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於杭州飛來峰的傳說
杭州西湖的西側靈隱邊上有一座山叫飛來峰,飛來峰有一個傳說:
飛來峰的位置原是靈隱寺前的一個村莊。住在靈隱寺的濟公和尚一天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從遠處飛來,落到這個村莊。
濟公怕飛來的山峰落在這個村莊會壓死人,就到村裡告訴大家,說明原因,勸。村裡人因平時看慣濟公瘋瘋顛顛,以為這次也是尋大家的開心,也就不理會濟公和尚。
再說村民也不相信會有山峰飛來落在村莊里。因此誰也沒有聽他的話。就在山峰就要飛來的這天,正巧村莊里有一戶人家要結婚娶新娘,眼看山峰就要飛來,濟公到處在村裡奔跑著,勸大家趕緊離開,但就是沒有人理他。
濟公急了,想了個方法,他就沖進這戶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裡人看見濟公和尚搶新娘,就都呼叫起來:「瘋和尚搶新娘了!」追了出來。濟公越跑越快,人們追啊追,也越追越快,跟著濟公跑出了村莊。
就在這時忽然聽到風聲呼呼,天昏地暗,人們抬頭看到一座山峰從天上飛來,巳經飛到這個村莊的頭上,濟公回頭一看還有一些跑得慢的老幼村民,還沒有跑出村莊。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時,濟公和尚運足了力氣,用手拚命一擋這座飛來的山峰,救出了這些老幼村民。這時只聽見「轟隆隆」的一聲巨響,整座山峰就飛降下來,壓住了這個村莊。到了這時濟公才鬆了一口氣,總算把在大家都救了出來,就把背著的新娘放了下來,還給了新郎。
人們這才明白濟公搶新娘是為了拯救大家。至今在飛來峰還留存著濟公和尚拚命一擋的大力神掌手印,叫「大手印」。這座山峰就是現在的「飛來峰」。
事後濟公就對村民說,這是一座有靈氣的山峰,這座山既然是飛來的,也會飛走的,應該讓它留下來,造福於大家。
他就帶領大家在這座山上鑿了五百尊石羅漢和菩薩,就把這座山鎮住,再也不飛走了。當年濟公和尚在鑿五百尊石羅漢菩薩時休息睡覺的地方就是現在飛來峰里的「濟公床」。
後來有一個叫慧理的印度和尚雲游到此,看到這座嶙峋石山,就說了這么一句話「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他認為這座山峰就是印度的靈鷲峰,有"飛來"之感,認為有「仙靈」所隱。就將此山稱之為飛來峰。
於是他就在飛來峰這里大興土木擴建寺院,建成寺院後稱為「靈隱「。這位開山祖師圓寂後也葬於飛來峰下,即埋藏在現在的理公塔下面。
後記:靈隱飛來峰位於杭州西湖的西側,離西湖3至4公里。
飛來峰長約八百米,寬四百米,高二百零九米,與周圍群山迥異,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怪石嵯峨,古樹繁茂,風景絕異,且洞壑遍布。在飛來峰諸洞穴及沿溪間的峭壁上,雕刻著從五代至宋、元時期的石刻造像470多尊,其中保存完整和比較完整的有335尊。
印度僧人慧理稱:「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稱作飛來峰。飛來峰是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可與四川大石足刻媲美。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飛來峰的元代造像尤其珍貴,彌補了我國五代至元代的石窟藝術的空缺。
飛來峰造像在1982年列入國務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樹脂浮雕西方三聖像擴展閱讀:
飛來峰簡介
靈隱寺前的飛來峰,又名靈鷲峰,飛來峰山高168米,山體由石灰岩構成。飛來峰由於長期受地下水溶蝕作用,飛來峰形成了許多奇幻多變的洞壑,如龍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來歷,極富傳奇色彩。
飛來峰的廳岩怪石,如蛟龍,如奔象,如卧虎,如驚猿,彷彿是一座石質動物園。山上老樹古藤,盤根錯節;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諸峰,當以飛來為第一。」
據前人記載,飛來峰過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遠,多數已湮沒。現在僅存的幾個洞,大都集中在飛來峰東南一側。
飛來峰面朝靈隱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來的佛教石窟造像,多達三百四十餘尊,為我國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堪與重慶大足石刻媲美。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石刻有西方三聖像(五代)、盧舍那佛會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剛手菩薩、多聞天王、男相觀音(均為元代),有隋朝古剎下天竺寺(法鏡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又有晚於下天竺兩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凈寺)和五代吳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稱「三天竺」。
