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麥澱粉廢水請問UASB和SBR水力停留多長時間比較好
1、UASB一般設定水裡停留時間是3小時左右。不過,.UASB不像好氧生化處理那樣以水力停留時間來計算的。通常是以容積負荷和流速來設計的。
2、SBR的水力停留時間一般在5-7天。
武漢格林環保的工藝還不錯,可以多了解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2. 污水處理站SBR池污泥接種培養及馴化調試方案
一、培養、馴化調試方案的制定
SBR反應器運行方式應根據廢水的性質確定,易降解的有機廢水宜採用限制曝氣進水方式,難降解的有機廢水神巧宜採用非限制進水方式。其周期各工序的時間控制與最終處理指標要求有關。如:若處理中僅考慮CODCr和BOD5的處理效果,曝氣時間可適當減少,以達到節能的目的;若考慮N、P的去除,曝氣時間至少需2.5小時;本工藝處蠢早理的氨氮廢水運行方式採用短時間的攪拌加上長時間的曝氣交替運行。不同的污水處理工程其調試方案及操作步驟各不相同。本工藝主要處理氣化等生產、清潔廢水和全廠生活污水等,特製定適合本工藝的調試方案。1、接種:根據反應器有效容積及污泥濃度(一般1—2g/l)計算所需接種污泥總量。SBR池有效池容為:3600m3。2、培養、馴化:a、配料:配料本應該在調節池中進行,但是目前調節池氨氮濃度超標,COD也非常高。因此直接在SBR池中進行營養物質的添加。外加營養物質進行調配,需加入一定量的營養源(甲醇、磷肥)(剛開始時一般要求其CODCr=600—800mg/l,PH=6—9,溫度:15--35℃),碳源由甲醇提供,氮源由調節池提供,磷源由磷酸二氫鉀提供。由於開始培養、馴化時候需要較多低濃度的污水(氨氮小於20mg/l,COD小於200mg/l),才能有進有出,而調節池超標嚴重,因此需要引進其它濃度較低的水進行培養,以保證培養時候及時換水。b、進料運行:料配好後即可直接在SBR反應器中曝氣,每個SBR池需要進低濃度水150m3,然開始連續曝氣約1—3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以接種污泥恢復活性為准)。c、排水:當污泥恢復活性,停止曝氣,靜沉2.5小時。放出上清液,約150m3。d、重復上述a、b、c步驟。換料間隙為1天1次或2次。e、當污泥活性明顯增強,沉降性能良好,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菌膠團和纖毛類原生動物,如種蟲、等枝蟲、蓋纖蟲等,SV=10---30%時,表明污泥已經成熟,培養期基本結束。f、注意事項:在曝氣過程中,每天至少測1次溶解氧、pH、污泥沉降比;記錄測量數據。一般正常指標為:DO=2—4mg/lPH=6---9SV=15---30%。上述過游檔鍵程大致需要20天。g、當污泥SV=20%後,進入馴化階段,大約需時20—30天。在保障來水水質穩定即,NH3-N≤200mg/L,COD≤800mg/L的情況下,採用逐步增加進水水量的方法。每7天增加一級進水量,每一級進水量採用時間控制的方法實施,每一級提高約為現有進水量的25%。在一個月內分四次把SBR池進水時間由目前的每周期進水1小時提高到每周期進水2小時,使污水中的微生物逐步適應進水的水質。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a) 第一周,水量控制在150m3/h,進水時間控制在75min。b) 第二周,水量控制在150m3/h,進水時間控制在90min。c) 第三周,水量控制在150m3/h,進水時間控制在105min。d) 第四周,水量控制在150m3/h,進水時間控制在120min。在現調試階段需要注意的是:a) 嚴格監控2#調節池的COD以及氨氮濃度,保證2#調節池的平均濃度NH3-N=200mg/L,COD=800mg/L左右,如果長時間出現COD以及氨氮濃度大於平均值的情況則減少進水時間。具體進水時間根據水質情況決定。b) 根據2#調節池的TP濃度,適當的增加污泥的營養配比。c) 每天觀察SBR池混合液SV指數。3、調試運行:當污泥恢復活性、培養完成以後即可進入馴化試運行階段。此階段不但要培養出適當的菌種,還要確定活性污泥系統的最佳運行條件。第一階段:A、配料:CODCr控制在200~250mg/L,NH3-N控制在10~25mg/L、TP控制在2mg/L 左右。監測該水質指標(CODCr、NH3-N、PH、水溫、TP)。B、強制馴化完成後,停止曝氣,靜沉。根據固液分離情況決定靜沉時間(一般為1小時)。C、排出上清液約150m3。取上清液100ml放入錐形瓶中,以備監測CODCr、NH3-N、PH、TP 所用。D、進料運行:將調節池水加入SBR反應器,進料量為150m3/池。控制調節池NH3-N=200mg/L,COD=800mg/L左右。先按6個小時為一周期進行運行。進料75分鍾後開始曝氣,連續曝氣3 小時,攪拌1 小時,沉澱1小時,潷水1小時。