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理想的半透膜能夠允許溶液中的什麼通過
溶液都能通過半頭膜的,但膠體是不行的
② 98、用理想的半透膜將0.01 mol/l kcl溶液和0.01mol/l葡萄糖溶液隔開時,將會發
n=cv,如果二者體積相等,那麼n就相等,但是KCl在溶液中可以完全電離,蔗糖分子不能電內離,所以KCl溶液中的粒子數要大於容蔗糖溶液中粒子數,即水分子在KCl溶液中濃度高,在蔗糖溶液中濃度低,水分子向KCl溶液方向移動
③ 化學高壓反滲透膜法淡化海水運用什麼原理
生物除鹽就是過濾離子顆粒
④ 懂化學的請進
1. 會使紅細胞發生溶血現象的溶液是A. 9 g•L-1NaCl溶液
B. 50 g•L-1葡萄糖溶液
C. 100 g•L-1葡萄糖溶液
D. 生理鹽水和等體積的水的混合液
D
滿分:2 分
2. 用AgNO3和KCl(過量)制備AgCl溶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膠核是AgCl
B. 膠核吸附的離子是Cl-
C. 在電場中膠粒向負極運動
D. 膠核和吸附的離子組成的膠粒是帶正電荷的
C
滿分:2 分
3. 下列脂肪酸碘值最大的是A. 亞油酸
B. 油酸
C. 軟脂酸
D. 硬脂酸
A
滿分:2 分
4. 下列化合物屬於稠含雜環的是A. 咪唑
B. 嘌呤
C. 吡啶
D. 吡喃
B
滿分:2 分
5. 下列化合物屬S–構型的是A.
B.
C.
D.
滿分:2 分
6. 用理想半透膜將0.02 mol•L-1蔗糖溶液和0.02 mol•L -1 NaCl溶液隔開時,在相同溫度下將會發生的現象是A. 蔗糖分子從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滲透
B. Na+從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滲透
C. 水分子從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滲透
D. 水分子從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滲透
C
滿分:2 分
7. 下列各糖中不能與托倫試劑反應的是A. α-D-吡喃葡萄糖
B. α-D-呋喃果糖
C. 蔗糖
D. 麥芽糖
C
滿分:2 分
8. 已知HCN的Ka= 5.0×10-10 ,則CN - 的Kb等於A. 2.0×10-5
B. 5.0×10-10
C. 5.0×10-24
D. 2.2×10-6
A
滿分:2 分
9. 影響緩沖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 緩沖溶液的pH值和緩沖比
B. 弱酸的pKa和緩沖比
C. 弱酸的pKa和緩沖溶液的總濃度
D. 弱酸的pKa和其共軛鹼的pKaE. 緩沖溶液的總濃度和緩沖比
D
滿分:2 分
10. 丙二酸的加熱產物是A. 烷烴
B. 一元羧酸
C. 酸酐
D. 環酮
B
滿分:2 分
11. 其他條件不變時,能使電對MnO4- /Mn2+的電極電位增大的方法是A. 增大pH
B. 降低pH
C. 增大Mn2+濃度
D. 前三個都可以
B
滿分:2 分
12. EDTA測定硬度達終點時溶液所見顏色是A. 金屬指示劑與被測金屬離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顏色
B. 金屬指示劑的顏色
C. MY的顏色
D. Y4-的顏色
C
滿分:2 分
13. 下列電對中,有關離子濃度減少時,電極電位增大的是A. Cl2/Cl -
B. Sn 2+ /Sn
C. Fe2+/Fe
D. H+/H2
A
滿分:2 分
14.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強的是A. C6H5OH
B. CH5COOH
C. ClCH2COOH
D. H2CO3
C
滿分:2 分
15. 可作為表面活性劑疏水基團的是A. 直鏈烴基
B. 羧基
C. 羥基
D. 磺酸基
A
滿分:2 分
16. c(HA)=0.050 mol•L-1 的溶液的pH=5.35 ,則HA的Ka等於A. 2.0×10-11
B. 4.0×10-11
C. 4.5×10-6
D. 8.9×10-5
B
滿分:2 分
17. 能區別苯和苯甲醚的試劑是A. NaHCO3
B. NaOH
C. NaCl
D. 濃HCl
D
滿分:2 分
18. 下列化合物有光學異構體的是A. BrCH2CHClCH2Br
B. CH3CH2CH2CH2CH2
C. CH3CH(CH3)CH3
D. ClCH2CHBrCH3
D
滿分:2 分
19.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參與酯化反應的是A. HCOOH
B. CH3COOH
C. CH3CH2OH
D. CH3CHO
B
滿分:2 分
20. 下列試劑中,不與反應的是A. 冷KMnO4
B. LiAlH4
C. NaHSO3
D. HCN
A猜的
⑤ 如何理解:溶質微粒數越多,對水的吸引力越大,滲透壓也有越大
所謂溶液滲透壓,簡單地說,是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於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目:溶質微粒越多,即溶液濃度越高,對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滲透壓越高.
