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四種方法
1、鹽析法:
鹽析法的根據是蛋白質在稀鹽溶液中,溶解度會隨鹽濃度的增高而上升,但當鹽濃度增高到一定數值時,使水活度降低,進而導致蛋白質分子表面電荷逐漸被中和,水化膜逐漸被破壞,最終引起蛋白質分子間互相凝聚並從溶液中析出。
2、有機溶劑沉澱法:
有機溶劑能降低蛋白質溶解度的原因有二:其一、與鹽溶液一樣具有脫水作用;其二、有機溶劑的介電常數比水小,導致溶劑的極性減小。
3、蛋白質沉澱劑:
蛋白質沉澱劑僅對一類或一種蛋白質沉澱起作用,常見的有鹼性蛋白質、凝集素和重金屬等。
4、聚乙二醇沉澱作用:
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鈉等水溶性非離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質發生沉澱作用。
(1)羅氏蛋白純化樹脂擴展閱讀: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有機大分子,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它是與生命及與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物質。
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參與。蛋白質占人體重量的16%~20% ,即一個60kg重的成年人其體內約有蛋白質9.6~12kg。
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氨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並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
㈡ 蛋白純化產品哪家公司好
西安藍曉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在環保領域堅持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不斷完善產品性能,優化產品應用技術。值得廣大客戶的信任。西安藍曉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國離子交換與吸附樹脂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致力於分離純化材料及系統技術,為用戶提供分離純化完整解決方案.
㈢ 做ni柱蛋白純化時加樹脂0.5ml可以么
Ni離氫氧根離反應氫氧化鎳沉澱所Ni柱需要先用EDTA螯合掉鎳離再用氫氧化鈉沖洗避免沉澱物質堵塞柱
另外羅氏產 cOmplete His 直接用NaOH沖洗
㈣ 蛋白質純化儀
蛋白質純化與結晶的原理 獲得蛋白質的晶體結構的第一個瓶頸,就是制備大量純化的蛋白質(>10mg),其濃度通常在10mg/ml以上,並以此為基礎進行結晶條件的篩選。運用重組基因的技術,將特定基因以選殖(clone)的方式嵌入表現載體(expression vector)內,此一載體通常具有易於調控的特性。之後再將帶有特定基因的載體送入可快速生長的菌體中,如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在菌體快速生長的同時,也大量生產表現載體上的基因所解譯出之蛋白質。一般而言純度越高的蛋白質比較有機會形成晶體,因此純化蛋白質的步驟就成為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 在取得高純度的蛋白質溶液後,接下來就是晶體的培養。蛋白質晶體與其他化合物晶體的形成類似,是在飽和溶液中慢慢產生的,每一種蛋白質養晶的條件皆有所差異,影響晶體形成的變數很多,包含化學上的變數,如酸鹼度、沉澱劑種類、離子濃度、蛋白質濃度等;物理上的變數,如溶液達成過飽和狀態的速率、溫度等;及生化上的變數,如蛋白質所需的金屬離子或抑制劑、蛋白質的聚合狀態、等電點等,皆是養晶時的測試條件。