對於飛來峰的名稱來歷有不少的傳說。
游飛來峰時,你會看到此山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秀麗絕倫,其景觀與周圍諸峰迥異,徜徉在靈隱、飛來峰、三天竺一派悠遠、深沉的佛國氛圍里,尋訪並盡情領略佛教藝術的魅力,能真切感受到蘊藏在西湖山水之間的豐厚的歷史文化韻味。
② 飛來峰為何而得名
此乃中天竺山之小嶺,不知何時飛來
飛來峰傳說:
1:傳說四川峨眉山上,從前有一座會飛的小山峰。它一會兒飛到東,一會兒飛西;飛到哪裡,就在那裡壓坍許多房子,壓死很多人。
那時,西湖靈隱寺里有一個和尚,因為他整天瘋瘋癲癲的,不守佛門的清規,所以人們都叫他瘋和尚。有一天,瘋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飛山將飛落到靈隱寺前的村莊上來。他擔心山落下來會壓死很多人,就五更爬起身,奔進村莊,挨家挨戶地告訴說:「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飛到這村莊上來了,大家趕快搬家呀,遲了就來不及啦!」
老頭兒聽了直搖頭:「瘋和尚,你又來尋開心了,山是頂重的東西,誰見過會飛的山呀!」
當家人聽了嘆口氣:「我們窮佃戶往哪裡搬家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來,壓死也只好怨命啦!」
小夥子聽了哼鼻子:「別編謊話嚇人啦!山壓下來就拿肩膀頂著,我們不怕!」
小伢兒們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後面,指手畫腳看熱鬧。
瘋和尚這家進那家出,全村百十戶人家都關照過了。他說得嘴唇破、唾沫干,卻沒有人信他的話,更沒有一家人准備搬家的。
太陽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瘋和尚急得團團轉。這時,他忽地聽到「的的打,的的打」吹嗩吶的聲音,趕緊順著聲音奔過去。一看,好呀,原來有一家結婚,人進人出,熱鬧極了。瘋和尚搔搔頭皮想一想,就推開眾人,鑽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搶出大門往村外飛跑。
新娘子頭上的紅披巾還沒有揭掉,忽然糊里糊塗地叫人背著飛跑,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只嚇得哇哇叫。瘋和尚搶新娘子,這還了得!人們抓門閂的抓門閂,掄扁擔的掄扁擔,揮鋤頭的揮鋤頭,舉釘耙的舉釘耙,沒命地追趕上來。一面追,一面喊:
「抓住瘋和尚!」
「前面快快攔住呀,別放他跑了!」
這一下,把全要都哄動了。也不管是親戚不是親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來。只有村東一家財主沒有動,倒反站在門前看熱鬧,講風涼話:
「出家人搶新媳婦,真是件新鮮事,嘻嘻!」
瘋和尚背著新娘子,一個勁住前奔。他跑得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幾里路,還未追上他。等到太陽當頭,瘋和尚站住腳,不跑啦。他從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座,搖著扇了扇風涼。人們趕到他跟前,剛要揪住打他,卻不料一霎時天昏地暗,伸手不見五指,大風颳得呼呼地響。突然「轟隆」一聲,人們都被震得跌一跤,大家爬起來一看,已經風停雲散,太陽剛照在頭頂上了,卻見一座山峰剛剛落在他們的村莊上。人們這才明白過來:瘋和尚搶新娘子,是為了救大家的性命。
村莊被壓在山底下,大家都無家可歸了。有的人急得捶胸頓腳,哇哇大哭起來。瘋和尚說:「哭什麼!你們不知道,村裡的財主已被壓死在山下了,今後你們各人種自己的田,還怕蓋不起房子!」
人們被說得高興起來,歡歡喜喜地正想散去,瘋和尚又講話了:「別走別走,大夥聽我說,這座山峰既然能從別處飛來,也就會從這兒飛走;飛到別的地方,以會害死許多人命脈。我們在山上鑿它五百尊石羅漢,就能把山鎮住,不讓它再飛往別處害人,你們看好不好?」
大家聽了,一齊說好,馬上就動起手來,錘的錘,鑿的鑿,「丁丁當當」忙了一夜,五百尊石羅漢就鑿全了,山上山下布滿石龕佛像。只鑿了羅漢的身軀,卻來不及鑿出眉毛眼睛。瘋和尚說:「我有辦法,讓我來!」他不用錘了用鑿,只用他長長的手指甲到石羅漢臉上去劃。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羅漢統統都安上了眉眼。
從此,這座小山峰就再也不能飛到別處去,永遠留在靈隱寺前面啦!因為它是從別處飛來的,所以就叫做「飛來峰」。
