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處理行業前景怎麼樣
前景是非常好的,我們是做水處理配套塑料水箱的,水處理行業的需求非常大
2. 淺議農村污水處理方法探討
淺議農村污水處理方法探討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一 我國農村污水處理方法
1活性污泥法。長期以來,城市生活污水多採用活性污泥法,它是世界各國應用最廣的一種生物處理流程。具有處理能力高,出水水質好的優點。該方法主要由曝氣池、沉澱池、污泥迴流和剩餘污泥排放系統組成。廢水和迴流的活性污泥一起進入曝氣池形成混合液。曝氣池是一個生物反應器,通過曝氣設備充入空氣,空氣中的氧溶入混合液,產生好氧代謝反應,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夠的攪拌而呈懸浮狀態,這樣,廢水中的有機物、氧氣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觸反應。隨後混合液進入沉澱池,混合液中的懸浮固體在沉澱池中沉下來和水分離,流出沉澱池的就是凈化水。
2生物膜法。在污水生物處理的發展和應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據主導地位。生物膜法主要用於從廢水中去除溶解性有機污染物,主要特點是微生物附著在介質「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觸後。溶解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轉化為H2O、CO2、NH3和微生物細胞物質,污水得到凈化,所需氧化一般直接來自大氣。生物膜法處理系統適用於處理中小規模的城市廢水,採用的處理構築物有高負荷生物濾池和生物轉盤,生物濾池在我國南方更為適用。隨著新型填料的開發和配套技術的不斷完善,與活性污泥法平行發展起來的生物膜法處理工藝在近年來得以快速發展。由於生物膜法具有處理效率高、耐沖擊負荷性能好、產泥量低、佔地面積少、便於運行管理等優點,在處理中極具競爭力。
3氧化法。氧化法是目前廣泛採用並極具發展潛力的城市生活污水預處理方法之一。根據氧化劑的種類及反應器的類型。氧化法可分為化學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催化)濕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臨界氧化法等。化學氧化法雖然操作簡單,但由於其處理效果並非十分理想,而且由於其運行成本較高,因此,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應用中使用並不很多。為了達到提高處理效果,同時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人們開發了一些其他的氧化技術。光催化氧化法設備簡單、運行條件溫和、氧化能力強、殺菌作用強、處理徹底,因此,在水的深度處理及對難生物降解的有機廢水的處理具有極好的應用前景,目前已成為國內外非常活躍的研究課題,有專家預測,氧化法將成為21世紀廢水處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4人工生物凈化:人工生物凈化,是人為地創造條件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人工馴化微生物,利用微生物質新陳代謝降解水中有機物的方法,是目前國內外對生活污水二級處理的主體工藝。
5自然生物凈化處理:主要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或水塘中的微生物作用使水中的污染物濃度降低。
6人工生物凈化與自然生物凈化:在土地資源豐富,地價相對便宜的農村,採用人工生物凈化與自然生物凈化處理相結合的方法,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有其實際意義。
二 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發展趨勢
1「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經濟發展與污水處理事業協調發展
城市污水是城市綜合體經濟發展的產物,污水的增加和城市經濟發展還是同步的,城市經濟發展越快污水的處理工作也就越重。我們不能過分的注重經濟的發展而忽視對水資源的保護。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工農業的發展也離不開水,所以政府有關職能能部門要拿出部分資金來支持水資源保護。如果顧此失彼就會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最終影響經濟的發展。在以今後的城市建設中要堅持生產線和污水治理同步進行,堅持和鼓勵綠色產品的開發和投入;對已經建成投產的生產線而沒有污染治理措施的要提出限期治理的要求,要幫助它制定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
2改變污水處理行業的運營機制,由事業型向企業經營型轉變
改變污水處理行業機制的原因有兩方面,第一方面的原因是許多城市的污水處理企業還是事業單位,缺乏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政企不分,在崗人員效率低下,責任心較差,嚴重影響行業的發展;另方面原因是污水處理行業耗資較大,當地政府可承擔其運行費用比較困難,所以發展的趨勢逼迫污水處理廠的運營機制由事業型轉變為企業經營型,企業按照市場經濟模式自己去收費。國家對該收費有了明確的規定,地方政府應按照本地區污水處理行業所需要的經費及當地工廠企業、居民承受的能力,給予加大收費力度的政策。
3污泥最終處置要向無害化、資源化方向邁進