曝氣過程中要及時監測DO和SV%;一般指標為:DO=2—4mg/lPH=6---9SV=10---30%,水溫:15--35℃。E、按以上A、B、C、D四步驟重復操作7天。注意觀察污泥性狀及生長情況和出水去除率等,有條件時用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生長狀況,並及時監測排水水質指標(DO、CODCr、NH3-N、PH、SS、TP),做好記錄。第二階段:可根據第一階段調試情況調整運行周期,也可按上階段周期運行,這主要根據處理後水質情況及污泥性能而定。當第一階段穩定後,進水量又以前的75分鍾增加到90分鍾。在此階段要注意污泥性狀,看污泥有無增加,出水是否有較高去除率,如果去除率不高,則需要及時調整運行周期或者降低負荷,直至進水90分鍾能獲得較好的處理效果再進行下一步。第三階段:與第二階段操作相同,進水量需要提高到105分鍾。第四階段:與第三階段操作相同,進水量需要提高到120分鍾。二、注意事項:a、為了順利完成調試工作,一定要保證此階段SBR反應器運行條件的穩定,避免進水濃度、懸浮物、酸鹼度、有毒有害物質的較大波動,而給SBR反應器造成較大的沖擊負荷,導致污泥惡化。b、運行過程中,每運行周期一定要至少測量一次DO、PH、SV水質指標。改變污染物濃度前、後一定要監測反應器中及要進入反應器的水質的全套指標,重點CODCr、NH3-N、TP、PH ,保證反應器中污泥負荷的合理性。c、每次改變污水加入量的初期一定要注意觀察污泥性狀,及記錄其適應時間,為下次污水加入量的改變提供參考依據。d、當污泥SV%≥30時,要少量排泥,每次排泥水量大約為15---30m3。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3. SBR生物反應器的周期有哪些
SBR是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簡稱,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又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的運行周期由充水、曝氣反應、沉澱、排水排泥和閑置組成。
充水時間一般取1~4h.曝氣反應時間是確定SBR 反應器容積的一個非常主要的工藝設計參數,其數值的確定同樣取決於運行過程中污水的性質、反應器中污泥的濃度及曝氣方式等因素。對於生活污水類易處理廢水,反應時間可以取短一些,反之對含有難降解物質或有毒物質的廢水,反應時間可適當取長一些。一般在2~8h.沉澱排水時間一般按2~4h設計。閑置時間一般按2h設計。
4. 污水處理工藝有哪些
一般污水處理包括五種典型的工藝,具體如下:
(1)間歇活性污泥法(SBR)
間歇活性污泥法也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它由個或多個SBR池組成,運行時,廢水分批進入池中,依次經歷5個獨立階段,即進水、反應、沉澱、排水和閑置。進水及排水用水位控制,反應及沉澱用時間控制,一個運行周期的時間依負荷及出水要求而異,一般為4~12h,其中反應佔40%,有效池容積為周期內進水量與所需污泥體積之和。
比連續流法反應速度快,處理效率高,耐負荷沖擊的能力強;由於底物濃度高,濃度梯度也大,交替出現缺氧、好氧狀態,能抑制專性好氧菌的過量繁殖,有利於生物脫氮除磷,又由於泥齡較短,絲狀菌不可能成為優勢,因此,污泥不易膨脹;與連續流方法相比,SBR法流程短、裝置結構簡單,當水量較小時,只需一個間歇反應器,不需要設專門沉澱池和調節池,不需要污泥迴流,運行費用低。
(2) 吸附再生(接觸穩定)法
這種方式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初期去除能力,在較短的時間里(10~40min),通過吸附去除廢水中懸浮的和膠態的有機物,再通過液固分離,廢水即獲得凈化,BOD5可去除85%~90%左右。吸附飽和的活性污泥中,一部分需要迴流的,引入再生池進一步氧化分解,恢復其活性;另一部分剩餘污泥不經氧化分解即排入污泥處理系統。
分別在兩池(吸附池和再生他)或在同一池的兩段進行。它適應負荷沖擊的能力強,還可省去初次沉澱池。主要優點是可以大大節省基建投資,最適於處理含懸浮和膠體物質較多的廢水,如製革廢水、焦化廢水等,工藝靈活。但由於吸附時間較短,處理效率不及傳統法的高。
(3)氧化溝
氧化溝是延時曝氣法的一種特殊型式,它的平面象跑道,溝槽中設置兩個曝氣轉刷(盤),也有用表面曝氣機、射流器或提升管式曝氣裝置的。曝氣設備工作時,推動溝液迅速流動,實現供氧和攪拌作用。
與普通曝氣法相比,氧化溝具有基建投資省,維護管理容易,處理效果穩定,出水水質好,污泥產量少,還有較好的脫N、P作用,適應負荷沖擊能力強等優點。
(4)連續進水周期循環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ICEAS)
