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業是耗水大戶,廢水排放量和污染物總量分別位居全國工業部門的第二位和第四位,是我國重點污染行業之一。印染廢水一直以排放量大、處理難度高而成為廢水治理工藝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水資源緊缺已成為制約我國印染行業進一步發展的限制因素。為了實現印染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印染廢水的資源化回用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以服裝染色、洗滌、整燙為主的生產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排出大量廢水,廢水中含有一定的有機物和色度,需要對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後才能回用。國家要求全行業污水回用率「十一五」期間達到60%,但污水處理後回用率還達不到7%,同時,由於我國是一個嚴重缺乏水資源的國家,有限的水資源也決定了印染行業必須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因此,大力開展中廢水再利用是立足長遠的明智選擇。 1、執行有關環保規定,確保各項出水指標符合國家和地方有關水質標準的要求;
2、選擇比較成熟的處理工藝,系統運行簡單可靠、安全、操作方便,盡量減少運行成本及投資費用;
3、選擇處理工藝流程短、可行性、耐沖擊、處理效果穩定;
4、操作管理方便、便於維護;
5、建設地點及用地應充分考慮用戶的現有條件,根據廠方要求,指定地點用地,並應考慮管網的合理布置;
6、水處理站應無二次污染,以減少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 印染廢水回用工藝中,以石灰作為PH調節劑,以硫酸亞鐵作為混凝劑,故出水鐵含量較高,不能直接用於回用,但本項目是以物化+生化工藝為前段污水處理工藝的,特別是經過接觸氧化池強化曝氣,水中的二價鐵均轉化為三價鐵,在出水中形成了氫氧化鐵微絮體,這也是污水處理站出水渾濁、有色度的主要原因。
只要在出水中添加一定量的鹼式氯化鋁和PAM,就可將氫氧化鐵微絮體結合成較大的絮體,通過高效過濾,即可除去污水中鐵,故本項目採用AFF不對稱纖維過濾器,AFF是一種集加葯、微絮凝、沉澱和過濾為一體的高效過濾設備,其特點是濾速快(濾速是砂濾的10倍以上)、過濾精度高(過濾精度為5um,是一般砂濾的4倍)、反沖容易、管理方便,在本項目中,AFF主要是作為除鐵和中水中懸浮物的設備。
經過AFF過濾的中水,COD指標仍為100mg/l左右,而且主要為可溶性COD(SCOD),直接影響中水回用價值,同時有機物對反滲透膜使用壽命影響甚大,必須通過適當的處理工藝,使其降至30mg/l以下。
故採用膜生物流化床(MBFB)工藝,利用經過特殊處理的陶瓷膜,將膜分離系統與高負荷生物流化床工藝相結合,以獲取穩定的處理水質。該工藝已在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南非、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污水和廢水處理領域得到推廣和應用。
經過MBFB工藝處理的出水,除電導率指標外,其水質可達到紡織印染行業車間回用水的行業要求的標准,可直接用於生產過程的水洗、皂洗和沖洗等車間,大約可達到60%的回用率。同時MBFB工藝也可作為反滲透工藝的前處理工段,MBFB可直接進入反滲透膜進行脫鹽,而不必經過復雜的保安過濾和超濾工段。
採用先進的中水回用處理工藝,在原有污水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水中鐵、COD濃度,一方面可直接作為回用水,用於水洗、皂洗和前段沖洗等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工段;另一方面處理後的中水,可直接通過反滲透或離子交換脫鹽,免除了反滲透工藝中多級保安過濾和超濾工藝,減少了前處理費用,延長RO膜使用壽命。
❷ 為什麼要用電化學法處理印染廢水
染料生產廢抄水含有酸、鹼、襲鹽、鹵素、烴、胺類、硝基物和染料及其中間體等物質,有的還含有吡啶、氰、酚、聯苯胺以及重金屬汞、鎘、鉻等。這些廢水成分復雜.具有毒性,較難處理。
因此染料生產廢水的處理.應根據廢水的特性和對它的排放要求.選用適當的處理方法。例如:
去除固體雜質和無機物,可採用混凝法和過濾法;
去除有機物和有毒物質主要採用化學氧化法、生物法和反滲透法等;
脫色一般可採用混凝法和吸附法組成的工藝流程,去除重金屬可採用離子交換法等。
脫色工序需要用到:粉末活性炭,脫色劑
混凝絮凝沉澱需要用到:聚合氯化鋁、聚丙烯醯胺(陰、陽、非)。
❸ 印刷廠產生的印染廢水如何進行處理
