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污水處理中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不同的消毒方法適用復的地方不同。制
首先要看污水的來源,污染物不同使用的消毒方法不同。
其次要看污水處理後的用途,當然生活用水的監測指標遠高於工業用水等,所以使用的消毒方法也是不同的。
目前應用在污水中的消毒方法可分為兩大類,即化學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化學消毒法有液氯、二氧化氯、臭氧等;物理消毒法有紫外線消毒等。
在工程設計中在選擇消毒方法時,既要考慮所選擇的消毒劑要具有滅活水中微生物的廣譜性、盡量減少有毒副產物,又要考慮其安全,同時應該適當考慮其消毒的持續性。根據處理後出水的不同用途,採用與之相適應的消毒方法。
液氯消毒會增加二級出水的溶解固體(TDS)和氯化物濃度,從而影響出水pH 值;對原生動物的滅活相對無效(如賈第鞭毛蟲、隱孢子蟲);通常可以滅活大腸桿菌的常規劑量,對很多致病病毒、孢子、卵囊無效;儲氣地點有氣體泄漏的風險;佔地面積大,由於反應較慢,接觸時間較長;需要較大的儲存空間,佔地面積大。
⑵ 污水處理消毒用什麼方法
污水量較少時可拌灑在糞便中堆積發酵,如水源被污染,根據情況可永久性或暫時封閉,或進行化學處理,每立方水體中加入漂白粉10克作用,充分攪拌,經數日後方可啟用。
⑶ 污水的消毒方式有幾種
有很多種類,主要以化學法二氧化氯消毒劑為主,紫外線、臭氧等方法消毒不徹底投資大。現在都用秀霸二氧化氯消毒劑,安全方便。
⑷ 醫院污水消毒處理
參考抄國家標准GBJ 48-1983 醫院污水排放標准.pdf。可用的消毒劑和設備比較多,只要達的標准以上就行。氯制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常用的氯制劑發生器有次氯酸發生器、二氧化氯發生器、次氯酸鈉發生器。常用的氯制劑除了以上三種外還有液氯、漂白粉、漂粉精、次氨酸鈉(鈣)、氯胺、氯氨、二氧化氯、二氯異晴豚酸(鈉)、三氯異腈脲酸、氯化磷酸三鈉等。建議用次氯酸發生器。
⑸ 污水處理中消毒殺菌的工作流程
消毒(Disinfection)殺滅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用以消毒的葯物稱為消毒劑(Disinfectants)一般消毒劑在常用濃度下,只專對細菌繁殖體屬有效。對於芽胞則需要提高消毒劑的濃度和延長作用的時間。滅菌(Sterilization)殺滅物體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體和非病原體的繁殖體和芽胞)的方法。因此,滅菌比消毒的要求高;但在日常生活中,消毒和滅菌這兩個術語往往通用。
在污水處理廠中的消毒殺菌是指使用次氯酸鈉或氯氣或臭氧、紫外線燈來滅絕處理完成後的污水,減少病原體污染水體的一個處理工藝。
⑹ 污水處理中消毒殺菌的工作流程
每天定來時去採取水樣,然後源帶回實驗室-----進行添加試劑------化學反應---對比---檢測----數據統計!就是採集化驗,測定數據,反饋數據,整理台賬。這些檢測都是一環扣一環的,一步都不能少,不然最終數據是沒發出來的哦
⑺ 污水處理時消毒用哪些設備
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種廣譜殺菌劑,可殺滅細菌繁殖體和芽孢、病毒、真菌等,並可破壞肉毒桿菌毒素。臭氧殺菌機制為通過氧化作用破壞微生物膜的結構而實現殺菌效果。臭氧首先作用於細胞膜,使膜構成成分受損傷而導致新陳代謝障礙。臭氧繼續滲透穿透膜並破壞膜內脂蛋白和脂多糖,改變細胞的通透性,導致細胞溶解、死亡。臭氧滅活病毒機制為通過氧化作用破壞病毒核糖核酸(RNA)或脫氧核糖核酸(DNA)。
巴氏消毒:是指將液體加熱到一定溫度並持續一段時間,以殺死可能導致疾病、變質或不需要的發酵微生物的過程。巴氏消毒有兩個主要功能:①用於純化水系統中的活性炭等預處理單元的周期性消毒,RO/EDI單元的周期性消毒,以及儲存與分配管網單元的周期性消毒;②用於注射用水系統正常運行時的微生物抑制。
化學消毒:化學消毒是指用化學消毒作用於微生物和病原體,使其蛋白質變性,失去正常功能而死亡。目前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劑、氧化消毒劑、消毒劑、醛類消毒劑、雜環類氣體消毒劑、酚類消毒劑、醇類消毒劑、季胺類消毒劑等。
