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樹脂中增加不同聚合物間相容性的添加劑有哪些
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混合時,不產生相斥分離現象的能力.
添加劑分子在聚專合物母體中,以分子級相屬混溶的性質稱為相容性.相容性好,是指添加劑(如溶劑、增塑劑等)能長期、穩定、均勻地存在於系統中.相容性不好,液態樹脂會出現分層現象.塑料製品的析出物若為固體,稱為「噴霜」,若為液體,稱為「出汗」,均影響產品質量和外觀.
❷ 酚醛樹脂添加劑有哪些、、
冰晶石,重晶石,硫化鐵
加入銅粉也可以增加粘合強度
銅本身熔點高 導熱性好,磨削過程中產生的瞬時高溫可以能過銅迅速傳給磨具的基體 熱量散失快 從面減輕了磨削區的局部過熱現象 提高了結合劑的耐熱性能,銅與樹脂發生化學吸咐 粘合性很好,而且銅的熱脹系數與聚醯亞胺很接近,以銅為填料大大提高了樹脂砂輪的強度。
❸ 常見9大塑料添加劑有哪些
添加劑主要有以下幾種分類:
1、抗氧化劑(Antioxidant)
塑料中的不飽和雙鍵受氧原子、熱與光的侵襲而引起斷裂產生自由基,由此引起連鎖反應,使分子鏈斷裂或形成鏈交聯,而導致塑料成品的強度降低或變脆。抗氧化劑的功能就在於延緩塑料因氧化而分解,延長塑料產品的壽命。
塑料工業所用的抗氧化劑依功能可區分為:
(1)氧化連鎖反應抑制劑:如烷基酚(Alkyl phenol)、丁基化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簡稱BHT)、芳香胺類(Aromaticamines)、苯基–B-耐胺(Phenyl-B-Naphtylamine)、烷對錕(Alkyl quinone)、烯基雙酚(Alkylene bisphenol)、烷基酚硫醚(Alkyl phenolthioether)、水楊酸苯指(Phenyl salicylate)等。
(2)過氧化物分解劑:如劉醇急硫醚系、硫丙酸酯(Thio propionate ester)、有機亞磷酸化合物(Organic phosphites)、二硫磺酸鹽系等。
(3)重金屬不活性化劑:如醯胺化物、聯氨化物、芳香族胺系化合物等。
2、抗靜電劑(Antistatic agent)
抗靜電劑的主要功能是賦予塑料產生導電性,以使其避免因摩擦而造成靜電的積存。常用的抗靜電劑有四級銨鹽(Quaternaryammoniumsalt)、乙氧化胺類、脂肪酸酯類與磺化臘類(Sulfonated wax)等。
3、發泡劑(Blowingagent)
塑料用發泡劑主要有三類:
①氮氣、二氧化碳、及空氣,直接壓入塑料熔膠中使發泡;
②揮發性液體如丁烷、戊烷、石油醚、二氟二氯甲烷等,在升溫後即揮發膨脹,而使塑料體發泡,常見的聚苯乙烯泡綿即屬於這類型;
③分解性化學發泡劑,這類發泡劑一般為固體粉末,它們在加熱時即分解放出氣體(通常為氮或二氧化碳),而使塑料產生細胞狀結構,並減輕重量。
該類發泡劑多為有機的偶氮化合物,如偶氮雙甲醯胺(Azodicarbonamide)、偶氮雙異丁晴(Azobisisobutyro-nitrile簡稱AIBN)。發泡的塑料主要有:ABS、PS、PVC、PU、EVA、PE、PP等。
4、阻燃劑(Flameretardant)
當添加難燃劑的塑料暴露於火焰時,能自行抑制火焰的蔓延,防止煙霧的形成,當火焰去掉時燃燒便會停止。
塑料使用的難燃劑原理大致可分三種:
(1)反應型(Reactivetype)的難燃劑可與氧反應形成惰性氣體,籠罩在燃燒物四周,降低燃燒物氧氣含量,以達到終止燃燒的目的。凡是燃燒時能產生CO、CO2、NH3及鹵素化合物,如PVC、PU泡綿、聚酯或環氧樹酯等均選用本法。
(2)非反應型(Non-Reactivetype)的難燃劑是含有鹵素、磷、氮或硼的化合物,當發生燃燒時,就能分解出一種惰性物,披蓋在塑料燃燒物表面,形成一層障礙物,以隔絕外界之氧氣,達到耐燃之目的。
(3)含水氧化物如氧化鋁的難燃劑遭遇燃燒時,可放出水氣,吸收燃燒過程之熱氣,使燃燒物周圍溫度降低而達抑制火焰的蔓延,防止煙霧形成。
5、潤滑劑(Lubricant)
滑劑可分為內部滑劑與外部滑劑,內部滑劑最主要的功能是改善樹脂的內流動性,減少樹脂分子鏈間的內摩擦,如脂肪酸脂類(硬脂酸單甘油酯);外部滑劑在降低樹脂對加工機械之黏著,並提高產品表面的光滑易於脫模,如HoechstWax。
6、耐沖擊改質劑(Impactmodifier)
耐沖擊改質劑通常是具有特殊性的樹脂以混煉(Compounding)方式添加,而改善塑料的耐沖擊性。耐沖擊改質劑常常影響到塑料的耐熱性、流動性或加工性,選擇時必須慎重。
7、增塑劑(Plasticizer)
絕大部分合成樹脂具有可塑性,但可塑性的大小卻不相同,為了使樹脂易於塑化和賦予製品柔軟性,一般在樹脂中加入一些低分子物質,這些低分子物稱為增塑劑。增塑劑是液體或低熔點物質,與樹脂應有較好的混溶性。常用的增塑劑由鄰苯二甲酸酯類、脂肪族二元酸酯類、磷酸酯類、氯化石蠟等。
8、著色劑(Coloring agent)
是為了美化和裝飾塑料而在物料中加入的含色料的添加劑稱為著色劑。
9、填料(Filling material)
是加於塑料的配合料中以降低成本,有時也可增進塑料的物理性能,如硬度、剛度及沖擊強度的相對惰性的物質稱為填料。最常用的填料有粘土、硅酸鹽、滑石、碳酸鹽等。
❹ 酚醛樹脂軟化劑有那些
軟水樹脂是專用於軟化硬水的一種專用樹脂,通過離子交換技術,使水的硬度小於50 mg/L(CaCO3) 。軟化劑是在較高化學發泡劑水的用量下具有軟化效艱的泡沫添加劑。一般同時通過降低異氰酸酯用量和泡沫硬度達到目的。它們基本上用於低指數配方,溶於水,可在配方中使用較多的水和較少的發泡劑或完全取消物理發泡劑)獲得所需的泡沫硬度。軟化劑可分為化學軟化劑和物理軟化劑。化學軟化劑能切斷少數橡膠烴的分子鏈,是一種弱的塑解劑。物理軟化劑主要是削弱橡膠烴分子間力,起潤滑劑的作用。工業上更為常用的是物理軟化劑。
加聚物樹脂
乙烯基樹脂,如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
縮聚物樹脂
酚醛樹脂、聚酯樹脂、聚醯胺樹脂等。
❺ 塑料中的助劑有哪些分別有什麼作用
塑料助劑又叫塑料添加劑,是聚合物(合成樹脂)進行成型加工時為改善其加工性能或為改善樹脂本身性能所不足而必須添加的一些化合物。
1、增塑劑(塑化劑)
這是塑料領域最常聽到的添加劑,前幾年的台灣塑化劑事件似乎猶在耳邊。
塑料如果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可以塑形的材料,增塑劑也可理解為增加塑料的可塑性。
塑料的主體都是高分子,沒有例外;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其實就是說分子量特別大,微觀上來理解的話就是具有非常非常長的分子鏈,最基本的形狀就是蜈蚣那樣。宏觀來講,密集恐懼症躲開,其他人可以想像一下成千上萬條蜈蚣纏繞的感覺(腦子嗡地炸了,緩下先,還是換辮子做比喻吧,忽略側鏈了);