印刷廠的印染廢水通常含有大量的染料、油墨和其他化學物質,對環境和水資源造成污染。為了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需要對印染廢水進行處理。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印染廢水處理方法:
物理處理法:通過過濾、沉澱和分離等物理過程去除廢水中的大顆粒雜質和懸浮物。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廢水的渾濁度和色度,但無法去除染料和有機污染物。
化學處理法:使用化學葯劑如混凝劑、氧化劑等與廢水中的污染物反應,使其轉化為無害的物質。常用的化學處理包括化學沉澱、氯化消毒、臭氧氧化等。
生物處理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分解成無機化合物或二氧化碳和水。常見的生物處理技術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厭氧消化法等。
綜合處理法:結合物理、化學和生物處理技術,形成一套完整的廢水處理系統來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例如,可以使用化學法去除大分子有機物,再用生物法處理剩餘的有機物,最後進行物理處理以進一步凈化水質。
無論採用哪種處理方法,都需要定期監測廢水的質量,確保處理後的廢水符合排放標准並不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危害。
❹ 印染廢水的概述
用於印染廢水處理的主要方法有物化法、生化法、化學法以及幾種工藝結合的處理方法,而廢水處理中的預處理主要是為了改善廢水水質,去除懸浮物及可直接沉降的雜質,調節廢水水質及水量、降低廢水溫度等,提高廢水處理的整體效果,確保整個處理系統的穩定性,因此預處理在印染廢水處理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印染行業是工業廢水排放大戶,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印染廢水每天排放量為3×106~4×106m3。印染廢水具有水量大、有機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鹼性大、水質變化大等特點,屬難處理的工業廢水。
❺ 染料廢水的處理方法
我國染料廢水處理工藝研究中具有明顯的水量大、水質復雜特色,這種染料廢水的化學需氧量、含鹽量較高,科、化學性較差。對染料廢水進行治理可以減少整體的治理難度,實現對環境的保護,增強整體的處理效果。在進行染料廢水處理的過程中,常選取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等新型工藝進行染料廢水處理,確保提高處理效果。
一、染料廢水
1、染料廢水的特點
(1)染料廢水的水質隨加工的纖維種類和採用工藝以及使用的染化料的不同而異,污染物組分差異很大。染料廢水具有水量大、有機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鹼性大、水質變化大等特點,屬難處理的工業廢水。傳統的生物處理工藝已受到嚴重挑戰。傳統的化學沉澱和氣浮法對這類印染廢水的 COD 去除率也僅為 30%左右。
(1)一般染料廢水pH值為6~13,色度可高達1000倍,CODCr為400~4000mg/L,BOD5為100~1000mg/L, 染料廢水一般具有污染物濃度高、種類多、含有毒害成份及色度高的特點。以處理難度為標准可分為:
a.高濃度染料廢水:機織布的退煮漂廢水、牛仔線的漿染廢水、印花廢水、蠟染廢水、鹼減量廢水和綉花廢水等。
b.中等濃度染料廢水:毛織物染色、針織染色、絲綢染整、縫紉線染色及拉鏈染色等。
c.低濃度染料廢水:牛仔服飾洗漂廢水。
二.染料廢水的主要來源
染料廢水主要指天然水體的污染。印染廢水排入天然水體後,印染廢水的水溫較高,且水中大量有機物會迅速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使河流因缺氧產生厭氧分解,釋放出的H2S加大了進一步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水體中溶解氧大幅度下降的水體。這種廢水中總磷、總氮含量增高,排放後使水體過於富營養化。漂白廢水中的游離氯可能破壞或降低河流的自凈能力。
常見的廢水來源主要有:染料中的化學元素沉積、染料有毒元素積累、放射性元素輻射等方面。工業企業在進行染料壓濾和板框壓濾機進行清洗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環境污染廢水。這些廢水中含有較高的染料色素、懸浮物、氨氮元素,導致整體需氧量增加,污染周圍水質,導致環境問題加重。
二、我國印染行業廢水處理中的問題