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在最終處置上,可以根據污泥的分類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可以用化處置;比如純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經過無害化處理後,可用做農肥;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混合污水的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也要經過無害化處理後可製作用於園林、綠化、鮮花的肥料;純工業廢水在進行無機化過程和有毒害氣體的處理後,污泥可作為建築材料的原料。
三 我國農村污水處理現狀分析
1.農村污水處理工作的重要性及迫切性。隨著城鎮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城鎮的污水排放量不斷增加,由於缺乏必要的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一同排入水體,使得絕大多數農村的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成為區域性水環境的重要污染源頭。農村污水治理已成為我國水污染控制的重點,對它的治理問題呀迫在眉睫。
2.對農村污水設施項目的基本情況。農村污水設施項目建設基本情況並不容樂觀,在其質量和數量上都不能達到一定的標准,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的要求,到2015年縣城的污水處理率平均要達到70%,建制鎮的污水處理率平均要達到30%。截止2010年底縣城和建制鎮的實際污水處理率與預計的目標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還需進一步的發展和推進。
3.廢水所產生的的沖擊負荷較大。廢水所產生的的沖擊負荷較大是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對環境污染較大的企業會將廠房選擇在農村,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實際生產中這些工業企業未嚴格執行有關生產廢水預處理的規定,將高濃度的工業廢水排入農村的下水道,這對農村的環境危害是十分明顯的,再加上農村污水處理廠正處於建設初期規模較小,承受污染物負荷沖擊的能力較大,在一定程度上企業用這種方法降低生產的成本嚴重影響了農村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
4.運行成本較高。農村污水處理出現運行成本較高的問題,農村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均按標准執行,執行標准時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很多項目由國家直接劃撥經費建設,因為運行成本太高,所以在建設中的建設經費難以達到標准,直接影響了工程的建設質量,有些工程的實際運行水量低於設計的水量,還有不少失望工程不及而終了。很多農村的污水處理設施都需不斷的降低成本,更有益推廣和發展。
綜上所述:目前農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流域等水體污染,同時農村經濟發展趕不上城鎮,地區特點突出等,因此新農村污水處理系統建設迫切需要經濟、高效、自動化高的一體化處理系統,以適應我區農村污水的多樣性等。在選擇工藝時,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如水質、水溫、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具體工藝。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3. 小清河沿岸土壤地球化學環境研究
一、小清河流域元素地球化學特徵
小清河源於濟南諸泉,西起睦里庄,東注萊州灣,幹流全長237 km,流域面積10 336 km2。小清河流域是山東省的重要經濟發展區,有工業重鎮淄博市及新興工業城市廣饒和勝利油田,工業門類齊全,鄉鎮企業星羅棋布;農作物種類繁多,不但有小麥、玉米和棉花各類,而且有享譽國內的黃河、明水大米、章丘大蔥和壽光蔬菜,聞名全國的北方第一個噸糧縣市——桓台即位於工區的中南部。但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流域內濟南、淄博及齊魯石化等城市和工礦企業的迅速發展,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全流域污水排放量佔小清河年平均徑流入海量的2/3還要多,致使小清河水環境惡化,水體污染嚴重,水體的污染使得許多地方農灌水質超標情況嚴重。由於農業用水匱乏,污水灌溉面積不斷擴大,污水灌溉使得土壤中Gr、Pb、Cu等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的積蓄量成倍增加,致使土壤環境質量嚴重下降,污灌區農畜產品質量下降,據統計全省主要污灌區糧食作物重金屬超標率達25%。近幾十年來,沿河污染區癌症、肝病和胎兒畸形的發病率明顯增高。
因此,開展小清河沿岸土壤環境質量研究,查清小清河沿岸土壤環境污染狀況,進行土壤環境質量評價,並提出土壤改良的對策和措施,對提高研究區農產品質量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研究區西起濟南市,東到渤海入海口;北起曲堤—高青縣城—純化鎮一線,南到鄒平—桓台。轄濟南、淄博、東營、濰坊和濱州五地市的章丘、濟陽、鄒平、高青、博興、桓台、廣饒和壽光8縣市。
(一)小清河流域元素地球化學含量特徵
1.小清河沿岸土壤元素統計特徵