2,飛來峰又名靈鷲峰,高168米。相傳東晉咸和初年,印度和尚慧理雲游到此,看到這座嶙峋石山,認為很像印度靈鷲峰,說「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出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此後,他就在這里建寺,名靈隱,將寺前石山稱飛來峰。
靈隱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據說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常在冷泉亭上飲宴賦詩.飛來峰是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可與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飛來峰的特點:
飛來峰在地質構造上屬石灰岩,與周圍群山迥異。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怪石嵯峨,古樹繁茂,且洞壑遍布,傳說有72洞,大多已經湮沒。
現有的龍泓洞,洞中端坐一尊觀世音造像。洞的左面是射旭洞,透過岩頂的石縫能看到一線天光,這就是著名的一線天。在藏六洞可聞淙淙不絕的水聲。西側山上還有呼猿洞,相傳是僧人慧理呼喚黑白二猿處。冷泉猿嘯曾是錢塘十景之一。
飛來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綠蔭深處,泉水晶瑩如玉,在表澈明凈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噴薄而出,無論溪水漲落,它都噴涌不息,飛珠濺玉,如奏天籟。明代畫家沈石田詩雲:「湖上風光說靈隱,風光獨在冷泉間。」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飛來峰龍泓洞口有理公塔,一名靈鷲塔,是杭州現存唯一的明塔,用石塊砌成,六面六層,殊為罕見。全塔由下至上逐級收分,結構朴實無華,別具一格。
位於靈隱飛來峰半山腰的翠微亭小巧玲瓏,亭旁山徑旋繞,掩映在蒼松古木之中,樸素而端莊。此亭是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為悼念岳飛而建的。亭上有楹聯雲:「路轉峰迴藏古跡,亭空人往仰前賢。」今日的翠微亭是1924年時在原有亭址上重新修築的。
在飛來峰諸洞穴及沿溪間的峭壁上,雕刻著從五代至宋、元時期的石刻造像470多尊(其中保存完整和比較完整的有335尊)。年代最早的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彌陀、觀音、大勢至等三尊佛像,為公元951年所造。這些精美摩崖石刻造像藝術的珍貴歷史遺產。
宋代造像有200多尊,以上型居多。盧舍那佛會浮雕造像是宋人造像中最精緻的作品。南宋大肚彌勒像是飛來峰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我國現有最早的大肚彌勒。那坦胸露肚、笑口常開、「容天下一切難容之事;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的形像,使遊客競相攝影留念。
飛來峰喇嘛教造像,現存元代漢、藏式造像約100多尊,雕刻精細,容相清秀,體態窈窕,且保存較為完整。青林洞口外壁上的毗盧遮那和文殊、普賢造像,是杭州西湖最早的一龕元代石刻造像。呼猿洞口左側有一塊宋代高浮雕造像。
1993年,飛來峰景區又開辟了一處名為中華石窟藝術集萃園景點。集萃園借飛來峰山林之勢,依石刻造像之利,因勢賦形地塑造了四川大足石刻、樂山大佛、安岳卧佛、甘肅麥積山石窟、山西雲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等石窟造像。集萃園全長250米,塑造了代表不同地方、各個年代的佛像近萬尊。飛來峰的元代造像尤其珍貴,彌補了我國五代至元代的石窟藝術的空缺。1982年,國務院公布飛來峰造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來峰
靈隱寺前的飛來峰,又名靈鷲峰,飛來峰山高168米,山體由石灰岩構成。飛來峰由於長期受地下水溶蝕作用,飛來峰形成了許多奇幻多變的洞壑,如龍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來歷,極富傳奇色彩。飛來峰的廳岩怪石,如蛟龍,如奔象,如卧虎,如驚猿,彷彿是一座石質動物園。山上老樹古藤,盤根錯節;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諸峰,當以飛來為第一。」據前人記載,飛來峰過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遠,多數已湮沒。現在僅存的幾個洞,大都集中在飛來峰東南一側。
