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製作簡易迴旋鏢
材料:通常用硬木製成,傳統的回力棒用的是產自澳大利亞的金合歡樹的樹根。形狀:扁平細長,不是整體呈曲線狀,就是中間有一折彎處。長度:60厘米左右。重量:200克~800克。使用方法:V形彎曲內側朝上,略微舉高後,猛然用力揮下投射出去,回力棒便會邊旋轉邊飛行,高速旋轉下,不管哪個部位擊中都能帶來相當的破壞力,要用好回力棒的關鍵在於把握好臂力和腕力的力度。飛行原理:回力棒飛回原點的原理在於當我們拿著回力棒的一端用力旋轉向前擲出時,由於旋轉的力量和回力棒的兩面摩擦過空氣時所造成的力量,使回力棒利用旋轉擦過空氣,就會使回力棒離手後呈一種特別的飛行曲線。(網路上搜的,希望可以幫到你O(∩_∩)O~)
⑵ 回力棒怎麼做
其實就是用木頭做消團的
形狀是滾耐v字型
兩端等距角度大概在120度然後左右兩邊的扇葉有一面拿備橘是向上一面向下
使用時
用力擲出就會飛回來
古代用於打獵
⑶ 木質回力標怎麼做 要很鋒利的
木質回力標製作方法如下:
准備:兩張硬木板,中間無縫,寬度為3厘米,長度為20厘米、訂書機或者膠水、一把刀。
步驟:
1.將兩張硬木板的角剪圓,交叉成十字固定,圓槐呈90度的直角。
2.將硬木板的兩端向上折3厘米。
3.將回力標極端用刀削得鋒利。
3.四角面對自己,將做好的木質回力標側著扔出橘祥友,它就可以飛回到宴山你所站的位置。
⑷ 迴旋鏢是如何發明的
首先,讓我們探討一下,原始社會的獵人為什麼會想到要造出一個不可迴旋的迴旋鏢。我們知道,在人類古代社會的某個時代,人們開始把身邊找到的石塊和木棒用做天然的工具。杵是早期的發明之一,它其實就是您用來敲打某物或敲人用的木棒。把杵扔出去攻擊某人,只是這個基本工具的微不足道的用途之一,因此,說這是它的一個常見用途也是合理的。 澳大利亞土著人手工製作的典型迴旋鏢可以肯定,有很多的木棒在形狀上與迴旋鏢一樣是彎折的,並且人們總是會有意無意地扔出這樣的木棒。由於這根木棒的兩個分支能使其在運動過程中保持穩定,因此它在空中的飛行時間可能會長一些,這樣可以更容易地在特定方向上擊中目標。原始人注意到了這個特點,於是當他們准備向目標投擲杵時,專門尋找彎曲的木棍。後來,他們開始挑選最好用的彎曲木棒(越細越長的就越好用),並且很快就學會了改造這些木棒,使它們更適於打獵。世界各地都發現了這類不可飛回型迴旋鏢。最古老的不可飛回型迴旋鏢是在波蘭發現的,這件人工製品的歷史可追溯到2萬年以前。 考古專家無法確定人類第一次開發出可飛回型迴旋鏢的確切時間和地點,但普遍認為這項發明的榮譽應該授予澳大利亞的土著人。澳大利亞土著人在狩獵時廣泛地使用了被他們稱為凱利的不可飛回型迴旋鏢。因此專家們推測,在某個時代,有一個或一群土著人用了一種與迴旋鏢一樣有著特殊形狀的「凱利」,並注意到它可以沿著弧線飛行。這可能只是純粹的巧合,但也不排除是精心試驗的結果。還一種推測是,有一個土著獵人注意到鳥在空中滑翔時,翅膀呈明顯的V字型,於是他改造出了一支體積更小、彎折角度更大的「凱利」。 這種新發現的獨特飛行方式事實上對狩獵的幫助不大,因為使用它時更加難以瞄準,但是不可否定,這確實是一項了不起的發明。很明顯,土著人只是出於好玩而改良了迴旋鏢的設計並總結了投擲技巧。從那時起,迴旋鏢主要被用做運動器材。標準的迴旋鏢比賽是看誰把它擲得最遠,並且在它飛回時還能夠把它抓住。不過,迴旋鏢在狩獵中確實有那麼一點用途。土著人有時在樹林裡布網,然後把迴旋鏢甩到空中,嘴裡發出鷹的叫聲,使鳥群受到驚嚇而飛入布下的網中。 迴旋鏢其實是第一個人造飛行器,因此可把它看作飛機、直升機、小型飛艇甚至太空梭的直系祖先。令人稱奇的是,一塊木頭竟然有效地運用了如此復雜的物理學原理。如果您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許會真的會把它看做一種魔術。對於任何喜愛物理的人來說,迴旋鏢是一種不錯的學習道具。同時,可以肯定,它也是歷史上最吸引人的玩具之一!要了解更多信息,請查看下一頁的鏈接。
⑸ 我的世界迴旋鏢怎麼拿
按照下面的格式在工作台上擺上相對應的物品即可製作迴旋鏢。
需要木頭*4 鐵錠*1
鐵礦石出處:
鐵礦分布在高度1~64之間的岩石層,它在高度2-61被找到的機率大約在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