辮子纏繞得太緊就不易變形了,所以要從麻花辮編成雙馬尾,首先就要把辮子稍微解開一些,對於高分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加熱,然後重新把辮子紮起來——也就是定型,例如吹塑、擠出等方法。
可是高分子的性能各異,有些高分子在「解開」的過程中很容易變質,最突出的就是PVC,一般要加熱到170度才能加工,可140度時這貨就開始放出氯化氫了,也就是鹽酸氣,很讓人不省心。我們想一想,如果頭發睡了一覺醒來纏在一起梳不開該怎麼辦?或許有人會將此作為新發型頂著出去,但更多人會選擇洗頭。所以科學家們也想到這一招,往PVC里加點增塑劑,就可以在140度條件下進行加工了。
增塑劑的挑選也是一門學問,就像我們不可能用芝麻油洗頭一個道理,PVC所用的增塑劑大部分都是鄰苯二甲酸酯類,包括人人喊打的DEHP。既是談作用,此處不再多說健康的話題了。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增塑劑比較容易析出,影響產品質量,即便不析出,塑料的強度也下降了,所以塑料加工企業都是本著能不加就不加的態度,從用量來講,PVC與PVDC兩種塑料所用的增塑劑大概佔到增塑劑行業的90%用量以上,也能從反面印證這一點。所以,對於「塑料都含塑化劑」的說法還是要抱著懷疑的眼光去看。
2、增韌劑
很容易與增塑劑混淆,有一些增塑劑確實也可當增韌劑這么用,這時因為兩者的原理通常都是改變高分子的結晶性。但具體到產品參數而言,兩者其實是不同的。
還是以頭發來比喻,增塑劑相當於水,主要管的是加工過程,而增韌劑相當於護發素,主要管的是後面的應用過程。
有些塑料很脆,使用的時候跟玻璃一個感覺,摔地上就碎,顯然應用起來不是很舒服,很多人喜歡塑料製品不就圖個不容易摔壞么。增韌劑存在的任務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對於PVC塑料而言,增塑劑也是增韌劑,但其他塑料的增韌劑就五花八門了,有的直接就是用橡膠這樣的高分子作為增韌劑。
3、抗氧劑
關心方便麵食品健康問題的話,應該聽說過BHT這種物質,前幾年曾經被報導過。
BHT是最常見的酚類抗氧劑,塑料工業中使用得極為普遍,材料加工行業中這幾乎是必需品。
塑料是有機高分子,分子其實是蠻脆弱的,如果高溫狀態下遇到氧氣這樣的流氓是很危險的,就好像穿著很簡單的妙齡少女走到了夜深人靜的大街上。我們都知道某些不該發生的事情罪魁禍首是氧氣,跟高分子自己無關,但氧氣勢力實在太大,地球離不開它,所以只好給高分子多穿點衣服,也就是抗氧劑,真的遇到氧氣的時候,脫下外套,然後金蟬脫殼,避免發生更壞的後果。
這基本就是抗氧劑的作用了。當然,現實中的氧化劑不只是氧氣這一種。
4、阻燃劑
阻燃劑在塑料工業中的應用並不多,但確實很重要,如果我們的塑料加工行業都能按照標准生產阻燃性塑料,很多火災的危害都會下降。所以還是再添一句私貨:目前國內塑料加工行業的添加劑問題不僅僅是濫加,還有錯加和少加的問題,而且後面兩個問題更嚴重,添加劑對我們的保護作用絕對大於危害。
阻燃劑的作用就簡單了,阻止燃燒速度,很多是含磷含氯的物質,快速生成自由基,從而阻止火源擴散。
5、著色劑
這個就更簡單了:給塑料上色的作用。
但休要簡單看待上色這個問題,性能與美觀是塑料加工中最為重要的兩個方向,性能決定用途,美觀卻決定利潤,所以對於具體的企業來說,後者有時反而更受關注。如果我們看到一部手機,外殼的上色不均勻,很可能就不會去買,至於耐不耐摔,反正就算是在砸核桃神器的那個品牌櫃台,我也沒見過有人買手機的時候去試驗外殼的強度。