小清河沿岸土壤元素含量分布見表3-17,在25 項分析元素和指標中,大多數剔出離群值前後算數均值差異較小,僅Cr、Hg、Mo、Se和S 5項均值差異較大,Cr由81.21×10 -6變為72.44×10 -6,Hg 由52.8×10 -9變為29.6×10 -9,Mo 由0.657×10 -6變為0.589×10 -6,Se由0.25×10 -6變為0.20×10 -6,S由0.083%變為0.027%。
就變異系數來看,25項指標中有20項指標變異系數在0.5以內,數據離散程度較高的元素或指標有 S、Hg、Cr、Se、Zn,其變異系數原始值為5.74、2.03、0.79、0.69、0.64,剔出離群值後這5 項指標的變異系數分別為0.30、0.35、0.11、0.25、0.16,均<0.4。
表3-17 小清河流域表層土壤組分地球化學含量特徵參數表
就元素背景值的分布來看,區內土壤背景中As、Hg、Mo、SiO2、Al2 O3、TFe2 O3、K2 O等元素基本接近黃河下游流域,Na2 O、P、B元素略低,而Cd、Co、Cr、Cu、F、Mn、Ni、Pb、V、Zn、N、S、Se、CaO、Mg則略高於黃河下游流域土壤;小清河沿岸土壤中Co、Mn、Mo、Pb、Na2 O元素明顯低於山東省土壤均值,其中Mo僅為山東省土壤的0.1倍,As、B、Cd、Cr、F、Hg、Ni、Zn、Se、TFe2 O3、MgO、CaO等元素均高於山東省土壤均值,其中CaO、Mg0、Cd元素分別是山東省土壤的2.56、1.78、1.79倍,而Cu、Al2 O3、K2 O則與山東省土壤均值基本相當;小清河沿岸土壤中As、Hg、Mo、Se、Pb、Zn元素明顯低於我國土壤均值,其中Hg、Mo僅為我國土壤的0.46、0.3倍,Cd、Cr、F、Cu、Ni、MgO、CaO、Na2 O則高於我國土壤平均值,其中MgO、CaO分別是我國土壤的1.84、2.88倍,其餘元素基本接近我國土壤平均值。
2.小清河上、中、下游土壤元素分布特徵
將小清河上游、中游和下游不同地段的表層土壤元素含量統計資料進行對比(圖3-31),可以發現上游土壤元素中,F、Mn、Al2 O3、S、MgO、K2 O背景值低於中游和下游土壤背景值,SiO2和Na2 O在上游土壤背景值中最高,而其他元素高於下游土壤元素背景值而低於中游土壤元素背景值。中游土壤中As、B、Cu、Cd、Cr、Co、F、Hg、Mn、Ni、Pb、Zn、Se等元素背景值均高於上、下游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Cd、Hg、Se分別為下游土壤背景值的1.3、1.6 和1.4 倍,而SiO2和Na2 O則低於上、下游土壤背景值。
圖3-31 小清河上、中、下游土壤元素背景值圖
3.小清河南岸、北岸土壤元素分布特徵
對比小清河南、北兩岸土壤元素背景值統計,有如下規律,見圖3-32,南岸土壤中Hg、P、Pb、N、SiO2和Na2 O背景值略高於北岸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Hg是北岸土壤背景值的1.2倍;As、B、Cd、Cr、F、Mn、Ni、Pb、Zn、Se等元素及氧化物均低於北岸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 As、S、CaO 分別為北岸土壤背景值的 0.86、0.88 和0.81倍。
圖3-32 小清河南岸、北岸土壤元素背景值圖
(二)元素剖面特徵
1.小清河沿岸水平土壤剖面元素的分布特徵
分別在歷城區、博興縣和王道3處垂直小清河方向布置3條水平剖面,通過對3條剖面的數據統計表明,元素含量在不同土壤剖面的分布差異較大,在同一土壤剖面的小清河兩岸也存在顯著差異,見表3-18。
表3-18 小清河沿岸土壤水平剖面元素含量統計表
續表
1)歷城剖面南從王舍人鎮開始,北到劉家集,居民點較密集。此剖面南岸土壤主要分布潮褐土,而北岸以潮土和鹽化潮土為主。統計表明:南岸土壤元素As、Cr、F、Hg、Ni含量明顯比北岸高,而Cd、Cu、Se、P則低於北岸,其餘元素含量水平較為接近。但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均高於小清河土壤背景值,可能對土壤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這與人類活動的影響有關。
2)博興剖面南從起鳳鎮北到博興縣城西的西伏村,南岸土壤以濕潮土亞類為主,北岸以潮土為主。統計表明:重金屬元素As、Cd、Cr、Cu、Hg、Pb、Zn在北岸土壤的分布明顯高於南岸,而有益元素B、Mo、Se、N、S、CaO的含量則南岸明顯高於北岸。
3)王道剖面南起卧鋪鎮北到廣北農場,土壤類型為鹽化潮土。北岸土壤元素含量水平明顯比南岸低,其中北岸土壤重金屬元素As、Cd、Cr、Cu、Hg、Ni、Pb、Zn含量明顯低於小清河背景值含量,南岸則略高。
2.小清河沿岸垂直土壤剖面元素的分布特徵
1)歷城垂直土壤剖面元素的分布。野外發現剖面土壤質地上層基本為砂質粘土,60 cm以下為粘土。深部有鐵銹出現。隨深度增加,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元素也表現出規律性變化(圖3-33)。土壤主成分SiO2、MgO、K2 O、CaO、Na2 O 隨深度變化不大,推斷原始沉積物組成比較穩定,沉積韻律分層不明顯。表層土壤中N、P、Cr、Hg、S、Se、Cd、Pb等元素含量異常高,並在地表至80(100)cm深度段劇烈下降,尤其是N、P、Se、S、Hg元素。認為人類生產活動對土壤的影響作用較大,推測影響深度100 cm。TFe2 O3、Al2 O3、Mn、B、V、Co等元素含量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並在土壤深部富集,原因土可能為壤表層成酸性,在表生作用下元素以離子化合物的形式向土壤底層遷移,從而造成元素在底部較為富集。As、F、Ni、Cu、Zn、Mo等元素含量隨深度的增加變化不明顯。