截至目前為止,並無一套理論可以預測結晶的條件,所以必須不斷測試各種養晶溶液的組合後,才可能得到一顆完美的單一晶體。 蛋白質晶體的培養,通常是利用氣相擴散法(Vapor Diffusion Method)的原理來達成;也就是將含有高濃度的蛋白質(10~50mg/ml)溶液加入適當的溶劑,慢慢降低蛋白質的溶解度,使其接近自發性的沈澱狀態時,蛋白質分子將在整齊的堆棧下形成晶體。舉例來說,我們將蛋白質溶於低濃度(~1.0M)的硫酸銨溶液中,將它放置於一密閉含有高濃度(~2.0M)硫酸銨溶液的容器中,由氣相平衡,可以緩慢提高蛋白質溶液中硫酸銨的濃度,進而達成結晶的目的。 蛋白質晶體在外觀上與其他晶體並無明顯不同之處,但在晶體的內部,卻有很大的差異。一般而言,蛋白質晶體除了蛋白質分子外,其他的空間則充滿約40%至60%之間的水溶液,其液態的成分不僅使晶體易碎,也容易使蛋白質分子在晶格排列上有不規則的情形出現,造成晶體處理時的困難及繞射數據上的搜集不易等缺點。但也由於高含水量的特性,讓蛋白質分子在晶體內與水溶液中的狀態,極為相似。所以由晶體所解出的蛋白質結構,基本上可視為自然狀態下的結構。
㈤ 蛋白質純化所用的柱子有幾種,分別有什麼作用
一、沉澱法
1、 鹽析
實驗原理:中和蛋白質表面電荷並破壞水化膜。
蛋白質易溶於水,因為其分子的-COOH -NH2和-OH都是親水基團,這些基團與極性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化層,包圍於蛋白質分子周圍形成1~100 nm大小的親水膠體,從而削弱了蛋白質分子之間的作用力。當大量鹽加到蛋白質溶液中,高濃度的鹽離子(如硫酸銨的 SO42- 和NH4+)有很強的水化力,可奪取蛋白質分子的水化層,使之"失水",於是蛋白質膠粒凝結並沉澱析出。
2、等電點沉澱法:
實驗原理:利用蛋白質在等電點時溶解度最低而各種蛋白質又具有不同等電點的特點進行分離的方法。
在等電點時,蛋白質分子以兩性離子形式存在,其分子凈電荷為零(即正負電荷相等),此時蛋白質分子顆粒在溶液中因沒有相同電荷的相互排斥,分子相互之間的作用力減弱,其顆粒極易碰撞、凝聚而產生沉澱,所以蛋白質在等電點時,其溶解度最小,最易形成沉澱物。
注意點:不同的蛋白質,具有不同的等電點。同一種蛋白質在不同條件下,等電點不同。
3、有機溶劑沉澱法
實驗原理:加入有機溶劑使水溶液的介電常數降低,因而增加了兩個相反電荷基團之間的吸引力,促進了蛋白質分子的聚集和沉澱。
有機溶劑引起蛋白質沉澱的另一種解釋認為與鹽析相似,有機溶劑與蛋白質爭奪水化水,致使蛋白質脫除水化膜,而易於聚集形成沉澱。
影響因素:(一)有機溶劑的選擇 (二)溫度的控制 (三)pH值 (四)離子強度
用此法析出的沉澱一般比鹽析法易過濾或離心沉降,分離後的蛋白質沉澱應立即用水或者緩沖液溶解,以達到降低有機溶劑的濃度的目的。此法在血液製品的制備過程中較多使用。
二、層析
1、離子交換柱層析
實驗原理:以離子交換劑為固定相,依據流動相中的組分離子與交換劑上的平衡離子進行可逆交換時的結合力大小的差別而進行分離的一種層析方法。是發展最早的層析技術之一,目前已成為蛋白質分離純化最常用的手段,是基於蛋白質電荷不同的分離技術。
離子交換層析中,基質是由帶有電荷的樹脂或纖維素組成。帶有正電荷的稱之陰離子交換樹脂;而帶有負電荷的稱之陽離子樹脂。陰離子交換基質結合帶有負電荷的蛋白質,所以這類蛋白質被留在柱子上,然後通過提高洗脫液中的鹽濃度等措施,將吸附在柱子上的蛋白質洗脫下來。結合較弱的蛋白質首先被洗脫下來。反之陽離子交換基質結合帶有正電荷的蛋白質,結合的蛋白可以通過逐步增加洗脫液中的鹽濃度或是提高洗脫液的pH值洗脫下來。
2、疏水相互作用層析
實驗原理:根據分子表面疏水性差別來分離蛋白質和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的一種較為常用的方法。