次氯酸鈉發生器:次氯酸鈉發生器是水處理消毒殺菌設備的一種,該設備以食鹽水作為原材料,通過電解反應產生次氯酸鈉溶液。次氯酸鈉是強氧化劑和消毒劑,它是通過取源於廣泛價廉的工業鹽或海水稀溶液,經無隔膜電解而發生的。為確保次氯酸鈉質地新鮮和有較高的活性。保證消毒效果,本裝置一邊發生,一邊將發生的次氯酸鈉投加使用。它與氯和氯的化合物相比,具有相同的氧化性和消毒作用。
次氯酸鈉發生器主要用於醫院含菌污水處理,電鍍含氰廢水的處理,還可用於游泳池、生活飲用水、生活污水消毒、食品加工廠環境和醫療器械、飲食店、公共食堂的餐具和飲具消毒。
⑻ 常用的污水消毒方法
常用污水消毒方法有4種。下面我介紹一下氯以及氯制劑對水的消毒
利用氯來對水進行消毒是至今仍被廣泛採用的一種方法,人們對於它消毒的原理也比較熟悉。採用氯對水進行消毒,主要就是通過其中次氯酸(HClO)的氧化作用進行殺菌,因為次氯酸是一個很小的中性分子,因此它能夠擴散到帶有負電的細菌的表面,然後穿透細菌的細胞壁進入到細菌的內部,發揮其氧化的作用對細菌內的酶系統進行破壞從而殺死細菌。
二氧化氯對水的消毒
二氧化氯(CLO2)是一種強氧化劑,它有很好的細胞壁吸附能力以及細胞壁的穿透能力,可以有效地快速地進入細菌內部對其酶系統進行破壞,從而達到快速殺菌的作用,因此運用ClO2對水進行消毒不失為一種理想的方法,它兼具了其它消毒劑的優點。因為ClO2是一種氧化劑,並不是氯化劑,因此,它與水中的很多有機物都不發生反應,如果反應也只是生成了氧化的產物,不會造成污染,ClO2的殺菌和消毒作用,要遠遠的超過運用Cl及氯化劑消毒。
運用臭氧對水進行消毒
臭氧(O3)消毒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對水進行殺菌和消毒,因為其所產生的有害物質很少,同時能夠使水中溶解氧增加,實現水的脫色和去臭,能夠殺滅水中的藻類,也可以分解和氧化水中的Mn、洗滌劑、色素以及懸浮的顆粒和有機農葯,進而使得水質得到了大大的改善。運用O3進行消毒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其生產的設備比較龐大,生產的流程又比較復雜,對其運行和管理的水平要求也比較高,O3的製取生產率比較低,所消耗的電能也比較大,基礎建設投資大,成本比較高;除此之外,O3還是一種不穩定的氣體,很容易在水中分解。因此,單獨運用O3進行消毒很難保證持續性的殺菌消毒效果。
運用紫外線對水進行消毒
運用紫外線消毒技術的優點比較突出,尤其是在水量較小的情況下能夠充分的發揮其優勢,即用低劑量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夠殺滅水中的細菌。紫外線消毒設備安裝比較容易,其管理和運行又都非常的方便,更重要的是運用紫外線進行水處理是一種物理處理,不會向水中增添新的物質,消毒後的水中也不會產生有毒副作用的產物。而病毒的本身抵抗紫外線的能力很弱,如果病毒通過宿主的保護之後就增強了病毒抵抗紫外線的能力,因此,運用紫外線對水進行消毒也要進行預處理,也不能夠保證持續性的殺菌消毒的效果。
⑼ 污水消毒工藝對比
1、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是國際上公認的含氯消毒劑中唯一的高效消毒滅菌劑,它可以殺滅一切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細菌芽孢,真菌,分枝桿菌和病毒等,並且這些細菌不會產生抗葯性。二氧化氯對微生物細胞壁有較強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細胞內含巰基的酶,還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質的合成來破壞微生物。
1、 高效、強力。在常用消毒劑中,相同時間內到同樣的殺菌效果所需的ClO2濃度是最低的。對殺滅異養菌所需的ClO2濃度僅為Cl2的1/2。ClO2對地表水中大腸桿菌殺滅效果比Cl2高5倍以上。二氧化氯對孢子的殺滅作用比氯強。
2、 快速、持久。二氧化氯溶於水後,基本不與水發生化學反應,也不以二聚或多聚狀態存在。它在水中的擴散速度與滲透能力都比氯快,特別在低濃度時更突出。當細菌濃度在105~106個/mL時,0.5ppm的ClO2作用5分鍾後即可殺滅99%以上的異養菌;而0.5ppm的Cl2的殺菌率最高只能達到75%,試驗表明,0.5ppm的ClO2在12小時內對異養菌的殺滅率保持在99%以上,作用時間長達24小時殺菌率才下降為86.3%。
3、 廣譜、滅菌。 ClO2是一種廣譜型消毒劑,對一切經水體傳播的病原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殺滅效果。二氧化氯除對一般細菌有殺死作用外,對芽孢、病毒、異養菌、鐵細菌、硫酸鹽還原和真菌等均有很好的殺滅作用,且不易產生抗葯性,尤其是對傷寒,甲肝、乙肝、脊髓灰質炎及艾滋病毒等也有良好的殺滅和抑制效果。ClO2對病毒的滅活比O3和Cl2更有效。低劑量的二氧化氯還具有很強的殺蠕蟲效果。
