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污水處理廠如何消除水中有機物污染
污水處理廠接受的污水中含有有機物,如果含量高,則反映的現象是CODcr值相當高,一版般的處理工藝(權任何的好氧生物處理法)都不能直接使其得到降解,因此,在好氧段前,一般增加厭氧消化段,先使大分子的有機物在酸性條件下水解,使CODcr得到很大程度的降低,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或者減小有機物對好樣段的負荷,使進入好氧段的污水能夠在好氧段內(設計處理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處理,最終達標排放。
2. 傳統上,厭氧工藝被認為只適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污染物的廢水,為什麼
與廢水的好氧生物處理工藝相比,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工藝具有以下主要優點:
①
能耗大內大降低,而且容還可以回收生物能(沼氣);因為厭氧生物處理工藝無需為微生物提供氧氣,所以不需要鼓風曝氣,減少了能耗,而且厭氧生物處理工藝在大量降低廢水中的有機物的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沼氣.② 污泥產量很低;③
厭氧微生物有可能對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機物進行降解或部分降解;因此,對於某些含有難降解有機物的廢水,利用厭氧工藝進行處理可以獲得更好的處理效果,或者可以利用厭氧工藝作為預處理工藝,可以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提高後續好氧處理工藝的處理效果。
3. 新型有機污染物對廢水生物處理工藝有哪些危害
你說的抄應該是新興有機污染物,這是目前很熱的一個研究群體,每一種新興污染物的省城都伴隨著大量分析方法,大量研究論文,以及大量學者的關注目光。
雖然有機污染物一直在更新,但是必須看到的是,研究的步伐從來沒有中斷過。
你這個問題其實很有意思,也很有啟發性,我不從事這方面,但是真的很少聽說有過這方面的研究。
其實道理上很簡單,新興有機污染物一般在水處理過程中都表現出痕量性,也就是說含量本身很低,呈現出較強的富集性。而微生物類群具有強大的適應能力,對於痕量的污染物來說,很難對整體的水處理工藝起到什麼關鍵性影響。
因此與其說觀察影響,不如說給水處理工藝提出了挑戰,在未來的情景下,如何進一步提高處理效率,控制很量污染物的輸出,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方向。
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繼續研究,不過感覺難度和深度都比較大,需要從機理上進行分析,還要涉及微生物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等等內容。
4. 含毒有機廢水生物處理前的預處理
大量的資料表明,我國目前及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環境問題主要是水環境問題,水環境問題又主要是有機廢水的污染問題。因此,有機廢水的治理是環保工作中極其重要的一面。
有機廢水無害化處理的首選方法是生物處理。這是由生物處理所具有的處理的相對徹底性( 無二次污染或二次污染較小)以及運行費用低廉等優點決定的。
根據有機廢水處理方面的特性可以將其劃分為以下3類:①廢水中的有機物易於生物降解,同時廢水中的毒物含量很少。這類廢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來自以農牧產品為原料的工業廢水等; ②廢水中的有機物易於生物降解,同時廢水中的毒物含量較多。這類廢水主要來自印染、製革廢水等;③廢水中所含的有機物難於生物降解(生物降解速度極其緩慢),同時,廢水中毒物可能較多、亦可能較少。這類廢水主要來自造紙、制葯廢水等。
第①類廢水可直接進行生物處理。第③類廢水較為復雜,此處不作討論。本文主要對第② 類廢水中的毒物作用機制及應對措施加以討論。
1、毒物及其作用機制
廢水中凡是能延緩或完全抑制微生物生長的化學物質,統稱為有毒有害物質,簡稱毒物。這些毒物,從化學性質上來分可劃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兩大類。從處理的角度又可劃分為能被生物處理段去除、轉化的物質(如H2S、苯酚等,或稱非穩定性毒物)和不能被生物處理段去除、轉化的物質(如NaCl、汞、銅等,或稱穩定性毒物)兩大類。
毒物對微生物的作用機制主要有如下方式:
(1)損傷細胞結構成分和細胞外膜。如:70%濃度的乙醇能使蛋白凝固達到殺菌作用;酚、甲酚、表面活性劑作用於細胞外膜,破壞細胞膜的半透性。
(2)損傷酶和重要代謝過程。一些重金屬(銅、銀、汞等)對酶有潛在的毒害作用,甚至在非常低的濃度下也起作用。這些重金屬的鹽類和有機化合物能與酶的-SH基結合,並改變這些蛋白質的三級和四級結構。
(3)競爭性抑製作用。當廢水中存在一種化學結構與代謝物質相類似的有機物時便會發生。因為二者都能在酶的活性中心與酶相結合,它們的競爭將抑制中間產物的形成,使酶的催化反應速率降低。
(4)對細胞成分合成過程的抑製作用。當某些化學物質的結構類似於細胞成分的結構時,它們便會被細胞吸收並同化,結果是合成無功能的輔酶或導致生長停止。這種作用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磺胺酸。
(5)抗生素對核酸的抑製作用。不少抗生素能專一地抑制原核生物的蛋白質合成,如鏈黴素會抑制氨基酸正確結合於多肽上。
