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簡述口服液的制備有哪些質量控制要點
關鍵點:葯物要溶於水中,添加的輔料毒性要低,口服液服用後,生物利用度要高,要穩定,無菌。
口服液具有服用劑量小、吸收較快、質量穩定、攜帶和服用方便、易保存等優點,尤其適合工業化生產。有些品種可適於中醫急症用葯,如四逆湯口服液、銀黃口服液,故近幾年來多將片劑、顆粒劑、丸劑、湯劑、中葯合劑、注射劑等改製成口服液,使之成為葯物制劑中發展較快的劑型之一。但口服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條件要求都較高,成本較昂貴。
制備一般用煎煮法(方法同中葯合劑) 。先將煎液適當濃縮後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以沉澱水溶性雜質,或以醇提水沉法除去脂溶性雜質,然後加入適宜附加劑(常用的有矯味劑、抑菌劑、抗氧化劑、著色劑等),溶解混勻,濾過澄清,按注射劑工藝要求,灌封於安瓿或易拉蓋瓶中,滅菌即得。
葯液一般要求澄清,因此,將提取液濃縮後,一般都採用熱處理、冷藏等辦法,過濾以除去雜質。由於葯液濃度較大,一般都用板框壓濾機、微孔濾器或中空纖維超濾設備過濾,以保證澄明度。
B. 中葯口服液分離純化主流工藝是什麼
中葯制劑口服液在醫葯行業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在《中國葯典》中收納了數十種中葯口服液,相關的生產工藝也不斷的完善。但是其中除雜的工序大多數仍然採用醇沉法,離心和板框。
中葯原料經過浸提和煎制後,其中存在一些無葯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雜質,這些物質能影響產品的質量與穩定性。向其中加入乙醇能夠影響這些物質的溶解度,使其析出沉澱,例如乙醇會改變溶劑環境的介電常數,使蛋白質的水合作用以及自身構象發生轉變,去折疊,影響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最終導致聚集沉澱。但是醇沉法還具有一些弊端,比如造成一些有效成分損失,或殘留其中影響產品質量。離心或者板框工藝,過濾精度低,製造的產品存在黑粗大的問題。
陶瓷膜是主要由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鈦等無機金屬氧化物材料經高溫燒結而成的精密過濾元件,過濾精度涵蓋微濾、超濾、納濾三個范圍。陶瓷膜分離技術兼具過濾、分離、濃縮的功能,又具有耐酸鹼、耐高溫、抗污染、易清洗、高效、節能、環保、操作簡單等特點,在中葯制劑領域具有獨特的應用優勢。
目前已有多家生產企業,將陶瓷膜技術用於中葯制劑的生產,以陶瓷超濾膜作為中葯制劑的除雜工藝,能夠有效除去其中的蛋白、多糖等無用大分子。進而也可以採用陶瓷納濾膜作為濃縮工藝代替傳統聚合物膜。由於陶瓷膜優秀的耐高溫特性,易於設備滅菌,因此膜工藝段能夠保證無菌環境。
C. 中葯合劑 名詞解釋
中葯合劑系指葯材用水或其他溶劑,採用適宜方法提取,經濃縮製成的內服液體制劑。它是在湯劑應用的基礎上改進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劑型。中葯合劑既是常用湯劑的濃縮製品,也常按葯材成分的性質,綜合運種多種浸出方法,故能綜合浸出葯材中多種有效成分,臨床療效可靠。有較為固定的制備工藝及質量控制標准,且可成批生產,省去臨時煎煮的麻煩。同時,由於縮小體積,濃度高,用量小,便於服用、攜帶和貯存。但是,中葯合劑不能隨症加減,因而還不能完全代替湯劑。
