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污水知識 > 廢水排放近況

廢水排放近況

發布時間:2025-04-15 13:57:31

A. 水污染現狀

水污染現狀


當前,全球范圍內的水污染問題日益嚴峻。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和人口的增長,大量的污染物被排放到水體中,導致水質惡化,水資源受到嚴重污染。


一、現狀描述


1. 工業廢水排放:工業發展產生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導致水體中的重金屬、有毒物質等含量超標。


2. 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不當,造成地面水體污染。


3. 農業污染:農葯和化肥的過度使用,導致水體中的營養物過剩,引發水體富營養化問題。


4. 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如過度開采地下水、破壞濕地等,破壞了自然水體的生態平衡。


二、影響與後果


水污染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影響。人類長期飲用受污染的水可能導致健康問題,如肝臟疾病、癌症等。此外,水污染還破壞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影響生物多樣性,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


三、現狀分析


水污染問題呈現地域差異,發達國家和地區雖然工業污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生活污水和農業污染問題依然突出。而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工業化進程中的監管不足,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問題更為嚴重。全球范圍內,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加劇,水污染問題將更加復雜和難以解決。


四、應對措施


為應對水污染問題,國際社會應加強合作,制定更嚴格的水污染控制標准。同時,加強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提高公眾的水環境保護意識,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此外,發展綠色經濟,推廣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是解決水污染問題的根本途徑。

B. 各國每年工廠排放出來的污水有多少

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m3(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萬億m3的淡水,這相當於全球徑流總量的14%以上。
第四屆世界水論壇提供的聯合國水資源世界評估報告顯示,全世界每天約有數百萬噸垃圾倒進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廢水會污染8L淡水。所有流經亞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國40%的水資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廢料、金屬、肥料和殺蟲劑污染。歐洲55條河流中僅有5條水質勉強能用。

C. 日本倒核廢水了沒有

日本政府已經正式決定福島核廢水排海。這一決定引發了廣泛爭議和擔憂,因為核廢水中含有對海洋環境有害的放射性物質,排放後將對海洋生態系統和各國產生深遠影響。以下是關於此問題的詳細解答:

  1. 排放決定

    • 日本政府已經正式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開始將福島核廢水排入大海。
  2. 排放影響

    • 核廢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質,如氚等,將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
    • 被污染的海域內的海產品也將受到污染,人們食用這些海產品後可能會受到放射性輻射的影響。
    • 隨著洋流的涌動,污染將逐漸擴散至太平洋其他區域,甚至可能影響到美國和加拿大等地。
  3. 長期後果

    • 海洋環境的污染將在較長時間內難以消除。
    • 排放核廢水可能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長期破壞,影響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

綜上所述,日本政府的福島核廢水排海決定已經做出,並將對海洋環境和各國產生深遠影響。這一決定引發了廣泛關注和擔憂,需要各國共同關注和應對。

D. 淺析污水處理 我國工業污水處理存在哪些問題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廢水種類和數量增加迅猛,對水體環境污染的壓力加重,並威脅生態安全和居民健康。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工業廢水處理比城市污水處理更為復雜、更為重要。本文分析了中國工業廢水處理當前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總體上看,中國工業廢水處理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技術問題
工業廢水類型復雜。一種工業生產過程可以排出不同性質的廢水,一種廢水又可能含有不同的污染物和不同的污染效應;即使一套生產裝置排出的廢水,也可能含有幾種污染物。同樣,在不同的工業企業,雖然產品、原料和加工過程截然不同,也可能排出性質類似的廢水。如煉油廠、化工廠和煉焦煤氣廠等,均可能排放含油、含酚等物質的廢水。

工業廢水處理方法多樣。工業廢水處理雖然國外早在19世紀末就已開始,且在隨後的發展過程中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和生產實踐,已趨於成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和工藝,大致有化學處理、生物處理、膜處理等方法,而對於每種不同成分和特性的工業廢水,又有不同的處理工藝要求。由於工業廢水成分復雜和性質多變,至今我國仍有一些技術問題並沒有完全得到解決。

達標排放的工業廢水仍需深化處理。在我國的一些地方和城市,工業廢水處理後的達標排放廢水主要排入市政管網,由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由於我國實行不同的廢水排放標准和水質標准,達標排放的工業廢水中仍含有一定濃度的污染物,需要進一步深化處理。不少未達標排放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水體,是一些地方的河流、湖泊污染的重要原因。