飛來峰面朝靈隱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來的佛教石窟造像,多達三百四十餘尊,為我國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堪與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石刻有西方三聖像(五代)、盧舍那佛會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剛手菩薩、多聞天王、男相觀音(均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數那喜笑顏開、袒胸露腹的彌勒佛,這是飛來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為宋代造像藝術的代表作。飛來峰的東麓,有隋朝古剎下天竺寺(法鏡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又有晚於下天竺兩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凈寺)和五代吳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稱「三天竺」。
對於飛來峰的名稱來歷有不少的傳說。其一相傳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來杭州,看到此峰驚奇地說:「此乃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因此稱為飛來峰。又說相傳有一天,靈隱寺的濟公和尚突然心血來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從遠處飛來,那時,靈隱寺前是個村莊,濟公怕飛來的山峰壓死人,就奔進村裡勸大家趕快離開。村裡人因平時看慣濟公瘋瘋顛顛,愛捉弄人,以為這次又是尋大家的開心,因此誰也沒有聽他的話。眼看山峰就要飛來,濟公急了,就沖進一戶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見和尚搶新娘,就都呼喊著追了出來。人們正追著,忽聽風聲呼呼,天昏地暗,「轟隆隆」一聲,一座山峰飛降靈隱寺前,壓沒了整個村莊。這時,人們才明白濟公搶新娘是為了拯救大家,於是就把這座山峰稱為「飛來峰」。
游飛來峰時,你會看到此山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秀麗絕倫,其景觀與周圍諸峰迥異,徜徉在靈隱、飛來峰、三天竺一派悠遠、深沉的佛國氛圍里,尋訪並盡情領略佛教藝術的魅力,能真切感受到蘊藏在西湖山水之間的豐厚的歷史文化韻味。
③ 登飛來峰由來的原因
你是問登飛來峰這詩的由來
還是問飛來峰的由來啊?
《登飛來峰》的詩由來為王安石30歲時所作。皇佑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這首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年少氣盛,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發抒胸臆,寄託壯懷,可看作萬言書的先聲,實行新法的前奏。
飛來峰嘛。有四處:
【四川飛來峰】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特色就是「飛來峰」,園區「飛來峰」集中分布在彭州市境內。「飛來峰」為地質術語,意即外來岩塊,最早於19世紀80年代發現於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我國地質學家於上世紀20年代末首次在彭州發現「飛來峰」,經眾多中外地質學家研究確認,並錄入地質教科書中。近年來國內部分專家在研究西藏大冰蓋的同時,發現彭州境內的葛仙山--大埡口一帶的石灰岩具有冰川漂礫的特徵,認為該區石灰岩為罕見的特大型冰川漂礫,系西藏大冰蓋時期的產物,提出了冰川漂礫說,使「飛來峰」更為神秘。但無論是構造說還是冰川漂礫說,彭州「飛來峰」是外來岩塊,是獨特的地質景觀,比阿爾卑斯山「飛來峰」更具規模和特色,具有極高的科研教學和觀賞價值,是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的亮點和看點。
在彭州市境內主要與「飛來峰」相伴出現的溶蝕窪池、溶洞及石林等,其景觀優美,自然生態環境良好,對於地質科研和大眾旅遊都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配套地學景觀主要有古生物化石產地、礦產地、與推覆構造相伴產生的多種構造現象、典型的高山峽谷、冰川遺跡、溫泉、優質礦泉水、花崗岩奇峰、現代地震遺跡、具有科學研究意義的泥石流及流少等。
「蜀國有仙山,仙山有飛來。」
在什邡和彭州的龍門山脈,分布著11座村別的山峰,它們不是當地「土生土長」,而是從50 里以外的汶川、茂縣「飛」來的。並且,飛來的山峰,年齡高達2億歲,被它壓住的地層才1 億年左右。 2000年6月2日,地質專家韓同林、郭克毅、周自隆,在距什邡八角鎮20公里的大埡口山區, 發現「冰川漂礫」,從而解開了「飛來峰」之謎。