D. 為什麼吃完中葯的一整天都想吐
去火葯一般性味屬苦寒。苦能燥,寒能清熱。但胃腑卻喜潤而惡燥,故苦寒葯物多會劫傷胃陰,使胃氣上逆而致嘔吐。這樣的情形,你應該告訴你的醫師。他會在方里加入一些健脾、生津、和胃的葯。
你的醫師為你開的葯都很好,特別是大黃和夏枯草相配,挺妙的。讓我治療的話可能不會這么開方。的確很好。
但是這些葯都很寒,一定傷胃。告訴你的醫師你服葯後有不良反應,他會替你換葯,或開別的葯讓你同時服用,反佐寒性葯傷胃之性。還是和醫師說說吧,我們幫不上太多的忙。
E. 影響液體葯劑穩定性的因素如何克服
影響中葯液體葯劑穩定性的因素
中葯液體制劑是按形態分類的一大類制劑,系指中葯提取物溶解或分散在液體介質中形成的可供內服或外用的液態制劑。目前,中葯液體制劑存在澄明度差、放置過程中析出沉澱、發生顏色變化、出現絮凝、分層、葯效降低、甚至變質等穩定性問題。下面就分別講一下影響中葯溶液劑、中葯混懸劑和中葯乳劑穩定性的因素及解決方法。
1 . 中葯溶液劑穩定性的影響因素與改善措施
影響中葯溶液劑穩定性的因素有: 葯物的溶解度低,放置過程中易出現沉澱,空氣中的氧使葯物氧化分解,溶液的 pH不適葯物發生水解,光照使葯物降解、色澤變化等。因此,保持和穩定分子分散狀態,增加葯物的溶解度,改善溶解成分的物理、化學穩定性以及制劑的外觀、性狀,是解決中葯溶液型制劑穩定性的關鍵問題。
1.1 選擇合適的溶劑
溶劑對葯物起溶解和分散作用,其本身質量直接影響制劑的制備和穩定性,因此選擇合適的溶劑增加葯物的溶解度,改善制劑的澄明度,提高穩定性尤為重要。溶劑選擇應依據「相似者相溶」原理,同時溶劑應具有較好溶解性和分散性、化學性質穩定、不影響葯效和含量測定、毒性小等特點;常用的溶劑有很多,下面我就以乙醇為例,乙醇含量達20%時具有防腐作用;大於40%時能延緩許多葯物水解,如脂類、苷類成分的水解;小於50%適於提苦味質,蒽醌苷類;50%-70%時用於提純生物鹼苷類;大於75%可除蛋白質多糖;70%-80%用於消毒;大於90%用於提揮發油、有機酸、樹脂。
1.2 調節制劑的pH
中葯制劑中的蒽醌類、醯胺類等有效成分常受H+或OH一作用,發生水解反應,導致葯物的含量降低,影響制劑的穩定性;葯液的鹼性較強時,生物鹼易析出,酸性較強時,部分皂苷可沉澱。
1.3 制備包合物
許多葯物都可以用包合的方法,改善其溶解度,提高穩定性。環糊精廣泛應用於難溶性葯物的增溶,其獨特的籠狀結構可以形成主客分子復合物,非極性葯物分子位於非極性的籠狀結構內部,環糊精外部的多羥基與極性的水分子親和力強,從而增溶。
1.4 改進制劑工藝
中葯液體制劑的制備過程包括提取、分離、濃縮和成型等階段,須經水、醇和熱的處理,各階段都可能發生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學變化,導致制劑中有效成分的降解和損失,影響制劑的穩定性;因此,選擇適宜的制劑工藝和採用新技術、新方法,有助於改善和提高中葯溶液劑的穩定性。超濾法,甲殼索絮凝沉澱法、膜分離技術等。
2 .中葯混懸劑穩定性的影響因素與改善方法
混懸劑是指難溶性固體葯物以微粒狀態分散在液體分散介質巾形成的非均相液態制劑,葯物微粒一般在0.5—10微米之間。中葯混懸劑存在顆粒不細膩均勻、易沉降、不易再分散,甚至結塊,粘度大,不易於傾倒與塗布等物理不穩定性問題。其影響因素有:微粒荷電與水化、混懸微粒的沉降、微粒的成長與晶型的轉變、絮凝與反絮凝、分散相的濃度與溫度。因此,為改善混懸劑的物理穩定性,主要通過合理應用助懸劑、潤濕劑、絮凝與反絮凝劑這兒種混懸劑的穩定劑來改善其穩定性。
