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位於華北平原的北端,地處中國水資源十分貧乏的北方,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北京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僅300m3左右,為全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的1/8,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1/32。平水年水資源量約42億m3,其中地下水24億m3,地表水18億m3,枯水年水資源約33億m3。目前年用水量已達到平水年水資源量。迄今為止,地下水已嚴重超采,市區范圍內形成了1000多km2的漏斗區,地下水位連年下降,為此對地下水已經限采。
根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遠景目標綱要和城市總體規劃,對北京市生活、工業、農業和城市河湖環境需水量進行預測,2020年全市需水量將達到60多億m3,年缺水約20億m3。因此,城市水資源供需不平衡和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北京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實現北京市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緩解北京市面臨的21世紀城市發展和可利用水資源的矛盾,北京市政府決定開發城市污水資源作為城市第二水源。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污水回用工程於1999年列入北京市政府《關於北京市環境污染治理目標與對策》(京政辦函〔1999〕)十大研究課題中,1999年3月至8月完成該項目的前期研究工作並完成了可行性研究,1999年10月完成項目立項和審批;2000年1月完成該工程的初步設計和審批工作,2月完成施工圖設計,4月開始施工,目前該工程施工已基本完成,預計今年上半年將正式啟用。該工程是將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提升用於河道取水的工業用水,替代清潔水源、改善河道景觀,並將部分二級出水經深度處理後用於市政雜用(如道路噴灑、綠地澆灌等),替代自來水,達到城市污水資源化和改善河道水質的目的。回用水涉及的區域范圍,東至公路一環,西至西三環,南至南四環,北至長安街。地區面積為141km2。回用水用戶涉及到工業、公園綠化和河湖補水、道路噴灑等。本文主要分析該工程的技術方案和研究成果。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情況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於1993年10月24日竣工投產,一期工程處理能力50萬m3/d。二期工程於1999年年底竣工投產。目前處理能力為100萬m3/d。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污水系統流域面積96平方公里,服務人口240萬人,匯集北京市南部城區的大部分生活污水、東郊工業區、使館區和化工路的全部污水。該處理廠採用前置缺氧段活性污泥法工藝,即在推流式曝氣池前設置缺氧段,其目的是改善污泥性質,防止污泥膨脹。目前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直接排入通惠河下游,除每年約5500萬m3用於農業灌溉外,剩餘的處理水每年超過3億m3沒有得到利用,根據我們對該廠出水的幾次實測和該廠提供的1999年出水水質分析結果,其出水達到設計要求,出水水質水量穩定,其二級出水多數參數已接近相關的回用水水質標准.但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中氨氮和磷的含量還偏高,主要是該廠立項較早,當時在國家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中還沒有除氮脫磷的要求。因此該廠一期處理工藝中未設除磷脫氮設施。
可能應用對象分析
潛在工業用戶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內部用水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已建規模為1萬m3/d的廠內回用水工程,主要用於污泥脫水沖洗濾布、檢修、噴灑、澆灑綠地、洗車用水水源等,該用水應優先保證。華能熱電廠華能熱電廠位於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對面。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至華能熱電廠之間鋪設了兩條直徑800mm的管道,同時該廠內部的深度處理站也已經建成。華能熱電廠提供的最新數據表明,該廠現計劃四台機組冷卻補水全部使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作為水源,並通過本廠深度處理站處理後再利用,以保證冷卻水水質。該廠實際可利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為7.68萬m3/d,該用水應優先保證。北京市第一熱電廠北京市第一熱電廠是一座高溫高壓熱電廠,位於通惠河北側,距離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僅幾公里。該廠共有循環泵4台,每台循環水量為4.15 立方米/秒,循環泵房設在通惠河北岸,冷卻水是開放式循環,正常生產情況下有三台泵運行,所需水量約12 m3/s(即104萬m3/d)。其補水量約26 - 34.6萬m3/d,平均補水量30.3萬m3/d。考慮到目前河道水質現況,為保持河道水質上游仍需來水,北京市第二熱電廠部分慣流退水仍能用於第一熱電廠,在近期方案中第一熱電廠回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處理水用水量僅考慮為20萬m3/d。在遠期工程方案中,第二熱電廠採用封閉式循環冷卻方式運轉,耗水量將大大減少,第二熱電廠不再有慣流退水供第一熱電廠使用。因此,在遠期工程方案中第一熱電廠回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處理水用水量將在近期方案規模基礎上擴大10萬m3/d。北京市水源六廠北京市水源六廠距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僅幾公里,此廠是為工業提供用水的河水廠,廠內建有規模為17萬m3/d的深度處理設施。