ICEAS反應器前部設有預反應區(占池容積的10%)。反應池由預反應區和主反應區組成,並實現連續進水,間歇排水。預反應區一般處在厭氧和缺氧狀態,有機物在此被活性污泥吸附,該區還具有生物選擇作用,抑制絲狀菌生長,防止污泥膨脹。被吸附的有機物在主反應區內被活性污泥氧化分解。
反應連續進水,解決了來水與間歇進水不匹配的矛盾。但該工藝沉澱效果較差、凈化效果變差,易發生污泥膨脹,污泥負荷較低,反應時間長,設備容積增大,投資較大。
(5)生物脫氮除磷工藝(A/A/O)
污水首先進入厭氧池與迴流污泥混合,在兼性厭氧發酵菌的作用下,廢水中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轉化為聚磷菌可以吸收小分子有機物(如VFA),並以PHB的形式貯存在體內,其所需的能量來自聚磷鏈的分解。隨後,廢水進入缺氧區,反硝化細菌利用廢水中的有機基質對隨迴流混合液帶入的NO3- 進行反硝化。廢水進入好氧池時,廢水中有機物的濃度較低,聚磷菌主要是通過分解體內的PHB而獲得能量,供細菌增殖,同時將周圍環境中的溶解性磷吸收到體內,並以聚磷鏈的形式貯存起來,隨後以剩餘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統。系統中好氧區的有機物濃度較低,正有利於該區中自養硝化菌的生長。
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不同種類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的功能;工藝簡單,水力停留時間較短;SVI一般小於100,不會發生污泥膨脹;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為2.5%以上;厭氧-缺氧池只需輕緩攪拌,使之混合,而以不增加溶解氧為度;沉澱池要避免發生厭氧-缺氧狀態,以避免聚磷菌釋放磷而降低出水水質和反硝化產生N2而干擾沉澱;脫氮效果受混合液迴流比大小的影響,除磷效果則受迴流污泥中挾帶DO和硝酸態氧的影響,因而脫氮除磷效果不可能提高。
5. SBR是什麼意思污水處理裡面所說的SBR是什麼技術
SBR是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簡稱,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又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它是基於以懸浮生長的微生物在好氧條件下對有機物、氨氮等污染物進行降解的廢水生物處理活性污泥工藝。按時序來以間歇曝氣方式進行,改變活性污泥的生長環境,是一種被全球廣泛認可和使用的廢水處理工藝。
SBR 工藝的過程是按時序來完成的, 一個操作過程分五個階段: 進水、 反應、 沉澱、 潷水、 閑置。這五個階段都是單池運行,當處理污水量較大時,可以進行多池多組的交替運行處理,此時人工操作難以發揮它的優點,需要由高度自動化的控制系統進行管理。
SBR 的運行周期由進水時間、 反應時間、 沉澱時間、 潷水時間、 排泥時間和閑置時間來確定。具體時間根據進水量及進水時間可以進行適當調節。
計算方法:
沉澱排水時間( Ts D) 一般按2~4h 設計。閑置時間( Tx) 一般按0.5~1h 設計。 設定反應時間為( Tf) 。一個周期所需時間T≥Tf Ts D Tx。
時間分配例子,如:運行周期12h,其中進水2h,曝氣4~8h,沉澱2h,排水1h。
SBR工藝優點:
1) 工藝簡單,節省費用和場地;
2)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力大效率提高;
3)運行方式靈活,脫硫除氮效率好;
4)這是防止污泥膨脹的最好方法;
5)耐沖擊負荷,處理能力強。
應用SBR工藝最先進的澳大利亞,先後建成SBR 工藝污水處理廠600 余座,還興建日處理量21 萬噸大型SBR工藝污水處理廠;廣州興豐垃圾衛生填埋廠處理滲透液等採用了普通SBR工藝;國禎環保應用SBR工藝的實時控制技術,去除有機物和脫氮除磷效率高,另外在高氨氮廢水脫氮方面有較大突破。
6. 序批式活性污泥處理系統(SBR)的運行過程及主要特點。
SBR工藝去除污染物的機理與傳統活性污泥工藝完全相同,只是運行方式不同。傳統工藝採用連續運行方式,污水連續進入生化反應系統並連續排出,SBR工藝採用間歇運行方式,初沉池出水流入曝氣池,按時間順序進行進水、反應(曝氣)、沉澱、出水、排泥或待機等5個基本運行程序。從污水的流入開始到待機時間結束稱為一個運行周期,這種運行周期周而復始反復進行,從而達到不斷進行污水處理之目的,因此,SBR工藝不需要設置二沉池和污泥迴流系統。
3、SBR工藝的好氧生物處理運行工序
Ⅰ階段為污水流入工序,在污水流入的同時採用曝氣設備進行曝氣攪拌,此階段進水時間為2h。
Ⅱ階段仍是曝氣反應工序,控制DO在2.0mg/L以上,在該階段進行有機物生物降解過程,一般曝氣時間應大於8h。