2.1 優選助懸荊
助懸劑(Suspending Agents)的作用是增加混懸劑分散介質粘度,降低葯物微粒沉降的速度,能被葯物微粒表面吸附形成機械性或電性的保護膜,防止微粒問相互聚集或結晶的轉型,或者使混懸劑具有觸變性,從而增加混懸劑的穩定性。助懸劑的應用一般宜通過流變學參數測定,選擇具塑性或假塑性,並兼具觸變性的助懸劑為最理想。
2.2 應用潤濕劑
用疏水性葯物配置混懸液時,必須加入潤濕劑,其作用原理是降低固-液二相界面張力。中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不少具有疏水性,如大黃素、葫蘆素等,葯物不能被潤濕是很難制備成穩定混懸劑的,因此要加入潤濕劑。現常用的潤濕劑有兩類,一類是表面張力小能與水混溶的液體,如乙醇、甘油等,此類潤濕效果不佳;另一類是表面活性劑,有很好的潤濕效果,宜根據給葯途徑不同而選用不同種類的表面活性劑。
2.3 加入絮凝劑或反絮凝劑
絮凝劑是指使混懸劑Zeta電位降低到一定程度,致部分微粒絮凝的適量電解質;反絮凝劑則是指使混懸劑Zeta電位增加,防止其絮凝的電解質;可見二者均是調整混懸劑Zeta電位的電解質,為了保證混懸劑的穩定性,一般控制zeta電位在20~25mv,使其恰好發生絮凝。制備混懸劑時常加入絮凝劑或反絮凝劑,使混懸劑處於絮凝狀態,增加制劑的穩定性,常用的有枸櫞酸鹽、枸櫞酸氫鹽、酒石酸鹽、酒石酸氫鹽、磷酸鹽等。
3 中葯乳劑穩定性的影響因素與提高方法
乳劑是一種彼此均勻分散的混合液而非真溶液,其中分散相以微小液滴的形式均勻地分散在連成一片的連續相(分散介質)中,主要是有水包油(O/W)型乳劑和油包水(W/O)型乳劑二種。乳劑的物理不穩定性表現為分散液滴可自動由小變大、分層絮凝、轉相、破裂及酸敗等。影響乳劑物理穩定性主要因素分別是:乳化劑的乳化能力、分散介質的粘度、以及溫度等因素。
3.1 乳化劑的選擇與用量考察
乳化劑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劑類乳化劑、天然或合成乳化劑、固體粉末乳化劑三大類;選擇適宜的乳化劑足配製穩定乳劑的重要環節,在選擇時應根據葯物的性質、油的類型、電解質是否存在、欲制備的乳劑的類型、乳劑的黏度以及乳化方法等綜合考慮;乳化劑的用量一般為乳劑量的0.5%一10%,用量少不能夠完全包裹小液滴,形成的乳劑必然不穩定;過量乳化劑可以分配在油水兩相或在油水界面形成液晶,有利於乳劑穩定,但用量過多也可能會引起乳化劑小完全溶解等問題。
乳化劑增加乳劑穩定性的主要作用表現在降低表面張力、形成牢固的界面膜、形成電屏障三個方面。例如:莪術油含有揮發性質的組分,在被乳化後,由於其揮發性更易聚集成大的油滴,而導致破乳。因此,在莪術揮發油亞微乳處方中以泊洛沙姆188與蛋黃磷脂組成復合乳化劑,在乳滴油水界面組成復合乳化劑膜,增加磷脂吸附膜的強度,使乳滴相互之間碰撞時更加穩定,減少粒子之間的聚結作用,改善乳劑的穩定性。
3.2 控制乳滴大小
乳劑的穩定性與乳滴的大小有關,乳滴越小乳劑越穩定,穩定性順序為納米乳>微乳>普通乳。微乳制備過程中加入較高濃度的表面活性劑,可以降低液滴表面張力,得到粒徑均勻、乳滴較小,通過微乳增加中葯復方制劑中難溶性揮發油類葯物的溶解度,可提高中葯復方液體制劑的穩定性,形成的微乳,可穩定分散於制劑中。
3.3 篩選分散相濃度和乳化溫度