一切,緣於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大約在距今240至340萬年前,地球歷史上出現了最後一次冰期。整個青藏高原被厚約2000多米的冰雪覆蓋,龍門山脈地處青藏高原邊緣。分布在汶川、茂縣一帶呈岩溶地貌的小山丘陵,也在這次冰期中被厚厚冰蓋嚴嚴實實的包裹起來。在此期間,冰雪層受著每年四季氣溫 變化和降雪量及暴風雪等氣候因素的影響,冰雪層的厚度時厚時薄(保持在1700至3000米之間)。當地球溫度升高時,融化的冰雪就滲進石灰岩的裂隙中,並向裂隙處浸入;當地球溫 度降低時裂隙中的水又結成冰。由於水在結冰時體積增大,又擴大了裂隙的寬度和長度。如 此經過幾十萬年的反復侵襲,石灰岩的裂隙越來越寬,石灰岩內部被支解。
200萬年以後,也就是到了整個冰期的末期,氣候轉暖,青藏高原大冰蓋開始溶解,大冰蓋的東緣,即汶川、茂縣一帶,出現了大面積的整體由高向低,即由高原向盆地、由西向東的冰雪大滑坡,滑坡面積足有數百上千平方公里。想想:平均高度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大冰蓋斷裂成數百上千平方公里的一排冰山,從高處向海拔1000多米的汶川、茂縣滑過來,可不象游樂園坐滑梯好玩的。其勢可吞山河。
在冰雪層包裹之中的石灰岩小山,隨著冰川滑動。剛開始時,由於冰川融化較少,「身體」 笨重,每年滑動距離不到1米。慢慢地,滑體底部的滑動面全面形成,氣溫也越來越高,冰川融化加速,滑動速度漸漸加快,沖擊力可排山倒海!
許多萬年以後,冰川溶化得所剩無幾,雪水也流走,無力再帶動被夾帶的石灰岩小山時,這些小山便停留下來,一部分坐落在彭州市葛仙山,另一較完整的部分坐落到什邡八角與彭州交界處的大埡口,其滑行搬運的距離達50多公里。如此浩大的「工程」,除了大自然,還有誰有如此神力?
在大埡口發現的10米厚的冰磧泥礫層,就是冰川滑體在運動中捎帶來的,最大的石礫直徑在1米以上,其歷史約三、四百萬年,地質學家稱它為「冰川飄礫」,在八角大埡口的「冰川漂礫」遺跡上,你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層由無數灰白、黃、褐、黑、灰等顏色的石塊組成的斷層。
據科學家考證,壓在冰磧泥礫層的「冰凍灰岩是目前世界上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冰川漂礫地質剖面,已有2億年歷史。2億年的巨型冰川漂礫壓在三、四百萬年的岩層上,形成了獨特的「兒子背老子」的反常的地質形態。而最下層又是約1億年左右的大埡口本身的煤層。這種地質現象是極為罕見的世界奇觀。
當人們正在為「冰川漂礫」嘆為觀止的時候,2000年9月下旬又在大埡口轉經樓山一狹窄溶洞內發現了約1萬年前就已絕跡的東方劍齒象的巨齒和若干古老動物骨頭化石。 據成都理工學院古脊動物研究專家蔡開基教授介紹,東方劍齒象是約1萬年前就已絕跡的珍稀動物。地質年代大約在中更新世。發現的化石是劍齒象的嚼牙,牙面呈乳白色,泛黃,牙根呈棕紅色,長約16厘米,寬約8厘米,高約5厘米,重約3公斤。另幾塊小牙骨,是豪豬門齒及羊類等第三下臼齒,地質時代系中至晚更新世。這些動物化石的形成系「冰川漂礫」之 後,地殼變熱,劍齒象、豪豬、羊類動物曾群居在此,死於最後的氣候變遷。據地質專家稱,這些動物化石的發現在川西一帶尚屬首次,溶洞內可能還有古動物軀干化石遺存,它將對「冰川漂礫」學說提供更有力的佐證,對古動物研究、地質及人類的發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專家們認為,這些發現在地質學上意義十分重大,為青藏大冰蓋確實存在並搬運到四川盆地邊緣地帶找到了更有力的證據,使「飛來峰」有了更科學、更合理的注釋。
有關單位正在搜集資料,向聯合國申請世界遺產保護。
【杭州飛來峰】杭州飛來峰傳說:
相傳有一天,靈隱寺的濟公和尚突然心血來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從遠處飛來,那時,靈隱寺前是個村莊,濟公怕飛來的山峰壓死人,就奔進村裡勸大家趕快離開。村裡人因平時看慣濟公瘋瘋顛顛,愛捉弄人,以為這次又是尋大家的開心,因此誰也沒有聽他的話。眼看山峰就要飛來,濟公急了,就沖進一戶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見和尚搶新娘,就都呼喊著追了出來。人們正追著,忽聽風聲呼呼,天昏地暗,「轟隆隆」一聲,一座山峰飛降靈隱寺前,壓沒了整個村莊。這時,人們才明白濟公搶新娘是為了拯救大家,於是就把這座山峰稱為「飛來峰」。
2、飛來峰又名靈鷲峰,高168米。相傳東晉咸和初年,印度和尚慧理雲游到此,看到這座嶙峋石山,認為很像印度靈鷲峰,說「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出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此後,他就在這里建寺,名靈隱,將寺前石山稱飛來峰。
