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漢中市有幾個建築垃圾處理廠年處理量如何
漢中市江兩岸城市規劃的法律思想的影響對水質的漢江上游及其對策湯失霉**摘要: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安全的漢江水區上游的水質是必不可少的。的上游,漢江濱江城市,在主要沿江開發規劃中,很可能會產生嚴重的水體污染。本文分析了漢江上游水質漢中市江兩岸「城市規劃或可能已產生污染的因素,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生活垃圾,水和河邊的娛樂和建設工程的建設,並從法律的角度加強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投資,改善水體污染控制系統;聯合管理機制,形成環保工作關鍵詞:城市規劃水體污染的法律思維對策。國民經濟「十五」計劃建立一個「南水北調」工程,線路工程的丹江口水庫作為水源,引水北至天津,北京等城市的水供應。因此,丹江口水庫,水的質量直接關繫到人民的健康供水區以及工業用水的安全性,起源於南部的秦嶺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主要流流經陝西,湖北,武漢進口以上的長江,丹江口水庫是漢江流域上游的80%流入漢江,水質,水的總量會計年度存儲漢江上游的水質直接決定了丹江口水庫的漢中漢江上游的第一個濱江城市是陝西南部的重要城市。的西部大開發,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漢中市人民政府,在宏偉的藍圖為發展沿漢江,發展「江兩岸」城市發展規劃,極大地啟發漢中人民的積極性,以建立更好的家庭和信心。但它是令人擔憂如何,以保持良好的水質量的上游漢江,在全市經濟建設的發展,為了確保丹江口水庫的水質達到供水的質量標准?許多行政管理,科技,環保有關的問題,教育程度,本文將討論漢中市江兩岸「城市規劃及其對水質的影響,認為從法律的角度,並努力找到有效的控制措施。A,漢中市」河岸「的情況江兩岸「城市規劃」城市規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依靠漢江上的開發和建設,漢江,漢中商業,文化,行政辦公,住宅區內的建設的一個轉折點, ,韓文化,在江南風格的自然生態功能,在形成的融水,堤防,道路,花園和建築為一體的城市沿江景觀帶,促進全市經濟採取的關閉。據漢中市漢的要求流域控制性詳細規劃「,」河岸「規劃中區域位於漢中市,南鄭縣漢江北端的兩側約600米無處大量的南端,是未來漢中市城市嗎?中心位置。規劃總用地743.9公頃,包括382.9公頃的城市建設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公共設施,道路,廣場和公共綠地的土地,,水域面積285.9公頃;濱江自然生態濕地面積?75.26公頃。江兩岸「規劃重大建設項目的地區如下:(一)住宅小區。」規劃「,167.76公頃,佔43.81%的住宅用地(32.06公頃的住宅用地,類型的住宅用地135.7公頃),城市建設用地主要集中建設成片的住宅發展。街多層商業和住宅的江南濱江路,東環境好的地區,傢具的高層公寓及獨棟,聯排別墅風格的別墅區為主的低高層住宅,形成高,中,低相結合,環境優美,配套齊全,滿足不同需求的住宅小區。目前,各住宅小區正在建設中。(B)南北橋頭堡廣場。河建位於漢江新橋,並提出了新的漢江交通橋計劃的中央大街廣場的兩倍,漢江上回盪在漢中市江兩岸「景觀最耀眼的明珠。南橋廣場居民休閑廣場,面積為2.2公頃,北橋廣場是廣場的交通類型,佔地面積嗎?4.24公頃,這兩個組織城市交通,慶典和群眾遊行,遊行和藝術節,一個大型地下商場通道的數量城市功能的城市廣場,綠色廣場充分利用當地的氣候特點,草坪為主,輔以喬木,灌木,花草樹木,夜間燈光和音樂噴泉和設置組雕塑和建築小品的兩個廣場。 ,已建成並投入使用。(C)城市橋閘工程位於漢中市漢江下游冷水河,或泄水閘和兩個主要的交通橋,水護土結構,升30洞的水平門和174米的溢出堰部分,由五跨下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支撐和30孔20米大跨度預應力連續梁橋,總長度為1100米,風景旅遊和城市交通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該項目完成後,交通,它將使漢江水資源的充分利用,調節枯水期流量,漢江城市河道水位,形成一個長6公里,寬800M,400M ---市區?30000平方公里人工湖,一個自然建立清晰的水彩虹景觀,改善了生態環境,提高城市品位,實現生產力收益,造福漢中人民非凡的意義。目前,該項目已被批准通過了陝西省人民的政府,是長江水利委員會等待最後批准。(D)的景觀濱江路,規劃范圍西到北橋廣場,東排洪渠,北濱河路為界,南漢江,約2公里,從東到西,南北寬70-120米,規劃總面積?19.5公頃,規劃區防洪堤為界,分為三個部分: - 是的景觀綠化帶堤北:以綠色為主的園區布局的下沉式廣場和文化廣場;戴克山水游:主要考慮的堤路結合,局部擴闊堤頂小廣場的觀景平台,既豐富堤線性的形式,同時也能滿足觀看的需要,俯瞰;三,淹沒親水活動現狀的平台,以阻止形成許多免費的場地,並延伸到水面。步驟,草地和海岸線進程奠定了從西到東的三個觀景台(遊船碼頭),和4個大型親水平台,所以,一般市民的機會近水,親水,戲水,享受大自然的美麗。(E)公共設施和河濱公園。規劃和設計,在江南江北區規劃面積的公共設施,包括行政辦公,商業和金融區的面積嗎?體育,娛樂和健康,建立基於多層結合了很多組件設置高層建築的南廣場,南北呼應,沿漢江北岸的東環仙橋,從西到上水過渡,總規劃面積500畝,配套建設的綠地,供水,電力,娛樂,休閑設施,開發和建設的濱江公園,公共休閑,娛樂,觀光和地方的大規模的商業活動。根據漢中市漢江的要求控制性詳細規劃「,所有的作品分為三個施工階段:1998至2000年北南廣場開始建設開車沿河流兩側的開發和建設;第二階段,2000年至2005年,主要建設住宅,商業,寫字樓項目,加快發展,建設兩岸第三階段,從2005年到2015年,主要是在大型項目中,以加快發展和建設有一定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二,可能的上游,漢江(漢中段)水質的影響,建設的第一階段的任務已基本完成,第二階段正在進行中,大型項目的開發和建設的如橋閘工程開放式的結構。從整體策劃和運作的主要因素影響的上游,漢江(漢中段):(一)生活污水的水質。 「河岸沿河的城市規劃目標將成為城市中心的住宅用地僅有的規劃人口容量在該地區(不包括行政辦公,商業金融,娛樂場所,等等)高達97,637人(根據國際城市居住區規劃計算)的總耗水量為450升,人均每日用水指標,規劃面積近5萬噸/日,污水排放量的水量的90%,污水排放量,規劃面積,近45000噸/天。漢中市漢台區,包括規劃區,包括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漢江,並按照「漢中市城市總體規劃,城市總人口預計將達到6190萬到2015年,每天向漢江排放污水將達到25萬噸左右。 (B)工業污水。漢中城市「河岸」的規劃區域,雖然沒有新的更多的工廠,但目前的情況,漢江北岸,包括北岸,規劃面積,包括34個工業企業的所有工業污水直接通過西排洪渠和東南鄭縣,排入漢江,排洪渠和十堰市淄排放工業廢水2003年年中之到3670600噸;漢江南岸,包括南岸規劃區,包括29個工業企業的工業污水是直接由太太河,冷水河排入漢江,在2003年年中排放的工業污水2899300噸。據調查,從上游漢中市張碼頭,上水過兩部分IV類水,城市Ⅴ類水下游,從上到下,漢江的水質,段呈下降趨勢,張碼頭及上水交叉截面不合格的水,過街樓和金華段的較低水平,水,石油,五日生化需氧量,揮發酚,汞污染的主要因素,導致水質惡化。在穩步發展經濟建設的大好形勢下,工業企業的數量逐年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工業排放大幅增加是必然的趨勢。 (C)水體污染的娛樂,濱江公園。閘門,加水,形成一個400米寬的漢江,是一個自然的地方開展劃船,帆船,游泳和其他水上娛樂項目;河濱公園沿江而下,更多的休閑,娛樂的理想的地方。隨之而來的垃圾,污水和娛樂設施,產生的油污染也將是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的演示。各地在談到當前形勢下橋廣場北濱河路南漢江堤防側,燒烤,飲食攤點密集,晚上,廖周圍的煙霧,聲音,歌曲,音頻的聲音振動經過一夜空,而漢江沿岸水渾濁,臭氣熏天,遊客多的地方不能住上了岸。所以今天的未來何堪? (D)的生活垃圾。漢中市每日垃圾產生量已達到430萬噸,預計在2015年達到800噸/天,一直被用來在沒有任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設施,在市區地勢低窪的打樁原配置。因此,居民的單位的城市排洪渠的海灘和城市空置的私人傾銷的發生反復。隨著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有機質增加,使污染物的產生和加劇的影響,並已成為一個潛在的威脅,在漢中市漢台區生態環境的影響。 (E)建設項目。主要是各種設施的建設橋閘工程和河濱公園沿河岸和水。在施工過程中的廢渣,廢水,建築工人,垃圾和漢江水質的建設,形成一定的影響。韓河(漢中段)水污染防治措施的法律思想陝西日報「報道2004年7月13日,說:」最近幾天,記者陪同的環境保護法的省??人民國會常設委員會法執法檢查隊,頂著烈日和酷暑,深入的漢中漢江沿岸看到漢台區,城固縣,勉縣,由於資金短缺,環保和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生產和污水到處都是直接排放到漢江和漢江沿岸生活垃圾堆積如山......漢江水污染觸目驚心!漢江水質污染刻不容緩!「我相信,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但隨著的不斷深入,市漢中市江兩岸「工程建設第二階段的漢江水污染類型將更為復雜,污染會更快,污染的范圍將更加廣闊,形勢將更加嚴峻。