一般穩定的乳狀液分散相的濃度為50%左右,25%以下時均易發生不穩定現象,當乳劑中分散相的濃度達到74%以上時,容易轉相或破裂;乳劑適宜的乳化溫度為50一70℃。
4其他因素對液體制劑穩定性的影響
中葯液體制劑多以水為溶媒,易為微生物所污染,產生沉澱、變色和腐敗,影響制劑的穩定性;同時在葯品貯存過程中,光、溫度、濕度、微生物等環境因素對制劑的穩定性也有影響;因此在液體制劑中加入防腐劑,以及選用合適的包裝材料,對保證制劑穩定性和確保葯品質量有重要作用。
4.1 微生物因素
中葯液體制劑受現有生產條件的限制(特別是醫院制劑室)以及中葯原料本身潔凈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含有糖類、蛋白質等物質時,微生物更易在其中滋生與繁殖。液體制劑制備過程中用水應用飲用水、純化水。液體制劑常用的防腐劑為苯甲酸類及尼泊金酯類,苯甲酸或苯甲酸鈉,用量不超過0.3%,尼泊金類0.02%一0.05%,在制劑制備中一般應用苯甲酸鈉和尼泊金乙酯混合防腐。某些揮發油在糖漿中除有矯味作用外,也有一定的防腐性能0.01%的桂皮醛能抑制真菌生長,0.1%可抑制發酵,桔子油和八角茴香油單獨使用(0.3%)都能抑制真菌生長和發酵;在40%的稀糖漿中僅用桔子油0.04%,八角茴香油0.01%和乙醇5%的混合液可以達到抑制真菌生長、發酵的要求。
4.2 包裝材料(容器)
包裝材料與液體制劑的穩定性關系密切,葯品通常貯存於室溫環境中,主要受熱、光和空氣(氧)的影響,易使葯物發生氧化、降解。包裝材料通常使用的有塑料、玻璃和金屬。葯品的包裝設計既要考慮外界環境因素對穩定性的影響,又要注意包裝材料和葯物制劑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穩定性變化;在一般情況下,對光敏感的葯物用遮光材料,易氧化的葯物,除注意選擇包裝材料外,還應選用小包裝,甚至單劑量熔封於充CO2或N2氣體的容器中,控制其葯品的質量。
塑料包裝材料中通常含有增塑劑、催化劑、引發劑,如上成份與葯品長期接觸可能會有遷移,尤其是對於液體制劑。目前三類液體葯品不宜用塑料容器:以油劑為溶媒的葯品;乙醇為溶媒的葯品;丙二醇為溶媒的葯品。另外,配製液體制劑時不宜用鋁製品,如果使用鋁製品,由於葯物和配製條件不同,鋁會不同程度的釋入到制劑中,食用後會引起慢性鋁中毒,導致及加重中樞神經、骨骼和血液系統的疾病。用鈉鈣玻璃輸液瓶做內包裝效果較好。
5.結語
液體葯劑是臨床上廣泛應用的一類劑型,具有吸收快,作用較迅速;給葯途徑廣泛,服用方便,易於分劑量,尤其適用於嬰幼兒和老年患者等優點,但復方中葯合劑、糖漿劑、多數口服液、甚至酊劑等存在澄明度差、色澤改變、沉澱、甚至結塊、絮凝以及分層、含量下降等穩定性問題,嚴重影響制劑質馘和用葯安全。因此中葯液體制劑劑型設計時,應根據所含組分理化性質,用葯劑量,進行明確開發,製成穩定的溶液劑、混懸劑、以及乳劑等,以達到確保中葯液體制劑質量,推動中葯液體制劑的現代化、規模化和國際化的發展,實現其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F. 中葯合劑、口服液、糖漿劑有何異同點
合劑是葯材用水或其他溶劑,採用適宜方法提取,經濃縮製成的內服液體制劑。單劑量包裝的合劑又稱口服液。
糖漿劑指含有葯物或芳香物質的濃糖水溶液。含糖量應不低於65%(g/ml), 分類 可分為:單糖漿(85%)、葯用糖漿、芳香糖漿。
G. 中葯制劑前處理提取工序現場檢查主要關注點有哪些
提取、分離、純化工藝。