Ⅲ階段為沉澱排水工序,該階段先進行泥水分離,然後通過潷水器將上分離後的上清液排出,並排放剩餘污泥,此階段中沉澱時間一般為1~2h,排水時間為1h,排泥時間為20min。
Ⅳ階段為排水待機階段。總的運行周期一般為13~15h。
下圖為SBR運行過程的圖解說明。
7. SBR活性污泥法工藝
如果你在北京,延慶污水處理廠是做SBR的,我去看過。你可以搜搜聯系一下。
下面是SBR的一些簡單介紹,希望能有幫助。
摘要: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是早在1914年就由英國學者Ardern和Locket發明了的水處理工藝。70年代初,美國Natre Dame 大學的R.Irvine 教授採用實驗室規模對SBR工藝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並於1980年在美國環保局(EPA)的資助下,在印第安那州的Culwer城改建並投產了世界上第一個SBR法污水處理廠。SBR工藝的過程是按時序來運行的,一個操作過程分五個階段:進水、反應、沉澱、潷水、閑置。
關鍵詞: SBR工藝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是早在1914年就由英國學者Ardern和Locket發明了的水處理工藝。70年代初,美國Natre Dame 大學的R.Irvine 教授採用實驗室規模對SBR工藝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並於1980年在美國環保局(EPA)的資助下,在印第安那州的Culwer城改建並投產了世界上第一個SBR法污水處理廠。SBR工藝的過程是按時序來運行的,一個操作過程分五個階段:進水、反應、沉澱、潷水、閑置。
由於SBR在運行過程中,各階段的運行時間、反應器內混合液體積的變化以及運行狀態等都可以根據具體污水的性質、出水水質、出水質量與運行功能要求等靈活變化。對於SBR反應器來說,只是時序控制,無空間控制障礙,所以可以靈活控制。因此,SBR工藝發展速度極快,並衍生出許多種新型SBR處理工藝。
間歇式循環延時曝氣活性污泥法(ICEAS—Intermittent Cyclic Extended System)是在1968年由澳大利亞新威爾士大學與美國ABJ公司合作開發的。1976年世界上第一座ICEAS工藝污水廠投產運行。ICEAS與傳統SBR相比,最大特點是:在反應器進水端設一個預反應區,整個處理過程連續進水,間歇排水,無明顯的反應階段和閑置階段,因此處理費用比傳統SBR低。由於全過程連續進水,沉澱階段泥水分離差,限制了進水量。
好氧間歇曝氣系統(DAT-IAT—Demand Aeration Tank-Intermittent Tank)是由天津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提出的一種SBR新工藝。主體構築物是由需氧池DAT池和間歇曝氣池IAT池組成,DAT池連續進水連續曝氣,其出水從中間牆進入IAT池,IAT池連續進水間歇排水。同時,IAT池污泥迴流DAT池。它具有抗沖擊能力強的特點,並有除磷脫氮功能。
循環式活性污泥法(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是Gotonszy教授在ICEAS工藝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是SBR工藝的一種新形式。將ICEAS的預反應區用容積更小,設計更加合理優化的生物選擇器代替。通常CASS池分三個反應區:生物選擇器、缺氧區和好氧區,容積比一般為1:5:30。整個過程間歇運行,進水同時曝氣並污泥迴流。該處理系統具有除氮脫磷功能。
UNITANK單元水池活性污泥處理系統是比利時SEGHERS公司提出的,它是SBR工藝的又一種變形。它集合了SBR工藝和氧化溝工藝的特點,一體化設計使整個系統連續進水連續出水,而單個池子相對為間歇進水間歇排水。此系統可以靈活的進行時間和空間控制,適當的增大水力停留時間,可以實現污水的脫氮除磷。
改良式序列間歇反應器(MSBR—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是C,Y.Yang等人根據SBR技術特點結合A2-O工藝,研究開發的一種更為理想的污水處理系統。採用單池多方格方式,在恆定水位下連續運行。通常MSBR池分為主曝氣池、序批池1、序批池2、厭氧池A、厭氧池B、缺氧池、泥水分離池。
每個周期分為6個時段,每3個時段為一個半周期。一個半周期的運行狀況:污水首先進入厭氧池A脫氮,再進入厭氧池B除磷,進入主曝氣池好氧處理,然後進入序批池,兩個序批池交替運行(缺氧—好氧/沉澱—出水)。脫氮除磷能力更強。
SBR工藝優點
1、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動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內厭氧、好氧處於交替狀態,凈化效果好。