只有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採取有效的法律措施,以遏制日益嚴重的水質污染,防止可能出現的發展和建設新的污染。 (一)大力加強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的投資,以解決日益突出的城市生活污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和垃圾。環保總局的調查報告,在最近幾年,城市污水排放量以年均5%的遞增率在1999年首次超過工業污水排放量,占污水排放總量的52.9%,2003年占總的53.8%。漢中市漢台,不僅存在的問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逐年提高,面臨的最迫切的需求,所有的污水,垃圾沒有被直接排放或傾倒入河中任何無害化處理的問題。根據現有的法律,法規,我認為應大力加強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投資,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1,加快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和城市雨水污分流排水管網及其他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段1和2的水質污染控製法「第19條規定:」城市應當進行集中處理污水「下的州立委員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必須保護城市供水和預防和治療的城市水污染納入城市規劃建設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網,有計劃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加強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14條的規定:「城市建設部門應當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城市排水和污水處理專業規劃組織,並按照要求的規劃,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39條規定:「城市人民政府應當配套建設城市生活垃圾清掃,收集,貯存,運輸,處置設施。 「規定」第47條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建設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 「國家環境保護」15「計劃還要求:到2005年,中國的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以達到45%,和60%的城市達到人口超過50萬,2010年,所有城市的污水處理率應不低於60%的城市,省會城市和獨立的城市規劃和風景秀麗的城市污水處理率應不低於70%,漢中市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之一,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問題,污水處理率更高的要求。漢中市,但是,貧困的西部城市,資金等因素的影響,政府不拿錢進行了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即使內置困難的工作,因為在困難的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或撥款的問題,法律和法規形同虛設。為了打破資金「瓶頸」,漢中市除了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應該是在城市基礎設施和環保設施等「非生產性福利」,積極引進國外的概念進行由政府或私人資金,合資,獨資BOT,BT或TOT建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引進先進的管理機制,漢中市,是利用政府債券和政府投資和的丹麥政府設備貸款,BOT建設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榜樣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目前正在建設和城市廢物處理廠和城市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城市雨污水排水管網和河濱縣和污水處理廠等環保計劃已被列入漢中市漢台區。2,加快推廣節水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節約用水不僅可以減少無效需求,減少水的壓力,並減少污水排放,減少對環境的壓力。「水法」第八條規定的,第1和第2款規定:「國家實行嚴格的經濟用水,促進節約用水措施,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節水產業,農業和服務業,建立水節約型社會。 「五一」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節約用水管理。建立節水技術推廣系統的發展,培育和發展節約用水產業。 「的第1和第2款規定:」工業用水應當採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增加中水回用,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 「國家逐步淘汰落後的高耗水工藝,設備和產品的具體目錄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國務院和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的經濟和水行政主管生產商,銷售商或用戶在生產。和操作應該是在規定的時間到停止生產,銷售或使用的過程,設備和產品的列表中包含內部。「第52條規定:市人民政府應該可以適應當地的條件,以採取有效的措施,以促進節約用水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網的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加強城市污水集中處理,鼓勵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回用率。 「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過法(2000)第36號],還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和民間,都不允許繼續使用的水家電不符合標准,各單位現有住房建築安裝用水器具不符合節水標准必須在2005年之前全部更換節水器具,鼓勵家庭更換使用節水器具。漢中市,不是一個缺水城市,供水矛盾並不突出,但窮人的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節約用水,減少污水排放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使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設備,以減少水的消耗。江兩岸城市規劃了大量的住宅樓,寫字樓,商業大廈等新項目,必須做三同時和地點「,也就是主體工程的建設項目水保措施的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水用戶的用水計劃到位,節水目標到位,節約用水措施的地方,水管理系統。(B)治療症狀改善水體污染控制系統,現有的水體污染控制,包括污染控制,終端控制,控制污染的行為是一種被動的,消極的治標不治本。要實現「江兩岸」規劃,漢中經濟發展,同時也保證源水水質的要求,我們必須採取的道路,解決水體污染控制的問題。1,前環境保護行政許可源污染??控制。需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使環境行政許可,產業,貿易,土地和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相互配合,為建設項目環境行政許可申請商業登記,登記,土地收購程序,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前,批準的行政許可事項,並沒有滿足的嚴格實施環境許可證,並在「3同時」系統,限制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當地的環境規劃,總污染控制建設項目的名字,以防止一些企業項目的投資,跨地區轉移污染的真正落實,有效防止產生新的污染,從源頭。沒有環保審批建設項目開工建設,應按照處罰行政許可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苛刻。2,建立AA良性城市污水集中處理機制,為維護實施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設施的管網,並保證其順利。19(1,2 )水污染防治法「明確規定:」應著眼於城市污水處理「,」有關部門在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必須保障城市供水,預防和治療的城市水污染納入城市規劃建設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網,有計劃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加強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因此,政府和相關部門,以改變城市規模的工廠是獨立的(一方面增加了工廠的資金,在健康狀況不佳,另一方面污水處理設施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要求,不利於監管),同時配套建設和完善排水管網和水的監測設施,實現在城市無害排放的所有污水集中處理。