2)博興土壤垂直剖面元素的分布特徵。野外發現剖面上土壤質地無明顯變化,均為粘土。隨深度的增加,多種元素均表現出了規律性的變化(圖3-34)。土壤主成分SiO2、Na2 O隨深度增加略有變化,在0~100 cm深度段較為穩定,而從100 cm處隨深度增加而增加;TFe2 O3、Al2 O3、MgO、K2 O及V、Co、Mn(與TFe2 O3、Al2 O3呈極顯著相關)等元素則相反,在100 cm處隨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雖然成壤作用能引起表層土的粘土化、礦物組成的垂向變化,但礦物組成的這種截然變化顯然與原始沉積組成的關系更為密切。As、Cd、Cr、Hg、Ni、F、Cu、Pb、Zn、N、P、S、Se等元素隨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在土壤表層異常富集,並在地表至60 cm深度段內急劇下降,尤其是N、P、Hg元素。這種分布除了與原始沉積組成分層有關,還與土壤質地、有機質含量制約下的表生活化遷移、吸附沉澱再分配作用有關。其中N、P、Hg、S等呈強烈表土富集特徵,這顯然與污染有關。C、B、Mo等元素隨深度的增加變化不明顯。
圖3-33 小清河沿岸土壤歷城剖面元素分布圖
3)王道土壤垂直剖面元素的分布特徵。土壤類型以鹽化潮土為主。野外發現剖面上土壤質地以粘土、砂粘土為主,土質較疏鬆。元素含量隨深度的呈現明顯的規律性(圖3-35):土壤主成分SiO2、Na2O含量隨深度增加而增加,TFe2O3、Al2O3、K2O、MgO等在土壤表層富集,自60cm急劇下降後趨於背景值,這可能與土壤粘/砂組成、有機質變含量化有關。As、Cd、Cr、F、Hg、Ni、Cu、Pb、Zn、Mn、N、P、Se、S等元素在地表至60cm深度段富集,自60cm急劇下降後趨於背景值,尤其是N、P、S、Cu、Pb、Zn元素。這種分布一方*與土壤原始沉積組成有關,另一方*表生作用下引起的N、P、S、Cu、Pb、Zn等元素的強烈富集特徵顯然受到了污染的影響。As元素在地表至130cm急劇下降後明顯回增,可能與經歷了淋漓作用而使As向下遷移有關。CaO自地表至60cm逐漸增加,中部富集,從60cm至深部急劇下降,這可能與礦物磷肥使用有關。B、Mo等元素自地表至深部無明顯變化。
圖3-34 小清河沿岸土壤博興剖面元素分布圖
圖3-35 小清河沿岸土壤王道剖面元素分布圖
(三)土壤元素的組合特徵
1.聚類分析
聚類分析是一種多元統計方法,主要用於辨認具有相似性的事物,並根據彼此不同的特性加以「聚類」,使同一類的事物具有高度的相同性。用聚類分析對背景值進行元素分類,能比較自然和客觀地描述多樣本元素背景值之間的差異和聯系。聚類分析方法的原理是通過多樣本間的相似性程度,將元素(或樣本)進行分類,使得類內所有元素之間具有較密切的關系,而各類之間的相互關系相對比較疏遠。通常採用某些指標來表示多樣本土壤地球化學特徵的相似程度,依據指標主要是各地球化學特徵間的相關系數。從中選出符合農業地質解釋的聚類分析成果。通過對小清河沿岸表層土壤元素聚類分析譜系圖(相關系數、歐式距離),見圖3-36,25種元素存在以下元素組合:
圖3-36 小清河沿岸表層土壤元素聚類分析相關系數譜系圖
1)TFe2 O3、Al2 O3、Co、Ni、V;
2)Cd、Zn、Mo、Pb、Se;
3)F、Mn、As;
4)SiO2、Na2 O;
5)N、P;
6)Hg、P、Cr;
7)S。
2.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對大量地質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和做出較為合理解釋的一種多變數統計分析方法,它能夠通過數據方法將許多變數彼此間具有的錯綜復雜的關系體現出來。對小清河沿岸土壤選用了反映農業地質背景特徵的25個元素進行因子分析。根據特徵根的特徵根百分比(方差貢獻)和累計百分比。計算結果顯示前4 個特徵值方差貢獻百分比達71.187%,取前4個特徵值已經能夠提取原始數據變化的70%以上的信息,已足以說明問題。
計算初始因子載荷矩陣,並採用方差極大進行正交旋轉使因子載荷矩陣結構簡化,表3-19 為旋轉後的因子載荷矩陣。由表可見:和第一主因子呈正相關的元素為As、Co、F、Mn、Ni、V、Al2 O3、TFe2 O3、K2 O,而 Na2 O 呈負相關;和第二主因子呈正相關的元素有Cd、Cu、Hg、Mo、Pb、Zn、Se;和第三主因子成正相關的元素為S、CaO,呈負相關的元素SiO2;和第四主因子呈正相關的元素為N、P,呈負相關的元素是Cr。
表3-19 小清河沿岸表層土壤旋轉後因子載荷矩陣表
由主因子得分圖(圖3-37)分析,主因子1代表的金屬元素的組合特徵在小清河中段表現突出,該段屬於博興和高青縣轄區,此外在濟南周邊也出現了高值區分布。主因子2代表的Cd、Cu、Hg、Mo、Pb、Zn、Se元素是表層土壤質量的重要辨別指標,此因子在濟南市地區表現突出,說明城市人為污染對於這些離子在土壤中的富集影響較大。因子3表示S、SiO2、CaO元素的組合可以認為是土壤地質因素的表徵,其分布與小清河沿岸內土壤類型的分布較為吻合。主因子4 表示的是N、P元素的組合,該因子在小清河中段農業發達地區表現突出,說明農業活動對於這些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影響。
圖3-37 小清河沿岸主因子得分圖
二、小清河流域環境污染現狀
小清河流域為山東省重要的工業集中區,包括有濟南市、濟寧市和淄博市等省內重要的大型工業城市,主要污染源有化肥廠、塑料廠、鋼鐵廠、煉油廠、重型機械廠、制葯廠和發電廠等。近幾年,隨著鄉鎮企業的迅速崛起,小型廠礦企業林立,種類繁多,遍布於主要縣城和鄉鎮。由於工業三廢排放治理不好,給環境帶來了嚴重污染和危害。
區內污染源包括:污水廢水、固體廢棄物、城市垃圾和醫療垃圾,以及化肥農葯等。大的企業主要有山東化工廠、濟南裕興化工總廠、濟南元首針織公司、山大第二附屬醫院、齊魯制葯廠、黃台發電廠、濟南大易造紙三廠和濟南化纖總公司等數十家。
區內污廢水主要來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為氯化物、硫酸鹽、化學需氧量、氟化物、揮發酚、氨氮、氰化物、As、Pb、Cr、Cd、Hg。根據已有資料將工區內幾家重點工業污染源 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統計於表3-20 中。