教師用書:
對於稀溶液來講,滲透壓只與單位體積中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個數有關,而與其大小無關,比如0.3mol/L的葡萄糖溶液與0.3mol/L蔗糖溶液的滲透壓是相同的,而0.3mol/L的氯化鈉溶液的滲透壓約是0.3mol/L的葡萄糖溶液的滲透壓的兩倍.
1.溶液的滲透壓與溶液濃度成正比.這個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同種溶液.因為反對比都必須單一變數,這里要比較不同濃度下的滲透壓,所以這里的單一變數就是濃度,而其他的要相同,比如溶液的溶質要是同一種物質.
2.對於稀溶液來講,從定義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可以看出,溶液滲透壓只與單位體積中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個數有關,而與其大小無關.所以在比較兩個溶液的滲透壓時,最根本的要看兩個溶液的微粒數,微粒數多的那麼它的滲透壓就越大.
例子:
1.用理想半透膜將0.02 mol·L-1 蔗糖溶液和0.02 mol·L-1 NaCl溶液隔開時,在相同溫度下將會發生的現象是 ( )
A.蔗糖分子從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滲透 B.Na+從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滲透
C.水分子從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滲透 D.互不滲透 E.水分子從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滲透
答案:E
4.欲使相同溫度的兩種稀溶液間不發生滲透,應使兩溶液(A,B中的基本單元均以溶質的分子式表示) ( )
A.質量摩爾濃度相同 B.物質的量濃度相同 C.質量濃度相同 D.質量分數相同 E.滲透濃度相同
5.相同溫度下,下列溶液中滲透壓力最大的是 ( )
A.0.2 mol·L-1蔗糖(C12H22O11)溶液 B.50g·L-1葡萄糖(Mr=180)溶液
C.生理鹽水 D.0.2 mol·L-1乳酸鈉(C3H5O3Na)溶液
E.0.01mol·L-1CaCl2溶液
6.能使紅細胞發生皺縮現象的溶液是 ( )
A.1g·L-1 NaCl溶液 B.12.5g·L-1 NaHCO3溶液
C.112g·L-1 乳酸鈉(C3H5O3Na)溶液 D.0.1 mol·L-1 CaCl2溶液
E.生理鹽水和等體積的水的混合液
7.會使紅細胞發生溶血現象的溶液是 ( )
A.9 g·L-1NaCl溶液 B.50 g·L-1葡萄糖溶液
C.100 g·L-1葡萄糖溶液 D.生理鹽水和等體積的水的混合液
E.90g·L-1NaCl溶液
⑥ 用理想半透膜將相同濃度蔗糖溶液和氯化鈉溶液隔開時有什麼現象
溶質相對濃度低的地方向相對濃度高的地方流動,主要看你半透膜可滲透的溶質為什麼。
⑦ 大紅萬壽菊蝶豆花哪一個不能制備指示劑。
1. 會使紅細胞發生溶血現象的溶液是A. 9 g?L-1NaCl溶液B. 50 g?L-1葡萄糖溶液C. 100 g?L-1葡萄糖溶液D. 生理鹽水和等體積的水的混合液D 滿分:2 分2. 用AgNO3和KCl(過量)制備AgCl溶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膠核是AgClB. 膠核吸附的離子是Cl-C. 在電場中膠粒向負極運動D. 膠核和吸附的離子組成的膠粒是帶正電荷的C 滿分:2 分3. 下列脂肪酸碘值最大的是A. 亞油酸B. 油酸C. 軟脂酸D. 硬脂酸A 滿分:2 分4. 下列化合物屬於稠含雜環的是A. 咪唑B. 嘌呤C. 吡啶D. 吡喃B 滿分:2 分5. 下列化合物屬S–構型的是A. B. C. D. 滿分:2 分6. 