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談談國內的污水處理現狀
維拓環境 十萬伏特團隊為你解答。
國內的污水處理現狀:
2014年年末,全國城市共有污水處理廠1808座,比上年增加72座,污水廠日處理能力13088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1%,城市年污水處理總量401.7億立方米,城市污水處理率90.18%。2014年年末,全國縣城共有污水處理廠1554座,比上年增加50座,污水廠日處理能力達到2881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7.1%,縣城全年污水處理總量74.3億立方米,污水處理率為82.11%。
近年來我國工業用水一直處於一個輪緩較高的水平,據統計,2006年至2014年我國工業用水量維持在1400億立方米/年左右,大量的工業用水加劇了罩改我國水資源緊缺的困境。與此同時,我國每年排放大量的工業廢水,對環境造成重大污染。2014年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為205.3億噸,同比減少2.1%。盡管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逐年減少,但現階臘悶模段工業污水排放量依然十分巨大。
2. 水污染治理現狀
一、水污染源治理現狀
70年代,我國的工業污染治理主要集中在點源上,以治理工業「三廢」為主;80年代,通過調整不合理的工業布局、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結合技術改造,強化環境管理等措施,對工業污染進行了綜合防治,並在小范圍內開展了區域環境綜合治理;進入90年代以來,在加強工業污染防治的同時,大規模開展了重點城市、流域的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和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力爭使部分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國家確定的「三河」、「三湖」的水污染防治全面展開。
1998年度我國廢水排放總量為395億t,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為1499萬t。分別比上年下降了5.0%和14.7%,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01億t,化學需氧量排放量806萬t,分別比上年降低了11.5%和24.9%;生活污水排放量194億t,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693萬t,分別比上年增加了2.6%和1.3%(表7-3)。
表7-31998年與1997年廢水及化學需氧量排放對比
縣及縣以上工業和重點鄉鎮工業廢水處理率和排放達標率分別為87.4%和65.3%,比上年分別提高了8.5%和10.9%。全國已建成並運行的城市污水廠266座,日處理能力1136萬t,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超過20%。
二、水污染治理技術現狀
1.污水常規處理技術
污水處理技術,按其作用原理大體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三類。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使污染物在不改變其化學性質條件下從污水中分離的方法,如沉澱、過濾、氣浮、吸附、蒸發等方法,多用於污水的預處理和後處理;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分離、回收污水中的污染物,或使其轉化成無害物質的方法,如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電解法等,多用於污染物濃度較高、毒性較大或微生物難以降解的工業污水處理;生物法則是利用微生物新陳代謝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降解並轉化為無害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可生化性較好的有機污水的治理。生物法根據微生物對氧的需求可分為厭氧法和好氧法兩大類,同時又根據生物絮體在反應器中的存在方式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種。厭氧法多用於處理高濃度污水,好氧法則多用於處理較低濃度污水。
國內外污水處理工藝主要以生物法技術為主,原因在於生物法具有微生物來源廣、種類多、繁殖力強、容易馴化和發生變異的特點,處理成本相對較低。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對微生物凈化機理和反應動力學認識的深入,生物法技術也更加成熟和完善,不僅凈化效率和出水效果有了很大提高,運行成本也有了大幅度降低。我國污水處理雖然起步較晚,但在消化吸收國外技術基礎上,通過積極的研究與開發,也已形成了一系列適合我國國情的新技術、新工藝。