表3-20 區內重點工業污染源COD 排放量統計表
註:資料來源為濟南市環保局《濟南市水污染防治規劃》。
目前研究區內產渣最多且相對集中的污染物主要是冶煉廢渣,粉煤灰、爐渣、煤矸石和尾礦。以濟南為例,固體廢棄物處置工作是固體廢棄物管理的薄弱環節,目前主要處置方法是焚燒和填埋。濟南固體廢棄物的貯存方式多種多樣,貯存點比較分散,貯存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有煤矸石、粉煤灰。煤矸石主要貯存於各大煤炭公司;粉煤灰主要貯存在小清河和大寺干灰場等處。由於大部分的固體廢棄物得到了很好的管理,沒有排放到環境中去。
從產生固體廢棄物的行業分布來看,產生固體廢棄物最大的是冶煉、熱電、採掘和化工等行業,占據了總量的90%以上,其中濟鋼是最大固體廢棄物產生源,平均年產生量為155.6×104 t。
濟南含鉻廢棄物主要由濟南裕興化工廠產生,包括Cr渣、Al泥。由於Cr渣中含有有毒成分Cr6+,對周圍環境有嚴重危害。粉煤灰的產生較為集中,主要分布在歷城區的黃台發電廠,1998年黃台電廠產生粉煤灰57.5×104 t。鋼渣產生較為集中,主要分布在歷城區濟鋼總廠的廠部和西部(表3-21)。
表3-21 固體廢棄物重點產生源產生量統計表
註:資料來源為濟南市環保局《濟南市水污染防治規劃》。
城市垃圾主要由居民生活垃圾、道路清掃垃圾、商業垃圾和企事業單位生活垃圾幾部分組成。根據調查1998年濟南市年產生活垃圾在55×104 t左右,工區內生活垃圾占濟南市生活垃圾的近 1/6。生活垃圾的清運率、處理處置率為 100%,無害化處理達到92.14%。雖然清運率達100%,但並沒有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仍有部分垃圾不作任何處理,就在各簡易垃圾堆放場堆放,或排放到郊區農村,對環境造成污染。
由於醫療垃圾有毒、有菌和有害,是造成社會交叉感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濟南日產醫療垃圾4269kg,醫療垃圾的致病菌遠遠高於生活垃圾和工業垃圾,而且醫療垃圾的處理方式主要為焚燒和填埋,會使局部大氣環境受污染,增加疾病傳播、蔓延的概率,加劇填埋場地下水質污染。故必須加強對醫療垃圾的管理、收集和處理。
此外小清河上游地區農業以小麥、水稻和玉米等農作物為主。農業施肥以化肥為主,農家肥為輔。另外農葯的噴施及地膜的使用都對環境造成一定污染。農家肥、化肥、農葯的大量使用,大部分為農作物吸收,有部分隨降水、灌溉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體。
三、土壤環境質量評價
(一)評價因子及標准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以國家標准(GB 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准》為評價標准(表3-22)。該標准只規定了8項組分或指標的標准,即Cd、Hg、As、Cu、Pb、Cr、Zn、Ni等8種元素的不同等級的上限含量。故評價因子選擇這8個元素。
表3-22 土壤環境質量標准值表 單位:10 -6
續表
註:①重金屬(Cr 主要是三價)和 As 均按元素量計,適用於陽離子交換量 >5cmol(+)/kg,若≤5cmol(+)/kg,其標准值為表內數值的半數。②六六六為4種異構體總量,滴滴涕為4種衍生物總量。③水旱輪作地的土壤環境質量標准,As採用水田值,Cr採用旱地值。
(二)單因子評價
1.單因子環境質量分級統計
小清河流域內重金屬元素單因子環境質量評價統計結果見表3-23。汞、砷、鎘、鉛、鋅、銅、鉻、鎳等單因子土壤環境質量評價結果表明:小清河調查區內表層土壤質量整體以Ⅰ類、Ⅱ類為主,同時Ⅲ類及超Ⅲ類土壤樣本在佔有一定的比例,但比例控制在3%以內。單因子指標中Cu、Ni、Pb 3項指標沒有出現超3類土壤,且其中Ⅰ類土壤樣本數達到了90%以上。表層土壤中Hg、Zn元素4 類等級均有出現,其中Ⅰ類比例超過了90%,超Ⅲ類土壤樣本僅有1~2個,比例不超過1%。As、Cd兩指標也是4類等級均有出現,其中雖有超3類土壤出現,但其比例也不超過1%,與Hg、Zn相比,其Ⅰ類土壤的比例有所減少,同時Ⅱ類比例增加。Cd在所有單因子評價指標中Ⅰ級所佔比例最小,而3類所佔比例最大。本調查區內金屬Cr元素超Ⅲ類土壤樣本數量最大,佔到了全部樣本的0.6%。綜合而言,小清河流域土壤質量等級目前仍然能夠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2.單因子環境質量分級分布特徵
As指標的環境質量等級以Ⅰ類土壤為主,Ⅱ類土壤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中游流域,集中在華山鎮、孫鎮、樊家林、丁家莊、博興縣和丁庄鎮一帶,以島狀形式分布,分布面積占總面積的5%。雖然總體質量較好,但注意的是博興縣境內分布面積大,且有與周邊鄉鎮相連的趨勢。
Cd指標的環境質量等級以Ⅰ類土壤為主,Ⅱ類土壤分布在濟南及東北部鄉鎮及博興、高青和鄒平等縣,Ⅲ類土壤主要集中在小清河上游的濟南市、北園鎮一帶。
Cr指標的環境質量等級主要以Ⅰ類土壤為主,但同時Ⅲ類和超Ⅲ類土壤也有分布。Ⅱ類土壤分布在小清河上游的濟南市附近以及中游流域的樊家林、高城東—博興縣西之間及博興縣東部等區域,Ⅲ類土壤主要分布在濟南市北園鎮城區以及寨郝鎮,超Ⅲ類土壤僅在濟南市北園鎮北部分布。
銅指標的環境質量等級Ⅱ類土壤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上游濟南市城區及東北部地區和中游的博興縣東部,博興縣境內僅以零星的島狀形式分布。
表3-23 小清河調查區表層土壤樣品單因子評價環境質量統計表
Hg指標的環境質量等級主要以Ⅰ類土壤為主,雖然Ⅱ類和超Ⅲ類土壤也有分布,但是主要集中在濟南市城區。從其分布形態來看,雖然目前Ⅲ類土壤僅以島狀分布在濟南城區,但是其外圍的Ⅱ類土壤分布范圍有向下游蔓延的趨勢,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因密切監測其發展動態。