4、 無毒、無刺激。急性經口毒性試驗表明,二氧化氯消毒滅菌劑屬實際無毒級產品,積累性試驗結論為弱蓄積性物質。用其消毒的水體不會對口腔粘膜、皮膜和頭皮產生損傷,其在急性毒性和遺傳毒理學上都是絕對安全的。
5、 安全、廣泛。二氧化氯不與水體中的有機物作用生成三鹵甲烷等致癌物質,對高等動物細胞、精子及染色體無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ClO2對還原性陰、陽離子和氧化效果以去毒為主(H2S、SO32-、CN-、Mn2+),對有機物的氧化降解以含氧基團的小分子化合物為主,這些產物到目前的研究為止,均證明是無毒害用的,並且ClO2使用劑量極低,因此用ClO2消毒十分安全,無殘留毒性。其安全性是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為AI級。
二氧化氯作為一個強氧化劑,它還具有除藻、剝泥、防腐、抗霉、保鮮、除臭、氯化及漂白色等多方面的功能,用途十分廣泛。
二氧化氯滅菌消毒劑經美國食品葯物管理局(FDA)和美國環境保護(EPA)的長期科學試驗和反復論證,考驗了ClO2對飲用水的處理效果後,被確認為是醫療衛生、食品加工中的消毒滅菌、食品(肉類、水產品、果蔬)的防腐、保鮮、環境、飲水和工業循環及污水處理等方面殺菌、清毒、除臭的理想葯劑,是國際上公認的氯系消毒劑最理想的更新換代產品。
2,紫外線殺菌消毒
原理是利用適當波長的紫外線能夠破壞微生物機體細胞中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造成生長性細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細胞死亡,達到殺菌消毒的效果。經試驗,紫外線殺菌的有效波長范圍可分為四個不同的波段:UVA(400~315nm)、UVB(315~280nm)、UVC(280~200nm)和真空紫外線(200~100nm)。其中能透過臭氧保護層和雲層到達地球表面的只有UVA和UVB部分。就殺菌速度而言,UVC處於微生物吸收峰范圍之內,可在1s之內通過破壞微生物的DNA結構殺死病毒和細菌,而UVA和UVB由於處於微生物吸收峰范圍之外,殺菌速度很慢,往往需要數小時才能起到殺菌作用,在實際工程的數秒鍾水力停留(照射)時間內,該部分實際上屬於無效紫外部分。真空紫外光穿透能力極弱,燈管和套管需要採用極高透光率的石英,一般用半導體行業降解水中的TOC,不用於殺菌消毒。因此,給排水工程中所說的紫外光消毒實際上就是指UVC消毒。紫外光消毒技術是基於現代防疫學、醫學和光動力學的基礎上,利用特殊設計的高效率、高強度和長壽命的UVC波段紫外光照射流水,將水中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水藻以及其他病原體直接殺死,達到消毒的目的。
研究表明,紫外線主要是通過對微生物(細菌、病毒、芽孢等病原體) 的輻射損傷和破壞核酸的功能使微生物致死,從而達到消毒的目的。紫外線對核酸的作用可導致鍵和鏈的斷裂、股間交聯和形成光化產物等,從而改變了DNA的生物活性,使微生物自身不能復制,這種紫外線損傷也是致死性損傷。
紫外線消毒是一種物理方法,它不向水中增加任何物質,沒有副作用,這是它優於氯化消毒的地方,它通常與其它物質聯合使用,常見的聯合工藝有UV+H2O2、UV+H2O2+O3、UV+TiO2,這樣,消毒效果會更好。
適用范圍及條件
1 紫外線可以殺滅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繁殖體、芽胞、分支桿菌、病毒、真菌、立克次體和支原體等,凡被上述微生物污染的表面,水和空氣均可採用紫外線消毒。
2 紫外線輻照能量低,穿透力弱,僅能殺滅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時必須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於紫外線下。
3 用紫外線消毒紙張、織物等粗糙表面時,要適當延長照射時間,且兩面均應受到照射。
4 紫外線消毒的最適宜溫度范圍是20-40℃,溫度過高過低均會影響消毒效果,可適當延長消毒時間,用於空氣消毒時,消毒環境的相對濕度低於80%為好,否則應適當延長照射時間。
5 用紫外線殺滅被有機物保護的微生物時,應加大照射劑量。空氣和水中的懸浮粒子也可影響消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