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污水的處理利用,有利於緩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
眾所周知,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水資源,而全球性的水資源危機時常發生,嚴重威脅著人們正常的生活。為了應對此問題,許多國家和地區已開始對城市污水處理回收利用做出了總體規劃,通過對污水的處理,產生出一種新的水資源,以緩解緊張的水資源狀況。然而,污水的處理究竟又能產生出多少水量呢?據粗略估算,目前城市的供水量有80%變成了污水,而這80%的污水量通過處理後仍有70%可以安全回用,這也就說明了城市供水量的七成,可以變成再生水以重新使用,這就大大減輕了用水資源的緊張狀況。
1.2 污水的回收利用,體現了水資源的「優質優用,低質低用」原則
在日程生活用水中,並非都需要優質水。例如,人體直接飲用的水僅占不到5%,而對水質要求不高的生活用水達到了20%以上,甚至高達30%。在美國的佛羅里達州曾規定:市政、娛樂、景觀和環境等用水必須採用水質較低的水源。這條規定就體現了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原則。同時也再次證明了對於污水的回用,是可以擴大水資源的利用范圍和有效利用程度的。
『貳』 經過農村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後的水如何回用有知道的嗎
農村生活污水中所含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蟲卵等可通過大氣傳播,造成危害;由於出水含氮、磷、硫含量高,在厭氧作用下易產生惡臭物質,污染大氣環境;如果用量太大,會發生反應,產生H2S等有害氣體,使得水污染更嚴重。在污水可以回用之前,必須首先減少水中最有害的污染物。
農村生活污水可回用於農業用地灌溉,並已通過土壤微生物培養系統進行了部分凈化,但隨著污水的滲透,還是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地下水源污染。主要由於土壤質地、成分、滲透性、體積的差異造成。因此,靠近水源的農村生活污水需要採用更高的處理標准。
農村生活污水中含有豐富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可作為某些微生物的營養物質,引起微生物種群和群落的變化,甚至快速繁殖。同時,氮、磷也是植物生長所必須的元素,所以用於灌溉的生活污水並不需要去除氮、磷元素。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中使用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大多可以達到至少B級出水,甚至滿足農村生活用水需求。然而,利用處理後的污水灌溉農田的潛在問題很難通過設備解決,生活污水作為資源利用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叄』 生活污水經過處理之後,可不可以二次利用
誰能不能作為飲用水不能以水源狀況來定義 只要達到飲用水飲用標准既能作為飲用水
對於現在的科學技術而言 不管什麼樣的水質均能通過凈化處理 使其達到飲用水標准,現代膜技術通過RO反滲透膜可以將各種污水通過過濾作用 轉化為純凈水 對於純凈水來講不含有任何礦物質和污染物肯定是能滿足人們飲用,但是由於膜的成本比較高 過濾污水時 膜的老化污染的速度也很快 從經濟成本上來講生產純凈水時水源一般不會選用污水
再有 在人類進入城市化之前 人類社會是不存在污水處理,一般人們生活的污水量比較小,人類的生活污水進入自然環境中能被自然環境凈化處理,污水在環境凈化的後又會重新回到人類生活中流通 ,也就是說即便是咱們日常生活用的飲用水也有可能是別人的污水通過自然凈化後進入咱們飲用水源的
『肆』 生活污水處理與回用
醫院、港口、公園、商業中心、新建的郊外住宅區、高級住宅區、療養區、學校、農場、漁場、狩獵場等均可稱為小區,我們最常遇到的主要是由居住區、療養院、商業中心、機關學校等一種功能或多種功能構成的相對獨立的區域,其排水系統通常不在城市市政管網覆蓋范圍之內。根據當地的環保標准,必須設置獨立的污水處理設施,這就是我們所指的小區污水處理。
小區污水不同於城市污水(常包括部分工業廢水),屬於生活污水范疇。其水質水量特徵可概括為:水質水量變化較大,污染物濃度偏低,即比城市污水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處理難度小。