目前國內外普遍採用的污水處理工藝包括:好氧法中的傳統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A-B法、生物接觸氧化法;厭氧法中的厭氧污泥床法、兩相厭氧消化法;厭氧、好氧相結合的A-O法、A-A-O法等。
(1)傳統活性污泥法。傳統活性污泥法自1914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建成第一座試驗廠以來已有80多年歷史,通過多年生產實踐中的不斷完善,現已十分成熟,並在許多國家的大中型污水廠應用。其凈化機理重點利用了微生物對數增長期的高活性,因此具有凈化效率高的特點。
該工藝的優點是凈化效率高,出水效果好;缺點是污泥產量大、脫氮除磷能力差,操作管理技術要求嚴,一旦疏與管理將引起活性污泥的異常現象(如生物中毒、污泥膨脹等),重新恢復需較長時間;因此該工藝目前已逐步被其它工藝取代。
土耳其安長拉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水量76.5萬t,運行參數如表7-4。我國北京(高碑店)城市污水廠、天津(紀莊子)城市污水廠也屬此類。
表7-4土耳其安卡拉污水處理廠效果
(2)氧化溝法。氧化溝又稱循環曝氣池或氧化渠,50年代由荷蘭衛生工程研究所開發,屬活性污泥法的變種,凈化機理也稍有不同。開發的目的在於滿足污水處理要求的同時,使剩餘污泥量進一步減少,從而降低污泥處理成本。原理是通過延長曝氣反應時間,並採用環形循環曝氣池,使污水在池內有一個較長的循環期,在距曝氣器較近的區段溶解氧濃度高,微生物處於高活性期,有利於有機物的降解;在遠離曝氣區,溶解氧濃度偏低,微生物處於缺氧環境,有利於提高系統中污泥的自身消化和脫氮、磷能力。氧化溝法就其結構形式而言,又有許多變種,其中較典型的有奧拜爾式(orbal)、卡魯塞爾式(cor-rousel)和交替式。
該工藝的優點是工藝流程簡單,出水水質好,氮、磷去除率高,污泥產量少。缺點是污水停留時間長、基建投資大,同時由於該法採用表面轉蝶曝氣,水渠較淺,不僅曝氣效率低,對環境溫度要求也較高。
工程實例:河北省邯鄲市橋東污水廠引進丹麥技術建成了一套三溝交替式氧化溝系統,水處理規模10萬m3/d,各項運行指標均優於設計要求(表7-5)。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石油化工污水廠(6萬m3/d)、昆明市蘭花溝污水廠(5.5萬m3/d)則分別採用的是奧拜爾式和卡魯塞爾式氧化溝,運行效果也十分理想。
表7-5邯鄲市污水處理廠運行效果
(3)A-B活性污泥法。A-B活性污泥法又稱吸附-生物氧化法,是德國亞琛大學賓克教授於70年代中期,為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難降解有機物而設計的。該法按微生物反應原理將污水處理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A)為高負荷吸附合成段,第二段(B)為低負荷生物氧化再生段。通過分段,使每段中的生態系相對獨立,避免生物間的相互干擾,可充分發揮不同生物群體自身的凈化作用,提高系統的總體凈化能力。在A段,由於微生物較強的吸附作用和自身合成能力,不僅能較高程度地去除可生物降解污染物,還可大量去除難降解污染物;在B段,由於在低負荷環境下運行,有利於消化菌和聚磷菌的繁殖,因此還可提高系統的脫氮、除磷能力。
該工藝的特點是:凈化效率高、基建投資省、耐沖擊能力強、出水水質好。缺點是工藝較復雜,運行管理不便。
工程實例:德國Krefeld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2.4萬m3/d,進水水質BOD5400mg/L、COD800mg/L、TKN45mg/L、TP10mg/L,其處理結果見表7-6。
表7-6德國Krefeld污水處理廠運行結果
(4)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接觸氧化法屬生物膜法的一種,70年代由日本初創。原理是在生物反應器中裝載填料(或稱載體),利用微生物自身的附著作用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使污水在與生物膜接觸過程中得到凈化。該方法由於填料的存在,一方面增大了反應池內的生物量,提高了系統的凈化能力;另一方面還由於生物膜是由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和較高等的水生動物共同組成的高密集生態系,因此具有良好的凈化效果。
生物接觸氧化法的供氧多採用底部鼓風曝氣方式,空氣氣泡在填料間迂迴上浮過程中,一方面可與生物膜充分接觸,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鼓風動力消耗。另一方面由於氣泡的攪動作用,還可促進生物膜的更新,提高生物活性。
該法的優點是凈化效率高,抗沖擊能力強,污泥產率低,操作管理方便,動力消耗低,脫氮除磷能力強。缺點是對於較大型污水廠需要填料量過大,不便於運輸和裝填。近幾年我國又在普通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基礎上根據生物吸附原理,開發出了二段生物接觸氧化工藝,進一步提高了該技術的凈化效率和脫氮除磷能力,拓寬了應用范圍。