2、運行效果穩定,污水在理想的靜止狀態下沉澱,需要時間短、效率高,出水水質好。
3、耐沖擊負荷,池內有滯留的處理水,對污水有稀釋、緩沖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機污物的沖擊。
4、工藝過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據水質、水量進行調整,運行靈活。
5、處理設備少,構造簡單,便於操作和維護管理。
6、反應池內存在DO、BOD5濃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脹。
7、SBR法系統本身也適合於組合式構造方法,利於廢水處理廠的擴建和改造。
8、脫氮除磷,適當控制運行方式,實現好氧、缺氧、厭氧狀態交替,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效果。
9、工藝流程簡單、造價低。主體設備只有一個序批式間歇反應器,無二沉池、污泥迴流系統,調節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緊湊、佔地面積省。
SBR系統的適用范圍
由於上述技術特點,SBR系統進一步拓寬了活性污泥法的使用范圍。就近期的技術條件,SBR系統更適合以下情況:
1) 中小城鎮生活污水和廠礦企業的工業廢水,尤其是間歇排放和流量變化較大的地方。
2) 需要較高出水水質的地方,如風景游覽區、湖泊和港灣等,不但要去除有機物,還要求出水中除磷脫氮,防止河湖富營養化。
3) 水資源緊缺的地方。SBR系統可在生物處理後進行物化處理,不需要增加設施,便於水的回收利用。
4) 用地緊張的地方。
5) 對已建連續流污水處理廠的改造等。
6) 非常適合處理小水量,間歇排放的工業廢水與分散點源污染的治理。
SBR設計要點、主要參數
SBR設計要點
1、運行周期(T)的確定
SBR的運行周期由充水時間、反應時間、沉澱時間、排水排泥時間和閑置時間來確定。充水時間(tv)應有一個最優值。如上所述,充水時間應根據具體的水質及運行過程中所採用的曝氣方式來確定。當採用限量曝氣方式及進水中污染物的濃度較高時,充水時間應適當取長一些;當採用非限量曝氣方式及進水中污染物的濃度較低時,充水時間可適當取短一些。充水時間一般取1~4h。反應時間(tR)是確定SBR 反應器容積的一個非常主要的工藝設計參數,其數值的確定同樣取決於運行過程中污水的性質、反應器中污泥的濃度及曝氣方式等因素。對於生活污水類易處理廢水,反應時間可以取短一些,反之對含有難降解物質或有毒物質的廢水,反應時間可適當取長一些。一般在2~8h。沉澱排水時間(tS+D)一般按2~4h設計。閑置時間(tE)一般按2h設計。一個周期所需時間tC≥tR+tS+tD ,周期數 n=24/tC
2、反應池容積的計算
假設每個系列的污水量為q,則在每個周期進入各反應池的污水量為q/n·N。各反應池的容積為:
V:各反應池的容量
1/m:排出比
n:周期數(周期/d)
N:每一系列的反應池數量
q:每一系列的污水進水量(設計最大日污水量)(m3/d)
3、曝氣系統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曝氣裝置的能力應是在規定的曝氣時間內能供給的需氧量,在設計中,高負荷運行時每單位進水BOD為0.5~1.5kgO2/kgBOD,低負荷運行時為1.5~2.5kgO2/kgBOD。
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由於在同一反應池內進行活性污泥的曝氣和沉澱,曝氣裝置必須是不易堵塞的,同時考慮反應池的攪拌性能。常用的曝氣系統有氣液混合噴射式、機械攪拌式、穿孔曝氣管、微孔曝氣器,一般選射流曝氣,因其在不曝氣時尚有混合作用,同時避免堵塞。
4、排水系統
⑴上清液排除出裝置應能在設定的排水時間內,活性污泥不發生上浮的情況下排出上清液,排出方式有重力排出和水泵排出。
⑵為預防上清液排出裝置的故障,應設置事故用排水裝置。
⑶在上清液排出裝置中,應設有防浮渣流出的機構。
序批式活性污泥的排出裝置在沉澱排水期,應排出與活性污泥分離的上清液,並且具備以下的特徵:
1) 應能既不擾動沉澱的污泥,又不會使污泥上浮,按規定的流量排出上清液。(定量排水)
2) 為獲得分離後清澄的處理水,集水機構應盡量靠近水面,並可隨上清液排出後的水位變化而進行排水。(追隨水位的性能)
3) 排水及停止排水的動作應平穩進行,動作準確,持久可靠。(可靠性)
排水裝置的結構形式,根據升降的方式的不同,有浮子式、機械式和不作升降的固定式。
5、排泥設備
設計污泥干固體量=設計污水量×設計進水SS濃度×污泥產率/1000 ,在高負荷運行(0.1~0.4 kg-BOD/kg-ss·d)時污泥產量以每流入1 kgSS產生1 kg計算,在低負荷運行(0.03~0.1 kg-BOD/kg-ss·d)時以每流入1 kgSS產生0.75 kg計算。
