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耗材問題 > 腸系膜半透膜

腸系膜半透膜

發布時間:2025-02-08 22:34:55

A.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總結

高 中 生 物 知 識 點
緒 論
生物的基本特徵: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物質基礎:核酸(遺傳物質)和蛋白質(生命的承擔者)
結構基礎:除病毒等少數種類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掘燃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3.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境。(如:蛾、蝶類的趨光性)。
4.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5.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徵。
6.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質基礎
1.C是最基本的元素,C、H、O、N、P、S6種元素是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C、H、O、N為基本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Zn、Fe、B、Cu、Mo、Mn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與無機自然界的元素的種類相同)和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大)
3.原生質:分化為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主要包括蛋白質、核酸和脂質
4.水: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有自由水和結合水兩種存在形式(兩者可以相互轉換),自由水越多,新陳代謝越旺盛。
5.糖類:元素組成:CHO
作用: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
分類:動植物細胞中最重要的單糖是葡萄糖、核糖、脫氧核糖
二糖:植物——蔗糖和麥芽糖 多糖:植物——澱粉(植物儲能的糖)和纖維素(細胞壁的成分)
動物——乳糖 動物——糖元(肝糖元、肌糖元)
6.脂質:脂肪:由CHO組成,是生物體內的儲能物質
類脂:磷脂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調節生命活動,主要包括膽固醇、性激素、維生素D
7.蛋白質
(1)主要元素:C、H、O、N
(2)基本單位:氨基酸
氨基酸分子的結構通判頃虛式:
①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
②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的水,這種結合方式叫做脫水縮合,連接兩個氨基酸分乎茄子的那個鍵(—NH—CO—)叫做肽鍵。
③計算:肽鍵數量(脫去水分子數)=氨基酸個數—肽鏈數
(3)蛋白質分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肽鏈的空間結構不同
(4)蛋白質的功能:①組成功能:肌肉;②催化功能:酶;③運輸功能:血紅蛋白;④調節功能:生長激素;
⑤免疫功能:抗體
8.核酸:(1)元素組成:C、H、O、N、P
(2)基本單位:核苷酸(包括一分子磷酸基團、一分子含氮鹼基、一分子五碳糖)
(3)分類: 脫氧核苷酸 脫氧核糖核酸(DNA):分布在細胞核(主要)、線粒體、葉綠體
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酸(RNA):分布於細胞質
9.物質鑒別實驗:還原糖+斐林試劑 磚紅色沉澱 脂肪+ 蘇丹Ⅲ 橘黃色
蘇丹Ⅳ 紅色
蛋白質+雙縮脲試劑 紫色(雙縮脲試劑:先加A劑再加B劑)
DNA+二苯胺試劑 藍色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一、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1.成分:磷脂和蛋白質(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
少量糖類(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糖蛋白,又叫糖被,與細胞識別有關)
2.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與膜變形有關)
3.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
物質的過膜方式:
(1)自由擴散:高濃度→低濃度
例子:水、O2、CO2、甘油、乙醇、苯
(2)主動運輸:低濃度 載體(核糖體) ATP(線粒體) 高濃度
例子:離子、氨基酸、葡萄糖
4.細胞壁的化學成分:纖維素和果膠
二、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
1.線粒體: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提供能量的細胞器—「動力工廠」
2.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
3.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蛋白質的「裝配機器」
4.內質網:與蛋白質、脂質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的運輸通道
5.高爾基體: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形成有關;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6.中心體:與細胞分裂有關
7.液泡:內有細胞液,含有糖類、色素、無機鹽和蛋白質等

細胞器的總結:
具有雙膜的細胞器(結構):線粒體、葉綠體(細胞核)
具有單膜的細胞器: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
無膜的細胞器:核糖體、中心體
含有DNA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
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

三、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1.結構:雙膜(有核孔)、核仁、染色質
2.染色質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DNA,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
3.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4.原核生物
細胞類型 細胞核(主要特點) 細胞器 代表生物
原核細胞 無—無核膜包圍核物質 只有核糖體 細菌、藍藻
真核細胞 有 均有 酵母菌、動植物

四、細胞增殖
1.多細胞生物體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體細胞的數量。
2.細胞周期:是指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3.細胞分裂各時期的特點;
(1)間期:DNA分子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出現染色單體
(2)前期:膜仁消失顯兩體(染色體和紡錘體)
(形成紡錘體的方式:植物由兩級直接發出紡錘絲形成;動物由中心體發出星射線形成)
(3)中期:染色體著絲點排列在赤道上;染色體形態固定,數目清晰,便於觀察
(4)後期: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染色體數目增加,平均分配到細胞兩極
(5)末期:染色體解旋,成為染色質狀態,紡錘體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現,形成兩個子細胞
(形成子細胞的方式:植物細胞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細胞;動物細胞膜從中部向內凹陷)