工程實例: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星城生活污水處理廠(2萬m3/d)、內蒙古東勝市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廠(3萬m3/d)、河北邯鄲叢台酒廠(2000m3/d)、河北晉州市印染廠(2000m3/d)等均採用了二段生物接觸氧化工藝,運行效果良好。
(5)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法。厭氧法也稱厭氧消化法,是在無氧條件下,借兼性菌及專性厭氧菌對有機物的消化降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凈化的方法。消化降解過程可分為酸性水解和鹼性消化(鹼性發酵或甲烷消化)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中,通過酸性腐化菌或產酸菌的作用,最終產物是包括丁酸、丙酸、乙酸和甲酸在內的有機酸以及醇、氨、CO2、硫化氫、氫以及生物能量,為下一階段的甲烷消化作準備;第二階段中,在甲烷菌的作用下,第一階段的產物進一步分解成消化氣,主要產物是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
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法就是在厭氧反應原理下產生的。所謂污泥床,是指在人工培養或馴化條件下,厭氧污泥以顆粒狀絮體形式沉積於反應器的底部所形成的高濃度污泥層。當污水向上流動、首先穿過污泥層時,就會使大部分有機物轉化為消化氣。因此,上流式厭氧污泥床法成功的關鍵是要形成沉降性能良好的顆粒狀高活性污泥。
該方法的優點是有機負荷高,凈化能力強,能夠直接處理較高濃度的有機廢水,並能產生新的能源。缺點是對反應溫度要求嚴,當污水中含硫化合物濃度較高時會對反應產生抑製作用。
目前,該方法已廣泛應用於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中,如啤酒、制葯、食品、肉類加工、酒精等行業。
(6)兩相厭氧消化法。前已述及,厭氧消化過程包括酸性水解和鹼性消化兩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自己獨立的微生物群體參與其反應。由於兩大類微生物群體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有很大差異,對底物的反應速率也不相同,整個反應過程受鹼性消化速率所控制。因此,當在同一個消化池中生活棲息這兩大類微生物群體時,必然不能使它們都處於生長繁殖的最佳狀態,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兩相厭氧消化法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將兩個反應階段分別在兩個消化池中完成,使每一段的生物菌體都生長在各自最佳環境條件,從而大大提高了消化效率、有機物分解程度和系統有機負荷,還提高了消化氣中甲烷的純度。此外,由於酸化水解段中微生物群體對反應環境(水質、溫度、pH值等)的要求范圍比第二段寬得多,因此還增強了該工藝的適用范圍,特別是對於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通過第一段的預處理,可較大程度地提高污水生化性能,為後續處理打下了良好基礎。
目前,由於兩相厭氧第一段的特殊凈化作用,人們還利用這一點,使其與好氧法工藝直接相連,開發出了A-O和A-A-O法等新工藝,克服了好氧法不敢涉足高濃度污水或生化性較差污水的不足。
2.污水處理非常規技術
污水二級處理,並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污染,處理後的污水也不能直接回用於工農業生產。隨著世界各國水資源的急劇短缺,單純的污水二級處理已遠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在西方發達國家已逐步開始了污水三級處理和深度處理,但在實際運行中,其昂貴的基建投資和運行費用使許多水廠陷入了困境。為了尋求既經濟又節能的處理技術,人們打破常規,又重新回到了自然凈化的老路。如近幾年大力推廣應用的土地處理、人工濕地和氧化塘技術等,被稱為革新與代用技術(Innovative and Alternative Technology),簡稱IA技術。目前IA技術在發達國家的污水深度處理中已廣泛應用,如美國、英國、加拿大、以色列等國。在污水二級處理方面,發展中國家也進行了大膽嘗試,並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在許多國家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如中國、印度、巴西等國。
IA技術的優點是基建費用和運行費用低、操作管理簡單、易維護、處理水質好。缺點是凈化效率較低、佔地面積大、不適宜在寒冷地區應用。