用理想半透膜將0.02 mol?L-1蔗糖溶液和0.02 mol?L -1 NaCl溶液隔開時,在相同溫度下將會發生的現象是A. 蔗糖分子從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滲透B. Na+從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滲透C. 水分子從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滲透D. 水分子從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滲透C 滿分:2 分7. 下列各糖中不能與托倫試劑反應的是A. α-D-吡喃葡萄糖B. α-D-呋喃果糖C. 蔗糖D. 麥芽糖C 滿分:2 分8. 已知HCN的Ka= 5.0×10-10 ,則CN - 的Kb等於A. 2.0×10-5B. 5.0×10-10C. 5.0×10-24D. 2.2×10-6A 滿分:2 分9. 影響緩沖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 緩沖溶液的pH值和緩沖比B. 弱酸的pKa和緩沖比C. 弱酸的pKa和緩沖溶液的總濃度D. 弱酸的pKa和其共軛鹼的pKaE. 緩沖溶液的總濃度和緩沖比D 滿分:2 分10. 丙二酸的加熱產物是A. 烷烴B. 一元羧酸C. 酸酐D. 環酮B 滿分:2 分11. 其他條件不變時,能使電對MnO4- /Mn2+的電極電位增大的方法是A. 增大pHB. 降低pHC. 增大Mn2+濃度D. 前三個都可以B 滿分:2 分12. EDTA測定硬度達終點時溶液所見顏色是A. 金屬指示劑與被測金屬離子形成的配合物的顏色B. 金屬指示劑的顏色C. MY的顏色D. Y4-的顏色C 滿分:2 分13. 下列電對中,有關離子濃度減少時,電極電位增大的是A. Cl2/Cl -B. Sn 2+ /SnC. Fe2+/FeD. H+/H2A 滿分:2 分14.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強的是A. C6H5OHB. CH5COOHC. ClCH2COOHD. H2CO3C 滿分:2 分15. 可作為表面活性劑疏水基團的是A. 直鏈烴基B. 羧基C. 羥基D. 磺酸基A 滿分:2 分16. c(HA)=0.050 mol?L-1 的溶液的pH=5.35 ,則HA的Ka等於A. 2.0×10-11B. 4.0×10-11C. 4.5×10-6D. 8.9×10-5B 滿分:2 分17. 能區別苯和苯甲醚的試劑是A. NaHCO3B. NaOHC. NaClD. 濃HClD 滿分:2 分18. 下列化合物有光學異構體的是A. BrCH2CHClCH2BrB. CH3CH2CH2CH2CH2C. CH3CH(CH3)CH3D. ClCH2CHBrCH3D 滿分:2 分19.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參與酯化反應的是A. HCOOHB. CH3COOHC. CH3CH2OHD. CH3CHOB 滿分:2 分20. 下列試劑中,不與反應的是A. 冷KMnO4B. LiAlH4C. NaHSO3D. HCN A猜的
⑧ 醫用化學補考的相關資料
醫用化學》課程復習資料
第一章 溶液
第一節 溶解度
一、固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
二、氣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
(一)分壓定律
(二)亨利定律
(三)氣體吸收系數
三、液體在液體中的溶解度
第二節 溶液的組成量度
一、溶液的組成量度表示法
(一)物質的量濃度
(二)質量摩爾濃度
(三)百分濃度
二、溶液的滲透壓
第三節 溶液的滲透壓
一、滲透現象和滲透壓
二、滲透壓與濃度、溫度的關系
三、滲透壓在醫學上的意義
(一)等滲、低滲、高滲溶液
(二)毫滲透量濃度