葯新葯通過審評的大多為6類,處方中葯味相對不多,中葯口服固體制劑的生產過程較化學葯品增加提取、分離、純化工藝。
如提取揮發油、對揮發油進行包合,部分制劑純化精製採用水提醇沉、超濾等工藝,為去除雜質,進一步提高制劑中有效成份的含量。
H. 中葯制劑分析的特點是什麼中葯制劑分析前為什麼要進行提取,純化處理
1.經典的提取分離方法
傳統中草葯提取方法有:溶劑提取法、水蒸汽蒸餾法兩種。溶劑提取法有浸漬法、滲源法、煎煮法、迴流提取法、連續提取等。分離純化方法有,系統溶劑分離法、兩相溶劑舉取法、沉澱法、鹽析法、透析法、結晶法、分餾法等。
2.現代提取分離技術的應用
近年應用於中葯提取分離中的高新技術有:超臨界流體萃取法、膜分離技術、超微粉碎技術、中葯絮凝分離技術、半仿生提取法、超聲提取法、旋流提取法、加壓逆流提取法、酶法、大孔樹脂吸附法、超濾法、分子蒸餾法。
超臨界流體萃取法(SFE):該技術是80年代引入中國的一項新型分離技術。其原理是以一種超臨界流體在高於臨界溫度和壓力下,從目標物中萃取有效成分,當恢復到常壓常溫時,溶解在流體中成分立即以溶於吸收液的液體狀態與氣態流體分開。萃取過程一般分為流體壓縮→萃取→ 減壓→分離四個階段。
與傳統的提取分離法相比較,SFE最大的優點是可在近常溫常壓條件下提取分離不同極性、不同沸點的化合物,幾乎保留產品中全部有效成分.無有機溶劑殘留;產品純度高,收率高,操作簡單,節能;通過改變萃取壓力、溫度或添加適當的夾帶刺,可改變革取制的溶解性和選擇性。
利用SFE提取和分離中葯成分,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關注,並進行了廣泛研究。有關學者對黃山葯中薯蕷皂甙素提取應用超臨界CO2流體萃取和汽油或乙醇法進行比較表明有收率高,提取時間短等方面優點。還有學者報導了採用超臨界CO2從柴胡中提取柴胡揮發油,用SEF-CO2從新疆軟紫草中提取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等。
利用SFE提取和分離中葯有效群體及有效成分具許多優點,但在實際應用方面還較少,還有待於進一步在生產中應用推廣。
膜分離技術:摸分離技術是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分離技術,其分離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學成分分子量差異而達到分離目的.在中葯應用方面主要是濾除細菌、微粒、大分子雜質(膠質、鞣質、蛋白、多糖)等或脫色。該工藝與傳統的醇流工藝比較省去了醇沉工藝中的多道工序,達到除雜的目的,仍然保持了傳統中葯的煎煮和復方配伍具有侵膏乾燥容易、吸濕性小,添加賦形劑少,節約大量乙醇和相應的回收設備,縮短生產周期,減少工序及人員,節約熱能等特點。
超微粉碎技術;超微粉碎技術是利用超聲粉碎、超低溫粉碎技術,使生葯中心粒徑在5~10μm以下,細胞破壁率達到95%。葯效成分易於提取也容易被人體直接吸收,這種新技術的應用,不僅適合於各種不同質地的葯材,而且可使其中的有效成分直接暴露出來,從而使葯材成分的溶出和起效更加迅速完全。中葯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與葯物粉碎度有關,對不同粉碎度的三七進行了體外溶出度試驗。結果表明三七葯材45min溶出物含量和三七總皂甙溶出量大小順序為:微粉>細粉>粗粉>顆粒。
中葯超細粉化的研究開發剛剛起步,常用於一些作用獨特的傳統名貴中葯,如西洋參、珍珠等的粉碎。這些滋補保健中葯微粉化後可使利用率大大提高。