而1998水源六廠供水情況僅為4.7萬m3/d,其中化工實驗廠1.5萬m3/d,有機化工廠0.6萬m3/d,化工二廠0.7萬m3/d,蒸汽廠0.3萬m3/d,焦化廠1.6萬m3/d。該廠進水取自通惠河。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可直接供水源六廠使用。在近期方案中,東郊工業區和焦化廠利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處理水的水量為5萬m3/d,市政雜用水5萬m3/d。在遠期方案中,水源六廠再擴大7萬m3/d。通州工廠用水通州距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約八公里。通州現有工廠120多家,包括化工、機械、紡織、造紙和食品等行業,用水量較大的工廠有造紙七廠、東方化工廠、通州氮肥廠和北京日用化學二廠等。通州的工廠共可使用再利用水量7萬m3/d。市政雜用水城市雜用用水在北京市污水綜合利用研究中一直未引起人們的重視,本研究中我們調查了沿通惠河、南護城河主要公園綠化面積、城市綠化、城市道路的噴灑用水量等,並多次走訪了市園林和環衛管理部門,具體調查結果如下:3.2.1 公園綠化及河湖用水沿河道主要公園有龍潭湖公園、北京游樂園、天壇公園、陶然亭公園、大觀園和萬壽公園,主要公園合計面積約267萬m2,公園綠化用水量約0.534萬m3/d。除外,上述公園河湖補水用水約2.3萬m3/d,沖廁用水約460 m3/d。所以主要公園總用水量約2.88萬m3/d。城市綠化用水在回用水供水范圍內有多處城市集中綠地,由於位置較為分散,在目前狀況下很難嚴格計算出回用於城市綠化的水量。故重點考慮集中在道路兩旁隔離帶和沿河道兩岸較集中的綠地,按北京市總體規劃估算城市綠化用水量約0.2萬m3/d 。道路路面噴灑用水據北京市規劃路網指標,其主幹路和次幹路的道路面積約5868萬平方米。目前可噴灑3389萬平方米,目前城市道路噴灑由市和區環衛部門負責,水源全部為自來水,取水點為固定的自來水消火栓。但按環衛部門道路噴灑水車取水半徑,並非所有可噴灑道路都能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處理水來代替。在方案中,城市雜用水將在水源六廠進行深度處理,深度處理後的出水用管道自水源六廠沿護城河輸送到西便門和廣安門。若在原有水源六廠供水管網中加設取水口,則可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處理水來噴灑的道路東至公路一環,西至西三環以西,東西長約23.5km。按環衛部門道路噴灑水車取水半徑3km計,南北長可達6km,可噴灑的地區面積為141km2。按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1992年《北京市總體規劃》研究成果,公路一環內道路用地率在1991年前為3.82%,到2010年將達13.43%。若在近期方案中道路用地率按10%計,則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處理水噴灑道路面積約14.1km2,根據環衛部門提供的噴灑道路的用水指標,每立方米水可噴灑2500 m2道路面積,則一天一次噴灑道路的需水量為0.564萬m3/d。目前北京市許多路面一天噴灑兩次。按市政府治理大氣環境污染,減少城市空氣灰塵量的要求,未來北京市路面噴灑要求達到一天三次。為此,在近期方案中按每天噴灑道路兩次考慮,則需水量約為1.13萬m3/d。近期方案市政雜用水規模上述市政雜用水合計約4.21萬m3/d,其中城市綠化及道路噴灑用水量為1.33萬m3/d;公園用水為2.88萬m3/d。考慮到不可預見水量和管網漏失率,近期方案中市政雜用水規模為5萬m3/d。3.3 農業灌溉用水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農業灌溉區包括東南郊、朝陽、雙橋和通州四個灌區,分布在朝陽和通州通惠河兩岸的14個鄉和2個農場,現況灌溉面積20.21萬畝。農作物以糧、菜為主,其中糧田面積16.9萬畝,佔83%;菜田面積1.72萬畝,佔9%;林果及其它作物面積1.59萬畝,佔8%。農業灌溉需用水量約48萬m3/d,目前從官廳和密雲兩大水庫供給指標水及工業退水水量約10萬m3/d,採用地下水約19萬m3/d,從通惠河取水水量約19萬m3/d。高碑店閘下遊河道補水通惠河下游高碑店閘至北運河蒸發滲漏、一年八次換水和河道兩側綠化需水量約3.6萬m3/d。
回用技術方案
用戶用水優化分配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處理水優先保證廠內回用水1萬m3/d、華能熱電廠冷卻用水7.68萬m3/d、市政雜用水5萬m3/d、通過水源六廠供東郊工業區和焦化廠用水量5萬m3/d和第一熱電廠20萬m3/d,共計38.68萬m3/d。在遠期工程實施前,剩餘的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處理水除用於高碑店閘至北運河兩側綠化和河道補水3.6萬m3/d外,還可以用於農業灌溉48萬m3/d,最後用於通州工廠7萬m3/d,總計97.28萬m3/d。在遠期工程方案實施後,第一熱電廠擴大用水量10萬m3/d,水源六廠擴大用水量7萬m3/d;剩餘的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處理水用於高碑店閘至北運河兩側綠化和河道補水3.6萬m3/d、農業灌溉40.72萬m3/d,總計100萬m3/d。工程規模本工程方案主要考慮高碑店閘上游的回用水用戶,通過近期工程方案實施後才能利用高牌店污水處理廠處理水的用戶對象為:第一熱電廠20萬m3/d,市政雜用水5萬m3/d,通過水源六廠供東郊工業區和焦化廠用水量5萬m3/d。因此,近期工程方案規模為30萬m3/d。遠期工程方案規模將由近期工程方案規模30萬m3/d擴大到47萬m3/d。主要增加的用戶對象為:第一熱電廠用水規模擴大10萬m3/d,水源六廠擴大用水量7萬m3/d。工程方案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沉池出水經新建泵站(規模47萬m3/d)提升後用兩條管道分別輸送到高碑店湖(規模30萬m3/d)和水源六廠(規模17萬m3/d)。送至高碑店湖的處理水供北京第一熱電廠用水;送至水源六廠的處理水在該廠進行深度處理後,一部分通過水源六廠現有供水系統供給東郊工業區和焦化廠;一部分通過新建管道輸送到西便門和東便門。在水源六廠現有供水管道和新建管道沿線設取水口,供市政雜用取水。