二,實施污水處理收費制度,以保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水污染防治法「第19條第3款規定,」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按照國家規定污染者提供污水處理的有償服務,收取污水處理費用,以保證污水處理的正常運行處理設施。「但是,許多城市的污水處理廠由於資金不足,污水處理費徵收困難不能按設計規模能力運行,造成了污水處理廠成為一個新的污水源。為此,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聯合下發了「關於促進城市污水,廢物處理業發展的意見」指出:「有一個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在城市必須立即開征污水和垃圾的處理費,其他城市應徵收2003年年底前。「因此,漢中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的最低充電標準的制定由國家制定一個污水處理費和管理的辦法,確定適當的污水處理費徵收如期到位,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提供資金的安全性。三,發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減少水體污染。農業灌溉,工業冷卻,沖洗或沖洗,城市綠化帶,道路沖洗和其他用途的市政污水處理的水可以循環使用,緩解水資源短缺,減少水體污染有顯著的效果。水法「第52條的規定,鼓勵使用再生水。因此,市委,市政府必須清除污水再生利用是城市水資源綜合管理,污水處理和再生水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提高重要的是水體污染控制措施。唯一的污水處理和循環利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為了控製成本降至最低,並保護水資源,既要發揮經濟效益,但也反映了社會的利益。 3,污染物濃度控制系統和控制系統的組合。水污染防治法第16的狀態:「人民的政府在或省級以上,以實現水污染物排放標准仍然可以不符合的狀態水的質量標准,水環境,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統的總量可以是落實,企業的任務,從而減少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批准制度「,依法設立的一個條件總量控制制度。漢中市水體污染控制管理是污染物濃度控制系統,不僅存在著非理性的污染物排放單位評估,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水源地,其水功能的特殊意義不能漢中市反映。然而,在環保部門的環境管理水平,技術能力,和政府的認識水平之間的差距,並完全按照環境容量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實施是不太現實的。因此,污染物濃度控制系統和控制系統相結合考慮污染物的排放濃度,但也考慮在環境管理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總量,使污染物排放量更加合理的監管最大限度地作為水源的地區,區域水環境的保護,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體現了自然的特殊功能。 4,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環境影響評估法「,已正式實施,2003年9月1日。第VIII的法令:「的相關部門,國務院,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編制行業,農業,動物畜牧業,林業,能源,水,水利,交通水平以上設置
2. 陝西漢中28 高層住宅幾層最好
漢中市「一江兩岸」城市規劃對漢江上游水質的影響及其對策的法律思考* 唐士梅** 摘要:漢江上游的水質狀況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供水區的用水安全至關重要。而漢江上游的濱江城市在進行重大沿江開發規劃時,極可能產生嚴重的水質污染。本文分析了漢中市「一江兩岸」城市規劃對漢江上游水質可能或已經產生的污染因素,即生活污水、工業污水、生活垃圾、水上及沿江娛樂和施工工程建設等,並從法律層面上提出了加強城市環保基礎設施的投入;完善水污染防治制度;形成齊抓共管的環境保護工作機制等對策。關鍵詞:城市規劃 水質污染 法律思考 對策 國民經濟「十五」規劃中確立了「南水北調」工程,其中線工程是以丹江口水庫為水源地,引水北上,供應天津、北京等城市用水。因此,丹江口水庫的水質情況直接關繫到供水區人民的身體健康以及工業用水的安全。發源於秦嶺南麓的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其幹流流經陝西、湖北,於武漢市匯入長江,丹江口水庫以上即為漢江上游流域。漢江的入庫水量占年入庫總水量的80% ,故漢江上游水質狀況又直接決定著丹江口水庫的水質狀況。漢中是漢江上游的第一個濱江城市,是陝西南部的重要城市。在西部大開發之際,為實現經濟騰飛的目標,漢中市人民政府提出了沿漢江兩岸發展的宏偉藍圖,制定了「一江兩岸」城市發展規劃,極大地激發了漢中人民建設美好家園的熱情和信心。但是讓人擔憂的是,如何在發展經濟建設城市的同時,保持漢江上游良好的水質,從而保證進入丹江口水庫的水質達到供水水質的標准?該問題的解決,涉及行政管理、科學技術、環保教育等許多層面,本文僅就漢中市「一江兩岸」城市規劃的狀況及其對水質的影響,從法律層面上作一些思考,力求尋找到有效的控制措施。一、漢中市「一江兩岸」城市規劃的狀況 「一江兩岸」城市規劃的發展戰略目標是依託漢江,以漢江兩岸的開發建設為契機,建設漢中商貿、文化、行政辦公、居住綜合區,以自然生態、漢文化、江南風情為特色,形成融水、堤、路、園林和建築群為一體的城市沿江景觀帶,促進城市經濟騰飛。根據《漢中市漢江兩岸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一江兩岸」規劃區位於漢中市漢台區南端,南鄭縣北端,漢江兩側縱橫各約600米的地段,是漢中市未來的城市中心所在地。規劃區總用地743.9公頃,其中城市建設用地382.9公頃,由居住用地、公共設施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和公共綠地組成;水域面積285.9公頃;濱江自然生態濕地面積75.26公頃。「一江兩岸」規劃區內主要建設項目如下:(一)居住小區。按「規劃」要求,居住用地共167.76公頃(其中一類居住用地32.06公頃,二類居住用地135.7公頃),占城市建設用地的43.81%,以成片小區開發為主進行集中建設。臨街以多層商住樓為主,結合江南濱江路東段環境良好地段,布置高層公寓和以獨立式、聯排式低層住宅為主的別墅區,形成高中低相結合的環境優美,配套齊全,能滿足不同需求的綜合住宅區。目前,各居住小區正在建設中。(二)南北橋頭廣場。依江而建,位於漢江新橋和擬新建的漢江交通大橋之間,是作為城市中央大道規劃的雙廣場,於漢江兩岸遙相呼應,為漢中市「一江兩岸」景觀帶中最為耀眼的兩顆明珠。南橋頭廣場為居民休閑廣場,面積2.2公頃;北橋頭廣場為交通型廣場,佔地面積4.24公頃,是兼顧組織城市交通、慶典及群眾集會、遊行以及文藝匯演、大型地下商場、通道等多項城市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級綜合廣場。廣場綠化充分利用了本地的氣候特徵,以草坪為主,輔以喬、灌、花木,配合夜景燈光照明和音樂噴泉,並設置有群體雕塑及建築小品。兩廣場均已建成投入使用。(三)城市橋閘工程。位於漢中市城區漢江下游,冷水河上游處,由攔河閘和交通橋兩大部分組成,其中擋水建築物由30孔升卧式閘門和174m的溢流堰組成;交通部分由五跨下承式鋼管砼拱橋及30孔20m跨度的預應力梁橋組成,總長1100M,是集景觀游覽與城市交通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工程建成後將充分利用漢江水資源,調節枯水季節小流量的漢江城區河道水位,形成長6公里,寬400M---800M,面積3平方公里的城區人工湖泊,這對於創造碧水彩虹的自然景觀,改善生態,提高城市品位,實現資源增值,造福漢中人民具有非凡的意義。目前,該項目已經過陝西省人民政府的批准,正等待長江水利委員會最後審批。(四)濱江路綠化景觀規劃區。規劃范圍為西至北橋頭廣場,東到排洪渠,北以濱江路為界,南臨漢江,東西長約2公里,南北寬70-120米,規劃總面積19.5公頃,規劃區以防洪堤為界,分為三部分:—是江堤以北景觀綠化帶:以綠地公園為主,布局有下沉式廣場及文化廣場;二是江堤景觀游覽帶:主要考慮堤、路結合,局部加寬形成堤頂小廣場、觀景台,既豐富堤岸線型,又滿足觀景、眺望之需;三是河灘親水活動帶:結合現狀台地,形成許多自由的駐足場地和延伸至水面的台階、草坪,並利用岸線的突起由西向東布設三處觀景平台(遊船碼頭)和四處大的親水平台,使廣大市民有機會近水、親水、戲水、享受大自然的樂趣。(五)公共設施及濱江公園。按規劃設計,在江南江北規劃區內的公共設施包括行政辦公區、商業金融區、文體娛樂區和醫療衛生區等,建築以多層為主,結合南北廣場地段成組分置高層建築,南北呼應;同時,沿漢江北岸東起萬仙橋,西至上水渡,總規劃面積500畝,配套建設綠地、供水、供電、娛樂、休閑等設施,開發建設濱江公園,成為市民的休閑、娛樂、觀光及大型商務活動的場所。