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
青島市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全面落實資源節約基本國策,確保完成我市「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07〕15號)和省政府《關於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魯政發〔2007〕39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 進一步明確節能減排工作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
(一) 主要目標。到2010年,全市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由2005年的0.96噸標准煤下降到0.75噸標准煤,下降22%左右;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取水由2005年的38.36立方米下降到30.69立方米,下降20%左右;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1.27噸標准煤下降到0.99噸標准煤;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取水由2005年的25.62立方米下降到17.93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較2005年削減26.32%,化學需氧量(COD)削減18%,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大於80%,污水處理回用率達到2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大於5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七區達到85%,五市達到80%;工業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6%。
(二) 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調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實責任、強化監管,加強宣傳、提高認識,突出重點、強力推進,動員全社會力量,扎實做好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 控制增量,調整和優化結構
(三) 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用能審核制度。設置准入門檻,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實行新開工項目報告和公開制度,建立新開工項目管理的部門聯動機制、項目審批問責制和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上項目與地方節能減排指標完成進度掛鉤、與淘汰落後產能相結合的機制,嚴格執行項目開工建設「六項必要條件」,即必須符合產業政策和市場准入標准、項目審批核准或備案程序、用地預審、環境影響評估審批、節能評估審查以及信貸、安全和城市規劃等規定和要求。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加大差別電價實施力度,提高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差別電價標准。組織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進行專項檢查,清理和糾正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有關優惠政策。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建委、市環保局、市物價局、市經貿委
(四) 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研究實施我市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技術和產品的具體工作意見,組織對全市鋼鐵、電力、建材等行業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工作進行專項檢查,制訂淘汰落後產能分區市、分年度的具體工作方案,並認真組織實施。加大淘汰電力、鋼鐵、建材等行業落後產能的力度。全市110戶重點用能企業「十一五」期間實現節能180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硫3.24萬噸;2007年實現節能30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硫0.54萬噸。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各區市政府要依法予以關停,有關部門依法吊銷其生產許可證和排污許可證並予以公布,電力供應企業依法停止供電。對沒有完成淘汰落後產能任務的區市,嚴格控制各級財力投資的項目,實行項目「區域限批」。市政府有關部門每年要向社會公告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名單和各區市執行情況。建立落後產能退出機制,加大對淘汰落後產能的資金支持力度。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財政局、各區市政府
(五) 完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發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進生產能力。根據不同行業情況,提高建設項目在土地、環保、節能、技術、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標准。修訂《青島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商投資節能環保領域,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資項目,促進外商投資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加工貿易發展水平,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外經貿局、市經貿委、各區市政府
(六) 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廣應用。鼓勵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沼氣等可再生能源,重點抓好風力發電、秸桿發電、水源熱泵等項目建設。推進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組織實施一批示範工程和重點工程。通過培植風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和太陽能四個新能源產業,力爭實施一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工程和示範項目,爭取用5年左右的時間,裝機總容量達到50萬千瓦左右,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相應減少1.2萬噸。啟動利用海水源、污水源、地源熱泵技術代替改造傳統的燃煤供熱工程,制訂改造方案,對有條件改造的供熱企業安排專項補助資金逐步進行熱泵技術改造。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建委、市經貿委、市市政公用局、各區市政府
(七) 促進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以項目建設為切入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青發〔2006〕22號),加快改造傳統服務業,突出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和社區服務業,積極支持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全市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認真組織實施《青島市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全面推進高技術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加快實施《青島市「十一五」服務業發展規劃》和《青島市「十一五」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和高技術產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水平。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各區市政府
三、 加大投入,全面實施重點工程
(八) 加快實施重點領域節能工程。組織實施工業鍋爐(窯爐)改造工程。對全市近1萬台在用的工業鍋爐(窯爐)分步實施以提高熱效率為重點的技術改造,年底前爭取徹底關停市區20噸以下工業鍋爐,鎮(街道)淘汰上世紀80年代前生產的工業窯爐,對在用20噸及以上工業鍋爐的系統主輔機不匹配、自動化程度和系統效率低等狀況實施改造。按照《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能源辦關於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若干意見的通知》(國發〔2007〕2號)要求,「十一五」期間,我市將逐步關停小火電機組30萬千瓦。全面實施機關節能改造工程。在市政府辦公大樓、府新大廈、黃海飯店和八大關賓館等實施綠色照明和空調節電等技術改造,降低政府機關單位建築能耗及人均能耗,並逐步在全市機關中推廣。加快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組織實施大型公共建築節能運行管理與改造示範,啟動10個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規模化應用示範推廣項目。到「十一五」末,實現政府機關單位建築能耗及人均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全市范圍逐步禁用白熾燈,推廣使用節能燈具。推進余熱余壓利用工程。編制鋼鐵、化工、建材等行業余熱余壓綜合利用專項規劃,組織高爐煤氣余壓(TRT)發電、大型玻璃廠余熱發電及化工、建材等行業回轉窯、磨機、烘乾機的專項節能改造。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機關事務局、市建委、各區市政府
(九) 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十一五」期間,新增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27萬噸,再生水日利用能力9.9萬噸,形成COD年削減能力4.3萬噸;2007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萬噸,再生水日處理能力0.5萬噸,形成COD削減能力0.6萬噸。加大工業廢水治理力度。「十一五」期間形成COD削減能力1.15萬噸。加快城市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建設和改造。嚴格飲用水水源保護,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市政公用局、市環保局
(十) 推動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期間,脫硫機組達到362.7萬千瓦,形成削減二氧化硫能力7.25萬噸。2007年投運脫硫機組160.2萬千瓦,形成削減二氧化硫能力3.2萬噸。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各區市政府
(十一) 多渠道籌措節能減排資金。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工程所需資金主要靠企業自籌、金融貸款和社會資金投入,市政府設立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給予必要的支持。各級財力在加大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的同時,要積極爭取國家財力對重點建設項目的資金支持。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促使企業承擔污染治理責任,同時安排財力專項資金對重點流域內的工業廢水治理項目給予必要的支持。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各區市政府
四、 創新模式,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十二) 深化循環經濟試點。選擇不同類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重點行業、重點園區、重點城區作為發展循環經濟試點。組織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區市編制循環經濟實施方案,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加快制定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及循環經濟示範園區的標准體系和建設指南。積極推進廢舊家電回收處理試點工作。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各區市政府