回用水水質技術保障措施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改造由於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出水中氮和磷的含量較高會直接影響回用水水質,必須對該廠進行技術改造,進一步提高該廠出水水質。2000年5月完成了該廠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改造規模為50萬m3/d,即對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50萬m3/d)進行改造。該改造工程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改造後使出水水質優於目前第一熱電廠冷卻水取水水源高碑店湖的水質,出水中BOD、COD、總磷和氨氮分別達到10mg/l、40mg/l、1mg/l和10mg/l。第二步改造使該廠50萬m3/d滿足高碑店湖Ⅳ類水體的水質要求。主要改造工作量包括曝氣池改造和污泥處理系統的改造。原曝氣池為1/12為厭氧區,其餘為好氧區,改造後將原池2/9為缺氧區及厭氧區(水力停留時間共為2h),其中進水端分出一停留時間為15min的強化吸附區。其餘仍為好氧區(水力停留時間7.25h)。原污泥系統中剩餘污泥泵入初沉池,其混合污泥再進污泥濃縮池濃縮後消化脫水,因濃縮污泥池停留時間太長(3d),處於厭氧狀態,磷又被釋放出來,通過上清液回到污水中,因此達不到除磷的目的。改造後,原有濃縮池改為濃縮酸化池,濃縮酸化池上清液做為碳源排入水處理系統;將消化池上清液和脫水機濾液及沖洗水收集後進行化學除磷。目前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改造方案正在審批過程中,市政府將對改造工程單獨立項,其投資(約2511萬元)也不列入污水回用工程。深度處理措施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水質水量穩定,達到設計要求,但還不能滿足市政雜用水標准,而綠化用水和道路噴灑等市政雜用水水質對人類健康和城市環境會產生影響,因此,市政雜用水必須在回用前進行深度處理,以滿足相應標准。在方案確定中通過不同廠址比較,將深度處理選擇在水源六廠。水源六廠現有日處理能力17萬m3/d的深度處理設施,主要採用機械加速澄清、砂濾和消毒等工藝處理過程。根據該廠提供的出水水質,其出水可滿足相應用戶要求。由於北京市工業結構的調整,目前該廠平均實際供水量不足5萬m3/d,尚有12萬m3/d處理能力沒有得到利用。另外,水源六廠離市政雜用水用戶較近,市政雜用水深度處理設在水源六廠利用其剩餘處理能力,可滿足市政雜用水近、遠期規模需求,在該廠深度處理後的水質能滿足市政雜用水水質要求。
主要工程內容和投資
本工程總投資33668萬元(不包括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改造費用),其中征地拆遷費10000萬元,工程費用為19260萬元,工程建設內容主要為:(1)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內47萬m3/d的泵站一座。(2)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至高碑店湖輸水管:DN1800mm,長1480m。(3)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至水源六廠管道:DN1400mm,長4766m。(4)市政雜用水配水管:DN1200mm,長6791m;DN1000mm,長1431m;DN800mm,長4615m;DN600mm,長2845m;D=500mm,長2880m。(5)水源六廠改造:包括蓄水池清淤和護砌、污泥池擴建、水泵改造、進出水口的改造、增加自控和電氣設備等。園林供水支線管道。
工程經濟效益分析
本工程總投資33668萬元,其中10000萬元為政府撥款,其餘為貸款(公司融資)。在考慮污水資源費0.20元/m3和水源六廠原有資產成本與利稅0.73元/m3的條件下,水價計算分析結果為:第一熱電廠用水水價0.31元/m3,市政雜用用水水價1.92元/m3,東郊工業區用水水價1.21元/m3。本工程完成後每年可節約清潔水資源16673萬m3,節約自來水3650萬m3/a,相當於節約了建設一座10萬m3/d的自來水廠的投資4億元。該工程能達到開源節流的目的,能為北京市城市綠化面積擴大和道路噴灑壓塵創造條件,對環境綜合治理具有較大的作用,環境的改善還會帶來了周圍地區的土地增值。
結論和討論
(1) 北京市是一個嚴重缺水型城市,合理利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處理水資源,對實現北京市國民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緩解北京市面臨的21世紀城市發展和可利用水資源的矛盾具有重要意義。(2)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回用工程方案充分考慮了北京市城市水系、園林、道路及工業布局現狀,具有可實施性。(3)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污水回用工程能達到開源節流的目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北京城市水資源緊缺的局面,能為北京市城市綠化面積的擴大和道路噴灑壓塵創造條件,對環境綜合治理具有較大的作用。(4) 本工程總投資33668萬元,工程費用為19260萬元。按政府投資1億元,其餘為公司融資計算,在考慮水資源費0.20元/m3和水源六廠制水成本條件下,則回用水水價為:供第一熱電廠售水水價為0.31元/m3,供市政雜用售水水價為1.92元/m3,供東郊工業區售水水價為1.21元/m3。(5) 建議制定有關法規和政策,促進城市污水回用設施的發展。應盡快編制北京市回用水設施發展規劃,以便在相應的市政工程中鋪設回用水管道等設施,使城市污水回用設施逐步完善。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② 青島市地下水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途徑
袁西龍
(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青島266071)
作者簡介:袁西龍(1964—),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和計算機技術應用研究。
摘要:山東省青島市是一個水資源較貧乏的地區,地下水資源分布不均,本文通過對青島市地下水資源的開發歷史、現狀,以及由於地下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引起的環境地質問題的發生、發展、動態變化、採取的治理對策等,總結地下水資源開發保護的一般規律,同時介紹海水入侵區地下水用於海洋水產養殖、城鎮建築區地下水用於地溫空調等利用領域;以及在含水層透水性較差的裂隙水、含水層厚度較小的坡洪積區和花崗岩風化帶增大單井出水量取水技術方法。