Ni指標的環境質量等級以Ⅰ類為主,Ⅱ類土壤主要集中分布在小清河中游,鎳的Ⅱ類土壤分布區較為分散,主要分布在華山鎮和丁家莊、寨郝鎮北—龍河等區域。
Pb指標的環境質量等級以Ⅰ類土壤為主,Ⅱ類土壤僅分布在濟南市城區及周邊的部分鄉鎮駐地。在北園鎮、姚家鎮、王舍人鎮和郭店鎮等部分居民點分布有Ⅱ類土壤。
Zn指標的環境質量等級主要以Ⅰ類土壤為主,但Ⅱ類和Ⅲ類土壤在小清河上游流域也有分布。Ⅱ類土壤集中在濟南市城區及北園鎮—濼口、姚家鎮—北灘頭及郭店鎮一帶。Ⅲ類土壤分布在郭店鎮西北部小清河支流兩岸,疑似當地工廠排放工業廢水引起的點狀污染。
3.單因子污染指標分析
通過計算各評價指標的單項污染指數等指標,可以反映出評價區內各指標對於環境質量的影響,從而分析出區內環境污染的影響程度。常用的污染指標包括:
1)土壤單項污染指數。單項污染指數指數小污染輕,指數大污染則重。其計算公式為
土壤單項污染指數=土壤污染物實測值/土壤污染物質量標准
2)土壤污染物累積指數。由於土壤地區背景差異較大,有時用土壤污染累積指數更能反映土壤的人為污染程度。土壤污染累積指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土壤污染物累積指數=土壤污染物實測值/污染物背景值
3)土壤污染物分擔率。土壤污染物分擔率可評價確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項目,污染物分擔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
土壤污染物分擔率(%)=(土壤某項污染指數/各項污染指數之和)×100%
4)土壤污染超標倍數。土壤污染超標倍數是能反映土壤的環境狀況統計量。
土壤污染超標率=(土壤某項污染物實測值-某污染物質量標准)/某污染物質量標准
5)土壤樣本超標率。土壤樣本超標率也是反映土壤的環境狀況一個統計量。
土壤污染樣本超標率(%)=(土壤樣本超標總數/檢測樣本總數)×100%
計算8項因子的污染指標,其計算結果如表3-24 所示。結果表明全區土壤指數較低,污染程度很輕微,小清河沿岸土壤污染物主要以As、Cd、Cr、Ni為主,重金屬元素污染的主次順序為:Ni>Cd>As>Cr>Zn>Cu>Hg>Pb。各單項的污染物超標倍數均<0,說明全區土壤環境質量良好,污染規模小,不足以影響全區。
表3-24 小清河流域表層土壤污染指數、超標率統計表
註:比較標准為二級土壤上限值。
(三)綜合評價
1.模糊綜合評價
各區域模糊評判結果統計如表3-25所示,數據顯示小清河地區土壤以Ⅰ類、Ⅱ類為主,無超三類土壤出現。Ⅲ類土壤樣本數為10 個,所佔比例 <0.5%。總體環境質量較好。
表3-25 各調查區表層土壤樣品模糊綜合評價環境質量統計表
土壤綜合環境質量等級分布如圖3-38。可以看出,大部土壤為Ⅰ類和Ⅱ類級別。這種結果與單因子評價的結果似有差別,但是細究之可以得出:這是由於我們在選取權重的時候,是根據個因子超標的倍數,最後進行均一化得來的,因而模糊評價的結果說明各地區土壤環境背景優良,即便是部分遭遇了污染的區段,目前也只是處於較為低級的階段,各區域的整體地表土壤環境是較優的。
一類土壤主要分布在小清河北岸的遙牆—高官寨鎮—魏橋鎮及西劉橋—卧鋪—羊口一帶,二類土壤主要分布在濟南市周圍、小清河上游的南岸土壤及小清河中游一帶,三類土壤主要分布在濟南市區及個別鄉鎮駐地附近土壤。
圖3-38 小清河流域表層土壤綜合環境質量等級分布
2.綜合指數評價
綜合指數法的計算,一般是在求解單因子的污染分指權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數學模型進行計算的。選用綜合指數法中的內梅羅指數法,該指數反映了各污染物對土壤的作用,同時突出了高濃度污染物對土壤環境質量的影響,其計算方法如下:
魯西北平原典型生態區地質地球化學環境研究
式中:P為綜合污染指數;I=Ci/Si(實測值/背景值),背景值為小清河沿岸土壤中該元素的背景值。
圖3-39 小清河流域土壤環境內梅羅指數評價圖
小清河土壤重金屬綜合污染分布如圖3-39,嚴重污染區主要集中在濟南市城區北園鎮至華山鎮區域的小清河兩岸,在寺後張、西相村和南口等居民點也有零星分布,污染區重要分布在濼口、王舍人鎮和寨郝鎮等部分鄉鎮駐地,輕污染區主要集中在齊家,王舍人鎮—鄭家碼頭、辛集—起鳳鎮、曹家坡—高城鎮—博興縣城—龍河和王道—丁庄鎮等地,寺後張、九戶鎮、城外劉和許李等局部地區也受到重金屬輕微污染。
由以上評價結果可知區域目前土壤較為清潔,污染程度較小,但區內僅沾化的土壤目前沒有出現污染,其他區域均不同程度出現污染。分析出現污染區域的污染分布范圍及主要污染因素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從污染的分布形態看,各地污染主要以點狀或孤島狀形式分布,魚台地區污染集中在濟寧西北的長溝一帶,章丘集中在章丘北部的白雲湖區,壽光集中在王高—田柳鎮,但小清河流域污染分布已經發展到面狀,污染集中在上游濟南市及中游博興縣范圍內。小清河流域污染區域分布范圍最大,且分布形態已經由點狀過渡到了面狀分布,擴展趨勢較快,在今後的調查中需要重點監測。
2)從污染的分布的地點看,各地污染分布表現出了較為統一的特徵,即污染指數較高的區域一定程度上是河道或交通道路所處的位置重疊。這一現象表明污染源如果不及時發現和治理的化,其擴散作用更迅速、作用范圍隨人類活動區域的拓展而更容易擴大,作用程度也更強烈。
3)從造成污染的指標分析,各地污染源有所差異。沾化地區Cr污染比重較大,魚台地區Cd污染貢獻值大,章丘、壽光和小清河流域均是Ni污染指數最大。
綜上所述,通過污染評價發現,評價區的土壤污染較為輕微,適合發展農業生產,但同時由於已經出現了局部污染,且污染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應進一步開展污染源調查和防治的重點研究,以確保生態農業的健康發展。
4. 農村污水治理項目中污水收集要怎麼弄啊
農村污水治理項目中污水收集系統在建設中需要注意的四大原則;
1、應收盡收