(十三) 實施水資源節約利用。加快推進重點行業節水改造和重點節水項目建設。「十一五」期間,實現重點行業節水1億立方米左右,2007年實現重點行業節水3000萬立方米。根據城市污水回用建設規劃,逐步建成海泊河、麥島、團島、李村河污水處理配套截污管網工程及再生水回用工程和配套供水管網,逐步取代周邊企業生產工藝冷卻、基建、綠化、景觀和居民沖廁所用自來水。加快青島華歐集團海水淡化示範工程和沿海各區市海水淡化基地建設。「十一五」期間,新增海水淡化能力20萬立方米/日,2007年新增海水淡化能力2萬立方米/日。繼續開展節水型企業和節水型城市建設工作。積極推廣使用節水器具。
責任單位:市市政公用局、市水利局、市發改委、各區市政府
(十四) 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加強資源綜合利用認定。推動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推進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廢舊紡織品、廢舊機電產品、包裝廢棄物以及秸桿等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和再製造。推進新型牆體建材和利廢建材產業化示範。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建委
(十五) 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各區市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統,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廢舊資源,鼓勵垃圾焚燒供熱、填埋氣體發電,積極推進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責任單位:各區市政府、市市政公用局
(十六) 全面推進清潔生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依法引導、鼓勵和支持企業使用清潔能源和原材料,採用綠色工藝、技術和設備。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發改委
五、 依靠科技,加快技術開發和推廣
(十七) 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加大對節能減排重大技術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快節能減排技術支撐平台建設,優化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和轉化的政策環境。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體系。加強節能減排技術領域團隊和研發基地建設。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
(十八) 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示範和推廣。實施一批節能減排重點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和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化示範項目和循環經濟高技術產業化重大專項。在鋼鐵、電力、石油、化工、建材、紡織、建築建材等重點領域,推廣一批潛力大、應用面廣的'重大節能減排技術。加強節電、節油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及農業節水、節肥、節約技術推廣。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貿委、市財政局、市建委、市科技局
(十九) 加快建立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培育節能服務市場,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點支持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為黨政機關辦公樓、公共設施和學校實施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一條龍」服務。積極引導企業加強與專業節能服務公司的合作。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機關事務局、市建委、市教育局、市衛生局
(二十) 推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加快煙氣脫硫、海水利用、海水淡化、城市垃圾資源化利用、海洋保護、環境監測等關鍵技術設備的研發,推進產業化進程,提升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垃圾處理等環保技術水平,促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市場化進程。大力發展節能燈具、雙層玻璃及中空低輻射玻璃等製品,加快節水型工業設備、生活器具、滴灌設備、冷卻設備的開發製造。
責任單位:市市政公用局、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海洋與漁業局
(二十一)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廣泛開展節能減排國際技術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拓寬節能環保國際合作的領域和范圍。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經貿委、市外經貿局
六、 強化責任,加強節能減排管理
(二十二) 建立政府節能減排工作問責制。將節能減排指標完成情況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政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
責任單位: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發改委、市政府國資委、市環保局
(二十三) 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對全部能耗單位和污染源進行調查摸底,建立健全涵蓋全社會的能源生產、流通、消費、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體系,實施單位GDP能耗指標季度核算制度。建立和完善年耗能1萬噸標准煤以上企業能耗動態監測系統。加強能源統計巡查,對能源統計數據進行監測。制定並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統計和監測辦法,完善統計和監測制度。對重點污染源實施聯網在線自動監控,構建污染物排放三級立體監測體系,向社會公告重點監控企業年度污染物排放數據。繼續做好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指標公報工作。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統計局
(二十四) 建立健全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完善建設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並嚴格實施。將總量指標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性條件。強化環評審批備案制度和公布制度。加強「三同時」管理,嚴把項目驗收關。對建設項目未驗收擅自投遠、久拖不驗、超期試生產等違法行為,要嚴格依法進行處罰。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建委、市環保局
(二十五) 強化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管理。加強對重點企業節能減排工作的檢查和指導。進一步落實目標責任制,完善節能減排計量和統計,組織開展節能減排設備檢測,編制節能減排規劃。重點耗能企業建立能源管理師制度。實行重點耗能企業能源審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和公告制度。啟動重點企業與國際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對標活動,推動企業加大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節能管理水平。市直企業全面推進創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活動,推廣典型經驗和好的做法。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各區市政府
(二十六) 加強節能環保發電調度和電力需求側管理。制定並盡快實施有利於節能減排的發電調度辦法,優先安排清潔、高效機組和資源綜合利用機組發電,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機組發電。推行電力需求側管理,規范有序用電,開展能效電廠試點,研究制訂配套工作措施,建立長效機制。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發改委、市環保局、青島供電公司
(二十七) 大力推廣節能省地環保型建築。強化新建建築執行能耗限額標准全過程監督管理,實施建築能效專項測評,對達不到標準的建築,不得辦理開工和竣工驗收備案手續,不準銷售使用;從2008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銷售時在買賣合同等文件中要載明耗能量、節能措施等信息。建立並完善大型公共建築節能運行監管體系,抓緊研究制定大型公共建築能耗限額標准。深化供熱體制改革,實行供熱計量收費。2007年著力抓好新建建築施工階段執行能耗限額標準的監管工作,在新建建築中全面推廣供熱分室控制、分戶計量工作,逐步建立大型公共建築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能耗定額制度,實現年節能8萬噸標准煤。
責任單位:市建委、市市政公用局
(二十八) 強化交通行業節能減排管理。提高交通運輸的組織化程度,鼓勵客貨運輸企業向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發展節能、大型、專業化運輸車輛和綠色環保車輛。繼續做好天然氣汽車的推廣工作。加快船舶大型化、專業化進程,加大車船節能改造力度,加速老舊、高耗能車船的折舊和淘汰。推進交通信息技術應用,研究推廣智能化數字交通管理技術,優化運輸工具的實載率和運輸服務環節。加強公路建設用地和港口岸線管理,研究開發工程新材料、新技術、積極推進疏浚土、舊瀝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鋼材等建材的再生循環利用,積極推廣粉煤灰、煤矸石、礦渣等工業廢料在交通建設中的應用。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以港口為核心,以第三方物流企業為主體,以物流園區為依託,積極構建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平台、信息平台和政策平台。
責任單位:市交通委
(二十九) 加大實施能效標識和節能節水產品認證管理力度。
加強對能效標識的監督管理,強化社會監督、舉報和投訴處理機制,開展專項市場監督檢查和抽查,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推動節能、節水和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規范認證行為,擴展認證范圍。
責任單位:市質監局、市環保局、市市政公用局、市發改委
(三十) 加強節能環保管理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節能監管監察體制,加強節能執法機構建設。加快市、區(市)兩級環境監測和監察機構標准化、信息化體系建設。擴大重點監控污染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試點。加強節能監察中心、節能技術服務中心及環境監測站、環保監測機構、城市排水監測站的建設,適時更新監測設備和儀器,積極開展人員培訓。加強節能減排統計能力建設,充實統計力量,適當加大投入。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學會在節能減排工作中的作用。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統計局、市財政局
七、 健全法制,加大監督檢查執法力度
(三十一) 加快節能法制建設和強化執法力度。抓緊完成《青島市資源綜合利用若干規定》修訂、《青島市資源節約條例》修訂調研和《青島市建築節能管理條例》立法工作。對2006年制定的節能檢查限期整改通知書和節能認定意見書,要抓好落實。組織對賓館飯店、寫字樓、大型超市等單位的耗能設備開展專項檢查,對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用能設備的,要加大處罰力度。對重點企業持續開展節能監察工作。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建委