根據《漢中市漢江兩岸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所有工程分三個建設階段:第一階段從1998年至2000年以南北廣場的建設為啟動,帶動沿江兩岸的開發建設;第二階段從2000年至2005年以商住、商業、辦公項目的建設為主,加速兩岸的開發建設;第三階段從2005年至2015年以大型項目為主,加速開發建設,形成一定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二、對漢江上游(漢中段)水質可能造成的影響目前,第一階段 的建設任務已基本完成,第二階段的開發建設正在進行,大型項目如橋閘工程等已開式建設。從整體規劃及當前運作情況來看,影響漢江上游(漢中段)水質的主要因素有:(一)生活污水。「一江兩岸」城市規劃目標實現後,沿江兩岸將成為城市的中心,僅規劃區內居住用地的人口容量(不含行政辦公地、商業金融、娛樂場地等)就可達97637人(按國際《城市居住區規劃》規定計算)。按人均每日綜合用水450升的指標,規劃區內總用水量接近5萬噸/日,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給水量的90%計,規劃區內生活污水排放量接近4.5萬噸/日。目前,包括規劃區在內的漢中市所有區域的生活污水均未經任何處理地直接排向漢江,而按照《漢中市城市總體規劃》預計,到2015年城市總人口將達到61.9萬人,每日向漢江排放的生活污水將達25萬噸。(二)工業污水。「一江兩岸」規劃區內雖然未新增設工廠,但從目前情況看,漢江北岸包括規劃區北岸在內的漢中市區34家工業企業的全部工業污水均直接通過西排洪渠、東排洪渠和石燕子河排入漢江,2003年年排放工業污水量達367.06萬噸;漢江南岸包括規劃區南岸在內的南鄭縣29家工業企業全部工業污水也是直接通過濂水河、冷水河排入漢江,2003年年排放工業污水量達289.93萬噸。 據調查,從漢中市市區上游張碼頭,上水渡兩斷面的Ⅳ類水到市區下游的Ⅴ類水,漢江該段從上到下水質呈下降趨勢,張碼頭和上水渡斷面為不合格水,過街樓和金華斷面為劣級水,石油類、BOD5、揮發酚、汞等是導致水質惡化的主要污染因子。 在經濟建設穩步發展的大好形勢下,工業企業的數量逐年上升,規模不斷擴大,工業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是必然的趨勢。(三)水上娛樂、濱江公園的污染。攔河閘建成後,其上的漢江河段將形成400米寬的充盈水面,是開展劃船、遊艇、游泳等各種水上娛樂項目的天然場所;沿江兩岸的濱江公園更是人們休閑、娛樂的理想去處。但隨之而來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娛樂設施產生的油類污染等也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呈現出來。僅就目前情況來看,北橋頭廣場周圍濱江路南面靠近漢江河堤一側,飲食、燒烤等攤位密集,傍晚時分,煙霧燎繞,人聲鼎沸,歌聲、音響聲振徹夜空,而漢江沿岸水質混濁,臭氣熏天,很多地方遊人無法在岸邊停留。今日如此,他日何堪?(四)城市生活垃圾。漢中市城市垃圾日產生量已達430噸,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800 噸/日,長期以來由於沒有任何城市垃圾處理設施,採用的是在城市低窪地堆放的原始處置方式。因此,居民、單位向城市排洪渠、河灘及城市空置地私自傾倒垃圾的情況屢禁不絕。隨著近幾年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中有機物增多,使污染物的產生和影響也隨之加劇,已成為影響漢中市城市生態環境的潛在威脅。(五)施工工程。主要是橋閘工程和濱江公園沿河堤及水面各種設施的建設。在建設過程中,工程施工形成的廢渣、廢料,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等都會對漢江水質造成一定影響。三、漢江(漢中段)水質污染防治措施的法律思考 2004年7月13日的陝西日報報道說:「連日來,記者隨同省人大常委會《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組頂著烈日酷暑,深入到漢中市漢江沿岸的漢台區、城固縣、勉縣等地看到,由於資金緊缺、環保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等原因,造成大量的生產和生活污水隨處直接排入漢江,而且漢江沿岸生活垃圾更是堆積如山……漢江水污染觸目驚心!漢江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緩!」筆者認為,這決不是危言聳聽,而且隨著漢中市「一江兩岸」城市工程建設第二階段的深入,漢江水污染的類型將更加復雜,污染速度將會更快,污染范圍將會更廣,情況將會更加嚴峻!只有嚴格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採取切實有效的法律措施,才能遏制日益嚴重的水污染,有效地防止在開發建設中可能出現的新的污染。(一)大力加強城市環保基礎設施的投入,解決日益突出的城市生活污染。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廢水和垃圾與日俱增。環保總局有關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以年均5%的速度遞增,並在1999年首次超過工業污水排放量,佔到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的52.9%,2003年占總量的53.8%。對於漢中市來說,不僅存在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排放量逐年增大的問題,最迫切需要面對的是全部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未經過任何無害化處理直接排放或傾倒入江的問題。根據現行的法律法規,我認為應該大力加強城市環保基礎設施的投入,著力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1、加快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和城市雨污分流排水管網等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水污染防治法》第19條第1、2款明確規定「城市污水應當進行集中處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把保護城市水源和防治城市水污染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建設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網,有計劃地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加強城市水環境的綜合整治。」《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14條規定:「城市建設部門應當按照城市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城市排水和污水處理專業規劃,並按照規劃的要求組織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39條規定:「城市人民政府應當配套建設城市生活垃圾清掃、收集、貯存、運輸、處置設施。」第47條規定「城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建設對危險廢物進行集中處置的設施。」國家環境保護「十五」計劃也要求:到2005年,我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要達到45%,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要達到60%;到2010年,所有城市的污水處理率不得低於60%,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風景旅遊城市的污水處理率不得低於70%。漢中市做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之一,在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污水處理率問題上毫無疑問應有更高的要求。然而,漢中市做為西部貧困城市,受資金等因素的制約,政府拿不出錢來搞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即使建成也因為管理或經費問題而難以運轉,在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營上舉步維艱,法律法規的規定形同虛設。要突破資金「瓶頸 」,漢中市政府除了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投入外,應當轉變城市基礎環保設施作為「非生產性福利事業」,由政府包攬的觀念,積極引入外資或民間資金,採用合資、獨資、BOT、BT或TOT等方式建設城市環保基礎設施,並引入先進的管理機制。目前漢中市正在建設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就是利用國債和政府投資及丹麥政府設備貸款,採用BOT方式興建的,為城市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提供了良好的模式。目前正在建設的還有城市垃圾處理廠和城市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城市雨污分流排水管網及沿江各縣污水處理廠等也已列入漢中市環境保護規劃。 2、加快推廣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節約用水不僅可以減少無效需求,減輕供水壓力,而且可以減少污水排放,減輕環境壓力。