1、對水處理資金投入不足
發達國家生產的印染產品檔次比國內高,其對印染廢水處理的成本投入也很高,印染廢水處理效果我國與之是天壤之別,其印染廢水排放達到零,我們目前還很難達到。我國國內印染產品的檔次偏低,大部分屬於中低檔,附加利潤也相對較低,造成這些的主要原因是我國對廢水排放處理做的還不到位。目前,國內一些印染廢水處理廠處理一噸印染廢水需要費用在1000元左右,與外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由於投入不足,造成部分印染廠廢水排放很難達標。
2、印染企業管理制度不強
由於我國印染業相對來說處於各行業的最低位置,由於受我國經濟的影響,目前的管理水平與國外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提高和發展印染行業,改善當前的管理制度是首要考慮。
三、染料廢水的處理方法
1、物化處理法
(1)輻射法
近年來,輻射法處理染料廢水得到了較大發展,如電離輻射、紫外輻射等。Solpan等採用β射線輻射法對活性染料進行脫色和降解研究,結果表明,對活性藍5和活性黑5的脫色和降解效果都很好,且隨輻射劑量的增加而增加;當其濃度較低時兩種染料污水的脫色程度達到100%,COD也下降了76%-80%。
(2)超聲波降解法
超聲波作為一種新的能量形式在化學化工領域中的應用研究,獲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祁夢蘭採用聲化學氧化法作預處理,可使生物難降解的染料廢水可生化性BOD5/COD值由0.22-0.28提高到0.44-0.51。超聲波對化學反應所產生的獨特作用以及它的良好的應用前景正越來越引人注目。
(3)磁分離法
磁分離法不僅能直接處理工業廢水中的各種細微的弱磁性、順磁性物質,而且還能分離出不具磁性的細菌、病毒、藻類、懸浮物、有機和無機化合物、油脂類和重金屬等,其應用范圍非常廣泛。
(4)混凝沉降法
混凝沉降是處理染料廢水經常採用的方法之一, 是迄今為止屬於工藝上比較成熟、處理效果比較穩定的染料廢水處理方法。目前得到普遍認可的混凝機理有壓縮雙層、電中和、橋聯作用和網捕作用 。可以預料,隨著人們對含染料廢水處理機理認識的不斷提高,新型、高效的混凝劑必將更為廣泛地應用於染料廢水處理。混凝法的主要優點是工藝流程簡單、操作管理方便、設備投資省、佔地面積少、對疏水性染料脫色效率很高;缺點是運行費用較高、泥渣量多且脫水困難、對親水性染料處理效果差。
2、生物處理法
好氧法和厭氧法是生物處理的兩大類方法。近年來,很多工程實踐都表明,好氧法和厭氧法由於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互補性,所以將二者聯合時,能夠使得不能或難以處理的染料廢水在不同程度上取得將好的降解效果。
3、染料廢水處理新技術
(1)超臨界水氧化技術
超臨界水氧化是指當溫度、壓力高於水的臨界溫度(374℃)和臨界壓力(22.1 MPa)條件下水中有機物的氧化。處在超臨界態的水有著與常態水完全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由於超臨界水汽液相界面消失,成為一均相體系,因而超臨界水中的有機物的氧化反應速度極快。盡管技術有許多優點,並且展現出良好的工業應用前景,但是超臨界水氧化法還有一些實際的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如反應條件較為苛刻(高溫、高壓),對設備材質要求高等。在超臨界水中,由於無機鹽溶解度小,因此在氧化過程中會有鹽的沉澱引起反應器和管路的堵塞。
(2)低溫等離子體化學
等離子體是在特定條件下使氣(汽)體部分電離而產生的非凝聚體系。體系內正負電荷相等,整個體系呈電中性,被稱為物質存在的第四態。帶電粒子中電子質量最輕,其溫度高達10 4K以上;離子、自由基、中性原子或分子等重粒子的溫度接近或略高於室溫,稱這種等離子體為低溫等離子體。低溫等離子體具有足夠高能量的活性物種,因而可使反應物分子激發、電離或斷鍵。盡管國內外對低溫等離子體化學技術在環境污染治理的應用的原理已有較多的討論,也有一些單一有機物降解的實驗室研究工作的報道,但是該技術對不同類型的有機物和實際工業廢水的降解的研究報道較少另外,該技術的實際應用也存在如何降低能耗,提高降解效率的問題。
結 語:
對染料廢水進行行之有效的處理不但能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給生物創建良好的生活空間,還可以提高我國經濟效益,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現我國經濟技術可持續發展。通過對廢水處理工藝進行改進與完善,對染料廢水進行過濾,將污染物進行有機分解,降低分解產物的有害物質,實現對染料廢水的合理處理。通過採用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方法對其進行有效處理,真正達到染料廢水排放的指標。