(三)晶體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
習題
第二章 電解質溶液
第一節 電解質在溶液中的離解
一、一元弱酸弱鹼的離解平衡
(一)離解度和離解常數
(二)影響離解平衡的因素
二、多元酸鹼在溶液中的離解
三、強電解質在溶液中的離解
(一)離子互吸學說
(二)離子活度和活度系數
(三)離子強度
第二節 酸鹼質子理論
一、酸鹼概念
二、共軛酸鹼的強弱
三、酸鹼反應
第三節 沉澱-溶解平衡
一、溶度積
二、影響微溶電解質溶解度的因素
(一)同離子效應
(二)鹽效應
三、沉澱的生成和溶解
(一)沉澱的生成
(二)沉澱的溶解
習題
第三章 pH值與緩沖溶液
第一節 水的離子積和溶液的pH值
一、水的離子積
二、溶液的pH值
三、pH值在醫學上的反應
第二節 酸鹼指示劑
一、指示劑的變色原理
二、指示劑的變色范圍和變色點
第三節 鹽類溶液的pH值
一、強鹼弱酸鹽溶液的pH值
二、強酸弱鹼鹽溶液的pH值
三、兩性物質溶液的pH值
(一)多元酸酸式鹽溶液的pH值
(二)弱酸弱鹼鹽溶液的pH值
第四節 緩沖溶液
一、緩沖溶液與緩沖作用原理
(一)緩沖作用與緩沖溶液
(二)緩沖溶液的組成
(三)緩沖溶液的作用原理
二、緩沖容液pH值的計算
(一)亨德森方程式
(二)緩沖溶液pH值計算舉例
三、緩沖容量與緩沖范圍
(一)緩沖容量
(二)影響緩沖容量的因素
四、緩沖溶液的配製
五、緩沖溶液在醫學上的意義
習題
第四章 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
第一節 原子結構
一、核外電子運動的特徵
二、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
(一)主量子數n
(二)副量子數l
(三)磁量子數m
(四)自旋量子數m
三、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一)最低能量原理
(二)鮑里(Pauli)不相容原理
(三)洪特(Hund)規則
四、元素的電負性
第二節 分子結構
一、化學鍵的概念
(一)價鍵理論的基本要點
(二)共價鍵的類型
二、雜化軌道理論
(一)雜化軌道理論的基本要點
(二)雜化軌道類型
第三節 氫鍵
一、氫鍵的本質
二、氫鍵的鍵長和鍵能
三、氫鍵的飽和性和方向性
四、氫鍵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第四節 硫醇和硫醚
(一)硫醇的構造和性質
(二)硫醚的構造和性質
習題
第五章 配位化合物
第一節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一、配合物的定義
二、配合物的組成
(一)中心離子
(二)配位體
(三)配位數
(四)配離子(或絡離子)的電荷
三、配合物的命名
第二節 配合物的配位鍵理論
一、配合物配位鍵理論的基本要點
二、內軌型配合物與外軌型配合物
第三節 配合物的穩定性
一、配離子的離解平衡
(一)配合物的穩定常數
(二)分步穩定常數
(三)不穩定常數
二、配合平衡的移動
(一)與酸度的關系
(二)與沉澱反應的關系
(三)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
第四節 螯合物(內絡合物)
一、螯合物的概念
二、螯合劑
三、螯合物在醫學上的應用
習題
第六章 氧化還原與電極電位
第一節 氧化還原
一、氧化還原的概念
(一)元素的氧化數
(二)氧化還原的概念
二、氧化劑與還原劑的共軛關系
三、氧化還原反應的計量關系
第二節 電極電位
一、原電池
二、電極電位的產生
三、電極電位的測定
(一)標准氫電極
(二)標准電極電位的測定
(三)標准電極電位表
四、影響電極電位的因素
(一)能斯特(Nernst)方程式
(二)能關能斯特方程式的計算
第三節 電極電位的應用
一、判斷氧化還原反應自發進行的方向
二、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
三、電位法測定溶液的值
(一)參比電極
(二)指示電極
(三)電位法測定溶液的值