《水法》第8條規定第1、2 款規定:「國家厲行節約用水,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措施,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節水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對節約用水的管理。建立節約用水技術開發推廣體系,培育和發展節約用水產業。」第51條第1、2 款規定:「工業用水應當採用先進技術、工藝和設備,增加循環用水次數,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國家逐步淘汰落後的、耗水量高的工藝、設備和產品,具體名錄由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生產者、銷售者或者生產經營中的使用者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停止生產、銷售或者使用列入名錄的工藝、設備和產品。」第52條規定:「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因地制宜採取有效措施,推廣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加強城市污水集中處理,鼓勵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0)36號]中也要求「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築中,均不得繼續使用不符合標準的用水器具,各單位現有房屋建築中安裝使用的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必須在2005年以前全部更換為節水器具,鼓勵居民家庭更換使用節水型器具。」漢中市雖然不是缺水城市,供水矛盾並不突出,但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差,節約用水與減少污水排放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器具降低用水量。尤其是「一江兩岸」城市規劃中有大量的居民住宅樓、辦公樓、商業大樓等新建項目,必須做到「三同時,四到位」,即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與節水措施要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取水用戶要做到用水計劃到位、節水目標到位、節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二)完善水污染防治制度,實現標本兼治。現行的包括水污染治理在內的各項污染治理,均是一種末端控制,是一種被動、消極的污染控制行為,治標不治本。所以,在既要實現「一江兩岸」規劃、發展漢中經濟,又要保證水源地水質要求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走一條標本兼治的水污染治理路子。 1、前置環境保護行政許可,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根據《行政許可法》的規定需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做出環境行政許可的,要和工商、土地和城市規劃等行政管理部門相互配合,將建設項目環境行政許可作為辦理企業登記和注冊、征地手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行政許可的前置審批事項,通過嚴格執行環境許可和「三同時」制度,限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地方環境規劃、污染總量控制的建設項目,防止一些企業或項目借招商引資之名,行污染跨區域轉移之實,從源頭上有效地防止新污染源的產生。對不經環保審批就開工建設的建設項目應根據《行政許可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嚴歷懲處。 2、建立起良性的城市污水集中處理機制。一是保障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落實,做到設施與管網相連並保證暢通。《水污染防治法》第19條第1、2款明確規定:「城市污水應當集中治理」,「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必須把保護城市水源和防治城市水污染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建設和完善城市排水管網,有計劃地建設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加強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因此,政府及相關部門可改變城市大小工廠都獨立興建廢水處理設施的要求(一方面增加了工廠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廢水處理設施運行狀況不佳、不利於監管),而配套建設和完善排水管網及水量監測設施,真正實現城市內所有污水集中處理,無害化排放。二是推行污水處理收費制度,保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轉。《水污染防治法》第19條第3款規定「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按照國家規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處理的有償服務,收取污水處理費用,以保證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但許多城市的污水處理廠因資金缺乏、污水處理費徵收困難,不能按設計規模能力運行,致使污水處理廠成為一個新的「排污源」。為此,國家計委、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聯合發布《關於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的意見》規定:「已建有污水、垃圾處理設施的城市都要立即開征污水和垃圾處理費,其他城市應在2003年底以前開征」。因此,漢中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國家制定的最低收費標准,制定出污水處理收費標准與管理辦法,確定合適的污水處理費,並按期徵收到位,為污水處理廠的正常運行提供資金保障。三是發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減輕水體污染。城市廢水處理成為「中水」,可以回收為農業灌溉、工業冷卻或洗滌、城市綠化帶灌溉、道路沖洗等多種用途,這對於緩解水資源緊張和減輕水體污染都有顯著功效。《水法》第52條對再生水的使用作了鼓勵性的規定。因此 ,市政府一定要明確污水再生利用是城市水資源綜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污水處理和再生水設施建設、完善都是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只有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有機結合,才能將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並節約水資源,既發揮經濟效益,又體現了社會效益。 3、污染物濃度控制制度和總量控制制度相結合。《水污染防治法》第16條規定:「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對實現水污染物達標排放仍不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水環境質量標準的水體,可以實施重點污染物排放的總量控制制度,並對有排放量削減任務的企業實施重點污染物排放量的核定製度」,從而從法律上確立了有條件的總量控制制度。漢中市在水污染防治管理中採用的是污染物濃度控制制度,不僅存在著對各污染物排放單位評定的不合理性,更重要的是漢中市做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其水體功能的特殊意義無法體現出來。但鑒於相關環境保護部門在環境管理水平、技術能力和政府認識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完全按照環境容量實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很不現實。因此,將污染物濃度控制制度和總量控制制度相結合,在污染源環境管理中既考慮污染物排放濃度又考慮污染物排放總量,這樣既對企業的污染物排放較為合理地進行了監管,最大限度的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又能體現出做為水源地特殊功能區的性質,保護了區域水環境。 4、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02年10月28日通過了《環境影響評價法》,並於2003年9月1日已正式實施。該法第八條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的有關專項規劃,應當在該專項規劃草案上報審批前,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向審批該專項規劃的機關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 (三)形成齊抓共管的環境保護工作機制。 