小區污水的處理工藝依據小區污水排入水體的功能不同而異,常用處理方法有:化糞池、一級處理(初次沉澱池)、生物二級處理及二級處理後再經消毒回用等。由於小區污水處理水量較小,管理水平不高,所以,在工藝設計時盡可能選用無污泥或少污泥的處理工藝,以防止因污泥處理不善造成二次污染。
1.小區污水處理工藝原理
生活污水處理的目標是有機污染物的去除,因此生活污水的處理設計主要圍繞降解去除有機污染物和隔油處理展開。目前生活污水的處理方法很多,不同的處理工藝均有一定的針對性、獨特性,現對目前常用的適於小規模的污水生物處理工藝進行比較分析和選擇。
1.1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也稱淹沒式生物濾池,其主要特點是在反應器內設置填料作為微生物的載體,使反應器內保持一個相對高的保持量,進而可提高處理效率。其反應原理為反應器內附著填料生長的生物膜的吸附、氧化等作用,將污水中有機污染物逐步氧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細胞物質,污水得到凈化。同時控制斗襲慧氧化池內溶氧水平,保證污水中氨態氮由硝化細菌轉化成為硝態氮。生物接觸氧化法由於反應器內微生物量大,能耐受較大的水質沖擊,且污泥齡長,污泥產量低。
廢水均勻地淋灑在介質表層上,在充分供氧的條件下,接種的或廢水中原有的微生物就在介質表面增殖。這些微生物吸附廢水中的有機物並對其進行降解,逐漸在介質表面形成粘液狀的膜,即生物膜。生物膜呈蓬鬆的絮狀結構,微孔多,表面積大,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在其表面有一層很薄的水層,稱之為附著水層。生物膜微生物以水層內的有機物為營養料,將一部分物質轉化為細胞物質,另一部分物質轉化為排泄物。附著於水層內的有機物被氧化後,其濃度下降由於濃度差的作用,有機物會從廢水中轉移到附著水層中去。如此循環往復,使廢水中的有機物不斷減少,從而得到凈化隨著微生物的生長繁殖,生物膜變厚,當它的厚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脫落,被新的生物膜取代,生物膜得到更新。
1.2 SBR處理工藝
SBR及CASS均為活性污泥法。SBR法是一種利用微生物在反應器中按照一定的時間順序間歇式操作污水處理技術。這種技術集曝氣、沉澱於一池,而需要設置二沉池及污泥迴流設備,也無需初沉池。在該系統中,反應池在一定時間間隔內充滿污水,以間歇處理方式運行處理後混合液沉澱一段時間後,從池中排除上清液,沉澱的生物污泥則留於池內,這樣依次反復運行,則構成了序批式處理工藝。典型的SBR系統分為:進水、反應、沉澱、排水與閑置5個階段。廢水經過一段時間的曝氣後,水中會產生一種褐色絮凝體,這就是活性污泥,它以大量的活性微生物為主體。活性污泥結構疏鬆,表面積很大,對有機污染物有強烈的吸附凝聚和氧化分解能力。活性污泥去除水中有機物空答主要經歷吸附、氧化、絮凝體形成與凝聚沉降三個階段。
SBR的核心是SBR反應池,該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於一體。典型SBR工藝的一個完整運行周期由五個階段組成,即進水階段、反應階段、沉澱階段、排水階段和閑置階段。從第一次進水到第二次進水稱為一個工作周期。
從目前的污水好氧生物處理的研究、應用及發展趨勢來看,SBR稱得上簡易、快速、低耗的污水處理工藝。與連續式活性污泥法比較,SBR 法具有以下特點:SBR裝置結構簡單,運轉靈活,操作管理方便;投資省,運行費用低。Ketchum等人的統計結果表明:採用SBR法處理小城鎮污水,要比用普通活性污泥法節省基建投資30%;可抑制絲狀菌生長繁殖,不易發生污泥膨脹,污泥指數SVI較低,有利於活性污泥的沉澱和濃縮;SBR處於好氧/厭氧的交替運行過程中,能夠在去除碳物質的同時實現脫氮除磷;SBR處理工藝系統布置緊湊、節省佔地;運行穩定性好,能承受較大的水質水量沖擊;各項運行控制參數都能通過計算機加以控制,易於實現系統優化運行。禪薯
1.3 CASS處理工藝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藝是近年來國際公認的處理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先進工藝。該工藝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礎上,反應池沿長度方向設計為兩部分,前部為生物選擇區也稱預反應區,後部為主反應區,在主反應區後部安裝了可升降的自動撇水裝置,曝氣、沉澱、排水等過程在同一池子內周期循環運行,省去了常規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迴流系統。