以上由中達咨詢搜集整理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❻ 混凝沉澱---水解酸化----SBR工藝處理印染廢水 現實中有用到嗎用到的多嗎
樓主最近幾天一直在問這個問題,看得出很著急。我就自己了解的部分知識簡單回答下,希望能有所幫助:
一、綜述:
印染廢水是在纖維材料紡織成坯和漿紗、煮煉、退漿、漂白、絲光、印花、染色等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印染廢水所含的污染物成分差異性很大,有機物污染物濃度高,色度大,鹼性高,可生化性差。其中所含的顏色及污染物主要有天然有機物(天然纖維所含的蠟質、膠質、半纖維素、油脂等)及人工合成有機物(染料、漿料和助劑等),以芳烴和雜環化合物為母體,並帶有顯色基團(如-N=N-、-N=O)及極性基團(如-SO3Na、-OH、-NH2),並向著抗氧化、抗生物降解的方向發展。
二、特點:
印染廢水的水質隨加工的纖維種類和採用工藝以及使用的染化料的不同而異,污染物組分差異很大。
三、處理工藝:
1、化學法:
1)絮凝法:掩蔽甚至打斷親水基團或破壞染料分子的發色結構,降低染料分子的水溶性,使其變為疏水性分子或離子,從而通過絮凝得以去除;具有空軌道的金屬離子,能接受弧對電子,能與含弧對電子的染料分子絡合生成結構復雜的大分子,使染料分子具有膠體性質;有機分子與染料分子形成絡合物降低染料分子的水溶性。
2)氧化法:染料分子中發色基團的不飽和雙鍵可被氧化斷開,形成分子量小的有機物質或無機物,使染料失去發色能力。
3)電化學法:通過電極反應破壞染料的發色結構,達到脫色的目的。對染料的電化學性能研究表明,各類染料在電解處理時其COD去除率的大小順序為:硫化染料、還原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中性染料、直接染料>陽離子染料。
2、生物法:
考慮印染廢水處理的經濟性,其中脫色重點應採用生化處理工藝。利用微生物酶來氧化和還原染料分子,破壞其不飽和鍵及發色基團。 染料分子通過一系列氧化、還原、水解、化合等生命活動,最終降解成簡單無機物或轉化為各種營養物及原生質。染料中的偶氮基團、三苯甲烷基團以及單氮基團聚合物,都能通過厭氧分解。
由於染料分子的抗生物降解性強,好氧處理過程B/C下降,致使普通的好氧工藝對廢水色度、COD去除率不高。通過延長污泥停留時間、改善活性污泥活性或選用高效生物菌種能有效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目前發現能降解染料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細菌和藻類三種。
為了探求高效、低耗、低投資的印染廢水處理新技術,近年來在厭氧法與好氧法的結合成為該類廢水處理的趨勢。厭氧法只發生水解和酸化作用,這一工藝流程的提出主要是針對印染廢水中可生化性很差的一些高分子物質,期望它們在厭氧段發生水解、酸化,變成較小的分子,從而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為好氧處理創造條件。採用這一流程,較好地解決了PVA、染料的處理問題。厭氧好氧系統中的厭氧段具有雙重的作用:一是對廢水進行預處理,改善其可生化性能,吸附、降解一部分有機物;二是對系統的剩餘污泥進行消化。
四、問題分析:
1、難生化降解性:
印染廢水成分復雜,且難以被生物降解,染料分子的抗生物降解性強,在傳統的好氧工藝處理過程中,B/C不斷下降,致使普通的好氧工藝對廢水色度、COD去除率不高。
通過延長污泥停留時間、改善活性污泥活性或選用高效生物菌種(目前發現能降解染料的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細菌和藻類三種)能有效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
同時推廣厭氧(兼氧)生化預處理工藝,即在傳統生化工藝前端增設水解酸化池和中沉池等構築物,可大幅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加快污染物的無機化降解過程,降低處理成本,是治理中高濃度印染廢水的有效手段。厭氧法只發生水解和酸化作用,針對印染廢水中可生化性很差的一些高分子物質,在厭氧段發生水解、酸化,變成較小的分子,從而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為好氧處理創造條件。厭氧段具有雙重的作用:一是對廢水進行預處理,改善其可生化性能,吸附、降解一部分有機物;二是對系統的剩餘污泥進行消化。
2、返色現象:
印染廢水在經厭氧-好氧生化處理的過程中,會出現在好氧段出水色度較厭氧段出水色度高的現象,通常稱為返色,這是造成許多印染廢水處理項目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時出水呈黃色/褐色,通過分析其中物質,主要是染料在分解後偶氮基等顯色基團被破壞,但是其苯環結構沒有被破壞殆盡,含有苯類結構的化合物在水中顯示尾色,廢水雖經厭氧(水解)處理,部分分子結構因斷鏈和小分子化使得部分發色基團被降解,但仍有少量沒有被破壞的發色基團在好氧過程中重新顯色,芳香胺類和酚類氧化也可引起。
生物去除色度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酶來氧化和還原染料分子,破壞其不飽和鍵及發色基團。染料分子通過一系列氧化、還原、水解、化合等生命活動,最終降解成簡單無機物或轉化為各種營養物及原生質。染料中的偶氮基團、三苯甲烷基團以及單氮基團聚合物,都能通過厭氧分解。因此提高厭氧段的停留時間能有效防止此現象。
另外,通過增設高級氧化/電化學工藝,可徹底破壞其分子結構,從而達到脫色的目的。
五、結論:
印染廢水由於生產工藝和原料的不同,原水水質差別較大,在處理該類廢水時應對排水狀況做足夠調研,建立在小試或中試的基礎上確定處理工藝。但一般都逃不離物化預處理+生化處理的主體工藝。
物化處理工藝的選定應根據小試/中試結論進行確定設計參數,生化工藝建議採用兼氧+好氧的組合工藝,設計合理時,不論是活性污泥法還是生物膜法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國內印染廢水大多採用的是水解酸化+生物接觸氧化的處理工藝,更多考慮是生物膜法微生物量大,耐沖擊負荷等因素。但膜法處理時具有深度處理能力不足的特點,因此應根據排放標准確定具體工藝。
❼ 印染企業排出的廢水量都需處理嗎
是的,正常情況都是處理後再排放。因為印染廢水是一種水量大、色度高、組分復回雜、水質變動范圍大的廢答水。
我是廣州富生源環保的一位技術工程師,在這里提醒各大印染企業:對印染廢水進行處理時,有機物的去除一般以生物法為主,對難於生物降解的印染廢水,採用厭氧(水解)-好氧聯合處理較為合適,對易於生物降解的印染廢水,可採用一段生物處理。色度的去除,一般以物理化學方法為主,對於規模大、處理水平高的工廠,可採用電解、化學絮凝、臭氧氧化等工藝,對於小規模的工廠,可採用爐渣過濾。
以上內容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若需要了解更多可追問,我不方便直接說太多,防止做廣告嫌疑。
❽ 印染廢水特點
印染廢水因其水量大、有機污染物含量高、鹼性大及水質變化大等特性,成為一種難以處理的工業廢水。其主要含有染料、漿料、助劑、油劑、酸鹼、纖維雜質、砂類物質及無機鹽等。處理方法通常包括物化法、生化法、化學法,以及這些工藝的結合使用。
預處理是廢水處理中的關鍵步驟,旨在改善水質,去除懸浮物和可直接沉降的雜質,調節水質及水量,降低廢水溫度,從而提高廢水處理的整體效果,確保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因此,預處理在印染廢水處理中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
印染廢水的污染物主要分為兩大類:纖維原料夾帶物和加工過程中使用的漿料、油劑、染料、化學助劑。廢水的特點包括水量大、有機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鹼性及pH值變化大、水質變化劇烈。
隨著化纖織物的發展和印染後整理技術的進步,PVA漿料和新型助劑等難以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大量進入廢水,增加了處理難度。不同染料、助劑及織物的染整要求導致廢水中的pH值、CODCr、BOD5、顏色等各有差異。然而,廢水的共同特點是BOD5/CODCr值較低,通常在20%左右,因此需要採取措施提高BOD5/CODCr值到30%或更高,以利於進行生化處理。
鹼減量廢水中的CODCr值可能高達10萬mg/L以上,pH值達到12以上。必須進行預處理,回收鹼並投加酸降低pH值,經預處理後達到一定要求再進入調節池,與其他印染廢水一起處理。
印染廢水的色度非常高,有的可達4000倍以上。因此,脫色處理成為印染廢水處理的重要任務之一。需要研究和選用高效脫色菌、高效脫色混凝劑及有利於脫色的處理工藝。
印染行業中,PVA漿料和新型助劑的使用,導致廢水中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含量顯著增加。特別是PVA漿料,其造成的CODCr含量在印染廢水總CODCr中佔有很大比例,而普通微生物對這部分CODCr的降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研究和篩選能夠降解PVA的微生物。
此外,因生產的間斷運行,廢水的水量水質存在波動。大量使用還原染料、硫化染料和冰染料等的廢水,化學絮凝效果相對較差。因此,處理工藝需要具備適應水量和水質負荷變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