在反應池中設置簡易的污泥濃縮槽,能夠獲得2~3%的濃縮污泥。由於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不設初沉池,易流入較多的雜物,污泥泵應採用不易堵塞的泵型。
SBR設計主要參數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設計參數,必須考慮處理廠的地域特性和設計條件(用地面積、維護管理、處理水質指標等)適當的確定。
用於設施設計的設計參數應以下值為准:
項 目 參 數
BOD-SS負荷(kg-BOD/kg-ss·d) 0.03~0.4
MLSS(mg/l) 1500~5000
排出比(1/m) 1/2~1/6
安全高度ε(cm)(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 50以上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一種根據有機負荷的不同而從低負荷(相當於氧化溝法)到高負荷(相當於標准活性污泥法)的范圍內都可以運行的方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BOD-SS負荷,由於將曝氣時間作為反應時間來考慮,定義公式如下:
QS:污水進水量(m3/d)
CS:進水的平均BOD5(mg/l)
CA:曝氣池內混合液平均MLSS濃度(mg/l)
V:曝氣池容積
e:曝氣時間比 e=n·TA/24
n:周期數 TA:一個周期的曝氣時間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負荷條件是根據每個周期內,反應池容積對污水進水量之比和每日的周期數來決定,此外,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中,因池內容易保持較好的MLSS濃度,所以通過MLSS濃度的變化,也可調節有機物負荷。進一步說,由於曝氣時間容易調節,故通過改變曝氣時間,也可調節有機物負荷。
在脫氮和脫硫為對象時,除了有機物負荷之外,還必須對排出比、周期數、每日曝氣時間等進行研究。
在用地面積受限制的設施中,適宜於高負荷運行,進水流量小負荷變化大的小規模設施中,最好是低負荷運行。因此,有效的方式是在投產初期按低負荷運行,而隨著水量的增加,也可按高負荷運行。
不同負荷條件下的特徵
有機物負荷條件(進水條件) 高負荷運行 低負荷運行
間歇進水 間歇進水、連續
運行條件BOD-SS負荷(kg-BOD/kg-ss·d)0.1~0.4 0.03~0.1
周期數大(3~4) 小(2~3)
排出比大小
處理特性有機物去除 處理水BOD<20mg/l 去除率比較高
脫氮較低高
脫磷高較低
污泥產量多少
維護管理 抗負荷變化性能比低負荷差 對負荷變化的適應性強,運行的靈活性強
用地面積 反應池容積小,省地 反應池容積較大
適用范圍 能有效地處理中等規模以上的污水,適用於處理規模約為2000m3/d以上的設施 適用於小型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約為2000m3/d以下,適用於不需要脫氮的設施
SBR設計需特別注意的問題
(一)主要設施與設備
1、設施的組成
本法原則上不設初次沉澱池,本法應用於小型污水處理廠的主要原因是設施較簡單和維護管理較為集中。為適應流量的變化,反應池的容積應留有餘量或採用設定運行周期等方法。但是,對於游覽地等流量變化很大的場合,應根據維護管理和經濟條件,研究流量調節池的設置。
2、反應池
反應池的形式為完全混合型,反應池十分緊湊,佔地很少。形狀以矩形為准,池寬與池長之比大約為1:1~1:2,水深4~6米。
反應池水深過深,基於以下理由是不經濟的:①如果反應池的水深大,排出水的深度相應增大,則固液分離所需的沉澱時間就會增加。②專用的上清液排出裝置受到結構上的限制,上清液排出水的深度不能過深。
反應池水深過淺,基於以下理由是不希望的:①在排水期間,由於受到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限制,上清液排出的深度不能過深。②與其他相同BOD—SS負荷的處理方式相比,其優點是用地面積較少。
反應池的數量,考慮清洗和檢修等情況,原則上設2個以上。在規模較小或投產初期污水量較小時,也可建一個池。
3、排水裝置
排水系統是SBR處理工藝設計的重要內容,也是其設計中最具特色和關繫到系統運行成敗的關鍵部分。目前,國內外報道的SBR排水裝置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⑴潛水泵單點或多點排水。這種方式電耗大且容易吸出沉澱污泥;⑵池端(側)多點固定閥門排水,由上自下開啟閥門。缺點操作不方便,排水容易帶泥;⑶專用設備潷水器。潷水器是是一種能隨水位變化而調節的出水堰,排水口淹沒在水面下一定深度,可防止浮渣進入。理想的排水裝置應滿足以下幾個條件:①單位時間內出水量大,流速小,不會使沉澱污泥重新翻起;②集水口隨水位下降,排水期間始終保持反應當中的靜止沉澱狀態;③排水設備堅固耐用且排水量可無級調控,自動化程度高。