1、建立政府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環境保護法》第十六條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採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以法律法規規定為依據,以責任制為核心,以行政制約為機制,把責任、權力、利益和義務有機地結合起來,明確地方各級行政首長在改善環境質量上的職責,確定環境質量指標體系,將指標分解為具體的年度目標,落實任務,做好監督、檢查和評比工作,實行年度考核,並將本轄區環境質量年度目標的完成情況列為評價各級政府和幹部政績的重要內容。在企業評優、資格認證和有關創建活動中,實行生態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對不重視環保和生態建設、造成生態環境破壞事故的單位和主要領導予以否決。 2、建立相關部門環境保護協作機制。《環境保護法》第七條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轄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國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門、港務監督、漁政漁港監督、軍隊環境保護部門和各級公安、交通、鐵道、民航管理部門,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對環境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土地、礦產、林業、農業、水利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有關的法律對資源的保護實施監督管理。」依照《環境保護法》以及其它相關法律法規(如《城市規劃法》、《河道管理法》)的規定,在政府系統和其他有關管理機構具有環境保護職責的達到二十多個部門和單位,涉及水污染防治環境管理的部門也有許多,如規劃、水利、河道管理、水庫管理、水汶監測和環保部門等,實行的是統管與分管相結合的多層次管理體制,執法主體林立,權力過於分散,責任不明,形成「大家都管其實大家誰都不管」的局面。這種管理體制上的弊端,由來已久,原因很多,國務院、國家環保總局試圖從立法、政策、制度安排等方面解決,但環境問題過於復雜,各地情況千差萬別,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在這種情況下,筆者認為,應當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因地制宜,找出適合本轄區情況的環境保護策略。具體到漢中市漢江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應當由漢中市人民政府協調各相關部門形成針對漢江水質污染防治的協作機制,將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的編制、水功能區劃和水環境功能區劃、水資源與水環境管理、入河排污口調查、水污染處理等各項工作中的權力、義務、責任和工作程序等以協議書的形式固定下來,即簽署環境保護行政合同。市政府定期監督檢查,杜絕互相推諉責任或者放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的現象,保證各部門齊抓共管,恪盡職守,盡職盡責。 3、建立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的有效機制。《環境保護法》第6 條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破壞和污染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水污染防治法》第13條規定:「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有該項目所在單位和居民的意見。」1996年頒布的《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建立公眾參與機制,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檢舉和揭發各種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環境影響評價法》第11、21條對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作出了詳細的規定。擴大公民對環境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對於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至關重要。因此必須建立健全公眾參與的知情機制、表達機制、監督機制和訴訟機制,完善公眾參與的途徑和方式。各級環保部門要組織專家和公民以適當方式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尤其是涉及漢江水質的建設項目。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水源地、排污口、取水點等關鍵地點的嚴重污染)的有獎舉報制度,充分調動人民群眾保護環境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團體和公民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對在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作也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 參考文獻: ①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長江水資源保護科學研究所,1995年3 月編寫。 ② 吳國平、翟立:《水資源保護責任初步研究》,2000年全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 ③ 李愛年、陳藍圖:《問題、原因、對策——我國城市水污染防治立法問題研究》,2002年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論文集。 ④
3. 漢中的水污染
漢中市屬長江一級支流漢江、嘉陵江上游,水資源豐富,年均徑流量140多億立方,人均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年總用水量16.5億立方。漢江又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地。近幾年來,全市狠抓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實施「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綠色漢中」戰略,著力保護和建設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增強水源涵養能力。加強工業水污染治理,以化肥、醫葯化工、皂素、鋼鐵、有色冶煉等工業企業為重點,實施工業廢水治理再提高、循環利用和排污總量控制措施,減少廢水及水污染物排放。強化水質監測,對重點水污染源每月監測一次,並在重點水污染企業安裝污染源在線監控設備,與環保部門聯網適時監控,發現超標排放、偷排等違法行為及時查處整治。加強應急防範,僅去年就有效處置11起因交通事故導致危險化學品泄漏問題,有效防止了流域水質污染。積極推進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市中心城區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已建成,江南污水處理廠完成選址變更,勉縣江北污水處理廠已開工建設,其他縣正在開展項目前期工作。推進流域治理,加強對漢江、嘉陵江及其一級支流源頭區、水源涵養區、漢江濕地、城鄉飲用水源區為主的重要生態區域的環境保護,實行排放許可制度和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推進面源污染防治,開展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實施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和農村清潔工程,加強畜禽、養殖污染治理。
4. 需污水處理廠游記600字
城固、洋縣、佛坪、西鄉、鎮巴、留壩、勉縣、略陽、寧強縣污水處理廠,你可以關注下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的風向標,那有最新污水廠的進展
5. 成都中天建設在建項目有哪些
成都中天建設在建項目有哪些,有以下幾個
中天建設公司項目有:萬科翡翠國際2.3標段、萬科翡翠國際3.7標段,當代宏府,當代惠爾滿堂悅,咸陽龍湖酈城項目
真心希望可以幫到你