1.4 A/O法(缺氧/好氧)工藝該工藝是在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基礎上研究開發的,其好氧池是與普通曝氣池相似的推流池,在好氧池內可完成對含碳有機物的氧化、含氮有機物的硝化和聚磷菌對磷的大量吸收;其缺氧池容積較小,但由於它與好氧池的結合使用,所以使處理系統具有一定的除磷作用和抗沖擊負荷能力等優點。
2.小區生活污水的回用技術
近年來,通過對國外成熟技術的借鑒和國內的研究實踐,小區回用技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生活污水深度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SS) 、有機物、氮磷等營養鹽以及可溶的無機鹽等。根據污水回用用途和地理條件的不同,處理工藝與流程也有著很大的區別。隨著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二級處理及深度處理的差異不再像以往明顯,諸如生物膜技術、生物活性炭技術、BAF 工藝等作為二級強化處理,一般二級生化處理出水經過混凝沉澱和過濾等深度處理,消毒後就可以達到回用要求。隨著回用要求的提高,對於生物活性炭技術、膜生物反應器、膜技術等深度處理技術也正逐步為人們所重視。
2.1生物活性炭技術
生物活性炭是一種去除微量有機物的有效方法,其實質是生物降解與炭的物理吸附兩者的協調作用。王占生等以生物活性炭理論為基礎,選用廉價的多孔性物質或惰性物質(比如陶粒或爐渣等)來代替活性炭的一種新型工藝――顆粒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法,在城市污水深度處理中已經得到了成功的應用。應用生物活性炭工藝處理小區生活污水二級出水,可以使最終出水COD 降至30 mg/ L左右,BOD、SS、色度等也可達到回用要求。與傳統的混凝、澄清、過濾工藝相比,該工藝工程投資略高,但運行費用較低。
2.2膜技術
膜技術主要是指納濾、超濾、滲透以及反滲透等膜分離技術。小區生活污水經二級處理出水, 經反滲透(RO) 等膜技術深度處理,其出水可作為工業用水或生活用水。不過,由於膜技術的成本很高,且運行管理比較麻煩,目前在國內的應用不是很廣。
2.3膜生物反應器(MBR)
MBR作為一種新型的污水處理和水回用技術,在小區生活污水回用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MBR 集生物反應器的生物降解作用和膜的高效分離作用於一體,具有出水水質好、處理負荷高、裝置佔地面積小、產泥量少、易於實現自動控制等優點。其出水經消毒後可直接回用,甚至可回用於飲用水水源。MBR 在發達國家的污水回用工業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但是膜本身成本高,操作系統復雜以及運行成本較高,阻礙了其在小區生活污水回用處理中的應用。
我國許多城市面臨著嚴峻的水資源匱乏,小區生活污水回用作為一個切實可行的緩解水資源和防止污染的辦法,已經逐步為人們所重視。按照我國新的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要求2010年實現城市污水處理率50%以上,污水回用率30%以上,污水回用於市政、工農業等各個行業。而北京市在最近出台的《北京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試行辦法》已經對小區生活污水回用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要求現有和新建小區必須配建污水回用設施。小區生活污水回用盡管規模比較小,且分散,對運行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但由於小區生活污水就近處理並回用,水源穩定可靠,可減少供水管網的壓力,同時也緩解了城市下水管網和污水處理設施的壓力;且對於水資源匱乏也有一定的緩解。小區生活污水回用技術正逐步成為污水處理的一個重要方向。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伍』 城市污水回用問題分析
城市污水回用可以緩解水資源短缺問題。在分析城市污水回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礎上,強調污水回用跡絕技術的重要意義。重點評述了污水回用的途徑和目前存在的問題:污水處理水平較低,污水灌溉理論研究滯後,水價偏低阻礙回用水技術推廣等。
一、我國污水回用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我國近十年來,隨著城市水荒的加劇,各級領導對水的問題越來越關注,認識到了水的危機是21世紀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目前,針對我國北方部分城市在經濟發展中急需解決的缺水問題,研究開發出了適用於部分缺水城市的污水回用成套技術、水質指標和回用途徑。