關於著色劑還有很多不同的稱呼:顏料、顏填料、染料、色漿、色母等,萬幸的是,它們的含義都不一樣——所以高分子專業的童鞋們,你們的記憶力還好嗎?這里就不展開了。
6、增強劑(補強劑)
大多數時候口頭稱呼的填料也都是指增強劑,其作用就是增加塑料的強度。
強度不同於硬度,這一點要區分的,大多數塑料使用過程中都不要求硬度,但除了食品袋的撕口位置,一般塑料對強度的要求都很高。
大多數時候,增強劑同時還能降低塑料的成本,因為常用的增強劑,包括碳酸鈣、滑石粉、石墨或炭黑,以及二氧化硅等都比較便宜。當然,這些物質能增強,靠的是它們與高分子直接的相互作用,不能無限添加,加多了強度也會下降。
它們一般也都無害。
7、交聯劑
交聯劑其實也能稱作增強劑,因為對於最終成型的材料而言,它也起到了類似效果。
但與一般填料不同,交聯劑與高分子之間發生的是化學反應。通過交聯這樣的化學反應,塑料的定型變得更加穩固。
如果還用前面的頭發做例子,一般的定型就是用頭繩扎了起來,一跑步可能就會松開,而交聯劑就像夾子,作用力比較牢固。
8、光穩定劑
紫外光這種高能電磁波能讓不少高分子出現斷鏈現象,光穩定劑就是為了處理這個問題。
9、熱穩定劑
與第8條類似,只是斷鏈反應的能量來源變成高溫。
10、發泡劑
吃過泡麵吧,面是怎麼泡起來的呢?當然不是發泡劑的功勞。
這里要說的是泡麵盒,這種泡沫塑料是怎麼來的。一般塑料都是實心的,要想做成像饅頭一樣的發泡塑料,顯然不能靠酵母,怕是酵母也不可能在塑料加工工藝中生存——於是發泡劑就充當了這樣一種酵母的作用,當然發泡機理就很多樣了,常見的發泡氣體有二氧化碳、氮氣、氨氣等。要描述清楚發泡工藝,足可寫出一本書。
11、潤滑劑
主要也是加工過程中使用,與增塑劑有點類似——增塑劑降低了分子間的摩擦力,而潤滑劑不僅可以降低分子間摩擦力,還可以降低分子與容器間的摩擦力。
12、抗靜電劑
與阻燃劑其實可以類比,也是一種用量不算大,但在特殊場合卻極為重要,特別是電子元器件中,作用是為了降低塑料表面的靜電積聚。
❻ PVC樹脂線纜塑料常用添加劑有哪些
PVC材料是一種非結晶性材料。 PVC材料在實際使用中經常加入穩定劑、潤滑劑版、輔助加工劑、色料、抗沖擊權劑、碳酸鈣、安定劑、(也叫穩定劑 固體和液體兩種)、增塑劑(dop dinp dodp 大豆油等)、滑劑(內滑和外滑)、阻燃劑(主要是三氧化二銻)及其它添加劑。值得注意的是PVC是聚氯乙烯塑料,色澤鮮艷、耐腐蝕、牢固耐用,由於在製造過程中增加了增塑劑、抗老化劑等一些有毒輔助材料,故其產品一般不存放食品和葯品。
❼ 常見的塑料添加劑的種類有哪些
塑料助劑在塑料中加入助劑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善加工性能,提高使用效能和降低成本。助劑在塑料用料中所佔比例較少,但對塑料製品的質量卻有很大影響。不同種類的塑料,因成型加工方法以及使用條件不同,所需助劑的種類和用量也不同。主要的助劑有以下幾類:
1、穩定劑
我們都知道塑料製品在加工、貯存和使用過程中,在光、熱、氧的作用下,會發生褪色、脆化、裂開的老化現象。為延緩和阻止老化現象的發生,必須加入穩定劑。主要用來防止熱老化的,叫熱穩定劑;主要用來防止氧化老化的,叫做抗氧劑;主要用來防止光老化的,叫做光穩定劑,它們統稱為穩定劑。