農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廁所、洗滌、餐廚等,在村莊進行污水管道改造時,應將各類零星污水統一納入管網,利用化糞池進行預處理,除去污水中的大顆粒雜質後將污水納入收集管網,最後運輸到污水處理廠或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尾水處理。
2、雨污分流
所謂雨污分流是指將雨水和污水分離,各自採用一套管網系統。有條件的農村宜開展雨污分流改造,雨污分流後能加快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處理率,防止污水對河道、地下水形成污染,可以有效節省農村污水治理項目處理成本。
3、經濟適用
行業數據表明,污水管網系統的投資花費通常會佔到整體項目預算的70%以上。污水收集系統應與當地經濟條件、村莊地形、地貌及周邊的人文自然環境相協調,在自然條件下能夠依靠重力收集的,優先選擇重力收集系統;特殊情況下,可以選擇提升泵站。
4、安全穩定
農村污水收集系統應保證施工質量,宜採用成品檢查井和優質管材,強化施工質量監管,減少管道和檢查井滲漏。壓力收集系統及真空收集系統的設計、施工及驗收須嚴格按相關標准、規范或規程執行,要保證污水收集管道安全可靠運行。此外,污水收集系統須配套突發事件防範和應急設施,泵房及集水池應按有關規定做應急設計。
5. 關於農村生活環境污水處理的探討
近年來,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戰旅的深入實施,我國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與此同時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斷增加,預計到2020年中國農村污水排放量達到270億噸。由於目前大多數農村都沒有排道和污水處理系統,大部分生活污水都隨意排放直接進入河流或排出室外空地後任意滲入地下,只有少部分經化糞池簡單處理後滲入地下,這不僅嚴重污染了河水和井水,也使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狀況日益惡化,農村生活環境質量明顯下降,直接威脅著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存環境與身體健康,制約著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下面,本人結合多年工作實際,主要就農村生活環境污水處理方面淺談幾點個人體會,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1 我國農村生活環境污水處理的現狀
農村生活污水主要產生於居民生活過程中糞便及其沖洗水、洗浴污水和廚房污水等,其難處理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大部分村民環保意識薄弱對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認識不足。
二是村鎮經濟力量較為薄弱,政府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投入較少,使得農村缺乏污水處理系統而導致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低。
三是農村環境保護機構不健全缺乏專業的環保人才。
四是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藝推廣困難。污水處理工藝與技術的選擇,受到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和地方保護主義或其他人文因素的抵制。
五是當地自然與生態條件(氣溫、降水、風向和土壤等)對所選擇的處理工藝與處理技術有負面影響,使其不能正常發揮效力。
六是農村外來人口對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壓力加大。在農村由於外來人口居住相對分散,管理較困難且環境保護意識較薄弱,給村鎮的管理人員帶來極大不便,所以外來人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壓力。
2 農村生活環境污水處理的對策和建議
2.1加大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群眾是環境污染的製造者也是環境污染的受害者更是環境治理的受益者。因此政府必須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和廣度通過電視、廣播等多種形式將環保宣傳深入到農村、社區甚至每一個農民家庭讓他們深刻地認識到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他們的身體健康保護他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就是為自己造福為子孫後代造福。
2.2健全農村環境管理機構
建立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建議各鎮、村統一建立環保所,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負責轄區環境保護的監督和管理。各行政村委要落實人員負責本村環保管理工作,及時匯報、交流環保情況和信息。在健全農村環境管理機構的同時,也要盡快制定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對農村的環境保護涉及很少,即使有涉及也都局限於原則性的規定未把農村、農業和資源的保護統一起來,因此我建議加快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
2.3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統