在設定一個周期的排水時間時,必須注意以下項目:
①上清液排出裝置的溢流負荷——確定需要的設備數量;
②活性污泥界面上的最小水深——主要是為了防止污泥上浮,由上清液排出裝置和溢流負荷確定,性能方面,水深要盡可能小;
③隨著上清液排出裝置的溢流負荷的增加,單位時間的處理水排出量增大,可縮短排水時間,相應的後續處理構築物容量須擴大;
④ 在排水期,沉澱的活性污泥上浮是發生在排水即將結束的時候,從沉澱工序的中期就開始排水符合SBR法的運行原理。
SBR工藝的需氧與供氧
SBR工藝有機物的降解規律與推流式曝氣池類似,推流式曝氣池是空間(長度)上的推流,而SBR反應池是時間意義上的推流。由於SBR工藝有機物濃度是逐漸變化的,在反應初期,池內有機物濃度較高,如果供氧速率小於耗氧速率,則混合液中的溶解氧為零,對單一的微生物而言,氧氣的得到可能是間斷的,供氧速率決定了有機物的降解速率。隨著好氧進程的深入,有機物濃度降低,供氧速率開始大於耗氧速率,溶解氧開始出現,微生物開始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氣供應,有機物濃度的高低成為影響有機物降解速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從耗氧與供氧的關系來看,在反應初期SBR反應池保持充足的供氧,可以提高有機物的降解速度,隨著溶解氧的出現,逐漸減少供氧量,可以節約運行費用,縮短反應時間。SBR反應池通過曝氣系統的設計,採用漸減曝氣更經濟、合理一些。
SBR工藝排出比(1/m)的選擇
SBR工藝排出比(1/m)的大小決定了SBR工藝反應初期有機物濃度的高低。排出比小,初始有機物濃度低,反之則高。根據微生物降解有機物的規律,當有機物濃度高時,有機物降解速率大,曝氣時間可以減少。但是,當有機物濃度高時,耗氧速率也大,供氧與耗氧的矛盾可能更大。此外,不同的廢水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也不同。污泥沉降性能好,沉澱後上清液就多,宜選用較小的排出比,反之則宜採用較大的排出比。排出比的選擇還與設計選用的污泥負荷率、混合液污泥濃度等有關。
SBR反應池混合液污泥濃度
根據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混合液污泥濃度的大小決定了生化反應器容積的大小。SBR工藝也同樣如此,當混合液污泥濃度高時,所需曝氣反應時間就短,SBR反應池池容就小,反之SBR反應池池容則大。但是,當混合液污泥濃度高時,生化反應初期耗氧速率增大,供氧與耗氧的矛盾更大。此外,池內混合液污泥濃度的大小還決定了沉澱時間。污泥濃度高需要的沉澱時間長,反之則短。當污泥的沉降性能好,排出比小,有機物濃度低,供氧速率高,可以選用較大的數值,反之則宜選用較小的數值。SBR工藝混合液污泥濃度的選擇應綜合多方面的因素來考慮。
關於污泥負荷率的選擇
污泥負荷率是影響曝氣反應時間的主要參數,污泥負荷率的大小關繫到SBR反應池最終出水有機物濃度的高低。當要求的出水有機物濃度低時,污泥負荷率宜選用低值;當廢水易於生物降解時,污泥負荷率隨著增大。污泥負荷率的選擇應根據廢水的可生化性以及要求的出水水質來確定。
SBR工藝與調節、水解酸化工藝的結合
SBR工藝採用間歇進水、間歇排水,SBR反應池有一定的調節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均衡水質、水量的作用。通過供氣系統、攪拌系統的設計,自動控制方式的設計,閑置期時間的選擇,可以將SBR工藝與調節、水解酸化工藝結合起來,使三者合建在一起,從而節約投資與運行管理費用。
在進水期採用水下攪拌器進行攪拌,進水電動閥的關閉採用液位控制,根據水解酸化需要的時間確定開始曝氣時刻,將調節、水解酸化工藝與SBR工藝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反應池進水開始作為閑置期的結束則可以使整個系統能正常運行。具體操作方式如下所述:
進水開始既為閑置結束,通過上一組SBR池進水結束時間來控制;
進水結束通過液位控制,整個進水時間可能是變化的。
水解酸化時間由進水開始至曝氣反應開始,包括進水期,這段時間可以根據水量的變化情況與需要的水解酸化時間來確定,不小於在最小流量下充滿SBR反應池所需的時間。
曝氣反應開始既為水解酸化攪拌結束,曝氣反應時間可根據計算得出。
沉澱時間根據污泥沉降性能及混合液污泥濃度決定,它的開始即為曝氣反應的結束。
排水時間由潷水器的性能決定,潷水結束可以通過液位控制。
閑置期的時間選擇是調節、水解酸化及SBR工藝結合好壞的關鍵。閑置時間的長短應根據廢水的變化情況來確定,實際運行中,閑置時間經常變動。通過閑置期間的調整,將SBR反應池的進水合理安排,使整個系統能正常運轉,避免整個運行過程的紊亂。
SBR調試程序及注意事項
(一) 活性污泥的培養馴化