習題
第七章 滴定分析
第一節 滴定分析概述
一、滴定分析的特點和方法
二、滴定分析的操作程度
(一)標准溶液的配製
(二)標准溶液濃度的標定
(三)被測物質含量的測定
三、滴定分析的計算方法
(一)誤差及其來源
(二)有效數字和計算規則
四、滴定分析的誤差
(一)誤差及其來源
(二)誤差與准確度
(三)偏差與精密度
第二節 酸鹼滴定法
一、滴定曲線與指示劑的選擇
(一)強鹼滴定強酸
(二)強鹼滴定弱酸
(三)強酸滴定弱鹼
(四)多元酸鹽的滴定
二、酸鹼滴定法的應用實例
(一)食醋中總酸度的測定
(二)氧化鎂含量的測定
第三節 氧化還原滴定法
一、概述
二、高錳酸鉀法
(一)基本原理
(二)高錳酸鉀法的應用示例
——市售過氧化氫中H2O2含量的測定
三、碘量法
(一)基本原理
(二)碘量法應用示例
第四節 配合滴定法
一、EDTA配合滴定的基本原理
(一)EDTA配合滴定的基本原理
(二)金屬指示例
二、EDTA配合滴定應用示例
——水的總硬度測定
(一)配製的0.01mol·L-1的EDTA標准溶液
(二)EDTA溶液濃度的標定
(三)水的總硬度測定
習題
第八章 比色分析
第一節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物質的顏色和光的關系
二、朗伯-比爾(Lambert-Beer)定律
第二節 比色分析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
一、比色測量儀器
(一)比色測量儀器的基本部件
(二)比色測量儀器
二、比色分析的測量方法
(一)標准曲線法
(二)直接比較計演算法
第三節 比色分析應用示例
——鐵的含量測定
一、原理
二、操作步驟
(一)標准曲線的繪制
(二)樣品的測定
習題
第九章 膠體溶液
第一節 分散系
一、粗分散系
二、低分子分散系
三、膠體分散系
第二節 溶膠
一、界面現象
(一)界面張力和界面能
(二)吸附
二、溶膠的性質
(一)電泳
(二)溶膠的穩定性和聚沉
第三節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性質
(一)穩定性
(二)粘度
(三)鹽析
(四)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保護作用
(五)膜平衡
第四節 凝膠
一、凝膠的形成
二、凝膠的幾種性質
(一)彈性
(二)膨潤(溶脹)
(三)離漿(脫水收縮)
習題
第十章 有機化合物概述
一、有機化學和有機化合物
二、有機化學與醫學
三、組成有機化合物的化學鍵——共價鍵
四、碳原子的P3、SP2和SP雜化軌道
五、有機化合物分子的結構
(一)分子式和構造式
(二)化合物的構型的和構型式
六、共價鍵參數
(一)鍵長
(二)鍵角
(三)鍵能和鍵離解能
(四)鍵的極性
七、共價鍵的斷裂和反應類型
(一)均裂
(二)異裂
八、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習題
第十一章 鏈烴
第一節 烷烴
一、烷烴的構造
二、烷烴的同系列和通式
三、烷烴的同分異構現象和構象
(一)碳鏈異構
(二)構象
四、烷烴的命名
(一)普通命名法
(二)系統命名法
五、烷烴的物理性質
六、烷烴的化學性質
(一)鹵化反應
(二)氧化反應/p>
七、烷烴氯化的反應歷程
八、幾種常用的烷烴混合物
(一)石油醚
(二)液體石蠟
(三)凡士林
(四)石蠟
第二節 烯烴
一、烯烴的構造和通式
二、烯烴的同分異構現象
(一)構造異構
(二)順反異構
三、烯烴的命名法
四、烯烴的同分異構現象
五、烯烴的化學性質
(一)加成反應
(二)氧化反應
(三)聚合反應
六、烯烴的親電加成反應歷程
(一)烯烴與鹵素的加成
(二)烯烴與鹵化氫的加成
七、誘導效應
第三節 二烯烴
一、二烯烴的分類
二、共軛二烯烴的結構
三、二烯烴的命名
四、共軛二烯烴的化學性質
第四節 炔烴
一、炔烴的同分異構現象和命名法
二、炔烴的物理性質
三、炔烴的化學性質
(一)加成反應
(二)氧化反應
(三)聚合反應
(四)炔化物的生成
習題
第十二章 環烴