4.染色體的變化: 5.染色體和DNA曲線
時期 後末 前中
染色體 1 1
DNA 1 2
染色單體 0 2
例:人體細胞共46條染色體
前中期:染色體:DNA:染色單體=46:92:92
後期:染色體:DNA:染色單體=92:92:0
末期:染色體:DNA=46:46
6.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徵):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後,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7.蛙的紅細胞:無絲分裂 根尖分生區的細胞特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
8.觀察洋蔥根尖分生區有絲分裂實驗: 裝片製作順序:解離→漂洗→染色→製片
五、細胞分化、癌變和衰老
1.細胞分化:相同細胞的後代,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差異的過程。
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2.細胞全能性:指已經分化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3.細胞癌變: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癌細胞表面發生了變化。
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輻射致癌;化學致癌因子:如苯、坤、煤焦油等;
病毒致癌因子:能使細胞癌變的病毒
癌變原因:原癌基因被致癌因子激活,使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陳代謝
1.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化學反應的總稱,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2.酶: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絕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質,少數是RNA。
3.酶的特性: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
並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過酸過鹼和高溫都能使酶分子結構遭到破壞而失去活性,低溫則抑制其活性。)
4.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5.ATP:三磷酸腺苷(高能磷酸化合物) ATP
結構簡式:A—P~P~P
6.ATP的形成途徑: 動物和人:呼吸作用 能量 能量
綠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ADP+Pi
7.光合作用:
(1)葉綠體中的色素:在濾紙條上的排列順序
胡蘿卜素(橙黃色)
葉黃素(黃色)
葉綠素a(藍綠色)
葉綠素b(黃綠色)
功能:吸收、傳遞光能
(2)光合作用的過程:
①總反應式:CO2+H2O 光 葉綠體 (CH2O)+O2
②過程:
場所 條件 相關反應
光反應 葉綠體囊狀結構薄膜 光、酶、色素 1、水在光下分解:H2O→[H]+ 1 2O2
2、ATP形成:ADP+Pi→ATP
暗反應 葉綠體基質 [H]、ATP、酶 1、CO2的固定:CO2+C5→2C3 2、CO2的還原:C3→C6H12O6+C5+H2O
物質變化 無機物(CO2、H2O)→有機物
能量變化 光能→化學能
8.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1)吸收的活躍部位:根尖成熟區的表皮細胞
(2)方式:植物形成大液泡的細胞滲透作用吸水;干種子、分生區細胞吸脹吸水
(3)滲透作用條件:具有一層半透膜←植物細胞有原生質層(細胞膜、液泡膜,及兩膜之間的細胞質)
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植物細胞液泡內細胞液和土壤濃度之間的濃度差
(4)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原理:
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質壁分離;
當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質壁分離復原
(5)植物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是植物吸收水分和運輸水分的動力。
(6)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質壁分離示意圖:
9.植物的礦質營養:
(1)礦質元素:指除了CHO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 大量元素6種N、S、P、Ca、Mg、K
微量元素8種Fe、Mn、B、Zn、Cu、Mo、Cl、Ni
(2)根對礦質元素的吸收:①吸收形式:離子;吸收部位:根尖成熟區表皮細胞
②吸收方式:主動運輸 載體(核糖體)--選擇性,能量(線粒體)--呼吸作用
③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礦質元素的運輸和利用:①運輸:隨水走—蒸騰作用是運輸礦質離子的主要動力
②利用: 可重復利用:離子:K 缺乏則老葉受害
不穩定化合物:N、P、Mg
不可重復利用:穩定化合物:Fe、Ca 缺乏則新葉受害
10.人和動物三大營養物質代謝
(1)糖類代謝: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主要)
① 葡萄糖 合成分解 肝糖元 ②當血糖含量由於消耗而逐漸降低時,肝臟中的肝糖元可以分解
合成 肌糖元 成葡萄糖,並且陸續釋放到血液中,維持血糖含量的相對穩定。
轉化 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③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維持在80-120mg/dL范圍內;血糖含量高於160mg/dL,就會產生糖尿;
血糖降低至50-60mg/dL,出現低血糖症狀,喝糖水,吃含糖多的食物緩解;低於45mg/dL,出現低血糖晚期症狀。
(2)脂類代謝:儲存在皮下結締組織和腸系膜等處,多則肥胖;當肝功能不好或者磷脂合成少時會引起脂肪肝。
(3)蛋白質代謝 合成 各種組織蛋白以及酶和激素等 (4)三者的轉化關系: 糖類 氨基酸
氨基酸 氨基轉換 形成新的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脫氨基 →含氮部分:氨基 轉變 尿素 脂質
→不含氮部分: 氧化分解 CO2+H2O+能量
合成 糖類、脂肪
11.細胞呼吸:
有氧呼吸(高等動物和植物細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無氧呼吸
概念 細胞在氧的參與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酶等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產生CO2和H20,同時釋放大量能量的過程。 細胞在無氧的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
場所 線粒體(主要) 細胞質基質
過程 第一階段(細胞質基質):
葡萄糖→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二階段(線粒體):丙酮酸→6CO2+20[H]+少量能量
第三階段(線粒體):24[H]+O2→12H2O+大量能量 第一階段:和有氧呼吸的相同;
第二階段:丙酮酸→酒精+CO2(大部分高等植物)
或:丙酮酸→乳酸(馬鈴薯塊莖、甜菜塊根,高等動物和人)
總反
應式 C6H12O6+6O2+6H2O酶→ 6CO2+12H2O+能量
意義 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為其它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
12.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1)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
(2)類型: 自養型:光能自養型:綠色植物
①同化作用 化能自養型:硝化細菌
能否無機→有機 異養型:人、動物、大多數細菌、真菌
②異化作用 需氧型:
是否需要氧氣 厭氧型:乳酸菌、蛔蟲等體內寄生蟲、破傷風桿菌
(3)新陳代謝類型歸納
自養需氧型:綠色植物、硝化細菌
異養虛氧型:人、大部分動物、細菌、真菌等(如蘑菇)
自養厭氧型:
異養厭氧型:乳酸菌、蛔蟲等
兼性厭氧型:酵母菌