關鍵詞:青島市;地下水;開發利用;保護;地下水取水技術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的西南部,東南瀕黃海,周邊與威海、煙台、濰坊接壤。青島市是一個水資源較貧乏的地區,人均佔有可利用水資源量為170m3,佔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4;同時青島市經濟發展迅速,對水資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增源與節流並重,是緩解青島市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
1 水文地質概況
青島市地貌類型以低山丘陵、剝蝕-堆積準平原為主,並間有山間谷地、山前沖洪積平原,局部為中山(嶗山)。根據不同地貌、水文地質特徵將該區劃分為三個水文地質區:①膠北低山丘陵水文地質區、②膠萊盆地水文地質區、③膠南-嶗山中低山丘陵水文地質區(圖1)。地下水類型有鬆散岩類孔隙水、碎屑岩類孔隙裂隙水、噴出岩類孔洞裂隙水、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及塊狀、層狀岩類裂隙水。①鬆散岩類孔隙水是青島市集中供水的主要含水岩組,主要分布於大沽河、白沙河-城陽河、白馬-吉利河、王戈庄河、洋河、周疃河、張村-李村河等大小河流中下遊河谷平原和大澤山西南側山前平原,含水岩組主要由第四系沖積、沖洪積層不同粒徑的砂及砂礫石組成,厚度一般5~15m,單井出水量可達1000m3/d以上,其中大沽河、白沙河-城陽河下遊河谷平原地下水為青島市重要供水水源地,其可采資源量分別為7951×104m3/a、2367.6×104m3/a。②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含水岩組主要分布於平度、萊西,膠南王台也有少量分布,含水岩組為粉子山群中的大理岩,裂隙比較發育,深度一般限於100m以內,含較豐富的岩溶裂隙水,特別在構造及地貌條件有利地段,富水性強,單井出水量500~1000m3/d,水質良好。但因分布面積過小,供水局限性較大。③噴出岩類孔洞裂隙水含水岩組主要分布於即墨、膠州、萊西、城陽境內,含水岩組為青山群和王氏群中的玄武岩類,孔洞和裂隙比較發育,深度一般為30~50m,富水性較強,單井出水量為500~1000m3/d,且水質良好,可形成小的水源地為局部地區供水。④碎屑岩類孔隙裂隙水含水岩組主要分布於膠州、即墨、萊西等地,含水岩組為白堊系萊陽群、王氏群砂岩、砂頁岩及凝灰質砂頁岩,由於其孔隙和裂隙均不發育,透水性、富水性均很弱,單井出水量一般小於50m3/d。⑤塊狀、層狀岩類裂隙水含水岩組主要分布於嶗山、大澤山及膠南大片地區,含水岩組為花崗岩、花崗閃長岩、片麻岩、變粒岩、片岩等。風化帶深度一般不超過30m,富水性弱,單井出水量小於30m3/d,局部構造裂隙密集帶比較富水,單井出水量可大於100m3/d,最大可達500m3/d,但分布極不均勻,僅能為局部供水。
圖1 青島市水文地質分區略圖
2 地下水資源開發及主要環境地質問題
2.1 地下水資源開發歷史與現狀
青島市地下水作為城鎮集中供水水源始於1920年,白沙河-城陽河下游最先作為青島市供水水源地,至新中國成立初期日供水能力達3.0×104m3/d;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受經濟技術水平的制約,地下水資源的開采量增長緩慢,到70年代後期,工農業發展加快,地下水資源的開采量也迅速增加,地下水資源的采補出現了負均衡,水位持續下降,80年代中期,大沽河、白沙河-城陽河水源地等區段均出現地下水降落漏斗,相繼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海(咸)水,90年代後期,通過減少地下水開采量,修建海水入侵截滲牆、河道內修建橡膠滾水壩攔蓄地表水以增加地下水補給量等一系列措施,海水入侵得到了有效控制。青島地區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采資源量為6.3436×108m3/a,2002年天然補給資源量為5.0586×108m3,2002年地下水實際開采量6.1098×108m3,占總淡水供水量的54.17%,1989年開采量為歷史最高值,達6.78×108m3,1999年開采量為近年最低值,為5.38×108m3。青島地區多年開采實踐基本反映了區內地下水的開采水平和調蓄能力,可看出青島地區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基本為采補平衡,但由於城鄉布局差異和需水量不同,一些地區開采量過大,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同時有些地區開采量較小,僅有少量用於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地下水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開發。
2.2 地下水資源開發有關的環境地質問題
2.2.1 海水入侵
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初期,在多數富水地段地下水資源均出現超量開采,出現地下水降落漏斗,在各河流下游近海地段,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最嚴重的是在80年代中期,海(咸)水入侵導致大批機井報廢,糧田荒蕪,水質惡化;90年代後入侵區附近開采量大幅度減少,降水量較80年代增多,使地下水位有不同程度回升,部分漏斗平復,海(咸)水入侵勢頭得到減緩,入侵面積略有退縮。2002年為特枯年,部分地區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入侵面積又有所擴大。目前青島市海(咸)水入侵主要發生在大沽河下游、白沙河-城陽河下游、洋河下游、黃島辛安、平度新河-灰埠一帶,2002年6月各地入侵面積見表1。
表1 2002年6月青島市海(咸)水入侵現狀分布面積
2.2.2 水質污染
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城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量加大,農業的發展,使農葯、化肥的施用量也不斷加大,在污水處理技術、設施、有關法律尚不完善的時期,河流遭到了嚴重的污染,而受污染河水補給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質的污染。區內地下水水質超標的指標主要有
圖2 大沽河水源地受污染地下水主要陰離子組成餅圖
除工業廢水污染外農業污染更是不可忽視,地下水
3 地下水資源保護及環境地質問題的治理對策
針對地下水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關部門經過勘查、研究,提出並實施了相應的治理措施。
3.1 海水入侵的治理
3.1.1 地下截滲牆