中葯絮疑分離技術:黎波分離技術是在混懸的中葯提取液中加入一種素凝沉澱劑吸附溶液中的懸浮物,以達到提高產品澄明度和質量。如利用殼聚糖為原料製成的絮凝沉澱劑制備丹參。服液的實驗表明,絮凝法工藝在指標成分原兒茶醛的穩定性和經濟指標等方面均優於水提醇沉法。用絮凝法處理中葯肉蓯蓉的水提液,並與醇流法對比,結果表明,絮凝法較好的保留了指標成分。
半仿生提取法:1995年張兆旺等提出了"半仿生提取法"的中葯提取新概念。即從生物葯劑學的角度,將整體葯物研究法與分子葯物研究法相結合,模擬口服給葯後葯物經胃腸道轉運的環境,為經消化道給葯的中葯制劑及計提供了新的提取工藝思路。即先將葯料以一定PH的酸水提取,繼以一定PH的鹼水提取,提取水的最佳PH和其它工藝參數的選擇,可用一種或幾種有效成分結合主要葯理作用指標,採用比例分割法來優選。以芍葯甙、甘草次酸為指標比較芍甘止痛顆粒"半仿生提取法"優於傳統水煎煮法,以小檗鹼、黃芩甙、梔子成為指標。考查寒痛定泡騰沖劑4種提取方法,結果半仿生提取法>半仿生提取醇沉法>水提取法醇沉法。
超聲提取法:超聲提取法是近年來應用到中草葯有效成分提取分離中的一種提取手段,其原理主要是利用超聲增大物質分子運動頻率和速度,增加溶劑穿透力,提高葯物溶出速度和溶出次數,縮短提取時間的浸提方法。與常規提取法(煎煮法、水蒸法、蒸餾法、滲病等)相比,具有提取時間短(<30min),提出率高(增大2~3倍),低溫提取有利於保護有效成分等優點。例如用超聲提高薯蕷皂甙得率的實驗研究表明超聲提取工藝與迴流提取工藝對比分析得知,前者比後者可節約原葯材27%。超聲波從黃勞報中提取黃芩甙的方法,與常規煎煮法相比,無需加熱,縮短了提取時間,提高了得出率。
旋流提取法:此法是採用PT-1型組織攪拌機,攪拌速度為8000r/min。原料不必預先加以粉碎。提取用水溫度分別為20℃和100℃,處理時間20-30min,旋流法(8000r/min)提取側金盞花,對提取液中黃酮類化合物、皂甙、有機酸等進行分析,表明旋流法的提取效率較高。
加壓逆流提取法:此法是將若干提取裝置患聯、溶劑與葯材逆流通過,並保持一定接觸時間的方法。此法可使冬凌草提取滾濃度增加19倍,而溶劑及熱能單耗分別降低 40%和57%。
酶法:酶工程技術是近幾年來用於中葯工業的一項生物技術。中草葯成分復雜,有有效成分,也有如蛋白質、果膠、澱粉、植物纖維等非有效成分。這些成分一方面影響植物細胞中活性成分的浸出,另一方面也影響中葯液體制劑的澄清度。傳統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有機溶劑是出和醇處理方法)提取溫度高,提取率低,成本高,不安全,而用適當的酶,可通過因反應較溫和地將植物組織分解,加速有效成分的擇放提取。選用適當的酶可將影響波體制劑的雜質如澱粉、蛋白質、果膠等分解除去,也可促進某些極性低的脂溶性成分轉移到水溶性甙糖中而有利於提取。這是一項很有前途的新技術,完全適於工業化大生產。在國內,上海中葯一廠用酶法成功制備了生脈飲口服液。
大孔樹脂吸附法;大孔樹脂是近代發展起來的一類有機高聚物吸附劑,70年代末開始將其應用於中草葯成分的提取分離。大孔樹脂的常用型號有:D-101型、D-201 型、MD-05271型、GDX-105型、CAD-40等,其特點是吸附容量大,再生簡單,效果可靠,尤其適用於分高純化甙類、黃酮類、皂甙類.生物鹼類等成分及大規模生產。作為一種分離手段,大孔樹脂吸附分離技術正廣泛地應用於中葯生產中。將大孔樹脂吸附用於銀杏葉的提取,提取物中銀杏黃酮含量穩定在26%以上。用大孔樹脂吸附測量三七及其制劑冠心寧總皂甙,試驗證明:D-101型吸附樹脂對三七、人參三萜皂甙在水溶液中不僅吸附快、解吸也快,而且吸附容量相當可觀,方法簡便有效,用於分高純化植物中皂甙一定價值。