當今性能最優秀的塑料穩定劑是甲基錫熱穩定劑(簡稱181),對硬質聚乙烯(pvc)的壓延,擠塑,注塑和吹塑成型都非常有效。又由於它安全性高,所以特別用於食品包裝和高清晰度的硬質聚乙烯製品,同時,它也被普遍應用於塑料門窗,上水管道,裝飾材料中,以取代其他高毒性的塑料熱穩定劑。它在美國,歐洲,日本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幾年,181甲基錫熱穩定劑在我國開始大量應用。
2、增塑劑
增塑劑能增加塑料的柔軟性、延伸性、可塑性,降低塑料流動溫度和硬度,有利於塑料製品的成型。常用的有苯二甲酸酯類、癸二酸酯類、氯化石蠟及樟腦等。我們最常見的是樟腦。
3、阻燃劑
能夠提高塑料耐燃性的助劑叫做阻燃劑。含有阻燃劑的塑料大多數具有自熄性,或燃燒速率減緩等。常用的阻燃劑有氧化銻及鋁、硼的化合物,鹵化物和磷酸酯、四氯苯二甲酸酐、四澳苯二甲酸酐等。
4、抗靜電劑
抗靜電劑起著消除或減少塑料製品表面產生靜電的作用。抗靜電劑大多數是電解質,它們與合成樹脂的相溶性有限,這樣可以遷移至塑料表面,達到吸潮和消除靜電的作用。
5、發泡劑
塑料發泡劑是一種在一定溫度下可以氣化的低分子有機物,如二氯二氟甲烷;或者受熱時會分解出氣體的有機化合物。這些氣體留在塑料基體中便形成有許多細微泡沫結構的泡沫塑料。常用的有偶氮化合物、亞硝基化合物等。
6、著色劑
著色劑用於塑料的著色。主要起美化、修飾作用。塑料製品中約有80%是經過著色後製成最終製品的。
7、潤滑劑
潤滑劑是為了改善塑料加熱成型時的脫模性和提高製品的表面光潔度而加入的物質。常用的潤滑劑有:硬脂酸及其鹽類、石蠟、合成蠟等。
8、增強材料和填料
在許多塑料中,增強材料和填料佔有相當的比重,尤其是增強塑料和鈣塑材料。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塑料製品的強度和剛性,一般加入各種纖維材料或無機物。最常用的增強材料有:玻璃纖維、石棉、石英、炭黑、硅酸鹽、碳酸鈣、金屬氧化物等。
❽ 環氧樹脂常用固化劑
環氧樹脂固化劑 是與環氧樹脂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網狀立體聚合物,把復合材料骨材包絡在網狀體之中. 使線型樹脂變成堅韌的體型固體的添加劑。包括多種類型。 環氧樹脂固化劑分類: (1)鹼性和酸性類固化劑 鹼性類固化劑 包括脂肪族二胺和多胺、芳香族多胺、其它含氮化合物及改性脂肪胺。 酸性類固化劑 包括有機酸、酸酐、和三氟化硼及其絡合物。 (2)加成型和催化型固化劑 加成型固化劑 這類固化劑與環氧基發生加成反應構成固化產物一部分鏈段,並通過逐步聚合反應使線型分子交聯成體型結構分子,這類固化劑又稱瓜型固化劑。 催化型固化劑 這類固化劑僅對環氧樹脂發生引發作用,打開環氧基後,催化環氧樹脂本身聚合成網狀結構,生成以醚鍵為主要結構的均聚物。 (3)顯在型固化劑和潛伏型固化劑 顯在型固化劑為普通使用的固化劑,又可分為加成聚合型和催化型。所謂加成聚合型即打開環氧基的環進行加成聚合反應,固化劑本身參加到三維網狀結構中去。這類固化劑,如加入量過少,則固化產物連接著末反應的環氧基。因此,對這類固化劑來講,存在著一個合適的用量。而催化型固化劑則以陽離子方式,或者陰離子方式使環氧基開環加成聚合,最終,固化劑不參加到網狀結構中去,所以不存在等當量反應的合適用量;不過,增加用量會使固化速度加快。 潛伏型固化劑指的是與環氧樹脂混合後,在室溫條件下相對長期穩定(一環氧樹脂般要求在3個月以上,才具有較大實用價值,最理想的則要求半年或者1年以上),而只需暴露在熱、光、濕氣等條件下,即開始固化反應。這類固化劑基本上是用物理和化學方法封閉固化劑活性的。在顯在型固化劑中,雙氰胺、己二酸二醯肼這類品種,在室溫下不溶於環氧樹脂,而在高溫下溶解後開始固化反應,因而也呈現出一種潛伏狀態。所以,在有的書上也把這些品種劃為潛伏型固化劑,實際上可稱之為功能性潛伏型固化劑。因為潛伏型固化劑可與環氧樹脂混合製成一液型配合物,簡化環氧樹脂應用的配合手續,其應用范圍從單包裝膠黏劑向塗料、浸漬漆、灌封料、粉末塗料等方面發展。潛伏型固化劑在國外日益引起重視,可以說是研究與開發的重點課題,各種固化劑改性新品種和配合新技術層出不窮,十分活躍。