(三十二) 加強煙氣脫硫設施運營監管。燃煤電廠必須安裝在線自動監控裝置,建立脫硫設施運行台賬,加強設施日常運行監管。2007年底前,所有燃煤脫硫機組要與省級電網公司完成在線自動監控系統聯網。對未按規定和要求運行脫硫設施的電廠要扣減脫硫電價,加大執法監管和處罰力度,並向社會公布。完善煙氣脫硫技術規范,開展煙氣脫硫工程後評估。組織開展煙氣脫硫特許經營試點。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三十三) 強化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和監督。實行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評估制度,將評估結果作為核撥污水處理費的重要依據。對重點監控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情況及污染物排放信息實行向環保、市政公用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季報制度,限期安裝在線自動監控系統,並與環保和市政公用主管部門聯網。對未按規定和要求運行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設施的區市要公開通報,限期整改。對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後、不落實收費政策、污水處理廠建成後一年內實際處理水量達不到設計能力60%以及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但無故不運行的區市,暫緩審批該區市項目環評。
責任單位:市市政公用局、市環保局、各區市政府
(三十四) 嚴格節能減排執法監督檢查。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專項檢查和監察行動,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和污染源的日常監督檢查,對違反節能環保法律法規的單位要公開曝光,依法查處。開設節能環保違法違規行為和事件舉報電話和網站,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監督作用。建立節能環保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對行政不作為、執法不力、徇私枉法、權錢交易的行為,要依法追究有關主管部門和執法機構負責人的責任。
責任單位:市監察局、市發改委、市環保局
八、 完善政策,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
(三十五) 積極穩妥推進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完善電力谷峰分時電價辦法,降低小火電價格,實施有利於煙氣脫硫的電價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利用余熱余壓、城市垃圾發電,實行相應的電價政策。合理調整原水和各類用水價格,加快推行階梯式水價、超計劃超定額用水加價制度,對國家產業政策明確的限制類、淘汰類高耗水企業實施懲罰性水價,制定支持再生水、海水淡化水、雨水開發利用的價格政策,加大水資源費徵收力度。提高排污單位排污費徵收標准,將二氧化硫排污費由目前的每公斤0.63元分三年提高到每公斤1.26元,適當提高COD排污費標准。加強排污費徵收管理,杜絕「協議收費」和「定額收費」。全面開征城市污水處理費並提高收費標准,噸水平均收費標准原則上不低於0.8元。提高垃圾處理收費標准,改進徵收方式。
責任單位:市物價局、市市政公用局、市水利局、市發改委、市環保局
(三十六) 完善促進節能減排的財政政策。安排一定資金,採用補助、獎勵等方式,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高效節能產品和節能新機制推廣、節能及污染減排監管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財政基本建設投資向節能環保項目的傾斜力度。改進和完善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繼續加強和改進新型牆體材料專項基金和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徵收管理。研究建立高能耗農業機械和漁船更新報廢經濟補償制度。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建委
(三十七) 加強節能環保領域金融服務。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持,優先為符合條件的節能減排項目、循環經濟項目提供融資服務。環保部門要與金融部門建立環境信息通報制度,將企業環境違法信息納入銀行企業徵信系統。
責任單位: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發改委
九、 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節約意識
(三十八) 將節能減排宣傳納入重大主題宣傳活動。每年制訂節能減排宣傳方案,主要新聞媒體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進行系列報道,刊播節能減排公益性廣告,廣泛宣傳節能減排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國家採取的政策措施,宣傳節能減排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大力弘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提高全社會的節約環保意識。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廣電局、青島日報報業集團、市文化局、市發改委、市新聞出版局、市環保局
(三十九) 廣泛深入持久開展節能減排宣傳。組織好每年一度的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及世界環境日、水日宣傳活動。組織企事業單位、機關、學校、社區等開展經常性節能環保宣傳,廣泛開展節能環保科普宣傳活動,把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觀念滲透到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從小培養兒童的節約和環保意識。選擇若干節能先進企業、機關、商廈、社區等,作為節能宣傳教育基地,面向社會開放。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機關事務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經貿委、各區市政府
(四十) 表彰、獎勵一批節能減排先進單位和個人。對在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組織媒體宣傳節能先進典型,揭露和曝光浪費能源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反面典型。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人事局
十、 政府帶頭,發揮節能表率作用
(四十一) 政府機關率先垂範。建設崇尚節約、厲行節約、合理消費的機關文化。建立科學的政府機構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制定並實施政府機構能耗定額標准,積極推進能源統計和監測,實施能耗公布制度,實行節獎超罰。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系統,要制訂和實施適應本系統特點的節約能源資源工作方案。
責任單位:市機關事務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局、市衛生局、市體育局
(四十二) 抓好政府機構辦公設備和設施節能。分批完成政府辦公樓空調系統低成本改造;開展辦公區供熱、製冷技術改造,結合既有建築節能改造工作,對住宅區進行供熱計量改造;開展食堂燃氣灶具改造,「十一五」期間實現食堂節氣20%;凡新建或改造的辦公樓必須採用節能材料及圍護機構;及時淘汰高耗能設備,合理配置並高效利用辦公設施、設備。在市級機關開展政府機構辦公區和住宅區節能改造示範項目。推動公務車節油,推廣實行一車一卡定點加油制度。
責任單位:市機關事務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建委、各區市政府
(四十三) 加強政府機構節能和綠色采購。認真落實《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節能和環境標志產品清單制度,不斷擴大節能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范圍。對空調機、計算機、列印機、顯示器、復印機等辦公設備和照明產品、用水器具,由同等優先採購改為強制采購高效節能、節水、環境標志產品。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各區市政府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包含哪些內容
http://wenku..com/view/e5613b7e5acfa1c7aa00cc34.html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4)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1996.5)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20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1997.3)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1996.4)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3.9)
背景
我國開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有20多年
了,它已成為我國最為行之有效的環境保
護制度之一。
我們目前所稱的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建
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
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
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並要進行跟蹤的
方法與制度。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法規化
為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預防因規劃和
建設項目實施後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促
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我國在
2003年9月正式實施了環境影響評價法,把
現行的單純對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擴大到對發展規劃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我
國的環評制度也將由此向全局性的戰略環
評方向發展。
環境評價原則
環境影響評價必須客觀、公開、公正,綜
合考慮規劃或者建設項目實施後對各種環
境因素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系統可能造成的
影響,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環境評價一般應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階段
介入,實際上相當於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評
估。國家鼓勵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以適
當方式參與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評價的分類管理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對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實行分類管理。
不同規模的建設單位按照規定,組織編制
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填
報環境影響登記表,這些均統稱環境影響
評價文件。
環境評價機構
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
機構,應當經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
門考核審查合格後,頒發資質證書,按照
資質證書規定的等級和評價范圍,從事環
境影響評價服務,並對評價結論負責。
我單位就有具備國家頒發的甲級資質證書
的評價機構 。
環境評價的方法與內容
環評方法涉及的內容很多,但總的原則
是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和登記表的內
容和格式,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
部門制定。
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評價因子
大氣評價因子.
現狀評價:SO2 、NO 2、TSP、PM10 和CO;
預測評價:SO2、NO2、煙塵 (粉塵)、甲苯、二甲苯。
水環境評價因子.