超濾法:超濾技術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以多孔性半透膜--超濾膜。作為分離介質的腰分離技術,具有分離不同分子量分子的功能。其特點是:有效膜面積大、濾速快,不易形成表面濃度極化現象,無相態變化,低溫操作破壞有效成分的可能性小,能耗小等。近幾年來,國內科學者將其應用於中葯提取液的澄清分離,效果良好,可與其他分離方法如高速高心法,醇處理法等結合用於中葯液體制劑的澄清分離,提取,濃縮。而且還可用於除菌除熱原。目前該技術在中葯生產中應用剛剛起步,試驗研究較多,用於大規范生產,及設備使用率,工藝術條件等方面,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提高。
分子蒸餾技術。此技術同於一種高新技術。在分離過程中,物料處於高真空、相對低溫的環境,停留時間短,損耗極少,故分子蒸餾技術特別適合於高沸點,低熱敏性物料,尤其是揮發油類,如玫瑰油、藿香油。該技術在我國屬起步階段,但隨著分子蒸餾裝置的國產化,必將加快推廣應用。
3.提取分離方法的展望
當今,回歸自然的熱潮席捲全球,天然葯物在治療和保健方面受重視,為中葯新的研究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我國正在逐步落實中葯現代化的實現措施,而中葯有效群體和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研究和應用亦是中葯在制劑現代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所以在中葯制葯行業,引進新的提取分離技術,將有利於改善傳統提取分離方法的不足,相對保持了原生物體中固有的有效群體的自然組成,從而提高了中葯的療效,解決長期以來中葯在前期研究時療效好,後期工業化生產後療效差的根本原因。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技含量較高的提取分離技術,常會通過有機的組合,聯用於中葯的提取工作。另外,中葯的研究又離不開提取分離技術。而提取分離技術又對中葯的開發及現代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快新的提取分離方法的研究,就是加快實現中葯現代化的步伐。
I. 中葯葯劑學中湯劑與合劑的根本區別在哪
湯劑是指將葯物用煎煮或浸泡後去渣取汁的方法製成的液體劑型。湯劑是我國應用最早、最廣泛的一種劑型。湯劑適應中醫的辨證施治,隨症加減的原則。湯劑具有制備簡單易行,吸收快,能迅速發揮葯效。 合劑指中葯復方的水煎濃縮液,或中葯提取物以水為溶媒配製而成的內服液體制劑。可分為溶液型合劑、混懸型合劑、膠體型合劑、乳劑型合劑。合劑在湯劑基礎上有所發展和改進,保持了湯劑用葯特點,服用量較湯劑小,可以成批生產,省去臨時配方和煎煮的麻煩。
滿意請採納
J. 中葯合劑可以兌水喝嗎
當然不可以啦!
兌了水後,濃度就稀釋了,葯效會受到影響的!用「喂葯器」嘛!
至於傷不傷胃這問題,得看葯里有什麼成分!清肺熱祛痰的合劑最好飯後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