為了保護大沽河水源地,增加大沽河水源地的可采資源量,經過1985~1986年的大沽河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質勘察和1990年大沽河地下水庫勘查工作,於1997~1998年由青島市政府投資興建了大沽河水源地小麻灣截滲牆工程,截滲牆全長14.2km,採用連續擺噴法,擺噴深度到達含水層底板,從而截斷了牆下游海(咸)水的倒灌,使海(咸)水的入侵現象得到遏制,為更好地發揮好大沽河水源地的供水能力提供了工程措施保障。2001年又開展了白沙河下游興建地下截滲牆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3.1.2 河道下游修建橡膠滾水壩
白沙河-城陽河下游水源地在發生海水入侵的20世紀80年代,即開展了海水入侵的專項水文地質調查工作,其後在白沙河河道興建了多處橡膠滾水壩,攔蓄河水,增加地下水補給量,並且相應調減地下水開采量,使地下水降落漏斗逐漸縮小,有效減緩了海水入侵的速度。另外大沽河、王戈庄河、洋河等河道上均修建有攔蓄河水的橡膠滾水壩,起到了對地下水的人工補源作用。
3.1.3 河道下游修建(防潮溯河倒灌)攔水閘
當風暴潮、大潮到來時,在河口未有阻水構築物的情況下,海水會順河上溯,並補給地下水,這也是造成海水入侵的另一原因,在海水順河上溯嚴重的河口,選擇適當位置興建了攔水閘,既可阻擋海水,又可攔蓄淡水,增加地下淡水的補給量,對防止海水入侵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應禁止河床挖砂,以免降低河床,導致海水上溯距離加大,防止覆蓋層破壞而加大海水入滲速度。
3.2 地下水污染的治理
3.2.1 通過立法手段建立水源地保護區
青島市通過立法手段,頒布實施了《青島市生活飲用水源環境保護條例》,條例規定已劃定和公布的生活用水水源地受到法律的保護,並且明確禁止了排放、堆放、建設等有關的七種行為;首次公布的地下水源保護區有11處,分別有大沽河、即墨武旗埠、即墨東關、即墨東障、即墨馬山、平度雲山丈嶺、膠州店子河、膠南巨洋河、城陽白沙河、膠州北關玄武岩區,保護區設有明確的地理界線和標志,使保護水源有了法律依據,對保護地下水源起到積極的作用。
3.2.2 污染源治理
自1998年開始,青島市通過制訂相關法規,重點對大沽河流域進行了污染源治理,對河道兩岸27家重點廢水超標排放企業進行限期治理,並對16家企業進行了關停並轉,取締小型采選礦點540個,目前,已建立日處理污水能力5×104m3/d的污水處理廠6座,在上述措施的治理下,大沽河、白沙河等河流水質有了明顯好轉,地下水污染程度減輕,但距根治污染、恢復地下水質尚有很大的距離。
4 不同水質的地下水資源應用於不同的產業或領域
4.1 海水入侵區地下鹹水資源開發用於水產養殖
青島市具有730 km的海岸線,海產品豐富,海洋水產養殖業發達,以往海洋水產養殖業主要利用海水,但海水隨不同季節水溫有較大的變化,水溫對海產養殖特別是海產育苗有較大的影響,水溫過低需要用鍋爐加溫,增大了建設投資與運行成本。在海岸線附近,均分布有寬度不等的原生或由人為因素誘發的海水入侵(鹹水)帶,近年來,海產養殖業開始打井開采近海岸線的地下鹹水進行海產養殖,其恆定的水溫、良好的水質比直接利用海水具有明顯的優越性,這一技術得到了迅速的推廣應用。
4.2 城鎮或工業區內地下水資源開發用於地溫空調
青島市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取締單位自備取暖鍋爐,推廣應用地溫空調,採用淺層地下水作為熱能水源,該區淺層地下水水溫14℃左右,為長期穩定地利用,建設地溫空調需施工2口水井,其中一口用於抽水,另一口用於注水,抽出的地下水經空調設備進行熱能轉換後,排出水的溫度在7℃左右,並通過注水井回灌到含水層中,兩口井保留一定間距,以使回灌到含水層中的較低溫度的水能夠充分吸收地溫,再升溫到14℃左右,達到循環利用的目的。
5 弱含水層增大單井出水量取水技術方法
青島市除小范圍的河谷、山前沖洪積平原區、大理岩岩溶富水區和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富水區以外,大部分地區含水層或含水構造導水性差,普通井型很難取得滿意的單井涌水量,這些地區雖然有較充足的補給資源,但受取水技術的限制,地下水資源開采利用程度低,在此類地區內有兩種取水技術方法較成功地實現了增大單井出水量的目的,並且其建井成本較低,值得推廣應用。
5.1 大口井開采基岩裂隙水
青島市境內的大口井直徑一般5~50m,井深一般10~15m,單井涌水量一般500~2000m3/d,主要在花崗岩、變質岩等裂隙水分布區內,成井方法一般為人工或機械露天開挖,然後進行石砌護壁;主要應用於農田灌溉,少量大口井也用於城鎮集中供水,膠南市水廠在山前坡洪積平原區成功施工了一口直徑50m大口井,用於城鎮生活集中供水,日供水量2000~5000m3/d。大口井增大出數量的水文地質原理為: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大大增加了過水斷面面積,從而增大了含水層流入井內的水量。大口井的主要優點是:能夠在弱含水層內取出較多的地下水,提高單井用水量,便於開采與管理。主要缺點是:①水量隨季節變化較大,特枯年水量減少;②由於井的口徑較大,灰塵或其他雜物易隨風落入井內而影響水質。改進方向:通過在井內回填砂礫石,製造人工含水層,在井底部埋設水平集水管,直接在集水管內抽取地下水。這樣可達到兩個目的:①易於管理,保障水質;②少佔耕地,保護自然景觀。
5.2 小徑井群開采弱含水層孔隙水
小徑井群取水方法是將多個小口徑的井,通過一根連接水管(水平集水管)將其並聯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出水口,採用真空對口抽水泵開采地下水。小口徑井的直徑一般為5~8cm,成井深度一般10~15m,水平間距一般不小於2m,小口徑井的個數一般3~6個,視含水層導水性、擬開採的單井水量而定。該井型在平度市東北部山前、山間坡洪積平原地帶農田灌溉應用較多,取得了較好的取水效果。
6 結語
青島市地下水資源的開發經過了從無序到有序的歷程,同時也經歷了產生環境地質問題到治理環境地質問題、對地下水資源保護不夠重視到立法保護的過程,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但對區內水文地質環境的恢復治理、達到地下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目標仍然任重道遠。本文介紹的地下水資源的應用途徑及取水技術方法,旨在行內能夠繼續對地下水資源的應用途徑及弱含水層取水技術方面進行探討,更好、更廣泛地開發利用地下水這一可再生資源,為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郭秀岩,袁西龍.1999.黃河三角洲地區小徑井群聯合取水方法的應用研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5):19~23.
徐軍祥,康鳳新.2001.山東省地下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
張永波等.2001.水工環研究的現狀與趨勢.北京:地質出版社.