現狀評價:懸浮物、高錳酸鹽指數、BOD5、溶解
氧和氨氮;
預測評價:COD、BOD5、氨氮。
雜訊評價因子:Laeq dB 和最大聲級。
生態評價因子:綠化面積、生態適宜度、生態
滿意度。
----------------------- Page 11-----------------------
營運期主要污染源
大氣 水
(1)燃氣鍋爐 (1)工業廢水
(2)燃氣焚燒爐和焊 (2)生活污水
裝車間 雜訊
(3)噴漆間及烘乾室 (1)運輸
(4)汽車調試及試車 (2)設備
(5)流動源車輛 固體廢物
區域環境質量狀況
大氣:環境空氣質量良好。
水體:1999年和2000年潮白河下段分別
為Ⅴ類和超Ⅴ類水體;2001年後,潮白
河和月牙河斷流。項目區地下水質較好。
生態:項目區目前主要為城鄉過渡帶的
農業景觀區,農業生態系統佔主導地位。
聲環境:項目區北側聲環境較差。其它
區域聲環境良好。
評價區污染現狀
大氣: 河南村、臨河村和王家場村居民
燃煤排放大氣污染物。
水: 居民和工業企業廢水排放量為430.58
萬t/a。
固體廢物: 居民和企業所產生的生活垃
圾和燃煤爐渣,總排放量為5.33萬t/a。
雜訊: 主要來自居民生活雜訊和道路交
通雜訊。
大氣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燃天然氣鍋爐和焚燒爐排放的SO 和煙塵對周
2
圍環境影響較小, NO 有一定影響,因而要采
2
取一定措施。生產工藝廢氣中的粉塵、甲苯和
二甲苯的預測濃度均在標准值范圍內,對周圍
環境影響不大。
項目建成後,進出機動車排放一定量的尾氣污
染物。目前北京市正在逐步加大對機動車污染
的控制,要求所有上路的機動車排氣都要達到
歐洲2#標准,因此機動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應
該不大。
雜訊影響預測
各企業入住後,其廠界雜訊均可達到 《工業企
業廠界雜訊標准》。因此,工業小區各邊界亦
可達到上述標准, 設備雜訊對區外的敏感目標
影響很小。
園區建成後,進出園區道路的主要是各類運輸
卡車和商業辦公車輛,對於各入住企業的辦公
區、職工生活區和距離最近的河南村(距園區
30m),單車雜訊的影響都很小。
界外交通雜訊對工業小區布置在臨近道路一側
的商服、辦公設施有較大影響,必須採取降低
道路雜訊的防護措施。
水環境影響分析
廢水主要包括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經
各企業污水處理站處理後排入市政污水
管網,最終進入順義區污水處理廠。其
中各污染物指標符合進入城市污水處理
廠的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中水長期灌溉綠地,地下水下遊方向污
染物濃度上升幅度很小,不會影響地下
水的飲用功能。
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項目區建成後將成為完全的城市生態系統,雖
然植被類型與現狀比沒有本質的差別,但因綠
化樹種多樣化、呈多層次性,會使生態系統功
能得到完善。
生態適宜度分析:項目區適宜開發成為工業用
地,但工業布局受到高壓線的限制。
生態滿意度分析:仁和工業小區建成後的生態
滿意度值為54.8,處於中等水平,說明項目區
整體功能與布局能夠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
要。
污染物總量控制
大氣總量控制的定量計算
採用目標濃度控製法:考慮區域外企事業
單位和居民對於工業小區內大氣環境的污
染貢獻量,將其排放的各類污染物對工業
小區貢獻的濃度值進行疊加。求出小區污
染物的濃度餘量,即上述疊加值與環境二
級標準的差值,作為總量控制目標。
總量控制目標值:SO 、煙塵、粉塵、甲苯
2
和二甲苯分別為11.514t/a、2.062t/a、
0.375t/a、0.625t/a和48.55t/a。
水污染物總量控制
o 基於技術經濟條件約束的排放總量控制
此方法依據小區污水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技術經濟
條件,確定可排放的廢水水質,並通過類比調查
確定廢水量,從而計算出小區總量控制指標。
o 基於環境容量約束的排放總量控制
根據項目區現狀化肥淋失、土壤有機氮流失、居
民區廢水及魚塘排水等因素確定排放量,以現狀
排放量不增加作為總量控制目標。
水污染物總量控制值
污染物 COD NH -N
4
排放總量
84.77 17.75
(t/a)
大氣環境保護措施
焊裝車間和總裝車間廢氣由排氣筒排放。
噴漆(補漆)間安裝水旋式漆霧處理裝置,
處理效率要達到95%以上,排氣筒高度不
能低於20m。烘乾室內產生的有機廢氣應
採用焚燒方法加以處理,保證對甲苯和
二甲苯的去除率大於98%。焚燒爐煙囪
高度不能低於15m。
加強車輛管理,減少車輛的尾氣污染物
排放量。
水環境保護措施
本報告建議園區統一建造污水處理廠。
o 各生產企業先對各自廢水進行預處理,再將
其送入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
至少要達到4800t/d,污水處理工藝可選擇
接觸氧化法和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中的一種。
在工業小區內設立中水回用系統,將處理後的
水回用於園區綠化降塵。修建貯存池用以貯存
不能回用的達標廢水,同時可作為一個生態景
觀,提高區域的環境質量,還能收集降水。多
余的達標廢水可向南排入月牙河。
聲環境保護措施
鍋爐房建在周圍受感人群少的地點,鍋
爐及鍋爐房內其它有關設備設施安裝時
注意採用吸聲、隔聲、消聲、隔振等噪
聲控制措施。
對於工業企業的雜訊,要注意採取局部
雜訊控制措施和隔振措施。
在工業小區北側雙河路南側建設30 m寬
的採用喬、灌、草相結合的以喬灌為主
的綠化帶。公共設施用房臨街一側安裝
隔聲窗。
固體廢物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可由環衛部門全部用封閉車定
期清運到順義區垃圾處理廠統一處理。
對工業固體廢物進行分類收集,定點堆
放,堆存場地採取防滲、防雨措施,並
採取防止散落、飛揚等措施以避免二次
污染問題。
對含有重金屬等危險廢物的工業固體廢
物和干污泥,單獨貯存,並送至危險廢物
處理中心。
環境經濟分析
投資與經濟效益
總投資1.3億元,主要建設汽車配套產業,效益
可觀
環境損益分析
環保投資估算
環保投資包括污染防治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所有
基建費用、運行費用和設備費用。本項目主要
為污染物處理、綠化及節約資源等方面。環保
投資占該工程建設投資的比例為10%, 完全能
夠滿足環境保護的要求
環境監測計劃
(1)大氣監測
1)廢氣污染源監測
2)環境空氣監測
(2)廢水監測
(3)環境雜訊監測
3. 東營市環境狀況調查!!!!