各地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系統。建議由村、鎮投入資金給每戶發放一個垃圾桶,讓農民把生活垃圾放到垃圾桶,每生產隊有一個運送垃圾的環衛工;每村建立一個垃圾堆放場,每村都要有若幹人員清理河湧上的垃圾,每鎮都有一輛運輸垃圾的運輸車,把全鎮的生活垃圾運到垃圾綜合處理站,杜絕生活垃圾直接丟到河流里而污染河水。
2.4加強農村生活污水管網建設
農村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應根據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如果居民生活區內沒有地方鋪設污水管網時,較小的明溝則採取加蓋板密封的方式進行,雨水則採取漫流的方式進水排水;大的溝渠則選擇將在溝渠內安裝收集管。如有必要時可挖除原有合流溝渠,帶污水收集管安裝完畢後再重新砌築雨水溝或灌溉渠。二是如果居民生活區內留有充足的空間地方鋪設污水管網時,將污水管緊挨原有溝渠建設,在滿足排水標高要求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減少埋設深度,以降低成本。
2.5因地制宜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一是對於村莊布局相對密集、規模較大、經濟條件好、處於水源保護區內的單村或聯村,建議採用集中處理模式即對所有農戶產生的污水進行集中收集建設一個處理設施統一處理村莊全部污水以達到佔地面積小、運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質好的效果。
二是利用「三級凈化」方式處理農村污水。建設一座集沉澱、生化、清水」三功能於一體的三格池,池中分別放入小卵石和沙子、明礬木炭、對污水進行生化處理;池子上方栽種根系發達的花草植物 吸收污水中分解的有機物從而凈化污。
三是採用生活污水凈化池沼氣。採用厭氧發酵技術,在厭氧和兼性厭氧的條件下將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轉化成CH4、CO2 和水,達到凈化處理生活污水的目的。其處理工藝:生活污水→格柵池→厭氧發酵→排放。這種「三級凈化」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特點: 一方面是不受地形制約既可單獨建造也可幾戶聯台建造;另一方面是投資不大、運行維護簡單,每隔2―3 年清洗一次即可。同時,處理後的污水可澆花種草對分散的農村農戶家庭非常適用。
四是地埋式無動力凈化處理裝置。地埋式無動力凈化處理裝置是在圓筒型兼性濾池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其處理工藝流程為:生活污水→厭氧酸化→兼性過濾→生態溝(自然通風)→排放。該處工藝的最大特點是增加了生態溝,增加生態溝的目的是對厭氧發酵後的污水進行氧化處理,使出水水質進一步提高。但是由於是自然充氧效果不好,處理效果和普通化糞池效果差不多,而且投資大大高於化糞池,故使用較少。
五是利用氧化塘。氧化塘是經人工改造的具有處理污、廢水能力的自然池塘,是一種構造簡單、維護管理方便,處理效果穩定,節省能源的凈化系統。污水在塘內經過較長時間的停留、貯存,通過微生物的代謝活動,菌藻互相作用或菌藻、水生生物的綜合作用使有機污染物和其他污染物質得到降解和去除。
六是採用跌水充氧接觸氧化技術。跌水充氧接觸氧化技術是利用污水提升泵提升污水或者利用地勢差,使污水分級跌落,形成水幕及水滴自然充氧,無需曝氣裝置,在降低有機物的同時,去除氮、磷等污染物。
七是採用人工濕地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濕地泛指暫時或長期覆蓋水深不超過2 m 的低窪地及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 m 的沿海地區。根據濕地形成的條件可把濕地分為自然濕地和人工濕地。自然濕地即在自然狀態下形成的,如上述所說的濕地。而人工濕地是受天然濕地凈化功能的啟發而發明的一項技術。人工濕地是通過模擬和強化自然濕地功能,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壤(填料)經常處於飽和狀態且生長有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的土地上,污水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在耐水植物和土壤(填料)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下,污水中有機物通過過濾、根系截留、吸附、吸收和植物光合、輸氧作用,促進兼性微生物分解來實現對污水的高效凈化。人工濕地處理生活污水具有效果好、投資省、運行費低等優點。但也存在著佔地面積較大,冬天處理效果受一定影響的問題。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關鍵是要根據村鎮生活污水現狀,選擇相應的處理技術,不能延用和照搬大、中型規模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及設計參數,避免造成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過高。同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應遵循經濟、高效、節能和簡便易行的原則,加強與當地生態農業的結合,使污水處理成為生態農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形成污水回用與再利用的生態農業模式,實現農村生活污水的無害化和資源化,從而進一步提高農村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