(6)抗生素對核酸的抑製作用。如絲裂霉系C會選擇性地阻止DNA的合成,從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
(7)對細胞壁合成的抑製作用。如青黴素便是通過干擾細胞壁的合成從而達到抑制微生物生長的效果。
2、菌種承受毒物的能力及菌種馴化法
需說明的是,微生物中存在不少能耐受常用代謝毒物的菌株,有的甚至能利用它們作為能源。化學物質對微生物的抑製作用與其濃度有直接關系,並隨微生物的馴化而發生變化,經過馴化的微生物對有毒物質的適應能力將逐步加強。微生物這種巨大的適應性(變異性)是由它們的小體積決定的。如一個微球細胞僅具有約100 000個蛋白質分子所能容納的空間,如此小的體積決定了那些近期用不著的酶是不能儲備的,許多分解代謝酶類只有當存在合適的基質時才會產生。在某些條件下這類可誘導的酶可占蛋白質總含量的10%.正是微生物的這種變異性,才使生物法處理含毒有機廢水成為可能。但任何微生物承受毒物的能力都是有一定的極限的(此時的濃度叫極限允許濃度),正是這種極限又要求含毒物有機廢水在生物處理前需要一定的預處理。
前已說過,微生物由於其體積的細小,而具有巨大的適應性(變異)。因此可以採用人工改變微生物生活環境的方法進行誘導變異,讓微生物直接適應原水中毒物濃度或提高微生物對毒物的去除能力。這種方法對穩定性毒物及非穩定性毒物均適用,是處理含毒有機廢水的一種基本方法。
在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中,當進水中酚的濃度突然增加到50 mg/L時,便會對生物處理系統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嚴重時,會導致全系統的崩潰。可是,某焦化廠採用適應性變異的方法對菌種進行馴化即菌種馴化法,使微生物內的酶逐步適應了這種毒物的大量存在,便將這種毒物當成其底物而加以分解吸收。實際運行表明,進水中酚的平均濃度為117.5 mg/L時,酚的去除率高達99.6%.
含酚廢水處理是應對一種不穩定性毒物的例子,當毒物很穩定時,亦可採用這種馴化方法以提高微生物對毒物的承受能力。但須注意,這種毒物的濃度必須滿足最終出水排放標准或另外採取其它措施加以控制。
3、預處理方法
前已說過,馴化是生物處理法中應對毒物的一種基本方法。但任何微生物承受毒物的能力都是有一定的極限的,毒物濃度超過極限允許濃度時就需要一定的預處理。目前,預處理法主要有稀釋法、轉化法和分離法。
5. 廢水生物處理方法有哪些
主要藉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污水中有機物轉化為簡單的無機物,使污水得到凈化.
1.按對版氧氣需求情況可分為厭權氧生物處理和好氧生物處理兩大類.厭氧生物處理系利用厭氧微生物把有機物轉化為有機酸,甲烷菌再把有機酸分解為甲烷、二氧化碳和氫等,如厭氧塘、化糞池、污泥的厭氣消化和厭氧生物反應器等.好氧生物處理系採用機械曝氣或自然曝氣(如藻類光合作用產氧等)為污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動能源,促進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動,使污水得到凈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濾池、生物轉盤、污水灌溉、氧化塘的功能.
2,.按微生物的懸浮狀態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微生物懸浮在污水中,如氧化溝,a2o,傳統活性污泥法,sbr等等.生物膜法微生物附著在載體上,如生物轉盤法,生物流化床等等.
6. 污水處理是不是把有機物 轉化成無害的無機物
我把你的提問分抄為三個襲小問題進行解答:
1.將有機轉無機? 不是
你所說的污水處理方法是活性污泥法。
該法是以懸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為主體,在微生物生長有利的環境條件下和污水充分接觸,是污水凈化的一種方法。
2.為什麼得到剩餘污泥?是否有處理?
在處理過程中,污水與活性污泥接觸後,污水中懸浮的和膠體的物質被絮凝和吸附,然後,微生物利用這些物質作為能源並合成新細胞,最後這些菌體有機體絮凝成絮凝體,通過重力沉澱從水分離出來,使水得以凈化。
而這一部分沉澱下來的絮凝體再經過濃縮、調理、脫水等一系列處理就成了我們在污水處理廠中看到的剩餘污泥。
通過上述的處理,水質變好,接下來就只需要處理剩餘污泥了。
3.剩餘污泥怎麼處置?
通常是進行填埋,但目前也有多種其他再利用的方法,比如做磚,利用其中的有機物做滅火劑等等。你可以再網上多搜索一下。
7. 骨頭湯的污水怎麼處理,主要是去除一些油脂和有機物,希望各位大俠能給個工藝參考一下,謝謝!!小弟找工作
除油的話可以用小型的氣浮設備,有機物要生化處理,主要還是看你的COD等等的版一些參數才好設計工藝,一般水量權小的話就可以採用地埋式A/O工藝就行了,工藝流程:格柵→氣浮機→厭氧池→接觸氧化池→沉澱池→出水,如果COD大的話,生化階段應適當延長!
8. 生活廢水處理水中含有機物會導致污泥不易沉降嗎
(1)當水中還含有一定量的有機物時,污泥活性高,會導致污泥不易沉降;是指進水有回機物高,答則微生物處於對數增長期,活性高而不易絮凝沉澱。
(2)這個沒有必然聯系,但是,曝氣過度,污泥負荷過低,是可以形成你說的狀況的。也和污泥迴流比沒有太大關系。
武漢格林環保的工藝還不錯,可以多了解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9. 有機物廢水的處理方法和含無機物廢水處理的方法一樣嗎
不一樣,有機很多可以採用生物處理,無機採用化學或物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