蛋白質和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的表面常常暴露著一些疏水性基團,我們把這些疏水性基團稱為疏水補丁,疏水補丁可以與疏水性層析介質發生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結合。不同的分子由於疏水性不同,它們與疏水性層析介質之間的疏水性作用力強弱不同,疏水作用層析就是依據這一原理分離純化蛋白質和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的。
3、親和層析
實驗原理:利用蛋白質能和某些專一分子可逆結合的特性,
當蛋白質溶液通過層析柱時,其中可與親和載體配基相互作用的受體被吸附劑結合,不被吸附的無關成分則可隨流出液通過柱體,從而將吸附蛋白與其他蛋白質分開。此法特異性強,收率高。
4、凝膠層析
實驗原理:根據分子大小分離蛋白混合物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混合物隨流動相流經裝有凝膠固定相的層析柱時,其中各物質因分子大小的的不同而被分離的技術。
三、離心
1、速率區帶離心法
實驗原理根據分離的粒子在離心力作用下,因其在梯度液中沉降速度的不同,離心後具有不同沉降速度的粒子處於不同的密度梯度層內,形成幾條分開的樣品區帶,達到彼此分離的目的。
由於此法是一種不完全的沉降,沉降受物質本身大小的影響較大,一般是應用在物質大小相異而密度相同的情況。容量小,只能用於少量的制備。
2、差速離心法
實驗原理:利用樣品中各組分沉降系數的差異,對不同的微粒施以不同的離心力,經過多次離心,離心速度逐步加大,將不同的微粒依次沉降,從而實現離心分離。
四、膜分離
1、超濾法
是利用加壓膜分離技術,在一定的壓力下,使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一定孔徑的特製薄膜,大分子溶質滯留,從而使大分子物質得到部分的純化。常和離子交換,凝膠過濾聯合使用。
2、透析
是利用小分子經過半透膜擴散到水( 或緩沖液) 的原理,將無機鹽等小分子與生物大分子分開的一種分離純化技術,常和鹽析,鹽溶等方法聯合使用。
㈥ 做Ni-NTA樹脂純化蛋白時時沒有層析柱怎麼辦可以用其他的什麼東西代替柱子嗎
(2) 與三價金屬離子螯合劑亞氨基二乙酸製成的Ni-IDA-瓊脂糖相比,Ni-NTA-瓊脂糖的非特異性吸附內明顯減少,可讓使用容者獲得更高純度的目標蛋白
(3) 支持變性包涵體蛋白的柱上復性,起到分離、復性同時進行的效果
(4) 可耐受溶液中更高濃度的還原試劑(β巰基乙醇最高可用到20mM)。
(5) 瓊脂糖基質在pH 3-12的范圍內保持穩定,可以耐受反復的在位清洗(CIP)。
(7) 可以反復使用和再生5-10次. 基質: 帶有Ni2+高度交聯的6%瓊脂糖; 平均顆粒大小: 90um; 動態結合載量: Breakthrough capacity at 10%,150 cm/h:大約40 mg histidine-tagged 蛋白質/ml 填料; 金屬離子載量: 大約 15 µmol Ni2+/ml 填料; 化學穩定性: 40°C 放置一周: 0.01 M HCl, 0.1 M NaOH 12 h: 1 M NaOH, 70% 乙酸30 min: 30% 2-異丙醇1 h: 2% SDSpH穩定性:3-12 Store:2-8°C
㈦ 蛋白質純化的原則
蛋白純化要利用不同蛋白間內在的相似性與差異,利用各種蛋白間的相似性來除去非蛋白物質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質的差異將目的蛋白從其他蛋白中純化出來。每種蛋白間的大小、形狀、電荷、疏水性、溶解度和生物學活性都會有差異,利用這些差異可將蛋白從混合物如大腸桿菌裂解物中提取出來得到重組蛋白。