6. 漢中市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2010年,是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的最後一年,也是應對金融危機、鞏固經濟回升向好勢頭的關鍵一年。從面臨的有利因素看,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城鎮化建設和擴大消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這為我市加快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我市經濟連續幾年保持了較快增長,一批重大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加快實施,這是我們乘勢而上的基礎所在、希望所在。從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看,國內經濟回升的內在動力仍然不足,我市經濟發展仍將處在比較艱難的階段;經濟總量偏低、增速不快依然是影響率先突破發展的主要矛盾;經濟結構不盡合理,支柱產業抗風險能力低,地方財政增長缺乏有力支撐,財政收支矛盾將更加突出;縣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後,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作風不扎實、工作不到位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此,我們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既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消極畏難,必須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爭搶發展機遇,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加快推進漢中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節能減排完成達標任務。
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既要強力推進經濟較快增長,又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真正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既要把擴大投資放在促進經濟增長的首要位置,又要注重擴大消費和外貿出口,形成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合力;既要加快城鎮化步伐,又要抓好新農村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共同繁榮;既要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又要堅持不懈地改善民生,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根據上述目標和工作要求,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強推「三化」進程,突出「三大增收」,主攻「五大突破」,實施「十大項目」。具體要抓好以下10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定不移實施投資拉動戰略
加快項目建設。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4億元。實施重點建設項目100個,年度投資192.06億元。建成十天高速漢中東段、國道108水磨灣至寧強縣城段、省道309災後重建以及330千伏略陽變電站等工程;加快建設十天高速漢中西段、寶漢高速漢中段、漢中機場、紅石樑隧道以及略電二期、110千伏輸變電、嘉陵江水電梯級開發等工程;開工建設西漢蓉客專、西漢高速佛坪連接線等工程;積極做好陽安鐵路擴能改造、鎮巴油氣開發、4×100萬千瓦火電等38個重大項目前期工作。
強化項目管理。進一步落實市級領導包抓、聯席會議協調、重大項目稽查、綜合執法監督等措施,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完善項目責任考評制度,嚴格考核獎懲,實行責任追究,形成推進項目建設的長效機制。
抓好項目儲備。建立項目工作聯動機制,圍繞裝備製造、有色冶金、生態旅遊、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超前謀劃、儲備一批大項目,特別要根據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布局和重點產業振興規劃,加快策劃、論證、包裝一批重大產業項目,以大項目拉動大投資,以大投資引領大發展。
(二)千方百計促進工業快速增長
做大做強骨幹企業。牢固樹立「循環、低碳、綠色」意識,按照「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動、園區化承載」的思路,加快推進漢中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建設;以「六大企業集團」、「八戶明星企業」為重點,支持鼓勵企業相互配套協作、延伸產業鏈條、發展產業集群,強力推進開發區工業園、漢中航空工業園以及9個縣區工業園建設,促進工業經濟走集群化、園區化、現代化發展道路。
促進企業自主創新。依託科技創新工程,支持企業搞好技術中心建設。強勢推進工業再翻番「三個一」工程,抓緊實施64個工業重點技改項目,完成年度投資62億元。加快500萬噸鋼技改、漢川機床製造基地等項目建設,力爭漢航集團航空基地、陝南現代生物醫葯園等項目開工,確保中航電測二期、洋縣釩鈦磁鐵礦擴建等項目建成投用。
提升協調服務水平。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分析,加大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抓好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銜接協調,促進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引導企業創新管理,打造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密切銀政、銀企聯系與合作,推動金融更好地支持地方發展。積極促進中航電測實現上市融資,漢川機床、漢王葯業、安中機械加快上市步伐。
(三)大力強化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按照「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思路,統籌城鄉發展,夯實「三農」基礎,更好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突出抓好「三個六」、「四個優」主導產業,積極培育核桃、蠶桑、烤煙、漁業、花卉等特色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培育壯大重點龍頭企業。大力推廣增產增效實用技術,確保糧食總產110萬噸、油料總產16萬噸。生豬飼養量力爭達到700萬頭;新建和改造茶園13萬畝、柑桔園7萬畝。鞏固茶葉品牌整合成果,擴大優質品牌效應。
多措並舉增加農民收入。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健全農業服務體系,加快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提高比較效益;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突出抓好勞務輸出和農村金融服務,持續推進民生工程。農民人均純收入力爭4000元以上。
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建成通村公路1000公里、戶用沼氣池2萬口、農村信息站500個、扶貧重點村138個,移民搬遷1.42萬人,解決1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使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有較大改善。
(四)下大力氣推動三產持續繁榮
做強旅遊產業。加大「四區四湖四園」精品景區和鄉村旅遊開發力度,洋縣梨園景區三月下旬開園,青木川古鎮重建力爭「五·一」完成,華陽景區「七·一」前推向市場,定軍山、天台山景區和溫泉資源開發有突破性進展。深入開展景區創A、飯店創星、服務創佳活動,著力提升旅遊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精心辦好央視「心連心」慰問演出、「歡樂中國行—魅力漢中」大型廣場文藝演出和首屆「中國最美油菜花海」漢中旅遊文化節、中國陝西首屆茶葉茶文化節等節慶活動,強化宣傳促銷,依託節慶造勢,繁榮旅遊產業,全年旅遊總收入力爭達到48億元。
培育消費熱點。大力開發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注重培育汽車等大宗消費和繼續教育、文化娛樂、運動健身等消費熱點,進一步做好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工作,滿足群眾消費需求。用足用活政策,鼓勵支持幹部職工住房消費。
完善市場體系。加快天漢大道百億元商貿街區、褒河物流園區和漢中口岸建設步伐。堅持實施「萬村千鄉」、「雙百」市場工程以及「縣超」工程,促進「農超對接」,支持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建設。加強市場監管,營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五)全力以赴加快城鎮建設步伐
以「雙百」城市戰略為引領,深入開展「城鎮化建設重點推進年」活動,繼續在「畫好城市、建好城市、管好城市、用好城市」上下功夫,堅持規劃剛性管理,重點打造中心城市,全面提升縣級城市,著力培育大鄉名鎮,促進農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加快城鄉一體化,力爭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年增長30%以上,城鎮化水平提高1.5個百分點,努力將漢中建設成西部地區最具特色的園林生態城市、宜居休閑城市、旅遊觀光城市。