SBR反應池去除有機物的機理與普通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主要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體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
活性污泥處理系統在正式投產之前的首要工作是培養和馴化活性污泥。活性污泥的培養馴化可歸納為非同步培馴法、同步培馴法和接種培馴法,非同步法為先培養後馴化,同步法則培養和馴化同時進行或交替進行,接種法系利用其他污水處理廠的剩餘污泥,再進行適當的培馴。
培養活性污泥需要有菌種和菌種所需要的營養物。對於城市污水,其中的菌種和營養都具備,可以直接進行培養。對於工業廢水,由於其中缺乏專性菌種和足夠的營養,因此在投產時除用一般的菌種和所需要營養培養足夠的活性污泥外,還應對所培養的活性污泥進行馴化,使活性污泥微生物群體逐漸形成具有代謝特定工業廢水的酶系統,具有某種專性。
(二) 試運行
活性污泥培養馴化成熟後,就開始試運行。試運行的目的使確定最佳的運行條件。
在活性污泥系統的運行中,影響因素很多,混合液污泥濃度、空氣量、污水量、污水的營養情況等。活性污泥法要求在曝氣池內保持適宜的營養物與微生物的比值,供給所需要的氧,使微生物很好的和有機物相接觸,全體均勻的保持適當的接觸時間。
對SBR處理工藝而言,運行周期的確定還與沉澱、排水排泥時間及閑置時間有關,還和處理工藝中所設計的SBR反應器數量有關。運行周期的確定除了要保證處理過程中運行的穩定性和處理效果外,還要保證每個池充水的順序連續性,即合理的運行周期應滿足運行過程中避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池子同時進水或第一個池子和最後一個池子進水脫節的現象。同時通過改變曝氣時間和排水時間,對污水進行不同的反應測試,確定最佳的運行模式,達到最佳的出水水質、最經濟的運行方式。
(三) 污泥沉降性能的控制
活性污泥的良好沉降性能是保證活性污泥處理系統正常運行的前提條件之一。如果污泥的沉降性能不好,在SBR的反應期結束後,污泥難以沉澱,污泥的壓密性差,上層清液的排除就受到限制,水泥比下降,導致每個運行周期處理污水量下降。如果污泥的絮凝性能差,則出水中的懸浮固體(SS)含量將升高,COD上升,導致處理出水水質的下降。
導致污泥沉降性能惡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表現在污泥容積指數(SVI)的升高。SBR工藝中由於反復出現高濃度基質,在菌膠團菌和絲狀菌共存的生態環境中,絲狀菌一般是不容易繁殖的,因而發生污泥絲狀菌膨脹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SBR較容易出現高粘性膨脹問題。這可能是由於SBR法是一個瞬態過程,混合液內基質逐步降解,液相中基質濃度下降了,但並不完全說明基質已被氧化去除,加之許多污水的污染物容易被活性污泥吸附和吸收,在很短的時間內,混合液中的基質濃度可降至很低的水平,從污水處理的角度看,已經達到了處理效果,但這僅僅是一種相的轉移,混合液中基質的濃度的降低僅是一種表面現象。可以認為,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菌膠團之所以形成和有所增長,就要求系統中有一定數量的有機基質的積累,在胞外形成多糖聚合物(否則菌膠團不增長甚至出現細菌分散生長現象,出水渾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會因充水時間或曝氣方式選擇的不適當或操作不當而使基質的積累過量,致使發生污泥的高粘性膨脹。
污染物在混合液內的積累是逐步的,在一個周期內一般難以馬上表現出來,需通過觀察各運行周期間的污泥沉降性能的變化才能體現出來。為使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應注意每個運行周期內污泥的SVI變化趨勢,及時調整運行方式以確保良好的處理效果。
8. sbr污水處理裝置的原理和運行
其技術原理是活性污泥法,即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將污染物分解成無害物質內(異化容作用),或被微生物利用用以合成自身成分(同化作用)。
SBR運行一個周期分為進水、曝氣、沉澱、潷水、閑置共5個階段,每個工藝階段的時間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調節,一般一個周期為4個小時。運行中主要工藝控制參數就是進水深度、曝氣時間、DO、MLSS(需要根據污泥負荷確定)、污泥齡等,曝氣時間需要根據進水水質進行負荷調整,要求池內DO至少2mg/L。SBR工藝脫氮除磷效果較氧化溝等工藝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