第一節 脂環烴
一、脂環烴的分類和命名
二、環環烴的性質
三、脂環烴的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第二節 芳香烴
一、笨的結構
二、笨的同系物的異構現象和命名
三、笨及其同系物的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四、笨環上親電取代反應的歷程
(一)鹵化
(二)硝化
(三)磺化
(四)傅-克反應
五、笨環上親電取代的定位規律
(一)鄰、對位定位取代基
(二)間位定位取代基
(三)二取代笨的取代定位規律
六、笨及其主要同系物
(一)笨
(二)甲笨
(三)二甲笨
第三節 多環芳香烴
一、萘
(一)萘的構造
(二)萘的物理性質
(三)萘的化學性質
二、蒽和菲
三、致癌烴
習題
第十三章 鹵代烴
一、鹵代烴的分類和命名
(一)分類
(二)命名
二、鹵代烴的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命名
三、重要的鹵代烴
(一)氯乙烷
(二)三氯甲烷
(三)二氟二氯甲烷
(四)四氟乙烯
習題
第十四章 醇、酚、醚
第一節 醇
一、醇的分類
二、醇的命名
(一)普通命名法
(二)系統命名法
三、醇的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四、重要的醇
(一)甲醇
(二)乙醇
(三)丙三醇
(四)山梨醇和甘露醇
(五)笨甲醇
(六)龍腦
第二節 酚
一、酚的分類和命名
二、酚的化學性質
(一)弱酸性
(二)與氯化鐵的反應
(三)笨環上氫原子的取代反應
(四)氧化反應
三、重要的酚
(一)笨酚
(二)甲笨酚
(三)笨二酚
(四)萘酚
第三節 醚
一、醚的分類和命名
二、醚的性質
(一)鹽的生成
(二)烷基醚的氧化
三、乙醚在醫學上的應用
第四節 硫醇和硫醚
一、硫醇的構造和性質
二、硫醚的構造和性質
習題
第十五章 醛、酮、醌
第一節 醛和酮
一、醛和酮的構造
二、醛和酮的命名
(一)普通命名法
(二)系統命名法
三、醛、酮的物理性質
四、醛、酮的化學性質
(一)羰基的加成
(二)α碳原子上氫的反應
(三)還原反應
(四)醛的特殊反應
(五)聚合反應
五、個別醛和酮
(一)甲醛
(二)丙酮
(三)樟腦
(四)麝香酮
第二節 醌
一、醌的構造和命名
二、醌的化學性質
(一)羰基的加成
(二)碳碳雙鍵的加成
(三)共軛雙鍵的1,4-加成
三、重要的醌類化合物
(一)對笨醌
(二)α-萘醌和維生素K
習題
第十六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一節 羧酸
一、羧酸的分類及命名
二、羧酸的物理性質
三、羧酸的化學性質
(一)酸性
(二)羧酸的物理性質
(三)脫羧反應和二元羧酸的受熱反應
(四)α-H的鹵代作用
四、重要的羧酸
(一)甲酸
(二)乙酸
(三)乙二酸
(四)笨甲酸
第二節 羧酸衍生物
一、醯鹵、酸酐、酯的構造和命名
二、醯鹵、酸酐、酯的物理性質
三、醯鹵、酸酐、酯的化學性質
(一)水解
(二)醇解
(三)氨解
四、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一)乙酐
(二)鄰笨二甲酐
(三)光氣和雙光氣
習題
第十七章 取代羧酸和對映異構
第一節 羥基酸
一、羥基酸的構造及分類
二、羥基酸的命名
三、羥基酸的物理性質
四、羥基酸的化學性質
(一)羥基的性質
(二)羥基的性質
(三)羥基酸受熱的反應
(四)酚酸的反應
五、個別羥基酸
(一)乳酸
(二)β-羥基丁酸
(三)酒石酸
(四)檸檬酸
(五)水楊酸
第二節 氧代酸
一、氧代酸的構造及命名
二、氧代酸的化學性質
(一)羧基的性質
(二)羰基的性質
(三)α-酮酸及β-酮酸的特殊反應
三、酮式-烯醇式互變異構現象
四、個別氧化酸
(一)丙酮酸
(二)乙醯乙酸
(三)草醯乙酸
(四)α-酮戊二酸
第三節 對映異構
一、平面偏振光和物質的旋光性
(一)偏振光和偏振光的振動面
(二)旋光性物質和物質的旋光性