(1)土地處理系統。土地處理系統是在人工控制條件下將污水投配在土地上,通過土壤吸附、微生物分解和植物根系吸收,使污水得到自然凈化的污水處理技術。基本工藝包括:漫滲、快滲、地表面漫流和濕地。為了更好地提高凈化效率和經濟效益,有的還專門引種了具有較高經濟價值、較強凈化能力和適應能力的植物或林木,稱為人工土地處理系統。利用該技術最有代表性的國家是以色列。在該國,經過二級處理的污水幾乎80%以上都要再經土地處理進一步凈化,然後回用於工農業生產。
我國近幾年也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並在污水二級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如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工濕地和內蒙古寧城老窖酒廠的土地快速滲濾系統等。
(2)穩定塘(俗稱氧化塘)。穩定塘是利用天然或經人工改造、修建的池塘,通過諸如厭氧、好氧、兼性生物分解和水生植物吸收等自然凈化能力,完成污水凈化的處理技術。穩定塘根據塘中溶解氧含量的不同,可分為厭氧塘、好氧塘和兼性塘,在實際應用中根據各種塘體的功能、效能進行單獨使用或組合使用。處理負荷以系統自凈能力為限。為了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凈化能力,還可加入許多人工措施,從而又派生出了諸如強化曝氣塘、水生植物塘和生態系統塘等。
工程應用:如聯邦德國Ohlstadt城的Biolak曝氣塘、巴西Bahia省的水葫蘆塘和我國北京燕化公司牛口峪水庫的生態塘等。
(3)生態系統法。生態系統法是根據生態學觀點和系統學理論,通過多種廉價處理技術的優化組合,實現污水凈化的技術方法。該法1990年於我國北京燕山石化公司牛口峪水庫石油化工污水處理中(5.5萬m3/d)首次應用,不僅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還迅速恢復了庫區生態,得到了國內外環保專家的高度評價,被稱之為既治標又治本的「中醫療法」。
採用的生態系統包括:
·有機質→菌、藻類→原(後)生動物→高級水生動物(生物凈化系統)
·有機質→微生物→水、陸生植物(植物凈化系統)
·有機質→生物床→土壤層(土壤凈化系統)
3. 醫療化驗室廢水如何處理
、廢液處理原則:對高濃度廢酸、廢鹼液要經中和至中性時排放。對於含少量被測物和其他試劑的高濃度有機溶劑應回收再用。用於回收的高濃度廢液應集中儲存,以便回收;低濃度的經處理後排放,應根據廢液性質確定儲存容器和儲存條件,不同廢液一般不允許混合,避光、遠離熱源、以免發生不良化學反應。廢液儲存容器必須貼上標簽、寫明種類、儲存時間等。
2、處理方法:
含汞、鉻、鉛、鎘、砷、酚、氰的廢液必須經過處理達標後才能排放,實驗室處理方法如下:
2.1含汞廢棄物的處理
若不小心將金屬汞散落在實驗室里(如打碎溫度計)必須及時清除。如用滴管或用在硝酸汞的酸性溶液中浸過得薄銅片、銅絲收集與燒杯中用水覆蓋。散落在地面上的汞顆粒應撒上硫磺粉,生成毒性較小的硫化汞;或噴上用鹽酸酸化過的高錳酸鉀溶液(5:1000體積比),過1至2小時後清除;或噴上20%三氯化鐵水溶液,干後再清除(但該方法不能用於金屬表面,會產生腐蝕)。
4. 醫院里的廢水會造成空氣污染嗎
不會造成空氣污染,因為醫院和醫療廢水中含有大量致病菌和危險物質(排放放射性物質)。醫院排放的污水會影響到整個地區的水源質量,影響到整個地區人民的健康。因此,對於新建醫院或以前沒有污水處理過的醫院,醫療單位必須對污水進行第一次處理。衛生部有關於醫院醫療廢物處理的條例,這些廢物需要分類處理。
1. 廢水的處理方法如下: 實驗室部門致病體的培養基、病毒種子保存液等高危廢棄物,應先在實驗室用壓力蒸汽滅菌,再作為其他感染性廢棄物處理。 收集各科室感染性患者(如肺結核患者)的痰液、檢查後的痰標本、污染廢棄物、患者的引流液、胸腔和腹水,由科室採集。他們被送到有特殊防漏特殊桶的痰室。污水經高溫煮沸30min或加入2000mg/L氯消毒劑30min後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2. 放射性廢液:產生後通過特殊管道排入分離的污水池,經降解後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 化學廢棄物:放射科顯影劑經過世代排放到醫院污水處理系統。固定溶液裝在防漏的專用桶里,交給回收公司處理。檢驗科和病理科的化學試劑和廢液排入醫院污水系統進行處理。 廢水:醫療、生活污水經污水排放系統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站。採用符合國家規定並按國家要求認證的設備和制劑,在處理站進行沉澱和消害處理後排放。一般情況下,廢水經處理後用二氧化氯排放。
1. 空氣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人們需要呼吸空氣來維持生命。一個成年人每天大約呼吸2萬次,吸入空氣的次數最多 15 ~ 20 m3。因此,被污染的空氣直接影響著人類的健康。 空氣污染物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為呼吸系統疾病和生理功能障礙,以及眼睛、鼻子等黏膜組織受到刺激引起的疾病。 當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在幾天內造成急性污染中毒,使病情惡化,甚至致人死亡。其實,即使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不高,人體多年呼吸這種被污染的空氣也會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癌等疾病。