❾ 添加劑都有哪些
摻入樹脂配製膠粘劑,使之改進或增加某些性能的物質。木材膠粘劑中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固化劑
在樹脂從液態的小分子變為固態不溶不熔大分子過程中起催化作用或交聯作用的物質。如氯化銨、六亞甲基四胺等。(見固化劑)
填充劑
摻入膠粘劑中不起化學反應的物質。能調節粘度、分散應力、降低成本,如核桃殼粉、椰子殼粉等。
增量劑
為本身具有一定膠粘作用的物質。摻入樹脂中,可減少樹脂在膠粘劑中的用量,調節粘度,分散應力,降低成本。常用的有小麥粉、脫脂黃豆粉、山芋粉、血粉等。
預壓劑
系增加初粘度的物質,如硼酸等。
增粘劑
用以增加膠液粘度,提高膠粘劑的保水率的物質。如聚乙烯醇、澱粉、羧甲基纖維素鈉、甲基纖維素等。
偶聯劑
能同時與極性物質和非極性物質產生一定結合力的物質。膠粘劑中加入偶聯劑,能提高膠接強度和擴大使用范圍。酚醛樹脂膠粘劑常用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苯氨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乳酸等。
增韌劑
能與膠粘劑中的主體樹脂起反應並改進其脆性的化合物。有些增韌劑能降低膠固化時的放熱作用和降低膠的內應力。常用的有不飽和聚酯樹脂、橡膠類、縮醛樹脂等。
增塑劑
經溶劑作用,增進膠粘劑的柔韌性和流動性,降低熔融粘度的物質。如鄰苯二甲酸酯等。
抗氧劑
用以防止膠粘劑在常溫或升溫條件下曝露於空氣或氧氣中被氧化的物質。又稱防老劑。如受阻雙酚、有機亞磷酸酯等。
防霉劑
防止膠液長霉的葯劑。如五氯酚、有機錫等。一般都有毒。甲醛系膠不加,在含有纖維素衍生物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中要適量添加。
阻燃劑
為滯緩木材、膠粘劑等著火的葯劑。如磷酸銨、三氧化二銻等。
阻滯劑
可減緩膠粘劑中化學反應以延長適用期或貯存期的物質。如尿素衍生物和甲醇等。
捕醛劑能與膠粘劑中的游離甲醛反應而減少逸出醛量的物質。如亞硫酸氫鈉、氨和銨鹽等。
乳化劑
促使兩種或多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形成穩定乳濁液並增進乳濁液穩定性的物質。乳化劑是表面活性劑的一種,能減低兩相之間的界面張力,如磺化油、烷基苯酚環氧乙烷縮合物(OP)等。
分散劑
使某種物質分散於水等介質中而形成膠體溶液的物質。它由於能降低微粒或微珠間的粘合力而防止絮凝。如六偏磷酸鈉、聚氧乙烯蓖麻油等。
潤濕劑能使固體物料更易被液體浸濕,降低兩者之間表面張力的物質。又稱滲透劑。一般是表面活性物質,如磺化油、大豆卵磷酯等。
發泡劑
使膠粘劑產生蜂窩狀結構的任何單一物質或混合物。如碳酸氫鈉等。
消泡劑
用以減少膠液中泡沫或使泡沫消失的葯劑。如磷酸三丁酯、有機硅乳液等。
觸變劑
賦予膠液觸變性能的物質。如活性白泥、樹皮粉及水解玉米芯殘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