第四章 生命活動的調節
1.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調節
人和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其中神經調節的作用處於主導地位。
2.生長素的發現:感光和產生生長素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向光彎曲的部位:尖端下面的一段
3.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單側光照射下,生長素在背光一側比向光一側分布多,
背光側的細胞縱向伸長快,向光側細胞縱向伸廠慢。
(2)具有兩重性:即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例子:植物的頂端優勢: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
4.應用:
(1)促進扦插枝條的生根
(2)促進子房發育成果實
①子房發育成果實所需生長素來自:發育著的種子
②在沒有接受花粉的雌蕊柱頭上塗抹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子房就能發育成果實。
(3)防止落花落果
促進果實成熟的激素是:乙烯
5.動物激素的種類和生理功能
激素名稱 分泌部位 作用 激素名稱 分泌腺體/細胞 作用
生長激素 垂體 促生長,促進蛋白質的合成和骨的生長 雄性激素 睾丸 促進雄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
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促進新陳代謝,促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雌激素 卵巢 激發和維持各自的第二性徵;雌激素能激發和維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
胰高血糖素 胰島A細胞 提高血糖含量
胰島素 胰島B細胞 降低血糖含量 催乳素 垂體 促進對幼仔的照顧行為
6.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激素分泌的調節——反饋調節:在大腦皮層的影響下,下丘腦可以通過垂體調節和控制某些內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與分泌,而激素進入血液後,又可以反過來調節下丘腦和垂體中有關激素合成與分泌。