目前,我國城市污水回用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現行自來水價格過低,水回用缺乏內在動力;2.污水回用缺乏完善必要的法規及相應的鼓勵政策;3.城市污水回用設施布局需要調整,健全回用輸配水管道系統;4沖水設施運行管理良莠不齊,影響使用。
二、針對污水回用的可行性分析
1.在資金和技術上,我國目前擁有的技術還不能做到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污水回用,而一些中小城市在資金和技術方面更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困難。
2.目前,國內對污水回用更關注的是它的經濟效益問題。我們可以從國內已經實施的幾個具體的回用工程可以看到這個方面的作用。
3.在人們的認識和用水觀念上,相對國外許多國家來說,我國人民的思想觀念還是相對比較落後,特別是對污水回用的方面,一直以來都有著一種排斥的想法。
三、現狀分析
(一)污水回用於工業
長期以來,工業用水量很大,由於用途不同,對水質的要求也不同,排放的污水性質也不同。要求水質滿足工廠各部門的需要是不經濟的做法。如果回用水達到生產標准而且污水回用的成本低於從廠外購買「新鮮水」的價格,則可將其作為生產水源。
(二)污水回用於農業灌溉
處理的污水用於農業灌溉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1.水源的成本低;2.回用水中含有的營養物質有助於植物生長;3.對防治污染與解決環境衛生問題是一種經濟的廢水處置方法。
(三)城市生活的污水回用
目前,城市回用水主要局限於不直接與人體接觸的用途。例如:城市的綠化、澆灑;公園的景觀用水、劃船滑冰等水上娛樂用水;沖洗汽車,沖洗廁所用水;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和濕地的補水等。由於公眾懷疑回用水的安全性,所以限制了回用水的民用。
(四)回灌地下水
由於地下水過量開采,造成大面積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資源枯竭,同時引發了地面沉降。沿海地區超量開采地下水使淡水位大幅下降,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質變咸,耕地鹽鹼化。將污水適當處理後的出水注入或滲入地下含水層,一方面可以抬高地下水水位防止地面沉降或海水入侵,另一方面還可以對回用水進一步進行土壤凈化,然後再被間接回用。
四、存在問題分析
(一)污水處理水平較低
回用水的水質直接影響到其使用的范圍,然而我國目前污水處理廠的二級出水要求較低,只能滿足對水質要求較低的使用。隨著污水回用領域的擴大,對回用水的水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使用目的制定不同的水質標准,進行進一步的深度處理。而且,將要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在設計之初就應考慮到污水回用計劃。
(二)污水灌溉理論研究滯後
在合理使用該技術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1.灌溉前一定要對引用的污水進行全面監測,確保灌溉水源安全。2.結合灌溉物種的生長、食用特點合理安排灌溉周期。3.對於長期使用污水灌溉的地區要定期監測土壤、地下水、生態環境方面的情況。4.結合地區特點選擇適宜的灌溉方式,防止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
(三)水價偏低阻礙回用水技術推廣
總體而言,目前水價較低,這就使得污水回用成本顯得較高。水價較低也使得用水支出只佔生活費用的很小部分,不利於提高人們的節水意識。為了合理利用和保姿改姿護水源,必須深化水價改革,將價格作為經濟杠桿,實現用水商品化。
五、結語
污水回用是解決缺水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減少了向水域的排污量,帶來了可觀的環境效益。目前我國污水回用尚處於初級殲游階段,與之配套的技術、設備和管理體制還不夠完善,阻礙了該技術的推廣使用。為了改善污水回用的現狀,應引入市場化運營機制,利用經濟杠桿推動污水回用市場的持續發展。同時還應不斷深入地進行污水回用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工程實踐的總結推廣,為污水回用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陸』 污水處理設備處理過的生活污水有哪些用途啊