今年以來,我市環保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深入學習實踐科發展觀」活動為載體,通過創新管理體制、完善責任體系、深化環境治理、強化監督管理、狠抓污染減排等措施,進一步鞏固了創模成果,促進了科學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現將我市環保模範城市持續改進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一)基本指標
1、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2006年,東營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在全省十七個地市中名列第二名,2007年居全省第六名,2008年居全省第四名。
2、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東營市城市轄區內未發生重大、特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未有重大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案件,市政府制定了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並組織進行了應急演練。
3、環境保護投資指數:東營市非常重視環保投入,環保投資指數連續保持在2.0%以上。
(二)經濟社會指標
4、經濟發展:創建成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以來,我市持續增長率高達16.5%,遠高於全國平均增長水平,2006年全市實現GDP1450億元,2007年全市實現GDP1664億元,2008年實現GDP2052億元,人均GDP達到了10萬元以上。
5、人口與計劃生育:年度計劃完成率100% 。
6、工業萬元GDP能耗:2006年工業萬元GDP能耗水平約為0.87噸標煤/萬元;2007年為0.816噸標煤/萬元;2008年為0.751噸標煤/萬元GDP。均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
7、單位GDP用水量:東營市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為13.66噸/萬元GDP,且近三年逐年下降。
8、萬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2007年東營市分別為:化學需氧量1.57kg/萬元,二氧化硫7.6kg/萬元;2008年東營市分別為:化學需氧量1.18kg/萬元,二氧化硫5.95kg/萬元。遠遠小於全國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
(三)環境質量
9、空氣污染指數: 2008年市區空氣環境質量API指數<100的天數為350天,占前全年總天數的95.9%, PM10 、SO2、NO2優於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准。
10、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2008年東營市市區三個飲用水源地市自來水公司、孤河水庫和耿井水源監測指標全部符合GB3838《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中III類標准,達標率為100%。
11、東營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2008年東營市建成區內的主要河流廣利河和草橋溝不超過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Ⅴ類水質標准,符合功能區劃要求。
12、區域環境雜訊平均值:2008年我市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按山東省環保局認證的監測點位進行監測,在中心城市建成區內以500米×500米網格均勻布設有效監測點,共布設監測點位210個,所有晝間區域環境雜訊平均等效聲級為55.4分貝,達到了國家要求的標准。
13、交通干線雜訊平均值:2008年東營市建成區內17條主要道路交通雜訊的平均值為66分貝,全部控制在國家考核指標要求之內。
(二)環境建設
14、自然保護區覆蓋率:國務院批準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為15.3萬公頃,是我國最大的三角洲保護區,面積占東營市國土總面積的19.31%。
1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繼續加大綠化工作,實施綠化工程,2008年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8.96%。
16、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 2008年,東營市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廣利河五六干合排截污工程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河口區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使用,我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已達到85%以上。
17、工業廢水及排污申報情況:東營市所有工業企業都依法進行排污申報登記,排污申報登記執行率100%;2007年東營市投資3億多元用於工業污染治理,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進一步提高。2008年工業廢水達標率為96%以上。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率100%。
18、城市清潔能源使用率:東營市作為全國著名的石油城,在清潔能源使用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城區氣化率高達99.8%,清潔能源使用量率在80%以上。
19、城市集中供熱普及率:東營市大力實施城市集中供熱,禁止在城區新建10噸以下燃煤民用鍋爐,中心城區集中供熱普及率在85%以上。
20、機動車環保定期檢測率:市交警支隊、市環保局每年都定期對機動車進行抽檢,定期檢測率大於90%。
2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建設了兩處無害化垃圾處理廠,市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大於90%。
22、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我市建設了全省最大的粉煤灰綜合利用企業,所有建築物全部禁止使用粘土磚,粉煤灰綜合利用率達到100%,並對鑽井泥漿池全部進行了整治,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一直在95%以上。
23、危險廢物處置率。進一步完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加大對各種工藝過程中產生危險廢物的處理管理,危險廢物處置率達到100%。
(三)環境管理
24、環保目標責任制:每年我市都召開環保共作會議,將環保重點工作以與各縣區、各部門簽定責任書的形式落實到位,並強化考核,將環境指標已納入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在電視台實行環境質量公告制度。
25、建設項目「環評」、「三同時」和規劃環評綜合執行率:嚴格建設項目管理,加強規劃環評,建設項目「環評」、「三同時」和規劃環評綜合執行率達到考核要求。
26、按期完成總量控制計劃。2008年,我市二氧化硫削減了21700噸,比上一年削減6.07%;化學需氧量削減6272噸,比上一年削減6.04%,超額完成年度目標。2009年上半年,我市二氧化硫比上年同期削減11785噸,削減率13.39%,化學需氧量比上年同期削減1980噸,削減率9.73%,累計已削減COD14.4%、二氧環流22.1%。
27、環境保護機構:我市環保局屬政府序列單列局,在東營區、河口區、市經濟開發區、東營港經濟開發區設立了四個分局,在三個縣環保局全部獨立建制。市環境監測站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市環境監察支隊通過標准化建設驗收。市環保局、各縣區環保局通過省行政執法規范化驗收。
28、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滿意率。近幾年民意調查顯示,我市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滿意率在88%以上。
29、中小學環境教育普及率:我市大力開展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大力普及環境教育,中小學環境教育普及率在95%以上。
30、城市環境衛生及城鄉結合部及周邊地區環境管理:我市每年都積極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成立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建設了城管支隊和大隊,通過了國家衛生部對我市「國家衛生城市」的暗訪,創建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城市環境衛生及城鄉結合部及周邊地區環境管理達到考核要求。
二、重點整改任務完成情況