蛋白的純化大致分為粗分離階段和精細純化階段二個階段。一般蛋白純化採用的方法為樹脂法。粗分離階段主要將目的蛋白和其他細胞成分如DNA、RNA等分開,由於此時樣本體積大、成分雜,要求所用的樹脂高容量、高流速、顆粒大、粒徑分布寬.並可以迅速將蛋白與污染物分開,必要時可加入相應的保護劑(例如蛋白酶抑制劑),防止目的蛋白被降解。精細純化階段則需要更高的解析度,此階段是要把目的蛋白與那些分子量大小及理化性質接近的蛋白區分開來,要用更小的樹脂顆粒以提高解析度,常用離子交換柱和疏水柱,應用時要綜合考慮樹脂的選擇性和柱效兩個因素。選擇性指樹脂與目的蛋白結合的特異性,柱效則是指各蛋白成分逐個從樹脂上集中洗脫的能力,洗脫峰越窄,柱效越好。僅有好的選擇性,洗脫峰太寬,蛋白照樣不能有效分離。
㈧ PurKine™ 蛋白L樹脂的性能和載量如何
PurKine? 蛋白L樹脂是用於分離和純化抗體的通用性親和產品,樣品在上樣前建議離心或用 0.22μm 或 0.45μm 濾膜過濾,減少雜質,提高蛋白純化效率和防止堵塞柱子。
Abbkine PurKine™ 蛋白L樹脂特點:
高載量—每毫升樹脂可以結合超過15 mg的人源免疫球蛋白IgG。
高性能—重組蛋白L在大腸桿菌中產生,其通過與輕κ鏈的相互作用而結合IgGs。蛋白L與蛋白A或G相比,有更廣泛的IgG結合范圍。單鏈可變片段(ScFv)和Fab片段也能結合蛋白質L。
節約成本—同一樹脂可重復使用五次以上,且性能不會降低。
使用靈活—提供多種形式產品,樹脂填料、預裝柱以及完整的試劑盒產品。
㈨ 蛋白純化中用到的脫鹽柱的種類及原理是什麼
蛋白質分離純化常用方法有:
1、沉澱
2、電泳:蛋白質在高於或低於其等電點的溶液中是帶電的,在電場中能向電場的正極或負極移動。根據支撐物不同,有薄膜電泳、凝膠電泳等。
3、透析: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質與小分子化合物分開的方法。
4、層析: a離子交換層析,利用蛋白質的兩性游離。
蛋白的純化大致分為粗分離階段和精細純化階段二個階段,一般蛋白純化採用的方法為樹脂法。粗分離階段主要將目的蛋白和其它細胞成分如DNA、RNA等分開,由於此時樣本體積大、成分雜,要求所用的樹脂高容量、高流速、顆粒大。
(9)羅氏蛋白純化樹脂擴展閱讀:
蛋白純化要利用不同蛋白間內在的相似性與差異,利用各種蛋白間的相似性來除去非蛋白物質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質的差異將目的蛋白從其他蛋白中純化出來。每種蛋白間的大小、形狀、電荷、疏水性、溶解度和生物學活性都會有差異,利用這些差異可將蛋白從混合物如大腸桿菌裂解物中提取出來得到重組蛋白。
如果所要的蛋白主要集中在某一細胞組分,如細胞核、染色體、核糖體或可溶性細胞質等,則可利用差速離心的方法將它們分開,收集該細胞組分作為下步純化的材料。如果碰上所要蛋白是與細胞膜或膜質細胞器結合的,則必須利用超聲波或去污劑使膜結構解聚,然後用適當介質提取。
㈩ 蛋白純化的原理是什麼
蛋白質分離純化常用方法有: 1、沉澱, 2、電泳:蛋白質在高於或低於其等電點的溶液中是帶電的,在電場中能向電場的正極或負極移動。根據支撐物不同,有薄膜電泳、凝膠電泳等。3、透析: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質與小分子化合物分開的方法。4、層析: a.離子交換層析,利用蛋白質的兩性游離
蛋白質的分離純化在生物化學研究應用中使用廣泛,是一項重要的操作技術。 一個典型的真核細胞可以包含數以千計的不同蛋白質,一些含量十分豐富,一些僅含有幾個拷貝。為了研究某一個蛋白質,必須首先將該蛋白質從其他蛋白質和非蛋白質分子中純化出來。利用各種蛋白間的相似性來除去非蛋白物質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質的差異將目的蛋白從其他蛋白中純化出來。每種蛋白間的大小、形狀、電荷、疏水性、溶解度和生物學活性都會有差異,利用這些差異可將蛋白從混合物如大腸桿菌裂解物中提取出來得到重組蛋白。
蛋白的純化大致分為粗分離階段和精細純化階段二個階段。一般蛋白純化採用的方法為樹脂法。粗分離階段主要將目的蛋白和其他細胞成分如DNA、RNA等分開,由於此時樣本體積大、成分雜,要求所用的樹脂高容量、高流速、顆粒大、粒徑分布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