③ 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建設現狀
一、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1.地表水開發利用現狀
地表水工程包括大、中、小型水庫、塘壩、攔河閘等。青島市現有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21座,小(一)型水庫73座,小(二)型水庫397座,另外還有塘壩3762座,攔河閘167座,地表攔蓄能力總計為10.2億m3。其中產芝水庫興利庫容1.76億m3,年均供水3900萬m3;尹府水庫興利庫容0.736億m3,年均供水2135萬m3;棘洪灘水庫興利庫容1.46億m3,年均供水7000萬m3;嶗山水庫興利庫容4798萬m3,年均供水2397萬m3;鐵山水庫興利庫容2739萬m3,年均供水350萬m3;陡崖子水庫興利庫容3435萬m3,年均供水277萬m3;吉利河水庫興利庫容3360萬m3,年均供水329萬m3。
2002年,青島市地表水供水量為5.168億m3(含引黃),占總淡水供水量的46%,其中工業供水1.321億m3,農業供水1.694億m3,商品菜田供水0.651億m3,城鎮生活供水1.261億m3,農村生活供水0.241億m3。
2.地下水開發利用現狀
青島市地下水主要賦存於第四系地層孔隙中,噴出岩類孔洞裂隙水、碳酸鹽岩類岩溶裂隙水及碎屑岩類裂隙水、塊狀、層狀岩類裂隙水僅可為局部少量供水,供水意義相對不大。
青島市多年平均地下水可采資源量為6.3436億m3/a,天然補給資源量為5.0586億m3,2002年地下水實際開采量6.1098億m3,占總淡水供水量的54%,其中工業供水0.726億m3,農業供水2.6286億m3,商品菜田供水1.64億m3,農村生活供水0.819億m3,城鎮生活供水0.2962億m3。1989年開采量為歷史最高值,達6.78億m3,1999年開采量為近年最低值,為5.38億m3。2002年為特枯年,地下水實際開采量超出天然補給資源量20%多,整個地區超采比較嚴重:青島市區超采588萬m3,開采程度為212.6%;平度市超采5326萬m3,開采程度為121%;城陽區超采444萬m3,開采程度為123.3%;黃島區超采84萬m3,開采程度為118%;其他區市均未超采。就水源地而言,僅王戈庄河水源地略有超采,其他水源地均未超采。青島市多年開采現狀基本反映了區內地下水的開采水平和調蓄能力,可看出青島市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基本為采補平衡,但由於城鄉布局差異和需水量不同,一些地區開采量過大,形成地下水超采漏斗,同時有些地區開采量較小,僅有少量用於農村居民生活用水,地下水白白流入大海,造成很大浪費。
3.污水利用現狀
青島市主要是利用部分工業廢水進行農業灌溉和中水回用。工業廢水進入排污河道後,由沿河農村抽取排污河水進行污水灌溉。城市污水回用主要是工業冷卻用水、沖洗用水及市政用水。污水利用量較大的是黃島區的王戈庄河流域、城陽區的城陽河流域和平度市的北膠萊河流域,其次是嶗山區、城陽區的白沙河流域。
近年來,青島市的污水利用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由1997年的50萬m3上升到2001年的600萬m3。2002年青島市的污水利用量為690萬m3,其中城陽區為185萬m3,黃島區為135萬m3,嶗山區為70萬m3,平度市為300萬m3。
4.海水利用現狀
主要是用於部分工業用水,如發電、化工、紡織等行業。海水利用量較大的是黃島區和李滄區,城陽區和嶗山區僅有少量使用。近年來,青島市的海水利用量變化不大,平均為13.94億m3/a,按海水替代淡水折算系數為20∶1計,替代淡水量為0.697億m3/a。
二、礦產資源開發現狀
目前,青島市已發現各類礦產33種,其中石墨探明儲量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花崗石居山東省之首,黃金、大理石、滑石、螢石、透輝石、礦泉水等居全省第二位;另外重晶石、沸石、膨潤土、珍珠岩等亦居全省前茅。黃金、石墨主要集中分布於北部的平度、萊西境內,花崗岩主要分布在嶗山、大澤山、小珠山,建築用砂主要分布於各河谷地帶。
青島市礦產開發歷年破壞土地總面積為756hm2,是礦產開發歷年佔用土地總面積的41.3%。礦產開發歷年破壞土地區域主要集中在萊西、膠州和平度境內,分別為363hm2、293hm2和66hm2,佔全市礦產開發歷年破壞土地總面積的95.5%。
三、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青島市土地總面積111萬hm2,其中平原地區42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37.8%,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區(包括即墨市的一部分、膠州市、平度市大部分地區);低山丘陵區面積45萬hm2,占總面積的40.5%,主要分布在南部、東部沿海地區和平度、萊西市部分地區;窪地面積24萬hm2,占總面積的21.7%。
青島市土地構成中,耕地為54.6萬hm2,占土地總面積的49.2%,主要分布在5個縣級市的平原地區和低平淺窪地區,市內7區僅佔4.3%,全市人均耕地面積為0.077hm2,低於全省人均0.085hm2的平均水平,略高於全國0.076hm2的平均水平。
近些年,由於農村主要勞動力發生大量轉移,使許多地塊耕作比較粗放,有機肥施用量減少,主要依靠化肥農葯維持作物生長,使土地退化,營養失衡現象更加嚴重,加劇了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據統計,全市缺鉀土地面積達8.5萬hm2,缺磷面積5.34萬hm2,缺氮面積1.65萬hm2,分別佔耕地總面積的15.6%,9.8%,3.0%。
四、旅遊資源開發現狀
青島市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是國家重點優秀旅遊城市,依山傍海,旅遊資源豐富。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新的旅遊資源不斷被開發。至2002年,全市共建有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自然保護區1個、風景名勝區4個,省、市、縣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共29處。比較著名的旅遊景點有: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嶗山風景名勝區、珠山國家森林公園、青島海濱風景區、青島琅琊台風景名勝區、天柱山風景名勝區、溫泉風景名勝區、薛家島風景區、靈山島自然保護區、田橫島風景名勝區、石老人旅遊度假區等。
在資源和產品開發方面,將以海濱風光、嶗山名勝、歷史名城、文化遺址為主題,重點開發建設黃金海岸旅遊線、嶗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和海濱度假旅遊,培育一批文化品位高、參與性強、投入少、見效快、拉動力大,具有國際性、不可替代性和無季節性的旅遊產品。
五、地熱資源及開發利用現狀
1.地熱地質概況