(一)綜合整治廣利河。廣利河綜合治理工程總投資20億元,按照「截污、治污、清淤、引水、增綠、造景、建港、通航」的總體要求,以實施截污導污、河道整理、建源引水、景觀塑造、疏航建港、流域綜合開發等六項工程為重點,在3年內把廣利河建設成為了「河海相連,水清岸綠,城水共生,人水相諧」的生態長廊、休閑長廊、發展長廊和文化長廊,使之成為了中心城水系景觀的「主動脈」、城市景觀「新亮點」。今年以來,繼續深化截污導污、沿河泵站管理,建設了一批新景點,黃河水城主要任務「三園一區一岸線」(體育公園、文化公園、科技公園、清風湖景區和廣利河岸線)工程基本建設完成。黃河水城建設近兩年多來已經完成投資逾20億元,實現了清水進城,水城特色初現。
(二)加快推進污水處理廠擴建。2008年,總投入1.4億元的東營市污水處理廠三期6萬噸/天擴建工程投入使用,中心城污水處理能力已達到12萬噸/天,實際處理量達到10萬多方,城區污水處理率已達到85%以上。同時,充分利用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10萬噸/日曝氣氧化塘)的200萬立方米的氧化塘,將其建成中水蓄含水庫,並養殖水生動植物,確保其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標准(COD50mg/L以下),為勝利電廠提供冷沖灰水,為城市提供景觀用水,中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2009年7月份,總投資1.3億元、由首創水務實行BOO方式運營的東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後,城區污水處理率進一步提高到了90%以上。
(三)加快推進市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改造和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為進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東營市政府投資3000多萬元,擴建了處理能力500噸/日的垃圾處理衛生填埋場,使用年限5年,同時配套建設滲濾液處理系統。東營市生活垃圾處理場擴建工程於2008年4月份立項,6月份完成設計開工建設,10月份擴建工程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投資1000餘萬元,配套完善建設了高規格的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採用碟管式反滲透工藝,處理後的滲濾液外排部分可以達到《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准》(GB16889-2008)中的一級標准。該系統已於2008年9月底投入使用。
(四)積極開展中心城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出台了《中心城環境污染綜合整治方案》,確定以化工異味治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河流綜合整治為重點,實施綜合整治。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領導多次帶隊深入一線視察,現場辦公,解決實際突出問題。市人大根據整治工作情況,專門出台了《關於加強中心城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決議》(東人發[2008]20號。通過綜合整治,中心城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為迎接十一屆全運會在山東省的召開,今年,市政府正在組織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建設、城管、市政、衛生、環保、公安、交通等部門聯合行動,進一步整治城市環境,改善市容市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環境質量。
(五)加快市衛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設備更新。市縣兩級政府督促、協助建設單位落實了設備更新資金。委託上海萬強公司設計製作了符合國家最新技術要求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委託山東省城建設計院完成了初步設計和規劃總平面圖。到2008年9月底,新設備安裝全部完成,完全達到了國家各項環保技術要求,污染物達標排放。今年,已經向省環保廳申請了竣工驗收。
(六)加快勝利發電廠脫硫工程建設進度。勝利發電廠脫硫工程採用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建設項目的總投資控制在約3.2億元,2008年3月正式開工建設。市政府高度重視勝利發電廠脫硫設施建設,多次在電廠召開現場辦公會,督促其加快進度,1、2號機組脫硫設施已於2008年10月中旬建設完畢,並且通過了168小時試運行,現已實現正常運轉、達標排放。3、4號機組於2009年3月底建設完畢、通過了168小時試運行。2009年5月22日,省環保廳對勝利發電廠脫硫工程進行了環保竣工驗收,全省最大的二氧化硫減排工程開始發揮減排效益,全市二氧化硫減排有望在今年實現新突破。
三、主要做法
(一)領導重視,責任到位
市委市政府堅持各種創建活動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每年確定一批重點,鞏固和提高「創模」已經取得的成果,保持環保模範城市的先進性。重新調整和充實了環保模範城市持續整改提高領導機構,按照「十一五」創模指標體系將創建任務細化分解到各相關部門,並列入年度綜合考核指標體系,由市政府督察考核辦公室定期調度整改工作進展情況。通過強化領導、健全組織、加強考核、定期調度,實現了思想認識再統一、目標任務再明確、工作責任再落實,確保了各項整改工作落實到位。
(二)堅持標准,不斷提升
在整改過程中,市政府明確提出了「責任到人、整改到位、堅持標准、不斷提升」的十六字整改要求,要求整改力度要不減當年的創建力度,各縣區政府、各責任部門要把環保模範城市復核當成是一次「再創建」,對仍存在的問題認真加以整改,堅持創建的實效性。通過實施黃河水城建設、廣利河綜合整治、污水處理廠新建擴建及管網配套、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擴建及滲濾液處理、中心城周邊環境綜合整治、醫療廢物集中處置中心設備更新、三網綠化等一系列重點工程,高標准、嚴要求、重實效,使得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環保模範城市成果不斷得到鞏固提高。
(三)多措並舉促減排
通過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多措並舉,污染物減排工作成效明顯。全市共啟動主要污染物減排治理工程80多項,其中工業化學需氧量減排工程51項,累計投資16億多元;二氧化硫減排工程30項,累計投資10億多元。拆除了37.88萬千瓦的火電小機組,徹底關停了華泰紙業股份公司230噸/天的草漿生產線。嚴格環境准入,嚴格控制高污染高排放項目上馬。截至2009年6月底,我市累計實現COD減排14.4%,二氧化硫減排22.1%,為順利完成「十一五」污染減排任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市
緊緊抓住黃河三角洲開發建設的有利時機,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市。在開發中積極推行循環經濟模式。大力推進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三是是突破經濟結構。堅決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突出抓好「五保三壓一整合」,保農業、保現代服務業、保高新技術產業、保基礎設施、保生態環境;壓高耗能、高排放、產能過剩行業;整合傳統產業。大力開展「三網」建設。設立了 「三網」綠化專項資金,由市財政連續5年,每年安排資金1億元,用於「三網」綠化工程建設。各縣區政府也要配套相應資金,專門用於「三網」綠化工程建設,打造生態品牌,展現「大空間、大水面、大綠地」的城市風貌特色加強飲用水源地的保護,保障群眾飲用水安全。加強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實施濕地恢復和重要物種保護工程,加大執法監管力度,使保護區得到有效保護。大力開展生態縣、環境優美鄉鎮、文明生態村、綠色社區和綠色學校等系列創建活動,夯實生態市建設基礎。
四、下一步打算
(一)全面開展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整治,保證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按照「政府督導、部門聯動、城鄉並舉、分區負責」的要求,由市政府牽頭組織,明確工作目標、責任單位、工作任務、工作措施,堅持「四位一體」模式,全面開展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整治工作。加大對周邊化工企業的整治力度,重點整治中心城區周邊的化工企業,按照搬遷一批、轉產一批、關停一批、治理一批和「退二進三」的要求,逐步將周邊的較大化工企業搬遷之工業集中園區,解決工業圍城問題。
(二)繼續加大廣利河綜合治理力度。市政府擬批准成立黃河水城辦公室,同時在市環保局設立廣利河流域環境監察大隊,落實人員編制,負責牽頭組織廣利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力爭2009年底前完成所有排放口的規范化建設,封堵所有不符合要求的廢水、雨水排放口,對排水泵站全面進行改造,確保水質達到功能區劃要求。