靈隱寺天王殿外有一冷泉亭,據說蘇東坡在杭州做太守時,常在冷泉亭上飲宴賦詩.飛來峰是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可與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飛來峰的特點:
飛來峰在地質構造上屬石灰岩,與周圍群山迥異。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怪石嵯峨,古樹繁茂,且洞壑遍布,傳說有72洞,大多已經湮沒。
現有的龍泓洞,洞中端坐一尊觀世音造像。洞的左面是射旭洞,透過岩頂的石縫能看到一線天光,這就是著名的一線天。在藏六洞可聞淙淙不絕的水聲。西側山上還有呼猿洞,相傳是僧人慧理呼喚黑白二猿處。冷泉猿嘯曾是錢塘十景之一。
飛來峰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綠蔭深處,泉水晶瑩如玉,在表澈明凈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噴薄而出,無論溪水漲落,它都噴涌不息,飛珠濺玉,如奏天籟。明代畫家沈石田詩雲:「湖上風光說靈隱,風光獨在冷泉間。」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飛來峰龍泓洞口有理公塔,一名靈鷲塔,是杭州現存唯一的明塔,用石塊砌成,六面六層,殊為罕見。全塔由下至上逐級收分,結構朴實無華,別具一格。
位於靈隱飛來峰半山腰的翠微亭小巧玲瓏,亭旁山徑旋繞,掩映在蒼松古木之中,樸素而端莊。此亭是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為悼念岳飛而建的。亭上有楹聯雲:「路轉峰迴藏古跡,亭空人往仰前賢。」今日的翠微亭是1924年時在原有亭址上重新修築的。
在飛來峰諸洞穴及沿溪間的峭壁上,雕刻著從五代至宋、元時期的石刻造像470多尊(其中保存完整和比較完整的有335尊)。年代最早的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彌陀、觀音、大勢至等三尊佛像,為公元951年所造。這些精美摩崖石刻造像藝術的珍貴歷史遺產。
宋代造像有200多尊,以上型居多。盧舍那佛會浮雕造像是宋人造像中最精緻的作品。南宋大肚彌勒像是飛來峰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我國現有最早的大肚彌勒。那坦胸露肚、笑口常開、「容天下一切難容之事;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的形像,使遊客競相攝影留念。
飛來峰喇嘛教造像,現存元代漢、藏式造像約100多尊,雕刻精細,容相清秀,體態窈窕,且保存較為完整。青林洞口外壁上的毗盧遮那和文殊、普賢造像,是杭州西湖最早的一龕元代石刻造像。呼猿洞口左側有一塊宋代高浮雕造像。
1993年,飛來峰景區又開辟了一處名為中華石窟藝術集萃園景點。集萃園借飛來峰山林之勢,依石刻造像之利,因勢賦形地塑造了四川大足石刻、樂山大佛、安岳卧佛、甘肅麥積山石窟、山西雲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等石窟造像。集萃園全長250米,塑造了代表不同地方、各個年代的佛像近萬尊。飛來峰的元代造像尤其珍貴,彌補了我國五代至元代的石窟藝術的空缺。1982年,國務院公布飛來峰造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來峰
靈隱寺前的飛來峰,又名靈鷲峰,飛來峰山高168米,山體由石灰岩構成。飛來峰由於長期受地下水溶蝕作用,飛來峰形成了許多奇幻多變的洞壑,如龍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來歷,極富傳奇色彩。飛來峰的廳岩怪石,如蛟龍,如奔象,如卧虎,如驚猿,彷彿是一座石質動物園。山上老樹古藤,盤根錯節;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諸峰,當以飛來為第一。」據前人記載,飛來峰過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遠,多數已湮沒。現在僅存的幾個洞,大都集中在飛來峰東南一側。
飛來峰面朝靈隱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來的佛教石窟造像,多達三百四十餘尊,為我國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瑰寶,堪與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石刻有西方三聖像(五代)、盧舍那佛會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剛手菩薩、多聞天王、男相觀音(均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數那喜笑顏開、袒胸露腹的彌勒佛,這是飛來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為宋代造像藝術的代表作。飛來峰的東麓,有隋朝古剎下天竺寺(法鏡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又有晚於下天竺兩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凈寺)和五代吳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稱「三天竺」。