即墨市「東溫泉」是區內唯一已知溫泉,位於即墨市溫泉鎮東溫泉村南,即墨市東偏北方向18km。水溫最高達90℃,水化學類型為Cl-Na·Ca型。據抽水試驗資料推算5m降深時的熱水涌水量為1815m3/d。為保護地熱資源,防止因熱水水位下降而引起的生態平衡的破壞,取可利用量≤外推開采量,即1815m3/d=66.25萬m3/a,熱流量Q熱=4.557×108J/d。即墨溫泉水,是一種含有多種有益化學元素的特殊類型的地下水資源,其含鹽量很高,Cl-和Na+的濃度大,總礦化度達11g/L,除此以外,還含有As、K、Ca、Mg、Br、I、H2S等多種微量元素和氣體,並含有放射性元素鐳和氡,因而是一種具有特殊醫療作用的地下熱水,特別對皮膚病、關節炎療效特佳。
溫泉地處低山盆地,具備良好的匯水條件,白堊系萊陽群中的斷裂破碎帶為熱儲含水體,熱儲體平面形態為盆形,面積約0.5km2,中段下延較深,最深處達240多米,邊部較薄,埋深為60~70m直至尖滅。經鑽孔揭露證實:岩性為緻密堅硬的硅質砂岩及砂岩,岩石破碎嚴重,大部分為斷裂破碎帶,有明顯的蝕變和錯動現象,並見斷層角礫岩,因而為地下熱水的賦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2004年在平度市舊店鎮發現地熱,目前正在進行勘查工作。
2.開發利用現狀
即墨市溫泉鎮東溫泉村村南是地熱井群密集的地方,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熱井主要有57369部隊供熱井、溫泉工人療養院供熱井、石油物探局供熱井等,各供熱井年開采總量分別為工人療養院供熱井13.3萬m3,石油物探局供熱井2.76萬m3,57369部隊供熱井3.48萬m3,累計年開采量為19.6萬m3。
溫泉工人療養院地下熱水單井開采量每年一般在13萬m3左右,月均開采量一般為1.2萬m3左右,強開采期內(一般在每年的11月份—翌年的3,4月份)月均開采量為1.9萬m3左右,弱開采期內月均開采量一般在0.9萬m3左右。
從熱水井中抽出的90℃的熱水,在輸送至各療養院後,一般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自然冷卻或兌取一定數量的冷水後才能利用,也就是說在利用之前,熱水高溫部分的熱能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白白地浪費掉了。而從療養院排放出來的尾水,其相當一部分的溫度也高於40℃,有的高達50~60℃,這些熱水都被白白排放掉,並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根據我國其他地區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這一溫度有很大的利用價值,有必要進一步開發利用,防止環境污染。
綜上所述,該溫泉的實際開采量還存在很大的挖掘潛力,開展熱水的綜合開發利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該區熱水應著重發展療養、養魚和種植溫室蔬菜等方面。
六、飲用礦泉水資源及開發利用現狀
青島市礦泉水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已有90多年的歷史,久負盛名的嶗山牌礦泉水以其清醇甘洌、口感好,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譽,素有世界名牌礦泉水之美稱。目前,青島市通過省級以上地礦部門評審鑒定,符合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准(GB8537—95)的礦泉水產地已達100餘處,主要分布在青島市內七區,約佔70%左右,且以嶗山區、城陽區為主,郊區五市約佔30%左右,以即墨市相對較多。
花崗岩類地區的礦泉水,主要分布在嶗山地區。岩石中富含Si、Ca、Na、Sr、Li等多種元素,花崗岩經長期風化淋濾和水解作用,為礦泉水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礦泉水產地一般處在斷裂構造帶上(以北東向為主)或附近,蓄水條件好,水源補給多沿構造帶呈線狀分布,延伸較遠,含水體頂底板圍岩均為緻密塊狀花崗岩,節理裂隙不發育。水源地附近岩石裸露,叢林密布,人煙稀少,污染源少,水化學淋濾作用強,水交替強烈,地下水無污染,屬清潔水源區。據對已知礦泉水點水質分析資料的對比,該類礦泉水以鍶、偏硅酸復合型為主,鍶型和偏硅酸型次之,水化學類型以HCO3·Cl-Ca·Na型為主,各項指標均符合國家規定指標要求。
碎屑岩類地區的礦泉水,主要分布於城陽、即墨一帶,岩性以火山碎屑岩類為主,該類礦泉水以偏硅酸型為主。
據統計,青島市礦泉水日允許開采量為1.5萬m3,供水能力可達540萬m3/a,實際產量按1/3計可達180萬m3/a,而目前青島市礦泉水年產量僅為40萬m3,發展潛力很大。
七、生態環境建設現狀
青島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先後頒布了《青島市近岸海域環境保護管理規定》、《青島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定》、《青島市嶗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辦法》、《青島市海域使用管理規定》等8部地方法規和《青島市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青島市全民義務植樹辦法》、《青島市礦產資源管理辦法》、《青島市人民政府關於封山育林的通告》、《青島市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和水土流失防治費收取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等11部地方規章,這些法規、規章的實施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繼獲得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的光榮稱號後,青島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的奮斗目標,近幾年來,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績。
1.森林保護與造林綠化
青島市通過加強林木資源保護與管理和植樹造林,遏制了森林資源減小的趨勢,使林木資源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具體措施有:①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實行了林地用途管制,凍結各項建設工程徵用林地審批,清理非法征佔用林地,關閉非法採石、挖砂場;②加強了林木病蟲害防治和護林防火工作,降低病蟲害和森林火災發生率;③推廣科技興林和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建設了一批經濟林良種基地,防護林和經濟林有了較快增長,分別達到了7.3萬hm2和7.4萬hm2;④採取封山育林措施,盡快培育山區森林資源,現已建森林公園6個(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2個,縣級1個),以植被、綠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公園、風景區4個。森林面積在經過十年徘徊以後,邁出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第一步,2001年新增森林覆蓋面積1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1.33%。