二、管理問題
1、較大程度上存在「偷排」問題。由於環境保護外部性的原因,企業出於降低成本的目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就「偷排」到公共水體,將污染治理的成本轉嫁給社會。某個地方官員說的一句話「經濟越發達水越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公共水體污染的事實。這種偷排,不僅存在於一些地方的中小企業,環境保護部曾經公布過一次檢查結果,在其曝光的企業名單中就有國有大企業甚至跨國公司的名字。

2、存在工業廢水處理規模不經濟的問題。學習和借鑒國際經驗,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的一項重要價值取向。在環保領域,西方國家的「污染者付費」原則,也被中國特色地確定為「誰污染誰治理」,並成為三大環境保護政策之一。如果說這一政策在計劃經濟時期得到較好實施的話,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弊端則不斷顯現。企業的生產規模、原料來源、生產工藝以及產品類型的不同,決定了工業廢水成分、特性不同,因而需要有專門的處理技術和工藝,社會化大生產也需要分工。強調「誰污染誰治理」,必然會導致規模不經濟問題。

3、「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成為中國特有現象。在工業化擴大供應、城市化創造需求的條件下,「老闆發財、政府埋單、群眾受害」成為一段時期來的「中國特色」。雖然已提出轉變生產方式,但並沒有得到真正執行,主要原因是我國低成本擴張階段還沒有結束,重化工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還會持續一個時期。環境的「外部性」要求政府的干預和調控;「令行禁止」要求執法部門的嚴格執法,否則中國的環境質量難以得到真正的改觀,這與道路問題無關,而是由環境保護特點和企業趨利性決定的。

三、政策性問題
1、現有政策不能滿足市場化的要求。近年來,國家在污水和垃圾收費、水價改革和外商投資目錄等方面,為環保設施建設和運作的市場化創造了政策環境。如明確提出了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行管理市場化的方向;制定了污水和垃圾收費政策;改革現有運營管理體制,實行特許經營;制定了優惠政策,扶持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產業化的發展;對地方政府提出了監管和規范市場、保障市場化健康有序發展等。但是,一些政策是部門制定的,跨部門時政策所發揮的作用明顯下降甚至被「投機主義」所替代;中央政府只給優惠政策而沒有資金投入,實際執行需要地方出「銀子」,因而出現執行走樣問題;廢物處理收費標准差別很大,一些地區由於收費太低根本不能支撐環保設施的運營。所有這些,都制約了環保設施市場化的進程,需要在政策制定時更注重實際和可操作。

2、環保設施運營資格的認可存在局限性。專業治污公司的出現,改變了政府包辦一切的局面,明確了排污企業、治污企業和政府環保部門之間的職責。同時,有利於引入市場機制,將政府的優惠政策擺在明處,依靠競爭來增強治污企業的自身動力,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質量,降低運行成本。然而,資格認可也有一定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有能力但沒經歷、有資金但沒有環保知識的人才和社會資金的進入。假如企業家不願意將自己的錢交給別人去支配,無形中將減少社會資金進入環保領域,這與環境保護市場化的初衷是不一致的。

3、享受的政策優惠存在差距。例如,有些地方是以政府為主融資建設的,因而可以享受土地使用權、減免稅、以及排污收費等方面的優惠。而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各類污水處理廠,用地比照企業的政策執行,享受不到減免稅;特別是在排污收費方面,由於城市污水處理廠具有公益性,因而處理後的廢水向公共水體排放是不收費的,而中小企業污水處理後向公共水體排放要收排污費,這也事實上增加了中小企業廢水處理的成本,而這種成本最終還要轉嫁到企業的身上。

4、環保設施運營企業的利潤不合理。少數地方的治污企業成為納稅大戶,這種現象其實是不合理的。由於治污企業的盈利主要來自於對排污企業較高的收費,排污企業之所以願意接受這種價格,是因為集中治理以前的交費標准較高;或原來自己處理「規模不經濟」時的成本較高。長期下去,存在一個排污企業和治污企業雙方利益的平衡問題,需要政府的協調。

針對以上工業廢水處理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有關建議如下:

1、對環保設施市場化運營需要加以引導和扶持
環保設施運營市場化,有三層含義。首先,治污企業與排污企業是購買服務關系。第二,治污企業或運營公司自負盈虧;第三,在治污企業或運營公司的選擇上存在競爭關系。推進環保設施市場化的好處在於,一是將污染治理的成本明晰了。原來由政府建設、事業單位運營時,治理成本是模糊的,政府收費後也可能會用於其它方面;由專業化公司運作後則要獨立核算,花多少錢在污染治理上有案可稽。二是形成制衡機制,可以降低監管成本。原來政府要對眾多的排污企業監管,難度較大;實現市場化後,排污企業與治污企業之間形成服務的提供者與購買者關系,不僅降低管理成本,還可以提高監管效率。三是專業化治理,解決了治污規模不經濟的問題。

應對環保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給予扶持。一方面,環境保護是「外部性」問題,是「市場失效」領域,僅靠市場不能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方面的基礎性作用,通過企業化運作,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效率。換句話說,環境保護光靠政府投入是不夠的,還必須按市場規律辦事,以最小的經濟成本保護環境。由於治污企業的相對壟斷,在批准、核定排污收費價格時,既要保證投資者能夠還本付息並有所盈利,又不能加重排污企業的負擔。因此,投資者的盈利必須有政策優惠,包括土地價格、稅收和其他方面的政策優惠。在政府財政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引入民間資本,把政策優惠轉變為治污企業的盈利,按實際提取折舊和大修理費用,提高污染治理設施的運營效率,為環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

2、為工業污染集中治理創造條件,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集中治理是解決中小企業污染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市場化運作不僅降低企業治理污染的成本,也可以使他們能集中精力關心市場,發展主業。鑒於中小企業的行業特點及其對市場的依賴,只要政府加以正確引導,完全有可能相對集中於一定的專業區域或工業園區,從而使工業污染的集中治理成為可能。這就解決了因企業規模過小,導致污染治理設施達不到經濟運行規模要求的難題。加強環保設施建設是市場化的又一個條件。我國一些城市污水處理設施運轉不正常,除了資金、政策等原因外,收集污水的管網不足、處理廠達不到設計規模也是原因之一。如果不提高運營效率,建再多的環保設施也難以改變我國環境質量不高的現實。因此,將城市環保設施的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做到「同時」建設;環保設施也不能作為「形象工程」來建設,而要科學、合理,切實可行。

在推進工業污染集中治理的政策實施上,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公開,按照市場規律鼓勵競爭,不應妨礙社會資金的流入;對排入公共環境的污染物,應按總量或濃度的統一標准收取費用,權衡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關系,使企業的負擔逐步走向合理。

3、建立服務和監督體系,提高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市場化的能力
進一步理順政企關系。解決污水處理廠政出多門、責任不清、管理混亂的局面,需要統一管理。進一步提供服務,加強監督。應建立一支精通項目管理、法律和管理知識的專門隊伍,為市場化提供相關技術和信息的咨詢服務。同時,為了規避市場化給政府帶來的經濟風險和給社會帶來的環境風險,各級環保部門理應承擔起污染物排放的監督任務。垃圾處理造成的二次污染風險很大,在推進垃圾處理市場化時,政府應加強監管,地方環保部門必須監測其排放情況,防範環境風險。

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國家有關部門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培訓機構,開展環保設施市場化的科技和管理人才的培訓,提高地方政府推進市場化的能力。

研究制定有關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法規和政策,界定城市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的法律責任,對環保BOT項目,應明確參與各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使之有法可依。
參考資料:周宏春《工業廢水處理設施運行現狀與障礙》

閱讀全文

與廢水排放近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飲水機什麼類型的比較好 瀏覽:286
茂名玻璃鋼船用樹脂 瀏覽:127
ro膜能脫氮脫磷嗎 瀏覽:471
美的凈水機出現ei怎麼處理 瀏覽:108
過濾桶的管長度 瀏覽:53
廣州萬冠水處理設備 瀏覽:395
污水管有水滲透進來怎麼處理 瀏覽:122
ro膜十大名牌排名 瀏覽:80
環氧樹脂水性的廠家 瀏覽:827
自動離子交換器控制器 瀏覽:828
列印凈水器愛惠浦是什麼牌子的 瀏覽:244
水垢是碳酸鈉嗎 瀏覽:79
純水凈水機多少錢 瀏覽:626
凈水器如何重置濾芯 瀏覽:573
米家空氣凈化器2s怎麼樣 瀏覽:904
純凈水配送價格多少 瀏覽:800
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設備 瀏覽:415
凈水器三個濾芯怎麼拆 瀏覽:937
atf變速箱鐵濾芯多少錢 瀏覽:261
老君威汽油濾芯怎麼樣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