(三)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二、化合物的旋光性與結構的關系
(一)三種乳酸
(二)分子的手性和手性分子
三、含一個手性碳原子的分子
(一)外消旋體
(二)對映異構體的構型
(三)對映異構體的系統命名法
四、含兩個手性碳原子的分子
(一)含兩個不同的手性碳原子的分子
(二)含兩個相同的手法碳原子的分子
五、光學活性物質在醫學上的意義
習題
第十八章 含氮有機化合物
第一節 胺類
一、胺的構造、分類和命名
(一)胺的構造和分類
(二)命名
二、胺的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三、重要的胺及其衍生物
(一)笨胺
(二)膽鹼
(三)新潔爾滅
第二節 醯胺
一、醯胺的構造和命名
二、醯胺的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三、重要的醯胺及其衍生物
(一)尿素
(二)丙二醯脲
(三)磺胺類及氯胺類葯物
第三節 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構造、構型及分類、命名
(一)氨基酸的構造和構型
(二)-氨基酸的分類和命名
二、氨基酸的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習題
第十九章 雜環化合物和生物鹼
第一節 雜環化合物
一、雜環化合物的分類和命名
二、雜環化合物的結構
三、重要的雜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一)吡咯、咪唑及其衍生物
(二)吡啶的重要衍生物
(三)嘧啶及其衍生物
(四)嘌呤及其衍生物
第二節 生物鹼
一、概述
二、生物鹼的分類和命名
三、生物鹼的一般性質
(一)一般性狀
(二)酸鹼性
(三)溶解性
(四)沉澱反應
(五)顯色反應
四、重要的生物鹼
(一)煙鹼
(二)莨菪鹼和阿托品
(三)嗎啡和馬待因
(四)麻黃鹼
(五)小檗鹼
(六)長春新鹼
習題
第二十章 脂類和甾族化合物
第一節 油脂
一、油脂的組成
二、油脂的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第二節 類脂
一、磷脂
(一)磷脂醯膽鹼(卵磷脂)
(二)磷脂醯乙醇胺(腦磷脂)
(三)神經鞘膦脂(鞘磷脂)
二、糖脂
三、甾族化合物
(一)甾族化合物的結構
(二)重要的甾族化合物
習題
第二十一章 糖類
第一節 單糖
一、單糖的結構
(一)葡萄糖的開鏈結構和構型
(二)葡萄糖的環狀結構和變旋現象
(三)環狀結構的哈沃斯(Haworth)式和構象式
二、單糖的性質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三、重要的單糖及其衍生物
(一)D-(-)-核糖和D-(-)-2-脫氧核糖
(二)D-(+)-葡萄糖
(三)D-(+)-半乳糖
(四)D-(-)-果糖
(五)氨基糖
第二節 二糖
一、二糖的結構和性質
二、重要的二糖
(一)蔗糖
(二)麥芽糖
(三)乳糖
第三節 多糖
一、多糖的結構
二、重要的多糖
(一)澱粉
(二)糖原
(三)纖維素
(四)粘多糖
(五)右旋糖酐
⑨ 用理想半透膜將濃度相等的蔗糖水和氯化鈉溶液隔開時,有什麼現象
搜一下:用理想半透膜將相同濃度蔗糖溶液和氯化鈉溶液隔開時有什麼現象
⑩ 反滲透過濾指的是什麼意思
反滲透法原理 用半透膜將溶液和溶劑隔開,由於溶劑側的化學位高於溶液側的化版學位,溶劑會透過半權透膜自動流向溶液側,這種現象稱為滲透。滲透進行到為溶液側所產生的壓頭平衡為止,這一平衡壓頭叫做溶液的滲透壓。如果在溶液側施加大於滲透壓的壓力,溶液側中的溶劑就會向溶劑側作與自然滲透反向的流動,這種現象稱為反滲透。理想的半透膜實際上是沒有的,在反滲透過程中,透過膜的溶劑中多少會帶一些溶質。反滲透法的溶劑透過率與超滲透壓的壓力增量成比例,所以在實際應用中適當提高操作壓力,能提高膜的透水速度,但是壓力過高,膜被壓實,也會降低膜的透水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