即墨市店集鎮積極發展經濟林建設,規劃了5萬畝速生楊生產基地,每年種植、輪伐1萬畝。城陽區惜福鎮開展生態示範小區試點,利用山巒和退耕還林建成生態示範林1萬畝。膠南市投資4千萬元進行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對國道和省道兩旁加寬植樹帶,形成綠色長廊。
2.水資源保護利用
青島市屬於可利用淡水資源比較貧乏的城市,河流多為季節性,地下水主要為大氣降水補給,地下水資源不豐富。「引黃濟青工程」使青島市淡水缺乏問題得到緩解,基本實現了水資源供需平衡。為有效利用水資源,1996~2000年全市增加地表水攔蓄水能力6132萬m3,增加節水灌溉面積41.3萬畝。發電、化工、紡織等行業開展了海水利用,年用海水量約14億m3左右。農業推廣節水灌溉技術,萊西、膠南、平度3個國家級節水增產示範縣,節水示範區1.3萬畝,5個縣級市和黃島區共利用世行貸款1000萬美元發展節水灌溉項目。
青島市飲用地表水源主要有嶗山水庫、棘洪灘水庫、產芝水庫等12座,年供水量達1.6億m3。大沽河是膠東半島最大的河流,是青島市的重要飲用水源地。對嚴重超采,造成環境惡化(如海水入侵、降落漏斗)的水源地實行了關閉或限制開采。對造成水質污染的污水排放進行了綜合治理。飲用水源地的保護情況較好,全部飲用水源均達到國家飲用水標准。
3.礦產開發生態保護
青島市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為主,優勢礦產資源有石墨、花崗岩、大理岩、礦泉水,以及透輝岩、金、滑石、沸石岩等。青島市相繼制定了《青島市礦產資源管理辦法》、《青島市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辦法》,編制完成了《青島市地質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使該市礦產資源保護和礦產資源開發生態保護實現了依法管理,嚴厲打擊了非法和違法采礦行為,清理關閉上百個礦山企業。加強了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劃定了以「山體風貌」、「自然景區」、「沿海沙灘」為重點的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對嶗山區內90餘處影響地質地貌景觀的採石場予以關停。按照《青島市減災防災預案》,及時部署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減少地質災害的危害。礦區復墾和生態恢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完成了一批石墨礦坑、花崗岩採石場的復墾和生態恢復工程。萊西市積極推廣礦坑復墾技術,繼「八五」復墾石墨礦廢棄土地4300畝後,「九五」又復墾土地495畝,市內浮山及青銀高速等新辟、擴建公路沿線已開始對採石遺留的礦坑、公路邊坡進行恢復重建,還其自然風貌。
4.海洋生態保護
青島市海域遼闊,保護和恢復海洋生態環境,實現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青島市的生態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青島市海洋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存在赤潮、水質污染、過度捕撈等。
膠州灣是青島海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水域面積400km2。基於膠州灣和青島近海的生態環境狀況,青島市制定了《青島市近岸海域環境保護管理規定》等地方法規規章,加大了近岸海域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力度,把污染防治和沿岸生態建設與保護相結合,較好地控制了海洋污染和資源破壞。對海洋傾廢活動實施了有效的監督和管理,建立了海洋污染事故應急處理體系,防範船舶溢油造成的海洋污染事故。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的實施,協調了沿海各行業間的矛盾,一些重要港口、漁區、旅遊區的違規開發佔用海域的行為開始得到有效遏制。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含磷洗滌劑,加強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控制陸源污染物對海洋環境的污染,建設了團島、海泊河、麥島污水處理廠等9座入海污水處理廠,降低了污染物入海總量,氮、磷等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貫徹海域捕撈「零增長」的方針,進行捕撈結構調整,控制近海捕撈強度,近海資源有所改善。實施「碧海行動計劃」,促進海洋開發和保護的協調發展。
5.沙化、鹽鹼化治理
青島市沙化面積甚小,主要分布於河床附近及海灘近岸處,范圍狹長。多年來,青島市進行了海岸防護林建設,加強了河道兩岸的植樹工作,使沙化面積有所減少。
圍繞海水入侵造成的土壤鹽鹼化,近十餘年來,青島市在海水入侵的主要地區採取了停采或減采地下水、築堤、建防滲牆、補充地下水等措施,治理改良了鹽鹼化土地4600hm2。
6.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
青島市近岸海域、飲用水源匯水區和嶗山、大澤山、珠山、鐵钁山等處的森林對維護本地區的生態平衡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近幾年該市生態保護工作的重點。為保障嶗山水庫的水質質量,位於水庫匯水區的嶗山北宅地區多年來一直嚴格控制區域內工業生產和有污染的農業生產項目。大沽河實行了嚴格的保護政策,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大沽河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大沽河水源的保護和沿岸的環境污染治理工作。
截止到2002年,青島市共建有國家級森林公園3個、自然保護區1個、風景名勝區4個,省、市、縣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共29處。分別是:嶗山森林公園、靈山灣國家森林公園、珠山國家森林公園、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嶗山風景名勝區、青島海濱風景區、天柱山風景名勝區、青島琅琊台風景名勝區等。總面積為28.31萬hm2,覆蓋率達26.57%。
7.草地保護建設
青島市草地較少,經過十幾年保護與建設,草地面積有了成倍增長,特別是天然草地增長較快。近年來,市區增加了城市公共綠地建設,喬、灌、花、草相結合,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7%。退耕還林工作採取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大力發展牧草種植,將來草地面積尤其是牧草種植面積還將有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