污水處理設備處理過的污水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中水,一般中水有多種回用途徑,不同回用要求都有不同的回用標准,主要有農業利用、城市雜用、工業利用、環境利用四大類。
農業方面,中水可以拿來農田灌溉、造林育苗、畜牧養殖、水產養殖等。生活污水處理後達到漁業標准甚至可以用來養魚哦。
城市方面,達標的中水可用作城市綠化、沖廁、道路沖洗、車輛沖洗、建築施工、消防等。
工業利用主要包括冷卻用水、洗滌用水、鍋爐用水、工藝用水、產品(如化工產品)用水。環境利用則是娛樂性景觀用水、觀賞性景觀用水、濕地環境用水等,比如城市的噴泉等。
當然,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經濟效益、周邊環境、市場等方面進行考慮,選擇合適的用途。但是需要注意,不管出水多干凈,也是不可以飲用的。
『柒』 高校宿捨生活污水處理與回用
高校宿捨生活污水處理與回用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污水的排放量逐漸增大,有效解決水資源污染和短缺的問題十分必要。在這種情況下,中水開發與回用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在美國、日本、印度、英國等國家(尤以日本為突出)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在我國高校中,清華大學採用膜生物反應器一體化工藝處理洗浴水,將中水全部用於學生宿舍廁所沖洗,中水回用項目的凈效益達到130.41萬元。中國石油大學中水回用工程採用MBR工藝,直接經濟效益52.50萬元[1]。
據了解,目前我國高校在校生約為2300萬人,以每人每天0.2m3計算,每天中水水源量為460萬立方米[1],這些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網經城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而校園綠化、學生公寓沖廁等消耗大量自來水,造成能源和資源的浪費,節水型校園數量不足,管理水平和節水效益參差不齊[2]。本研究以鄭州大學為例,研究高校宿捨生活污水的水質特徵,根據水質特徵選取合適的工藝對其進行處理與回用。本研究選取「格柵-初沉池-A/O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表面流人工濕地」新工藝對部分校園宿捨生活污水進行處理,達到城市雜用水及景觀回用水標准,作為該校雜用水及景觀用水的補充水源,不僅可以減少向排水系統的污水排放量,節省城市排水設施的運行費用及學校繳納的污水處理費用,而且還可以有效緩解校園供水緊張狀況[3],有利於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具有重要的經濟效益。
1 高校生活污水水質分析及工藝選取
1.1 高校生活污水水質分析
經實地調查,鄭大新區在校學生約4萬人,每人每天可產生約70L的生活污水,則大約每天可產生生活污水2800m3,學生住宿區分為柳園、荷園、菊園和松園四個園區,柳園有學生1.4萬人左右,且柳園部分樓層安裝有污水回用裝置,將生活污水經過簡單處理回用為沖廁所用水,暫不考慮其污水排放情況;其他三個園區約有2.6萬人,則每天共可產生生活污水約1800m3,2、7、8月份正常放假,則槐氏每年共產生生活污水約50萬m3。同時鄭州大學新校區的眉湖是該校區的人工湖,面積大,需水量多,若能將校園宿捨生活污水回用於該人工湖,則不但達到了污水的有效回用,還能減少學校眉湖的回用水的費用支出。
1.1.1 水質監測指標及方法(表1)
1.1.2 污水水質特徵
高校用水的特點是學生用水量受季節和溫度影響較大,高校用水具有規律性,變化系數較大[4],高校生活污水的水質特點是相對穩定且污染程度低。經對鄭州大學新校區部分宿捨生活污水水質進行鋒明晌長期監測,其水質情況如表2所示:
高校學生宿舍的生活污水不含廚房排水,只有沐浴和盥洗排水,屬於優質雜排水,完全可以由高校內部自行處理再利用。
1.2 工藝選取
根據工藝選取的原則:①技術先進,處理效果穩定;②投資和運行費用低;③管理簡單,運行可靠。確定本研究中高校宿捨生活污水處理與回用工藝如圖1所示:
1)初沉池:初沉池可除去廢水中的可沉物和漂浮物。廢水經初沉後,約可去除可沉物、油脂和漂浮物的50%、BOD的20%,按去除單位質量BOD5或固體物計算,初沉池是經濟上最為節省的凈化步驟,
對於生活污水和懸浮物較高的工業污水均宜採用初沉池預處理(圖1)。