2. 對植物的危害:空氣污染物對植物的危害非常嚴重,尤其是二氧化硫和氟化物。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造成嚴重危害,在植物葉片表面造成損傷斑,或直接使葉片枯萎脫落;污染物的濃度不高時,會造成慢性危害植物,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綠色沒有危害症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的下降和惡化的質量。
5. 國內和國外污水處理有什麼大的區別,比如技術、應用普及方面。
國外現狀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污水處理廠最多的國家,平均5000人就有1座,其中78%為二級生物處理廠;英國共有處理廠約8000座,平均7000人1座,幾乎全部是二級生物處理廠;日本城市廢水處理廠約630座,平均20萬人l座,但其中二級處理廠及高級處理廠佔98.6%;瑞典是目前污水處理設施最普及的國家,下水道普及率99%172上,平均5000人1座污水處理廠,其中91%為二級生物處理廠。這些國家的經驗表明,大力興建有了明顯改善;日本不符合環境標准水域,已從1971年的O.6%下降到1980年的0.05%;歐洲萊茵河的有機污染已基本控制,部分河段水質明顯改善,魚類復生;英國泰晤士河絕跡了100多年的魚群又重新出現,目前已達119種。
截至上世紀70年代,發達國家基本上普及二級處理但是二級處理耗能多,運行費用高,基建投資也不低。發展中國家普遍「建不起」,或是「養不起」,因此紛紛尋求適用於本國國情的經用的高昂引起了眾多的非議,據悉,美超過10億美元,因此他們也在大力研究新技術,或改革傳統的流程。
國內現狀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事業開始於1921年。上海首先建立了北區污水處理廠,1926年又建了西區和東區污水廠,總處理能力為4萬噸/日。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水污染控制所面臨的問題也愈加嚴重,目前不僅大、中、小城市建設污水廠,還有些郊區縣也建設污水廠,幾年了,上海市青浦徐涇鎮、重慶市渝據2000年統計,全國城鎮的污水處理率達到25%,2010年將達到50%。
然而,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城市及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上,還都存在著技術政策》要求,城區人口達50萬以上的城市,必須建立污水處理設施;在重點流域和水資源保護區,城區人口在50萬以下的中小城市及村鎮,應依據當地水污染控制要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在憲法中也有明文規定,並組建了許多工廠,許多產品已系列化了,但自動化儀表,檢測儀與國外差距還很大,資金不足仍是根本性問題。
6. 醫療廢水怎麼處理
醫療廢水不能排如市政管道。對於農村來說,醫院也應該有獨立的水處理系統,在保證微生物和病菌達標的情況下排放
7. 醫療廢水的醫療廢水危害
醫療廢水曾經多次引起公眾關注,醫療廢水的排放對水資源造成的危害巨大,已經成版為危權害群眾健康的一個「源頭」;部分地區真正能夠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家醫院。目前,法律的不規范,環保意識的薄弱,造成了醫療廢水直排和各大醫院存在的「高污染,低治理」現狀。
但目前各大醫院並沒有對具有嚴重危害性的醫療廢水進行合理處置,忽略了廢水中病毒傳染可能導致的水污染惡性事件。同時,國家的相關立法也需要及時跟進,對醫療費水的處理作出更加明確的規定,各級環保部門也應加強管理和環保意識的普及。 相關資料 與工業廢水相比,醫療廢水對環境的影響更大,危害也更大。醫院在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水,這些廢水的來源決定了其成分復雜性,涉及多種生物性、化學性或放射性污染。醫療廢水中除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蟲卵等致病原體外,還含有化學葯劑和放射性同位素,具有對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的幾大特徵。如果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醫療污水,不經過消毒、滅活等無害化處理,而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往往會造成水、土壤的污染,嚴重的會引發各種疾病,或導致介水傳染病的暴發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