寒冷 過度緊張 下丘腦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垂體 促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甲狀腺激素 +促進—抑制
7.相關激素間的作用 ①協同作用 生長激素:促進生長
甲狀腺激素:促進機體發育生長
②拮抗作用 胰島素:降低血糖含量
胰高血糖素:提高血糖含量
8.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9.反射類型:非條件反射:先天具有(縮手、眨眼、膝跳反射等)
條件反射;後天獲得
10.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5部分組成:感受器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 傳出神經 效應器
11.興奮的傳導
①.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靜息狀態的膜電位:外正內負 刺激 興奮區域的膜電位:外負內正 未興奮區域的膜電位:外正內負 →形成電位差→局部電流
②.細胞間的傳遞(通過突觸來傳遞):
a、突觸結構:突觸前膜(軸突末端突觸小體的膜)、
突觸間隙(突觸前膜與突觸後膜之間的間隙)
突觸後膜(與突觸前膜相對應的胞體膜或樹突膜)
b、興奮傳遞過程:當興奮通過軸突傳導到突觸前膜時,使突觸小泡釋放出遞質到突觸間隙內,遞質與突觸後膜的受體結合,改變了突觸後膜的通透性,使下一個神經元產生了興奮或抑制。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興奮在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之間的傳導方向是:細胞體→軸突→樹突
12.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13.言語區:S區受損:運動性失語症(不會講話,聽得懂)
H區受損:聽覺性失語症(會講會寫,聽不懂別人的談話)
14.先天性行為:趨性、非條件反射、本能
後天性行為:印隨、模仿、條件反射
15.動物建立後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後天性行為發展的最高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 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16.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17.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 a、特點比較:
比較項目 作用途徑 反應速度 作用范圍 作用時間
神經調節 反射弧 迅速 准確比較局限 短暫
體液調節 體液運輸 較緩慢 較廣泛 比較長
b、聯系:體液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於主導的地位。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1.生殖的類型:
(1)無性生殖:不經過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常見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單細胞生物特有):母體 分裂 2個子體,細菌、變形蟲、草履蟲
出芽生殖:母體→芽體→新個體,酵母菌、水螅
孢子生殖:母體→孢子→新個體,蘑菇、青黴、麴黴
營養生殖:植物的營養器官(根、莖、葉)發育而成的。如馬鈴薯塊莖、草莓的匍匐莖,秋海棠等。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離體組織或器官 脫分化 愈傷組織 再分化 組織器官→完整植株。
特點:無性生殖能使後代保持親本的性狀。
(2)有性生殖:由親本產生有性生殖細胞(也叫配子)經過兩性生殖細胞(如卵細胞和精子)的結合,成為合子(受精卵),再由合子發育成為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四子」:配子、精子、孢子為生殖細胞;合子是受精卵)
意義:產生的後代具雙親的遺傳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變異性,因此對生物的生存和進化具重要意義。
2.減數分裂:染色體在整個分裂過程中只復制一次的細胞分裂方式。減數分裂的結果是,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來
的減少了一半(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末期)。
(註:有絲分裂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一次)
3.精子的形成過程:
1個精原細胞 染色體復制 一個初級精母細胞聯會、四分體 同源染色體分開 2個次級精母細胞 著絲點分裂、 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4個精細胞 變形 4個精子
減數第一次分裂 減數第二次分裂

卵細胞的形成過程:
1個卵原細胞 染色體復制 一個初級卵母細胞 聯會、四分體 同源染色體分開 1個次級卵母細胞 1個第一極體 著絲點分裂、 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1個卵細胞 3個極體
減數第一次分裂 減數第二次分裂
4.相關名詞解釋:
同源染色體: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形狀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
判斷同源染色體的依據為:①大小(長度)相同②形狀(著絲點的位置)相同③來源(顏色)不同。
非同源染色體:不能配對的染色體之間互稱為非同源染色體。
聯會:發生在生殖細胞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體兩兩配對的現象,叫做~。
四分體:每一對同源染色體就含有四個染色單體,這叫做~。
1個四分體=1對同源染色體=2條染色體=4個染色單體=4分子DNA。
同源染色體(對)/四分體(個)

著絲點 體細胞的染色體 染色單體數

生殖細胞的染色體數(n)
5.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的數量變化規律(設體細胞染色體數=2N)
精(卵)原細胞→初級精(卵)母細胞→次級精(卵)母細胞→精(卵)細胞
染色體: 2N 2N (N→2N) N
DNA : 2N 4N 2N N
注意:(1)第一次減數分裂分同源染色體,第二次分著絲點。
(2)次級精(卵)母細胞在減Ⅱ後期因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由N→2N(染色體加倍)
(3)無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有:次級精(卵)母細胞、精子、卵細胞、極體
有絲分裂的各時期都有同源染色體存在。
(4)曲線圖: - - -染色體
——DNA