2)A/O池:A/O工藝將前段缺氧段和後段好氧段串聯在一起,A段DO不大於0.2mg/L,O段DO=2~4mg/L。在厭氧段厭氧菌將污水中的澱粉、纖維、碳水化合物等懸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機物水解為有機酸,使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銀鋒物,當這些經缺氧水解的產物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時,可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及氧的效率;在缺氧段,異養菌將蛋白質、脂肪等污染物進行氨化(有機鏈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離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條件下,自養菌的硝化作用將NH3-N(NH4+)氧化為NO3-,通過迴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條件下,異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將NO3-還原為分子態氮(N2)完成C、N、O在生態中的循環,實現污水無害化處理。
3)生物接觸氧化池:在曝氣池中設置填料,將其作為生物膜的載體。待處理的廢水經充氧後以一定流速流經填料,與生物膜接觸,生物膜與懸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達到凈化廢水的作用。
4)二沉池:二沉池是活性污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離,使混合液澄清、濃縮和迴流活性污泥。其工作效果能夠直接影響活性污泥系統的出水水質和迴流污泥濃度。
2 實驗裝置和內容
2.1 實驗裝置
本實驗採用圖1所示的工藝流程,小試裝置如圖2所示,主要組成部分有:初沉池,A/O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處理水量為30-40L/h。
1)A/O:由兩部分構成,比例為1:3,前為缺氧段,後為好氧段。其中包括池體,填料,攪拌器,曝氣裝置等。缺氧池內徑800mm,高900mm,好氧池內徑1200mm,高1500mm。
2)生物接觸氧化池:結構包括池體,填料,布水裝置,曝氣裝置。池型為長方體;池體尺寸長為460mm,寬為400mm,壁厚8mm,總高1400mm,超高50mm。 3)初沉池:池型為圓柱形;池體尺寸為外徑340mm,壁厚8mm,總高540mm,超高50mm。
4)二沉池:池型為圓柱形;池體尺寸為外徑340mm,壁厚8mm,總高600mm,超高80mm。
2.2工藝參數確定
本論文以鄭州大學新校區宿捨生活污水為研究對象,其具體的水質指標為COD的濃度為100mg/L~394mg/L,氨氮濃度為10mg/L~40mg/L,總磷濃度為2mg/L~4mg/L,pH=7~9。以上述工藝對COD、氨氮和TP的去除效果為主要考察指標。
採用所選工藝對高校生活污水進行處理,影響本工藝的主要因素有pH,DO,HRT,SRT,迴流比,缺氧好氧反應時間等。通過查閱文獻,確定本實驗運行參數中MLSS為3000~3500mg/L,曝氣池溶解氧為2.0~3.5mg/L,污泥迴流比為75%,水力停留時間為12h[5],缺氧好氧HRT為6h和12h,污泥迴流比和硝化液迴流比分別為100%和200%;生物接觸氧化中最佳氣水比為16:1,最佳水力負荷為5.0m3/(m3・d)[6]。
3 實驗結果分析
採用接種污水處理廠污泥的方法培養菌群,運行小試裝置,對COD、NH3-N、TP的去除情況如圖3~圖5所示:
反應器對COD去除效果如圖3所示。進水COD波動變化范圍較大,在109.1~328.5mg/L之間,平均值為214.1mg/L。而系統出水COD較為穩定,在13.6~29.5mg/L之間,平均值為21.3mg/L,出水滿足城市雜用水標准。由圖可見,COD去除率較為穩定,在74.0%~94.5%范圍內波動,平均去除率為85.9%,可見該反應器對COD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反應器內混懸液污泥絮體中含有大量結構緊密的菌膠團,而菌膠團有較強生物吸附能力和氧化有機物的能力,對COD的去除有較大促進作用。在懸浮填料表面的污泥絮體中,生長著大量利於菌膠團吸附的絲狀菌,不僅改善了污泥沉降性能,還有效促進了有機物氧化分解。