游飛來峰時,你會看到此山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秀麗絕倫,其景觀與周圍諸峰迥異,徜徉在靈隱、飛來峰、三天竺一派悠遠、深沉的佛國氛圍里,尋訪並盡情領略佛教藝術的魅力,能真切感受到蘊藏在西湖山水之間的豐厚的歷史文化韻味。
【山東飛來峰】 屬山東莒縣浮來山風景區。浮來山三峰並立,周圍相對平坦,顯得突兀。故有傳說此三峰分別為海上浮來、天上飛來、佛祖搬來,分別名為浮來峰、飛來峰和佛來峰。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卷十:「飛來峰,介乎靈隱、天竺兩山之間,……怪石森立,青蒼玉削,……壁間布鐫佛像,皆元浮屠楊璉真伽所為也。晉咸元年,西僧慧理登而嘆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仙靈隱窟,今復爾否?』因樹錫結庵,名曰靈隱,命其峰曰飛來。」按山以飛來著跡者,亦所在多有。明陳仁錫《潛確類書》卷二0雲:「夜飛山在慈溪。相傳此山自蜀中飛來,蜀客識之。其山出甘草靈葯。」卷二一雲:「飛來山,在(福州)府城北。相傳越王時,自會稽一夕飛來。」是其例也。而浙江山陰之怪山,「東北海」中之郁洲,又是其著者。
【紹興飛來峰】 飛來峰,又名靈鷲峰,即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唐宋時期上有應天塔,俗稱塔山。古代傳說此山從東武縣飛來,故因此而得名。
宋有王安石題詩《登飛來峰》,從此聞名天下:
飛來峰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只緣身在最高層。
號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當過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實行改革,歷史上叫做「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又是文學家,詩和散文都寫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辭,據說,他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經過幾十次修改才選定「綠」字,千百年來傳為美談。
1.飛來峰——就是浙江紹興城外的寶林山。
2.千尋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尋等於八尺。
3.緣——因為。
這首絕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時的作品。前兩句寫飛來峰塔的形象,後兩句寫登飛來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聳的,塔是高聳的,山頂上的塔更是高高聳立的。飛來峰和它上面的寶塔總共多高?不知道。詩人只告訴我們,單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詩人還講了一個傳說:站在塔上,雞鳴五更天就可以看見海上日出。請想想飛來峰那聳雲天的氣勢吧!
寶塔雖高,卻不是高不可上。轉眼間,詩人已登上塔頂,世界萬物,盡收眼底,那游盪的雲片再也擋不住視線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乍聽起來,是在談論觀賞風光的體會;可一尋味,便會從中領悟到一條人生哲理:在社會生活和思想修養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嗎?!在詩人,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對讀者,這是引人向上的啟示。
都在這里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④ 登飛來峰的飛來峰在哪
靈隱寺前的飛來峰,又名靈鷲峰,山高一百六十八米,山體由石灰岩構成。其面朝靈隱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來的佛教石窟造像,多達三百四十餘尊,其中的西方三聖像(五代)、盧舍那佛會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剛手菩薩、多聞天王、男相觀音(均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