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圖所示U形管中間是半透膜(只允許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過),兩側各加入等量的0.1mol/L的蔗糖.如果再
1、由於酶具有專一性,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形成葡萄糖和果糖,澱粉酶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內因此在左右兩側分容別加入等量、少量的蔗糖酶和澱粉酶,左側由蔗糖水解,使物質的量的濃度升高,滲透壓升高,水分子從右側進入左側,左側液面升高,又由題意知,葡萄糖分子能透過半透膜,因此由於葡萄糖分子通過半透膜進入右側,左側液面下降,最後達到相對穩定液面不變;
2、由題意知,葡萄糖分子可以通過半透膜,因此半透膜兩側都有葡萄糖,葡萄糖是還原糖,兩側分別加入等量的本尼迪特試劑並水浴加熱後,均呈現紅黃色.
故選:A.
Ⅱ 相同體積和濃度的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只允許水和葡萄糖通過)隔開,開始及一段時間後的現象
老大,半透膜既然能讓葡萄糖通過那說明葡萄糖溶液放入水中後擴散到水溶液中去最後形成版等濃度溶液權,因此在重力作用下不但不會上升反而會下降,而蔗糖就不同了,它始終與水溶液保持著一定的濃度差,所以會上升。
```恩```,濃度包括體積、質量、物質的量等,如果是質量濃度,且葡萄糖不能通過半透膜時,你的認為才正確。
Ⅲ 有沒有隻允許水分子通過而不能讓硝酸鉀通過的半透膜
我怎麼感覺沒有水分子過不去的半透膜吧
Ⅳ 有沒有隻允許通過水分子的半透膜推薦
有一種用於凈化水的膜材料——反滲透膜
反滲透裝置是用足夠的壓力回使溶液中的溶劑(一般是答水)通過反滲透膜(或稱半透膜)而分離出來,因為這個過程和自然滲透的方向相反,因此稱為反滲透。 反滲透法能適應各類含鹽量的原水,尤其是在高含鹽量的水處理工程中,能獲得很好的技術經濟效益。反滲透法的脫鹽率提高,回收率高,運行穩定,佔地面積小,操作簡便,反滲透設備在除鹽的同時,也將大部分細菌、膠體及大分子量的有機物去除。
反滲透設備是將原水經過精細過濾器、顆粒活性碳過濾器、壓縮活性碳過濾器等,再通過泵加壓,利用孔徑為1/10000μm(相當於大腸桿菌大小的1/6000,病毒的1/300)的反滲透膜(RO膜)。
望採納,謝謝。
Ⅳ 如果半透膜只允許水分子通過,a側為10%的葡萄糖溶液,b側為10%的蔗糖溶液,開始兩邊液面高度相同
答得都不對
原理是蔗糖的水解 水解為葡萄糖 後蔗糖液面降低
最終濃度葡萄糖那邊大
Ⅵ 5. 用只允許水分子透過的半透膜將0.10mol.L-1蔗糖溶液(左池)與0.010mol.L-1蔗糖溶液(右池)隔開
右池到左池
滲透作用發生在有半透膜和濃度差的地方。
既然有濃度差,就說回明半透膜答兩邊分子的濃度不同。因為半透膜只允許水分子通過而不允許溶質分子通過,而濃度差要平衡為零,所以為了使兩邊濃度相等,溶質分子不能動那就只有水分子動了,所以水在滲透作用中從低濃度到高的。
Ⅶ 在中間隔有半透膜(只允許水分子通過)的水槽,A、B兩側分別加入等質量濃度的葡萄糖溶液和麥芽糖。然後在
選B
生物膜的抄功能特點是具有選擇透過性:大分子物質不能通過,小分子物質可以通過。
滲透作用:兩種不同濃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水分子從低濃度(指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通過半透膜進入高濃度溶液中的現象。
因麥芽糖的分子量比葡萄糖大,所以等質量分數的葡萄糖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大於麥芽糖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由於滲透,所以水由低濃度一側向高濃度一側轉移,即加酶前A側上升,
加酶後1分子麥芽糖轉為2分子葡萄糖,由於麥芽糖的摩爾質量小於葡萄糖摩爾質量的2倍,當兩者溶質的質量相等時,加酶水解後B側葡萄糖的物質的量濃度大於A側葡萄糖的物質的量濃度,最後還是B側液面高於A側.
Ⅷ 有沒有隻允許通過水分子的半透膜急!謝謝!~
有一種用於凈化水的膜材料——反滲透膜
反滲透裝置是用足夠的壓力使溶液中的溶劑(一專般是水)通過反滲透屬膜(或稱半透膜)而分離出來,因為這個過程和自然滲透的方向相反,因此稱為反滲透。 反滲透法能適應各類含鹽量的原水,尤其是在高含鹽量的水處理工程中,能獲得很好的技術經濟效益。反滲透法的脫鹽率提高,回收率高,運行穩定,佔地面積小,操作簡便,反滲透設備在除鹽的同時,也將大部分細菌、膠體及大分子量的有機物去除。
反滲透設備是將原水經過精細過濾器、顆粒活性碳過濾器、壓縮活性碳過濾器等,再通過泵加壓,利用孔徑為1/10000μm(相當於大腸桿菌大小的1/6000,病毒的1/300)的反滲透膜(RO膜)。
望採納,謝謝。
Ⅸ 如圖為滲透作用實驗,此半透膜只允許水分子和單糖分子通過,向a側加入質量分數為5%的蔗糖溶液,向b側加入
剛開始,抄兩側的濃度和體積相同,所襲以兩側的溶質的質量相同,由於蔗糖是二糖,分子量大於葡萄糖,所以b側的葡萄糖分子數多於a側的蔗糖分子數,b側水分子數少於a側,所以水由多向少擴散直至ab兩側水分子數相同,所以a低於b.隨著時間推移,此半透膜只允許水分子和單糖分子通過,所以a側的蔗糖分子不能透過半透膜進入b側,而b側的葡萄糖分子可以進入a側,最終a側高於b側.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