(三)加快市污水處理廠中水公園進度。充分利用市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10萬噸/日曝氣氧化塘)的200萬立方米的氧化塘,將其建成中水蓄含水庫,並養殖水生動植物,確保其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標准(COD50mg/L以下),加大污水回用力度,利用污水處理廠出水補充城市濕地公園和環城水系,進一步提高中水回用率,實現資源化梯級利用,節約新鮮用水量。
(四)繼續加大污染減排工作力度。根據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要求,2009年二氧化硫比2008年削減15%、化學需氧量比2008年削減5%,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
(五)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全面開展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工作,2009年解決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問題。加快東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調試進度,力爭國慶節前通過驗收、年底前滿負荷運行率達到70%以上。加快垃圾焚燒無害化處理廠建設前期工作,加快勝坨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完成廣饒縣污水處理廠擴建和中水回用工程。
(六)加大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力度。加快重點工程建設進度,在織女河流域,投資1.5億元建設織女河綜合污水處理廠(華泰集團承辦);在五干排流域,投資5000餘萬元,實施海科化工集團和勝利石化工廠污水深度處理回用項目;在神仙溝流域,投資3000萬元實施勝利油田孤東採油廠、樁西採油廠採油廢水深度處理工程;在小清河幹流區域,投資8000萬元建設正和集團污水深度處理及回用項目;在預備河流域,完成廣饒縣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加快實施流域生態修復工程,按照「治、用、保」並舉的策略,全面實施截蓄導工程和濕地建設工程,進一步加大水資源利用力度,改善河流水質。
總之,在以後的工作中,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環保部門指導下,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市,進一步加大污染減排工作力度,加快黃河水城建設,全面達到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各項指標的要求,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開發進一步深入,構建和諧、生態、富裕、文明、安康的東營。
4. 簡述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具體內容。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指在某地區進行可能影響環境的工程建設,在規劃或其他活動之前,對其活動可能造成的周圍地區環境影響進行調查、預測和評價,並提出防治環境污染和破壞的對策,以及制定相應方案。
5. 東營水污染的現狀
水污染:中國公共危機
雖然經過了無數次的曝光和無數次的詰問,但中國水污染卻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根除與遏制。據國務院八部委2008年環保專項行動的最新檢查結果顯示,全國113個重點監測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仍然偏低,其中243個地表水水源地中達標水源地為159個,佔到65%,不達標的為84個,佔35%,涉及到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0個城市。水污染作為一個嚴重的公共危機正以超常的分量挑戰著中國政府的決策水準與能力。
黑色的「水圖」
從松花江苯泄漏到廣東北江鎘污染,從滇池水葫蘆瘋長到太湖藍藻泛濫,盡管一樁又一樁的無情事實在不斷挑戰著我國本已脆弱的水環境能力,但這些局部而片段的現象並沒有讓我們完整認識水污染的嚴重而殘酷,而只有打開中國水系的平面地圖,幾乎處於危機邊緣的水污染生態才能裸露無遺。
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調查顯示,自兩年前松花江事件以來,我國共發生14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兩三天便發生一起與水有關的污染事故。而據監察部統計,近幾年全國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屈原的這種浪漫情懷,如今越來越成為歷史的記憶和慨嘆。據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稱,全國近14萬公里河流進行的水質評價,近40%的河水受到了嚴重污染;全國七大江河水系中劣V類水質佔41%。而環保總局發布的另一項重要調查顯示,在被統計的我國131條流經城市的河流中,嚴重污染的有36條,重度污染的有21條,中度污染的有38條。
作為我國北方的重要水源,黃河在近十多年中被污染的事實在不斷加重。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對黃河水污染的狀況進行量化分析後發現,黃河幹流近40%河段的水質為V類,基本喪失水體功能。與黃河一樣,撲向長江的污染面積也在不斷擴大。一項最新的調查顯示,長江幹流六成河水目前已遭污染,超過Ⅲ類水的斷面已達38%,比8年前上升了20.5%。無獨有偶,盡管淮河是中國投入最多、開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但如今仍是一條受污染最嚴重的河流。淮河在評價的2000公里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飲用水標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漁業用水標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標准。10年前,淮河還生長著60多種魚類資源,可如今這些魚類幾乎絕跡。
除了跨區域河流廣受污染外,局部性中小河流以及所謂的城市「龍須溝」都難逃被污染的厄運。上海的蘇州河曾經「黑」臭了80年,而就在筆者居住的廣州市,穿越市區並匯入珠江的大小14條河涌無一例外地都是發黑發臭。
當江河被污染所侵襲時,與其同吞吐的湖泊就很難獨善其身了。據環保總局發布的環境質量狀況報告顯示,我國「三湖」(滇池,巢湖,太湖)的水污染正在日益加重;有著「千湖之省」美譽的湖北省武漢市,覆蓋城區的38個湖泊污染負荷遠遠超過其水環境容量,其中32個湖泊水質為劣V類。而作為雲南省先前尚未遭受污染的兩大湖泊之一的撫仙湖,目前水質也在開始急劇降低。
以海洋為歸宿的河流湖泊帶給接納者的同樣是污染。據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調查結果表明,珠江口海域有95%的海水被重度污染。無獨有偶,曾經是我國富饒「海上糧倉」的東海卻在每年4到6月赤潮頻發。專家指出,全國的污染通過河流向沿海集中的結果,使中國水污染的「最後一道防線」已被無情撕破。
洶涌的污染源
就像我們絲毫不懷疑水污染的嚴酷事實一樣,中國社會各個層面對於造成水污染幾大「始作俑者」的認識也日漸變得清晰和明朗。
產業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是中國經濟長期未能根治的痼疾,其重要表徵就是重化工業尤其是資源消耗工業增長較快。問題的關鍵在於,由於受水資源、航運等產業布局因素的影響,重化工業沿江或沿河布置已經成為一種範式。據統計,全國兩萬一千多家石化企業中,位於長江、黃河沿岸的石化企業達一萬三千多家。至於像小造紙、小皮革等項目在水環境敏感地區大起爐灶的現象更是比比皆是。如此產業布局的最嚴重後果就是大量污水在可能未經處理的情況下傾注到大江小河。據國家環保總局的調查統計,目前我國工業污水排放量每年達到300多億噸,尤其是七大水系所承載的工業污水排放與日俱增。
來自於農業方面的面源污染超過工業污染已經成為我國水污染的一個重要特徵。研究表明,農村面源污染在各類環境污染中的比重佔到30%-60%,並成為水污染的重中之重,其中污水中COD(含氧量)排放已超過城市和工業源的排放總量。一方面,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十分驚人。如化肥施於土壤中,只有小部分被作物吸收,大部分則在雨水的作用下或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或隨地表徑流進入河流、稻田、池塘。由於化肥會造成水域富營養化或飲用水源硝酸鹽含量超標,因此已經危害水質的「第一隱形殺手」。
農業污染可以對水資源形成傷害的另一大力量來源於畜禽和水產養殖業污染。有調查數據顯示:養殖一頭牛產生並排放的廢水超過22個人生活產生的廢水,養殖一頭豬產生的污水相當於7個人生活產生的廢水;北京近郊禽畜養殖場排放的有機物污染,相當於全市工農業生產污水和生活廢水中所含的有機污染物的2-3倍。
就在農業污染超過工業污染的同時,另一大污染源———生活污水又從城鄉的各個角落沖出並有愈演愈烈之勢。據了解,中國一年洗衣污水量就將近22億噸,相當於34個十三陵水庫,76個昆明湖。僅北京市和上海市2006年生活污水分別就達到9億和11億噸。全國大小城市的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已經超過了工業污水的排放量。
