的溶解比例為1:10溶解,溶解後的細菌溶解分別投加到之前已經攪拌和曝氣的好氧氧和缺氧池子中。
進出水關閉兩天中水中的有機物有限,細菌繁殖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有機物,通過人工外部投加營養源,如葡萄糖,尿素和磷酸二氫等。
持續曝氣24小時,使微生物激活,附著菌床並進行繁殖,達到活躍狀態。
建議採用階段式調適進水,以減小對已經培養起來的細菌的沖擊,運行第一天打開正常進水量的1/5,第二天是正常進水量的2/5,第三天是正常進水量的3/5。第四天是正常進水量的4/5,第五天時,可正常進出水。
北京 甘度 環保
7. 污水處理菌種硝化細菌溫度的作用范圍是多少
污水處理菌的使來用方法自
將活性污泥池或生物池之進水與出水關閉,並保持曝氣狀態,PH值調適到6.5-7.8之間較佳。
按1立方水投放1公斤的比例,將菌劑一次性全部均勻投入曝氣池中,比例可以依污水情況適量增減。
持續曝氣24小時,使微生物激活,附著菌床並進行繁殖,達到活躍狀態。
建議採用階段式調適進水,以減小對微生物之沖擊,運行第一天打開正常進水量的1/3,第二天打開2/3,第三天即可全開。如進水量設計偏小,則可一次性全開。
監測與調適系統運行,約30天後若系統穩定,則無需再添加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