加快中心城市和縣城建設。圍繞打造中心城市,進一步加大城市經營力度,做大融資平台,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力爭土地經營收益4億元以上。今年實施城建重點項目30個,年度投資20.09億元。以「一江兩岸」和濱江新區為重點,全力推進中心城區「十大工程」,建成漢南大道、江南東路,加快建設漢江「雙橋」、體育運動中心,開工建設橋南橋北廣場改造工程、濱江西路、朱䴉閣和濱江綠化帶,抓緊漢中火車站廣場改擴建前期工作。切實抓好漢中茶城、十天高速北出口等重點項目。以彰顯個性特色、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突出縣城暢通、生態、點亮、文體、安居五大工程,努力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集中建好大鄉名鎮。按照「六個一」要求,突出抓好省級重點鎮和陝南重點鎮建設,力爭到2012年每個重點鎮建成區面積擴大0.5平方公里以上。推進縣域優質教育、衛生等資源優先向重點鎮布局,放開城鎮落戶政策,提升重點鎮資源聚集能力。抓好農村「清潔工程」,集中治理高速路、國省道、景區和鄉村道路兩側臟亂差問題,全力改善農村面貌。
深入開展「聯創」工作。下功夫抓好城鎮綠化,堅定不移地實施大樹栽植工程;繼續開展取締佔道經營、拆除違章建築等專項整治活動,加快公廁、集貿市場等公用設施建設,力爭兩年內所有縣城建成省級園林城市,確保國家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創建取得重大進展。
(六)堅持不懈提升改革開放水平
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全面完成市縣機構改革任務,穩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以股權多元化為目標,繼續深化以市屬企業為重點的國企改革,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以轉變發展方式為目標,深化價格、財稅、投資等方面改革;以林權制度改革為重點,深化農村改革;以體現公平正義和改善民生為目標,抓好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制和分配製度改革。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地區開展招商活動,充分利用世博會、西洽會、西交會等平台,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來漢投資,力爭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能夠產生聚集效應的大項目。加強招商項目的跟蹤服務和銜接協調,實行簽約項目進展情況季度通報制度,切實提高招商成效。
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大力推行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責任追究等制度,嚴肅查處損害投資環境、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讓外來投資者感到辦事有方便感、投資有優越感、創業有安全感,使漢中成為投資熱土、創業樂園。
(七)傾情傾力實施惠民利民工程
持續推進民生八大工程,全年完成財政投資22億元以上,確保惠民政策全面落實,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支持鼓勵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城鎮居民、學生等群體參加社會保險;積極推進城鎮職工醫療市級統籌,抓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供養、重點優撫對象的救助標准和城鄉醫療救助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和農村安居工程建設,妥善解決低收入群眾的居住問題。
千方百計促進就業。認真落實就業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好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問題,加強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就業援助,力爭城鎮新增就業3萬人。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實現勞務輸出70萬人、收入65億元。
全力推進災後恢復重建。加強重建項目銜接爭取,多方籌措資金,盡快啟動二、三批恢復重建項目,確保「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目標如期實現。
(八)全面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
促進社會事業發展。加快「雙高普九」步伐,推動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重視職業教育及特殊教育;突出抓好農村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和「蛋奶工程」;加快漢中中學、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設。抓好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省級新體制機制建設示範縣創建工作,強化基層基礎,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持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推進縣級中醫院、婦幼保健院標准化建設,健全以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重點的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加強食品葯品監管,確保群眾飲食和用葯安全。抓緊張騫墓「申遺」工作,加快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文化站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力爭在省十四屆運動會上取得好成績。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強民族宗教工作。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抓好節能減排24項工程,建成漢中江南和勉縣江北污水處理廠,其餘縣城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工程爭取年內開工。加強醫葯、化工等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和重金屬污染防控,加大環境污染整治,確保中心城區空氣優良天數達320天以上、縣城達二級以上標准。嚴格管理並合理利用國土資源。大力實施退耕還林成果鞏固項目,提高生態建設水平。
(九)深入持久推進平安漢中建設
加強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加強應急處置體系和能力建設,有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重點做好道路、礦山、交通等重點領域,學校、商場、車站等公眾場所,煙花爆竹、食品葯品、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等高危行業,以及節慶等重點時段的安全監管,嚴防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抓好法治漢中創建工作,全面完成「五五」普法任務。以「三無」創建為載體,繼續推行領導幹部接訪、約訪、下訪和包案制度,堅持律師接訪、法律援助、聯合督查、信訪救助等措施,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三項建設」,深化「兩見警」模式和農村社區警務工作,深入開展打黑除惡、打擊「兩搶一盜」、禁毒和反邪教等專項斗爭,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十)周密細致編制好「十二五」規劃
從漢中未來發展的戰略高度,按照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要求,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要立足實際,認真總結「十一五」成功經驗,深入分析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圍繞區位、資源優勢和人民群眾最關心、長遠發展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規劃安排,確保規劃的前瞻性、指導性和操作性。要注重銜接,指標上既要以率先突破目標為基礎,又要著眼長遠發展,確定適度的趕超目標;體繫上既要與省上規劃相銜接,又要與各專項規劃相一致,做到上下協調。要統籌兼顧,與項目建設相結合,精心謀劃一批能支撐引領漢中發展的重大項目,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