6.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區別:
(1) 一個精原細胞→4個精子;
一個卵原細胞→1個卵細胞(和3個極體)
(2)卵細胞形成過程:細胞質分裂不均等
7.受精作用:精子與卵細胞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
意義: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8.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9.高等植物個體發育過程:種子的形成和萌發、植株的個體發育 子葉
(1):種子的形成:胚的發育和胚乳的發育 頂細胞 多次分裂 球狀胚體 胚芽 胚
受精卵 有絲分裂 胚軸 種子
胚珠 胚囊 基細胞 多次分裂 胚柄(後消失) 胚根
受精極核----------------------------------------------------------胚乳 果實
子房 珠被--------------------------------------------------------------------------種皮
子房壁-------------------------------------------------------------------------------------------果皮
種子營養物質的儲存:雙子葉(無胚乳):子葉(例:黃豆、蠶豆、豌豆)
單子葉(有胚乳):胚乳(例:水稻、小麥、玉米)
(2)植株的生長和發育:營養生長階段:只有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通過生長不斷長高長大。
生殖生長階段:營養生長進行到一定程度後植株長出花,開花結果結種子。
(3)植物的個體發育全過程: 植株 減數分裂 配子
有絲分裂 受精作用
幼苗 有絲分裂細胞分化 受精卵
10.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1)高等動物個體發育分為:胚胎發育和胚後發育
(2)胚胎發育:是指受精卵發育成為幼體。
受精卵 卵裂 囊胚 原腸胚 →幼體
特點: (囊胚腔) 兩腔:囊胚腔、原腸腔
三胚層:外胚層(外表感神經)中胚層、內胚層(內消呼肝胰)
(3)胚後發育:幼體(孵化出來/出生)→ 成體(性成熟個體) 直接發育:如哺乳類、鳥類和爬行類。
變態發育:青蛙、蝴蝶、蛾
(4)羊膜出現的意義:爬行類、鳥類、哺乳類胚胎發育時出現羊膜。羊膜是胚膜的內層,呈囊狀,裡面充滿了羊水。
羊膜和羊水不僅保證了胚胎發育所需要的水環境,還具有防震和保護作用,因此使這些動物增加了對陸地環境的適應力。

B. 小腸吸收與滲透壓的關系

腸內容物的滲透壓是制約腸吸收的重要因素,同種溶液在一定濃度范圍內,濃度愈大,吸收愈慢;濃度過高(高滲溶液)時,出現反滲透現象,水分由血液進入腸腔,使內容物的滲透壓降低至等滲時,才被吸收。飽和硫酸鎂溶液對腸壁具有反滲透作用,並且較難吸收,致使腸腔水分大量增加,具有輕瀉作用。

【原理】小腸吸收水分主要是通過滲透作用而被動吸收的。當腸腔內為低滲溶液時,水分吸收最快,如腸腔內為高滲溶液時,反而出現反滲透現象。

(2)腸系膜半透膜擴展閱讀:

一、實驗的完整步驟:

(1)按常規法用氨基甲酸乙酯靜脈注射麻醉家兔,將其背位固定後,剖開腹腔,拉出一段約30cm的小腸。用棉線將小腸近十二指腸端處結扎,並從結扎線處用手輕輕將腸內容物向肛門方向擠壓,使之排空。然後再以每隔6~8cm等距,各用棉線穿過腸系膜將腸管結扎,使腸互不相通,形成A、B和C三個等長的腸段。

(2)在A段腸腔中注入10%MgSO4溶液4~5ml。同樣,在B段注入0.7%NaCl溶液4~5ml,在C段注入蒸餾水4~5ml,使三段的充盈度一致。

(3)注射完畢後,將腸置入腹腔中原位,用止血鉗封閉腹壁,上面覆蓋溫熱生理鹽水紗布,注意保溫。

二、實驗注意事項:

1.結扎腸段時要保護腸系膜血管,防止損傷或結扎了血管,影響實驗效果。

2.注意動物的保溫。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知網 --小腸吸收與滲透壓關系機制的探討

閱讀全文

與腸系膜半透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飲水機為什麼水桶會漏水 瀏覽:560
樹脂廠有什麼隊身體有害的 瀏覽:905
怎麼保養污水站管道 瀏覽:915
英朗出廠機油濾芯是什麼顏色 瀏覽:725
廣東超濾膜 瀏覽:595
夏普飛利浦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306
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服務多少錢 瀏覽:631
自來水廠怎麼除垢 瀏覽:933
什麼可以替代超濾的 瀏覽:829
鄉鎮污水處理廠怎麼報建 瀏覽:357
一個人的生活每天污水多少 瀏覽:793
污水進化器多少錢 瀏覽:991
水處理萃取法 瀏覽:141
從山東回北京用隔離 瀏覽:429
純水晶石老花鏡對眼睛有什麼好處 瀏覽:166
超濾裝置排水如何處理 瀏覽:48
河北別墅用污水提升器組裝 瀏覽:43
空氣濾芯臟到什麼程度要換 瀏覽:843
廢水總鉻排放標準是多少 瀏覽:709
清洗燒烤車凈化器買什麼桶好用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