反應器對NH3-N去除效果如圖4所示。宿捨生活污水氨氮濃度較低,進水氨氮在18.40~35.20mg/L范圍內,平均值為28.02mg/L;出水氨氮在5.94~9.39mg/L范圍內,平均值為7.95mg/L,滿足城市雜用水標准。由圖可以看出,氨氮的去除率較為穩定,在62.05%~76.64%范圍內波動,平均去除率為71.11%,可見系統對氨氮去除效果一般。分析認為是由於生物掛膜時間太短,掛膜不充分,導致雖然填料為硝化菌生長提供了良好附著條件,但反應器內單位體積生物量並不是太充足,硝化能力不是太高。
反應器對TP的去除效果如圖5所示。進水TP濃度為2.12~3.60mg/L,進水平均濃度為2.85mg/L;出水TP濃度為0.16~0.48mg/L,出水平均濃度為0.31mg/L,滿足城市雜用水標准;TP去除率為85.33%~91.20%,平均去除率為89.28%,可見此工藝對TP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分析認為,是由於缺氧池內投加填料,阻礙了表面空氣進入缺氧池內部,降低了氧傳質效率,造成了缺氧段的厭氧微環境,形成了微型厭氧/缺氧/好氧系統,聚磷菌在厭氧環境下釋磷,經過O段好氧吸磷,再隨著脫落的生物膜和懸浮污泥排出系統,達到除磷效果,同時系統通過底部泥斗定期排泥,大量含磷污泥隨底部積泥排出,保證了系統的磷平衡,也加快了聚磷菌的生長繁殖,故系統呈現出較好的TP效果。
4 結論與展望
4.1 結論
(1)通過分析高校宿捨生活污水水質特徵,確定處理工藝為:「格柵-初沉池-A/O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表面流人工濕地」。
(2)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工藝設計實驗小試裝置「格柵-初沉池-A/O池-生物接觸氧化池-二沉池」,在MLSS為3000-3500mg/L,曝氣池溶解氧為2.0-3.5mg/L的條件下,以污泥迴流比為75%,水力停留時間為12h,缺氧好氧HRT為6h和12h,污泥迴流比和硝化液迴流比分別為100%和200%;生物接觸氧化中最佳氣水比為16:1,最佳水力負荷為5.0m3/(m3・d)為運行參數,結果表明COD去除率在93.77%~94.69%,NH3-N去除率在62.05%~76.64%,TP去除率在85.33%~93.82%,其出水中COD在4.98~7.83mg/L,,NH3-N在5.94~9.39mg/L,TP在0.16~0.48mg/L。
(3)景觀娛樂用水C類水質標准中規定COD≤30mg/L,NH3-N≤0.5mg/L,TP≤0.05mg/L,城市雜用水水質標准中規定COD≤50mg/L,NH3-N≤10mg/L。由於NH3-N出水指標超過了景觀娛樂用水C類水質標准中的規定,因此出水只達到了城市雜用水標准,並未達到景觀娛樂用水C類標准。
4.2 展望
(1)由於氨氮去除率過低,未到達回用於景觀用水水質標注的預期目標,分析原因應是因在本實驗的小試裝置運行時的運行參數是查閱文獻所得最佳運行參數,未在實驗過程中尋找適合本工藝流程的最佳運行參數,導致運行時未達到最佳狀態;還有可能是由於生物接觸氧化池形成的生物膜不夠完善,在以後的研究中應加強注意。
(2)由於小試裝置運行時未設置人工濕地環節,出水水質未達到景觀用水的回用標准,而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可以在後續的研究中,可以對人工湖進行改造,通過大量種植蘆葦、睡蓮、香蒲等濕地植物,構建表面流人工濕地,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改善水質的同時達到減少人工湖地下補水量以及供人們觀賞的景觀價值。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捌』 住宅小區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相關問題分析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住宅小區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相關問題分析,以供參考。
由於水資源的緊缺與水環境的污染,已經影響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及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前,開展污水中水回用工作不僅僅是城市發展中的實際需要,更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措施。所謂中水回用,指的是水質介於上水與下水之間的水,將生活與工業生產中所排放出的污水經過處理後與相應的水質標准相一致,能夠在一定范圍內重復進行使用的雜用水。