問題的關鍵在於,目前我國仍有61%的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設施得以修建的城市,能正常運行的也只有50%;還有的由於污水收集管網的原因,污水處理廠處理量不足設計處理能力的20%。而在廣袤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基本為零。正因為污水處理率的低下,中水回用水平低,大量污染負荷就如泄閘之洪洶涌般進入河流與湖泊,中國水體環境質量由此被一步步逼向危險的邊緣。
管理體制之癢
從經濟學原理看,水資源屬於公共產品,應當納入政府資源建設和管理的范疇。質言之,水環境的保護和建設程度直接反映和考量著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力度。依此審視,我們就不難深入地看到水污染背後公共管理體制的失衡和羸弱。
「五龍治水,九龍戲水」是專家們對中國水資源管理模式極具形象的比喻。目前,政府部門中涉水、管水的主要包括水利、環保、漁業、林業、航運、城建、地礦等。這種「九龍治水」的機製表面上集中了眾多部門的力量,但事實上並不能達到「團結治水」的目的,相反在客觀上強化了職能部門的局部利益和單一目標,進而弱化了水資源的宏觀管理功能。
中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特點是實行的是地方負責制,而恰恰這一點也許是值得我們深思和修正的地方。對於GDP的追逐和崇拜已經成為中國地方政府的慣性思維,而在實用主義和生態主義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觀之間作出選擇,作為「經濟人」的政府當然會不假思索地選擇前者。道理很簡單,後者不僅需要支付治理污染的巨額成本,還要支付為了控制污染而出讓的經濟收益成本。結果是,那些本應徹底關閉的小化工、小造紙、小皮革企業死而復生,陰魂不散;將沿江沿河作為工業企業的棲息地以拉升GDP就成為地方政府不謀而合的思想與行動。
對於水資源污染行為的漠視、慫恿乃至保護是地方政府留給社會的一大公害。中國民間環保組織———中國水污染地圖網研究發現,不僅國內許多知名企業已經成為了水污染的大戶,而且包括松下、百事等30多家在華經營的跨國公司也頻頻違反中國的水污染控製法規,而後者有一半以上集中在長三角地區。然而,時至今日,這些污染主體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懲治,相反還在繼續著自己的污染行為。
依法治水是世界各國的通例,但就是這一看似最強硬的手段在中國卻屢打折扣。按照《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環保執法機構可以對任何一個污染項目處以數額不等的行政罰款,不過這種處罰只能算是九牛一毛。有人算過一筆賬,高污染企業每噸廢水的治理成本一般在1.2—1.8元,偷排每日的凈收益往往能達到幾十萬元,而環保部門最高罰款限額僅為10萬元,這種比較收益驅使著不少企業寧願認罰也不願治污。
管理的離散與制度的軟化導致了中國政府在投入了巨大成本的情況下,至今對於水污染的治理仍然收效甚微。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一份環境執法檢查報告中提到,中國水污染治理項目進展緩慢,重點流域「十五」時期污染治理任務沒有全部完成。其實,問題的嚴重性並不僅僅在於水污染治理進展緩慢,而且新的水污染還在繼續快速蔓延,水環境惡化的趨勢沒有得到實質性控制。
高昂的代價
北宋變法大家王安石說:「水之性善利萬物,萬物因水而生。」然而,面對著一個日漸變「黑」的中國水體環境,我們卻很難找到任何聊以自慰的樂觀感覺。
水污染直接危害的是百姓飲水安全。與國家環保總局披露的全國地表水源不達標城市佔檢測目標的34%的殘酷事實相同時,水利部也披露出一組令人驚心的數字:目前全國有3.2億農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標準的飲用水,其中約6300多萬人飲用高氟水,200萬人飲用高砷水,3800多萬人飲用苦鹹水,1.9億人飲用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
從水源到飲用水再到食品,水污染形成的「惡性鏈條」已成為危害民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的「罪魁禍首」。權威資料顯示,中國大約每年有200萬人因為飲用含砷量很高的水而患病,農村約有2000多萬人飲用氟化物超標的水而患上地方性氟斑牙和氟骨症。同時專家指出,河北涉縣、河南沈丘縣、天津北辰區、陝西華縣、江蘇阜寧縣、廣東翁源縣等地區頻頻出現的「癌症村」等,都與飲用水污染高度相關。
對於經濟的灼傷無疑是水污染延伸出的最大後果。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表明,2008年全國因包括水污染在內的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000多億元,約占當年GDP的4%。
靠天靠水的農業成為水污染的直接受害者。以黃河為例,由於農業是黃河上的用水大戶,占黃河總用水量的90%,因此黃河水污染給農業造成的損失每年最高達33億元。另據河北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由於水資源匱乏,部分地區農民使用污水灌溉,導致全省去年污染耕地面積2100多公頃,造成農產品(11.14,0.00,0.00%)產量損失23000多噸。
還需正視,水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性已經遠遠超過了經濟與衛生的范疇,其引致的群眾負擔加重和對政府不信任等次生矛盾日漸突出。據統計,全國信訪辦平均每天收到水環境污染糾紛群眾來信60多封,不僅如此,頻發的水污染事故,也造成地區間的糾紛不斷,影響和諧社會的構建。
構築「防污牆」
殘酷的歷史已經將中國政府無奈地推到了「先污染、後治理」這一西方工業化國家走過的老路之中,留給我們的選擇就是將舊污染降低到其危害的最低限度,徹底控制和杜絕新污染的發生。對此,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指出,到2010年,中國政府將投入6400億元用於水治理,占環保總投入的40%。同時,中國政府作出了鄭重承諾:到2010年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70%,到2020年,使城鄉居民飲水達到安全或基本安全。
願景無疑令人心怡和心動。但通向目標的未來之路也許並不平坦。根據中國目前較為嚴峻的水污染生態,筆者認為,防治水污染應當拓出更為廣闊的戰略思路。
———科學規劃流域內的重點產業布局。要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在產業布局的關系,充分考慮重點污染企業對污染排放的處理;在飲用水水源地和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區,要慎重布局重污染型企業,以免對中下游地區的用水造成威脅;要建立區域性「污染補償機制」。上游發展經濟污染了下游,就須以某種形式補償下游;同時,下游地區參加上游地區的環評工作,並嚴格實施一票否決制度,形成上下監督的機制和體系。
———加強跨區域、跨流域的綜合管理與協調。跨區域、跨流域的綜合治理是從流域的生態承載力出發,突破地區和部門之間的障礙,綜合考慮流域內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與保護。同時,要根據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河流流量的季節變化等因素,科學核算流域的納污能力,在此基礎上,確定流域的污染物排放總量、各企業的排放定額和排放標准。為此,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建立權威高效的流域管理協調機構。這種機構應有各方面的代表組成,例如包括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流域內各級地方政府的代表、用水戶代表以及專家代表等。流域內一切重大的水事項和政策都應由流域管理委員會通過民主協商並表決的辦法來決定。
———加大違規成本和懲治力度。通過架構和完善水環境保護的各項法規,達到對排污者經濟處罰、行政制裁以及刑事責任的綜合懲治。作為一項特別措施安排,國家可在省級以下行政區劃內成立「懲治環境違法行為中心局」。這種中心獨立於地方政府,它的成立可以進一步加強環境執法領域的工作力度,提高環境執法的專業化程度,使地方性的、單專業領域的環境執法職能上升到國家層面。
———引入市場機制,以經濟手段推動水污染治理。首先,要建立環境資源價格體系,推行排污權有償交易,運用價格杠桿激勵企業加強污水治理,讓「治污者賺錢」。其次,要完善污水處理付費制度,積極落實污水處理收費政策,所有城鎮都要開征污水處理費,並逐步提高收費標准。第三,要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污水處理廠和管網建設,提高城市污水處理的技術水平。
———強化農村面源污染的治理。針對農村與農業已經構成了水污染源的重要主體,我們應當構建城鄉一體化的水環境保護監督管理體系,研究制訂具有激勵機制的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政策。首先,要大力推廣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獎勵或補助實施農業清潔生產方式方法的農戶或集體;其次,要探索實施「污染補償」措施,按照「誰污染誰補償」原則,最終實施排污收費制度;第三,要開展農村面源污染防治適用技術和技術應用推廣措施研究,並進行污染源頭分類控制。例如:農用化學品減量化的技術措施,人禽糞便資源化利用,村鎮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高效、低成本、易於推廣的適用處理技術開發和推廣等等。