1、住宅小區中水回用工作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1)通常情況下,中水用途的不同對小區中水站的出水水質有著不同的要求,應嚴格按照回用要求,根據頒布實施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水城市雜用水水質標准》中的相關規定以及本地環保部門提出的明確要求來決定實際處理程度,從而保證出水水質;
2)在設計並構建污水處理設施時,必須遵照小區的總體規劃以及建築特徵;比如,在外觀設計方面應適應於小區建築環境,從而達到美觀效果;
3)設計污水處理工藝時,不僅要簡單,而且還要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這樣,管理起來就會非常的方便;
4)高程布置過程中,要以立體布局為主,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平面布置過程中應緊湊,目的在於節省用地;
5)構建污水處理廠時,應選擇小區下風向位置處,並且,要和其他建築物間保持一定的距離,防止對環境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6)設備化、定型化、模塊化,便於施工安裝、設備具有較好的穩定性能,可以進行分期建設。
2、中水處理方法
2.1污水的物理處理
主要去除的是漂浮物、懸浮物質。使用的處理方法和設備有以下幾種:篩濾截留法,使用的設備是篩網、格柵、濾池以及微濾機等;重心分離法,使用的設備是沉砂池、沉澱池、氣浮池等;離心分離法,使用的設備是離心機與旋流分離器等。
2.2、污水的化學處理
化學處理具體涵蓋了以下幾種:中和,主要是對酸性或者鹼性物質進行中和處理;氧化還原,主要是氧化分解或者還原去除水中污染物質;化學沉澱,主要是析出和沉澱分離水中污染物質;電解,主要是電解分離和氧化還原水中污染物質。
2.3、污水的生物處理
活性污泥法主要是在污泥的基礎上而實施的一種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在生活污水中注入一定的空氣進行曝氣,並且,每天保留沉澱物,更換新鮮污水。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會看到污水中出現黃褐色的絮凝體。該絮凝體主要是由諸多繁殖的微生物群體而最終構成,它容易沉澱和水分離,同時,還有著凈化、澄清污水的功能作用。我們將其稱之為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處理系統的流程是:經過預處理後的污水、活性污泥反應器--曝氣池、從曝氣池流出的混合液、二次沉澱池、處理水、污泥井、迴流污泥系統、剩餘污泥、來自空壓機站的空氣、曝氣系統與空氣擴散裝置。該系統中主要的處理設備是活性污泥反應器,即曝氣池,另外還有二次沉澱池,污泥迴流系統與曝氣和空氣擴散系統組合而成。在通過初次沉澱池或者水解酸化裝置處理後的污水會從一端位置處流入到曝氣池中,並且,將從二次沉澱池持續迴流的活性污泥當做接種污泥,同時,流入到曝氣池中。再有,從空壓機站送來的壓縮空氣,會經干管與支管的管道系統和鋪設在曝氣池最底下的空氣擴散裝置,以一種細小氣泡的形式流入進污水中,它的功能作用在於能夠向污水充氧和讓曝氣池中的污水、活性污泥一直保持在巨大的攪動狀態下。活性污泥在和污水間混合並接觸後,能夠確保活性污泥反應順利的進行。活性污泥反應的結果,有效的降解和去除了污水內存在的有機污染物,使污水很好的被凈化,由於微生物實際中會不斷的繁衍增殖,所以,活性污泥也會不斷的增長。還有一種有效的污水好氧生物處理技術---污水的生物膜處理法。該方法主要是將細菌類型的微生物與原生動物類型的微型動物附著在濾料或者其他載體上不斷的生長和繁殖,同時,還會在其上部產生出一種膜狀生物污泥---生物膜。當污水和生物膜間相接觸後,污水內存在的有機污染物當做營養物質,以供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攝取,不僅凈化了污水,而且微生物也良好的繁衍和生殖。生物膜處理法有兩方面的特點,即微生物方面的特點:有較長的生物食物鏈;可進行分段運行和優占種屬等。處理方面的特點:能夠適應水質、水量的變動;具有較好的污泥沉降性能,適用於固液分離;可以對濃度低的污水進行有效處理;維護運行簡便,具有節能效果。
3、結論
綜上所述可知,通過中水回用方法,使得污水資源化目標實現,是現階段處理水資源緊缺問題的最為理想的方式,具有較強的可行性,是污水處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最重要措施,有著顯著的多重效益。所以,我們應大力號召缺水城市充分利用中水回用。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